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营业收入包括哪些内容超过阿里巴巴,为什么阿里巴巴利润反而是

阿里优势:大而强
从体量层面看,无论是市值、GMV(商品交易总额)、盈利能力还是生态圈的繁荣程度,阿里都远超京东。不过,京东的增长势头良好,未来二者的差距有望缩小。
【市值】截至美国时间上周五晚,京东市值329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2434亿美元,是前者的7倍。
【GMV】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GMV是人民币673亿元,同比增长111%;阿里巴巴同期GMV为人民币5557亿元,是前者的8倍,同比增长48.7%;尽管从增速上看,京东是阿里的两倍有余,但并不意味京东可以在短期内赶上阿里,毕竟两者体量差距太大,且难以预料京东这种急速壮大还能持续多久。
【盈利能力】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净收入29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1%,净亏损1.6亿元,亏损原因是受与腾讯合作的资产和业务拖累;阿里巴巴同期收入人民币168亿元,同比增长53.7%,净利润68亿元,盈利能力远超京东。二者营收增速相差不大。
【用户】2013年,京东年活跃用户数为4740万;阿里巴巴在其2014财年(截至日的前一年时间)的活跃用户数量则为2.55亿,约为京东的5倍。
【商户】京东虽然以自营为主,但其开放平台(POP)业务也在高速增长。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共有约5万名商家入驻。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第三方开放平台业务交易总额为26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48%,在总交易额中占比为39.9%。阿里巴巴则号称有800万商家,二者不在一个量级。不过,考虑到模式差异,这一对比不具太大的参考意义。
【移动化】移动就是未来。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移动端GMV占比29.6%;同期,阿里巴巴移动端GMV占比为35.8%。占比之间阿里略微胜出,不过随着京东和微信、手机QQ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其移动化的前景有望追上。
综上所述,单从体量层面看,京东并不具备与阿里平起平坐的资格。那么,京东的优势在哪?
京东优势:正品+物流
众所周知,京东是自营为主的电商,B2C是其根基,阿里是平台电商,B2C(天猫)和C2C(淘宝)并重。这种模式差异使得二者成为了两家完全不同的企业,在产品和体验、平台公信力方面大相径庭、各有优劣。
【产品】在产品方面,淘宝的品类丰富度自不必言,从服装、家电、3C、家居、百货到汽车,“万能的淘宝”有求必应,这主要得益于阿里并不染指产品,所有的SKU(库存量单位)都由平台上的卖家自发提供。卖家自然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所以最终形成了一个品类繁荣的大集市;相对而言,模式类似的京东和天猫,对商品的质量和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门槛较高,品类较少。尤其京东以自营为主,品类扩张的成本很高。所以从品类丰富度的角度看,京东不占优势。
但在产品的品质方面,京东对商品的把控力度更强。长期以来,京东一直以“正品行货”自居,尤其在3C、家电等标准品方面,尽管也时有假货、翻新货等事件被爆出,同时第三方平台上也曾爆出存在供应假货的商家,但相比淘宝上假货水货泛滥、李逵李鬼并存的现状,京东在“正品行货”形象的塑造上显然更有优势。
电商在中国刚刚起步的时候,价格致胜,淘宝的急速崛起正是得益于低价这一草根气质。但随着商户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成本剧烈上升,过去的低价商品不再具有价格优势。加之国内的消费潜力正在释放,追求有品牌、质量有保障的商品是未来主流的消费需求。所以,单从商品品质角度看,京东模式具有一定优势。当然,意识到B2C才是未来的阿里巴巴,近几年也在不遗余力的发展天猫。不过,按照目前的现状看,天猫更擅长服装等品类,3C、家电方面京东的实力更强一点。
