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毫米304不锈钢板可以做成2兆帕压力容器兆帕吗?

1立方的是销量最大的一款空压机储罐,用户再向我们购买时,经常会问:1立方储气罐属不属于简单压力容器?要不要向锅检所报备和备案的?需不需要办理安装告知书?以后每年还需不需要年检?

(如需购买储气罐请查看:,上海申江储气罐,大品牌,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用户能问出这么多问题,说明用户的安全意识还是很强的。确实,现在国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视,查的也很紧。大家能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在这里,凌吉林可能很负责任的告诉您,容积1立方以下(含1000L)的。压力小于或等于16公斤的储气罐属于简单压力容器,可以不备案,不年检。法律依据是什么?

以下是《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全部内容

【颁布单位】国家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第一条   为加强简单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所称的简单压力容器是指结构简单、危险性较小的压力容器。

第三条   本规程适用于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简单压力容器:

(一)容器由筒体和平封头、凸形封头(不包括球冠形封头),或者由两个凸形封头组成;

(二)筒体、封头和接管等主要受压组件的材料为碳素钢、奥氏体不锈钢;

(三)设计压力小于或者等于1.6MPa;

(四)容积小于或者等于1000L;

(五)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并且小于或者等于1000MPa?L;  

(六)介质为空气、氮气和医用蒸馏水蒸发而成的水蒸气;

(七)设计温度大于或者等于-20℃,最高工作温度小于或者等于150℃;

(八)非直接火焰的焊接容器。

第四条   本规程也适用与简单压力容器相连接的以下连接件:

(一)与外部管道或者装置用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或者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

(二)简单压力容器开孔部分的承压盖及其紧固件;

(三)非受压组件与简单压力容器本体连接的焊接接头;  

(四)所用的安全阀、爆破片(帽)、压力表、水位计、测温仪表等安全附件。

第五条   本规程不适用于下列压力容器:

(一)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海上设施和船舶使用的压力容器;

(二)机器上非独立的承压部件(如压缩机缸体等);

(三)危险化学品包装物;

(五)快开门式压力容器;

(六)移动式压力容器。

第六条   简单压力容器的材料、设计、制造、检验检测和使用管理应当满足本规程的要求。

第七条   申请简单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的制造单位其产品应当先进行型式试验,并且合格。

第八条   进出口简单压力容器的监督管理应当满足《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 研制和开发简单压力容器产品,其技术要求与本规程规定不一致时,制造单位应当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性报告,并且约请有检验检测资格的第三方对其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将所做试验的依据、条件、结果和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方可进行制造和销售。

第十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第十一条   简单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当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主要受压组件材料生产单位应当提供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者加盖材料供应单位检验公章及经办人章的有效复印件。

第十二条   简单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供货状态为热轧或者正火的镇静钢;

(二)碳含量(熔炼分析,下同)不大于0.25%,磷和硫含量均不大于0.045%;

(三)室温下标准抗拉强度规定值的下限小于540MPa。

第十三条 与主要受压组件相焊接的所有零部件,必须采用与主要受压组件材料性质相适应当的材料。

第十四条 从事简单压力容器设计的单位应当具备A1级、A2级、C级、D1级或者D2级中的任一项压力容器设计资格。

第十五条 简单压力容器的设计文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二)设计计算书,至少包括容积计算、强度计算、推荐使用寿命、安全泄放量计算、安全阀排量或者爆破片泄放面积计算等内容;

(三)设计说明书,至少包括设计参数的选择依据、材料的选用、附件的选择、主要生产工艺要求、检验要求等内容;  

(四)使用说明书,至少包括最高工作压力、最高工作温度、容积、指定的用途、安装要求、推荐使用寿命、安全维护要点等内容;

第十六条 简单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上至少注明以下内容:

(一)依据的规程、标准名称;

(三)主要受压组件材料牌号及材料要求;

(四)设计条件,包括设计温度、设计压力、最高工作压力、推荐使用寿命、介质、腐蚀裕量等;

(五)主要特性参数,包括容积、总重等;

(六)焊接方法和要求;

(七)防腐蚀要求(必要时);

(八)耐压试验要求,包括试验压力、介质等;

(九)射线检测或者爆破试验要求;

