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第二季度是哪三个月分三个月的历法吗?

拒绝访问 | www.wangchao.net.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wangchao.net.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48aae4fa0c64cb4-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从7月26号开始,地球能量将进入“宇宙红月年”,一个“超乎你想象的一年”
没有任何人,而只有你才能为这个世界、为自己、为自己的想法、感觉、行为负起全责。
——克里希那穆提 [印]
上午去采访了墨尔大学的创始人之一,被称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玛雅历导师”红月。很巧,她说今天晚上会有一个超级红月,具有很强的宇宙能量。我丝毫不懂玛雅历,但听红月以非常笃定、充满信念的口吻告诉我这些的时候,好奇心就燃起了。
7月25日晚,红月在北京做了一场“无时间日·神圣艺术节”。在盛典上,她解读了玛雅历新一年的能量走势。根据玛雅历法,从7月26号开始,地球能量将进入到红地球波符的宇宙红月年,红月把这一年简称为“水土年”,水是能量,土是方向。
把红月对玛雅新一年解读的要点放在这里,大家来看看。红月告诉我,今晚凌晨会有超级红月,如果那时没睡,可以安静凝视,并做一个深深的静心。她还说,今晚后,人的情绪很可能会呈现出两个相反的方向,要么更宁静更有影响力,要么会更混乱、情绪化、撕扯。
来看看她都说了些什么。
在红地球波的影响下,这一年所有的形势都在朝向“落地扎根,守护家园”的发展方向,因此,庆典一开始便播放了红月亲自翻译制作的《One Strange Rock》纪录片的预告,透过令人屏息的宇宙视角,大开眼界的奇光异景,震撼心灵的生命轨迹,为大家重新定义地球,重新认识我们的家园。
新年的核心影响能量就是“宇宙红月”,对应的是“宇宙之水”,一种充满包容、流动、净化、阴性力量的水能量,受到宇宙频率的影响,这股“水能量”被放大成瀑布一般的爆发力和冲击力。因此在进入红月年第一天,全球的新闻都被“水”的主题所覆盖。
这股宇宙之水的能量会冲击到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女性力量的崛起、女权运动、女性发声(比如这几天如火如荼进行的女性反性侵运动),气候环境的异常(除了暴雨、干旱、冰川以外,还包括岩浆火山、月相星象的种种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针对女性妇科着重关注乳腺和子宫相关)……
7月28日凌晨会出现“超级红月”,这是一个21世纪历时最长的月全食,会带来超强度的清理、释放、净化、疗愈的能量,同时还带来一股澎湃的强大生命力能量宝藏。
根据地球环境的变化和宇宙之水的能量,红月强烈呼吁大家在新的一年中,关注并参与到“水·环保”的行动当中,她郑重提出了水环保刻不容缓的关键三点,而事实也证明了她所说的,北极圈的异常高温正在造成海冰融化极速加剧的危机形势!
由于今年是宇宙频率,红月称之为“戏剧化、历史性”的一年,一方面是这个频率就如同放大器和加速器一般,让我们的选择、行为的影响力被放大,另外一方面这是具有爆发变化性的一年,“一夜暴红/富/跌……”“鲤鱼跃龙门”等戏剧化的情节会常常发生,影响全球的历史性事件也会频频爆发。
针对这个频率,红月建议大家,将个体愿景与地球、整体的愿景保持一致的方向,搭乘这趟快速爆发的能量列车,让自己的梦想得以放大效应。同时,无条件地分享也可以帮助大家实现影响力,影响本身就具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也可以帮助大家放大影响力等等……核心关键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总结和超越!
这是一切皆有可能,并超乎你想象的一年,红月预言接下来一年,人类在星际太空的探索方面会有长足的进步,会有更多星际的智慧和信息向大众公开。
总而言之,顺应着正确的能量方向行事,就可以顺利爆发小宇宙,一跃而上到达具有影响力的制高点!
导师:红月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玛雅历导师
天赋玩家智慧体系开创者
墨尔大学联合创始人
「13:20玛雅历」App中国合作方及译者
热情测试中国首位National Director
引领天赋潜能解放的人气演说家
从2012年至今,透过近百场国内外演讲、超过3000多名个案谘商、6年的实训工作坊教学经验,深度陪伴了数万人的生命转化与天赋绽放。她独到的生命学演讲“生命全息图”“和宇宙谈一场真爱”“你本来就无所不能”等,场场好评如潮,学员们在她身上感受到最大的特征,就是她活出了自己所教导的一切,她的人生就是她的教育。
原创专栏 | 创意之旅对话集
商务、投稿、转载合作:(微信:xiaoxi36699)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2f1d8af5cfed66d3f09aebbfc409d36_b.jpg& data-rawwidth=&694&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2f1d8af5cfed66d3f09aebbfc409d36_r.jpg&&&/figure&&p&很多报考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小伙伴儿都会对如何择校产生困惑,今天凯程晶晶老师为整理了经济学热门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希望可以给同学们作为择校参考。&/p&&p&一、中国人民大学概况&/p&&p&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其经济学院于1998年正式成立,但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至1939年陕北公学设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室,而后历经了华北大学、华北联合大学的演进。至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之时,经济学系为首设的“八大系”之一,可以说人大经济学系是新中国经济学科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p&&p&人大经济学院下设经济学系、国际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系、能源经济系、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2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世界经济学为北京市重点的二级学科。长期以来,经济学院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国家“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和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设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国际贸易、企业经济学、网络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13个博士点,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企业经济学、网络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15个硕士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民经济管理、能源经济等4个本科专业,拥有“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中国经济”全英文硕士班、理论经济学硕博连读实验班、政治经济学硕博连读实验班、中国人民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硕士双学位项目、中国人民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双学位项目、中国人民大学—九州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中国人民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院国际商务专业硕士联合培养项目等8个人才培养平台。&/p&&p&2017年,在经国务院批准下发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均入选A类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在2017年12月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学科均获评A+。&/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4ca424d35bed58c5cdaff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94&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44ca424d35bed58c5cdaff7_r.jpg&&&/figure&&p&&br&&/p&&p&二、人大统考计划招生情况&/p&&p&就往年报考情况来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专业最终录取的分数线较高。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官方给出经济学院学术型硕士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政治55分、外语55分、专业一90分、专业二90分、总分363分。&/p&&p&以2018年的最终录情况为例,初试最高分数为405,最低分数为363;复试最高分数为310,最低分数为241;最终加权分数最高为82.76,最低分数为71.48。&/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cca48e946b199f7635621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2& data-rawheight=&1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cca48e946b199f7635621c_r.jpg&&&/figure&&p&&br&&/p&&p&按各个专业来看,国民经济专业招生人数较多,多达29人;政治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分数线较低为363,且招生人数相对较多均为13人。