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内部演讲2018:印度那么贫穷为什么还要封杀中国制造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 名家观点 - 学者 -
郎咸平:中国制造要赚“软三元”才有出路
对于中国的制造业的现状,郎咸平的评价是“相对衰退”。“我们消费占GDP的份额只35%,企业想从出口转内销,难度比出口还要难。”他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对来自能源、土地、劳动力、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成本压力敏感的原因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做的是赚“硬一元”的纯粹制造生意,成本与利润的刚性极强,而国外赚的是“软三元”。
作为率先在内地关注制造业资本转移现象、并提出“八大危机”论的学者,郎咸平一直关注变革中的中国经济,以及中国制造的困境、前途和出路。他最新的一项调查指出,中国外贸企业的利润连年下降,从2006年的6%下滑到2007年的2%,今年很有可能出现零利润的局面。  郎咸平表示,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外向型的依赖度非常高,目前遭遇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值上升和关税政策调整等问题,另外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国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现在很多国家的产业撤离中国,中国企业出口遭遇寒流,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较大挑战。  “我们需要重估‘出口创汇’战略”,郎咸平表示,出口创汇其实是拿我国有限的资源补贴外国。我们一直以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其实美国才是,美国只是把整条产业链中价值最低的制造部门给了中国,而他们掌控了产业链其它最有价值的部分,包括采购、仓储、订单处理、批发、零售。在整条产业链上,廉价劳动力根本没有优势。  郎咸平还表示,地方政府以GDP为纲,使得GDP当中的固定投资太多,消费太少,就必须通过出口消化这些国内消费不了的产品,而地方政府出口创汇的理念加速了这个恶性循环,使得我国经济严重失衡,造成大幅贸易顺差,这恰好给了欧美国家一个极好的机会压迫人民币升值。  对于中国的制造业的现状,郎咸平的评价是“相对衰退”。“我们消费占GDP的份额只有35%,企业想从出口转内销,难度比出口还要难。”他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对来自能源、土地、劳动力、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成本压力敏感的原因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做的是赚“硬一元”的纯粹制造生意,成本与利润的刚性极强,而国外赚的是“软三元”。   “软三元”是指采购、仓储、物流、订单管理、批零销售整个链条中存在的、借由国际分工合作创造的利润空间。郎咸平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并不是企业面临的真正考验,如何实现国际产业链的整合、赚取“软三元”才是中国制造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0102030405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郎咸平:中国制造业靠什么走出寒冬 希望在哪里? _ 东方财富网
郎咸平:中国制造业靠什么走出寒冬 希望在哪里?
作者:郎咸平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郎咸平:中国制造业靠什么走出寒冬 希望在哪里?】我们这个“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理念,主要是学习美国和德国。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签订了一个“工业4.0”的战略合作框架。这是什么目的?我相信就是为目前已经处于困境的中国制造业寻找一个新的方向。(凤凰网)
