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的固态硬盘坑吗推荐一些很坑的东西叫你买,你不买销售就看不起是什么意思,怎么办?

摘要:如今SDS领域玩家众多,技术流派也很多,有开源的、有闭源的;有对称结构、有非对称结构;有叫SDS的、也有叫HCI(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还有叫ServerSAN、云存储的,令人眼花缭乱、摸不清头脑。

如今SDS领域玩家众多,技术流派也很多,有开源的、有闭源的;有对称结构、有非对称结构;有叫SDS的、也有叫HCI(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还有叫ServerSAN、云存储的,令人眼花缭乱、摸不清头脑。

应该说SDS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应的技术和测试标准都还不完善,客户对其技术了解的深度也不够。两大因素综合起来造成客户选择SDS的时候会感觉无从下手。

三类SDS应用场景的三大关键指标

SDS按照提供的数据组织方式分为块存储、文件存储和对象存储三类。按照交付模式又分成独立存储形态和HCI形态(也就是把SDS、计算和网络集成在一个系统里)两种。本文仅以SDS的块存储类别为例,从企业用户的角度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SDS。

SDS块存储的主要应用场景和传统的SAN设备类似,主要应用在需要提供裸磁盘(块设备)的场景,例如: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数据库等。当然SDS块存储提供出的块设备也可以格式化成本地文件系统,存放一些非结构化数据,但这不是主要应用场景。

建议客户选择SDS的时候,首先需要问一下自己两个问题:1、主要应用场景是什么?2、最关注的前三位的技术指标是什么?而且还要清楚SDS发展在什么阶段(目前SDS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把预期和现实拉得近一些,有些过高的要求在这个阶段SDS还不能提供。

关于SDS技术评价通常包括以下7个维度:可靠性、稳定性、扩展性、功能、性能、易用性、兼容性。

针对SDS块存储前三位技术指标维度为:

三大应用场景都把可靠性和稳定性排在了前两位,之所以这样排列因为存储是IT系统的基石。所谓的可靠性就是局部故障不会导致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这一点理所应当排在第一位;稳定性是指不会因为局部故障造成性能大幅抖动,给业务响应造成影响,比如说看个小电影中途老卡谁受得了。

说到这有人会问,这两点对于传统阵列是必须和默认的要求?我想说,传统阵列都是昂贵、专用的硬件堆起来,发生硬件故障的概率很低,而SDS大都部署在廉价的标准x86服务器上,x86服务器发生硬件故障的概率要高很多;并且SDS都是分布式系统,要管理几十台、乃至成千上万台x86服务器上,这样发生硬件故障的概率会呈数量级的上升。如何保证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正是SDS首要解决的难点。

Amazon的S3系统由上百万台服务器组成,每分钟都会有很多设备下线和上线,能保证这样大规模集群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应该没几个厂家有这样的技术吧?

另外还别忘了,SDS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拿出来一个厂家就能保证几千台服务器的SDS系统可靠和稳定的。

VSI和VDI环境通常规模很大,而且规模增长的速度也较快,所以把扩展性放在了第三位。对于数据库应用,性能是毋容置疑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所以排在了第三位。

眼见未必为实,测试中的那些“猫腻”

终于想清楚我要的SDS长什么样了,忽然又想起一件大事“谁家的产品能达到我的要求呢?”

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拿测试来说吧(测试还是蛮麻烦的一件事,准备测试环境、编写测试规范、查看测试结果……)。或许还有一个偷懒的办法,就是“你们有和我的需求差不多的案例吗?我去问问那家企业用的咋样啊”,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听一面之词总是不踏实。

相比之下测试是一个较为让人放心的办法,但如果你不熟悉SDS的水,同样有些坑你也发现不了,嘿嘿。

好了,下面这一段就是从测试和技术构架角度帮助客户判断关键技术指标优劣。

1、B域、C域,1/3节点损坏和RTO为0

可靠性在SDS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当集群中磁盘或节点发生故障时,数据会不会丢失?业务会不会中断?中断的时长是多少?

