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建立的为什么要建立大英帝国国是如何占领世界的

卡地亚宝格丽背后的女人,大英帝国一代女皇在珠宝界掀起了真正的女王风
维多利亚风格的订婚戒指令人回想起一段浪漫的历史,维多利亚女王统治英国长达64年,除了跟阿拉伯特亲王的浪漫爱情故事令人称羡,她结婚当天佩戴的蓝宝石和钻石胸针更是引得人人纷纷效仿。
无论是蛇形手镯(象征着蛇的智慧),还是装有阿尔伯特帝王头发的心形吊坠盒,这位女王的高尚品味都影响着英国的风俗、艺术与潮流。下面我来介绍维多利亚风格的主题元素,您也可以用它来打造自独一无二订婚钻戒。
虽然蛇看起来冷血灵异,但是蛇在英国被视为盛世太平的象征。在维多利亚时代,蛇代表着永恒和智慧,宝格丽、GUCCI等时尚珠宝品牌。均推出过带有蛇图腾的珠宝,如果您在自己的订婚戒指上添加蛇主题,肯定会是你的戒指看起来高贵且惹目。
2、花朵的力量
维多利亚时代人们比较喜爱园艺,人们喜欢建造温室来培育植物,并为每种花都没赋予了花语,红玫瑰代表爱情、紫罗兰代表全身心的爱。将订婚戒指中加入传递感情的花朵,既有诗意又有爱意。
3、永恒的钻石
1477年,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向玛丽公主。赠送了一枚钻石订婚戒指,这是最早的钻石订婚戒指之一维多利亚风格采用老矿式垫形明亮式切工。产生的钻石有58个刻面且较短,腰围很薄且加具有时代气质,单石戒便成为了全球公认的永恒爱情的象征。
戒圈的两个末端相互环绕在手指上,法语叫toi et moi(“你和我”)这种两颗钻石相互交织的方式,就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如果你想订做维多利亚风格的钻戒,交错戒是最浪漫的选择。
5、离合字谜珠宝
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个流行主题元素,一般采用宝石的首字母,例如钻石 (D)、红宝石 R)、祖母绿 (E)与生日信息或情侣之间的爱称组成。只有相爱的情侣才会解锁其中的奥秘,独一无二的密语,复古的款式,想想美得让人窒息!
即使维多利亚时代已经过去,但无论哪一种主题设计风格,仍是当今时代的潮流连珠宝大牌卡地亚、宝格丽众多设计灵感都取自这5个主题风格,那么你呢,心动了吗?
更多珠宝玉石鉴赏购买收藏等知识
可添加英国fga珠宝鉴定师素园大当家微信:suyuanshipu001
更多文章科普内容等可搜索公众号:素园石谱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卡地亚背后的女人,大英帝国一代女皇在珠宝界掀起了真正的女王风卡地亚背后的女人,大英帝国一代女皇在珠宝界掀起了真正的女王风素园大当家百家号维多利亚风格的订婚戒指令人回想起一段浪漫的历史,维多利亚女王统治英国长达64年,除了跟阿拉伯特亲王的浪漫爱情故事令人称羡,她结婚当天佩戴的蓝宝石和钻石胸针更是引得人人纷纷效仿。无论是蛇形手镯(象征着蛇的智慧),还是装有阿尔伯特帝王头发的心形吊坠盒,这位女王的高尚品味都影响着英国的风俗、艺术与潮流。下面我来介绍维多利亚风格的主题元素,您也可以用它来打造自独一无二订婚钻戒。1、爱与蛇虽然蛇看起来冷血灵异,但是蛇在英国被视为盛世太平的象征。在维多利亚时代,蛇代表着永恒和智慧,宝格丽、GUCCI等时尚珠宝品牌。均推出过带有蛇图腾的珠宝,如果您在自己的订婚戒指上添加蛇主题,肯定会是你的戒指看起来高贵且惹目。2、花朵的力量维多利亚时代人们比较喜爱园艺,人们喜欢建造温室来培育植物,并为每种花都没赋予了花语,红玫瑰代表爱情、紫罗兰代表全身心的爱。将订婚戒指中加入传递感情的花朵,既有诗意又有爱意。3、永恒的钻石1477年,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向玛丽公主。赠送了一枚钻石订婚戒指,这是最早的钻石订婚戒指之一维多利亚风格采用老矿式垫形明亮式切工。产生的钻石有58个刻面且较短,腰围很薄且加具有时代气质,单石戒便成为了全球公认的永恒爱情的象征。4、交错戒戒圈的两个末端相互环绕在手指上,法语叫toi et moi(“你和我”)这种两颗钻石相互交织的方式,就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如果你想订做维多利亚风格的钻戒,交错戒是最浪漫的选择。5、离合字谜珠宝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个流行主题元素,一般采用宝石的首字母,例如钻石 (D)、红宝石 R)、祖母绿 (E)与生日信息或情侣之间的爱称组成。只有相爱的情侣才会解锁其中的奥秘,独一无二的密语,复古的款式,想想美得让人窒息!即使维多利亚时代已经过去,但无论哪一种主题设计风格,仍是当今时代的潮流连珠宝大牌卡地亚、宝格丽众多设计灵感都取自这5个主题风格,那么你呢,心动了吗?公众号:素园石谱微博:素园大当家微信:suyuanshipu001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素园大当家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FGA认证珠宝鉴定师-一个人形珠宝科普种草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楼上 &a data-title=&@Kuchler&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1f140e3b35db66c633df41a& data-hash=&1f140e3b35db66c633df41a& data-tip=&p$b$1f140e3b35db66c633df41a& data-hovercard=&p$b$1f140e3b35db66c633df41a&&@Kuchler&/a& 的基本思路是没问题的,但是一些具体的观点不是很准确。&br&&br&其实辽金两国并不是战略方向不同,&b&辽后期与金前期都是比较重视蒙古高原上的诸部的&/b&。辽宋缔结澶渊之盟后,两国一直处在稳定的和平时期,因此辽朝在南疆安定的情况下有足够的精力来对付北边的蒙古诸部。但辽中后期的几位皇帝都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的主,并没有对辽的国力振兴起到过什么实质性作用,所以辽对于蒙古高原的控制更多是通过和平手段来实现的。&br&&br&比如《契丹国志》中说:“(蒙古里国)……不与契丹征战,惟以牛羊驼马皮毳之物与契丹为交易。”又如《辽史·道宗纪》所记:“太康十年二月庚午朔,萌古国遣使来聘。三月戊申,远萌古国遣使来聘。”辽对于蒙古高原诸部的这种怀柔政策总的来说收效很好。所以到了辽祚将倾之际,蒙古还多次对落难的天祚帝施以援手,在《辽史·天祚纪》中都有记载。如:&br&“(保大二年1122四月)金已取西京,沙漠以南部族皆降。上遂遁于讹莎烈。时北部谟葛失赆马、驼、食羊。&br&(保大二年六月)谟葛失以兵来援,为金人败于洪灰水,擒其子陀古及其属阿敌音。&br&(保大四年1124正月)上趋都统马哥军。金人来攻,弃营北遁,马哥被执。谟葛失来迎,赆马、驼、羊,又率部人防卫。……至乌古敌烈部,以都点检萧乙薛知北院枢密使事,封谟葛失为神于越王。(此记载又见于《辽史·部族表》)&br&(保大四年七月)天祚既得林牙耶律大石兵归,又得阴山室韦谟葛失兵,自谓得天助,再谋出兵,复收燕、云。”&br&&br&其实金一开始同蒙古诸部的关系实际上也还说得过去,《金史·太祖纪》、《太宗纪》对此也有相关记载:“(天辅六年1122五月)谋葛失遣其子菹泥刮失贡方物。&br&(天会三年1125三月)斡鲁献传国宝,以谋葛失来附,请授印绶。”&br&&br&我们已经看到《辽史》和《金史》在对蒙古的记载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但这实际上是可以理解的,为此我们所必须要弄清楚的一个前提是:蒙古高原诸部在被成吉思汗统一之前不过一松散部落联盟,故而其对外没有形成统一的态度,这就解释了上述记载中的对象同为“谋葛失”而其立场却相悖的现象。相似的例证还有于天会二年闰三月归降金朝的乌虎里、迪烈底两部——这两部就是之前活跃于蒙古高原之上的部落。而金太宗命令将其安置于大兴安岭以东的庞葛城附近,其意无非笼络人心、并倚两部为屏障。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辽金双方都在着意拉拢蒙古高原诸部族,因此蒙古高原的局势也非常混乱。&br&&br&&b&辽金双方对于蒙古高原诸部的争夺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其一是耶律大石的西逃,其二是金对宋作战的开始。其直接影响是金主观上搁置了对蒙古高原的经略;而从长远来说,此时的搁置无异于放弃。&/b&&br&&br&《辽史·天祚纪》中记耶律大石于保大二年纠合十八部王众西遁之事,已经证明了辽在蒙古高原上仍然具有十分强大的号召力,但金对此却有自己的想法。金太宗于天会二年十月接到完颜斡鲁关于耶律大石势盛的奏告时曾下诏云:“追袭辽主,必酌事宜。其讨大石,以俟报下。”这实际上是对耶律大石势力采取了无视的态度,导致金上层作出这一决策的最主要原因实际上还是天祚帝尚未被消灭,而他们认为耶律大石在蒙古高原上不具备继承辽国号召力的资质,所以虽然其“自称为王,置南北官署,有战马万匹”(《金史·太宗纪》),但不见得就能受到蒙古诸部的拥护。所以在耶律大石西逃之后,金自认为强敌不再,花在蒙古高原上的心思就少了许多。直到金熙宗即位之时,金朝几乎没有再插手过蒙古高原内部的事务。&br&&br&相比之下更为重要的是金对宋开战:这一决定直接改变了金的命运。金灭宋之战前后共进行两次,金朝在此战中可谓举全国之力,自然是无暇北顾。加之金灭宋之战进行得异常顺利:金天会三年第一次伐宋时仅用三月就兵至汴梁城下;天会四年第二次伐宋时,金军虽然在山西及河北的部分地区遭遇了较为顽强的抵抗,但进至汴梁也只用了三月有余的时间(其时间计算据《宋史·钦宗纪》)。战事顺利如此很可能大大出乎金军统帅之意料:直到靖康元年十月金人第二次进逼汴梁之际,其对宋之外交文书中仍然提到“……既与议和,应是贵国自以渝变前盟为罪,添割土地请和,交过本朝……”;金军兵围汴梁后也曾致书钦宗要求“別遣上皇、越王、皇子、亲弟为质”以“保全宗社,永固懽和”(分别摘自《大金吊伐录》卷二《都部署司回牒》,卷三《与宋主书》、《回宋主书》)。但宋钦宗君臣举棋不定、忽战忽和,其暧昧态度最终促使金军丧失耐心转而攻城;宋钦宗又听信方术,请“妖人”“神兵”以求退敌,终于使汴梁外城迅速陷落。&br&&br&&p&金在短时间内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灭亡两个文明程度远高于自身的王朝诚然是值得夸耀的辉煌战绩,但这同时也注定了其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消化这一胜利果实:金人既要扫清宋之遗民的反抗,还要对新占之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金灭北宋后曾立宋太宰张邦昌为帝、后又立故宋济南知府刘豫为帝,试图效法五代石敬瑭故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尚不具有足够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能力”包括人才上的缺乏&a href=&#_ftn3&&[1]&/a&和金本身行政制度的落后两方面,由于与题无关,于此不赘)控制中原汉地。而对于金朝而言,在竭力招徕辽宋旧臣之外,唯有保持在河东河北乃至中原地区的军事存在、依赖暴力机器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这种制度上的缺失,进而安抚人民、巩固其统治。