&/p&&p&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科目已经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dbf29ce188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33& data-rawheight=&6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dbf29ce188c_r.jpg&&&/figure&&p&&br&&/p&&p&三、复试&/p&&p&复试内容:&/p&&p&1、专业课笔试:满分100分,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专业课复试科目请参阅“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查询路径: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专业信息)。&/p&&p&2、外语笔试:满分50分,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小时。&/p&&p&3、专业课口试:满分100分,命制若干个试题,采取由考生抽签的方式确定个人的口试题目。&/p&&p&4、外语口试(含听力)水平测试:满分50分。外语口试测试考生基本的听说能力,重点检测考生是否基本掌握外语工具。采取由考生抽签的方式确定个人的口试题目。&/p&&p&5、综合素质面试:满分50分。综合素质面试和专业口试同时进行,主要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身心健康状况,科研能力,发表论文、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进行了解。&/p&&p&复试成绩:&/p&&p&1、复试成绩计算:专业综合课笔试成绩60分以上,外语笔试成绩30分以上,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30分以上,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复试成绩合格方可进入总成绩加权。&/p&&p&2、总成绩权重:初试成绩占70%,复试成绩占30%,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得出总成绩。&/p&
很多报考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小伙伴儿都会对如何择校产生困惑,今天凯程晶晶老师为整理了经济学热门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希望可以给同学们作为择校参考。一、中国人民大学概况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其经济学院于1998年正式成立,但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至19…
&p&“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曾和秦始皇亲密工作的尉缭对秦始皇性格的评价。&/p&&p&&b&1、那一年,嬴政是一个三岁的孩童。&/b&他生活在一个基本不能外出的院落里。他总能听到墙外许多小孩子玩闹的声音,却从未见过他们,也不可能有小孩和他玩。他面对的,只是一众冷漠监视自己的仆人,一个郁郁寡欢的父亲,一个愁眉不展的母亲。打从他有记忆起,会睁着孩童水灵灵的眼睛,好奇得去观察这个世界开始,他就是一个与父亲一同失去自由的囚徒。他常常会想,为什么世界只有一个院子这么小,人只有家里这么少。父母很少对他笑,他连膝下承欢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他印象最深的,恐怕是粗野的侍卫士兵在赵国被围时,多少次蛮横地闯进他家院子,而他父亲只能苦苦哀求时的恐惧。后来他知道了,是那个连他们父子名字都叫不上来的曾祖父,把他们抛弃在正在打灭国战争的敌国当人质。三年间,每逢兵临城下之际,他刚刚拥有的生命就会危如累卵。后来思虑万千的他,怎么会想不到,是史书上赫赫声名的千古一帝,还是一笔带过的可怜虫,竟取决于敌人那时的一念之间。&/p&&p&我三岁时,坐在爸爸自行车后座的小椅子上,嚼着虾条,等着一进家门妈妈端来的可口饭菜,和爷爷奶奶的宠爱。&/p&&p&&b&2、那一年,嬴政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少年。&/b&他和母亲的车驾,正从赵国驶回咸阳。咸阳,那是他从未谋面的家乡。身后远去的邯郸,则是他生长,却只有困顿与恐惧的地方。他的父亲在几年前,在全家最危机的时候,抛下他和母亲,偷偷独自回到咸阳。如今,他的父亲已经是秦王。他作为即将回国的长子,必须在这路上想好,将来该如何面对父亲,或者说,该如何讨好君父秦王...此刻坐在马车上,坐在他身旁的母亲,是个年轻放浪的女人。他可能也会想,无论如何不能让父亲知道,这几年自己曾撞见旺盛的母亲与来路不明的男子偷情。在被父亲遗弃的这些年,他看到过母亲的伤心与放纵。躲藏在外祖父家的时日里,他既无朋友,也无老师,更没有条件受到该有的贵族子弟教育。少被管教的他,习惯独来独往,不太会跟人寒暄交际,做事情不加粉饰,显得目的性很强。但他却有洞察微妙的天资,有着丰富的人心认知和繁庞的内心世界。他明白身为长子,将来无法躲开咸阳残酷的储位竞争。恐惧并未停止,生命取决于父亲的心意。&/p&&p&我十岁时,喝着可乐,坐在沙发上看着《还珠格格》,为格格们的命运揪心不止。&/p&&p&&br&&/p&&p&&b&3、那一年,嬴政意外成为十三岁的秦国少主。&/b&但仍没有多少臣下是真心地尊重他。他那生疏的名义祖母,是楚国人。他同样生疏的亲祖母,是韩国人。这位自己的亲祖母,始终只偏向父亲抛弃自己后,逃回秦国生下的异母弟弟,对同为亲孙的自己却是欲除之而后快。当然,他的母亲是赵国人,他的义父兼老师,是父亲结实的赵国商人吕不韦。朝堂上的赵国势力一直努力推他上位。如今,自己终于成了赵国势力护控的傀儡国王。令他提防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已成太后的母亲身边,那个令他恶心的男宠——嫪毐。他洞察着周围的人,知道自己身处朝堂之上,赵、韩、楚三方势力斗争的漩涡。这顶王冠虽艳丽光彩,但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尚未绽放便凋亡的花朵。他向众人表现着寡言少语,孱弱无争。但私下里,他以幼主的身份,努力结交秦国将门子弟,寻识同龄的少年贤士。自幼寄人篱下,孤独生存的他,在囚徒到国王的命运转变之间,在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强大的力量下,已萌生了让所有人为之臣服的功业理想。他认为必须依靠的是豁达开明的少壮力量,而不是那些龃龉朝堂,争一时一家之利的老年政客。&/p&&p&我十三岁时,为老师的一句错误批评耿耿于怀,学业下降。为一个同班女孩的不理不睬,伤心不已。&/p&&p&&br&&/p&&p&&b&4、那一年,嬴政是二十一岁加冠亲政的国王。&/b&不久前,他的同父弟弟,在威胁自己夺位无望下,反叛自己,伏法被杀。朝堂上的韩国势力由此被肃清。亲政的同时,他也策划了一次镇压行动,杀掉了被母亲纵容,试图反叛并控制自己的情夫嫪毐,以及他们私生的两个混乱王室血脉,让身为国王的自己颜面无存,甚至威胁自己血统合法性的,两个仍是婴孩的同母弟弟。借此案件牵连,他逼死一直控制他的吕不韦。朝堂上强势的赵国势力也荡然无存。终于大权在握时,他培养多年的少壮派开始上位。而对那位唯一陪他走到最后,却还是在最后时刻背叛了他的母亲,他的选择是,余生不再相见。&/p&&p&我二十一岁时,机缘之下在学校带领了一个社团。一个小小的校园组织,一次小小的权力尝试,一年小小的集体目标,组织之密,达成之难,已令我疲惫不堪。我些许理解了,那些稍大的社会事业,就已不可能是靠运气得来。从此,我对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心存敬畏。&/p&&p&&br&&/p&&p&&b&5、那一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嬴政,正朝着越来越近的理想继续努力。&/b&已按计划攻灭魏国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秦国丞相昌平君反叛。十几年来,从他清除赵国势力亲政开始,昌平君就是他信赖的左膀右臂。当年,他规划灭国战争的步骤,就把最难啃的骨头南方楚国排在后边。为了麻痹楚国,给其造成一种他只想统一北方,与楚国南北分治的假象,他制定了联姻楚国的外交方略,娶了楚国王室的公主,并重用在秦效力的楚国王室子弟昌平君为相,安抚了朝堂上仅剩的楚系势力。十三年来,昌平君是他推心置腹,共谋伟业的战友。十三年来,那位楚女王后,是替他操持族务的发妻。而这一年,嬴政暴露出伐楚目标的这一年,一切都变了。昌平君变成了在楚国反抗他的敌人,他的妻子也因此永远消失在历史的痕迹里...嬴政一生未负忠臣,却对叛臣恨之入骨,报复残忍。他对为故国而反叛并阻挠了自己的昌平君,一定是失望的。那么他爱那位楚国妻子吗?二十出头的他,或为联姻政策而亲自选择了这个楚女为妻。从她的豆蔻之年相见时算起,他们至少携手了十三年的光阴,并生下了长子扶苏。而从这个生性悲悯敦敏的长公子身上,或能窥见他的母亲,也该是一位贤淑高雅的女子。我们不知道嬴政花了多大的心力和情绪,才让史官删去她所有的历史痕迹。他禁止史官留下他对任何一个女人的感情记录,终他一生也未立皇后。他们的长子扶苏,作为他的爱子,在其晚年意见之争前也并未受到母亲事件的连累,嬴政仿佛对她既有恨意也有留恋。也许,对于嬴政这样有着强烈自尊的君王,如果没有那么强烈的爱,也就不会有多强烈的恨吧。这注定是随着嬴政消失的,藏在他内心深处永远无法解开的迷团。&/p&&p&我在即将而立之年,仍为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而困扰。我护着的希望仍旧只关乎自己,无关伟大,也无论好坏。自认为好,或许只是没资格受到坏的诱惑。&/p&&p&&br&&/p&&p&&b&6、那一年,嬴政是四十五岁的始皇帝。&/b&他早就完成了他的志向。他的世界,终于不再是邯郸那个囚困自己的小小院落,而是整个九州天下。他的自尊,终于不再是寄人篱下和众叛亲离时的逞强,而是受天下敬仰的登峰造极。但是,这并没有终结他内心的不安。至尊傲然的背后,新的忧虑仍不断袭地上心头。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这一年成了他心态与政治理念截然转变的分水岭。生命最后的四年,他终于从礼贤下士,厚待异见诸子,试图取得读书人舆论支持的温和君主,蜕变成了他现在的历史传统形象:大起工程,滥用民力,发动战争,焚书坑儒,刚愎自用。这些大多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四年启动的。他面对儒生的对他大一统理念和帝国制度的诋毁,面对曾经错信的术人方士的嘲笑,面对六国旧民的始终不认可,面对长子在政策上的违拗,越发焦急悲观的他,终于放弃了克制。克制,在那种现时地位和历史地位上,能克制他的,只有他自己。即将知晓天命,妄图与时间赛跑的他,唯一在乎的,只剩下他的理念与事业能否留存吧。&/p&&p&我们活到这个年龄,会是什么样呢?可能只是一个无力危害他人,脾气坏坏的怪叔叔,一幅对道德和认识,极负优越感的样子,在网络论坛上或小区板凳上指点江山,嘲笑嬴政晚年的昏聩与暴虐,以及更多其他人的愚蠢。&/p&&p&&br&&/p&&p&&b&7、那一年,四十九岁的嬴政合上了疲惫的双眼。&/b&马不停蹄的奔波结束了,宵衣旰食的工作结束了。他是一个国家主义者,而非人本主义者。他不负祖宗,不负家国,不负时代,不负臣僚,却负了百姓,负了亲人。他的成长,始终贯穿着恐惧与不安,少有温情。他的内心,从未摆脱孤独。强烈的自尊心与认同感需求,让他萌生了无穷的功业欲望。为了这清晰的功业目标,他活着的精神支柱,他对妨碍者“少恩而虎狼心”,他对助力者“居约易出人下”,他对无关紧要的人“得志亦轻食人”。他的内心标准,从来不是道德,也不是情义,而是成败,是自我实现。