这里有两个指标需要关注:1、容错度,2、故障恢复时间。

先说一下容错度这个指标。

因为主流的SDS都采用副本技术,以三副本为例,丢失1份数据,应该还有2份数据存在,数据不会丢,也就是容错度为1/3个节点。但如果超过1/3的节点同时down机,集群还能工作吗?这个不一定所有厂家都能做到。

很多SDS的容错域都是提前配置好的。以3副本9个节点为例,通常会配置3个容错域A\B\C、每个容错域各3个节点,每个容错域保存独立的副本数据。例如当以一个容错域A的3台机器都故障时,还有两2个副本存在,数据不会丢失,业务照常运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能容忍1/3节点宕机。这样的要求大多数厂家都能做到,但如果同时B域或者C域也有机器down机呢?这时候多半会出现两副本都丢失情况,系统异常了。

故障恢复时间这个指标也很关键。当系统中发生节点宕机,故障恢复的时间当然越快越好了,最高的要求是故障恢复时间等于0。要实现这个指标很不容易,因为当SDS系统中节点发生故障时,要恢复这个故障,需要做很多事:第一步,发现这个故障;第二步,选出一个节点接替故障节点,并进行数据重构;第三步,重新刷新寻址空间,让客户机能获取数据位置的变化。每一步都需要时间花费,特别对大规模集群来讲,想把故障恢复时间控制得很小更是难上加难。宣称故障恢复时间为零的SDS厂家并不多。

所以故障恢复时间的数量级是衡量一个SDS可靠性等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用户可以根据前端业务对故障恢复时间的敏感程度,设立相应的要求标准。

2、Ceph性能抖动的问题

对于SDS来讲,它的稳定性主要关注点在:当系统发生磁盘/节点故障,恢复数据而产生数据迁移时,前端的性能表现是否稳定。

在前面可靠性段落中谈到了,SDS故障恢复有三个步骤,每一步处理不好都会影响性能表现。特别是数据重构和重新寻址这两个环节,会对性能稳定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例如著名的开源产品Ceph,不止一个客户反映当系统中出现节点宕机的情况下,性能下降和波动很厉害,对业务影响很大。只所以出现这个问题首先是和它元数据管理和寻址的方式(Crush算法)有关,即在节点动荡时,元数据(其实是ceph内部保存的资源列表)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数据的地址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大量的没有必要的数据迁移,规模越大,这个问题暴露的越明显。其次是它数据迁移采用整盘拷贝的方式,会有无效迁移导致的网络带宽的拥挤。

还有一个坑透露一下,有些SDS系统在拔盘或者宕节点时,可以不发生数据重构,当磁盘或者节点重新上线或归位时才重构。因此,稳定性测试时最好观察一下,磁盘或者节点归位后的表现。甚至建议,用频繁的节点上/下线来测试它的稳定性,因为节点抖动还是会时常发生的。

扩展性很难测试,因为你要准备几百台、上千台的服务器环境是不可能,除非你是土豪,那怎么办?没办法,看构架吧。市场上主流SDS分为有中央元数据管理节点的非对称构架和无中央管理节点的全对称构架两大类,前者相比后者扩展性受限。简单的理解就是“非对称构架”中好比有个指挥官,一个指挥官能管的人比较有限的。“全对称构架”中是没有指挥官的,全凭自觉性,像是一大堆人在干活,一个病了,无需向领导请假,会有另外一个人立马自动接替他的工作。举例证明:VSAN是有中央管理节点的,它官方宣称的单集群支持最大节点数64个;鹏云网络的ZettaStor是无中央节点的,能支持万级的节点数量。因此从具体实例上也能看出,构架决定了其扩展能力。