【体验】电商的体验可以划分为网站体验、支付体验和物流体验、售后服务体验四个环节。网站体验方面,京东和阿里的差距并不明显,这里不做赘述;支付层面,支付宝有超过3亿实名用户,其中活跃用户接近2亿,京东的网银在线虽然未公布相关数字,但相比二者的差距不小。网银在线未能成为大众支付工具一定会影响京东的支付体验,不过好在京东和腾讯合作以后,用户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付款,在支付体验方面有一定改善。但微信支付毕竟是腾讯的产品,除了要交费率之外,过渡依赖微信支付也会影响京东金融延伸业务的发展。
物流一直被认为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京东7万多名员工,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仓储和配送岗位上工作。自建物流可以保证商品及时送达,可以进行货到付款,快递员未来还能当做推销员使用,成为O2O的线下流量入口。阿里自己不卖商品,所以物流服务通过四通一达等社会化物流企业来解决,虽然马云希望通过发展菜鸟物流来改善局面,但目前尚未看出太大进展。
综上所述,在用户体验层面,正品形象、物流体验上京东优势较为明显;而在淘宝越发被诟病的今天,阿里要想捍卫自己的电商帝国,既需要大力扶持天猫,又需要不断完善物流环节,挑战不小。
京东做的是零售业+物流业,阿里玩的是商业地产+互联网广告。零售业和物流业的钱需要一分一分赚,效率就是生命,所以京东注定苦逼;地产业和广告业都是暴利行业,成本低、来钱快,阿里成为土豪一点都不奇怪。
【盈利模式】自营电商,自买自卖,京东赚的是差价。举个例子,一台手机进价3000元人民币,售价3288元,京东赚的就是288元的差价。除去仓储、物流成本,利润微乎其微。加之,京东一直在大肆兴建仓库、扩充配送队伍,有着这些投入做为背景,不难理解为何京东一直 亏损。而阿里巴巴不管商品、不管物流,只需负责经营好流量,就可坐收租金和广告费,毛利奇高,风险极低。
所以,当马云轻轻松松赚的盆钵满盈、走上“神坛”、呼风唤雨之时,刘强东还在苦逼兮兮地和快递员们称兄道弟、打成一片。问题是,羊毛不会出在狗身上,马云虽富,却是建立在数百万商家挣扎生存的前提下;刘强东虽穷,但效率未必就不能致胜。在零售业的链条上,京东和阿里都各占一环,到底谁的模式才是更合理的资源配置模式?探讨这个问题需要对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综合分析。
刘强东有个著名的“十节甘蔗”理论,从零售行业供应链的角度解读了利益分配。他认为,一个产品从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到定价五个环节应该由品牌商来做,从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到售后这五个环节应该由零售商来做。京东的策略是做更多的环节,交易是基础,延伸至仓储、配送、售后、营销等其他环节追求更好的服务和更大的盈利空间。这意味着,品牌商跟京东合作,只需要专注在产品的生产阶段,流通环节交给京东来做,比较符合专业分工的理念。可以说,京东是零售服务商,是为品牌商打工的。
在阿里的体系内,上述十个环节仍然需要由卖家自己来做;而且,为了争抢流量卖家往往还需要付出更多的额外成本,竞争成本暴增,生存状况普遍艰难。这也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人感叹在淘宝的生意不好做的原因。
刘强东不久前暗讽阿里让卖家赚不到钱,但自己却过得十分滋润,并非没有道理。
总之,阿里的模式虽然赚钱容易,但商家之间竞争激烈。当然,京东的重模式也并不完美。按照刘强东的计划,京东希望未来能拥有60万名员工,这样的扩张节奏,蕴藏的风险十分巨大。管理一个拥有60万名员工的企业,保持零售和物流两个方面的效率第一,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眼界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
