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小学规模如何?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你可能喜欢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我的图书馆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 []&& ,,,,&
&&,,,,,,,,,,,&
,,2003,,,20032007,;,,,,&
,:1.,2.:,3.,4.,,,&
??,,,,,,,,,,,,&
,,,,,,,,,,,,,,&
,,,,,,:,,,,,,,,,,,,,,,,,,,,,,,,,,,:;;:,,,,,,,&
& ,,,,,,,&
1.,,,,,,,,,,,,,,,,,,,,,,,&
2.,,,,,,,2003,,,,,,,,,,,,,,,,,,,,,,,,,,,,,&
,,,40%,,,,,,,,,,,,,,,,,&
[1]..:,1987.&
[2]..,-54.&
[3],..:,2004.&
[5]..,2005,(8).&
http://www.stud
[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我国县域内小学低年级不同班级规模下师生投入的比较研究
随着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1年以来开始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使得班级规模的研究日益受到广大学者们的重视。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就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缩减班级规模的项目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是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也主要有两类:一种认为小班额是有利于学生学业成就提高的,另一种认为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并没有明显关系。中国的情况与国外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很多的农村地区是在“学生生源减少”和“布局调整政策”这两大被动原因下才产生了众多的小规模班级,中国城市中较为优质的学校则因为“择校”现象的存在而产生了很多的大班额甚至是超大班额,在这样一被动一主动的原因推动下,使得中国的班级规模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当我们评价一种班级规模是否适合本国国情时,并不能单单只是用“学生学业成就”这一唯一指标,我们最应该研究直接受到班级规模影响的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也就是师生投入&
(本文共77页)
权威出处:
在我国,班集体是高校组成的最基本单位,是学校实施教育培养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更深刻影响着班级学生的自我成长.班级作为一个群体,群体内成员之间、成员与群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高校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中,学生个性活跃、活动积极、整体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而在一个凝聚力较差的班集体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集体荣誉感较低、成绩分化严重,我们从群体动力学理论出发,探讨班集体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思考如何通过促进班集体的活力、提升班集体群体动力、加强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将是一种有益探索.1概念界定1.1群体概念我们一般把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内在动力和外在表现均存在相互联系的集合体称之为群体.诸如同一列车厢里的乘客、同一个体育场里的观众,他们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在一起,但他们在内在动力和外在行动上都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所...&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高等教育通过大规模扩招急速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然而有限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学生规模,与此同时学校培养的人才水平也开始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随着持续增长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以及本科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的报道,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质疑,开始反思我们的大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以广西大学1008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参照阿斯汀“I—E—0”模型和帕斯卡雷拉的“整体变化评定模型”,对广西大学院校环境现状、学生学业成就,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大学对学生成长变化产生的影响及原因,为学校进行院校改进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一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院校环境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对本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思路。第二部分提出了研究的假设,介绍了...&
(本文共64页)
权威出处:
学业成就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衡量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指标。学业成就的内涵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而逐渐丰富。我国目前关于中小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主要还是采取标准化测验进行,并以测试所获得的学生学业成绩作为学生的学业成就。因此,学业成绩是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密切关注的对象,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业成就。各界对于学业成绩的关注势必推动学界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因素的研究,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或研究者所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了解学生的学业成就影响因素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根据实际所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有利于家长有效地培养孩子成长,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发展。学业成就影响因素众多,而研究者的精力及其所具有的研究条件却是有限的,某一个或几个人的研究难以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作出全面完整的概括。那么,目前关于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大家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阐述呢?为了对目前已有研究成果有一个充分的理解,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本文共8页)