目前闪存技术发展得很快,性能比传统磁介质硬盘高了几个数量级,正是因为闪存技术的发展也给SDS造就了可以在性能上PK传统阵列的基础。

如果你很有钱的话完全可以用SSD做主存。但目前SSD价格还较贵,性价比较高的方式是用SSD做缓存,通常一个存储节点上配个几百GB-1TB的SSD做缓存。SSD缓存对性能的贡献在小数据量时会表现的非常好,一旦数据量足够大,SSD被穿透,那就实打实地看落盘(写到硬盘持久化层)的性能表现了。如果你的系统数据量很小,SSD缓存的容量足够你支持业务峰值,那可以多些关注SDS缓存加速的性能表现。如果你的系统数据量很大,那SSD会长时间被穿透,那你就重点一下落盘的性能表现了。

目前SDS厂家在SSD缓存利用效率上,水平都差不太多,没有太多很独到的算法出现。倒是落盘这个环节,因为选择的技术路线不同,表现不一。有的就是差不多发挥原有磁盘的性能,甚至还低;有的利用一些IO算法,把普通磁盘的性能表现提升几倍,像鹏云网络的ZettaStor在落盘时采用了“变随机为半顺序”的IO优化算法,把随机IO裸盘的速度提升了3-5倍。鹏云网络之所以能做这样的IO优化,因为ZettaStor是完全自主开发的。采用开源方案的厂家要实现起来估计会很难,这是要动到其核心文件系统层的。

有些厂家在性能测试时会用很小的卷、很小的数据去测试,看上去IOPS会很高,但真实环境不会是这么小的负载,所以一旦多创建些大卷,进行长时间大数据量的性能测试,SSD被写穿透时,性能立马一落千丈,凤凰变乌鸡了。

不记得那位大咖说过一句话,“不谈延迟的性能测试都是耍流氓”。

看一个系统的延迟小不小,一个是实测,另外从构架上也能看出些端倪。就是看一下它的IO路径是否够短。例如,直接写裸磁盘的总比经过文件系统层转换再写裸磁盘的IO路径短很多吧,这就是为什么Ceph想降低延迟很难的原因所在。众所周知,Ceph的块存储不是直接访问裸磁盘的,而是通过文件系统把裸磁盘转换成块设备给应用的。

看到了这些问题,是不是让你对SDS望而却步了?如果这样,你就把孩子、脏水一起泼掉了。

就像改革开放,阳光和苍蝇总会一起进来,良莠不齐,这是目前SDS市场的正常现象,鹏云网络之所以把些伤疤揭开,是因为相信,真金不怕火炼!用户可以不选择鹏云网络,但一定要争取选择正确!这是写作本文所期待的!

声明:CSDN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苏宁易购综合网上购物商城,全国联保,千城本地快捷配送,可门店自提,支持货到付款.苏宁易购,24小时为您提供不间断的贴心服务!

  过去提起硬盘,那是国人的痛。在机械硬盘的世界中,精密的机械构造、近乎苛刻的绝对无尘制造环境,缺乏长期技术积累,又被技术封闭,让国内硬件厂商从未想过染指硬盘领域,几乎100%依靠进口。直到近年来,SSD固态硬盘的崛起,机械硬盘渐渐退出硬盘的主流舞台。

  SSD固态硬盘内部没有任何机械部件,核心部件主要由主控芯片、闪存颗粒及缓存单元等组成。再加上一些上游芯片厂商供应主控、闪存及缓存,提供一站式服务,直接拉低了SSD生产制造的门槛。我们也庆幸看到不少国内的SSD品牌如新星般冉冉升起。经过这两三年来的品牌沉淀,国产SSD不乏良心级别的产品,也使得我们对于国产SSD的印象不再像以往那般消极。

  年国产SSD厂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最明显的例子,就很直观反应在电商的销售终端,并且在中高端SSD市场也有抢眼的表现。国内SSD厂商依赖价格优势、营销策略及渠道下沉等,吃掉了一部分硬盘转型期和SSD增长期的红利。那么,有哪一些国内SSD厂商有突出的表现,这一期《SSD故事会》我们来深度挖掘。(排名不分先后)