为了结果,他既能做利人的事,也能做毁人的事。秦始皇一生,没有感受过父慈母爱。他被祖父抛弃,被父亲抛弃,被祖母背叛,被兄弟背叛,被母亲背叛,被妻子背叛,甚至在扶苏苦劝他改变政策时,他愤怒的认为这也是儿子的背叛。我们很难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我们无法完全感受到那种真的无所谓时的狠辣手段。比起他始终善待且信任的近臣赵高,李斯,蒙氏,王氏,他对亲人的不信任感是极强的,或者说他根本学不会信任亲人和感受亲情。他不立皇后,不立太子,弱化宗室,无视亲贵。信任战友而防范家人。这是他最大的失策和命门,恰恰被赵高和李斯,及年龄阅历上最没有威胁的公子胡亥所利用。他费劲心机维护的帝国,轰然坍塌的导火索,正是他始终不愿面对的接班人问题。结果,他的子女后来被尽数屠戮。临死前,或许他曾强撑着随时可能淡去的意识,期望熬到车架快一点回到咸阳吧。当他终于在飞奔的马车上,忍不住合上双眼的时候,他是否醒悟到,即使再受尊崇或诋毁,他尝遍辛苦而始终匮乏快乐的执着一生,只是各民族都会经历的,集权时代的一枚华丽至极的历史棋子。终究,飞快马蹄也没能赶上历史的进度。二世十五载而亡,谁能为他梳理真相,谁又能为他辩护?不过,他把这枚棋子的特征,永远标注给了中华。&/p&&p&我们死的那一刻,到底为这个世界留下多少?人生,是95%的潜意识所造就。有人却因为5%的显意识——知识,陷入自己的道德双标陷阱。敢问没了这些锤炼心志的经历,谁能随意立命,成为一个既悲天悯人又能铁腕果决的强好人?谁又能说如果自己经历了这样的人生,会做的比他更好?现在的我,特看不惯极左极右,他们吵得不可开交,却没搞懂他们自己其实是不同看法,一个逻辑:自己认为的就是对的,自己拥有的就是好的。&/p&&p&&br&&/p&&p&&b&8、他是暴君吗?&/b&&/p&&p&他是伟大的秦始皇,因为他有幸生在了这个家庭,经历了这些,拥有了这些。他是寡恩的秦始皇,因为他不幸生在了这个家庭,经历了这些,背负了这些。&/p&&p&历史上常被诟病为暴君的知名皇帝,有隋炀帝,明太祖。其中隋炀帝修复长城,重启丝路,开凿运河,三征高丽,十几年里搞了太多疲民的大工程。他的暴,是伤民之暴。朱元璋,他是屠戮功臣,搞冤狱牵连,金銮殿上血流成河,天下却是五谷丰登,和隋炀帝正好相反。他的暴,是伤吏之暴。秦始皇不用说,和隋炀帝一个类型。他们时代结局也相似。对官员,除了在亲政前独掌大权的吕不韦被他逼死,他还真没有对自己弟兄们下过多毒的手。甚至在称帝后的八九年间,对整天批判他集权的儒家也有足够的宽容和尊重。他大起工程,但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有资源有能力这么做的人。而秦国执政路线本来就有法家战时集权与激励制度的路径依赖,作为第一个吃螃蟹又过敏而亡的朝代,他没能及时调转船头,也不能说是多不堪。他之后近百年的调理,中华才真正克服了这种不适应性过敏。毕竟沿袭自战国贵族政治的秦,还是第一个尝试了什么叫平民起义的朝代。那仍是尚武的时代,诸侯家国一体的意识并未瓦解,贵庶、主仆观念牢固,没有汉朝才形成的世袭来自皇权的概念。只能说,秦始皇的政策路线错了,前边超前了一下,后边没跟上时代。至于性格,每个人都拥有暴君潜质。是独有的经历让他走到那个位置,也是经历也让他无法看清身后。他更似寡独,而非残虐。&/p&&p&我很可怜那些谩骂秦始皇,或谩骂某些惠及过人民推动过时代的历史人物的愤民,无论他们是否比我富有,是否比我博学。因为他们在性格上的画地为牢,决定他们只是没有机会被放在历史高处去展现自己的低劣,否则不会比秦始皇更好。有多少根本不会被常人记住的昏君暴君,他们或许也曾学着主流论调批判秦始皇,却做着更不堪的事。恩格斯说“道德都是阶级的道德”,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持着充满优越感而毫无尊重,又满口优劣对错和真理的人,面对网络不同意见就能恼羞成怒的人,如果被放在那个历史位置上会比秦始皇更体恤百姓。也无法相信,一个在网络上遇见点意见不同就主动给别人扣帽子,侮辱人的家伙,拥有了说一不二的权力,会克制自己的玻璃心和报复欲。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其实根本配不上,自己那些义愤填膺的真理。如果嬴政真的是稍微不高兴就能当场发作,毫无克制的人,恐怕连个普通的政治会议都主持不了,何况统一六国要组织各类顶尖人才制定那么多复杂的议题、战略和决策。后世的儒生自下而上,自后溯前的仰视权力,觉得权力就是一言而定,非对即错,但嬴政真正站在迷雾中运作牵扯千万人的权力,怎么会不知道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决策,都面对着相应的权威风险和事实结果的反噬?&/p&&p&我不是一个历史细节控。我喜欢历史,多少有些在改造自我方面的拿来主义和实用主义目的。我也常把自己的价值倾向,埋伏到我自己总结历史的一些文章里。虽然不一定多对多好。有些人为秦始皇极力开脱,其实也没必要。无论你怎样描绘他的文学形象,他的功与过都在这里,不增不减。即使他的初衷是好的,长久结果是好的,但没把握住度,对当时每个饿死街头的生命来说,当下就是错的。就像最近听过的一句话“进步是好的,但飞快的进步不太好”,因为社会无法迅速转型适应。“利在千秋”,并不能与“弊在当下”相互抵消。功过并存,是大多有足够权威选择,却要为选择承担风险的开国君主之宿命。那种开脱,终究逃不出角度思维,无非是推介自己喜欢的一个完美的秦始皇文学形象而已。&/p&&p&都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而当我的生活工作出现大的成败起伏时,我忽然发现,我看镜子的视角不同了,镜子里的我,也变了...这样才好,客观一点,辩证一点,多看清些自己,也多看清些别人。抛开固有的价值倾向,可能本身就是一种更好的价值倾向,包容并蓄,去糟取精,才能有更深远的价值收获。可是更多的人,从历史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要么是泛道德主义,说他刚愎自用,刻薄寡恩,要么是惟功过视角,来来去去也就是他的那几项丰功伟绩。其实人就是人,哪怕他再聪慧远见,哪怕他再短视自私,他只是站在了一个更高的位置上,拥有平凡人无法想象的可调动资源。本身的性格和长短匹配对的人,恰好切合了时代对这个位置的高要求,进而推动了历史快一点向前。反之则让时代本身的局限性凸显,拖累住历史慢了点向前。即使他们这些高居庙堂的伟人,其功业成败,也只是历史和自然大规律下的一个概率筛选,那是帝王级的幸存者偏差。他早生10年晚生10年,他早死10年晚死10年,或者他父亲或敌人的一念偏差,或者某一个概率事件的触发与否,结果都可能截然不同。尽管他坐拥巨大的毁灭力量或造福力量,他也存在自身局限与不足,他终究也只是一个有自己特点的人而已。他的事业最终毁于路径依赖,是迅亡轰塌,又处在史料细节最匮乏的时代,很多过失是被持不同立场的后世放大了。暴君是众多具有争议的历史标签中的一个,是他诸多历史形象中的一个,并不能完全代表他本身这个人。那是众多性格、经历、阶层不同,价值取向形色各异的品读他的后世之人,给他贴的标签。那个标签与其说是秦始皇本人的还原写真照片,不如说是这些后人以自己心中喜好描勒的一副写意抽象画。其实啊,我们终归不过是人类,抛开阶级道德和认知偏见,有多少心态和行为是不能理解的呢?学历史的人,如果三观未正,那知识越多,越偏颇。&/p&&p&当我想把嬴政当做一个曾经存在过的人去看,把历史当做一面教我做人的镜子时,秦始皇,是暴君又怎样,不是暴君又怎样...&/p&
“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曾和秦始皇亲密工作的尉缭对秦始皇性格的评价。1、那一年,嬴政是一个三岁的孩童。他生活在一个基本不能外出的院落里。他总能听到墙外许多小孩子玩闹的声音,却从未见过他们,也不可能有小孩和他玩。他面对…
&p&&b&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搜历史(soulishi)”,原标题:司马迁,清华简《系年》喊你重写《史记》&/b&&/p&&p&作为“二十四史”的开篇,司马迁的《史记》一直被视为良史范本,其中一些故事,也借由太史公的生花妙笔而深入人心,被视为史实,但《史记》距离它所记载的上古三代,相隔已十分久远,在当时的文字档案条件下,司马迁的研究可信度究竟有多高?一些晚出的史料和近世的研究,比如清华简《系年》,已经揭示出《史记》的错误,一些重要章节,甚至有推倒重写的必要。&/p&&p&&b&一、烽火的真相&/b&&/p&&p&史记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多年以来我们都信以为真,比如烽火戏诸侯。&/p&&p&话说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宠爱天生不爱笑的高冷美女褒姒,为博美人一粲,在首都镐京点起烽火谎称有敌情,召诸侯前来勤王,诸侯闻烽而至,却不见敌踪,看见他们瞎忙活的傻样,褒姒终于笑了。如是再三,被当猪猴耍的诸侯终于不鸟幽王了。后来幽王欲废来自申国的王后以及太子,惹恼了申国。联合缯国(鄫国)、犬戎一起进攻镐京。幽王再举烽火,学乖的诸侯一个不来,幽王被乱军杀死在骊山脚下,美人褒姒也被犬戎抢走成了压寨夫人。最后是诸侯到申国拥立太子宜臼即位,就是周平王。因为镐京被犬戎占据,平王只好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334ba2fadbd_b.jpg&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300&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334ba2fadbd_r.jpg&&&/figure&&p&这个故事被称为“烽火戏诸侯”,太史公将之记录进了《史记·周本纪》,因为故事精彩有趣,历来被视为正史。但细想之下疑点却非常多。&/p&&p&钱穆先生早在《国史大纲》就指出了三个问题:“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结论是,“此委巷小人之谈”。&/p&&p&前两点还只是基于常识分析,第三点,钱先生说骊山之战起于幽王伐申,这个说法来自今本《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有两部,一部是清人从古籍中辑录的残本,今天称为古本《竹书纪年》;另一部是宋明出现的完本,今天称为今本《竹书纪年》。一般认为古本接近原著,今本则是后人的伪作。那么,钱穆先生用今本的说法是否可靠呢?&/p&&p&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藏了一批战国竹简,被称为“清华简”。2011年,《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出版,该书收录的是清华简中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系年》,其中提供的新材料,证明钱穆先生的推测是正确的。&/p&&p&其中有这么一段:“幽王起师,围平王于西申,申弗畀,鄫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说的是幽王出兵把平王围在西申,申国不交出平王。而此时西戎、鄫国趁机对幽王侧方攻击,结果幽王玩砸了,和褒姒生的崽双双战死!&/p&&p&在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疑似》中,就没有烽火、只有大鼓。当然,我们现在看来,大鼓戏诸侯也不可靠,大鼓能传送多远呢?宫崎市定先生就认为,《史记》的史料很多是来自戏剧“偶语”,这个观点很能启发我们,所谓的大鼓、烽火戏诸侯,很可能都是来源于当时表演的剧本,所以才会有戏剧化的一幕。&/p&&p&既然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错了,那么我们接下来,会发现还有很多问题,是需要重新定义和认识的。