现在做苏宁智能货柜柜的企业主要有哪些?

智能货柜的问题出在哪?
  “如果不能将产品落地,一批AI公司将死掉。”优点科技创始人兼CEO刘江峰曾表示,人工智能目前仍是从0到1阶段,企业家不要因为技术理想去创业,一定要想好怎么将产品落地。  AI虽然“落地”难,但谁都不想被时代抛弃。  行业,一边是成百上千的AI柜机公司;另一方却是需求疲软的品牌方。熙熙攘攘又冷冷清清。智能货柜“卡壳”,到底卡在哪里?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你看外面到底有多少柜机呢?非常少,对吧!”零售商王吉表示,他对智能货柜的盈利前景看不清。  “赚钱难!”他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普通柜机,不计算场地费用下,流水2000元/月,毛利算30%,电费加运营成本。6000元的货柜想要收回成本要,50个月,也就是4年多。  这是极其理想的状态,他喝了口水长叹一声,“你知道现在布一个点位有多难!”  和王吉有相同感觉的,还有一位购物中心mall的管理者。这位身经百战的高管说,“在mall里面,便利店或其他小品类专营店,完全可以代替柜机。”  据他介绍,购物中心并不太关注智能货柜。与货柜厂商多是合作关系。并没有自己做柜子的计划。这是因为智能货柜价格高,回本周期长。  难道智能货柜的逻辑是错的?  不可否认,各项报告显示智能货柜的市场潜力巨大。2017年我国商用柜机存量超过40万左右,整体市场规模约180亿,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50亿。  同时,赛道里的创业者不断增多。娃哈哈2017年6月向外界公布3年10万台智能售货机订单,农夫山泉从2013年就开始布局,如今有超2万台智能售货机。除此之外,深兰科技、YITunnel、猩便利等创业者也纷纷扎入智能货柜领域。  “智能货柜是未来趋势,但是这个行业不缺技术、不缺公司,但问题就在落地上。”一位投资人告诉亿邦动力。  行业很热,如果无法落地,只能看上去很美。  王吉是品牌零售商和便利店的负责人,他分析,需求不旺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铺点位难。据介绍,目前点位的占场费平均约1000元一年,不同场景也有风险。如,把货柜放入封闭小区,不仅要物业同意,小区所有业主都要赞成。据了解,之前有无人超市的盒子进入社区,有一名业主觉得碍事并通知物业。最终盒子只能搬走,货柜亦如此。  第二,运营成本高。如果点位不能规模化,运营成本将高得吓人。几个货柜产品利润,还不够换一次货的成本。  第三,盈利无法保证。柜机回本周期长,需要3-8年,而且国内物业公司几乎不会签长期合同,盈利预期无法保证。  第四、利润空间低。饮料、矿泉水等低利润产品,很难挣到钱。利润率高的产品则很难高频。鲜食、牛奶之类又对温度,保质期要求严格。除非食品厂家直营,否则赚钱很难。  “初期高投入加不确定性,挡住了很多中、小零售商。”王吉认为,现有智能货柜,也无法对现有商业形态进行颠覆,最多是锦上添花。  业界共识,智能货柜跑出赢家,尚需时日。  卖水or卖熟食?  柜机卖什么能赚钱?  智能货柜厂商很多是AI公司,平时做了大量的识别和研发,公司云集高精尖的团队,有很多科学家、海归、高精尖技术人士。  “拿高精尖科技的柜子卖1元的矿泉水,太可笑了!”熟悉智能货柜的投资人分析,预包装产品毛利率低,加上运营成本,根本赚不到钱。此外,这种预包装产品竞争大。  不缺流量入口。淘宝、京东的线上配送,大城市当日达,每日优鲜能确保商品两小时送到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手中。盒马鲜生则依托自有配送体系,能进行24小时服务,还承诺“30分钟内必达”的家庭救急服务,加上工作间的等。  新零售的兴起,截获了很多消费者。卖预包装商品,可谓狭缝中生存。  如何破局?一个智能鲜榨果汁机的风靡,给了新的启发。  天使之橙成立于2013年,2015年开始快速扩展,并获得4亿元B轮融资。  截至目前,天使之橙在全国220城市及辖区,密集布置了6000多台终端,月销量超800万杯,每年鲜橙吞吐量达7-8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到90%。  “这个市场急不得。”作为天使之橙母公司,上海巨昂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周祺讲述了天使之橙的”魔法“。  “这个行业其实门槛很高!”周祺介绍,从一开始,天使之橙在做智能终端,果断自建工厂不断迭代产品。  在铺设点位上,扩展速度过快时,供应链端压力就陡增。  供应链是个很慢的事,天使之橙用6年时间建仓库、磨合员工,不断地迭代、整合。踩过坑,走过弯路,才有目前的匀速增长,基本上每年1到2倍的扩张率。  “市场上有些人说,点位翻十倍,但需要看供应链是否能承载十倍的力量。”周祺介绍,天使之橙在仓储物流就花费上亿元,在强大供应链、工厂的系统支撑,点位增长才会健康。天使之橙的柜机成本要高于一般智能货柜,但是在核心网点,6到8个月就能收回一台终端的成本,形成良性循环。如果没有后端支持,一切很难实现。  特殊场景下的垂直品类智能柜的走红,率先规模化。其中以咖啡机、鲜榨果汁机最为亮眼,这拓展了很多柜机厂商的思路。  “预包装的产品我们轻易不碰。”周祺说。  商品分为预包装和后包装。  比如水、饮料、零食等算预包装,假设30%的毛利。物流运营等成本大概10%到20%。即使中间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利润最多15%。所以,如果预包装产品,留给柜机的利润空间很小。  现在市面上便利店也开始转型做后包装食品:关东煮、包子、饭、烤鸡腿或自有品牌,因为这些毛利率高。  哈哈零兽创始人兼CEO樊伟也曾经表示,如果智能货柜想要做好,一个是规模大,一个是成本低。第三是,一定要能卖生鲜。  “卖低利润的预包装产品很难挣到钱,未来商品会更加多样化。后包装、熟食、自有品牌将是柜机SKU发展趋势。”一位投资人建议。  “伪AI”收割机  没有什么比AI概念更让人兴奋!  这是一个改变零售格局的技术,AI人工智能可以最高效解决人、货、场的关系,在日益高企的人工成本面前,机器智能的威力逐渐显现。  AmazonGo为代表的无人超市成本高得超乎想象,而无人值守的货架货损率又高。具有AI技术的智能货柜,非常好的平衡两者关系。人脸识别,RFID,重力识别三大技术赋能,即拿即走的Geek体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和业内质疑声相反的,货柜玩家还在汹涌入场。  今年初,无人货架行业经历了一系列剧烈洗牌,投资热情急剧降温。在一片嘲笑和质疑声中,行业头部公司悄然转型。每日优鲜、猩便利、便利蜂都推出自己的智能货柜。  智能货柜的早期玩家——深兰科技创始人陈海波认为,未来商品一定能够被远距离非接触识别,机器视觉才是正确方向。  2017年11月,“京东到家Go”从无人货柜变身成为智能货柜,12月,阿里联合美的推出全场景即使零售“小卖柜”;随后,苏宁升级后的新版智能货柜也正式亮相。  但是,智能货柜赛道上,涌现很多“伪AI”科技公司。仅仅炒作概念,他们收割一波快钱,也给市场带来极大的伤害。  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在亿邦智能商业大会夏季峰会中,提到“伪科技”,“唯科技”的误区。  很多“伪科技”柜机,智能化程度处非常低。仅仅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手机支付,手机开门。其他体验和机械式自动售货机一样。  真正智能货柜,背后是科技赋能,包括数据的收集、商品识别,分析、优化才是其中内核。不只是货柜本身,还有数据收集、上传,分析系统等配套服务。  另一方面,无用科技大行其道。商业企业要学会应用科技,而不是讲故事。  零售行业对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并非无动于衷,许多连锁超市、快消服装品牌、商业地产商、加盟店开始接触技术公司,表达需求,有的甚至进行内部试点。但“伪AI”公司对市场杀伤力巨大。  “一旦出现真正量产的玩家,行业就将井喷,但是在此之前,大家都争取熬到天亮。”一位智能货柜玩家总结现在形势。  巨头扛flag  “箭在弦上的感觉,在赛道上挤满了准备起跑的玩家,少说也有300-500家。”一位投资人说。  智能货柜的概念,已经讲了一年,技术上也相对透明。  “技术提供方这么多,只要有预算就可以自己做。”品牌商玩家王吉说,人脸识别,RFID,重力识别三大技术赋能,早无秘密可言。目前,智能货柜热度持续升温,众多厂商像堰塞湖一样堵在起跑线前。  在排队人群中,不乏创新工场、旷视科技等独角兽企业,也包括阿里、腾讯投资背书的猩便利、每日优鲜便利购等头部玩家。  “未来肯定能爆发,如果商业模式不通,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涌入呢?”这位投资人说。  “没有将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模式是不负责任的”。京东的X事业部无人超市总经理牟广森曾表示,京东不仅是零售商,更是零售的基础设施的提供商,线上消费是用户的半张脸,京东向线下发展,则是为了画用户的另一张脸。  现在各个AI厂商在这个赛道上展开多维度激烈竞争,如群雄涿鹿。  在竞争中寻求突破的深兰科技,他们巧妙的绕过“落地难”,推出智能移动售卖车。运用自动驾驶和无人店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智能移动消费场景。  “BAT”之一的百度,也开始暗中布局。在今年,7月4日刚刚举行开发者大会中,眼尖的观众会发现,百度亮相了无人超市,无人贩卖车的示意图。百度可以提供基于AI零售的底层技术,AI芯片和视觉算法。  百度似乎站在更高的山头上遥望整个赛道。虽没有摇旗呐喊,但给AI智能货柜玩家打了一剂强心剂。  YITunnel创始人兼CEO吴一黎利用了聪明的方法,抢占了部分先机。  YITunnel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零售本身的布局,而是去选择了做品牌商、零售商背后的赋能者。YITunnel与碧桂园、万达、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中石油,超市发、永辉超市、海航、上海巨昂、可口可乐等达成合作,这些客户更关注后端的交易行为获取。  大客户更看重数据的意义,这和零售商有区别,短期的投入并不是他们唯一看中的要素。他们对智能零售技术都持有欢迎态度,落地意愿更强。  比如在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合作中,客户有很多ATM机网点以及营业大厅,部署智能货柜后,这样就能洞察精准客户的交易行为、属性和消费偏好。有利于数据采集,背后的价值不只是买卖商品的利润。  另外,这些客户在机场、购物中心、医院、酒店,加油站都有自己密集的点位,不会因为“点位问题”而头疼。  “智能货柜逻辑走得通,行业玩家已经达成共识,场景的需求也被充分激活,虽然很多场景目前还在前期测试阶段,但是最快下半年相信市场会彻底引爆。”YITunnel相关负责人对前景充满乐观。  井喷前夜?  “目前智能货柜产品还需要打磨,而且AI人工智能设备测试周期很长,一般都在半年左右,这也客观上给落地带来很大难度。”一位智能货柜技术服务商说。但是一旦痛苦度过,接下来离爆发也越来越近了。”  他提议,首先要把一些逻辑理顺:  1.价格战不一定有用  最初柜机科技含量高,平均成本都在一万元以上,现在很多厂商也在出5000元级别的柜机,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功能。甚至,有公司承诺把单个柜机成本做得更低。  “技术确实很贵。”他说,智能货柜,不只是柜机设备成本,前期研发的费用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赔钱甩卖”已经让一些厂商开始吃不消。但还是没有刺激到零售商的热情,这说明,价格战并不一定能有利于走出困局。  2.“日本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  智能货柜市场,很多人都会拿“日本遍地零售货柜”说事。但是我国国情和消费者认知,决定这种模式不一定行得通。  日本TBK国际贸易株式会社社长北里冬美曾经介绍·,日本柜机两个特点,1.铺设靠融资租赁来支撑,不是靠风投。2.柜机很多是饮料商在做运营。  “如果摆在我国消费者面前一个便利店,一个智能柜机。大部分人会选择有人的便利店。”上海巨昂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周祺也认为,日本模式不一定适用于我国。  国内10前就有自动售货机厂商,但一直没有规模化。现在智能柜机底层逻辑和自动售货机一样。日本更喜欢机械感,而我们更喜欢有温度的人和人的交易。我国香港货柜就没有这么普及,人们更习惯去路边摊位买饮料。  3.资本在退烧  去年,智能货柜也迎来资本的小高潮,很多公司完成了一波融资。但是今年投资圈更加回归理性。  