  台电是一个伴随着不少70、80后长大的存储品牌。光驱、MP3、U盘、移动硬盘等等都有台电的身影。从1999年光存储开始,至令长达18年,专注于存储领域。有了存储领域的经验,自然进军SSD市场没有太多阻碍。

  厚积薄发的台电在2015年推出全系列固态硬盘产品线,并在短短一年时间,在销量上取得不俗的成绩,国内出货量节节高升,并通过与主控厂商慧荣、闪存芯片厂商Intel的深度合作,推出更多具备市场竞争力的SSD固态硬盘产品。

  在主控芯片上,台电是慧荣科技最佳合作伙伴,不仅具有慧荣新主控样品优先研发权,固件上还与慧荣进行深度合作定制。至于另外一个重要元件闪存,台电旗下的SSD产品所采用的闪存芯片多数来自Intel,并与Intel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能够优先获得Intel的闪存资源支持。

  最新的台电SSD上,率先采用Intel 3D闪存。可以说,依托于上游主控及闪存厂商的鼎力支持,台电SSD在品质与可靠性得到市场端的认可。

  在售的代表产品:极速系列、极光系列、幻影系列、网咖系列

  目前台电SSD包括极速系列、极光系列、网咖系列及幻影系列等,接口类型覆盖了mSATA、M.2及SATA接口,低、中、高端产品线齐全,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选择。

  台电极速系列主要面向于主流大众用户,采用慧荣SM2246XT主控,比起我们熟知的SM2246EN,做了一定程度的简化,但主要功能保留了下来。闪存颗粒选择了耐用性、品质不错的Intel原厂颗粒,20nm工艺制造,为SSD提供极速性能及长久的寿命。除了SATA接口,极速系列SSD还提供不同长度规格的M.2 接口,满足不同接口设备的使用。

  台电极光系列,主打大容量高性价比,并提供240G、480G及最大960G等容量版本,采用慧荣主控搭配原厂闪存颗粒,最高提供520MB/s读取速度、450MB/s写入速度,价格实惠,适合于追求大容量性价比的用户选购。

  台电幻影NP600系列定位中高端用户人群,M.2-2280外观,采用传输通过PCIe x4通道,并支持NVMe协议,带宽达到16GBps,突破传统SATA接口SSD的性能限制,最快读取速度达到720MB/s,最快写入速度达到750MB/s,提升电脑的操作体验。

  质保方面,台电SSD全线产品提供三年的质保,与市面SSD品牌基本保持一致。作为一个产品线覆盖存储设备、平板、笔记本、智能设备、显示器等老牌硬件厂商,台电科技多年来在售后服务体系搭建上,已经非常完善,售后服务令人放心。

  总的来说,台电SSD坚持慧荣SMI主控+Intel原厂颗粒的方案让人侧目,同时据了解,后续将重点布局高端系列,推出2500MB/s读取,1500MB/s写入的产品,将不断完善的销售渠道、提高售后服务,也让不 少新老消费者重新认识了这个品牌。

  毫无疑问,影驰是众多显卡厂商中拓展SSD业务成功的典范。在未涉及SSD之前,我们对于影驰的印象无非就是“显卡”,并加上NVIDIA的标签。但影驰很有眼光,在2012年前后搭上SSD这辆快车,助推影驰业务向多元化发展,也让影驰成为国内SSD品牌中一支中坚力量。

  影驰能够在SSD领域取得突破,绝非偶然事件。首先在渠道上,影驰在显卡领域耕耘多年的渠道完美架接到SSD上,使得SSD分销渠道纵横四海,覆盖线上线下。再次,PHISON群联给予影驰最大的支持,影驰不仅是群联主控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同时也是其主控联合开发者。其次,作为东芝最大NAND闪存最大合作伙伴,群联在闪存资源上向影驰有所倾斜,就如最新3D NAND,影驰就是最早一批加入3D闪存SSD的第一阵营。最后,就是产品更迭速度,在国产厂商里算算最快的。其产品更迭速度能直接体现一个品牌的实力。