权威出处:
自全球高校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以来,高校教育质量便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也一直是高校发展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扩招的推行,高校教学是否能够与人数规模的增激相匹配,对高等教育所取得成就如何进行评价,则成为国际学者、教育主管部门、院校管理者争论不休的教育焦点内容。尤其是高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估问题,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近年来渐进地成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内容。高校学生学业成就(Learning outcomes),顾名思义,是指学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后而产生的个体收益或者变化。而这些因素通常是排除个体自身的自然因素,而集中于社会和教育因素对个体能力或业绩能力影响的重要体现。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一评估体系的出现与应用,西方发达国家无疑是相对较早的,这是一个已为人知的重要事实。因此,以国际视角出发,探究国外高校大学生学业成就增值评估的操作方式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来思考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业能力增值力培养的现实路径,应该...&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一、引言教育游戏研究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它的教育价值并不受重视。进入新世纪后,在一些西方学者的推动下,教育游戏的应用价值逐渐被学界认可。斯夸尔(Squire,2003)认为教育游戏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扭转其固有顽疾的潜力。普林斯基(Prensky,2006)指出,教育游戏能帮助学生掌握21世纪的必备技能。詹姆斯·吉(Gee,2007)等研究发现,好的教育游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寓教于乐”需求的不断高涨,教育游戏受到空前的重视与广泛关注,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为探究教育游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效果,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然而,实验效果却大相径庭。这不仅在理论方面引起了很大争议,而且对应用实践也产生了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育游戏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稚嫩,尚未形成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体系;另一重要原因是受研究方法所限,研究视野比较狭窄,所构建...&
(本文共1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农村镇直中心小学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党的惠农政策的大力推进,农村人过上了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乡镇的学生、教师相对集中到了镇直中心小学,让农村镇直中心小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学校普遍规模小、学生多,留守儿童多;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教师队伍人员严重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多方长期通力合作来解决。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校园制度等,为农村小学生及留守儿童托起明天的太阳。 中国论文网 /1/view-6979916.htm  【关键词】 镇直中心小学;教育现状;建议   【作者单位】 湖北省红安县永佳河镇永河小学   【中图分类号】 G63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党的惠农政策的大力推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让农村人过上了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农村小学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推进,大量的农村教学点被撤并。乡镇的学生、教师被集中到了镇直中心小学,使农村镇直中心小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文中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谈谈农村镇直中心小学教育现状与改变这一现状的几点建议。   一、农村镇直中心小学教育的现状   1. 镇直中心小学规模小,学生多,留守儿童多   随着农民进城务工数量的逐渐增多,学龄人口的不集中,和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使农村学校的生源锐减,在资源整合中,部分农村学校被撤并。这样往往一个镇直中心小学的生源开始覆盖十几个村甚至几十个村,学校的覆盖半径越来越大,家校间距越来越远。   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对我国现有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如今某些镇直中心小学的规模还很小,生源又多,无法成为寄宿制学校,这让许多偏远地区的父母或是爷爷、奶奶带着孩子租住在乡镇中心小学附近,无形中增加了农民家庭的负担。好在国家加大了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中小学生每天能享受4元营养餐补贴,每生全年享受200天,寄宿制小学每生每年享受1000元生活补贴,以保证每个农村中小学生也能健康成长。作为义务教育供给的重要形式,农村小学在农村地区将长期存在,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不断深入,县镇的中心学校、完全小学在办学条件、师资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但某些方面仍有不足。学校规模小,教学设备不足,学生较多,采用大班教学,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习、成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多方长期通力合作来解决。   2. 当前留守儿童的安全及其心理健康与性格发展堪忧   镇直中心小学有部分孩子是由校车接送的,但由于校车少,每辆校车往往需要往返十几次,这让每天早晚陪孩子等候校车的家长身心疲惫。孩子早出晚归,让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变少,而更多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难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久而久之家庭教育的环节逐渐消失了,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无法得到关注,这种亲情的缺失容易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严重地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也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认识不够深、意识不够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短时间的相聚使父母大多一味迁就孩子,以此来弥补自己对孩子的亏欠。