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i3cpu升级CPU一样配置下,CPU用i3-8100还是i5-7300HQ好,综合考虑,性能,耗电,散热,寿命

【转】英特尔7代酷睿系列曝光,性能提升令人失望 只看楼主 收藏






Intel 当年发布 3960x的时候lz就觉得很奇怪,3960x明明和2600k架构是一样的(就是核心多、四通道、40条PCI-E而已),后来Intel 果然继续着这种不合理。

第五代6950x(16年夏天发布)


2016 年 Kaby Lake 平台将会迎来新的处理器以及芯片组。

英特尔Kaby Lake 在 Intel 中的地位或许比我们所想的有些出入,当时我们认为它可能只是 10nm 纳米核心工艺过渡期所推出的非常产品,地位约略同于 Haswell Refresh 与 Broadwell,但显然 Intel 对于 Kaby Lake 有着更多的期望,除了推出处理器之外,也将一起带来全新的 200 系列芯片组。

对此,可以发现 Intel 对 Kaby Lake 的重视程度。不过,对我们而言,这或许又是一次坑杀玩家的手段。这句话的深层含意其实不难理解,我们先来複习一下 Intel 在 Haswell 后所做的种种好事。

2015 年上半推出 Broadwell 架构,「相容」9 系列芯片组,「不相容」8 系列芯片组

从上面的简表中,其实可以发现一些端倪,Intel 在架构开发延宕的情况,会做出半代产品的推出策略。拉回至目前 Skylake、Kaby Lake 与 200 系列芯片组的三角关係,不难发现之后预计推出的 Cannon Lake 或许会刻意不相容于 100 系列芯片组的可能性相当大。

不过,Intel 这次对于 200 系列芯片组的处理方式,倒是吸取了 8、9 系列的教训,两者间不再只是硬体 ID 变更如此简单。新的 200 系列之于 100 系列,将会提昇原有 26 条 HSIO 至 30 条,多出来的 4 条为 PCI Express 通道,将提供完整功能之外,同时也是为了 Intel Optane Technology 所准备。

针对处理器部分,Kaby Lake 之于 Skylake,则是新增 5K 分辨率,受限于萤幕 Scaler,Kaby Lake 目前仅支持单线缆 5K 30 或者是双线缆 5K 60。除此之外,针对硬体编解码方面则是导入 HEVC 10-bit(HW)、VP9 10-bit(HW),提供更多元化的硬体解码功能,减轻软解的使用程度。

那麽对于已经被宣判死刑的 Skylake,Intel 又将如何处置呢?答案是它还是会存在于市场中,同时也将会迎来第二轮更新。它的命运将可能与 Broadwell 一样,拥有 Iris Graphics 内建显示芯片与性能相当强悍的 eDRAM 超高速缓存,但不会成为 Intel 在市场中主推的产品线。