  编者按:据媒体报道,2015年,电子工业重镇深圳经历了一场中小企业倒闭风波。一些顶着明星光环的代工制造企业突然关停,导致其背后的数百家小供应商措手不及,日子变得难过。与此同时,富士康、雷柏、三木、等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或者选择升级主业,或者努力开拓新业务。这正是中国制造在艰难转型中冰火两重天的写照。中国制造靠什么走出寒冬?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日,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这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我们计划用十年时间步入制造强国行列,就像《中国制造2025》开始的第一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那么,“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我们计划在2020年着力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各位注意,这个思路和美国奥巴马总统在2010年之后推行的重振制造业思路是一致的。第二,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这和德国推出的工业4.0本质是一样的。  所以各位请注意,我们这个“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理念,主要是学习美国和德国。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签订了一个“工业4.0”的战略合作框架。这是什么目的?我相信就是为目前已经处于困境的中国制造业寻找一个新的方向。  在传统工业模式下,要把消费品送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一个固定的流程,也就是原料、机械设备、工厂、运输跟销售这五大模块。从工业1.0到3.0,这五大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模块,并且是固定流程。  什么叫做工业1.0?就是用蒸汽推动机械化。什么叫做工业2.0?就是用电力推动大规模生产化。什么叫做工业3.0?就是用电子推动自动化。那么叫做工业4.0呢?就是生产智能化。具体来说,就是原料、机械设备、工厂、运输、销售这五大模块不再是生产的固定流程,而是统统独立出来了,每一个模块都有自己的软件,自己的传感器,以及自己的通信系统,五大模块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自己进行高效组合。结果就是,同一个生产线,过去只生产一种产品,而现在可以通过智能化生产出许多不同型号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1、德国的工业4.0  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首次提出工业4.0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由总理默克尔亲自推动。根据工业4.0提出的设想,德国将运用互联技术与高度集成化,使工厂的各个生产模块智能化,从而将工厂变为具备自律分散系统的智能工厂。  我以德国飞梭哈雷机车的生产工厂为例。在过去工业3.0以前的时代,生产一台哈雷机车需要21天,因为它的生产过程全部都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但到了工业4.0时代,客户在早上九点下单,购买一台个人定制化的摩托车,到下午三点就可以收到这辆完全按照其要求生产的摩托车。过去需要21天,现在只需6小时,怎么做到的呢?就是这五大模块统统激活了,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自动进行加工组合,在6小时之内完工,这就是智能化的力量。  你会发现,在工业4.0的时代,生产商不需要做广告,因为这个产品本身就是为客户量身定制的。生产商也不需要仓储、批发、零售,因为产品一生产出来就直接送到客户手上,这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工业4.0打破了我们过去制造行业的传统观念,制造业6+1的产业链概念也不复存在,而是真正实现了全产业链整合。  并且,工业4.0的智能化生产在大幅提高效率的同时,成本下降了大约40%,这是一个非常不得了的进步。请各位想一想,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如德国、日本、法国、瑞士、英国,它们的成本只比中国高10%~20%,如果它们全面实现了工业4.0,成本将比中国低得多,到时候我们哪还有竞争机会?因此可以说,中国推动工业4.0是势在必行。  2、美国的工业互联网  既然讲到德国,就不能不讲到美国,美国也推动工业4.0了吗?不,美国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工业互联网,比工业4.0更伟大。美国五家行业龙头企业,包括通用电器、、、AT&T、IBM等,联手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将这一概念大力推广开来。  工业互联网是个伟大的工程,涵盖五大行业,除了德国人讲的制造之外,还有电力、能源、交通、医疗等四大行业,共有九个平台。而德国工业4.0,只是美国工业互联网九大平台里面的一个平台,其他八大平台都是德国所没有的。通用电器在号发表的工业互联网中指出,美国推动的工业互联网可以在未来增加10万亿到15万亿美元的产值,而这等于是再建一个新的美国。  