哈哈零兽CEO樊伟表示,即便一年融资3次,他依然觉得赛道不够火。“最近投资人开始真的投一些钱进来,但到现在也不是特别多。除了我们、深兰、魔盒CITYBOX,其他的融钱的也不多。”  货柜头部玩家,投资背景雄厚也有订单支撑,但是中小玩家很可能会有不少人出局。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更新换代是好事,哪个行业都是会经历洗礼。”  有消息说,传统制造业开始准备进军无人货柜。如美菱,澳柯玛,海信等。他们拥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如果向OFO共享单车一样,烧钱布置点位,也许会让战局更加扑朔。  一位资深行业人推测,电冰箱厂=自行车厂,电冰箱制造商寻找品牌商帮助,从开始买水到卖生活用品,这样是否能复制共享经济当时的盛况呢?  冰箱类制造业厂家,因为本身行业其实很小,收缩度比较高。现在突然间有了比较大的市场。  “那么大家可能都进来了抢占市场,这说明智能货柜生意还有的做。”这位智能货柜的玩家分析。  智能货柜的赛道路很长,会有很多人中途离开,也会有很多人进场。但是,这个赛道就像AI一样,按照原有的技术曲线逐步前进。未来正在慢慢到来。
继续阅读>>
热门关键词智能货柜背后的阴谋_凤凰科技
智能货柜背后的阴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智能货柜背后的阴谋 采写| 任思
编辑 | 吴春辉 6月11日,猩便利对外宣布,获得蚂
原标题:智能货柜背后的阴谋
采写| 任思 & &编辑&|&吴春辉
6月11日,猩便利对外宣布,获得蚂蚁金服数亿元战略投资。这则消息在昨日刷屏,也让猩便利再次成为热点。去年,猩便利火爆,“即时便利消费平台”战略让其成为新零售中一个现象级企业。
毫无疑问,作为最早涉及无人货架业务的猩便利卷土重来,着眼点就是将推出新一代无人零售智能设备“猩+”。目前,“猩+&”已完成投点测试,未来将会陆续投放市场。
终于,猩便利为办公室无人零售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无人货架沉寂已久,想要凭借转型智能货柜来“起死回生”,怕是有些想多了。
那为什么还做智能货柜?醉翁之意不在酒。
智能货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在办公室场景下,做楼宇广告的事情。数字化力让写字楼商业场景中的价值被不断记录,品途商业评论认为,零售数据比商品盈亏数字更吸引资本方的注意,智能货柜的引入是不是一个好模式,会不会改变原来的商业结构?还是说,技术的加持将会衍生出新的场景和玩法,这一切值得思考。
在互联网逻辑中,门口的野蛮人永远存在,跨界打劫永远是守恒定律。
智能货柜是无人货架转型的终极形态?
截至目前,京东、魔盒CityBox、每日优鲜便利购、便利蜂、七只考拉等办公室无人货架玩家均已推出智能货柜,其中,便利蜂率先一步,已将原有货架全部替换为智能货柜。
无人货架围绕点位量竞争的粗放型运营时代已经结束,整个市场的竞争重点已经转向运营效率。在便利蜂看来,智能货柜是运营效率提升的前提条件,传统简易货架不转型升级必死无疑。另外,从实践情况看,智能货柜能够解决90%以上的货损。
只是,想要达到无人货架一样的扩张速度和体验效果,智能货柜的瓶颈尤为明显。
首先头疼的就是成本问题。众所周知,要想达到控制货损目的,RFID、重力感应、视觉识别等都是必备技术和功能,这些又恰恰决定了智能货柜造价不菲,少则几千,多则几万,而无人货架的成本则能够控制在几百元。正是由于成本问题,企业在投放智能货柜时,对点位质量要求更高,选择范围则会远远小于开放式货架。
其次,产能不足也是大问题。此前,一些头部企业在三四线城市集中撤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智能货柜的产能并不足以支持其继续扩张与运维,因而选择优先布局一线城市。
最后,智能货柜所能容纳的SKU数目有很大局限,即容量不如开放式货柜。除此之外,由于技术尚未成熟,在智能货柜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错误识别率,影响用户体验。
基于此,国内无人零售行业专家沈哲明谈到:“现在谈转型的终极形态为时过早。因为无人货架目前可选择的替代方案很多,除智能货柜外,近阶段,轻型自动售货机发展也非常迅速,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新型终端逐步诞生,因此要得到最终的结果,还需更多时间进行验证。”