梳理阿里巴巴的历史不难看出,马云最懂“顺势而为”的重要性。他抓住了21世纪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每一个高增长点:外贸转型、零售业变革、信用缺失以及中国基础物流落后等,并将其变为公司转型的方向。
阿里曾经适时地把业务重点从B2B赚到C2C(淘宝),后来又转到B2C(天猫)。在电商业务之外,马云也希望依托支付宝打造一个新的金融帝国,同时,马云还在涉猎医疗、教育、文化等产业。可以说,哪里有风口,哪里有金钱,哪里就有马云。
阿里巴巴虽然起家于电商,但未来完全有可能干完就走,等到行业不再呈现高增长态势、需要比拼效率之时,或许阿里的金融、医疗、教育、文化布局已经筑起了另外几座金山。
而刘强东则似乎铁了心要在零售行业扎根,除了金融,京东很少参与主业之外的其他业务。零售业赚钱不易,但京东就是要啃这块老骨头。
不过,最近两年,京东也在做出改变。刘强东曾期望,京东金融未来十年内要撑起京东70%的利润。理财+供应链贷款+消费贷款+平台业务+众筹,京东手握自己的用户和数据,也在争取另一个春天。
但在尘埃落定之前,京东和阿里的竞争还将持续。围绕农村电商、O2O等新兴领域,双方短兵相接、争个你死我活也不意外。对供应商和消费者来说,有竞争才会有越来越好的产品、持续改进的服务。
阿里模式摸不到的用户体验,正是京东所长
  如果把马云的经营风格比喻成最善于巧借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行空天马;那么刘强东就是一匹几十年躬耕江东、不惜力的流汗老牛。
  持续的亏损和对于仓储物流及配送体系的高投入,并非京东发展的最大障碍,看看京东在美国的标杆亚马逊也会发现,即便像投 资者看好的这样的明显企业,亚马逊近年来一直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也会时常在亏损边缘徘徊,但这一财务表现并没有阻止投资人的热情——他们看中的是亚 马逊的未来(包括它与线下巨头沃尔玛竞争时的市场布局)。
  如果说京东为了扩张速度和市场布局甚至不惜亏损的话,那么阿里平台模式的增长天花板究竟在哪里?它的增长速度缘何突然放慢?投资人为何不再有当初贪婪之热情、甚至弃之而去了呢?
  “瑜亮情结”体现在阿里和京东身上,正好印证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古训。
  看看阿里在美国的鼻祖eBay,就能更加理解这把长尺的“短处”。由于无法监控到平台上规模庞大的每一个店铺,更难触摸到购物平台上的用户体验,eBay模式和淘宝、天猫一样饱受假货、欺诈、营收增长滞缓的困境,而不被投资人看好。
&em&阿里&/em&-&em&p6&/em&-一面 1.介绍下内存的几大区域? 2.你是如何组件化解耦的? 3.runtime如何通过selector找到&em&对应&/em&的IMP地址 4.runloop内部实现逻辑? 5.你理解的多线程?...
联网圈有这么一句话: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那么代表互联网三座大山的BAT,内部人才体系有什么区别呢?
互联网圈有这么一句话: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那么代表互联网三座大山的...
级别和薪资待遇,除非身居其位,否则你不会知道;但是等你到那个位置知道了,却又不能说,至少不能在公开场合谈论。这是一个群众喜闻乐见却又讳莫如深的话题。
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答案的,我不是互联网猎头,我...
&em&阿里京东&/em&各大公司面试题 立即下载
上传者: tengyizu 时间:
综合评分: 0 积分/C币:5
&em&阿里&/em&iOS开发-&em&P6&/em&一面参考答案 立即下载
上传者: a2765239...
&em&阿里京东&/em&各大公司面试题 立即下载
上传者: tengyizu 时间:
综合评分: 0 积分/C币:5
&em&阿里&/em&iOS开发-&em&P6&/em&一面参考答案 立即下载
上传者: a2765239...
拼多多面临阿里的“围剿”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阿里淘宝推出了淘宝特价版App全面对标拼多多的特价购买平台。根据笔者从App Store下载的这款产品显示,“这是一款赚红包的购物神器,提供更为低价、性价比高的产品推荐,邀请新手还...