因此终金太宗一朝,不论金通过哪一傀儡政权对中原汉地进行控制,都没有放弃向南用兵的努力:用娄室、撒离喝、宗辅、宗弼征陕西,用挞懒、宗弼下江淮,其人皆为国中重臣。故而可见金人对于彻底消灭宋室残余、确保胜利果实之事不可谓不重视。但到了太宗末年,宋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已经开始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均势,其具体体现是韩世忠、吴玠曾先后于黄天荡、和尚原击败完颜宗弼所率领的金军主力。这些军事上的失败虽然还不具有普遍意义,但仍然迫使部分金军将领开始对南进灭宋战略进行反思,而这种反思最终也造成了金朝对外战略思路的再度变化。&/p&&br&&p&金的战略目标一直是带有很强阶段性色彩的(这一点刘浦江教授有文章《关于金朝开国史的真实性质疑》),并不是所谓的一味南下。而总的来说,金太宗发动攻宋战争并最终灭宋标志着金朝战略重心南移的最终完成,也正是在此时,金朝主动的放弃了对蒙古高原内部事务的干预,转而采取绥靖的态度。其实不仅仅是对蒙古高原,金朝在这一时期对西夏及高丽的外交方略也大抵如此。笔者在此试举两例以说明:其一为天会二年五月,金曷懒路军帅完颜忽剌古言高丽击杀金“捕海狗、海东青、鸦、鹘”之人,金太宗下诏称:“以小故起战争,甚非所宜。今后非奉命,毋辄往。”同年七月更是下诏训诫鹘实答称“敢先犯彼,虽捷必伐”;其二为辽亡后(其时约在天会三年前后)金太宗“以宗翰破辽,经略夏国奉表称藩,深嘉其功。……”&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_ftn4& class=&internal&&(&/a& 以上两则分别引自《金史·太宗纪》《金史·宗翰传》。此外,前辈学者董克昌曾撰有《大金对四邻关系的总方针与总趋势》一文,我于此即取其“北守”理论之意,对于其“南进”之说则实难苟同。),金太宗既以完颜宗翰经略西夏称藩为功,其期许如何我们不难从中获知。而金对于蒙古、夏及高丽的态度转变很大程度上也源自金宋关系的不断恶化,双方在海上之盟的后续及落实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由口角而化为兵戈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并非如一些学者所征引称“我大金皇帝有一统天下之志”(《会编》卷61)。这一靖康年间双方在山西拉锯之际出自金朝使节口中的宣言实际上正是前文所述的金朝统治者对宋朝君臣施以威胁、促成和议之一具体表现。&/p&&br&&p&金熙宗冲年即位之后,金之对宋方略已经开始发生实际上的转变。金朝在南方同南宋媾和,并重又开始以强硬姿态插手蒙古高原之政治事务。而这主要是金自身的军事实力急剧下降所致。&/p&&br&
金熙宗统治初期,金国上层共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政治清洗运动,分别为天眷二年七月完颜宗磐、宗隽谋反事件,同年八月之完颜挞懒(完颜昌)、鹘懒谋反事件以及天眷三年九月杀左丞相完颜希尹事件,其中尤以前两次影响为大。金熙宗和完颜宗弼安在宗磐、宗隽及挞懒等人头上一个共同的罪名即“交通宋国,倡议割地”。宗磐等人之所以倡与宋和平之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上文中笔者所提到的金朝将领的“反思”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而挞懒即为其中之代表。他在太宗朝曾参与对宋作战,并于1129年在江淮战场被宋军挫败。此时完颜挞懒对倏尔灭宋的不可能性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加之这一时期河北、河东等地抗金义军此起彼伏,金军自顾不暇,挞懒于是有了“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大金国志校证》卷7)的对宋策略构想。拥有这一思想基础的挞懒在退居朝野后因而能够力赞宗磐等人“割地于宋、宋必德我”之说。但这一割地赂和的策略未能使金国内部的主战势力心服口服,而仅仅是由于宗磐等人的当权才得以施行,因此其影响未能持久。完颜宗弼在宗磐一派被清除后上台,于绍兴十年撕毁同南宋的割地之议并发兵三路南侵。也正是这次南侵使得宗弼在顺昌、郾城等地遭到宋军挫败,金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几乎被倾覆,宗弼最终遂收获了同挞懒相同的认识,即金在短时间内无法单纯通过军事手段灭亡宋朝。一些流传甚广的言论也正是出自于宗弼的这次南侵,如金军大将韩常所说“今之南军,其勇锐昔之我军,今之我军,其怯懦乃昔之南军”(《要录》卷133),又如金军中广为流传之“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其客观上都反映出了金灭北宋时所倚仗的军事优势在此时已不复存在,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回归到一种平衡、甚至可以说宋占优势的状态。&br&&br&而对于北部的蒙古,以兵立国的金也应对乏术。数次北征均没有占到便宜。使金宋臣洪皓在其所著《松漠纪闻》中称“(盲骨子)与金人隔一江,常渡江之南为寇,御之则返,无如之何”,更是颇具有讽刺意味。&br&&br&&p&最后,说辽外结蒙古是为了从北部压迫宋境未免有点夸大其词了。在这里贴两张辽的疆域图加以说明,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北宋的疆域最北也未到达河套地区,更不用说扩张到能同蒙古诸部接壤的程度。&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007& data-rawwidth=&2872& src=&https://pic2.zhimg.com/50/0e1d8d51676efbc0dce13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7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0e1d8d51676efbc0dce138_r.jpg&&&/figure&这是五代后晋时期(后之蒙古活动范围已标红),幽云十六州已经归辽,成为契丹人遏制中原政权最主要的手段。&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033& data-rawwidth=&2908& src=&https://pic1.zhimg.com/50/6dfe3dfce3f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90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6dfe3dfce3f0_r.jpg&&&/figure&这是宋徽宗时期的宋辽疆域图(蒙古诸部活动范围已标红),对那段历史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北宋中后期的北部边患基本都来自于西夏。迟至宋金海上之盟之前都是如此。蒙古人直到金朝后期才越过阴山南下。&br&&/p&&br&&br&&p&&a href=&#_ftnref1&&[1]&/a& 《金史·太宗纪》中有“(天会五年1127八月)诏曰:‘河北、河东郡县职员多阙,宜开贡取士,以安新民……’”“(天会八年1130十月)诏辽、宋官上本国诰命,等第换授。”之记载,附于此以为旁证。&/p&
的基本思路是没问题的,但是一些具体的观点不是很准确。 其实辽金两国并不是战略方向不同,辽后期与金前期都是比较重视蒙古高原上的诸部的。辽宋缔结澶渊之盟后,两国一直处在稳定的和平时期,因此辽朝在南疆安定的情况下有足够的精力来对付…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之前,只有满人的祖宗女真人,至于女真人和蒙古人是什么关系:&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057c90c3b25fb9eb5f5d_b.jpg& data-rawwidth=&826&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057c90c3b25fb9eb5f5d_r.jpg&&&/figure&自然是把蒙古人往死里整……&br&&br&语言文化类似蒙古族祖先——鞑靼、室韦、阻卜三个大部落联盟集团的契丹人,在建立中原式政权后,都与纯草原民族的蒙古族祖先矛盾重重,辽朝的草原史就是辽朝不断对反抗辽朝最剧烈的阻卜人的驱逐征伐。而在文化类似、语言迥异的女真人替代辽朝建立金朝后,蒙古族的先祖能与女真人有多和睦,就不言而喻了。&br&毕竟而言,一切都是屁股问题。辽金二朝无论他们来源何处,但屁股都坐在“中国”上,而无论阻卜、鞑靼、室韦的屁股仍然都坐在“匈奴”、“突厥”这样的“番番”上。矛盾是肯定的。&br&蒙古人反金时期的宣传段子,不乏金朝对其采取种族屠杀、人口控制等残忍暴行的描述。是否属实无从计较,但从女真人的后裔满人对准噶尔蒙古的屠杀来看,女真人还真做得出这样的行为。只是以古代民族屠杀的手段和规模来看,未必有蒙古人宣传的那么厉害。&br&相比之下,契丹人征讨阻卜的时候,驱逐击溃的意味就浓的多,屠杀灭绝的意味就淡得多了。&br&&br&而在突厥语民族统治草原时期(突厥、回鹘、黠戛斯)。女真人的祖宗肃慎、胡里改、靺鞨等,契丹人的祖宗契丹人、库莫奚人,以及蒙古人的祖宗鞑靼人、室韦人之间,关系则好得多。他们同属于被突厥语民族奴役或讹诈的边缘民族,而除了女真人之外,契丹人和蒙古人可能有将近一半是来源于突厥语民族衰落时同化而来(如契丹人中的回鹘来源很多,蒙古人中的漠北突厥语部落来源很多)。兹时他们之间是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的。&br&&br&满人和蒙古人的关系发展的高峰,是明朝中晚期。&br&此时,蒙古势力深入东北地区,通过不断的政治施压和武力征讨,到了蒙古可汗土蛮(札萨克图汗,也就是整死了李如松的那位)时期,大批通古斯语部落归顺蒙古。这些通古斯语部落,基本都是未汉化的原始女真残留。&br&也就是说,女真人的祖宗欺负过蒙古人,但等大部分女真人被蒙元征服区别为“汉人”而全面汉化后。剩余的女真人本来只是被蒙元和后来的明朝羁縻控制,随时都有脱离的可能。而到了明朝中后期,蒙古人迫于瓦剌的分裂、明朝的严密防备,不得不东进开始军事吞并这些原本看不上的落后部落。导致了什么现象呢,就是这些残余的女真人文化上不断蒙古化。&br&对比一下就能发现,在金朝时期的女真文,是属于汉字体系的,模仿契丹文而创建。&br&而明代后期出现的满文,则是属于回鹘文体系的,模仿蒙古文创建。&br&更不要提从女真人到民族再造为满人的过程中,满人以及满人的祖先中出现了多少蒙古式的名字。&br&而最后通过黄教、姻亲、结盟等手段,满人一步步地将自己挤进蒙古人的“世界”,然后鹊巢鸠占,最终成了蒙古人的主人。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之前,只有满人的祖宗女真人,至于女真人和蒙古人是什么关系: 自然是把蒙古人往死里整…… 语言文化类似蒙古族祖先——鞑靼、室韦、阻卜三个大部落联盟集团的契丹人,在建立中原式政权后,都与纯草原民族的蒙古族祖先矛盾重重,辽朝的草原…
