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推什么的最有爱了逆推强大

    我上一篇文章《倪萍名利双收跑了,我们什么都没有》承蒙大家厚爱,场面很热闹。这并不是我的文章写得好,而是大家都有接近的思考,只是偶然遇到了这个小小的契机和平台而已,于是大家一吐为快。

    作为文章作者的我也不需要感谢大家,你有交流的需要,我有交流的需要,文章者只是一个契机和平台,不属于我也不属于大家。属于我们的只是交流,而且我还希望继续交流,因为言不尽意。

    关于倪萍以及网友提到的殷秀梅、袁木等都也移民美国,网友们具有通达的认识、深刻的见解,其实我也不是纠结于移民这个现象,我有条件我也早就移民了,而且铁定去美国,而是关于人。

    为什么一提倪萍就有网友提到殷秀梅、袁木,而没有提其他很多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因为他们具有同类性质,就是高调爱国。而爱国是个很高大上的感情,属于道德,爱国不是爱美女、爱金钱,美女、金钱哪里都有,爱国是不能选择的,一选择就不道德。倪萍等就陷入这样一个矛盾之中,何况她还很高调,他们不知道吗?调越高套的越牢。

    我还是这样说,我有充分的理由移民,只是没有钱,因为国家给了倪萍所有的东西,包括她移民的条件,而一样没给我。倪萍的所有都是通过炫目的爱国换来的,她有为国牺牲自己的义务,有为盛名所累的道德要求,而我没有,网友们可能也大多没有。

    其实倪萍算不上什么大人物,大人物是不可或缺的,一缺就会留下一大片不可弥补的空白,而名人就是空气中漂浮的气泡儿,破了也就破了,只有傻逼才会把气泡当成钻石,而傻逼肯定不是像我一样是有脑子的苦力。

    所以我愿意逆推一下倪萍们移民美国的原因,以便和网友们继续交流。

    诚如网友所说,倪萍可能也有不足为外人道的生活苦衷,也不容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所面临的苦衷绝对没有直接逼到非要移民而且到美国的地步,她移民美国是积极的选择,是遵循水往低处流,鸟往高处飞,人往高处走原则的,这就把国家置于较低的、难看的位置。我没有必要用道德绑架她,而是她自己陷入到道德的陷阱之中。

    她可能是对环境的选择而移民的,从自然环境来说,祖国虽然也是山明水秀、风光旖旎,但污染太严重,空气、水、土都很不健康,而且医疗水平也很不行,临终关怀也没恁多的人文因素,月亮虽然是一样的圆,但天空是不一样的蓝,而对于很重视健康和生命的所谓小资来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理由,但依然是个很油腻的理由。你已经是小资了,健康和生命还有什么重要的。

    相比于自然环境来说中国的社会环境是最差的,法治观念不强,道德沦丧,没有诚信,尔虞我诈,缺乏真诚的博爱精神,缺乏尊重,不能体念,经常的是一地鸡毛,鸡毛满天飞,这是很不错的移民理由,但这不适合倪萍,倪萍有责任有义务去净化空气,纯洁环境。这对她不是很高要求,民族脊梁就应该有所担当,荣誉从来就和义务、责任相一致,这也是所谓的没有免费的午餐之一种。

    安全是否也是移民理由之一,不得而知,知道的是很多富人就先把财产转移国外,生怕一旦追究财产不保,而且连带人也不保。

    这分两种情况,一是财产非法,或者属灰色收入,又无法完全洗白,这种财产带来的不是安全,而是不安全,把财产转移国外,人也连带移民国外就是很好的洗钱方式,只要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基本就安全了。

    还一种情况是对国家的法治没信心,不相信只要财产合法就一定会受到保护,而且可以合理合法的传承下一代,不会没来由就宣布非法而被剥夺。

    以倪萍的情况,非法收入不多,灰色收入很多,比如做虚假广告、为假冒伪劣产品代言等,法制不健全是安全的,法制一健全就真有危险连带追究,还是连人带钱跑了安全。

    还有就更不适合倪萍了,就是社会理念、观念问题,美国的民主管它好与坏,实质上与她无关,她到了美国也只能是客居,民主的看客,从心理上她也只能满足当看客,如果当个看客她也很满足的话,那她就是很卑劣的人。

    自由的空气、人文的精神是她可以尽情享受的,像山间明月一样,不要钱买而又有良好的感受,同时优质的社会服务她可能也可以间接享受到,她真是出于这考虑的吗?也可能。但这也让国家很难看,一个不愿意给国家惹麻烦的人,怎么会让国家难堪呢?

    这跟我们提供一个经验教训,对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不仅要看他十年八年还要看他一辈子。就像王莽死早一点就是大好人,蒋经国死早一点就是大坏蛋一样。

    其实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蚂蚁,在人的价值盛行的今天依然如此,如倪萍者也依然如此,在人自身的价值外我们再获得一些价值也很不错,那么为国家、为社会、为十四亿同胞做真正的正能量的贡献、和十四亿同胞共同奋斗就是最好的选择,如倪萍者就应该有这样的选择,而我可以没有,但倪萍者对此已不屑一顾了。

    当然倪萍以后可能还会经常回国,回国就像回家一样,这是自由。古人有狡兔三窟之说,这是智慧,但这说明他对哪一窟都没有信心,有信心一窟足矣,足矣生足矣死,何必三窟。

    说来说去倪萍还是为盛名所累,盛名也会带来不自由,这恐怕是她始料未及的,她的三观毁了不可惜,因而毁了别人的三观有点可惜。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22:26:05 编辑过

逆序推理法,也叫逆推法或倒推法、还原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调过头来往回想。

例1.老师心中想了一个数,对他的学生说:“给这个数加上9,再取和的一半应是5。”他叫学生们把这个数算出来。你会算吗?