刘强东发飙:不要跟我空谈毛利率 京东不会死!
就连毕胜都说,“刘强东的模式,是其它人做不出来的。刘强东花了多少亿美元才做到今天,就算有人拿150亿美元也不可能再造一个京东了”。长期以来,刘强东和京东商城一直被质疑毛利率低、过度承诺,透支价格战,亏...
没有更多推荐了,阿里巴巴营收创新高利润却下滑77% 谁在拖后腿|阿里巴巴|菜鸟网络|京东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营收创新高利润却下滑77% 谁在拖阿里后腿
  ■本报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迎来了上市以来营收增长最为强劲的单个财季,但同时也揭开了亏损业务板块的面纱。
  8月11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日的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本季度营收为321.54亿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为71.4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08.16亿元下滑77%。那么,在这么一份可圈可点的财报中,谁在拖阿里巴巴后腿?
  营收大增同时净利下滑
  正当业界持续关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阿里巴巴调查结果时,阿里巴巴抛出的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瞬间转移了投资者的注意力。
  据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显示,2017财年第一季度营收为321.54亿元(约合48.38亿美元),同比增长59%。国内零售平台(淘宝、等电商平台)移动端季度收入达175.14亿元,年增幅高达119%,占中国零售平台总收入的比例增至75%,去年同期比例为51%。
  有意思的是,虽然阿里集团自称这是2014年9月上市以来,营收增长最为强劲的单个财季,高于此前华尔街对阿里巴巴预估整体业绩预期,但阿里巴巴的公司净利润却出现下滑。
  多家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净利润仅为人民币71.4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308.16亿元下滑77%。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121.87亿元,同比增长28%。
  8月12日,阿里巴巴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阿里之所出现净利润同比下跌,是因为近期公司在国外收购了多家公司。
  上述人士表示,核心电商业务的EBITA利润率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合并了Lazada的业绩。
  财报显示,2016年4月,阿里巴巴收购Lazada的控股股份。在这笔交易中,阿里巴巴购买Lazada的5亿美元新发行股份,并收购该公司部分股东所持股份,投资总额约为10亿美元。
  哪些业务亏损?
  对于阿里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有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一方面是受阿里巴巴新业务的拖累,另一方面是菜鸟和口碑网的亏损。
  财报显示,截至日,阿里巴巴来自分享股权投资公司的损失为14.68亿元人民币(2.21亿美元),较上一季度损失7.12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06%。
  其中,来自口碑的投资亏损为2.45亿元,较上一季度亏损7.62亿元有大幅收窄。而口碑是阿里和蚂蚁金服共同投资,各占股50%,表示口碑亏损4.9亿元。
  另外,来自菜鸟网络的投资亏损为2.27亿元,较上一季度的1.02亿元有所扩大,其中,阿里持有菜鸟网络47%的股权,意味着菜鸟网络的亏损约为4.5亿元。
  除此之外,虽然此次已经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增长,但从今年第一季的运营数据上来看,仍是处于亏损的状态,更不用提其他的新兴业务板块。
  财报显示,云计算业务第一季度运营亏损为人民币4.39亿元,调整后的EBITA亏损为人民币1.58亿元;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第一季度运营亏损为人民币18.53亿元,调整后的EBITA亏损为人民币9.96亿元;创新项目和其他业务的运营亏损为人民币15.72亿元,调整后的EBITA亏损为人民币8.87亿元。
  虽然如此,受上季度营收与利润超过分析师预估影响,阿里巴巴在财报公布当日股价上扬5%。