&p&2更&/p&&p&真好找到这个古老的问题,挖坟,扒土鸡。&/p&&p&首先我们有一个清晰的脉络,那就是伊朗被塞尔柱突厥人统治后,塞尔柱人派兵西征拜占庭,夺取了安纳托利亚半岛腹心地区,建立了臣属于塞尔柱帝国的罗姆苏丹国。罗姆苏丹国在被蒙古西征消灭后,一股位于安纳托利亚西北部的奥斯曼人崛起,最终建立奥斯曼帝国,最终在近代形成土耳其人。&/p&&p&大致是这样的(图中蓝圈大略是罗姆苏丹国统治区域,红圈大略是奥斯曼人最早出现于历史的的地方):&/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cdc1aa12a348cc4a935d34edae87b0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3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0cdc1aa12a348cc4a935d34edae87b0d_r.jpg&&&/figure&&p&&br&&/p&&p&我们首先扒一扒,塞尔柱突厥人,到底是什么人。&/p&&p&首先,在中世纪中后期,也就是突厥汗国已经不存在的时候,中亚的突厥化各民族有一个简单的区分,那就是突厥和突厥蛮。&/p&&p&突厥,毋庸置疑了,无论其祖上是突厥还是以回纥为首的九姓乌古斯,都不重要,但公认的,他们自称突厥,别人也认为他们是突厥,没什么异议。典型代表就是喀喇汗王朝。&/p&&p&而突厥蛮,又翻译为土库曼、土克曼。是突厥后后缀了个man,这个词语最初见于在突厥汗国核心区域外,也就是脱离了突厥人世局土地的,像突厥又不像突厥的族群。最直观的的翻译就是“类似突厥的人”,也就是说,这些人来源不明,在泛称时被归入突厥,在细分时又区别于突厥。&/p&&p&在喀喇汗王朝的文献资料《突厥语大词典》中,有不少突厥语和乌古斯语(即突厥蛮语,见后文叙述)方言差别的叙述,别的方言举例很少,然而这两个语言举例很多,说明在语言上,真的差异挺大的。接着还有个段落描述了这些人是亚历山大东征时遇到的,因为长得像突厥却又不是突厥,于是亚历山大将其命名为突厥蛮。虽然亚历山大和突厥……这个扯得有点荒唐了,但这个表述至少说明,当时的突厥人认为自己和突厥蛮是有区别的。&/p&&p&而在中亚突厥化的年代,有两种突厥蛮人。&/p&&p&一个是南支,南支的突厥蛮人可以上溯到大月氏人、嚈哒人这些东方游牧民族进入阿富汗后侵袭印度的历史。在突厥化浪潮中,大月氏人、嚈哒人这些突厥人几百年前的老邻居又被一小股突厥人统治(吐火罗叶护国),生活习惯上也接近突厥,所以就被其他民族也称为突厥。&/p&&p&随着萨曼王朝在中亚统治的确立,萨曼王朝通过与喀喇汗王朝的奴隶贸易来组建奴隶兵团——古拉姆,这个行为又使得大量突厥人内战的战俘因奴隶身份南下,和古代月氏人、嚈哒人及吐火罗叶护国的突厥人融合,被称为突厥蛮或者突厥,这一股突厥蛮后来建立了伽色尼王朝、古尔王朝、德里苏丹王朝。完全融入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的民族熔炉中,最后连突厥语也丢了,甚至到了现代,南支突厥蛮没有任何突厥语族的后裔。当然最疑似南支突厥蛮后裔的,可能就是阿富汗的哈扎拉人了。哈扎拉人在《世界征服者史》一书中就有记载,可见,蒙古人还没来中亚,中亚就有哈扎拉人了。&/p&&p&所以,南支的突厥蛮,的确是有突厥人参与的,而且吐火罗叶护国的统治者也是蓝突厥阿史那氏,然而随着时间的流转。这伙突厥人的后裔可能连突厥语都不会了,只能被称为突厥蛮。最后到了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时候,这些突厥蛮后裔要么融入了其他民族,要么干脆就没有了突厥的历史记忆,已经和突厥毫无关系了。&/p&&p&另外一个,便是西支。&/p&&p&根据中国史料记载,682年,以样磨为首的西突厥各部跟随阿史那车薄叛乱,唐将王方翼在葛逻禄人的协助下在伊犁河一带粉碎了这次叛乱。战败后的样磨人领袖乌鹘带着残余人马往西面逃遁而去不知所踪。&/p&&p&接着,根据根据阿拉伯古代文献记载,在哈里发马赫迪统治时期(775-785年),爆发了木坎纳起义。有一股突厥人,自称乌古斯人,他们因为被东方的葛逻禄人打败无家可归,投奔木坎纳起义军并皈依伊斯兰教。随着木坎纳起义的失败,这些乌古斯人也就淡出了阿拉伯历史学者的视野。&/p&&p&这两则史料,是唯一能对应西亚乌古斯人来源的史料了。游牧民族有以大功勋部落酋长而命名整个部落及民族的习惯,比如塞尔柱人的名称便来源于第一个将他们代入阿拉伯帝国政治核心的酋长塞尔柱。而乌鹘这个被王方翼和葛逻禄人击败后带着残余西突厥部落西逃中亚,经过艰难生存和迁徙,最终在加入木坎纳起义时被中亚人将这伙人称为乌古斯是很有可能的。因为乌鹘这个人名,或许用的就是乌古斯这个词语。&/p&&p&所以说,为什么史料中将九姓乌古斯(即回纥部落联盟)和乌古斯人(即西支突厥蛮人)记载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族群呢,明明一个名字啊。其实说白了,前者九姓乌古斯才是真正的突厥汗国时代的乌古斯人(然而现在要论述历史只能讲他们称为九姓乌古斯,不然就混淆后者了),而后者直接叫乌古斯人的,其实是以乌鹘这个带领他们迁徙给他们留下英雄般历史记忆的人物命名的新族群了。而这个新族群的主要来源,是西突厥的样磨人和突骑施人。&/p&&p&然后,很长时间,没人记载这些新的乌古斯人干了啥。&/p&&p&这时候,波斯文献填补了空白,根据波斯文献《世界境域志》记载,在10世纪时期,花剌子模沙漠地区,已经被乌古斯人统治了。花剌子模沙漠,指现代的两块毗邻的沙漠:一块叫克奇尔库姆沙漠,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另一块叫卡拉库姆沙漠,位于土库曼斯坦。&/p&&p&也就是说,由于阿拉伯帝国对中亚北部统治的虚弱,这些本来投奔木坎纳起义军的乌古斯人,已经不知不觉地占领了里海以东的沙漠地区。&/p&&p&而里海以东的沙漠地区,也不是没主人的。在很古老的年代,需要靠希腊文献解读中亚史的年代,里海以东沙漠的主人是大益人。在突厥征服中亚的年代,里海以东的主人是花剌子模人(或译为火寻人)。&/p&&p&也就是说,先不论大益人哪儿去了,但里海以东沙漠,是花剌子模人的地盘。而花剌子模人却是一个并没有形成一个较稳定民族的族群,甚至我们现在连花剌子模人的母语都无从得知。蒙古西征后,花剌子模人就蒸发了,基本上是被其他民族融化光了。&/p&&p&那么很明显的是,在10世纪的时候,乌古斯人可能征服并同化了花剌子模人,也可能是沙漠中的花剌子模人收留了乌古斯人并被乌古斯人同化。而没有被乌古斯人完全同化的平原花剌子模人,一直坚持到了成吉思汗的年代。&/p&&p&而日后的西支突厥蛮,也就是土库曼人的祖先,其实就是花剌子模沙漠中的沙漠花剌子模人和新的乌古斯人融合而来的。&/p&&p&根据《突厥语大辞典》对这伙新乌古斯人的记载,他们在同化花剌子模人的同时,还在花剌子模建立了一个以“叶护”为最高君主的部落联盟政权。&/p&&p&接着,塞尔柱人就要登场了。&br&&br&&/p&&p&首先,根据李树辉对《突厥语大词典》的解读和拉施特《史集》的记载,确认了喀喇汗王朝和塞尔柱部落首领,都是出自新乌古斯人中的部落——乞尼黑部(Qinq)。而根据《突厥语大辞典》的记载,乞尼黑部是新乌古斯人中地位最高的部落。而不是高票回答中最末的部落。&/p&&p&然而……这论述有点震荡人的三观啊,喀喇汗王朝这个中世纪中期的突厥正统,居然是新乌古斯人?&/p&&p&我不信。&/p&&p&我是个喜欢刨根问底的熊,我找到了李树辉论文中标注的《突厥语大词典》中的相关记载:&/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63b1f55d2104ebfc34d52cfaf7b8817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9& data-rawheight=&5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63b1f55d2104ebfc34d52cfaf7b88174_r.jpg&&&/figure&&p&&br&&/p&&p&难道是我读了假书?这里明明是在说乌古斯人也就是土库曼人,乌古斯人的苏丹出自克尼克部落(也就是乞尼黑qinq)……&/p&&p&而《突厥语大词典》的凡例里,白纸黑字地写着除了包括乌古斯人在内的其他突厥人呢:&/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1bdfa6b84baf2b6bbd0f3a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58&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b1bdfa6b84baf2b6bbd0f3a6_r.jpg&&&/figure&&p&&br&&/p&&p&所以说,塞尔柱人出于所谓乞尼黑部(或称克尼克部)基本上是可信的,喀喇汗王朝的王室也是乞尼黑,那是毫无可信度的……&/p&&p&因为喀喇汗王室到底出于哪个部落,现在学界还在撕逼,有葛逻禄说、样磨说、回鹘说等等……但李树辉的这个观点……除了他自己和一些网民外,似乎就没人提过,也没人信……&/p&&p&因为这叫人咋信嘛……&/p&&p&接着说塞尔柱人。&/p&&p&在公元11世纪前期,新乌古斯人被叶护阿里统治,一股新乌古斯人在一个名叫塞尔柱的猛男的统领下,脱离叶护阿里的统治,内附阿拉伯帝国东部最强的诸侯——萨曼王朝(当时阿拉伯帝国已经四分五裂,哈里发如东周天子一般可怜)。然后参与萨曼王朝的征战,这一股脱离叶护政权的新乌古斯人就以塞尔柱为名,从此,塞尔柱人登上了历史舞台。&br& 到了11世纪中叶,塞尔柱人在酋长托鲁格尔率领下强大起来,脱离了萨曼王朝的统治,并一举征服了新乌古斯人在花剌子模的叶护政权,随后以花剌子模为根据地,南征北战,征服了波斯,接着大军开进巴格达,逼迫阿拉伯帝国哈里发册封他为苏丹,从此便开始了塞尔柱帝国的历史。&/p&&p&从上面能得出,塞尔柱人,是新乌古斯人中的首领部落乞尼黑部(克尼克部)人塞尔柱建立,以其他新乌古斯人和突厥化花剌子模人为人民的族群的新族群。然而在当上阿拉伯帝国的“霸主”即苏丹后,向往定居生活的塞尔柱帝国逐渐和游牧的新乌古斯人脱离了,塞尔柱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成了伊斯兰文明世界里的孤舟。在卡特万之战败于西辽后,一些新归附塞尔柱人的新乌古斯人控制了塞尔柱末代苏丹,塞尔柱帝国就此完蛋了。&/p&&p&&br&&/p&&p&&br&&/p&&p&&br&&/p&&p&接着我们说土鸡。&/p&&p&高票回答说,土鸡源于新乌古斯的海亦(Qayi)部,不知从何而来。反正突厥语大辞典中对新乌古斯的二十二个部落的名字也列举了,倒是第二个喀伊格部落拼写能和海亦(Qayi)部对上号。&/p&&p&然而,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奥斯曼土耳其人来源于海亦(Qayi)部或者喀伊喀部。&/p&&p&奥斯曼人定居安纳托利亚半岛西北之前,也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他们是哪儿来的。有的只是一个来源不明的传说,这个传说,被德国大牛学者布罗克尔曼认为是不可信的。&/p&&p&是什么传说呢,我在另外一个回答里写过,这里就复制过来:&/p&&p&现在土耳其的史观,为了证明他们是“突厥”,编造了一下履历,比如我们引用下百度百科这些内容:&/p&&blockquote&土耳其人原本居住土耳其&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9%2598%25BF%25E5%25A7%%25B2%25B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阿姆河&/a&流域,实际上就是&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4%25B9%258C%25E5%%25E5%2588%25AB%25E5%E6%2596%25AF%25E5%259D%25A6%25E5%%25E5%E5%259B%25B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8%258A%25B1%25E5%E5%25AD%%25A8%25A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花剌子模&/a&地区,属于&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5%259C%259F%25E8%%25E5%%25E4%25BA%25B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土耳其人&/a&卡伊部落,在当时为&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8%258A%25B1%25E5%E5%25AD%%25A8%25A1%25E6%25B2%%258E%258B%25E6%259C%259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花剌子模沙王朝&/a&的臣属。