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的把戏:你知道真正的银行贷款最低利息多少年化利率是多少吗

编辑:金融卫士 来源:融360原创 日期:

? 年化收益20.4%?又一吸金把戏狂揽8600万 ? 2000万注册资金 ? 高层中有1位只有小学文化,曾因犯贩卖毒品、强迫交易罪被判过刑 ? 服务器是租来的 ? 年息不低于20.4% 恒融财富网络平台,一

  ? 年化收益20.4%?又一“吸金”把戏狂揽8600万

  ? 2000万注册资金

  ? 高层中有1位只有小学文化,曾因犯贩卖毒品、强迫交易罪被判过刑

  ? 服务器是租来的

  ? 年息不低于20.4%

  恒融财富网络平台,一个仅运营一年半的所谓P2P平台就发布了提现困难公告,实际控制人、法人代表、大股东不知去向。波及800余受害人,另5300余万巨款下落不明,投资人损失能否追回尚不可知……

  又是一起引人深思的互联网金融诈骗案件,通过对该平台的了解,卫士君发现,其实这个骗局并不高明,但是它之所以迷惑了那么多人,就在于它精准把握住了投资人心理,一步步引诱他们上当受骗。我们来看看投资人是如何一步步被引诱进入这个巨大的诈骗陷阱中。

  1、禁不住高达20.4%的超高年利息诱惑

  年利息20.4%是个什么概念呢?假设投资10000元到该平台,一年后,利息可以拿到2040元;如果是投资100000元,利息则高达20400元。这样的回报在当时的理财市场,绝对是无人能拒绝的“香饽饽”。

  当然,并不是所有投资人都是理财小白,肯定有人看到其背后的风险。表面上看起来这部分人损失了“高收益”,但事实上,正是他们对诱惑的拒绝,帮他们守护了自己的财产。而那些“艺不高胆贼大”的希望捞一笔就走的贪心人,最终没有躲过这场灾难,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结果。

  2、挡不住豪华气派门面营造的土豪感

  无锡市滨湖区一幢商务大厦的11楼,装修豪华,气派非凡,每一位到过平台总部的投资人都被“有钱就是任性”的土豪感所折服。很多投资人凭此判断公司实力非凡,要不怎么能在这么牛逼的办公楼里办公?但是这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精心包装过的屌丝都能冒充富二代出来骗人了……

  3、忍不住相信“精心摆出来”的专业感

  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可以看到,该公司经营范围为委托资产管理、投资咨询、金融信息咨询等,看着好像很专业的样子;公司还设立了运营客服部、财务部、技术部、业务部、风险控制部等部门,可谓是同类公司该有的他们是什么都不缺,当然,公司也十分看重“招兵买马”,聘请了有着大学文凭的29岁叶某为该公司运营客服部总监。然并卵,专不专业还得市场说了算。

  4、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

  为打消投资人的顾虑,吸引更多投资,该公司想出很多美化公司的花招。比如在打广告,造势宣传,成立监管委员会还有定期发布业务的调查报告等等。

  而最有效的招数便是:投资人见面会。公司组织投资人到无锡游山玩水,甚至带领大家到公司高层陈某个人游艇俱乐部、豪华KTV进行奢侈消费。都说“吃人家嘴软,拿人家嘴短”,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糖衣炮弹”,很多投资人到底是没忍住,出手了。

  以上四点可谓是专为投资人设的套,有些人的确是无法判断其真伪,上当受骗也是在所难免。但是将投资款直接打入陈某等个人银行账户来充值这一点,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不合规操作了。

  为什么投资人连这么明显的陷阱都要往下跳呢?对于这一点,卫士君实在是想不明白。真正意义上的P2P平台,私设资金池是决不允许的,它作为一种信息中介只是提供一种交流通道,但陈某等人在搭建该平台时,却刻意引导投资者把资金打到自己掌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或个人账户上,说白了就是打着理财的名义非法吸储。

  就资产端而言,其放贷也是弄虚作假。平台用于放贷的本钱,就是通过线上吸纳来的上亿元资金。但是哪来那么多的优质资产端,让他们放高利贷赚取息差呢?

  所以他们通过私下操作,实际贷款为15万的业务在合同上却变成了30万,更有甚者,实际贷款额度为105万,但合同金额却虚高至230万。就这样,他们把金额虚高的借款合同,他项权证上传到平台,发布借款标的,吸引投资人投资。如此不断反复,实施一轮又一轮的“吸金大法”。

  可以看出,恒融公司的诈骗伎俩非常简单,就是收钱放贷,赚取息差。这种运作模式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而800多受害人的投资失利也用血淋淋的事实证明了,这种诈骗平台,万万投不得。

  据了解,2015年9月24日,叶琼、林友东被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向法院提起公诉。2016年1月25日,此案开庭审理,择日宣判。

  投资人的资金是否能追回尚不可知,卫士君希望通过这个案例,提醒大家,上述陷阱虽然有着极其诱人的华丽外表,但想想那句古话,无利不起早,所以对于那些“从天而降”的好事儿,切记多留几分警惕。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 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前两天,一篇叫《为什么中介哄抢租赁房源,因为贩毒都没它来钱快》的文章刷屏,作者“紫竹张先生”在文中揭露了自如的金融游戏,指出其中的巨大风险。

看文章评论和笔者朋友圈的反映,很多吃瓜群众把火力转向了金融工具本身。

在中国,骂资本和金融是政治最正确的事情。在大多数人的朴素观念中,资本家不负责,金融家吸人血,社会都是他们搞坏的。那么分期贷款就是在吸穷人的血,ABS更是一场富人间的猫腻。

贩毒和P2P庞氏骗局这样刺眼的词,用来类比长租公寓。甚至一些评论中,长租公寓搞ABS已经和次贷危机划上了等号。

妖魔化会阻挡视线,我们应该一层一层来看,以自如为代表的长租公寓玩的这套金融把戏,到底有没有问题?问题有多大?

首先,对租客来说,房租分期是吸血吗?

分期是很常见的一种金融工具,本质是透支未来的资金改善当前的现金流。比如我想买iPhone X但是手头没钱,那可以选择使用分期贷款先把手机拿下用着,然后每月还钱,代价就是需要多付的那一些利息。经过京东淘宝的教育,广大年轻消费者已经很熟悉消费分期了。

房租分期对租客的意义也差不多,通过付出一些利息,来少交一些租房首付。

分期贷款什么情况下才会有问题:

  1. 故意诱导收入能力很低的群体去购买远超自己消费能力的商品

这是校园贷的原罪,但租房分期基本没有这个问题。它在分期前后计算方式相差不大,不会产生误判,居住这样的绝对刚需也很难被消费主义所“污染”。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贷款最低利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