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产品业绩分化化是什么意思

目前掌管阳光私募的基金经理已近千人,其中出身公募的127人,与券商派、民间派相比数量最少,但其影响力却是最大的。每当有公募派基金经理出山掌管私募,都会在投资界引起或大或小的震动。这些人士奔私后业绩如何?投资风格如何?用数据来说话,供投资者参考。

整体来看,嘉实系表现最佳,多位基金经理的业绩名列行业前1/4;易方达系紧随其后,在行业中上游站稳阵脚;博时系表现多集中于行业中游;华夏系业绩分化较严重。

华夏基金堪称阳光私募基金的黄埔军校,向私募行业输送人才数量最多。除了在各私募公司担任行业研究等要职外,还有18人成为私募公司的核心,直接掌管私募基金或成为公司领军人物。包括王亚伟、江晖、石波、孙建冬、刘文动、巩怀志等,他们或是明星基金经理,或曾担任投资总监、副总监,负责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年金投资、社保管理等各类投资。

这些华夏大佬奔私后,业绩如何呢?数据显示,他们奔私后业绩分化,今年以来首尾收益差已超过40个百分点,行业排名也比较分散,但在投资理念上却有一些微妙的联系。格上理财通过与大部分华夏系基金经理走访沟通发现,他们奔私后,尤其是曾在华夏基金任职基金经理者奔私后,风险控制意识尤为强烈,投资风格多侧重宏观驱动下的资产配置。

如星石的江晖,做整体仓位决策非常谨慎。2009年以来,除了2009年高峰时期及2013年初仓位瞬间到过七成,其余时间多为三成以内的低仓位运作。而鸿道的孙建冬在进行行业及个股选择时要求严格,仅投向自己研究透彻、且成长确定性极高的行业及个股,而对于今年6月以来与基本面有所背离的主题热点,则宁可选择作壁上观。

类似的理念,华夏未来资本的刘文动也提过,他将风险控制放在投资第一要位,认为过山车式净值走势并不一定形成良好的财富效益,因而对控制净值回撤格外重视。华夏东方养老的张后奇更是以打理养老资产的觉悟进行投资,其谨慎态度可见一斑。

嘉实系出身的私募基金经理数量虽然不多,但在私募行业中分量不轻。

淡水泉投资不仅赵军、田晶两位基金经理在列,其创始团队其他成员也均出自嘉实。云程泰投资的魏上云堪称北京私募第一人,蒋彤则是老牌私募景林资产的当家花旦。而仔细分析公募派基金经理代表产品今年的业绩表现,格上理财发现,嘉实系表现最为抢眼,管理产品多位于行业前1/4。其代表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居各派系之首,今年平均收益19.09%,并且年化收益亦表现不俗,多数可实现年化收益15%~20%。

通过研究各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格上理财发现,嘉实系比较注重对价值的深入挖掘,多为精选个股型基金经理。如淡水泉投资与云程泰投资都信奉“逆向投资”,在被别人冷落的地方深度发掘具备投资价值的个股,比如“”的地产价值,早在市场发现前一年多便被淡水泉发掘并埋伏布局,待市场开始热捧时,其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再如景林资产的蒋彤,也是价值投资的践行者,尤其对成长股的甄选与波段操作颇有心得。信璞投资则是以10年的视角来选取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个股,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分析不可谓不深。

在所有公募派系中,出身博时基金的私募基金经理数量仅次于华夏基金,其中不乏公募元老。

如民森的蔡明,在证券市场诞生之初便成为风云人物,从港澳信托到博时基金,再到云南国投,均因他的投资及管理才能而大放异彩;涌金投资的刘红海与蔡明则是多年的同事,并早在2006年便开始打理阳光私募基金;归江作为博时基金的创始级元老,并连续管理社保基金;明星基金经理肖华在2007年“奔私”时便引起投资界震动;热衷投资的夏春想低调离开,但也并未能躲过投资者的追捧。

然而,也许由于公私募在投研团队支持方面差异较大,博时系的这些老牌基金经理在“奔私”后并未交出完美的答卷。据格上理财统计,博时系私募管理的基金业绩大部分位于行业中游。