(十)安全附件的规格和订购的特殊要求;

(十一)铭牌样式(见附件)和位置;

(十二)运输包装和安装的要求(必要时);

(十三)其他特殊要求。

第十七条   简单压力容器对接焊接接头应当采用全熔透焊接接头。

第十八条   简单压力容器主要受压组件的壁厚应当采用试验方法或者计算方法确定。

壳体成形后的实际厚度,奥氏体不锈钢制简单压力容器应当不小于1mm,碳素钢制简单压力容器应当不小于2mm。

第十九条   用试验方法确定主要受压组件壁厚时,在室温下的爆破压力不应当小于5倍的设计压力,且周向永久变形率不超过1%。

第二十条   用计算方法确定主要受压组件壁厚时,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设计压力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简单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或者爆破片的爆破压力;

(二)许用的总体薄膜应力小于或者等于0.6Rp0.2(Rp0.2为材料在室温下屈服强度规定值的下限)或者0.3Rm(Rm为材料在室温下抗拉强度规定值的下限);

(三)如果容器的筒体带有1条或多条非自动焊的纵向焊接接头,计算厚度应当增加15%。

第二十一条 简单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当具备A1级、A2级、C级、 D1级或者D2级中的任一项压力容器制造资格。

第二十二条   简单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生产工艺稳定,并且对制造的简单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和产质量量负责。

第二十三条   从事简单压力容器焊接、无损检测的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取得相应项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工作。

第二十四条   简单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评定应当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   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得低于母材抗拉强度规定值的下限,并且不得有危及简单压力容器安全的缺陷。

第二十六条   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的简单压力容器可以为同一型号:

(一)设计压力、设计温度相同;

(二)结构相似(由筒节和封头组成,其封头形状相同并且至少有1个筒节;仅由2个封头组成,封头形状相同);

(三)检查孔(观察孔、手孔和人孔等)的类型相同;

第二十七条   同型号简单压力容器可按批组织生产。组批的要求如下:

(一)组批时间,连续生产时间不超过15天;

(二)组批数量,对于内直径Di≤400mm的,按生产顺序以不超过1000台为1批,对于内直径Di>400mm的,按生产顺序以不超过500台为1批。

第二十八条   制造单位应当对简单压力容器逐台进行外观检查和耐压试验,并且予以记录。 第二十九条   简单压力容器外观检查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焊接接头表面质量;

(二)母材表面的机械损伤情况。

第三十条   简单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二)试验介质一般为水,试验时,应当排净滞留在容器内的气体;

(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空气、氮气或者其他惰性气体,其耐压试验应当以不超过0.1MPa/s的升压速度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保压时间不少于30秒;

(四)奥氏体不锈钢制简单压力容器用水进行液压试验时,应当严格控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mg/L,试验合格后,应当立即将水去除干净;

(五)耐压试验时,简单压力容器壁温和试验用介质温度不应当引起容器的脆性断裂,试验用介质的温度一般应当不低于5℃;

(六)简单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当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确保耐压试验安全。

第三十一条   简单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的合格要求如下:

(二)无肉眼可见变形;

第三十二条   按试验方法设计的简单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在制造过程中,应当进行爆破试验;按计算方法设计的简单压力容器,应当进行射线检测。

第三十三条 简单压力容器爆破试验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一)对接焊接接头采用自动焊的简单压力容器,按批抽1台容器进行爆破试验;

(二)对于达不到规定批量的,或采对接焊接接头用手工焊接的,在每个焊工每天焊接的简单压力容器中,至少抽1台容器进行爆破试验;

(三)爆破试验在室温下进行,加压速率不应当超过0.1MPa/s;

(四)爆破试验前应当测量筒体的实际厚度和中部的周长。试验时先缓慢加压至5倍设计压力,保压时间不小于5min,确认无泄漏后卸压至压力为零,测量中部周长,再缓慢加压直至容器爆破;

(五)按照第三十四条的公式,计算周向永久变形率。

第三十四条   简单压力容器周向永久变形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钢板(钢带)负偏差与加工减薄量之和,mm;

Rp0.2—材料在室温下的标准屈服强度规定值的下限,MPa;

Rp0.2a—材料在室温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MPa;

Wa—试验后筒体中部的周长,mm;