  用户增长抵达天花板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虽然阿里巴巴此次交出了一张令业界惊讶的成绩单,但在这张优秀的财报背后,其未来发展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
  “随着近两年各大资本聚焦电商,阿里巴巴单打独斗闯天下的优势正在一步步减弱,一些挑战者正试图布局阿里巴巴的弱项。”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
  京东是竞争者之一,今年8月初,1号店甩出“3个月10亿元”补贴,并明确表示要在华东区域打击天猫超市。这是京东接盘1号店后当事方首次对外发声。
  上述人士对记者分析说,虽然阿里巴巴作为国内电商老大的地位依然稳固,但用户增长与前几年相比已经明显放缓。
  数据显示,2015年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全年净增加7300万活跃用户,每个季度都能获得超过1500万左右用户的增长。然而根据阿里巴巴的最新财报显示,目前其中国零售平台的年活跃买家达到4.34亿人,较前一季度的年活跃买家数量净增仅有1100万人。
  “阿里巴巴用户数增长似乎已经抵达天花板,接下来阿里巴巴如何才能增加消费者的活跃度,都是其面临的最直接问题。”上述人士对记者分析说,除此之外,从目前阿里巴巴对四大业务矩阵调整,押宝新兴业务的发展思路来看,新兴业务短时间内不能盈利的困局,也是阿里巴巴不得不面临的实际问题。
  不过有多位业内分析者认为,虽然阿里巴巴目前多个业务面临挑战,而这一切并不全面,主要是阿里巴巴并没有将更重要的菜鸟、口碑等业务优势进行披露。
  记者在财报中看到,虽然阿里巴巴对菜鸟等业务进行了披露,不过并不是很详尽。仅仅是在财报中表示,作为阿里巴巴的关联公司,菜鸟网络业务进展迅速,平台日均处理包裹4200万个,是其他自营电商物流公司的十多倍。
  据记者了解,目前阿里除了已经拥有菜鸟网络47%的股份之外,其与其他公司也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比如阿里有银泰33%的股份,银泰子公司拥有菜鸟物流的股份。此外还有复星集团拥有菜鸟物流10%的股份,复星集团拥有阿里旗下网商银行25%的股份。
  未来面临诸多挑战的阿里巴巴,接下来将如何破局,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陈永乐
尽管“8·11”汇改已经过去一年,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显著的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作为央行干预市场的结果,中国外汇储备存量与最高峰相比已经缩水了8000亿美元左右。此外,由于担心加剧贬值压力,中国央行在降息与降准的问题上畏首畏尾。
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就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既定的方向。日,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这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可以看出,外储的减少并不完全是外资望风而逃,而是外债的减少、藏汇于民和主权基金的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债风险,提高了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福利。换句话说,与其让外汇储备趴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不动,不如将储备货币换成投资性、生产性资产,以更好的提高...
为什么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呢?从外汇市场基本面看人民币并不一定是贬值货币。然而在当前人民币定价规则下,人民币对美元期望值是贬值,这自然会增加外汇需求和减少外汇供给。京东营收1.8倍于阿里 对此阿里如何反驳才有效?_凤凰资讯
京东营收1.8倍于阿里 对此阿里如何反驳才有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章来自微信号:尹生价值观(jia-zhi-xian)作者:尹生摘要:当京东说它是中国营收最高的互联网公司时,阿里可能会说应该看看盈利,而当阿里称自己的营收增长比京东快时,京东可能会说应该看交易额增长