自古从事游牧,逐水草而居。 13世纪时,&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8%E5%258F%25A4%25E4%25BA%25B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蒙古人&/a&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最初他们依附于&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5%25A1%259E%25E5%25B0%%259F%25B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塞尔柱&/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5%259C%259F%25E5%E6%259B%25BC%25E4%25BA%25B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土克曼人&/a&建立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7%25BD%%25A7%%258B%258F%25E4%25B8%25B9%25E5%259B%25B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罗姆苏丹国&/a&,在和&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6%258B%259C%25E5%258D%25A0%25E5%25BA%25AD%25E5%25B8%259D%25E5%259B%25B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拜占庭帝国&/a&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5%25A5%25A5%25E6%2596%25AF%25E6%259B%25B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奥斯曼&/a&(年)继位。继其父担任部落首领,1299年,土耳其趁塞尔柱罗姆苏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5%258A%25A0%25E9%25BD%259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加齐&/a&”,奠定了土耳其国家的雏形。&/blockquote&&p&实际上这个内容是编的,因为这个内容删除了原始传说资料中这些记载:&/p&&p&在臣服花剌子模帝国的时候,奥斯曼人的首领苏莱曼被花剌子模帝国的统治者扎兰丁派遣到了亚美尼亚,在扎兰丁死后。苏莱曼决定返回中亚,结果在东渡幼发拉底河时被杀。然后新任的奥斯曼首领埃尔陶格鲁不得不率领奥斯曼人去了小亚细亚(即现在的土耳其),效力于塞尔柱皇帝阿拉丁二世。阿拉丁二世把卡拉苏流域分封给了埃尔陶格鲁。接着,新的奥斯曼首领奥斯曼(该部落以其命名)占领了卡拉贾希萨,揭开了奥斯曼的历史。&/p&&p&这样下来,是不是就给人一种土耳其人不是突厥蛮或者土库曼,而是来自阿姆河的真·突厥的意思了呢?&/p&&p&&br&&/p&&p&然而……………………………………&/p&&p&历史上就不存在塞尔柱帝国的阿拉丁二世,塞尔柱帝国都亡国几十年了。当时奥斯曼要受封,也只能从罗姆苏丹国受封,而罗姆苏丹国那个时候的国君也不叫阿拉丁二世,而是叫卡伊豪斯劳二世。有史可考的奥斯曼最初领地位于土耳其西北的布尔萨,而卡拉贾希萨直到奥斯曼统治中期才被奥斯曼征服并册封给儿子奥尔汗统治。&/p&&p&也就是说……土耳其在蒙古西征时期,居住在阿姆河、被扎兰丁派遣去亚美尼亚,返回中亚失败后受封卡拉苏河,最后定居卡拉贾希萨的历史……是胡编的。&/p&&p&几乎所有的史料在记述土耳其来源的时候,都是含混地一笔带过的,详细记述都是始于埃尔陶格鲁和奥斯曼父子在安纳托利亚半岛西北开始扩张的年代。&/p&&p&也就是说,土耳其的真正来源,确确实实……不可考了。&/p&&p&先睡觉去了,闲了再更。&/p&&p&睡前透露一点,俺怀疑土鸡的来源,有那么一点点可能是突厥化的亚美尼亚人……&/p&&p&闲了再更。好久没写这么多字了,大伙别吝惜&/p&&p&————————————————————————————————————————————&/p&&p&中午更新。&/p&&p&然后,对于土耳其是不是出于新乌古斯中第二个部落,我又找到了突厥学大咖——巴托尔德的论述。&/p&&p&这就是巴托尔德,突厥学大拿,张三丰、王重阳一般的人物。&/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08976f7bea5e06ff53608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8&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8&&&/figure&&p&巴托尔德在论述土耳其来源时,这样说:&/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1ae95b1bfcce404b4abaf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48& data-rawheight=&2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71ae95b1bfcce404b4abafb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ccd188d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7ccd188db_r.jpg&&&/figure&&p&从这里我们看到,最早认定土耳其人起源于Qayi部的人,是搞突厥语方言学的专家马迦特,马迦特为了能把土耳其人的来源推得更东方一些,就把《突厥语大词典》中新乌古斯人的部落喀伊格(喀衣库)误读了,用来比对其他资料中出现得更东方的我也没听过的什么考伊民族。&/p&&p&所以说,这事明了了。&b&这个海亦(Qayi)部是子虚乌有的东西&/b&。土耳其口头传说的起源,不是海亦(Qayi)部亦或者其他翻译的卡伊部,如果要编的像一些,应该编成土耳其来源于《突厥语大词典》中列举的二十二个新乌古斯(即突厥蛮)中的喀伊格(或喀衣库)部。&/p&&p&而到底土耳其人是否来源于二十二个新乌古斯人中的喀伊格呢?巴托尔德没有论述,巴托尔德致力研究的是中亚史,人家不回去跨界做民科的,所以就没有土耳其的论述了。&/p&&p&然而,根据这么多学者模棱两可的描述,我们似乎能清晰地看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土耳其起源中亚乌古斯的所有证据,在所有学者论述时都一笔带过或者说“传说土耳其是……”这样的话。&/p&&p&所以,很不幸,土耳其来源没有任何证据,只是一个符合大众观感的传说……&/p&&p&&br&&/p&&p&那么,让我们再捋一捋这段传说:&/p&&blockquote&&i&就是说土耳其人来源于阿姆河畔的Qayi部&/i&(该部落子虚乌有,假的),&br&&i&在蒙古西征时西迁,投靠花剌子模君主扎兰丁,扎兰丁将他们分封在了亚美尼亚&/i&(这部分不好说真假,但暗示了他们至少在花拉子模时代,居住在亚美尼亚)。&br&&i&扎兰丁死后,他们想东归,却失败了,只好回到小亚细亚。&/i&(这大概能说明,居住在亚美尼亚的他们在扎兰丁死后想往东发展,但是失败了)&br&&i&他们臣服于塞尔柱帝国的阿拉丁二世。&/i&(塞尔柱帝国早没了,哪来的阿拉丁二世?这部分假的。)&br&&i&塞尔柱帝国的定都于科尼亚的阿拉丁二世,将卡拉苏河流域分封给了他们的首领埃尔陶格鲁。&/i&(卡拉苏河流域,当时也属于亚美尼亚人。)&br&&i&奥斯曼人在埃尔陶格鲁儿子奥斯曼的带领下,征服了卡拉苏河南方的卡拉贾希萨。&/i&(卡拉贾希萨在今土耳其西部,不可能位于卡拉苏河南部,这个不能说假的,因为奥斯曼人的真正发源地布尔萨就里卡拉贾希萨不远)&/blockquote&&p&缕完后有没有发现什么亮点呢?那就是在布尔萨这个公认的奥曼斯人起源地之前,奥斯曼人无论传说自己到底来源何方,但他们都跟亚美尼亚说不清道不明,也就是暗示&b&奥斯曼人在布尔萨定居之前,他们是居住在亚美尼亚的。&/b&&/p&&p&那么,在罗姆苏丹国时代的亚美尼亚,发生了什么呢?&/p&&p&那就是,在塞尔柱西征之前,今土耳其东部存在一大堆亚美尼亚小王国,互不统属,都臣服于拜占庭帝国。然后,塞尔柱人就来了,他们首先征服了亚美尼亚诸小国,在这里开始了罗姆苏丹国的历史。&/p&&p&那就是说,罗姆苏丹国一开始,并没有摸到拜占庭,只是征服了亚美尼亚诸国,占据的领土和人民也都是亚美尼亚的。&/p&&p&罗姆苏丹国对亚美尼亚地区的征服,引发了亚美尼亚难民的向西逃亡。这时候,有一个突厥化的亚美尼亚人叫达尼什曼德,他率领一些不明来源的突厥蛮人和突厥化亚美尼亚人疯狂地进攻拜占庭,以科尼亚为首都,建立了一个伊斯兰国家:达尼什曼德王朝。&/p&&p&而达尼什曼德王朝的建立,极大地威胁到了拜占庭帝国的生存。于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开始了,十字军立刻就摧毁了这个短命王朝。&/p&&p&大伙明白没有,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最大目标,不是塞尔柱人,而是亚美尼亚裔的土库曼国家——达尼什曼德王朝。&/p&&p&也就是说,可能早在塞尔柱人入侵亚美尼亚前,由于北方佩彻涅格人的影响,亚美尼亚人就有了蛮族化痕迹,佩彻涅格人是高加索化的突厥人,拜占庭人眼里高加索人和突厥人都是突厥人……所以,这些亚美尼亚是否突厥化我们无从得知了,但这些已经伊斯兰化的亚美尼亚人,被拜占庭为首的西方世界直接视为突厥人那是无疑了。&/p&&p&而就在达尼什曼德王朝被十字军摧毁,位于亚美尼亚的罗姆苏丹国趁机西进抢夺了十字军胜利果实,占领了多半个安纳托利亚半岛的时候。在安纳托利亚半岛西北,靠近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不远的小城布尔萨,奥斯曼人首次登上了历史舞台。&/p&&p&很可能,土耳其那一段迁徙的传说,最早的情况是这样的:&/p&&p&&b&这一群混杂着亚美尼亚人和高加索人的穆斯林难民,随着塞尔柱帝国的藩臣罗姆苏丹国对亚美尼亚地区的征服,他们不得不离开亚美尼亚逃到拜占庭帝国。这时候科尼亚的亚美尼亚人达尼什曼德建立了一个新的伊斯兰国家,他把卡拉苏河分封给了这群亚美尼亚人和高加索人,然而他们因为罗姆苏丹国紧紧逼来,不得不放弃卡拉苏河,迁徙到布尔萨一带并臣服于罗姆苏丹,这群人就是奥斯曼人。&/b&&/p&&p&也就是说,他们口头传说的阿拉丁二世,很可能就是达尼什曼德。