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使一些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等不良习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父母关爱不足、与代理监护人关系异常、行为习惯不良,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对亲子关系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及父母的职业特点都有直接关系。   3. 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教师队伍严重不足   由于学校撤并,乡镇教师相对集中到了中心小学,学生多,教师少,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大部分教师是民办转正,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观念守旧、教法单一,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太低,一些师范类大学生不愿应聘到农村当教师,学校新生力量缺失。部分镇直中心小学教师的待遇也不高,小学老师工作在基层,战斗在一线,每年职称晋级指标少,教师工作激情不高。   除此之外,教师承载的责任又普遍增加,老师既要上好课,又要负责好每天学生的纪律、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的安全、校车接送等等,还要搞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和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在农村,无论怎样提倡素质教育,人们关注的始终都是学生的成绩。有的学生在生理上有缺陷,本来应该送去特教学校,但还是被家长送到了普通学校。这些孩子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去学习、生活,学习成绩很不理想。部分镇直中心小学,由于教师及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加上学生又多,这些特殊的孩子一旦与其他学生发生冲突,出现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部分家长认为他们将孩子完全交给学校,孩子学习不好,便是学校的责任,是老师教学水平的问题。老师的教育管理工作得不到支持和理解,达不到校方与家庭对孩子学习、思想品德共育的目的。   二、改进农村乡镇中心小学现状的策略   1.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广泛宣传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校方多多开展活动,如有可能,组织一批由城市退休教师组成的访问团体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的访问,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那些生理上有缺陷和智力上有缺陷的特殊学生,鼓励家长送到特教学校。开办“家长学校”,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培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卡,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供心理疏导和帮助;开设生活指导课,实施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导师制”;多开展丰富多样的留守儿童课外活动;通过开办心理健康辅导班、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咨询的理论实践能力。
  2. 加大教育投入   加大教育投入,规划并建设标准化的学校,改变镇直中心小学,规模小,学生多,教学设备不足,大班教学的局面,如有可能建立和完善寄宿制度。同时,学校应多招聘青年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晋升高级职称适当倾斜于农村教师,让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针对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师资年龄偏大和学历较低的情况,在配备师资方面需要有机动灵活的标准,可采取选派优秀教师到各个乡镇中小学进行巡回授课,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把提高本地区义务教育整体质量当作一项必需的和长期的工作来对待。   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父母和家庭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否外出务工,父母都应给予儿童成长中必需的指导与关爱。农村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多,若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更多的留守儿童父母就近就业,便能让家长更多更好地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同时,解决乡镇学校校车难的问题,与汽运公司合作,在学生上下学期间增配学生专车,合理收费,让学生上下学不那么辛苦,安全也更有保障,更利于学生的成长。   4. 完善校园管理制度   学校要做好家庭学校的联系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化的管理,提升经费管理规范化管理,并充分寻求社会各界经费资源。   要创建和谐校园氛围,改变只用学生分数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观念,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要搞好“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父母和监护人应与学校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时刻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要建立留守儿童亲情服务热线,让每个留守儿童每月至少能与父母通一次电话,进行亲情交流,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总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不断加强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爱心桥梁,一定会为农村中小学生、留守儿童的明天,托起希望的太阳。   参考文献   [1] 吴宏超.农村教学点的未来走向:国外的经验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6) .   [2] 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J].人口学刊,2013,(3).   [3] 赵杰.农村中心学校的现状与出路[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吴雁玲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湖北省某县的个案分析
日 14:36 来源:《当代教育科学》2014年8期
作者:吴亚林