文章来自微信号:尹生价值观(jia-zhi-xian)作者:尹生摘要:当京东说它是中国营收最高的互联网公司时,阿里可能会说应该看看盈利,而当阿里称自己的营收增长比京东快时,京东可能会说应该看交易额增长。本文建立了一种相对可比的口径,让两家公司在&吵架&时可以更高效。当京东说它已经是中国营收最高的互联网公司时,BAT很难服气,特别是同处电商领域的阿里巴巴,但一时也很难对此进行有效反驳,因为根据京东的财报,它2016自然年度的营收为377亿美元,而阿里巴巴同期的营收仅为208亿美元。同样,如果亚马逊说它是美国营收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不考虑以硬件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苹果),其2016年的营收为1360亿美元,谷歌等公司也很难反驳&&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我怀疑亚马逊的高管是否真的会对这样明显因为商业模式不同而导致的数字差异沾沾自喜。与阿里巴巴、谷歌这样采用纯粹的互联网模式的公司不同,亚马逊和京东在采购大量外来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规模巨大的投资,以支撑其运营,这导致其毛利率比谷歌阿里低得多(后者通常可以高达60%以上,相比而言,京东的毛利率为15%,亚马逊为35%),同时经营现金流的很大一部分都要用于资本开支,从而影响自由现金流。自然,亚马逊和京东赚起钱来也比阿里谷歌也难得多&&阿里和谷歌都是各自领域净利润最高的公司,相反,亚马逊和京东却始终行走在盈亏平衡线附近,亏损的阴影不时还会袭来,阿里和谷歌的模式就像印钞机,而亚马逊和京东的盈利取决于在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拧毛巾的能力。这样一来,投资人就很难利用盈利指标来为亚马逊和京东估值,而营收指标则由于口径上的巨大差异,而缺乏可操作性。本文就试图提供一种方法,以便使其中的一个指标&&营收&&与那些采用纯粹互联网模式的公司具有可比性。尹生(微信公号:尹生价值观)认为,统一的关键,是将亚马逊和京东的实物产品为主的销售模式转换为互联网的服务运营模式,即扣除掉那些导致低毛利率的、占营收比重较大的外购产品和服务,也许我们可以将这个新指标称之为运营化收入,具体到亚马逊和京东,就是用其营收扣除掉营收成本(外购商品)和履约成本(外购服务)。虽然按照这个口径计算的结果可能会低估京东和亚马逊的营收&&因为那些高毛利率的服务收入部分,比如平台服务费,已经与阿里巴巴是同样的口径,而采用我这里提到的转换公式得到的结果就相当于阿里巴巴的毛利概念&&但至少能提供了一个相对可比的基础。按照这一换算公式,京东去年的运营化收入为26.8亿美元,亚马逊为301亿美元,显然比采用传统口径的营收要低很多,过去三年,京东运营化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97.4%,94.7%和78.7%,亚马逊分别为32.6%,41.9%和37.1%,而同期京东传统口径的营收增长分别为65.9%,57.7%和43.5%,亚马逊分别为19.5%,20.2%和27.1%,显然,两家公司的运营化收入增长率都明显要快于营收增长率。如果不使用统一口径,阿里去年的营收增长要明显快于亚马逊,也快于京东,但如果使用统一口径后,亚马逊与阿里的差距缩小不少,而京东则明显快于阿里。使用新的口径下的PS(市销率)和PSG(经过增长率调整的市销率)去比较三家,结果如何?亚马逊、京东和阿里按照去年营收(非统一口径)的PS分别为2.98,1.16,12.38,按照去年增长率的PSG分别为0.11,0.03,0.24,而使用统一口径后,亚马逊、京东和阿里的PS分别为13.47,16.3和12.38,PSG分别为0.36,0.21和0.24,是不是更有参照价值了。
[责任编辑:荣辛 PF049]
责任编辑:荣辛 PF04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026
播放数:1227
播放数:533
播放数:164428京东营业收入超过阿里巴巴,为什么阿里巴巴利润反而是_百度知道
京东营业收入超过阿里巴巴,为什么阿里巴巴利润反而是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采纳数:3227
获赞数:166
阿里是轻资产模式,京东是重资产模式,其中,轻资产模式的盈利要快于和易于重资产模式。
为你推荐: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想了解更多关于《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京东阿里财报大战 京东未来五年仍难盈利
京东阿里财报大战
京东未来五年仍难盈利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电商人见证了一个个令人兴奋的历史时刻。仅在“双十一”当日,淘宝销售额超过912亿元,比去年多出400亿元;而销售额是五年“双十一”的总和,突破400亿元。
  电商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培育出了京东和阿里两种模式、两个巨头:一个是最大的自营电商,一个是最大的平台电商。作为行业领头人,把京东和阿里、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也是在所难免。
  近期阿里、京东陆续发布财报,其各自经营情况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解读。其中,阿里2015年Q4净利124亿元。除阿里外,京东的情况又是怎样?