知名新零售专家鲍跃忠与上述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智能货柜将是无人货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除了能够有效解决货损之外,智能货柜也能有效帮助无人企业与消费者建立链接。
采访过程中,鲍跃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他提到,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无人货架企业如果能够解决好人情问题,货损也会随之得到解决。例如经销商可以通过让办公室保安或者前台和货架的布设产生关联,一定程度上也能解决部分货损。值得肯定的是,解决货损问题不只智能货柜这一种方式。
智能货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货损
当局者迷,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在智能货柜的布局上,小e微店创始人荣光算是业内难得的“清醒之人”,这种清醒更多体现在他的理性。纵然业内仅剩的几个头部玩家都已开始行动,但小e微店目前只是内部测试,智能货柜尚未商用。至于何时铺设,荣光告诉零售前沿社:“智能货柜是为场景延伸做准备。”
不同的解决方案,一定要跟场景结合起来,不能单纯判定无人货架与智能货柜孰优孰劣。小e微店的场景十分明确:封闭场景+固定人群,在这种特征下,开放货架更为适用。“未来场景延伸,变成开放场景+流动人群,这个时候智能货柜就是最佳解决方案。”荣光一直在强调,“场景和解决方案无法割裂,解决方案一定要跟场景结合。”
荣光直言,无人货架放在流动区域货损必然会高,这是场景不对,不能怪在无人货架身上。无人货架的场景价值挖掘的不够,运营做的不好,替换为智能货柜也无意义。
也就是说,智能货柜也好,无人货架也罢,都必须与场景和用户情况紧密结合,要有高效的运营和扎实的供应链,并不是说无人货架换成智能柜就万事大吉。
对于货损问题,小e微店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精细化运营。荣光强调,小e微店是行业里唯一一家严格控制场景,只有符合其运营模型的网点才会进驻,而不只是单纯地关注网点数量和密度,更为在意网点质量和订单密度。这样,运营就会高效很多。
不可否认,相对于此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开放式货架,智能货柜肯定能够改善货损,但成本相应也上升很多,是否能完全抵消开放式货架的货损成本,取决于后续平均货损率的变化情况。
沈哲明透露,目前不同智能货柜运营公司由于部署场景和配套体系建设的情况不同,货损率千差万别,好的可能很好,差的可能很差,因此还是需要时间进一步了解和观察。因为时间可以检验各种类型终端的性能情况,同时也可发现不同场景下,不同形态终端的适配性,未来市场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依据场景分层和类型来选择最佳方案。
同早期的无人货架一样,最好的答案来源于市场。
技术赋能数字化运营
5月末,每日优鲜便利购与腾讯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智能货柜解决方案、图像识别、云服务三个层面展开深入合作。每日优鲜便利购CEO李漾将其解读为,无人零售2.0时代到来,人工智能的赋能成为无人零售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无人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YI Tunnel创始人吴一黎也表示,计算机视觉、智能规划决策等多种技术,能为零售产业链各个环节提升效率、增加收益:
1.&销售环节:无人支付结算、货架分析、陈列优化、门店/终端监督和选址、消费者行为分析;
2.&供应链环节:销售及库存预测、选品优化、仓储调拨及物流优化等;
3.生产制造环节:智能设计辅助、自动检测、产量优化、机器参数调整、维护预测等。
据吴一黎介绍,截至目前,YI Tunnel 智能货柜已经部署到包括超市发、碧桂园、海航等企业当中。