Wo—试验前筒体中部的周长,mm;

δa—试验前筒体的实测厚度,mm;

δn—筒体名义厚度,mm。

第三十五条   简单式压力容器的爆破试验的合格要求如下:

(一)周向永久变形率不超过1%;

(二)爆破压力不低于5倍的设计压力;

(四)破口起裂点不在焊接接头。

爆破试验不合格时,允许从该批容器中再抽取2台容器进行复验,2台均合格后则该批合格。对于达不到规定批量或者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手工焊接的,在该焊工当天焊接的容器中,再抽2台容器复验,2台均合格后则该焊工当天焊接的简单压力容器合格。

爆破压力达不到要求的,可以降级使用,否则该批或者该焊工当天焊接的简单压力容器应当报废。

第三十六条   简单式压力容器的射线检测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一)对接焊接接头采用自动焊时,调整焊接工艺后,应当对首台产品进行射线检测;

(二)制造过程中,每批产品至少抽1台进行射线检测,日产量不足1批时,也必须抽1台进行射线检测;

(三)产品达不到规定批量,或者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手工焊接,在每个焊工每天焊接的产品中,至少抽1台产品进行射线检测;

(四)射线检测位置包括交叉焊缝的纵焊缝,每台产品的射线检测长度不得小于200mm,单台产品焊缝长度小于200mm的,射线检测长度为全部焊缝;

(五)射线检测按JB/T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进行,射线底片质量等级不低于AB级,焊接接头质量等级不低于Ⅲ级;

(六)射线检测不合格时,允许从该批中再抽取2台进行射线检测,2台均合格后则该批合格;对于达不到规定批量或者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手工焊接的,在该焊工当天焊接的容器中,再抽2台容器射线检测,2台均合格后则该焊工当天焊接的简单压力容器合格;

(七)经复验后仍不合格的简单压力容器,应当对该批产品或该焊工当天焊接的产品逐台进行射线检测,射线检测的位置包括交叉焊缝的纵焊缝,合格要求与本条第(五)项相同。

第三十七条   直径小于400mm的简单压力容器,压力表表盘直径应当不小于40mm。

第三十八条   简单压力容器出厂前,制造单位应当在设计确定的明显部位安装简单压力容器铭牌(式样见附件)。铭牌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制造单位名称和制造许可证编号;

(二)产品名称和编号;

(四)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

制造单位应当向用户提供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竣工图(复印件)和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制造监督检验证书。

第三十九条   同型号的简单压力容器首批生产前,制造单位应当向取得型式试验资格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型式试验申请,申请时应当提交齐全的设计文件。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到制造现场抽取简单压力容器样机1台,经数据审查和相应的检测、试验,证明样机符合本规程和设计文件要求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出具型式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结论、限制条件,并且用图和文字对样机作必要的说明)和型式试验证书。

改变设计文件或者主要制造工艺或者停产时间超过6个月重新生产时,应当重新进行型式试验。

第四十条   简单压力容器型式试验项目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三)射线检测和耐压试验(适用于按计算方法设计的简单压力容器);

(四)爆破试验(适用于按试验方法设计的简单压力容器);

(五)产品标准对型式试验规定的其他检验项目。

第四十一条   简单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应当由取得监督检验资格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简单压力容器产品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监督检验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确认制造的简单压力容器与产品型式试验报告中所描述的型号相一致;

(二)审查材料质量证明书,以及材料的可追溯性;  

(三)现场检查耐压试验装置、仪表及准备工作,确认耐压试验结果;

(四)现场确认产品爆破试验或者射线检测结果;

(五)对受检单位的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情况进行监督。

第四十二条   从事监督检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根据制造单位的要求按台或者按批出具制造监督检验证书。

第四十三条 使用单位负责简单压力容器使用的安全管理。符合本规程范围的简单压力容器,不需要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在推荐使用寿命内的简单压力容器,不需要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进行定期检验。

第四十四条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设备安全管理档案,对简单压力容器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并且记录存盘,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请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第四十五条 达到推荐使用寿命的简单压力容器应当报废,如需继续使用的,使用单位应当报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进行定期检验。

第四十六条   简单压力容器发生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并且按照《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的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理。不得隐瞒、拖延不报或者谎报。