  阿里净利大幅领先,京东营收高亏损多五年内仍难盈利
  最新财报显示,阿里2015年Q4营收为345.43亿元(约合53.3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而京东2015年Q4净收入为546亿元(约84亿美元),同比增长57%,净亏损达到76亿元。
附图:京东、阿里营收对比
附图:京东、阿里营收增速对比
  虽然看上去京东的营收规模比阿里大很多,但实际上是因为双方收入模式不同。京东是B2C自采,交易流水都会算做营收里(平台收入还很小),而阿里则是广告、交易佣金以及技术服务费等模式,交易流水并不会计入营收。另外二者营收增速相差不大。
  尽管京东营收规模如此之大,但2015年还是没能结束连年亏损的局面,2015年Q4净亏损为76亿元,全年净亏损高达94亿。加上2014年亏损49亿元,京东近两年时间亏损了143亿元。回顾历史,京东只在2013年Q1和Q3做到了勉强盈利,当时京东正准备登陆纳斯达克,这样的盈利几乎是有意安排。从2013年Q4开始,京东便恢复巨额亏损的面貌,一直延续至今。
  相比之下,阿里财报显示,公司2015年Q4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124.56亿元(约合19.2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59.83亿元增长108%。可见阿里的盈利能力远远超过连年亏损的京东,在趋势上看不出京东短期内有赶超阿里的可能。
附图:阿里、京东净利润对比
  京东目前50%多是自营商品,自买自卖,赚取的是商品销售的差价。除去仓储、物流成本,利润微乎其微。加之一直在大肆兴建仓库、扩充配送队伍,所以京东投入太大,赚的是口碑,没有利润,如此来看便不难理解京东为何在一直亏损。
  而阿里是平台电商,本身不需要管商品、物流,仅提供展示机会和流量来源,阿里需要做的只是尽可能的招揽各种卖家,然后给卖家一个站点,便可坐收租金和广告费,毛利奇高,风险极低。
  京东想要获得巨大盈利,只能从金融、广告、O2O等方向入手。最近两年,京东也正在做出改变。东曾期望,京东金融未来十年内要撑起京东70%的利润。财报显示,2015年Q4仍然面临巨额亏损的处境,但京东方面声称京东商城本身已经盈利,亏损主要源于发展京东金融,京东到家等新的业务,研发、产品,建物流体系有很多大量投入,但没有规模产出,预计这些新业务将在5-7年之后才会相继为京东带来巨大盈利。至于究竟何时盈利,这已经是外界问了好多年的问题了,一时半会难有答案。
  京东GMV高速增长仍只及阿里1/6,短期追近无望
  阿里2015年Q4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交易总额(GMV)为人民币9640亿元(约合149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7870亿元增长23%。
  京东2015年第四季度GMV达到1453亿元,同比增长69%。其第三季度的GMV为1150亿元,同比增长71%;第二季度的GMV达到1145亿元,同比增长82%;而第一季度GMV交易额是878亿元,同比增长99%。
  虽然京东的GMV在高速增长,且增速达到阿里的3倍,但毕竟两者体量差距实在太大,由于京东相对阿里体量小、基数低,因此京东在绝对增长数量上,与阿里的差距事实上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急剧扩大。
  财报显示:
  2014年,京东全年GMV为2600亿元人民币,阿里全年GMV为22740亿元人民币,京东全年GMV落后阿里20140亿元人民币;
  2015年,京东全年GMV为4630亿元人民币,阿里全年GMV为29510亿元人民币,京东全年GMV落后的差额已经达到24880亿元人民币。
  高增长的京东不但未能追近阿里,差距反而扩大了4740亿元人民币,比京东2015年全年GMV(4630亿元人民币)还多。
  阿里在2015年GMV增速29.8%的情况下,GMV同比增长的数字便达到6770亿元人民币,而京东2015年全年GMV仅为4630亿。
  由于京东近两年增速亮眼,因此一些电商行业分析人士忽略了京东与阿里之间巨大的体量差距,预估京东在高增速帮助下将追近阿里。然而这些数字证明,追近纯属错觉,情况恰恰相反。
附图:京东、阿里GMV对比
  附图:京东、阿里GMV增速对比
附图:京东、阿里GMV增速对比
  谁才是未来?