&/p&&p&而他们源于中亚的Qayi部,跟扎兰丁有什么联系,跟蒙古西征有什么联系……这些应该是泛突厥主义兴起后,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硬塞进去的,只是为了完善他们心目中的这个奥斯曼起源传说。以及后来,大伙懂得,这个传说被编的越来越完善,被阿拉丁二世分封的相关内容都被编整齐了,编成了被罗姆苏丹国分封了,其他不合情理的段子也被删除干净了。然而……上世纪许多学者探讨这个传说的学术书籍,是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删不光的。&/p&&p&&br&&/p&&p&那么,我们最后看一眼地图:&/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229ffefcab73eb2ea14f9be4c08afb5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53& data-rawheight=&13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5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229ffefcab73eb2ea14f9be4c08afb54_r.jpg&&&/figure&&p&红圈就是奥斯曼人,作为伊斯兰教教徒,这伙人不论祖上是亚美尼亚还是高加索游牧民族,都不重要了,他们出现在拜占庭腹心地区,那就是拜占庭眼里最可怕的一群突厥人。而在于拜占庭作战的岁月里,奥斯曼人不断向全世界穆斯林号召圣战,中亚的突厥蛮人因此不断加入了奥斯曼,使奥斯曼人越来越接近突厥蛮人了。&/p&&p&最后我们也民科一下,找张不大靠谱的分子人类学的图:&/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3ee61d4b915ea9fe476e17b32b01bf9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56&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3ee61d4b915ea9fe476e17b32b01bf92_r.jpg&&&/figure&&p&图中这个突厥基因,就不是突厥语民族中很常见的基因。因为这个突厥基因,在图中其他突厥语民族中非常罕见,比如哈萨克、维吾尔之类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是突厥基因。该单倍群为G,最多见于西高加索地区,是亚美尼亚人和土耳其人高频的基因,这也说明了土耳其人来源的复杂。西欧、北欧、阿拉伯、东北非的因素基本能排除奥斯曼的最早起源,而亚美尼亚人或许就是奥斯曼人的最早来源。毕竟,他们之前还有个亚美尼亚突厥人的先驱,达尼什曼德呢。&/p&&p&&br&&/p&&p&所以,我结论就是,奥斯曼人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的所谓“突厥人”实为突厥化亚美尼亚人王国达尼什曼德王朝的残余力量。由于所有搞世界史的人,都忽视了达尼什曼德王朝这个奇怪而短命的政权,奥斯曼的起源也就变得模糊起来了。&/p&
2更真好找到这个古老的问题,挖坟,扒土鸡。首先我们有一个清晰的脉络,那就是伊朗被塞尔柱突厥人统治后,塞尔柱人派兵西征拜占庭,夺取了安纳托利亚半岛腹心地区,建立了臣属于塞尔柱帝国的罗姆苏丹国。罗姆苏丹国在被蒙古西征消灭后,一股位于安纳托利亚…
谢邀。&br&这得说一长串了。&br&薛延陀部落并不强盛,其崛起和强盛建立在被突厥汗国奴役的铁勒诸部支持之上,所以在突厥人反攻薛延陀的时候,铁勒诸部都打鸡血一般和薛延陀并肩作战,对抗突厥时无往不利。但在对付唐廷时,铁勒诸部就首鼠两端了,甚至不服气薛延陀的统治而陆续投唐。所以在面对突厥和面对唐朝时,薛延陀汗国的实力是完全不同的。&br&薛延陀反抗突厥之初,大概是其部落少马的缘故,只能用步兵血拼。而擅长迂回袭扰战术的突厥骑兵,却一次次在面对突厥人时同仇敌忾阵脚不乱的薛延陀步兵手中吃亏。所以薛延陀的开国英雄真珠毗伽可汗产生了步兵比骑兵猛的错觉,在称霸漠北后依然采取骑兵督战、步兵为作战主力的战术。这一点在打正规战役时倒也没啥,可要是秉承游牧民族袭扰中原掠夺财富的强盗战术时,吃亏很大。&br&薛延陀本来畏惧唐朝,多次表达亲善。但唐朝当时国力鼎盛,有灭掉薛延陀的自信。无论哪个部落取代突厥成为新草原霸主都是唐廷不想看到的,所以唐朝一再故意破坏两国关系,在薛延陀示好的时候,唐太宗甚至放话:“嘿,我带着所有的兵马去打高句丽了,你要有本事,就趁这个机会入侵,过了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br&此后随着唐朝不断扶持傀儡突厥可汗阿史那思摩与薛延陀争夺漠北,薛延陀与唐朝关系正式破裂,薛延陀只好学习突厥人袭扰中原以获取财富,但是……主力是骑兵的突厥能在遭遇唐朝边防主力之前就完成劫掠并迅速撤退,避免正面决战。而主力是步兵的薛延陀就太萌了,每次入寇中原都惨败而归,因为他们基本上总是要慢吞吞地遭遇唐朝野战部队。&br&所以,薛延陀被唐廷灭,几乎是分分钟的问题。但唐廷还是很狡猾,一直等到挑唆回纥、仆骨、同罗三部落结盟反薛延陀,引发薛延陀内战,铁勒九姓全部投唐,薛延陀四面楚歌后,唐廷才派遣李绩率军连接九姓铁勒围攻郁督军山(杭爱山,一直为草原民族的圣山),一战全灭薛延陀,斩首五千,虏男女三万,从此薛延陀完全消失于历史舞台。&br&薛延陀从崛起到覆灭,都似乎掌握在唐廷的黑手之中。所以薛延陀汗国短暂的历史,完全可视为唐朝对漠北草原民族刻意而为的一次案例表演,意在警告草原各部不得有恢复匈奴、柔然、突厥此类汗国的野心。所以在薛延陀灭亡后,唐太宗觉得时机成熟,立即对漠北各部采取羁縻统治,设置六府七州,府以部落酋长为都督,州以部落酋长为刺史,以貂皮作为赋税上缴朝廷,统归燕然都护府,以扬州司马李素立为首任都护,管辖六府七州。&br&六府七州设置各部及最初辖地为:&br&回纥为瀚海府(蒙古国色格楞河);&br&仆骨为金微府(蒙古国克鲁伦河西部);&br&多览葛为燕然府(蒙古国乌兰巴托);&br&拔野古为幽陵府(蒙古国克鲁伦河东部);&br&同罗为龟灵府(乌兰巴托东北);&br&思结为庐山府(杭爱山南麓);&br&浑为皋兰州(蒙古国,地址不详);&br&斛萨为高阙州(俄罗斯希洛克河);&br&悉结为鸡鹿州(
蒙古国,地址不详 );&br&阿跌为鸡田州( 蒙古国,地址不详 );&br&契苾为榆溪州(蒙古国土拉河);&br&思结别部为蹛林州(地址不详);&br&白霫为寘颜州(蒙古国贝尔湖东、哈拉哈河南部)。&br&燕然都护府及下设六府七州设立后。唐廷开辟“参天可汗道”,并在路途设置六十八个驿站以供草原各部新上任的都督和刺史入朝,唐朝影响力此后倍增,本来唐廷因路途遥远鞭长莫及的更北面的其他部落也开始主动要求划入唐朝管辖,于是唐朝又为燕然都护府增加如下府州,并封其酋长为都督、刺史:&br&骨利干为玄阙州(俄罗斯贝加尔湖);&br&结骨,也就是黠戛斯为坚昆府(俄罗斯叶塞尼河);&br&俱罗勃为浊龙州(俄罗斯雅布洛诺夫山);&br&白霫北方部落为居延州(大兴安岭);&br&自此唐朝直接管辖地区远及西伯利亚。&br&&br&而早在薛延陀灭亡前,东突厥的主体部分已经被唐朝在河套以南先后设置顺、祐、化、长、北开、北宁、北抚、北安等州,以亲唐的突厥贵族阿史那什钵苾(突利可汗)、阿史那思摩、阿史那苏尼失以及熟知突厥事务的粟特人史善德、康苏密等人为都督、刺史。&br&为了笼络突厥贵族、打击薛延陀,唐廷首先扶持顺州都督突利可汗为傀儡,然而突利可汗的弟弟结社率发动叛乱。平定后,唐廷改为栽培阿史那思摩,以其为右武侯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赐姓李氏,并立汗号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招徕突厥人。阿史那思摩虽名为可汗,但唐廷已经重新划分突厥州府,设置了定襄、云中都督府对突厥实际统治。&br&阿史那思摩虽然勇敢善战,但他有一处严重的缺陷,就是可能有混血的缘故,长得太像白种的粟特人,而不像蒙古人种的突厥人,所以被持种族主义观点的突厥贵族不为尊重。而且说过“世世代代为国家当一条狗,汪汪叫给皇上守北门(世世为国一犬,守吠天子北门)”这种话的他长久为唐廷傀儡,更加不能服众,突厥人不断叛乱但很快就能被平定,所以唐朝一直按照环境变化重新设置州府、一次次迁徙突厥人。&br&而在漠北的铁勒诸部,在短暂的好奇成为唐朝都督刺史后发觉好像有些吃亏,于是也开始叛乱,导致唐朝将燕然都护府北移,叛乱时常发生但也很快就会被平定。&br&到了唐高宗年间,唐朝领土扩大到了空前的地步。&br&燕然都护府改名瀚海都护府后又改名安北都护府,管辖外蒙古及西伯利亚;&br&云中、定襄、狼山、桑干都督府上设置单于大都护府,管辖内蒙古地区。&br&这期间突厥人的历史,按照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的碑文来说,就是这样的:&br&原来的老爷成了唐家的奴仆,原来的太太成了唐家的婢女。突厥的伯克们放弃了其突厥官衔,在唐朝拥有了唐家官衔,并听从于唐朝天子。我们突厥人给唐朝天子当了五十年的奴隶,被他们驱赶到东边打到了高句丽,吆喝到西边打到了铁门关,全世界都被唐朝统治了。黑突厥人民都质问我们蓝突厥贵族:我们的国家哪里去了?我们到底在为谁而战?我们的可汗在哪里?现在让我们效忠的可汗又是谁?黑突厥人民有了这些想法,于是就起来反抗,但一再失败……在南方,唐朝是敌人;在北方,九姓乌古斯(铁勒)是敌人;黠戛斯人、骨利干人、三十姓鞑靼、契丹、奚等等全都与我们为敌。&br&&br&就在突厥贵族们不断滋生不满情绪的时候,唐朝却出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给突厥人的复兴带来了希望。&br&在唐高宗眼疾不能秉政,武则天实际统治的时期。突厥人里出了个能人,此人叫阿史那骨哚禄。&br&骨哚禄自出生起就是唐朝军人了,他祖父曾做过云中都督舍利元英的部将。阿史那伏念在夏州被突厥贵族拥立为可汗起兵反唐时,骨哚禄兴奋地就赶紧跑去投奔。结果唐朝派出名将裴行俭镇压,软弱无能的阿史那伏念主动投降,被抓捕到长安斩于东市。&br&按照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的记载,骨哚禄在阿史那伏念投降后立即带着十七个猛男出走,由于骨哚禄勇猛如狼,敌人怯懦如羊,所以他东西奔走,召集散亡,聚拢七百余人占领黑沙城(大约在呼和浩特北部)。然后不断招纳叛众,劫掠铁勒诸部,最后聚众数万,被部下拥立为可汗,是为颉跌利施可汗,突厥汗国正式复辟,史称后突厥汗国。这一年是682年,正是杀儿子狂魔武则天秉政时期,也是各种疾病缠身的唐高宗死前的一年。&br&骨哚禄立国后,的确如碑文中说的那么艰难。他的祖先开国,对抗的是政治制度落后的柔然汗国。而他现在立国,却要对抗唐朝这样的庞然大物,还要对付虽然对唐朝不甚忠诚但有过一致降唐杀突厥历史的铁勒诸部、黠戛斯、骨利干、鞑靼、契丹等草原民族。但很幸运的是,武则天这老娘们的精力都在施展政治手腕上,而对他立国行为的应对极其滞后且轻敌。&br&在骨哚禄立国的前几年,武则天忙于平定徐敬业复唐起兵,只能眼睁睁看着骨哚禄四处劫掠围城扩大后突厥的地盘。直到骨哚禄入侵蔚州,斩杀丰州都督崔智辩后,武则天才慢吞吞地诏令左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筹划防备。&br&此后,骨哚禄又大破左玉钤卫中郎将淳于处平与副将中郎将蒲英节,唐军折损五千余人。一年后,武则天才以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率军出征,骨哚禄战败后逃到漠北。这时候右监门卫中郎将爨宝璧率军追击,一路索寻后找到了突厥大将阿史德元珍的营寨。