技术赋能在无人零售行业已经起了头,给了企业实现数字化层面指导线下零售的基础。后续如何真正实现技术赋能,只是一个过程问题,一方面取决于行业市场发展状况,一方面取决于技术进步水平,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消费者。沈哲明认为,消费者的要求越高、需求越强、变化越快,技术赋能对于市场和企业的价值就越得以体现,实现的速度也就越快。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能无限放大人工智能和算法对无人零售所带来的影响,因为零售的核心还是要靠人的洞察。“人洞察人,才最为准确,但是人在洞察人的过程当中,需要借助大数据、智能技术和算法来提供帮助,这才会产生价值。”鲍跃忠如是说。
目前来看,智能货柜通用技术有三:RFID、重力感应和视觉识别,每个玩家各有侧重,但视觉识别呼声最高。深兰科技创始人陈海波在2018中国便利店大会上发表演讲认为,零售要往自动化、自贩化方式转变,人工智能必将担当重任,未来商品一定能够被远距离非接触识别,机器视觉才是正确方向。
但是,不论哪种技术,如果消费者刻意去挑战规则,不按规范拿取商品,即便是智能货柜也无法进行高效运营。现实情况来看,技术对于线下实际运营还远未达到完美状态,技术的不成熟,也是无人零售企业没有大规模铺设智能货柜的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初期野蛮抢占市场,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精细化运营,采集用户数据,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远远大于技术领先。
另一种想象
场景、资本和技术的结合,是否会产生另外的化学反应,这值得大胆想象。
朗然资本潘育新提到:“对于资本而言,技术固然重要,但是资本不会过于追究技术的领先性,某种程度来看,技术领先也代表无法落地和商业化运作,这样一来,依旧不是好模式。另外,技术的更新迭代是持续性过程,很容易被新技术超越。”
按照这个逻辑,智能货柜对于货损和亏损改善有限,并且投入成本较高。目前来看,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那么,着眼点真正在哪里?来看一组数据:
2017年,分众传媒营收达到120.21亿元。截至2018年一季度,分众传媒自营电梯电视媒体约为31.3万台,覆盖全国约93个城市和地区以及韩国的15个主要城市。而市场对手华商智汇、华语传媒、城市纵横、亿家晶视楼宇公司利润规模与分众传媒相差较大。分众是国内老牌楼宇广告服务商,曾经风光无二,但是智能手机的兴起,无可争议地改变了消费的习惯。显然,这个市场还在被打破。
智能货柜与电梯广告相比,很可能是一块屏幕的差别(部分厂商已实现屏幕化),而相对于楼宇广告,智能货柜能够获取高频消费者的数据资产,这是品牌商极为看重的。
可以想象,智能货柜加载屏幕广告是不是刺激广告商的神经,答案是肯定的,跨界永远是互联网逻辑的守恒定律,变现广告不仅可以进行有效传播,更可以帮助快消品企业做高频的新品测。
在谈了这么多零售的本质,很可能,跨界才是无人货架企业和资本方的真实意图,这个场景足够真实有效,足够改变原有的游戏规则。
凯文·凯利曾说,人们的关注在哪,金钱就在哪。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30156
播放数:29401
播放数:26651
播放数:164391智能货柜的问题出在哪?-工业电子-与非网
&伪AI&收割机
没有什么比AI概念更让人兴奋!
这是一个改变零售格局的技术,AI人工智能可以最高效解决人、货、场的关系,在日益高企的人工成本面前,机器智能的威力逐渐显现。
AmazonGo为代表的无人超市成本高得超乎想象,而无人值守的货架货损率又高。具有AI技术的智能货柜,非常好的平衡两者关系。人脸识别,RFID,重力识别三大技术赋能,即拿即走的Geek体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和业内质疑声相反的,货柜玩家还在汹涌入场。
今年初,无人货架行业经历了一系列剧烈洗牌,投资热情急剧降温。在一片嘲笑和质疑声中,行业头部公司悄然转型。每日优鲜、猩便利、便利蜂都推出自己的智能货柜。
智能货柜的早期玩家&&深兰科技创始人陈海波认为,未来商品一定能够被远距离非接触识别,机器视觉才是正确方向。