内容摘要: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小规模学校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发展农村教育必须解决好小规模学校问题。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今后若干年内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建设发展小规模学校是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小规模学校;困境;出路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吴亚林,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教育政策  内容提要: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小规模学校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发展农村教育必须解决好小规模学校问题。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今后若干年内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建设发展小规模学校是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课题。  关 键 词:小规模学校 困境 出路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困境  2001年以来,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一直在持续进行,经过了几轮布局调整以后,全国各地区改变了“乡办高中、村办初中、自然村办小学”的学校布局格局。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在广大农村地区,初中和完全小学规模大幅度缩小,所谓的“必要存在”的教学点运行艰难,农村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几乎都成为小规模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由于人口减少、城镇化流动及打工外出等原因,学校规模普遍偏小,其生存与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存在着难以调和的新矛盾。小规模学校是指与常模相比,学校人数少、师资结构不合理的学校,主要分布在农村,大部分是人数少的中小学校和教学点,其基本特征是学校学生总数偏少,学校班级偏少,班级人数偏少,教师人数少且师资结构不合理,班师比不合理。也正是从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把农村教育放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义务教育投资新机制的实施,使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但是,现阶段的农村教育仍然存在难以解决的矛盾,主要体现为农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当前农村的学校大多为小规模学校,小规模学校的生存状况如何呢?我在河南、湖南、贵州等省调查农村教育问题的基础上,采取田野调查方法调查了湖北省崇阳县的小规模学校。崇阳县是鄂南山区县,版图面积196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总人口47万余人,是湖北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验县及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样本监测县之一。我实地调查走访了60余所小规模学校,察看学校校园校舍、周边环境及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访谈了多名校长和教师,观察了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调查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有八大困境。  其一,小规模学校的存与亡的困惑。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少、教师人数少。教学点学生班级人数大多在3-10人之间,学生总人数为20人左右,完小学生人数大约在60人左右。很多小规模学校还存在着复式教学和包班教学现象,学校规模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没有规模,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都是空话。那么,这些小规模学校是继续撤并还是必要保留呢?如果继续撤并,不利于山区群众子弟就近入学;如果必要保留,学校又是低效低质运转。当前小规模学校的存与亡的确是个问题。  其二,小规模学校的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小规模学校大多处于村落中,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周围文化环境差,学校信息化基础薄弱。我察看了校园校舍、运动场所、文体设施、图书资料等基础设施,大多数学校校舍破旧,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大多数学校没有远程教学设施,少数有设施的学校基本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运动场所缺乏,文艺体育设施差。学校缺乏图书资料或图书资料基本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其三,教师资源配置极不均衡。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配备极不均衡。主要表现为编制规定上的绝对富裕与学校运行需要的绝对贫困。例如,我以崇阳县港口乡游家小学和油榨小学教学部2012年秋季学期的师生比分析,按照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农村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的编制标准是1∶23,分析两所学校的教师配备,游家小学的师生比为1∶9.66,油榨教学部师生比刚好合乎标准。但是,如果按照班师比,游家小学的班师比为1.17∶1;油榨教学部的班师比为1.5∶1。这就说明,这些小学还存在着复式教学和包班教学的现象,教师编制数字上的富裕掩盖不了学校运行需要的贫困,教师资源配置的浪费与教育发展现实需要的矛盾难以调和。  其四,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我调查的大多数小规模学校,即使教师人数配备比较充足的,也都存在着结构失衡问题。这种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第二,教师学历层次与职称层次偏低;第三,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失衡。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来说,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年龄老化和美术、音乐、体育、英语等学科教师的缺乏,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导致学校基本运行困难,成为制约农村小规模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关键问题。  其五,教师专业发展前景渺茫。小规模学校教师人数少,教师任教多个学科,半数教师任教学科在2门以上,教师包班教学甚至一人一校的现象大有存在。当前,教师的工资、绩效工资都得到了解决,多数教师表示愿意终身从教。但是,很多教师希望到好一点的学校任教,担任某一学科的专门教师,以促进专业发展,年轻教师希望有培训与进修学习机会,这说明大部分教师的关注点从生存问题转向发展问题,而很多老年教师则难以胜任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希望早点退休。教师的规模小人数少,任教学科不能专门化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年龄老化、能力素质差、工作乏力是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因素。  