解析:用逆推法求解,就是这样想:因为老师想的数加上9后之和的一半是5,那么和就应是5×2=10;再往前逆推,在没有加上9之前应是10-9=1,这就是老师心中想的数。

     让我们再从另外一种思路去想:首先,把老师想的数用○代表,顺着题意列式应有:(○+9)÷2=5,我们可以叫它做顺序式。

然后,我们再把前面的逆推过程写成算式,就应有:5×2-9=①,“1”就是圆圈所代表的数,所以把它写在圆圈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算式叫做逆序式。把两式进行对照比较可见:

①顺序的运算结果(或最后结论)是逆序式的已知数据(或起始条件);

②顺序式中除以2变为逆序式中乘以2;

③顺序式中加上9变为逆序式中减去9;

④顺序式中起始未知数变为逆序式中最后运算结果;

总之,逆序式恰为顺序式的逆运算。

这就是逆推法的由来和性质。

例2 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除以6,最后结果等于6。问这个数是几?

解析:依题意,写出顺序式,再接着写出逆序式,〔(某数+6)×6-6〕÷6=6…顺序式

例3 小勇拿了妈妈给的零花钱去买东西。他先用这些钱的一半买了玩具,之后又买了1元5角钱的小人书,最后还剩下3角钱。你知道妈妈给小勇多少钱吗?

解析:可以这样倒着想:小勇最后剩下3角钱,在买书之前的钱应是:3角+1元5角=1元8角。这个数目是他买玩具后剩下的,买玩具前的钱数应当是:1元8角×2=3元6角。这就是妈妈给他的钱数。

例4  小亮拿者1包糖,遇见好朋友A,分给他一半;过一会又遇见好朋友B,把剩下的糖的一半分给了他;后来又遇到了好朋友C,把这时手中所剩下的糖的一半又分给了C,这时他自己手里只有一块了。问在没有分给A以前,小亮那包糖有几块?

解析:  采用逆推法——从最后结果往前倒着推算。小亮最后手里只剩下一块糖,这是分给C一半后所剩的数,则知遇见C之前小亮有糖:

1×2=2(块)。同理,遇到B之前有糖:2×2=4(块)。

遇到A之前有糖:4×2=8(块)。

即小亮未给小朋友前,那包糖应有8块。

例5  农妇卖蛋,第一次卖掉篮中的一半又一个,第二次又卖掉剩下的一半又一个,这时篮中还剩1个。问原来篮中有蛋几个?

解析:  逆推:篮中最后(即第二次卖完)剩1个;

例6  某池中的睡莲所遮盖的面积,每天扩大1倍,20天恰好遮住整个水池,问若只遮住水池的一半需要多少天?

解析:倒着想:若是今天睡莲把整个池面遮满了,那么昨天睡莲只遮住了水面的一半。今天是第20天,昨天就是第19天,也就是说睡莲遮住一半池面需要19天。

例7 文化用品店新到一披日记本,上一周售出本数比总数的一半少12本;这一周售出的本数比所剩的一半多12本;结果还有19本。问这批日记本有多少?

  本周未售出时的总数是:31×2=62(本);

总数的一半是:62-12=50(本);

总本数是:50×2=100(本)

答:这批日记本共有100本。

例8   现有一堆棋子,把它分成三等份后还剩一颗;取出其中的两份又分成三等份后还剩一颗;再取出其中的两份再分成三等份后还剩一颗。问原来至少有多少颗棋子?

解析:题中有“至少”这一条。用逆推法从最后的最少棋子情况逆推。假设第三次分时,三等份中每份是一个棋子(最少),则此次分前应是3+1=4个;4÷2=2,则第二次分前应是2×3+1=7(个),注意7是奇数(第二次分前的棋子是第一次分后的两份,应是偶数所以不应是7,可见前面假设不对)。

再假设第三次分时每等份是2个棋子,也不行。又假设第三次分时每等份是3个棋子,则有

原来有棋子至少是25个。

1.一个数加上8,乘以8,减去8,除以8,结果还是8,求这个数?

2. 一个数加上100,乘以100,减去100,除以100,结果还是100,求这个数?

3.某个数加上2,减去3,乘以4,除以5,结果等于12,这个数是几?

4.有一次小云去买玩具,他买了一架小飞机用去他带去的钱的一半;之后他又用2元钱买了一个小汽车,最后还剩下5角钱。问小云最初带了多少钱?

5.妈妈给小华买了一袋糖,小华决定把糖分给大家吃。第一个看见了妹妹,就把糖的一半分给了妹妹;第二个看见了哥哥,又把剩下的糖的一半分给了哥哥,这时他自己还剩4块糖。请问,妈妈给小华的这袋糖共有多少块?

6.一个农妇卖鸡蛋,第一次卖了篮中的一半又半个,第二次又卖了剩下鸡蛋的一半又半个,这时篮中还剩一个鸡蛋。问篮中原来有几个鸡蛋?

7.三棵树上共有麻雀60只,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4只到第二棵树上去,又从第二树上飞7只到第三棵树上去,那么三棵树上的麻雀都是20只,问原来每棵树上各有几只?

8.一条小虫,身长每天增大一倍,10天长到20厘米,问它从开始长到5厘米时第几天?

9.甲、乙、丙三人共有750元钱,如果乙向甲借30元,又借给丙50元,结果三人所持有的钱相等。问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10.小明有几本小人书已记不清楚了,只知道:

小芳借走一半加一本;小容又借走剩下的书的一半加2本;再剩下的书,小军借走一半加三本,最后小明还有2本书。请问小明原来有几本小人书?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古龙象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