  单从体量层面看,京东并不具备与阿里平起平坐的资格。在用户体验层面,正品形象、物流体验上京东优势较为明显。
  而在淘宝越发被诟病的今天,阿里要想捍卫自己的电商帝国,既需要大力扶持天猫,又需要不断完善物流环节,挑战不小。
  阿里的模式虽然赚钱容易,但商家之间竞争激烈。当然,京东的模式也并不完美。按照刘强东的计划,京东希望未来能拥有60万名员工,这样的扩张节奏,蕴藏的风险十分巨大。管理一个拥有60万名员工的企业,保持零售和物流两个方面的效率第一,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究竟京东还是淘宝更适合中国,现在一定是没有定论的。消费市场在发展,消费者的习惯也在改变。两家的商业模式也在根据市场而调整。至于哪家能占到上风,就看哪家能让自己的模式顺应消费者的需求。
  至于最终谁将胜出,则是由体量、格局、管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管是京东还是阿里,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存、机会与风险同在,决定其胜负的也许不是对手,而是趋势和自我革新的速度。目前阿里、京东合计占中国线上商品零售近90%的市场份额,未来电商领域他们的竞争势必将进一步加剧。
  附:阿里与京东那些年的恩怨情仇
  2011年5月
  京东商城就停止支持支付宝,开始布局自家的在线支付;
  2011年10月
  刘强东暗示一淘网擅自抓取京东的产品评价,称其为鸡鸣狗盗行为,引发了双方对“流量入口”和“”的争夺之战;
  2012年6月
  6月18日京东店庆日,照例展开促销活动。当天包括天猫、、国美在内多家电商网站纷纷展开低价促销,围剿京东。这场价格战,也被成为国内电商界“最惨烈”的一场价格战;
  2012年10月
  京东在“沙漠风暴”促销期间爆料称,天猫胁迫商家做出二选一的选择,导致后者退出活动;
  2012年11月
  京东商城开始向供应商推介旗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当时,阿里的小额贷款已经搞得风生水起;
  2013年3月
  刘强东称京东将“选择性”进军B2B,而B2B也是阿里的起家业务;
  京东发布吉祥物“狗”,在一年前的这一天,阿里旗下天猫商城刚刚发布“猫”形象为吉祥物;
  2014年10月
  京东就阿里将“双十一”注册成商标一事发表公开信,称阿里此举是在借之名、行垄断之实的行为,“有违开放原则”;
  2015年2月
  2014年年底,京东继阿里之后也拿到了处方药销售证,两家正式在处方药和移动医疗领域开掐;
  2015年11月
  京东向工商总局举报阿里胁迫商家“二选一”,扰乱电商市场秩序;
  天猫回应称将问题留给市场解决,将延续价格优势,将此事件比喻为“鸡实名举报了鸭,说鸭垄断了湖面”;
  随后,京东又指责阿里混淆视听;
  2015年12月
  刘强东斥责阿里假货太多,暗讽阿里是故意放纵假货的存在,借助假货赚钱;
  郑俊芳反击:对于某东的质疑,我们可以说问题不在这里,要想让假货不存在,就要借助消费者去寻找造假源头,加上政府的配合方可将源头找到,一网打尽,不论消费者在哪个平台购物,效果都一样。
(责任编辑:姜奇琳 HF06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京东阿里财报大战 京东未来五年仍难盈利》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