上海交通大学谷来丰教授指出,目前中国举国上下正在搞轰轰烈烈的“互联网+”,而美国则通过工业互联网计划悄悄进入了“新硬件时代”。如今天的多轴无人飞行器、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机、可穿戴设备、厨师等等,都是之前无法想象的东西。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一大批传统互联网公司,如今都在布局围绕硬件的产业。如谷歌开始进军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亚马逊正在完善多轴无人飞行器来送快递;苹果公司推出智能手表;等等。随着这些技术的普及,制造业将迎来颠覆性的革命,未来的生产组织形态、用工模式将产生重大变革。  其实早在2011年,美国奥巴马总统就提出了制造业网络创新计划,准备在全美各地设立45个创新研发中心,其中15个是制造业的研发中心。目前已经建设完成了4个,是政府跟民间力量共同推动的,包括3D打印、可弯曲的芯片、传感器等等。政府的强力介入,使得美国制造业如虎添翼。因此,必须将发展制造业当成一个国家战略来推动,我们才有可能搭上工业4.0甚至工业互联网的顺风车。  3、中国发展工业4.0的瓶颈  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其核心都是智能化生产,而进行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工厂是由许多小的智能模块组合而成的。以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实力来看,每个小模块我们都能够生产,这不是难事,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技术了。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小模块整合成一个工业4.0的智能工厂,这就是我们的短板所在。我们一定会碰到两个阻碍,一个是标准化,一个是稳定性。  第一,标准化。要将多个小的智能模块组成一个大的智能工厂,前提就是要标准化。举个例子,A工厂生产螺丝钉,B工厂生产螺丝刀,C工厂生产螺丝帽,那么,要确保A工厂的螺丝钉能够与B工厂的螺丝刀匹配,并且能够嵌入C工厂的螺帽,这就叫标准化。如果这三者不匹配,那么智能工厂就搭建不起来。而这三者的匹配,可不是坐下来谈出来的,而是需要经过实际运作所积累的经验,孕育出来这样一个标准化的结果。因此,这是我们在推动工业4.0的时候可能遇到的一个短板。  第二,稳定性。一个智能工厂的整体质量取决于质量最差的小模块,如果有一个小模块发生问题,整个智能工厂系统就可能跟着崩溃。而我们的问题就在于,目前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是不稳定的。举个例子,中国的粗钢产量是全世界第一,但我们码头的起重机用的钢索都要进口,因为中国粗钢的稳定性不达标。中国的铝产量也是全世界第一,但我们的飞机外壳用铝也要靠进口的,同样因为质量不稳定。因此,我们要推动工业4.0,首先就必须要全面提高中国制造业的产品稳定性,这将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郎咸平,经济学家)  近期观点&&&      
(责任编辑:DF070)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扫一扫下载APP股票/基金&
郎咸平:中国制造业有危机了
作者:汪京
第1页:制造业危机
第2页:高税费成就网购
郎咸平(资料图)
  提要:什么是冰?今天的股市就是冰;什么叫火?高档汽车、高档古董、高档艺术品一片火爆。你们生病什么感觉?摸摸额头,发烧了,是火;同时感到发冷,还要盖棉被,是冰。一个人有了冰火两重天的感觉的话,就是生病了,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也生病了
  “为什么在中国这个大环境进入萧条情况下,网购能够进展如此之迅速?这不是简单公众努力可以做到的。”这是17日郎咸平合肥论道时的开场白,他在中国经济冰火两重天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论题:高税费成就网购巨大商机。
  制造业危机
  先看这段话:“什么是冰?今天的股市就是冰;什么叫火?高档汽车、高档古董、高档艺术品一片火爆。你们生过病吗?生病什么感觉?摸摸自己的额头,发烧了,是火;同时感到发冷,还要盖棉被,是冰。一个人有了冰火两重天的感觉的话,就是生病了,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也生病了。”郎咸平大胆以“生病”为喻,提出“中国经济生病”论断。
  关于原因,他归结为几大祸根。
  第一,高税率导致许多企业无法生存。第二,频繁的提高存准金率导致许多中小企业无法生存。第三,劳动成本高,劳动力效率低下。第四,人民币升值有极大压力,在未来几年内,人民币如果升值20%,制造业将全面丧失竞争力。郎咸平调出美国波士顿公司的研究报告中,报告显示,美国的众多公司已经开始回迁美国,其中包括运输工具、橡胶、电脑电子产品等众多在中国驻扎的企业。