&/p&&p&&b&二、多出的周携王&/b&&/p&&p&倘若我们继续开启脑洞,会发现更加疑点重重:申侯不是和犬戎一起杀了幽王吗,那应该是周朝的敌人吧。诸侯怎么会愿意跟这个弑君的申侯一起立弑父的平王?犬戎不应该是平王的支持者吗,平王为什么要避开支持自己的犬戎,而东迁洛邑呢?&/p&&p&要解决这一连串问题,我们先关注一个陌生的id:周携王。&/p&&p&在《史记·周本纪》中,忽略了一个周天子,这个天子就是周携王。而在战国史料中,这个人物又的确存在。《左传》和古本《竹书纪年》,作为可信度非常高的两部史书,都提到了携王其人。&/p&&p&原来幽王还在位的时候,申侯、鲁侯(当为“缯侯”之误)就和许文公一起拥立了周平王,西周进入了第一个“二王并立”时代。也许正因如此,才引起愤怒的幽王讨伐。幽王战死后,虢公翰又在携地立幽王之弟余臣,是为周携王,西周进入了第二个“二王并立”时代。直到第二十一年,周携王被晋文侯所杀,这才结束了“二王并立”局面。&/p&&p&这一点也被清华简《系年》所证实,相对《史记》中周室东迁的一帆风顺,《系年》中的刀光剑影无疑更让人接受。&/p&&p&虢国在今天的山西平陆到河南三门峡,纵跨黄河两岸,扼守了镐京通往洛邑的道路,地理位置非常险要。据学者考证,携地大致在虢的河西,今天陕西大荔一带。申国的位置在哪里呢?镐京附近的申国被称为“西申”,申国和齐、吕、许都是姜姓,姜姓本出于西戎,可见西申与西戎的关系密切。&/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26baeb4eeb_b.jpg& data-rawwidth=&972& data-rawheight=&653&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26baeb4eeb_r.jpg&&&/figure&&p&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勾画出幽王死后的政治画面。幽王死于战场,这时候虢公翰站出来力挽狂澜,在虢国的携地拥立了携王,把平王势力阻挡在黄河以西。当时周王朝分成两派:一派是西戎势力,包括申、曾、许等支持的平王;一派是姬周势力,包括虢、晋、郑等东方诸侯,支持携王。&/p&&p&然而,诸侯最终却诡异地倒向了平王。&/p&&p&表面上看来,携王继承了幽王的遗志,理应取得诸侯的支持;但从嫡长继承制的角度说,平王虽然弑君,但毕竟曾经更符合条件,他的被废是因为幽王倒行逆施,更重要的是,对于传统继承制的尊重,是符合诸侯利益的。&/p&&p&周幽王的爷爷是周厉王,七十年前因为“专制”被国人驱逐,这就是历史上重要的“国人暴动”。国人并非是底层平民,而是活动在宗周的各氏族。周厉王的失败,正是因为集权触犯了王族以外的氏族利益,所以他们才联合废黜了厉王。&/p&&p&之后厉王之子宣王对公卿妥协,才一度出现“宣王中兴”的局面。但好景不长,宣王之子幽王上台伊始,就和执政皇父决裂。面对周幽王的铁腕与西戎的威胁,皇父、郑桓公等卿士内心都已经放弃宗周,纷纷开始东迁避难。&/p&&p&所以西周的灭亡,非常类似商朝,很大程度是内部矛盾恶化,才能被外族有隙可乘。不同的是,西周初年推行了分封制,这一举措使得大周续命至八百年。 &/p&&p&经过长期利弊的权衡,诸侯抛弃了携王,转而支持平王。晋文侯得到了虢公的默许,攻入携地杀死了携王,并把晋国势力推入了河西。郑武公则娶了西申公主武姜,并趁乱兼并了周边的东虢国、郐国、胡国等。郑武公和姜夫人生了两个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庄公和共叔段了。&/p&&p&之后,平王被迎入成周。收获最大的无疑是以晋、郑为首的东方诸侯,其中晋文侯被赐方伯、郑武公成为卿士,成为周平王的左膀右臂。他们的罪恶扩张很快被洗白,毕竟,平王自己不是这样过来的吗?&/p&&p&不过诸侯觉得申侯很不顺眼,要论拥立之功,申侯和犬戎还是要比他们更多的,那么,平王会不会更加亲附他们?他们会不会想染指王权?而且,幽王怎么说也是天子,他的死,总得找人背锅吧?&/p&&p&于是,罪魁祸首申国、曾国被诸侯联合绞杀,到春秋完全销声匿迹了。只有犬戎余波一现,在公元前660年为虢国击败。&/p&&p&&b&三、《史记》年代的秘密&/b&&/p&&p&《史记》的错误不仅限于“烽火戏诸侯”,以及“二王并立”的阙载,如果我们继续挖掘,就会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史记》很多篇章也许真的需要重写。&/p&&p&既然平王东迁不是一蹴而就,那么到底是哪年完成的呢?我们发现有多种说法,而且跨度相当之大。&/p&&p&按照我们最熟悉的《周本纪》,东周在前770年就开始了;古本《竹书纪年》用晋国纪年,晋文侯二十一年东迁,那么就是前760年;今本《竹书纪年》用周王纪年,周平王二十一年东迁,那么就是前750年。清华简《纪年》用的也是周王纪年,但说法又有不同。&/p&&p&清华简《系年》说:“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即周携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这几个年份如何计算,目前学界仍有很大争议。个人认为应以前750年为周携王死年,加上“无王”的九年,再加上三年平王才进入了洛邑,这年应该是前738年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6c42ad91f6e5ae7a3aea4edfccae23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67&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6c42ad91f6e5ae7a3aea4edfccae23d_r.jpg&&&/figure&&p&这个年份居然和《左传》的一处预言吻合:原来在平王东迁时,太史辛有路过伊川,发出不及百年此处将沦为戎地的感慨。然后正是在前638年,秦、晋两国将陆浑之戎迁徙到了伊川。&/p&&p&众所周知,《左传》好预言,杨伯峻先生就认为,不少预言来自战国伪托。那么,伪托者应该是明确知道,平王东迁的年份正是前738年!&/p&&p&那么,我们回过头看《史记》,就发现太恐怖了。比如《秦本纪》说,秦襄公七年参与救周,被平王封为诸侯,赐之以岐山以西之地;襄公十二年伐戎至岐山而去世。《十二诸侯年表》的内容与之一致。&/p&&p&但是我们现在看来,《周本纪》的平王东迁时间是错误的,那么其他世家、年表记载同样错误!既然东迁的时间在前738年,或者保守点,按照前750年或者前760年。但秦襄公明明在前766年去世了啊,他无论如何不可能护送东迁。所以《秦本纪》一定有错误,要么襄公不是在前766年去世,要么襄公根本没参与救周!&/p&&p&与之类似的是晋、郑、卫三国。《晋世家》《郑世家》《卫世家》记载与《周本纪》一致,分别提到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参与救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为了能让平王依照礼法正常即位,诸侯史官煞费心机篡改了国史?&/p&&p&如果我们继续深挖下去,似乎越来越接近真相,同时也越来越复杂。前面我们提到了,《左传》和《系年》都只提到晋和郑,那么《史记》多出来的秦和卫,似乎自始至终都是孤证。&/p&&p&秦和其他诸侯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和西戎有血海深仇。先祖秦仲曾为西戎所杀,秦族一度危若累卵,正是周宣王赐给秦仲长子庄公七千兵,并册封为西垂大夫。襄公又是庄公弟弟。所以,秦人是最坚定站在携王一方的,秦又在宗周以西,和东方诸侯对平王形成左右夹击之势。&/p&&p&清楚了秦国的立场,再看《秦本纪》就好理解了。《秦本纪》信誓旦旦说周平王赐襄公岐西之地、秦文公还平王岐东之地。但是,不但平王赐岐西之地不合逻辑,岐东之地也一直掌握在秦手中。所以这里的记载也是错误的,襄公、文公和平王在相当长时间是敌对关系,王玉哲先生甚至认为,平王东迁实际上是避秦而非避戎。&/p&&p&太史公撰写两周历史,就曾经感慨文献严重不足。唯一比较翔实的《秦纪》,也是“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那么,《史记》关于两周之际的历史,存在年代的错误和史实的疏漏也是难以避免。随着近代对《竹书纪年》的重视,以及今天清华简《系年》发现。《史记》真的是要被重写了。&/p&&p&当时,东周一位诗人路过宗周故地,看着当年繁华的宗庙宫殿,如今长满了郁茂的黍稷,不禁有感而发:&/p&&p&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p&&p&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p&&p&悠悠苍天,此何人哉?&/p&&p&&br&&/p&&p&参考文献、扩展阅读:&/p&&p&晁福林:《论平王东迁》&/p&&p&晁福林:《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重构》&/p&&p&程平山:《秦襄公、文公年代事迹考》&/p&&p&王红亮:《王红亮:清华简〈系年〉中周平王东迁的相关年代考》&/p&&p&王红亮:《由清华简〈系年〉论两周之际的历史变迁》&/p&&p&王雷生:《平王东迁年代新探——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47年说》&/p&&p&王雷生:《平王东迁原因新论——周平王东迁受逼于秦、晋、郑诸侯说》&/p&&p&王玉哲:《周平王东迁乃避秦非避犬戎说》&/p&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搜历史(soulishi)”,原标题:司马迁,清华简《系年》喊你重写《史记》作为“二十四史”的开篇,司马迁的《史记》一直被视为良史范本,其中一些故事,也借由太史公的生花妙笔而深入人心,被视为史实,但《史记》距离它所记载的上古三代…
&p&(原载于我的网易博客,现转过来)&/p&&p&“赫赫我祖 来自昆仑”。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昆仑之丘就成为周王朝及下属各国的精神之地,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于西北方向遥远的昆仑。&/p&&p&&strong&第一章、《山海经》中关于昆仑丘记载之考证&/strong&&/p&&p&&strong&一、先秦时期名著《山海经》关于&/strong&&strong&中关于昆仑山的记载:&/strong&&/p&&p&(1)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大荒西经)&/p&&p&(2)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海内西经)&/p&&p&(3)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p&&p&(4)西北海之外----------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p&&p&&strong&二、以上是《山海经》里考证昆仑丘最重要的文字记载,说明了:&/strong&&/p&&p&1、所谓“西海之南”,即在其西北方向有海;&/p&&p&2、《山海经》写于西周末年或东周初年,他们年称西周之国,肯定不是指以洛阳为都城的西周国,而是指周人传说中的祖宗之地。周人传说他们来自昆仑山,那里是黄河的源头,他们顺河而下,到达中原地区。&/p&&p&3、“流沙之滨”,说明那里有沙漠;&/p&&p&4、“赤水之后,黑水之前”,表明那地方在两水之间,有一条叫赤水,有一条叫黑水;&/p&&p&5、“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表明了那里下面有水,有一个不大的湖,而外面有一个火热的山,扔东西就会烧起来。