2016年科技圈不得不跟你说的那些事情 05:55:00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蔡小鹏 | 责编:蔡小鹏收藏文章 分享到 评论(39)
本来这篇文章应该在新年伊始之时出现,但考虑到遵循老祖宗的传统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最终还是决定在农历春节过后放出。撰写本文的目的其实很简单,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承上启下的节点,于情于理都应该写点什么回顾展望之类的东西孝敬读者或者我们的广告主。但来来回回写了这些年总觉得没啥新意,而我骨子里又是个带有批判主义精神的叛逆上进青年,所以如果下面这些酸水不小心误伤到哪位,也还请海量包含。毕竟科技是个大行业,广大读者是个大群体,想要面面俱到全方位照顾很难,想要靠我这一介文人的键盘鼠标改变点什么更难。
一、七大大展会有起有落
观察任何行业的最佳视角一定是行业展会,无论是2C还是2B,行业冷暖一看便知。虽然多数经济学家认为2015年是个灾年,2016年是灾年之后的荒年。但不可否认2015年的几大全球展会依旧组织的风生水起,新技术新产品也层出不穷。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日子谁都能过,但坏年景还能有余粮的才是真正的大户。
2月22日至2月25日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作为全球最重要、最大的通信行业类展会,MWC在早年间的地位无人能及。但随着苹果在全球范围的普及以及中国品牌的快速成长,这个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全球性展会颓势明显。特别是2C端,已经很少有厂商愿意把自己的新品放在这个展会上发布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短期内还没有哪个展会能够取代MWC的地位。而说到今年,最大的看点应该依然是龙头老大三星的旗舰新品S7以及LG的G5。
3月14日至3月18日 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
相比于MWC,CeBIT的命运似乎更为坎坷。这个曾经是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一部分的展区,借势计算机类产品的快速发展,成功独立并一跃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消费类产品展会之一。然而同样也是因为整个消费PC行业的萎靡,CeBIT的行业影响力也是大不如前,整个展会的基调似乎也与PC一样开始往2B类型回归。所以预计今年的CeBIT很难再有什么能够吸引消费者目光的产品出现。
CES Asia去年首次在上海举行,借助CES在全球的影响力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这些年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集体贡献,成功赚足用户眼球。而中关村在线作为官网唯一评奖合作媒体,与举办方CEA联合公布了Best CES大奖。
今年CES Asia同样看点十足,一方面会接着延续2015年本土品牌大面积占领场馆的态势,另一方面奥迪、福特、奔驰这些汽车类品牌还会大打智能汽车的旗号,抢占科技栏目的新闻版面。
Computex的定位一直都有些尴尬,这种尴尬在PC产业最风光的几年被很好的掩盖了起来。但与CeBIT一样,这些年PC行业持续走低,Computex的尴尬也就越来越明显。原来双A是整个Computex最有力的支撑,但现在Acer已经颓废的一塌糊涂,只靠ASUS独自苦苦支撑,不知道Computex还能坚持多久。
所以今年Computex的唯一看点,可能就是Acer究竟是触底反弹,还是继续下滑。
7月28日至7月31日 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
在谈Computex的时候我总觉得遗漏了些什么,当开始ChinaJoy这部分的时候才想起来——Showgirl啊。所以这里补充上,Computex的另一看点是众多台妹Showgirl们。而ChinaJoy的最大看点当然也是海量不同风格的Showgirl美女。
9月2日至9月7日 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
IFA这两年的势头已经远远超过CeBIT和Computex,成为与CES、MWC能够相提并论的国际性消费相关产品大展。而且相比于MWC和CES,IFA还会更多涉及到家电类的产品品类,这与现在智能家庭和家庭云的主流趋势非常切合,自然也会受到更多参展商和用户的追捧。
本次IFA依然会是三星和LG两家韩系家电老大斗法的舞台,除了更大尺寸、更弯曲的屏幕,我们还会看到更多具备智能、互联功能的家电,在一部手机上完成对家中所有带电设备的操作很有可能落地应用。
另外,IFA一直都是国产手机老大华为发布新品的重要平台。在IFA 2015上,华为发布了次旗舰Mate S系列新品,而这个系列是否会在今年IFA上延续,同样值得关注。
二、三家不得不关注的品牌
其实值得关注的品牌有很多,但是下面这三家的动作很有可能会真正影响到你我2016年的生活。这种影响也许会潜移默化,但也有可能突如其来。或许很多品牌也能做到这一点,但至少不是今年。
苹果未来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接触是在下个月的14日,传闻是iPhone 5SE。虽然我始终不相信如此shi的名字出自苹果,但从种种迹象来看基本已成事实。其实不管苹果出什么样的产品,总会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将其列入不得不关注的品牌也是顺理成章。
而除了3月14日即将发布的新品和9月份必定会发布的iPhone 7之外,我更关心的是苹果对于watch产品线的布局和规划。因为穿戴领域并没有哪个品牌真正挖掘到了用户需求,建立起绝对领导地位,苹果会不会又是第一家,值得关注。
很抱歉,对于此事我报以悲观态度。所以《欢迎回来,谷歌》这篇内容在后台放了很久并没有机会发布,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其实更值得我们关注的点,应该是谷歌在智能领域的布局,包括穿戴、包括VR/AR、包括人工智能,因为如果苹果做不到的东西,谷歌一定可以做到,反之亦然。
华为 到底什么是天花板