2017年11月,&京东到家Go&从无人货柜变身成为智能货柜,12月,阿里联合美的推出全场景即使零售&小卖柜&;随后,苏宁升级后的新版智能货柜也正式亮相。
但是,智能货柜赛道上,涌现很多&伪AI&科技公司。仅仅炒作概念,他们收割一波快钱,也给市场带来极大的伤害。
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在亿邦智能商业大会夏季峰会中,提到&伪科技&,&唯科技&的误区。
很多&伪科技&柜机,智能化程度处非常低。仅仅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手机支付,手机开门。其他体验和机械式自动售货机一样。
真正智能货柜,背后是科技赋能,包括数据的收集、商品识别,分析、优化才是其中内核。不只是货柜本身,还有数据收集、上传,分析系统等配套服务。
另一方面,无用科技大行其道。商业企业要学会应用科技,而不是讲故事。
零售行业对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并非无动于衷,许多连锁超市、快消服装品牌、商业地产商、加盟店开始接触技术公司,表达需求,有的甚至进行内部试点。但&伪AI&公司对市场杀伤力巨大。
&一旦出现真正量产的玩家,行业就将井喷,但是在此之前,大家都争取熬到天亮。&一位智能货柜玩家总结现在形势。
巨头扛flag
&箭在弦上的感觉,在赛道上挤满了准备起跑的玩家,少说也有300-500家。&一位投资人说。
智能货柜的概念,已经讲了一年,技术上也相对透明。
&技术提供方这么多,只要有预算就可以自己做。&品牌商玩家王吉说,人脸识别,RFID,重力识别三大技术赋能,早无秘密可言。目前,智能货柜热度持续升温,众多厂商像堰塞湖一样堵在起跑线前。
在排队人群中,不乏创新工场、旷视科技等独角兽企业,也包括阿里、腾讯投资背书的猩便利、每日优鲜便利购等头部玩家。
&未来肯定能爆发,如果商业模式不通,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涌入呢?&这位投资人说。
&没有将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模式是不负责任的&。京东的X事业部无人超市总经理牟广森曾表示,京东不仅是零售商,更是零售的基础设施的提供商,线上消费是用户的半张脸,京东向线下发展,则是为了画用户的另一张脸。
现在各个AI厂商在这个赛道上展开多维度激烈竞争,如群雄涿鹿。
在竞争中寻求突破的深兰科技,他们巧妙的绕过&落地难&,推出智能移动售卖车。运用自动驾驶和无人店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智能移动消费场景。
&BAT&之一的百度,也开始暗中布局。在今年,7月4日刚刚举行开发者大会中,眼尖的观众会发现,百度亮相了无人超市,无人贩卖车的示意图。百度可以提供基于AI零售的底层技术,AI芯片和视觉算法。
百度似乎站在更高的山头上遥望整个赛道。虽没有摇旗呐喊,但给AI智能货柜玩家打了一剂强心剂。
YITunnel创始人兼CEO吴一黎利用了聪明的方法,抢占了部分先机。
YITunnel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零售本身的布局,而是去选择了做品牌商、零售商背后的赋能者。YITunnel与碧桂园、万达、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中石油,超市发、永辉超市、海航、上海巨昂、可口可乐等达成合作,这些客户更关注后端的交易行为获取。
大客户更看重数据的意义,这和零售商有区别,短期的投入并不是他们唯一看中的要素。他们对智能零售技术都持有欢迎态度,落地意愿更强。
比如在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合作中,客户有很多ATM机网点以及营业大厅,部署智能货柜后,这样就能洞察精准客户的交易行为、属性和消费偏好。有利于数据采集,背后的价值不只是买卖商品的利润。
另外,这些客户在机场、购物中心、医院、酒店,加油站都有自己密集的点位,不会因为&点位问题&而头疼。
&智能货柜逻辑走得通,行业玩家已经达成共识,场景的需求也被充分激活,虽然很多场景目前还在前期测试阶段,但是最快下半年相信市场会彻底引爆。&YITunnel相关负责人对前景充满乐观。
井喷前夜?