&/p&&p&6、“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方八百里,高万仞”,说明了昆仑丘在西北方向,所谓西北,应当是西周洛阳的西北方向,方八百里,可以认为是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就是领地有八百里范围,山很高,“高万仞”。&/p&&p&&strong&三、综合以上内容进行分析&/strong&:&/p&&p&&strong&考证1:昆仑丘方位&/strong&&/p&&p&图1:昆仑丘考证图1&/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c332123bce536c9c9820c_b.jpg& data-rawwidth=&531&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c332123bce536c9c9820c_r.jpg&&&/figure&&p&赤水即现在的阿姆河,汉时叫妫水,见《史记?大宛列传》中有此记载:“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 其上游今为喷赤河,。&/p&&p&周人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主要叫赤水,而不叫妫水,是因为周人世居赤水北面,从地理距离上,他们更近于赤水,因此更习惯叫赤水。&/p&&p&所谓妫水,应当取名自夏朝国王,夏王姓妫,建立夏国,而将夏国都城附近主要大河取名为妫水。&/p&&p&而黑水,即锡尔河。&/p&&p&西北海、西海之南,所谓西海指古咸海,咸海正处于昆仑丘的西北方向。&/p&&p&大荒,应当是指大沙漠,整个中亚,在帕米尔高原以西,咸海和里海之间,大部分地区为沙流,也即楚人诗歌里所写:“西有流沙千里些”的缘故。&/p&&p&&b&考证2:赤水之后,黑水之前考证&/b&&/p&&p&《山海经》中的赤水,其重要性远高于黑水以及其他水系,居于核心位置,说明赤水地区是当时的政治中心。自公元前2000年至希腊人统治时期的大夏国,赤水流域都是统治中心,其地位相当于黄河在中国古代地位,故周人以赤水为中心来表述方位。&/p&&p&尽管赤水下游为妫水,但妫水为夏人统治范围,或许上游喷赤河两侧均是周人势力范围,所以周人习惯将其上下游都叫赤水。&/p&&p&现在的黑水上游在昆仑丘,而周人称为黑水之前,猜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昆仑丘之内黑水上游,不被周人视为黑水,另一种可能是黑水古河道及支流与今天不同,周人把昆仑丘之外的才叫黑水。&/p&&p&图2: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方位考证&/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cd375e08c23a625dcb98f31ad88e51e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cd375e08c23a625dcb98f31ad88e51e_r.jpg&&&/figure&&p&&b&考证3:有山而不合&/b&&/p&&p&昆仑丘还有一个关键性的标志:有山而不合。如下图:&/p&&p&图3:昆仑丘考证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39c1d046aa77f9ca8e731d_b.jpg& data-rawwidth=&511&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e39c1d046aa77f9ca8e731d_r.jpg&&&/figure&&br&&p&如上图所示,黑色阴影部分为山的轮廓,环昆仑丘四周之高山,高度通常在米之间,东面有一个出口,即为古丝绸之路,很狭小的通道,西面也仅有一个出口,即“苦盏”,最窄处仅4公里左右,沿湖两侧,可通行距离最窄处不足1公里,而里面宽度则超过100公里的大口袋盆地。&/p&&p&之所以叫“昆仑丘”,与中国现在取名方式相同,昆仑山之中,有一个数百平方公里大丘,比丘下面地带高出约200米。&/p&&p&&b&考证4:&/b&&b&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b&&/p&&p&弱水之渊,可能是指一个很小的湖,在昆仑丘的下面。而从地图上看,昆仑丘的出口有一个小湖,现名为Kairakun Reservoir,现湖长度约为41公里,平均约宽8—9公里。入昆仑丘,必须经过湖边那狭窄的通道,南边通道为主要通道,最窄处不足1公里。&/p&&p&我们不太了解西周人的语法习惯,如果改成另外一种意思:昆仑丘下面有一个湖,环绕湖的两边有道路可通行,似乎更合理。(“弱水之渊”笔者仍未以正确理解)&/p&&p&Kairakun Reservoir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瑶池,《穆天子传》中:“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瑶池可能指的就是在这里。&/p&&p&图4:弱水之渊&/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8a842feb73c2773d3ebb7c_b.jpg& data-rawwidth=&528& data-rawheight=&3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8a842feb73c2773d3ebb7c_r.jpg&&&/figure&&p&&b&考证5:炎火之山&/b&&/p&&p&其外有“炎火之山”,所谓“外”,从词义上理解,就是昆仑山的外面,而古以有之的“火焰山”就在古昆仑山的外面。&/p&&p&图5:昆仑丘考证图&/p&&p&火焰山原本就属于天山(古昆仑山)山脉的分支,是中国最热的地方,也是整个东亚和中亚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高达摄氏47.8度,地表最高温度高达摄氏70度以上,沙窝里可烤熟鸡蛋。&/p&&p&而根据我国著名气候专家竺可桢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证: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以来, 竹类分布的北限大约向南后退纬度从 “ 1°—3° ”。如果检查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各地的月平均温度及年平均温度, 可以看出正月分的平均温度减低? “3°一5℃ , 年平均温度大约减低2℃ 。某些历史学家认为, 黄河流域当时近于热带气候。----近五千年期间,可以说仰韶时代和殷商时代是中国的温和气候时代,当时西安和安阳地区有十分丰富的亚热带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第18P)&/p&&p&按《山海经》所述,周人与黄帝等都同时活动,各有领地;周人活动于昆仑丘的时间可能是公元前年,公元前1100年,周人自甘肃、陕西领地进入中原,消灭了商王朝,正式入主中原。那么,周人活动的时间上,气候总体是比现在要高,可能高出2--5℃,那么火焰山的温度还将比现在高,最高气温可能超过50℃,地面最高气温可能高达72--75℃,所以周人说那“炎火之山,投物投物辄然”,将物品扔上去就能烧着.&br&&/p&&br&&p&&b&考证7:赤水际莫能上冈&/b&&/p&&p&图8:在赤水(喷赤河)地段,想从赤水到达昆仑丘,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仁羿才上得了。中国古代传说仁羿住在夏朝的东面,后来杀死夏王,并自立为王,成为夏朝第六个王。&/p&&p&从谷歌地球上了解,如想从赤水或赤水支流,翻过高山到达昆仑丘,是极为困难之事,海拔在多米,有雪山。&/p&&p&周人在《山海经》里的关于此段的表述,基本符合事实,可能还透露了一个历史信息,原居于夏国东面的仁羿曾经由赤水翻越雪山到达过昆仑丘,因而被周人记住了。&/p&&p&昆仑丘区域即古西周之国。&/p&&p&&b&四、昆仑山为什么不是今天的昆仑山&/b&&b&?&/b&&/p&&p&《百度百科》介绍:&/p&&p&至于昆仑山不是指日月山,这是因为汉朝的误解。《史记·大宛列传》中提到,张骞认为:于阗(新疆和田)流出的河流就是黄河的源头,河中多玉石(可见和田玉就是那时开始出名的)”,而另一方面,汉朝之前的地理认识是,黄河源出昆仑山,但是这个地理认识是来之远古祖先的神话传说中流传下来的,具体地点在哪里不清楚,于是汉武帝根据张骞的见闻,就把和田河的源头山脉命名昆仑山。&/p&&p&《史记·大宛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p&&p&周人传说他们是来自昆仑山,在黄河的源头,顺黄河而下,到达中原地区。张骞误以为和田河就是黄河的源头,所以误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面,青藏高原东北面山脉为昆仑山而命名。这其中有几大因素导致。&/p&&p&其一,周人的地理认识本身有误,将古代罗布泊上游河流的支流视作黄河的源头。&/p&&p&其二,上古河道经常变迁,气候变化大,至西汉时与之前大不相同。&/p&&p&周人说“河出昆仑”,可能与今天理解不同。自1万年前第四季冰川末期,冰川覆盖了北半球大部分,且冰盖极厚,以至于1万年海平面在现在120米以下。后气候快速转暖,大量融冰,导致了史前全球性大洪水。就周人可能活跃的公元前年前时间里,昆仑山和青藏高源大量融冰,我们确实无法知道那时是否有河道或支流起源于昆仑丘东侧。&/p&&p&假设因大量融冰,有支流起原天山之上,入新疆盆地,汇入罗布泊地区。罗布泊地区曾因大量融水,暂时内面积甚大,水很深,东流入黄河,也并非不可能。(当然,这除了考古证据外,还需要制作计算机模型来考证,因为短时间[如1000年或几百年间]可能不会留下多少痕迹)。周人对于“河出昆仑”的解释是,河流入海(罗布泊)后潜行于石头之间,进入黄河。&/p&&p&故周人所述可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到了汉代,因气候变化,以及融冰减少,形势已然不同,这就给了张骞和汉武帝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以至于标错了昆仑山。&/p&&p&其三,张骞对昆仑山的命名主要依靠大月氏人,而大月氏、善善国等人,都是原活动于阿尔泰山以北的印欧人,因迫于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侵略而南迁进入新疆的印欧人,他们并不了解中亚上古传说,以至无法准确回答张骞所问。&/p&&p&汉武帝之所以想找到昆仑山,除了想寻找传说中的中华文明祖宗发源之地外,或许还有一个因素,昆仑山上神仙多,穆天子还见过西王母,汉武帝信神,妄想找到西王母和众神仙,以求长生不老。&/p&&p&因以上种种原因,张骞既没有找到神仙,也没有找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昆仑山,并且还标错昆仑山的位置,给后世研究《山海经》和《穆天子传》带来了很大的麻烦。&/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670bca8aaf9444_b.jpg& data-rawwidth=&552&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670bca8aaf9444_r.jpg&&&/figure&&p&在赤水(喷赤河)地段,想从赤水到达昆仑丘,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仁羿才上得了。