短短几年手机销第一、民族品牌遍布全球、不上市的传奇故事、无数公司学习的企业文化,华为集所有英雄元素于一身,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从业者从那个角度看都如此完美。但越是美好的情景越容易让人产生质疑:对于华为而言,究竟什么是天花板。这是个疑问,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理由。也许答案就在MWC上即将发布的全新产品线。别问我是什么产品线,我都不会告诉你与键盘有关系。
三、四个关于科技领域的预估
最后,我们再聊一些热门的话题,关于几个科技领域最热品类或者产品线未来的预估判断。最主要的判断预估是,科技领域再也不会有类似PC、手机、平板这种相对独立性较强的产品线出现。原因是由于现有的技术和产品线已经可以满足人们的大面需求,其他碎片化需求不足以支撑完全独立产品线出现。所以未来的科技产品大多会以融合、依附的形势出现,比如下面提到的穿戴、VR/AR和人工智能等等。
2015年一整年的时间里,智能穿戴都在扮演着逗逼的角色。编造用户需求,编造市场规模,编造发展前景,编造技术创新,所有可以用来忽悠资本的故事智能穿戴行业全都用上了。以至于现在到中关村创业大街,随便拉个刚毕业甚至没毕业的大学生,分分钟就能给你写个企划书,张嘴闭嘴都是生态、云、用户粘性,似乎用了这套方案世界和平的问题都能解决。
好了,请解决如何盈利的问题。要知道科技这个行业,牛X和逗逼看起来只有一个字的差别,但真正做起来其实也就是一个“钱”字的差别。
别指望用资本的钱,面上贴给用户,实际放进自己的腰包。
VR/AR进入消费领域是个笑话
VR/AR是未来,绝对是未来,但绝对不是消费产品的未来。
与智能穿戴同理,讲用户讲生态绝对是个笑话,没有消费者会愿意为VR/AR产品买单,即便有也是少数不成规模。原因有三:首先,长相丑。有用户有生态的前提是有数量级,而大多数VR/AR产品都丑的一个可以,即便做的再好看戴上也是丑,所以注定无法成为普适性产品,自然谈不上什么生态可言。其次,体验差。这个不需要多说,谁用谁知道。最后,无内容。索尼用了20多年的时间构建起自己的游戏生态体系,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游戏内容源。培养游戏开发人员,树立游戏开发公司信心,养成游戏文化氛围是需要耗费大量金钱和精力的。遗憾的是,AR/VR行业没有人愿意或者说没有人有能力扛起这个大旗。自然不可能成为一般消费品。
但是,白日做梦自古又都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与梦想,恰好VR/AR在功能性上非常贴合这个需求。老话说得好,眼见为实。但VR/AR就是要骗过你的眼睛,让白日做梦成为现实,前景自然无限。随便说几个都有无限潜力空间。比如一切需要预先展示的实体效果场景,说通俗点就是房子装修、展览布展、楼宇结构、旅游旅行之类的。再比如一切需要预先演练的高难度实体场景,说通俗点就是灾难现场、手术、深海探测、太空探索之类的。
虽然潜力无限,但不难发现这些领域一方面都有自己的行业巨头,另一方面自身技术门槛很高。这就对所有VR/AR的从业者和公司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你们思考的不仅是如何通过技术达成更出色的效果,同时还应该考虑以一种什么样的身份和角色进入到相关行业。
所以VR/AR未来无限好,只是别指望消费领域能有多少作为,融入每一行业才是王道。
过去3年最春风得意的互联网品牌思维,在2015年受到了巨大冲击。曾经不可一世如教科书一般的小米模式变成了为迎合资本对销量和利润的追求,不得不靠买5号电池为生的小卖部生意。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低价可以,底价难活。
很多人认为消费产品都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小米模式去掉了这层空间并成功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但很遗憾,不管是实体物品还是虚拟物品都有自己的成本。这个成本不是简单的A零件加B零件加C零件,而是包括对未来维修成本的预留以及对未来研发预算的预判等等诸多细枝末节的东西。牺牲这部分成本无意识拿未来赌今天,在资本环境好的情况下未来损失可以由资本买单。但资本环境如果发生变化,结果无需多言。
第二,生态与生态是两个概念。之前人们聊的生态概念,是如何有更多入口接入,如何万物互联,如何将自己的产品和账号触及到更多领域。这种生态的概念无可厚非,一定是每一个厂商都必须应该做的。而我们谈到的第二种生态,是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如何得当处理上游供应链之间与下游渠道链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生态维护。这种生态与消费者看似没有直接联系,但真正落实到产品生产销售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与购买者息息相关。因此只有两种生态同时构建,才有可能成为资本青睐的品牌,才有可能制造用户愿意掏钱的产品。
因此,简单依靠第一种生态概念迎合资本,同时牺牲未来隐形成本打造出来的轻资产互联网品牌,一定会面临用户、行业、资本三方面的挑战,想要生存下去困难重重。而还在致力向纯互联网品牌靠拢或者希望重新打造一个互联网品牌的企业就更难有什么未来。
最后,写写我主要负责的手机产品线。一开始在纠结要不要把小标题起得这么恶意满满,但一想到我们的读者是如何错过一个又一个的好产品,将自己辛苦挣来的压岁钱、血汗钱浪费在那些电子垃圾上面的时候,我就淡定的敲下了按键。
很久以前我在看电视广告的时候总是好奇一件事情,如果这一代洗衣粉比上一代洗衣粉洗的更干净的话,那下一代是不是比这一代洗的更干净?那请问我为什么要买这一代洗衣粉而不是去选择其他牌子的?
所以每当我听到有些品牌发布会上,大佬吹嘘自己的产品比上一代提升多少多少的时候,就充满了厌恶感。然而更厌恶的是,当发布会结束后专访的时候,你还会听到他大言不惭得说,已经有消费者反映了我们的产品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非常重视用户反馈和需求所以会在下一代产品上做出调整,我们的产品在下一代会做得更好。
对于厂商而言,产品更新迭代可能是以季度甚至月为单位,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恐怕再有钱也得以年为单位吧?如果厂商每次都以推出个差不多的东西先卖,有问题下一代改进的心态做产品,恐怕永远也做不出好产品。
所以我要说的是,这种手机品牌,该死的请去死吧。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i3cpu升级CPU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