  在售的代表产品:影驰将系列、Gamer系列、名人堂系列

  在早期,影驰的SSD产品线规划没那么清晰,更像一种“撒网式”的产品布局,比如黑将、虎将、战将、Thunder雷电等,主控的选择也五花八门,有Jmicron、有SandForce、有Marvell的,彼此之间的定位有些混乱。这种现状,终于在2014前后得到根本的解决。

  名人堂系列SSD:

  Gamer系列以游戏玩家群体的特性标准打造,因而对其性能、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苛刻,所以各方面已经完全比肩市场上的高端SSD,并且性价比依然诱人。

  铁甲战将与铠甲战将系列SSD:

  影驰SSD“将”系列从性价比着手打开市场,赢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后期的“将”系列仍保留铁甲战将和铠甲战将两款超值性价比产品,继续满足最基本的家用消费者的需求。更有如影驰 铁甲战将 240-M.2 SSD,将NVMe加入到主流级别的产品线中,捣局原本SATA SSD占据的主流市场。

  保修方面,影驰SSD系列产品的售后服务提供七天内包退,三年包换,视产品线的不同分为三年包换、五年包换和六年保修的三包服务承诺。总的来说是比较良心的。

  影驰的SSD一直以来以性价比而著称,从而获得了不少的用户关注。影驰这几年,着力打造低、中、高端全产品线布局,不断完善售后,为用户提供更多可靠高品质SSD。

  在国内,金泰克算得上一个SSD的老牌子,从2012年开始就推出首款SSD固态硬盘,不过一直没有真正火起来。直到近年来,电商主机热销受追捧,金泰克SSD的抓紧这一机遇,与电商主机合作提供高性价比的SSD,将金泰克SSD真正推向市场。

代表型号:金泰克S500、天启G5系列、A5系列

  在那个SSD还是高价的年代,金泰克SSD代表了国产性价比的急先锋。其中金泰克S500、S300算是很经典的型号,尤其2014年的黑色金泰克S500 240GB,推动240G容量的普及。此外,金泰克SSD建立起完善的产品线,包括SATA的S300、S320、S500、S520等等,目前在售的均采用慧荣的主控,与慧荣进行深度合作,开发主控与固件算法。

  金泰克还开拓了PCI-E NVMe的SSD,推出首款可变频的天启G5系列 PCI-E SSD,一共有游戏模式、工作模式及节能模式,不同模式下性能速度都有所不同。不仅如此,金泰克SSD还开拓了SSD移动硬盘的市场,包括A5系列。

  作为算是老牌的国产SSD厂商金泰克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包括推出了首款可变频的SSD等创新。目前金泰克正向知名国产SSD厂商迈进,风头算是不错,继续努力吧!

  说起朗科,大家最深印象就是陪伴不少80后长大的朗科U盘。此外,朗科移动硬盘也有不短的历史。至于SSD领域,与闪存息息相关的朗科自然不会放过在这领域的耕耘。

  目前,朗科在SSD领域依然主打性价比,包括SATA SSD的超光系列以及mSATA SSD的N5M系列以及M.2 SSD的N5N系列、超光等等,容量覆盖120GB、240GB及480G。无论是哪个系列,朗科的SSD均采用群联的主控,一年包换,三年质保的售后服务。

  相比不温不火的的SSD(毕竟竞争实在太激烈),朗科在移动SSD领域却颇有建树。朗科Z系列SSD固态硬盘一直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且涵盖了高、中、低端产品线,并且大多采用USB Type-C接口,保证了速度传输,包括性能爆表的Z5,比起SATA固态硬盘还要快得多;还有主打产品Z3等,为用户提供高品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移动固态硬盘产品。

  2016年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DIY硬件厂商进入对于自身来说算是新领域的固态硬盘,国内显卡出货量第一的厂商——七彩虹也在这一年宣布进入了SSD市场。

  目前在售的产品线包括SATA SSD的SL300、SL500,还有针对M.2接口的CN300以及CN500,采用慧荣的主控、TLC的NAND,亮点不多。不过以“先做国产SSD品牌的前三”的小目标来看,七彩虹的野心是挺大的。