中国古代传说仁羿住在夏朝的东面,后来杀死夏王,并自立为王,成为夏朝第六个王。&/p&&p&从谷歌地球上了解,如想从赤水或赤水支流,翻过高山到达昆仑丘,是极为困难之事,海拔在多米,有雪山。&/p&&p&周人在《山海经》里的关于此段的表述,基本符合事实,可能还透露了一个历史信息,原居于夏国东面的仁羿曾经由赤水翻越雪山到达过昆仑丘,因而被周人记住了。&/p&&p&昆仑丘区域即古西周之国。&/p&&p&&b&四、昆仑山为什么不是今天的昆仑山&/b&&b&?&/b&&/p&&p&《百度百科》介绍:&/p&&p&至于昆仑山不是指日月山,这是因为汉朝的误解。《史记·大宛列传》中提到,张骞认为:于阗(新疆和田)流出的河流就是黄河的源头,河中多玉石(可见和田玉就是那时开始出名的)”,而另一方面,汉朝之前的地理认识是,黄河源出昆仑山,但是这个地理认识是来之远古祖先的神话传说中流传下来的,具体地点在哪里不清楚,于是汉武帝根据张骞的见闻,就把和田河的源头山脉命名昆仑山。&/p&&p&《史记·大宛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p&&p&周人传说他们是来自昆仑山,在黄河的源头,顺黄河而下,到达中原地区。张骞误以为和田河就是黄河的源头,所以误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面,青藏高原东北面山脉为昆仑山而命名。这其中有几大因素导致。&/p&&p&其一,周人的地理认识本身有误,将古代罗布泊上游河流的支流视作黄河的源头。&/p&&p&其二,上古河道经常变迁,气候变化大,至西汉时与之前大不相同。&/p&&p&周人说“河出昆仑”,可能与今天理解不同。自1万年前第四季冰川末期,冰川覆盖了北半球大部分,且冰盖极厚,以至于1万年海平面在现在120米以下。后气候快速转暖,大量融冰,导致了史前全球性大洪水。就周人可能活跃的公元前年前时间里,昆仑山和青藏高源大量融冰,我们确实无法知道那时是否有河道或支流起源于昆仑丘东侧。&/p&&p&假设因大量融冰,有支流起原天山之上,入新疆盆地,汇入罗布泊地区。罗布泊地区曾因大量融水,暂时内面积甚大,水很深,东流入黄河,也并非不可能。(当然,这除了考古证据外,还需要制作计算机模型来考证,因为短时间[如1000年或几百年间]可能不会留下多少痕迹)。周人对于“河出昆仑”的解释是,河流入海(罗布泊)后潜行于石头之间,进入黄河。&/p&&p&故周人所述可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到了汉代,因气候变化,以及融冰减少,形势已然不同,这就给了张骞和汉武帝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以至于标错了昆仑山。&/p&&p&其三,张骞对昆仑山的命名主要依靠大月氏人,而大月氏、善善国等人,都是原活动于阿尔泰山以北的印欧人,因迫于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侵略而南迁进入新疆的印欧人,他们并不了解中亚上古传说,以至无法准确回答张骞所问。&/p&&p&汉武帝之所以想找到昆仑山,除了想寻找传说中的中华文明祖宗发源之地外,或许还有一个因素,昆仑山上神仙多,穆天子还见过西王母,汉武帝信神,妄想找到西王母和众神仙,以求长生不老。&/p&&p&因以上种种原因,张骞既没有找到神仙,也没有找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昆仑山,并且还标错昆仑山的位置,给后世研究《山海经》和《穆天子传》带来了很大的麻烦。&/p&&p&&b&第二章、《穆天子传》中亚路线考证及昆仑丘再考证&/b&&/p&&p&&b&一、穆天子中亚路线考证&/b&&/p&&p&根据西周末年或东周初年编写的《穆天子传》,其详细记载了周穆王驾八骏西巡天下之事,行程九万里,会见西王母。其周游路线自洛阳北渡黄河,逾太行,涉滹沱,出雁门,抵包头,过贺兰山,穿鄂尔图期沙漠,经凉州至天山东麓的巴里坤湖;又走天山南路,至新疆和田河、叶尔羌河一带;又北行二千馀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西北大旷原”。郭沫若的《中国史稿》认为:周穆王“去时走天山南路,归时走天山北路,和后来通西域的路线大体上是一致的……。郭郭沫若证明周穆王去了帕米尔高原。&/p&&p&周天子最后到达之地为西北大旷原的西王母之地,其西出天山的路线应当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其到达和田河、叶尔羌河一带;又北行二千馀里,至“飞鸟之所解其羽”的“西北大旷原”。从地形上分析,其方位入中亚只有一个入口,即图9红线虚线所示之地,亦即后来的丝绸之路。自此入口,有两条出路,南行之路,可到杜尚别附近,北行即古丝绸之路。我认为认为是北行路线。北行2000余里,折算成现在,约830公里,由于具体出发地点难以考证,大约可以推算出最远可到达今天的塔吉克斯坦苦盏地区。&/p&&p&其地理方位上,可以满足《山海经》所说的昆仑之丘,其在地理上处天山之西,其西南有咸海,与咸海之间有数百公里的大沙漠,方位属赤水之北面,黑水之南面。&/p&&p&图9:穆天子入中亚路线考证&/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2cd127cbf6b9e515c5a_b.jp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e2cd127cbf6b9e515c5a_r.jpg&&&/figure&&p&B线路在地理上可以行得通,但不能符合《山海经》和《穆天子传》里关于昆仑丘的描述,因此,穆天子只能行走A线路,其起程方位不确定,从合种资料综合分析,应当是和田河始,北上2000余里。如叶尔羌河始北上2000里,则走出苦盏,进入大荒原,不符合昆仑丘的描述。&/p&&p&图10:穆天子中亚路线考证&/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229cbedac0a785abbf731_b.jpg& data-rawwidth=&491& data-rawheight=&3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229cbedac0a785abbf731_r.jpg&&&/figure&&p&穆天子到达昆仑之丘,曾去了“轩辕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还曾“天子南游于黄□室之丘,以观夏后启之所居”,曾与西王母饮酒,再去了西北大旷原,可能去西王母宫殿做客,据郭沫若考证:周穆王“归时走天山北路”,而三千里大旷原,然后“乃还东南”。&/p&&p&“三千里大旷原”应当是指以昆仑丘为中心的,西北方向三千里范围,大约在巴尔喀什湖北侧,这样才能乃“还东南”,翻越天山北段,进入新疆。&/p&&p&夏后启宫殿在“赤水”南面。&/p&&p&&b&二、周穆王回昆仑丘系光宗耀祖&/b&&/p&&p&穆天子西征,对犬戎发起了数次进攻,均全部获胜,并率六师进入中亚地区。穆天子的西行分两个步骤进行,一个步骤为近攻,对西周构成威胁的犬戎进行攻击,另一方面是远交。在“远交”方面,更像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我们可以看到,穆天子多次向中亚各国赠送黄金等。如:&/p&&p&(1)天子乃赐赤乌之人其,默乘四,黄金四十镒,贝带五十,朱三百裹。&/p&&p&(2)天子乃赐曹奴之人戏□黄金之鹿,白银之□ ,贝带四十,朱四百裹。戏乃膜拜而受。
&/p&&p&(3)孟秋丁酉,天子北征,□之人潜时,觞天子于羽陵之上,乃献良马牛羊。天子以其邦之攻玉石也,不受其牢。柏夭曰:□氏,槛□之后也。天子乃赐之黄金之婴三六,朱三百裹。&/p&&p&(4)丁未,天子大朝平衍之中,乃命六师之属休。已酉,子大飨正公诸侯王,吏七萃之士于平衍之中。鄄韩之人无凫乃献良马百匹,服牛三百,良犬七十,?方牛二百,野马三百,牛羊二千,?祭麦三百车。天子乃赐之黄金银婴四七,贝带五十,朱三百裹。&/p&&p&有人认为穆天子是进行国事外交,纵观中国历史,国事外交从来没有中原王朝的国君亲自出访周边小国的,更何况远行万里之遥。如果仅是进行外交活动,完全可以委派下属官吏执行。&/p&&p&另外,我们可以从穆天子对赤乌人说:赤乌氏先出自周宗。意思说,你们赤乌人也是周王的宗室分出来的,大家是一家人。另外,《穆天子传》记载: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至于舂山珠泽,昆仑之丘,七百里。自舂山以西,至于赤乌氏舂山三百里。&/p&&p&周天子赐赤乌人黄金为四十镒,数量远多于其他部落;另赠送赤乌人四辆豪华马车,按周视为大夫等级,而其他部落却无此礼遇;由此也能看出亲疏有别。&/p&&p&赤乌氏领地在昆仑之丘西面,有三百里地。周天子回祖地,见赤乌氏,更像是走亲戚,赤乌氏招待周天子更是豪气:赤乌之人其献酒千斛于天子。食马九百,羊牛三千,祭麦百载。可见,赤乌人可能是全族盛宴,兴国欢庆。&/p&&p&周天子回故土,可谓八面风光,光宗耀祖。&/p&&br&&p&&b&三、周天子石刻题字&/b&&/p&&p&曰:天子五日观于舂山之上&b&。&/b&乃为铭迹於县圃之上,以诏后世。&/p&&p&天子巡游,石刻题字,周穆王可能是第一个,自其之后帝王,很多喜欢这样做,秦始皇,秦二世,武则天等。周穆王题字于“县圃之上”,“县圃”传说在昆仑山顶,通天上,是神仙住的地方。&/p&&p&“县圃”或许在舂山之上,而舂山之东为昆仑之丘,舂山之西为赤乌领地,那么,舂山可能在苦盏附近,可能某处古道边的巨石之上,今天仍有可能寻找得到。&/p&&p&图11:周天子题字&/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7abcc4f960bc3d9161dd_b.jpg& data-rawwidth=&556&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47abcc4f960bc3d9161dd_r.jpg&&&/figure&&br&&br&&br&&p&舂山可能是在A区或B区,因此,周天子题字可能刻A区或B区范围之内,重点寻找通往山顶的历史古道附近较平整的巨石刻字。&/p&&p&至于赤乌人领地,可能是在那红色区域之间,领地不大,但既然与周王室是同宗,自然应当与昆仑之丘最近,而又在舂山以西。&/p&&p&&b&四、周穆王与赤乌人关系&/b&&/p&&p&据《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01期 《丝路石头城》考证赤乌氏即今塔吉克族。塔吉克名字的意思,据民间传说,其意是“王冠”。&/p&&p&根据《新疆塔吉克族人群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研究》(《生物技术》2007年10月第17卷第5期:9,于恩艳、张艺、马合木提 哈力克著)的研究显示,塔吉克族人系高加索人后裔,他们可能是公元前2000年中期从里海以东迁徒过来的雅利安人,与蒙古人血缘关系较远。&/p&&p&塔吉克人名字意为“王冠”,或许也暗示着其与某个王室的关系。&/p&&p&塔吉克人是否赤乌人,古老的塔吉克人DNA与周王室DNA鉴定是否相近,是解开迷团的关键所在。&/p&&p&&b&五、周王室人种推断&/b&&/p&&p&(1)印欧人曾经活跃于东亚地区&/p&&p&《人类学学报》2014年8月第33卷第3期发表论文文章《华北和云南现代头骨的欧亚人种特征》(作者:张银运、吴秀杰、刘武),文章主要内容摘要:&/p&&p&以往的研究表明,在 年前,“ 西方基因” 已经在我国多个地区存在,这些“ 西方基因”是经由新疆流向内地的。为探讨这些“ 西方基因” 在中国现代人群中的存在情况,本文对现代华北和云南人类头骨上的欧亚人种特征表现状况作了检查和比较。结果表明:1) 欧亚人种特征在现代华北头骨标本和云南头骨标本中都能够检测到。