第四十七条   符合本规程适用范围的简单压力容器,如果数量较少,可以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制造,按本规程进行使用管理。

第四十八条   符合本规程的有关定义和范围,但材料为铝或者铝合金的简单压力容器,应当按照JB/T《铝制焊接容器》和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制造,按本规程进行使用管理。

第四十九条   本规程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规程自2007年7月1日起执行。

除了1立方容积,1.6Mpa以下的压力容器(储气罐)属于简单压力容器,不需要办理使用登记手续以外,其它所有的压力容器都应该去锅检所备案,否则私自安装,被查到的话,是要罚款的。现在国家查得紧,我们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就违了法,所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由凌吉林原创发布。法律依据来自《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凌吉林温馨提醒您:如需采购螺杆空压机,或者空压机坏了需要维修,需要保养换三滤和油,您可以拨打电话咨询。

10.1.1 本章适用于单层焊接、多层包扎、热套及锻焊压力容器。对于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20℃的容器还应符合附录C(标准的附录)的规定。   本章适用于温度高于-20℃的钢制焊接单层压力容器,多层包扎压力容器及热套压力容器。

10.1.7 凡制造受压元件的材料应有确认的标记在制造过程中,如原有确认标记被裁掉或材料分割几块。应于材料切割前完成标记的移植。

10.2.1 根据制造工艺确定加工裕量,以确保凸形封头和热卷筒节成形后的厚度不小于该部件的名义厚度减去钢板负偏差。冷卷筒节投料的钢板厚度δs不得小于其名义厚度减钢板负偏差。
  制造中应避免钢板表面的机械损伤。对于尖锐伤痕以及不锈钢容器防腐蚀表面的局部伤痕,刻槽等缺陷应予修磨,修磨范围的斜度至少为1∶3。修磨深度应不大于该部位钢材厚度δs的5%,且不大于2mm,否则应予焊补。
  对于复合钢板的成形件,其修磨深度不得大于复层厚度的30%,且不大于1mm,否则应予焊补。
10.2.4.1 A、B类焊接接头对口错边量b(见图10-4)应符合表10―1的规定。锻焊容器B类焊接接头对口错边量b应不大于对口处钢板厚度δs的1/8且不大于5mm A、B类焊缝对口错边量b(见图―4)应符合表10―1的规定。
10.2.4.4除图样另有规定外壳体直线度应不大于壳体长度的1%。当直立容器的壳体长度超过30m时,其壳体直线度允差应符合JB4710的规定。   除图样另有规定外,壳体直线度允差△1应符合表10―2的规定。
壳体直线度允差△1mm
A、B类焊缝的余高(见图10―12)按表10―4的规定。