  2017年年初,CN系列M.2 SSD露面,iGame CP600 NVME SSD将全面销售,最大亮点是采用了NVMe标准,采用升级版的2261、2263等主控,性能将会不简单。当然了,一个产品只是开始。全面的产品铺货,加上完善的渠道,才是成功的前提。我们期待七彩虹2017年的后续动作。

  作为传统的板卡厂商,铭瑄主板、显卡在老DIY玩家心常熟悉的。面对着SSD市场的火爆,铭瑄也在2015年底宣布进军SSD市场,并推出首款产品巨无霸系列,之后推出终结者系列,涵盖SATA接口、mSATA接口及M.2接口等不同形态的产品。

铭瑄固态硬盘产品系列——巨无霸系列,终结者系列

  在主控上,铭瑄SSD与慧荣达成深度合作,全线产品均采用慧荣主控。得益于与Intel多年来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铭瑄SSD成为国内率先启用其3D NAND FLASH方案的国内品牌。而慧荣主控+Intel原厂颗粒的支持,也让铭瑄的巨无霸及终结者系列SSD一经推出,延续铭瑄板卡产品一贯的高性价比路线,就在销售终端取得不错的成绩,在用户群中口碑也不错。并且,铭瑄固态硬盘全系列产品实行全国三年联保政策,也给予用户购买的信心。

  不止于快,更胜于稳,这是铭瑄SSD宣布的口号。虽然作为一个起步较晚的新兴的SSD品牌,但得益于Intel及慧荣这样的原厂支持,加上耕耘多年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相信铭瑄SSD酒香不怕巷子深,2017年让我们继续关注铭瑄SSD的发展。

  在DIY玩家的印象中,映泰一直以来都是知名的主板厂商,主要业务都是围绕着主板产品进行。不过看着风生水起的SSD市场,映泰也决定分一杯羹。2016年8月,映泰正式宣布进军SSD市场!首发5种不同容量的固态硬盘,包括120GB、240GB、480GB容量的G300系列,和120GB、B240GB容量的S100系列共计5款SSD。

  作为SSD市场的新同学,映泰SSD自然还是从低门槛额定入门主流级别SSD做起。从目前的消息可知,映泰的SSD采用的是Marvell主控,三年的保修政策。总的来说,作为传统板卡厂商的转型,映泰在这个成熟的SSD领域要有一定的知名度的话,肯定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以及出类拔萃的产品技术了。未来的映泰 SSD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索泰,作为AIC的它一直伴随着NVIDIA而发展。和影驰一样,索泰在2015年开始进军SSD市场,在索泰8周年生日之际,发布了第一款SSD,索泰 雷霆SPEED 120 SSD。

  一年多,索泰SSD的知名度不高,在SATA SSD领域依然只有雷霆SPEED这个系列,采用了群联的方案,并提供三年的质保。从京东的销售来看,销量也是掺不忍睹,估计索泰也不是很看重这个市场。

  反而,索泰已经发力高端高性能的NVMe的SSD,推出了ZTSSD-PG3-480G-GE,采用东芝的MLC颗粒,高达MB/S的读写速度,相当不俗。不过正如索泰对自己SSD的态度一般,这款被低估的SSD知名度不高。估计竞争本来就很激烈,估计索泰也不太想走量,而是走精品的路线。

  金速的SSD,对于不少DIY玩家来说,就是价格的代名词。在那个SSD还是高价的年代,金速就以超低价来吸粉,当然也带来了不少的争议。

  如今的金速,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价格战的金速,在最近一两年的动作来看,开始走精品化的路线,并开拓移动SSD的新领域。目前在售的产品包括普通SSD的F系列、移动SSD的P系列等。在2017年,金速再次发力,并推出了无线便携式SSD,开辟无线存储时代,让人关注。总的来说,轰轰烈烈之后的金速,在SSD市场显得比较低调,渠道以及产品线不是很知名。