爨宝璧自以为唐军都是高达,不屑于学习李靖李绩的偷袭,而是派人告知阿史德元珍让他准备好了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再回去给武则天嘚瑟。结果曾久为唐将的阿史德元珍连夜联络附近突厥军队,酣畅淋漓地大破爨宝璧。爨宝璧逃回后就被武则天处死。&br&武则天大怒,决定用女人的方式惩罚骨哚禄,于是下令改骨哚禄的译名为不卒禄……&br&此后骨哚禄北伐回纥,攻占攻占漠北乌德鞬山(亦属于杭爱山脉),西征葛逻禄,后突厥实力愈发强盛。&br&骨哚禄死后,阿史那默啜即位,默啜即位后入寇灵州。武则天又匪夷所思地拜她的情夫、白马寺的和尚薛怀义为代北道行军大总管。薛怀义可能也有自知之明,没有迅速出击也没有马上追赶,而是带着大军晃悠一圈又回去了,还升了官。&br&此后默啜开始用时降时叛的方式折磨武则天,默啜一表示归顺武则天就给人家封官送礼,一叛乱再烧杀抢掠,然后再归顺诓骗一些赏赐,反正武则天大概也是觉得好麻烦老娘不管了,任由其折腾。脑残的是,武则天给默啜的多次赏赐中,又一次竟然还有丰胜灵夏朔代六州的突厥百姓数千帐(估计有数万)、种子四万斛、杂彩五万段、农器三千件、铁四万斤……这不啻为惊人的资敌行为。&br&默啜在位期间,重新征服铁勒诸部、奚、契丹、拔悉密、黠戛斯。默啜一度穿过唐朝西域地区,远征斩杀突骑施可汗、洗劫康里以立威,倘若没有北庭都护郭虔瓘将其击退,默啜重新统一东西两突厥都有可能。&br&此时的默啜,手下控弦之士四十万,几乎是要完成突厥的中兴了。&br&可这时候,唐玄宗即位了。&br&唐玄宗即位后,葛逻禄、鼠尼斯、胡禄屋等部落率先降唐,铁勒诸部纷纷起兵反抗突厥。默啜甚至被拔野古人杀死,将首级献于长安。死后,经过一场争位内讧,后突厥汗国国势顿跌,默啜征服的多数部落纷纷脱离突厥统治。争位后毗伽可汗即位,然而大权掌握在阙特勤和暾欲谷二人手中。暾欲谷是毗伽可汗的老丈人,他年轻时曾在唐朝生活,力劝毗伽可汗与唐朝亲善,专心致力于安定内部。&br&然而有过默啜假意称臣忽悠武则天的例子,唐玄宗一直拒绝与突厥亲善。开元十五年727年,吐蕃密约突厥共同入寇唐朝,毗伽可汗出卖了吐蕃,将吐蕃国书献给唐玄宗,唐玄宗遂答应突厥臣服。&br&此后突厥国势日益衰落,一直臣服唐朝。唐灭突骑施之战中,内乱不已的突厥亦奉诏出兵。然而就在天宝元年742年,突厥的国政被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外族部落叛乱得逞后掌控。745年,征服其他各部的回纥怀仁可汗骨力裴罗觉得突厥可汗没用了,于是废除了最后一任突厥可汗白眉可汗,突厥汗国自此灭亡。&br&骨力裴罗也是猛男,他爹是世袭唐朝瀚海都督,因为获罪被唐廷流放岭南,他哥当了几年瀚海都督后被唐朝废掉,唐廷从此取缔了瀚海都督职位。骨力裴罗愤而投靠突厥,招徕回纥流散部众,竟在突厥成就霸业。这里没谈回纥,就不多说了。
谢邀。 这得说一长串了。 薛延陀部落并不强盛,其崛起和强盛建立在被突厥汗国奴役的铁勒诸部支持之上,所以在突厥人反攻薛延陀的时候,铁勒诸部都打鸡血一般和薛延陀并肩作战,对抗突厥时无往不利。但在对付唐廷时,铁勒诸部就首鼠两端了,甚至不服气薛延陀…
第一次修改,分了段落,添加了一些图片,修正了一些词句&br&=================&br&为什么维吾尔族对土耳其有着我们难以理解的执念?&br&&br&
去过新疆的人都会注意到,在新疆大街上,有很多所谓的“土耳其服装店”、“土耳其精品店”,据说一些富起来的维吾尔人日常用品都是土耳其进口的。&figure&&img data-rawwidth=&853& data-rawheight=&640& src=&https://pic2.zhimg.com/50/1cfaf27ccfff801b3917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1cfaf27ccfff801b39174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width=&853& data-rawheight=&640& src=&https://pic1.zhimg.com/50/fbb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bbe_r.jpg&&&/figure&&i&&b&&u&乌鲁木齐街头随处可见的打着“土耳其”招牌的店&/u&&/b&&/i&&br&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曾对新疆发表过不当言论,埃尔多安访问新疆时,那种热烈的场面让中国人寒透了心,维吾尔族的偷渡行动是得到土耳其政府支持的,土耳其政府还将偷渡出去的维吾尔人送到叙利亚参加ISIS,叙利亚政府军发现很多占据了原来叙利亚人村庄的维吾尔人。他们的特殊关系让很多人感到惊诧、想不通。因为根据教科书,维吾尔族是回鹘人的后代,土耳其人是突厥人的远支,回鹘和唐朝联手灭亡突厥,他们怎么会扯上关系呢?&br&&figure&&im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291& src=&https://pic4.zhimg.com/50/ff8cdeb5f1ce9fbab8c32dfe776e6da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f8cdeb5f1ce9fbab8c32dfe776e6da3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width=&502& data-rawheight=&304& src=&https://pic4.zhimg.com/50/dc5c0cbabea680cd4f0020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c5c0cbabea680cd4f00204_r.jpg&&&/figure&&i&&b&&u&日,埃尔多安参观访问新疆&/u&&/b&&/i&&br&
突厥这个概念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突厥,就是建立突厥汗国的部落以及汗国下属的突厥部落。广义的突厥就是所有的突厥语族,包括突厥、回鹘、葛逻禄、黠戛斯等等。突厥与回纥同族,属于铁勒的一支,都属于突厥语族。突厥语族就是对说突厥语的所有民族的统称。&figure&&img data-rawwidth=&955& data-rawheight=&522& src=&https://pic1.zhimg.com/50/5aaea8f3c8160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aaea8f3c81600_r.jpg&&&/figure&&b&&i&&u&世界上主要的突厥语分布图&/u&&/i&&/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274& src=&https://pic4.zhimg.com/50/1c8bdae68b18dfd30a9e344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c8bdae68b18dfd30a9e3441_r.jpg&&&/figure&&b&&i&&u&世界主要突厥语国家和地区&/u&&/i&&/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484& data-rawheight=&960& src=&https://pic2.zhimg.com/50/a2bcca327b9a1d3ec09c913aead35e2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8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a2bcca327b9a1d3ec09c913aead35e2e_r.jpg&&&/figure&&i&&b&&u&突厥语分布图,这个图详细一点,注意中国河西走廊处标的裕固语(“黄维吾尔”)、撒拉语(撒拉族是东迁的土库曼人)&/u&&/b&&/i&&br&&figure&&img data-rawwidth=&280& data-rawheight=&398& src=&https://pic4.zhimg.com/50/21cccc70576dbe040597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0&&&/figure&&figure&&img data-rawwidth=&549& data-rawheight=&360& src=&https://pic3.zhimg.com/50/79970ecfe678eca3fd1edc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9970ecfe678eca3fd1edc4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43& src=&https://pic3.zhimg.com/50/24d9dca6ad291cac6aa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4d9dca6ad291cac6aaa_r.jpg&&&/figure&&i&&u&&b&雅库特人,突厥语民族,属于蒙古人种&/b&&/u&&/i&&br&
古代中国北方的政权,如匈奴、突厥、回纥、蒙古,都是一种部落联盟,哪一个部落拳头大,其他的部落就附属于他,就以拳头大的部落命名该部落联盟。突厥开始时是北方各族中最强盛的,他的影响又最大,所以最后将这种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称为突厥语,将所有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称为突厥语族。举个例子,炎黄时期,华夏大地也有很多部落,最后炎黄两家拳头最大,最后我们就成为炎黄子孙了。&br&
英语突厥是Turk,土耳其是Turkey。土耳其人的祖先奥斯曼人源自于西突厥部落联盟中的九姓乌古斯。虽然奥斯曼人是突厥人中很边缘的一支,但是土耳其国父凯末尔为了去伊斯兰化,努力寻找祖先过去的荣光,就以突厥后裔自居,并且篡改历史教科书,夸大本民族历史,与韩国并称为亚洲东西两大奇葩。&br&
土耳其人的突厥血统不会太多,突厥人是蒙古人种,奥斯曼人一路向西迁徙,凭借武力征服融合了很多民族,比如希腊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由于奥斯曼人人数较少,所以现在的土耳其人并不是蒙古人种,但是语言仍属于突厥语系。由于土耳其曾经是伊斯兰世界的老大,所以土耳其这个昔日的的边缘者现在却成为了突厥语族中最具号召力的。&br&
回鹘部落强大后,所有的部落又附属于回鹘,这个部落联盟就叫回鹘了,虽然突厥变成了回鹘,但也只是统治部落由一个突厥语部落换成了另一个突厥语部落,类似于李唐替代杨氏,在民族文化上并没有出现很大的变化。回鹘和突厥一样,都以狼为图腾,可汗的牙帐前都立有狼头纛。&br&
回鹘与唐朝联手灭突厥,这也是很多人说回鹘突厥乃是世仇,嘲讽今天的维吾尔族忘本的依据,但是秦军坑杀赵降卒四十万,陕西人和河北人也不能说是世仇啊,回鹘突厥之争只是突厥语族中的内斗而已。&br&