其六,教师流动、退出与补充困难。当前全国各个县市由于编制的限制、财政困难等原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人数很少,这就造成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流动难、教师补充难和教师退出难。调查表明,农村小规模学校在近些年几轮布局调整过程中,教师按照能力水平、学历与年龄优势及社会关系从村向乡镇及县城流动,不能流动的教师大多来自原来本乡本土的转正民办教师,少数是支教的特岗教师。当前小规模学校是该进来的教师进不来,该退出的教师退不出,师范毕业生就业难,年老乏力的教师不能退出。这就说明,当前亟需建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流动、补充与退出机制。  其七,教学质量缺乏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没有规模效益,教师任教专门化程度低,专业化发展就成为空谈,学生所学学科不齐,学时不足,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就是空谈。由于基础薄弱、教师结构本身不合理、学校分布地域广数量多等原因,小规模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运行问题仍然严重。有些学校开不齐规定的课程,有些学校的课程开不足学时,很多学校课程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缺乏保障的主要原因。  其八,小规模寄宿制学校运行艰难。在农村广袤的地域上,学校服务半径较大,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建设寄宿制学校,方便了人民群众子弟上学。但是,由于基础差、底子薄、扶持力度小等原因,许多小规模寄宿制学校的运行还是很艰难。寄宿制学校的主要困难有三:第一,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不足,学校的生活教师、保安与校医严重缺乏,既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又形成了粗放式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第二,寄宿制学校的支持经费不足,学校经费压力大,靠种植、养猪等方式来改善食堂伙食,加大学校运行负担,学生伙食营养不足;第三,很多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差,投入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寄宿制学校的这些困难客观上给校长和教职员工增加了压力,也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价值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尤其是小学教学点,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就是一句空话。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小规模学校大多地处偏僻的农村,底子薄,基础差,数量大,多年以来的乡村办学、乡村管理的管理模式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的束缚,使农村小规模学校处于“合法合理”的受歧视之中。事实上,很多县市教育部门领导表示目前对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前景没有信心,很多小规模学校的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发展没有多大的要求和希望,他们改变现状的心情并不急切。我国有些地方采取了“一乡一校”的决策,[1]基本上一个乡只建一所学校,解决了学校规模效益问题,但是,“一乡一校”解决不了农村地广人稀、学生就近入学的问题。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今后若干年内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更有其文化价值,建设发展小规模学校应该是当前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课题。  首先,农村小规模学校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小规模学校的存在是保障农民权益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需要。  教育发展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个构成部分相互作用的,我赞同对教育发展进行嵌入性分析。“嵌入性视角将社会行动发生于其中的不同条件及这种条件的形成机制视为解释社会行动的优先条件,而不是脱离社会背景关系与机制孤立地分析个体行动及其生成的因果关系或机制。”[2]小规模学校在当今农村社会的基本格局中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它更主要的是个社会问题,是社会环境与社会结构及其机制整体博弈的产物。  学校是国家政治力量和政府公共服务的体现,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既是政治问题,又是民生问题。小规模学校负载着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需要与各种利益诉求,办好小规模学校是政府应尽的职责。新世纪以来,国家发展农村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指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许多省市和地方也推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制度和措施。农村不管如何边远偏僻,农民无论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需要与权利,政府要从社会效果来考量,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从经济效益来考量,关停转并小规模学校。  其次,小规模学校具有农村自然和文化保护价值,是彰显基于农村自然、社会与农村人的农村教育特质的需要。  我们今天所说的农村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指“城市教育在农村”,或者是“落后的城市教育”,世界现代化的进程疏远了农村社会和农业文明,我国建国以来,教育的一元化设计与城乡二元结构社会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农村教育事实上成为弱化和落后的城市教育。当今农村教育基本上就体现为小规模学校,不能因为小规模学校之“小”和“弱”而忽略其承担的农村自然和文化保护价值。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保护乡村自然环境和乡土的价值,处理好城镇化建设与保护乡土和乡村自然环境的关系,要从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保护、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等高度来看待农村学校的功能,要通过小规模学校传播先进的思想理念与培养新型农民。农村教育在现代社会的衰落不等于没有其价值,我们忽视了基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农村教育,我们没有去发现和创造培养农村人的农村教育。小规模学校在保护自然价值、传承传统文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进步、培养农村人等方面大有作为。  最后,小规模学校具有非常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是保证农村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今我国正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农村大量的土地需要人耕种,农业发展需要生产方式的转换,需要高素质的农民,需要大批稳定的农村人口。