这提示了“ 西方基因” 不仅曾经流向华北,也流向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2) 华北头骨所代表的这一人群,在欧亚人种特征平均出现率(AFOERC ) 上并不比大约3000 年前的殷墟人群高。这很可能是由于该华北人群与带有 “ 西方基因” 的外界人群往来有限,因而并无更多的“ 西方基因” 流入的缘故;3) 云南头骨标本比华北头骨标本在AFOERC 上低得多;这可能是该云南人群与当地其他人群发生过频繁的基因交流而弱化了其原有的AFOERC 的缘故。&/p&&p&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在3000年以前,白种人就已进入东亚地区,甚至南至云南,印欧人之所以没有能像占领欧洲、西亚、中亚、南亚一样占领东亚,我认为,主要还是东亚的特殊地形以及东亚的蒙古高原有着一群与印欧人一样强悍的游牧民族,先期的犬戎、北狄,后期的匈奴等,他们有实力卡住印欧人的通往东亚通道。&/p&&p&图12:印欧人东侵路线&/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383ec59ecf15ff609bbc4_b.jpg& data-rawwidth=&538&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5383ec59ecf15ff609bbc4_r.jpg&&&/figure&&br&&br&&br&&p&如图所示,作为游牧民族的印欧人进入东亚的路线,只有两条,一条是阿尔泰山以南,天山以北的地带,一条是阿尔泰山以北的蒙古高原,由于青藏高原伸入西北地区,而整个蒙古高原为蒙古人种的游牧民族控制,且蒙古人种游牧民族不断向四周扩张,与印欧人系的扩张构成直接冲突,这使得印欧人进入东亚的路线很窄且狭长。印欧人无力彻底消灭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这极大的影响了他们进入东亚的人口规模,所以考古数据证明印欧人在东亚地区占总人口比例很低。&/p&&p&《华北和云南现代头骨的欧亚人种特征》一文数据,殷墟里的欧亚人种数据为4.9—10.04%之间,即印欧人在人数上并没有取得优势。&/p&&p&但印欧人吸取了西亚文明的成果,武器更先进,战斗力更强,所以他们虽然人数少,但很快就取得了统治地位。&/p&&p&取得了统治地位的印欧人,由游牧人变成了农耕民族的首领,同样担负起了抵抗印欧人入侵的战争,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在不同的战线上,与新入侵的印欧人作战,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p&&p&殷墟甲骨文记载妇好曾率商朝军队抗击印欧人的入侵。殷墟考试古第一人学者李济把武丁时期有关“西北战争”的甲骨文梳理后说:“这些最为可靠的原始资料,透露了中华民族在形成时代艰苦奋斗的真相,尤其是在内蒙古、河套一带发生的争夺战,实为奠定中国文明的一连串决战的序幕,其重要性不亚于传说中史学家歌颂的黄帝的阪泉、涿鹿之战。”他还用一些间接资料说明这场战争的伟大意义:武丁时代征伐的外族,“与蹂躏印度文化的雅利安民族以及征服两河流域的迦塞族有极其相近的文化关联,并且有些血缘关系;他们虽没有文字,却拥有很进步的战争武器”,但“在这一时代,中华民族在西北边疆打了一次勇敢的、胜利的自卫战,这一战奠定了殷商时代200年的文化生活,为东亚及太平洋区域建立了一个伟大文明的新基础&。&/p&&p&&b&(&/b&&b&2&/b&&b&)周王室可能有印欧人的基因&/b&&/p&&p&2000年,王沥和4个日本研究员在英国的学术期刊《分子生物学和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发表了《中国2500年前人口基因结构和时空转变》一文 。王沥等人通过比较63具春秋时代和汉代的古代遗骸和50例现代汉人血样这3组的人类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单倍群(mtDNA)数据的区别,论文结论证明2500年前淄博人群与现代欧洲人群接近。&/p&&p&无独有偶,历史上的东吴孙权,被关羽骂他“碧眼小儿,紫髯鼠辈”。眼晴是青色的,头发是紫红色的,这是明显的印欧人特征。&/p&&p&《蒙古人种与印欧人种---夷夏先后说之体质人类学论证》研究:&/p&&p&周代进入东亚的印欧人或夏商遗留下的印欧人后代不计其数。1976年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出土青铜戟上的人头像具有明显的白种人特征。[68]1980年陕西扶风西周宫殿遗址出土蚌雕人头像,高鼻深目,其中一个头顶上刻有“十”字。尹盛平认为这人头像“其种族当是塞种”[69],而斯维至认为与严允有关。[70]梅维恒认为两个人头像无疑具有高加索或欧洲人种特征,是公元前一千年左右东西方互动的有力证据;古代汉语的“巫”和古代波斯的Magus以及英语“magician”有某些必然的联系。[71]饶宗颐认为“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千余年的西亚哈拉夫(Halaf)文化,并且对中国文字的起源有影响。[72]北京昌平白浮西周墓葬中出土青铜人像亦有明显的印欧人特征。[73]&/p&&p&近半西周古人属于一个名为Z的母系基因部落,Z这一史前部落起源于里海至贝加尔湖之间的广袤中亚旷野上,年代已在数万年前。如今的东亚北部地区零散分布着她的子孙,通常的比例只有0-3%。&/p&&p&北欧古代王室家族具体属于一个名为Z1a的子基因部落,这一基因部落主要见于北欧的萨米人,是一支与芬兰人、爱沙尼亚人同源的乌拉尔语系民族,他们是北欧著名的驯鹿民族。约7.2%的芬兰萨米人和4.3%的南部瑞典萨米人属于这个基因部落。藏族有近10%的Z基因型,而如今中亚诸族的Z也非常普遍。&/p&&p&2005年,吉林大学的科学家开始对小河墓地早期木乃伊进行基因分析,经过4年多的研究,成功提取了20个DNA样本。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同时具备亚洲人群和西欧人群的DNA特征,其中的亚洲人群主要来自于我国北方和贝加尔湖地区,西欧人群的成分主要来源于欧洲。&/p&&p&从以上信息来分析,周人很有可能是印欧人与蒙古人种的混血族群,目前中科院和社科院没有公布更多的有关周王室DNA鉴定数据,一切皆有待进一步证实。&/p&&p&&b&六、商王可能是印欧人&/b&&/p&&p&中国社科院专家唐际根的研究结论是:DNA鉴定商王朝统治者可能是高加索人。&/p&&p&台湾中央研究院杨希枚教授: “殷墟西区是全躯葬墓,并有刀斧类随葬武器,为自由民或贵族遗骸,人类学家认为约有八十具类似蒙古种,卅余具海洋尼格罗种,北欧型头骨占少数。”&/p&&p&《蒙古人种与印欧人种---夷夏先后说之体质人类学论证》研究:&/p&&p&李济早就注意到殷墟头骨中有高加索人种成分。杨希枚对解放前安阳出土的数百个头骨(备注:系李济带去台湾的398个头骨)进行了精心测量和研究,发现其中个别具有明显印欧人特征。第一组头骨为古典的“类蒙古人”种,与布里亚特人相似,举例30具;第二组头骨为“太平洋类黑人”种,与巴布亚人相似,举例34具;第三组头骨为“类高加索人”种,与英国人相似,仅举例2具;第四组头骨为“类爱斯基摩人”种,即蒙古大人种下的北极类型,举例50具;第五组头骨无法定类型,举例38具。[57]李济研究了这个测量结果的意义,认为第三组头骨“类高加索人”可能是商朝的敌人,其人种特征与卜辞所反映出的来自西北方向羌方、鬼方、土方相合。“这地区早期就是中亚游牧部落经常迁徙的必经之地,所以在这些牧民中发现与布略特人和爱斯基摩人混杂在一起的欧洲人类型的头骨,是不足为奇的。”[58]解放后殷墟遗址新发现的人骨表明不是个别而是相当多的人源于印欧人。[59]&/p&&p&历史文献记述亦表明印欧人青铜时代开始进入了中原。李济早就注意到了《荀子?非相》:“闳夭之状,面无见肤。”[75]闳夭是周朝创建者智囊团十大功臣之一,面无见肤就是满脸胡须,不太可能是蒙古人种,很可能是是印欧人或阿依努人。战国至两汉胡人形象逐渐定形,中山国“狄戎”有高加索人种特征。[76]《汉书》记载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身高八尺二寸,容貌威严。乌孙多毛,眼陷,鼻高。《汉书?西域传》颜注:“乌孙於西域诸戎其形最异,今之胡人青眼、赤须,状类猕猴者,本其种也。”《晋书?载记》匈奴后裔“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姚兴睹之而醉心,宋祖闻之而动色”。《周书?突厥传》木杆可汗“状貌多奇异,面广尺馀,其色甚赤,眼若琉璃”。这些都是明显的高加索人种的特征。&/p&&p&
古代诗歌中有高加索人种特征的记叙。[77]张籍《永嘉行》“黄头鲜卑入洛阳”;杜甫《悲青阪》“黄头奚儿日向西”;白居易《西凉伎》“紫髯深目两胡儿”;苏轼《题唐人韩干的画赋》“赤髯碧眼老鲜卑”。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二四四》“大有碧眼胡”;吕岩《七言》“碧眼胡儿手指天”。&/p&&p&赤发、多须、碧眼、高鼻、高大是高加索人种在东亚人心中的胡人形象。我们可以初步肯定吐火罗、乌孙、匈奴、突厥等戎、狄具有明显的高加索血统。&/p&&p&从以上信息综合来看,印欧人曾经自新疆进入东亚地区,成为了黄河流域的统治者。关于匈奴的人种属性,通常认为他们是蒙古人种,其部分表现出来年印欧人特征,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征服的印欧人,另一种是匈奴人与印欧人通婚的结果。匈奴墓葬出土的人骨材料大多属于蒙古人种。但总体而言,匈奴人多是蒙古人种,否则印欧人占商周时期人骨的比例就会相当高,甚至有可能在东亚出现以印欧人为主的白人集团,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吐火罗人、乌孙、月氏等,现考古研究证明,他们是纯印欧人,中外学者皆无异议。&/p&&p&印欧人什么时候进入中国境内?《蒙古人种与印欧人种---夷夏先后说之体质人类学论证》研究:&/p&&p&古人类学骨骼测量和古DNA研究表明,大约四千年前印欧人就至少进入了中国西北,新疆大量木乃伊的发现是有目共睹的证据。根据韩康信等研究新疆青铜时代人种以印欧人为主,包括三种类型:帕米尔—费尔干纳型(Pamir-Fergana)、原始欧洲类型(Proto-European)和地中海类型(Mediterranean),蒙古人种只占其中小部分。[49]这些木乃伊已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其中大部分很可能是吐火罗人或古伊朗人,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非无足轻重。[50]新疆青铜时代人种来源异常复杂,源自草原或绿洲的假说(steppe hypothesis / Bactrian oasis hypothesis)都难以成立,可能是外来塞人(Saka)祖先的遗骨。[51]古DNA研究支持上述结论[52]。哈萨克斯坦36具(1300B.C.-500A.D.)人骨mtDNA分析表明早期的均为印欧人,可能与新疆的吐火罗人有关,晚期才出现蒙古人种,共存于哈萨克草原。[53]新疆吐鲁番盆地以及罗布泊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古代居民的mtDNA系统发育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至少在汉代以前欧洲和东亚谱系在新疆境内存在双向渗入,亚洲序列向西渗入比较零碎,不如欧洲谱系成分东进活跃。[54]&/p&&p&梅维恒、金力等中美学者联合对小河墓地基因进行深入比较研究,Y染色体分析揭示只有印欧人单倍群R1a1a,而线粒体分析表明既有东方标志性的单倍群c,又有西方标志性单倍群h和k。