  接下来,郎咸平用数据说话。对1月份3000家零售业做调研结果显示,销售量下跌10%。2月份中华商会网上公布资料显示,50家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量也是下挫2.78%,其中食品下跌1.28%,服装下跌5.53%,家电下跌9.4%。
  用郎咸平的话讲,中国经济的病就是制作业危机。
  关于郎咸平制造业危机理论,业内不乏质疑声音。日前,《深圳商报》首席记者天对郎咸平的制造业“六环节”理论和制造业“过剩论”进行了批评,并言辞犀利,认为只是哗众取宠,缺乏制造业常识。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您所在的位置:
郎咸平:中国制造可通过电子商务要回定价权
日13:16  
导读:郎咸平列举了欧洲新兴品牌ZARA的例子:ZARA从西班牙起步,打败了美日各大品牌,就是依靠产业链压缩的力量,重新让夕阳产业焕发青春。中国制造业应该学习它。
郎咸平:中国制造可通过电子商务要回定价权 (腾讯科技配图)腾讯科技讯 11月20日消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今日在杭州表示,中国制造业要改变产业链最低端、利润地下的局面,电子商务是必经出路之一。电子商务将帮助中国制造从国外巨头手中要回定价权。咸平今认为,中国制造业最有效率的出路不是简单的搞产业升值,而是在大部分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无法升值的现实情况之下,透过电子商务以及资讯系统的建立,向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产业资本取回销售定价权的做法。“我认为各位的出路,就是这种取回定价权的做法,讲的更具体一点,就是把你们产品所有整条产业链,包括产业设计、原料采购、销售等等产业链和你的制造,透过电子商务以及资讯系统进行高效的压缩。”郎咸平介绍说。郎咸平还援引了他在著作《模式》中的案例:欧洲新兴服装品牌ZARA从西班牙起步,短短几年打败美日各大品牌,就是依靠产业链压缩的力量,重新让夕阳产业焕发青春。中国制造业也应该从中学习,研究经营模式的转型。11月20日,在由杭州市政府主办、亿邦动力网承办的第四届网上零售大会召开。腾讯科技将在现场关注这一大会全过程。(文/京东)以下为郎咸平演讲实录:今天很高兴能够来到杭州和大家谈一谈中国制造业以及消费模式的问题。中国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我想请各位注意一下,你认为中国的危机是什么?我们第一个想法肯定就是金融海啸的危机,如果你这么想问题的话,那么我相信你对于你的困境应该是了解不够。中国的危机根本不是金融海啸这么简单,而是什么呢?而是从06年就开始的制造业危机,这才是我们根本的危机。今天,所看到的楼市泡沫、股市泡沫的本质意义是什么呢?当我们回顾06年的情况的时候,你发现当时我们也曾经经历过楼市泡沫和股市泡沫,可是当时的泡沫已经象征着我国制造业的全面衰退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也就是说06年左右,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他们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已经开始全面恶化。因此,很多制造业的企业家把应该投资在制造业的钱不投了,拿出来炒楼炒股,从事造成楼市泡沫、股市泡沫。当时我们有没有其他的看法呢?有的。比如说当时很多学者提出这叫流动性过剩,什么叫流动性过剩的解读呢?认为这是由于经济发展成功了,老百姓富裕了,所以大家才有更多的钱炒楼炒股,所以按照这种思维,推出宏观调控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流动性,只要把流动性收回来之后,手中没有钱炒楼炒股了,所以楼市泡沫、股市泡沫一定解决六次提高利率意味着什么?各位来宾回忆一下,到2007年政府总共六次提高利率,请各位回忆一下,股价是怎么反应的?六次提高利率,股价全部上涨,你不觉得很奇怪吗,如果是流动性过剩的解读的话,你提高利率应该收回流动性,应该对股价有打击啊,为什么会上升呢?那就是因为我们对于泡沫的看法都是有问题的。也就是说,中国真正问题,造成泡沫现象的原因,就是我所讲的投资经营环境的全面恶化,由于投资经营环境的恶化,每次提高利率又再次打击了投资经营环境,因此企业家就更加害怕,因此把更多应该投资到制造业的钱不投了,拿出来炒楼炒股,从而造成股价上涨的现象。到了2008年情况急转直下,当金融海啸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广东的制造业倒闭了30%,江浙的制造业倒闭了20%,这就显示了我们这次金融危机在于以制造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全面恶化。
( 11:21:39)
( 14:59:28)
( 02:56:35)
( 11:21:20)
( 14:15:00)
( 08:57:00)
( 09:07:15)
( 08:34:33)
( 23:24:00)
( 10:37:03)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郎咸平说2020中国完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