黠戛斯灭回鹘,黠戛斯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人,在中国是柯尔克孜族,其首领自称是李陵的后代,所以还和李唐皇室认过亲,他们是个很古老的民族,古代叫坚昆,他们不是突厥人或回鹘人,但后来也被突厥化,也成了一个突厥语民族,回鹘人分三支逃亡,一支投奔葛逻禄,葛逻禄也是突厥语民族,一支逃往西州,也就是高昌,后来称之为西州回鹘、龟兹回鹘或是高昌回鹘,另一支逃往河西走廊,称为河西回鹘、甘州回鹘,后来甘州回鹘为西夏所灭。投奔葛逻禄的回鹘,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后来皈依伊斯兰教,便对中亚佛国发动圣战,有很多中东穆斯林志愿者参战,灭亡这些佛国后,喀喇汗国人与中亚绿洲印欧土著混血,所以现在南疆维吾尔是黄白混血,有人容貌类似于印欧人种,同时回鹘血统非常少,以葛逻禄血统和印欧血统为主,当然由于突厥的葛逻禄是征服者,那么自然这些人是突厥人的后代。高昌回鹘信奉佛教,在于阗国和喀喇汗王朝的战争中,基于宗教的原因,站在于阗国一边,所以为穆斯林所仇视。在元朝时,高昌回鹘被称为畏兀儿,回纥、回鹘、畏兀儿都是Uyghur的音译。元朝时著名的畏兀儿人有贯云石、廉希宪,今天湖南桃源有一部分翦姓维吾尔族,他们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实际上是元朝时的畏兀儿人后代。&br&&figure&&im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90& src=&https://pic3.zhimg.com/50/7af5a54a29e823ead8a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af5a54a29e823ead8ae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width=&472& data-rawheight=&644& src=&https://pic2.zhimg.com/50/b59cbad6189fdfba0ccbba2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59cbad6189fdfba0ccbba2c_r.jpg&&&/figure&&b&&i&&u&桃源维吾尔族大学者翦伯赞&/u&&/i&&/b&&br&
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建立察合台汗国,后来察合台可汗率领蒙古人皈依伊斯兰教,并强迫统治下的人民全部皈依伊斯兰。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第三任大汗黑的儿火者对高昌回鹘发动圣战,屠杀佛教徒,强迫佛教徒改信伊斯兰教,回鹘人改信了伊斯兰教,与东察合台人融合成为今天的东疆维吾尔。&br&
所以今天的维吾尔族是由回鹘、葛逻禄、绿洲印欧土著、汉唐西域汉族、蒙古等民族共同融合而成,不可以等同于回鹘、畏兀儿。在中亚,南疆维吾尔人被划为乌兹别克人,南疆维吾尔人和乌兹别克人可以说是孪生民族,只是形成民族认同的时间不一样而已,可以看做是同一个民族,维吾尔语和乌兹别克语可以互通,都源自于察合台语。大致上,新疆的历史沿革是: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准噶尔汗国—清朝—民国—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的历史沿革是:察合台汗国—西察合台汗国—帖木儿帝国—布哈拉希瓦浩罕汗国—沙俄—苏联—乌兹别克斯坦。今天我们去新疆很明显的能注意到东疆维吾尔和南疆维吾尔的外貌区别,东疆维吾尔更像蒙古人种,南疆维吾尔则是黄白混血,有印欧特征。&br&&figure&&img data-rawwidth=&362& data-rawheight=&493& src=&https://pic1.zhimg.com/50/e053d4c3fcebb0a3a98e5e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2&&&/figure&&i&&b&博乐人努尔·白克力&/b&&/i&&br&&figure&&im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51& src=&https://pic3.zhimg.com/50/5d8aceb0f637758bfbee5db2e762a17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i&英吉沙人艾力更· 依明巴海&/i&&/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436& data-rawheight=&585& src=&https://pic2.zhimg.com/50/de96f0ecdfcac2bbe5c817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de96f0ecdfcac2bbe5c8176_r.jpg&&&/figure&&b&&i&乌鲁木齐人古力娜扎&/i&&/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200& src=&https://pic1.zhimg.com/50/fb0bff194a0041fca5760eb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b0bff194a0041fca5760ebe_r.jpg&&&/figure&&b&&i&乌鲁木齐人迪丽热巴&/i&&/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67& src=&https://pic4.zhimg.com/50/bbb042ac45ce87e34a515ad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bb042ac45ce87e34a515ade_r.jpg&&&/figure&&b&&i&乌鲁木齐人尼格买提&/i&&/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399& data-rawheight=&502& src=&https://pic3.zhimg.com/50/e5b583ed4e515da37e5266cfb88e64d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9&&&/figure&&i&&b&莎车人“切糕王子”阿迪力·买买提吐热&/b&&/i&&br&
东疆维吾尔一直以来比较拥护拥护祖国,吐鲁番有个著名的苏公塔,就是为了纪念帮助清廷消灭准噶尔、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而修建的。现在的东疆维吾尔较之南疆维吾尔,经济水平文化程度要更高,汉化程度更高,吐鲁番与喀什并称为维吾尔族的两大文化中心,东疆维吾尔很少参与暴恐分裂活动,因为暴恐事件遭受到损失,东疆维吾尔对南疆维吾尔意见非常大。&br&
甘州回鹘成为宋元时期的黄头回鹘、撒里畏吾,后来演变成今天的裕固族。裕固族有两种语言,其中西部裕固语是突厥语系的一种。&figure&&img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400& src=&https://pic3.zhimg.com/50/a2e88ce61ee205a06ec1ca96c7fcb46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2e88ce61ee205a06ec1ca96c7fcb461_r.jpg&&&/figure&&b&&i&裕固族,没有伊斯兰化、印欧化的回鹘后裔&/i&&/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707& src=&https://pic1.zhimg.com/50/f93faae0a8ffa54d3d2baf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93faae0a8ffa54d3d2baff_r.jpg&&&/figure&&b&&i&&u&中国境内的突厥语族分布图&/u&&/i&&/b&&br&
直至20世纪初,“维吾尔人”的自我意识依然相当模糊,——他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自称,或曰喀什噶尔人、和阗人、阿克苏人、吐鲁番人等与地域概念相联系的称谓,或曰塔兰奇人(迁往伊犁河谷的种地人)、多浪人、罗布人等。汉人又称他们为缠头、缠回。沙俄(苏俄)学者在对从新疆获得的古代回鹘文(Uygur文)的佛教、聂斯脱里派基督教及世俗文书的释读过程中发现,这种文字所反映的,正是现代居住在同一地域的南疆“突厥人”的语言。基于这样的认识,1921年,在拉德洛夫、巴托尔德等学者的建议下,苏俄政府宣布将境内“喀什噶尔人”、“塔兰奇人”、“吐鲁番人”等自称统一定名为Uyghur,并在塔什干召开了Uyghur代表大会。至此,Uyghur族称在新疆和中亚流传开来。
1934年,在包尔汉等人的建议下,盛世才掌控的新疆省政府在新疆“第二次全省民众代表大会”上成立了“新疆民众联合会”,专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会上还确定了对新疆各民族的称谓,以“维吾尔”3个汉字正名Uyghur族称。至此,盛氏离弃了民国初年的“五族共和”理论及稍后孙中山提出的“国族”理论,转而挪用斯大林式的“民族平等”口号与以“分而治之”为目标的分类化手段,“识别”出维吾尔、哈萨克等14 种“民族”群体,并且为每一个新的“民族”创造出特定的历史文化渊源。至此,历史上一度消失于突厥人当中的维吾尔人“复活”了。&br&
事实上,Uyghur只有东疆维吾尔和裕固族有资格使用。新疆或者中亚,是文明的十字路口,民族的大熔炉,经历过无数次混血,民族血统非常复杂,南疆维吾尔从血统上来说根本不是Uyghur,回鹘血统只占很少一部分,但是他们却有很多的突厥血统,因为葛逻禄人是突厥人,回鹘人也是突厥人,突厥的概念包含回鹘,回鹘是突厥中的一支。可以说南疆维吾尔冒用了Uyghur这个名称,其原因有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维吾尔知识分子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盛世才当局试图以古代和唐朝关系良好的回鹘命名这个民族,以此来搞团结。&br&
突厥—绿洲土著的后代与突厥部落联盟边缘的一支攀亲戚,不是基于血统和历史,而是基于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同属于突厥语族,一个维吾尔人到了土耳其,只需要花费数月时间就可以掌握土耳其语,这就是宗教文化的认同啊。我们今天的官方历史教科书认死了“维吾尔=畏兀儿=回鹘”,并且宣扬回鹘和突厥的敌对关系,其目的就在于切断维吾尔和突厥的历史渊源,消除泛突厥思想对维吾尔的影响,可是你不能以现在的眼光看历史,更不能以历史的眼光看现在,语言文化你是切不断的啊。土耳其为了恢复往日的荣光,大力推动泛突厥思想,试图以土耳其为中心,构建一个庞大的突厥国家,中国新疆自然也是这一部分。土耳其早在清朝时就渗透进了新疆,在新疆传播泛突厥思想,形形色色的维吾尔叛乱分子逃亡之地就是土耳其。&br&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土耳其馆竟然展出了《阙特勤碑》的复制品。&figure&&im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49& src=&https://pic4.zhimg.com/50/1da487a24acca644fbffb8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