结果说明印欧男人与东西方的妇女共同生活在约四千年前的塔里木盒地。新疆的古人类群体属于东亚人群(黄种人)和欧洲人群的混合体。东西方人类文化交流可上溯至4000年前。[55]小河早期人群是一个东西方混合的人群,可能与青铜时期的南西伯利亚人群有着密切的联系,到了晚期他们又受到中亚和南亚人群的影响。小河墓地出土牛的遗传结构特征与欧洲和西亚的驯化牛相似,驯化牛很可能起源于西亚。小河墓地出土的小麦是六倍体面包小麦,源于西亚;小河墓地出土的黍可能来源东亚。[56]&/p&&p&以上各种综合证据分析表明,印欧人于4000年前就已进入新疆地区,这与印欧人扩张的时间大致相同。那么,其出现在东亚地区的时间,大约同时或稍晚。&/p&&p&商代妇好埋墓中发现的来自和田软玉,也能间接证明,3400年前中亚和中商就有通常来往。&/p&&p&&b&七、印欧人的战车传播进入中国&/b&&/p&&p&战车传播进入中国的时间约为公元前1600年,其传播路径,基本上是印欧人东侵路线。苏美尔人发明了实心车轮和以牛、驴拉动的四轮战车,印欧人加以改进,于公元前2000年发明了以马拉动的战车,之后凭此利器征服了整个欧洲以及西亚、中亚、南亚,并进入东亚,直达东海边,如无北方游牧民族制衡,不能排除他们有能力征服整个东亚。&/p&&p&图13:战车传播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b050ddc8dbc862f1dde8_b.jpg& data-rawwidth=&472& data-rawheight=&2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5b050ddc8dbc862f1dde8_r.jpg&&&/figure&&br&&br&&br&&p&上图时间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500年。&/p&&p&在公元前1600年,东亚地区黄种人土著为主,另有少量棕色人种,属更古老原住民,他们尚未真正掌握青铜冶炼技术,也很少有战马,更没有先进的马车,面对来自东欧大草原里乘战车而来的青铜兵器文明,根本就无力抵抗。这也能解释为何社科院鉴定商王为DNA,但对商代古墓人类骨头号DNA鉴定的结果,印欧人占比最高不超过6.9%(《华北和云南现代人类头骨的欧亚人种特征》:现代华北人群的AFOERC 为6.6 %,大约3000 多年前的殷墟人群的为6.9%),他们占总人口的比例可能更低。如学者李济在殷商陪葬坑里发现的398个头骨,仅有2个属于印欧人。当然,陪葬的通常是敌人,那2个印欧人所占陪葬者的比例,与当时印欧人在整个东亚所占总人口比例没有任何可比性。&/p&&br&&p&&b&第三章、夏王朝考证&/b&&/p&&p&《山海经》里面关于夏王朝的记载:&/p&&p&(1)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启。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p&&p&(2)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p&&p&(3)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p&&p&《穆天子传》关于夏王朝的记载:&/p&&p&丙辰,天子南游于黄□室之丘,以观夏后启之所居。乃□于启室,天子筮猎苹泽,其卦遇讼,逢公占之,曰:讼之繇,薮泽苍苍,其中□宜其正公,戎事则从,祭祀则?,畋猎则获。&/p&&p&周天子到达昆仑丘后南巡,参观了夏后启的宫殿,还进去宫殿里面看了看。其所谓西南海,与描述昆仑丘方位时的西北海不同,说明西南海和西北海不是同一个海。以此分析,夏王朝位置如下:&/p&&p&图14&/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7fdca0595a68a_b.jpg& data-rawwidth=&503&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d7fdca0595a68a_r.jpg&&&/figure&&br&&br&&p&中亚土库曼斯坦于上世纪70年代发现了一个未知文明,其年代为公元前年,位于赤水以南,里海以西,兴都库山以北,在昆南丘的西南方向,前苏联考古学家称之为巴克特里亚-马尔吉阿纳文明体,又叫阿克瑟斯文明体(汉时此时称为“大夏国”,本文称其为“夏国”)。至今为止,古方考古学界尚无阿克瑟斯文明体的任何传说或神话故事,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建立,他们是什么语言,为什么消亡。我认为这里就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夏王朝。&/p&&p&&b&(1&/b&&b&)此地符合《山海经》和《穆天子传》关于夏国地理方位描述。&/b&&/p&&p&夏国西面有里海,符合“西南海之外”;北面有咸海;在阿姆河中游南面,符合“赤水以南”,里海与夏国首都哥诺尔之间,确有沙莫,符合“流沙之西”;夏国南面有大运山,云“在大运山北”,从地图上看,其南面有兴都库山。&/p&&p&&b&(2)妫姓与妫水及夏国&/b&&/p&&p&传说夏王姓妫,故中国境内有数条河水均叫妫水,而阿姆河古为妫水,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有此记载:“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馀万。其都曰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其东南有身毒国。”&/p&&p&妫水的名字可能缘于夏王的姓氏,因夏王姓妫,所以谓妫水。&/p&&p&&b&(3)夏国存缘时间与传说夏朝时间基本相同&/b&&/p&&p&据碳14鉴定结果,中亚古夏国时间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00年,而中国传说中的夏王朝时间为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700年,中间差异有200年。然我们知道,夏商周断代工程所确定时间,缺少可靠的证据,而夏国宫殿遗址,可能还包含着夏启之前的故事。&/p&&p&&b&(4)周人自称为夏人后裔,地理上能符合&/b&&/p&&p&公元前1700年,中亚夏国神秘亡国;几乎同时,印欧人灭了古印度文明。在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0年期间,印欧人横扫整个亚欧大陆,古夏国与古印度国应当同为印欧人所灭。&/p&&p&欧印人消灭夏国后,一部分夏人在姬姓族人带领下退入易守难攻的昆仑丘,一部分为逃避印欧人袭击,继续东迁,进入新疆,逃河而下,入黄河,进中原。&/p&&p&&b&(5)大夏国之名称&/b&&/p&&p&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对于妫水以南的希腊人所建立的白人国家巴克特里亚称之为大夏国。&/p&&p&图15:西汉时期大夏国&/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60d3b602f0b7b54ff4f1_b.jpg& data-rawwidth=&410& data-rawheight=&2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0&&&/figure&&br&&br&&br&&p&西汉时,包括新疆在内的整个中亚都被印欧人控制,大月氏、大宛、善善国等都系印欧人分支吐火罗人,张骞不能通晓当地语言,所谓“大夏”的发音,很可能来自吐火罗人的转译。有一种可能性,无论是古夏人,还是希腊人或其他民族占领了那里,人们仍叫那里“大夏”,其发音无论是用吐火罗语,还是用希腊语,或古汉语,发音基本相似。&/p&&p&&b&(6)安诺古印章&/b&&/p&&p&图16:古印章&/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59ac9ec7e0cbfae588aec_b.jpg& data-rawwidth=&527& data-rawheight=&2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59ac9ec7e0cbfae588aec_r.jpg&&&/figure&&br&&br&&br&&p&在2000年6月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希伯尔特(F.T.Hiebert)博士,在土库曼斯坦安诺遗址中发现的。安诺遗址属土库曼斯坦。该石印为黑色青金石印章,碳14测定为距今4000年之物,印制与中国早期印章相似。&/p&&p&无独有偶,唯一与安诺印章图案相符的是来自泥雅(今民丰县)的一个印章,其形状几乎完全一致,但在西汉时期。&/p&&p&&b&(7)古宫殿遗址&/b&&/p&&p&位于哥诺尔北部的宫廷面积达150米乘140米、托戈洛克(Togolok)的圣殿面积达140米乘100米、克勒里(Kelleli)的堡垒面积达125米乘125米、阿吉一个地方统治者的宅邸面积达25米乘25米,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都已经被发掘出来。它们全部都有围墙、闸门及扶壁的保护,至于如何将建筑物归类为宫廷或圣殿则仍未得到确切的答案[10]。学者马洛里指出,哥诺尔及托戈洛克等地的防御性建筑物类似一种名为加拉的要塞,要塞的形状或呈圆形或呈长方形,三面都有围墙包围,要塞内有民居、工坊及圣殿[11]。(维基百科:巴克特里亚?马尔吉阿纳文明体)&/p&&p&哥诺尔宫殿位于古妫水南面,距今妫水(阿姆河)约150公里,距昆仑丘约650公里,这里很可能就是古代的夏启宫殿。&/p&&p&图17:疑似夏启宫殿航拍照片&/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a85d3e905b_b.jpg& data-rawwidth=&507& data-rawheight=&3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a85d3e905b_r.jpg&&&/figure&&br&&br&&br&&p&图18:疑似夏启宫殿复原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f5072bfaa3fbffad67bd50_b.jpg& data-rawwidth=&502& data-rawheight=&3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df5072bfaa3fbffad67bd50_r.jpg&&&/figure&&br&&br&&br&&p&图19:疑似夏启宫殿遗址&/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f73ffeb3c7ad5c7e61d7_b.jpg& data-rawwidth=&508& data-rawheight=&3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bf73ffeb3c7ad5c7e61d7_r.jpg&&&/figure&&br&&br&&p&图20:疑似夏启宫殿挖掘现场 &/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ff90a0fdba_b.jpg& data-rawwidth=&501& data-rawheight=&3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个月是不是一个季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