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当前很多农村村庄空心化,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守”问题严重,这多少与农村学校和文化设施建设缺乏有关,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激活农村经济具有极大的现实作用,是保证农村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小规模学校建设发展的思考  建设好小规模学校,主要责任在各级政府。政府要从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解决民生问题来高度认识小规模学校建设,不能仅仅将小规模学校建设看作是财政负担,要从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功能需要上决策,要从城镇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来规划和决策,还要从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吸纳民间教育与社会资本存量等途径来促进小规模学校的建设。  首先,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是建设好小规模学校的关键因素。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上承政府及各个部门,下辖县域教育发展规划与实施,在我国实施“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与财政体制的情形下,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主体。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作为有三:第一,科学规划县域教育与学校建设发展,合理布局学校网点。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分类建设发展:如永久保留学校、寄宿与半寄宿的乡村学校和当前“必须保留的小学和教学点”。第二,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与物质资源,积极支持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发展。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是县域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要根据工作需要而不是编制规定、根据发展需要而不是财政规定来支持小规模学校,不是无所作为的等、靠、要,要真正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第三,农村小规模学校有其特殊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多方力量,寻求打破部门分割的管理格局的策略,统筹小规模学校发展大计,鼓励和支持小规模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发展。  其次,小规模学校要走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如果仅从教育的角度看,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缺乏保障,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小规模学校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学校在社会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规模学校地处农村村落之中,承续着农村文化命脉和农民的希冀,如果从学校的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小规模学校完全可以走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所谓多样化发展,是指学校功能的多样化以及综合化,体现学校在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及农民培训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所谓特色发展,是指学校要立足三农问题,因地制宜,彰显农村学校的特质,成为地域文化传承及农村优秀乡俗文化的载体。  我们过去简单化地认识学校,有意识地把学校建在远离社会的地方,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造成了学校与社会的隔离。农村的发展不能离开学校,农村的学校要实现功能多样化和特色发展。其策略如下:第一,认识和发挥小规模学校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与继续教育中的功能,切实发挥其在农村教育中的作用,把学校办成所有农民受教育的场所。第二,认识和发挥小规模学校在乡村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中的功能,调动乡村各种力量和资源,把学校建成乡村的文化中心,统筹兼顾乡村学校教育发展与村民自治、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实现农村发展格局的整体提升。第三,小规模学校要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与教学的同时,以继承和发扬地方的传统工艺、民间艺术等优秀文化为己任,把自然环境、地理标识资源、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融入学校教育之中,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最后,要切实解决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当前存在的迫切问题。农村小规模学校当前存在的迫切问题主要是教师资源与物质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合理。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大多是学校所在地的本地教师,他们分散在乡村,人数数量较少,学历普遍较低,年龄普遍较大,大多散居于地方,能够融入乡村但难以形成学校文化氛围。解决教师资源配置问题,有几点建议:第一,通过“联校走教”[3]或联校一体化管理方式,加强乡级教师的统筹,让所有小规模学校开齐课程;第二,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加速教师流动,尽快补充新教师,吸引师范生到小规模学校就业;第三,建设教师住宅小区,并与乡村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集中安排,解决教师没有住房或分散居住的状态,为教师提供后勤与文化融合保障。  关于小规模学校的物质资源配置问题,有如下几点建议:第一,在整体规划学校布局的前提下,对于必须保留的学校,参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学校标准》重新规划和建设;第二,县教育行政部门确保当前的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倾斜,扶持农村小规模学校;第三,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小规模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发动村民、企业主和社会团体及慈善机构投身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  参考文献:  [1]柴葳.办好农村学校,赢得百姓口碑[N].中国教育报,(1).  [2]蔡芸.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嵌入性分析[N].光明日报,(10).  [3]程墨,黄兴国.通山“联校走教”促农村教育均衡[N].中国教育报,(2).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毕雁)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国债规模201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