  作为民族品牌,联想的成就不言而喻,想到品牌PC相信绝大多数网友想到的肯定就是联想。不过伴随着DIY硬件的历史进程,事实上联想也是一家著名的硬件厂商。曾经联想就层推出自由品牌的移动硬盘、显示器、打印机、键鼠、U盘等等(只不过贴牌代工的多)。SSD的火热,也吸引了联想进入这个领域。

  2016年,联想开始铺货自有品牌SSD,包括SL500、SL510、SL700三种型号的固态硬盘,接口有SATA,mSATA,M.2等。打开电商网站,目前在售的只有SL700一个产品线,采用SATA、mSATA以及M.2接口的都有,容量只有120-240GB三种。不过M.2采用的是SATA通道。主控采用SMI的,NAND为Intel原厂的MLC,保修三年。

  这样一看,联想SSD的布局并没有其他专注于DIY硬件的厂商那般的走心,也许基于联想的态度,这是副业而已。毕竟有自家销售PC的背景在,联想自有品牌的SSD自然有吸引了不少拥有原厂情结的用户。

  台系SSD品牌:威刚/宇瞻/建兴

  台湾的电脑工业尤其是闪存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诞生了不少大牌存储厂商。在这次SSD介绍中,我们将台系的SSD厂商独立介绍。

  作为“台湾第一大记忆体模组厂”,威刚内存家喻户晓。在SSD开始兴起的时候,威刚就已经进入这个市场了,包括XPG系列,主打性价比加上威刚的招牌在这几年取得不错的销量。

  发展到现在,威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SSD产品线。包括面向主流的SP领域、高阶的SU领域,顶级的XPG SX系列,涵盖了SATA、M.2产品线。以前威刚一直在用Marvell主控,目前不少新品用慧荣取代。

  威刚是3D NAND的坚实推广者,其中SU800的为3D TLC NAND,SU900为3D MLC NAND,后者是首款采用MLC NAND的SSD。此外,在M.2产品线中,威刚推行了NVMe标准的低容量SSD,为推广这种高性能的规格起到了作用。毕竟是老牌厂商,威刚的SSD是很有实力的,并且价格也不错,是台系SSD的中流砥柱。

  和威刚一样,宇瞻的内存也是久负盛名。不过,在固态硬盘领域,宇瞻就不如威刚那么闻名了。目前,宇瞻在SSD领域开展得不算广泛。目前的产品线包括黑豹系列SATA SSD,是主流级别的销售主力。另外,还有即将停产的Proll系列。在M.2 SSD领域,还有非NVMe标准的AS系列以及高性能NVMe标准的Z系列。一直以来,宇瞻SSD都是群联主控以及东芝NAND的忠实支持者。

  最近,宇瞻发力移动SSD市场,推出了支持USB Type-C的AS系列,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总的来说,宇瞻SSD的发展一直都很平稳,没有太多亮点也没有太多负面。

  说到建兴,我们不得不说浦科特这个大牌SSD厂商。建兴,就是浦科特的幕后功臣。也是是浦科特的光环过于闪耀,作为代工的建兴SSD的口碑也是很响的。在X宝,你能找到不少建兴的SSD,受到不少玩家的喜爱并上船。

  而在正式渠道销售的建兴SSD来看,产品其实不是很多。在售的包括睿速V5G、V5S等(命名规律也和浦科特的类似),还有面向低端的智速系列、面向NVMe M.2 SSD的T10等等。旗下采用Marvell还有慧荣的主控,并且建兴SSD的优化做得很好,性能不错。

  不难看出,不少品牌都是老DIY品牌新进入SSD领域,产品线与渠道的铺开尚在初期阶段。当然了,我们很庆幸能够看到不少国产厂商都是积极布局SSD市场,并积极提升产品竞争力,为SSD市场添砖加瓦。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国产精品SSD品牌能够与国际大牌齐头并进,走向全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体店的固态硬盘坑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