《阙特勤碑》发现于外蒙古,是突厥可汗为其弟弟立的碑,这块碑奇特就奇特在一面是突厥碑文,另一面是汉文碑文,两篇碑文意思截然相反。汉文碑文由唐玄宗亲自书写,碑文追述了唐与突厥的友好关系,并强调了双方的和平。背面突厥文则充满了对唐朝的仇恨和对汉人的猜疑,告诫突厥人要提防汉人,要铭记对汉人的仇恨,“汉人的话语始终甜蜜,汉人的物品始终精美。利用甜蜜的话语和精美的物品进行欺骗,汉人便以这种方式令远方的民族接近他们。当一个部落如此接近他们居住之后,汉人便萌生恶意。汉人不让真正聪明的人和真正勇敢的人获得发展。如若有人犯了错误,汉人决不赦免任何他人,从其直系亲属,直到氏族、部落。你们这些突厥人啊,曾因受其甜蜜话语和精美物品之惑,大批人遭到杀害。啊,突厥人,你们将要死亡!”“汉人根本没有考虑突厥人曾为之效力甚多,却说道:‘我们将杀死突厥人,令其绝种’。”&br&
土耳其这是坐实了自己突厥传人的身份,那么他们把《阙特勤碑》立在上海想表达什么意思呢?&br&&b&参考资料:&/b&&br&1.林干,突厥与回纥史&br&2.魏良弢,喀喇汗王朝史稿&br&3.魏良弢,叶尔羌汗国史纲&br&4.田卫疆,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br&5.钱伯泉,龟兹回鹘国始末&br&6.汤开建,关于龟兹回鹘国与裕固族族源&br&=================&br&2月10日补充&br&=================&br&大家都知道韩国人的历史观很奇葩,可是和土耳其人的历史观比起来,韩国人简直就是白莲花。Turkey就是突厥,只是我国翻译成土耳其,为的就是不与历史上的突厥混淆。古代的突厥人是蒙古人种,但是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突厥语族都是白种或黄白混血,比如土耳其人,怎么看都是欧罗巴人种,再比如维吾尔人,很多人是深眼窝高鼻梁,这是因为突厥人在向西迁徙的过程中,与印欧人混血,或者是印欧人被突厥化。没有与印欧人混血的突厥人就是裕固族那样的相貌。现在的土耳其人在奥斯曼帝国时只称自己为奥斯曼人,称库尔德人为突厥,后来奥斯曼帝国衰落,奥斯曼人要给自己认个牛逼的爹,结果翻阅历史书,发现有个叫“突厥”的曾经牛逼闪闪,于是就叫自己Turkey了,当库尔德人想要更多的自治权时,土耳其人说了,你们不是一直就叫“突厥”吗,跟我们不是一个样吗?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访问土耳其,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其不久前新落成的总统府接待了第一位外国元首,当埃尔多安与阿巴斯在总统府大厅的楼梯下合影留念时,他们身后的16名身着不同式样古代武士服装的士兵让人很感到好奇,这些古代士兵是第一次出现在土耳其总统府的欢迎仪式上。&figure&&im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709& src=&https://pic1.zhimg.com/50/f87cce76b90dea0ef228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87cce76b90dea0ef2287_r.jpg&&&/figure&&br&这16名武士代表了历史上的16个与突厥有关系的政权。它们分别是:匈奴、西匈奴(也就是南匈奴)、匈人帝国、白匈奴、突厥汗国、阿瓦尔帝国、可萨帝国、回鹘汗国、喀喇汗国、伽色尼王国、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金帐汗国、帖木儿帝国、莫卧儿帝国、奥斯曼帝国。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吐槽土耳其这种行为,很多网友把十六武士P成了克隆人、R2D2、绝地武士、复仇者联盟。&a href=&//link.zhihu.com/?target=tel%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年,土耳其曾分四次发行过这16个政权君主与旗帜的邮票。&figure&&im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334& src=&https://pic2.zhimg.com/50/64a828c9bd7d8150526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64a828c9bd7d8150526b_r.jpg&&&/figure&&br&土耳其总统旗与总统印上的16道光芒的太阳与16颗星星也包含着同样的含义。&figure&&im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00& src=&https://pic2.zhimg.com/50/25abb20ab508ba3fe418cb11f6ab37f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b&&i&&u&土耳其总统旗&/u&&/i&&/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src=&https://pic4.zhimg.com/50/a558e56d91fff0e0d2bdcfe07c9cc72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b&&i&&u&土耳其总统印&/u&&/i&&/b&&br&&figure&&im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0& src=&https://pic1.zhimg.com/50/81c4cb2b6bac70243a71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81c4cb2b6bac70243a71c_r.jp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68& src=&https://pic3.zhimg.com/50/b0cdf56b875e9ddcbc772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0cdf56b875e9ddcbc772c_r.jpg&&&/figure&&br&土耳其人只有很少突厥人的血统,多数是安纳托利亚的安纳托利亚人、希腊人、高加索民族、库尔德人、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以及古代的赫梯、吕底亚人与后来巴尔干半岛的居民的血统。只是突厥人把他们突厥化了,他们的语言是突厥语的一种。虽然现在土耳其和希腊是世仇,但是土耳其很多人有希腊血统,甚至希腊血统多于突厥血统,比如凯末尔。土耳其以突厥继承人自命,就如同说英语的黑人以大英帝国继承人自命一样荒谬可笑。
第一次修改,分了段落,添加了一些图片,修正了一些词句 ================= 为什么维吾尔族对土耳其有着我们难以理解的执念? 去过新疆的人都会注意到,在新疆大街上,有很多所谓的“土耳其服装店”、“土耳其精品店”,据说一些富起来的…
一、 语言文字的汉化过程&/b&&/p&&p&
解放前牧区很少有人认得汉文。连乌审旗保安团的团长大巴图也不认识汉文。牧区对不会说蒙古话的人不接受。“因为在那个年代,……汉人语言上的障碍,有时牧民连屋子都不让进,更谈不上让他吃、喝,牧民不高兴就放狗咬或抓起来押送官府。如果再无理,牧民们虽然居住分散,可骑马一吆喝,马上可以把左邻右舍的人集聚到一起,用猎枪或木棒把你打死也没人管。所以解放以前,一个陌生人在牧区长时间逗留是很困难的。”(杭党史465)&/p&&p&
1953年在米仓县,“旺楚克还组织机关干部学蒙古话、蒙古文。县政府机关里,学蒙古话、蒙古文已成为一种风气,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的干部进步很快,下乡基本能够用蒙古语与农牧民交谈。”(旺楚克事略159)&br&
文化大革命中蒙文蒙语受到冲击,都用中文的转写来音译名词。1980年代初,达拉特旗恢复蒙文授课,后来因为高考和这些不配套,夭折了。高考也计算汉语的分数了。&br&&b&后来,在机关、在社会上,汉文的使用空前受到重视,不会用汉文写作的人几乎被视为文盲,使得一些蒙文写作出色的人非常不平,其使用和晋升自然受了影响,当然还有潜规则,常常发牢骚说受了方块字的害了。&/b&一位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候说:有次他去一个民族幼儿园,看到幼儿只有几个,都转去汉幼了,老师们在缝鞋子赚钱。近十年来,民族幼儿园突然又吃香了,汉族幼儿也往那里送。不知是民族幼儿园的厚实的硬件还有小三门教育受到了欢迎,还是想学习蒙古语的人多了?值得探讨。&/p&&p&
现在对不会说汉话的人认为是老古董了。考试也得蒙汉两种语言的。有个领导要秘书条件是念汉文,会说蒙古话的蒙古人。我的一个老乡要改行,原因:民族中学的蒙文教师在社会上影响不大;民族中学的校长出去什么也不是。&b&会汉话、听话,这是提拔干部的首要条件。&/b&解放初期,重要干部都出自鄂托克、乌审等地区,因为是革命老区,战争中涌现出一批蒙古族功勋人物。这一批人之后,文化因素成为提拔干部的条件,汉化的东部地区出来的蒙古族知识分子受到了青睐。在社会风气、风俗习惯、汉文汉语等方面他们体现出更多的文化相似性,根据文化近亲相惜的原则和规律,自然容易被纳入官场视线,得到了重用。俗谓会来事,能赶趟就是显文化、潜规则方面都能融入的意思。&/p&&p&&b&汉文化的攻势在语言、习俗、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开展。&/b&就当前而言,在生产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它居于有利地位。要就业、官场上奔达甚至和人交往,没有汉语知识不行。&/p&&p&&b&
这些汉化过程就是少数民族的学习汉文化,去民族化过程。&/b&&/p&&p&
如同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兴起的又一轮英语学习热潮,那是一定意义上的西方化,但是渗透力不强,只是在知识阶层中间,学校教学中间用,生命力不强。&/p&&p&
好多人学了用不上,因为语言只有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才是有生命力的。&/p&&p&
16世纪肇始的藏化教育是凭借着喇嘛教的强大的神圣效应进行的。然而随着其神圣化的逐渐剥离,藏语很快从鄂尔多斯生活中消失了。&/p&&p&&b&
没有人口迁入伴随的语言文化移植没有生活根基,渗透力有限。汉化是随着移民来的,汉族人口逐渐占了多数,汉语文化也就占主导了。&/b&&/p&&p&
汉语进入蒙古族教育,起初是局部的,比如设立汉语课,每周几节,其他课程都用蒙古语讲授。&/p&&p&
在西部牧区,这种局面直到1980年代以后开始渐渐改变,好多老师在讲授其他课程时候也使用汉语了。这是因为讲授专业术语方便,还可以使学生在上大学前就有了汉语听讲的准备。在大学除了蒙古语言文学课以外,基本是用汉语听讲的。&/p&&p&&b&在东部区,汉语更早占据了主导地位,即使是民族学校,蒙古语教学日渐弱化,现在基本是选修课,可有可无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是高考指挥棒。&/b&&/p&&p&
1980年代初期,民族学校的汉语高考成绩是参考分数,后来升为计入总分了,要紧了。还有一个是就业。汉语水平好,可以优先获得录用,因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最喜欢能写的人,当然是汉文写作的。&b&汉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英帝国的建立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