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σb>540MPa的钢材以及Cr-Mo低合金钢钢板

10.4.1 容器及其受压元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容器及其受压元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进行热处理:
A、B类焊缝处的母材名义厚度δn符合下列条件者:
a)碳素钢厚度δn大于34mm(如焊前预热100℃以上时,厚度δn大于38mm)
d)任意厚度的其它低合金钢。
10.4.5.1 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操作应符合如下规定
a)焊件进炉时炉内温度不得高于400℃;
b)焊件升至400℃后加热区升温速度不得超过5000/δs℃/h,且不超过200℃/h,最小可为50℃/h;
c)升温时,加热区内任意5000mm长度内的温差不大于120℃;
d)保温时,加热区内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不宜超过65℃;
e)升温及保温时应控制加热区气氛,防止焊件表面过度氧化;
f)炉温高于400℃时,加热区降温速度不得超过6500/δs℃/h且不得超过260℃/h,最小可为50℃/h;
g)焊件出炉时,炉温不得高于400℃,出炉后应在静止空气中继续冷却。
10.5.1.1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A类的圆筒纵向焊接接头应按每台容器制备产品焊接试板。
b)钢材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σb>540MPa;
d)当设计温度小于-10℃时,钢材厚度δs>12mm的20R;钢材厚度δs>20mm的16MnR;
e)当设计温度小于0℃,大于等于-10℃时,钢材厚度δs>25mm的20R,钢材厚度δs>38mm的16MnR;
f)制作容器的钢板凡需经热处理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材料力学性能指标者;
g)图样注明盛装毒性为极度危害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按每台容器制备产品焊接试板。
a)钢材厚度不小于20mm的15MnVR钢制容器;
b)钢材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σb>540MPa;
e)当设计温度小于0℃时,钢材厚度δ>25mm的20R,钢材厚度δ>38mm的16MnR;
f)制作容器的钢板凡需经热处理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材料力学性能指标者
g)图样注明盛装毒性为极度危害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
10.5.2 除非图样规定制作签证环试样外,B类焊接接头(含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的A类焊接接头)免做产品试板。
10.5.3 除10.5.1.1的规定外,其它容器应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制备产品焊接试板。 采用同一钢号,同样焊接工艺制造的前30台产品,应按台制备焊接工艺纪律检查试板,其中只要有1台的试验不合格,则此后的30台产品,仍应按台焊接工艺纪律检查试板,直到30台全部合格后,方允许以批代台焊接工艺纪律检查试板。
采用同一钢号,同样焊接工艺其任意2台产品投料时间间隔不超过半年的15台产品为1个产品批量。由检查部门任抽2台焊接工艺纪律检查试板。
在工艺纪律检查试板中只要有1块试板的检查结果不合格,则应按上述要求重新按台焊接工艺纪律检查试板。
10.5.11.1 B类焊接接头是否需要制备鉴定环按图样规定。
10.5.11.2 鉴定环的材料必须是合格的,且与容器用材具有相同的钢号、相同热处理状态,如系钢锻件则其级别也应相同。
10.5.11.3鉴定环试样的种类,尺寸、数量、截取、试验方法与结果评定按图样要求。
10.5.11.4有热处理要求的容器,鉴定环应进行同样的热处理。
10.8.2.1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容器及受压元件,需采用图样规定的方法对其A类和B类焊接接头,进行百分之百射线或超声波检查。

c)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σb>540MPa的钢材;
e)进行汽压试验的容器;
f)图样注明盛装毒性为极度危害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
g)图样规定须100%检测的容器;
h)多层包扎压力容器内筒的A类焊缝;
i)热套压力容器各单层圆筒的A类焊接接头;

容器中的A类和B类焊缝,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需采用图样规定的探伤方法,进行百分之百射线或超声波探伤检查。
a)名义厚度δs大于38mm的碳素钢,名度厚度δs大于30mm的16MnR;
b)名度厚度δs大于25mm的15MnVR和奥氏体不锈钢容器;
c)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σb>540MPa的钢材;
e)进行汽压试验的容器;
f)图样注明盛装毒性为极度危害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
h)多层包扎压力容器内筒的A类焊缝;
i)热套压力容器各单层圆筒的A类焊接接头;
j)嵌入式接管与圆筒式封头对接连接的A类焊缝;
k)在焊缝上开孔,开孔中心两侧各不少1.5倍开孔直径范围内的焊缝。
m)凡被补强圈、支座、垫板、内件等所复盖的焊缝。
10.8.2.2 除10.8.2.1和10.8.2.3规定以外的容器,允许对其A类及B类焊接接头进行局部射线或超声波检测 检测方法按图样规定。检测长度不得少于各条焊接接头长度的20%且不少于250mm。焊缝交叉部位及以下部位应全部检测,其检测长度可计入局部检测长度之内。
a)先拼板后成形封头上的所有拼接接头;
b)凡被加强支座、垫板、内件所复盖的焊接接头
c)以开孔中心为圆心1.5倍开孔直径为半径的圆中所包容的焊接接头;
d)嵌入式接管与圆筒或封头对接连接的焊接接头
e)公称直径不小于250mm的接管与长颈法兰、接管与接管对接连接的焊接接头。
10.8.4 无损检测标准
按JB4730对焊接接头进行射线、超声、磁粉和渗透检查,其合格指标如下:
a)若容器及受压元件符合10.8.2.1的规定,不低Ⅱ级为合格;
b)若容器符合10.8.2.2的规定,不低于Ⅲ级为合格。
焊缝的射线探伤按GB3323-87《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进行,其检查结果对百分之百探伤的A类、B类焊缝,Ⅱ级为合格;对局部探伤A类及B类焊缝Ⅲ级合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压力容器兆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