&目前智能货柜产品还需要打磨,而且AI人工智能设备测试周期很长,一般都在半年左右,这也客观上给落地带来很大难度。&一位智能货柜技术服务商说。但是一旦痛苦度过,接下来离爆发也越来越近了。&
他提议,首先要把一些逻辑理顺:
1.价格战不一定有用
最初柜机科技含量高,平均成本都在一万元以上,现在很多厂商也在出5000元级别的柜机,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功能。甚至,有公司承诺把单个柜机成本做得更低。
&技术确实很贵。&他说,智能货柜,不只是柜机设备成本,前期研发的费用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赔钱甩卖&已经让一些厂商开始吃不消。但还是没有刺激到零售商的热情,这说明,价格战并不一定能有利于走出困局。
2.&日本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
智能货柜市场,很多人都会拿&日本遍地零售货柜&说事。但是我国国情和消费者认知,决定这种模式不一定行得通。
日本TBK国际贸易株式会社社长北里冬美曾经介绍&,日本柜机两个特点,1.铺设靠融资租赁来支撑,不是靠风投。2.柜机很多是饮料商在做运营。
&如果摆在我国消费者面前一个便利店,一个智能柜机。大部分人会选择有人的便利店。&上海巨昂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周祺也认为,日本模式不一定适用于我国。
国内10前就有自动售货机厂商,但一直没有规模化。现在智能柜机底层逻辑和自动售货机一样。日本更喜欢机械感,而我们更喜欢有温度的人和人的交易。我国香港货柜就没有这么普及,人们更习惯去路边摊位买饮料。
3.资本在退烧
去年,智能货柜也迎来资本的小高潮,很多公司完成了一波融资。但是今年投资圈更加回归理性。
哈哈零兽CEO樊伟表示,即便一年融资3次,他依然觉得赛道不够火。&最近投资人开始真的投一些钱进来,但到现在也不是特别多。除了我们、深兰、魔盒CITYBOX,其他的融钱的也不多。&
货柜头部玩家,投资背景雄厚也有订单支撑,但是中小玩家很可能会有不少人出局。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更新换代是好事,哪个行业都是会经历洗礼。&
有消息说,传统制造业开始准备进军无人货柜。如美菱,澳柯玛,海信等。他们拥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如果向OFO共享单车一样,烧钱布置点位,也许会让战局更加扑朔。
一位资深行业人推测,电冰箱厂=自行车厂,电冰箱制造商寻找品牌商帮助,从开始买水到卖生活用品,这样是否能复制共享经济当时的盛况呢?
冰箱类制造业厂家,因为本身行业其实很小,收缩度比较高。现在突然间有了比较大的市场。
&那么大家可能都进来了抢占市场,这说明智能货柜生意还有的做。&这位智能货柜的玩家分析。
智能货柜的赛道路很长,会有很多人中途离开,也会有很多人进场。但是,这个赛道就像AI一样,按照原有的技术曲线逐步前进。未来正在慢慢到来。
关注与非网微信 ( ee-focus )
限量版产业观察、行业动态、技术大餐每日推荐
享受快时代的精品慢阅读
在刚过去的2017年里,无人零售经历了疯狂的扩张,随着各路资本涌入,无人零售的摊子越铺越大。然而,褪去2017年的狂热,2018年的无人零售开始迎来新变化,恢复冷静的市场开始面临资本断供、倒闭等危机。
发表于: 13:05:43
根据品途商业评论消息,昨日,据便利蜂内部员工爆料,下午5点半便利蜂在某个城市员工内部群下发通知,除现有的8个智能货柜试点城市及3个欲铺城市之外,剩余38个已铺设简易货架的城市将全部撤站。
发表于: 09:39:20
可以看到从去年至今无人货架已经差不多进行了一整轮的资本洗礼,互联网巨头们已悉数进场,创业者中也起者有之,却倒地者更甚,但这并不妨碍其中玩家们继续在此烧钱。
发表于: 11:25:16
这些IT界的人才被零售业界认为“根本不懂零售的人”,他们挤压了传统实体零售业者的生存空间,这让已经处于消费寒冬的传统零售人不得不加速转型。
发表于: 14:00:52
以阿里淘咖啡、缤果盒子为首的无人便利店掀起零售业的新时代,但也在落地之后遭遇各种问题的考验。但可以预见的是,无人便利店风口已来。
发表于: 15:36:25
苹果配件供应链人士向其透露:富士康出大事了,有人倒卖C100和C101苹果头;最近少了一个卡板的货,深圳抓了好多人。
发表于: 10:38:59
美国宇航局(NASA)近日宣布与6家美国太空公司建立起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开发10大“引爆点”技术,涉及金额约4400万美元。
发表于: 10:31:41
伴随着新型技术与产品的不断结合,智能安全、高效率、高品质的产品开始不断增多。3D打印产业作为非常前沿的技术应用,由于物联网、AI技术出现,可以说让3D打印产业有了新的血液进入。
发表于: 09:45:55
在人工智能领域,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规模在不断扩展、算法能力在不断提升,这使得简单的人脸对比评测已经很难区分不同算法能力之间的差距。
发表于: 09:40:59
机器人在工作场所视为一种协作工具,它为人们带来的利大于弊,不仅是增强了企业发展的能力,同时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享受到更轻松和快乐的工作氛围。
发表于: 08:47:04
& 2010 - 2018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哈零售智能货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