其中,夏春管理的天生桥基金14个月累计收益29.06%,年化收益24.49%,为博时系私募中年化收益最高的。尊嘉的宋炳山则凭借“稳健增长(外贸)”20.64%的盈利位列博时系今年收益首位,其核心量化产品系列表现也可圈可点,今年以来收益10%~20%。

而尚诚的肖华仍主要为“单打独斗”,虽然今年收益13.3%,并由于成立时间较早,在同期成立的基金中位列前1/4,但基金曾遭遇腰斩,致使年化收益不足7%。涌金的投研团队实力雄厚,刘红海风格稳健,成功规避了大熊市的下跌风险,年化收益超过16%,行业排名靠位于前1/4,但在进攻时略显不足,今年表现欠佳,收益尚不足1%。其他博时系基金经理掌管的基金业绩略显平淡,有的今年收益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6.94%),年化收益仅为个位数。

易方达基金出身的基金经理多为2010年后投身私募的。与华夏、嘉实出身的私募大佬夯实、做大投研团队的做法不同,格上理财发现,易方达基金出身的基金经理,在面临私募行业投研支持有限的境况时,采取了灵活应变的态度。

如民晟的蔡小辉,采用量化工具拓宽投研手段,泓湖投资的梁文涛则纳入股指期货、商品期货,拓宽投资范围,以更多角度地获取收益。同时,梁文涛并未盲目扩张,而致力于做精做深,在行业选择上,结合自身投研优势,专注于钢铁、煤炭产业链的机会发掘,今年盈利18.74%,年化收益达到28.07%,最大回撤不超过8%,实现了稳定的收益。易方达系其他基金经理表现也可圈可点,整体多位于行业中上游水平。

还有一些大佬出自其他基金派系,如长盛基金走出的田荣华创办武当投资;来自交银施罗德基金的莫泰山离开重阳(财苑)投资后,创办了博道投资,并将同是交银出身的史伟及一班投研、销售人马纳入麾下;理成资产的程义全亦曾是交银施罗德的研究总监;从容投资的吕俊出自上投摩根;去年表现突出的博颐投资徐大成则来自富国基金等。

从这些公司奔私的基金经理业绩表现来看,也是各有千秋。如长盛系的田荣华(武当资产)、常昊(尚雅资产)、肖华(尚城资产)、许良胜(德源安资产)等业绩不错。

交银施罗德系也分化严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理成资产的程义全,代表产品“理成风景1号”总收益169.2%,此外泓湖投资的李蓓管理泓湖重域业绩也不俗,总收益超过100%。

富国系中则是博颐投资的徐大成业绩最佳,所管理的博颐精选,产品总收益也高达156.47%。

张彦 作者系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研究员)

如果您对本网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证券时报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本网合作媒体,证券时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在2016年年末,私募基金的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并超过了公募基金的规模,然而在2017年,“监管”两字贯穿整年,监管层延续2016年的风格,继续加大对私募行业的监管和整治。不仅发布了一系列监管文件,包括被誉为“史上最严”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分别从私募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的职责,资金募集、投资运作、信息提供、行业自律、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确立了监管规则;更加大了对行业的检查与整治力度,通过专项检查,对违法违规私募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公开异常机构、失联机构名单,督促私募行业规范发展。

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3.6万亿元(注:资管总规模中的私募基金规模及证券公司直投子公司的直投基金规模为实缴规模口径),较2016年同期增长3.49%。其中,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规模11.6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12.27万亿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6.54万亿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2146亿元,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认缴规模11.1万亿元。

监管加强 要健康不要盲快

从上面的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2017年相对于去年,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规模较之以往的快速发展变成了稳步上升,公募基金的规模增长速度最快,而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与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则出现了明显的下滑。2016年一举超过公募基金规模的私募,在2017年受到监管规范的影响,再度被公募基金超越。

2017年私募产品发行数量大幅缩减。2017年私募监管持续加强,随着北上广深各地相继被停止私募机构的工商注册、私募牌照和产品备案门槛提高、私募产品销售端流程合规化和私募运营专项抽查等一系列措施落地,私募机构从成立到发行产品到后续运营的门槛和难度都大大提升,2015年和2016年私募机构野蛮生长的状况得以遏制,产品的发行数量也随之下降,2017年的私募产品发行量为24242只,相比2016年,数量约缩减了三分之一。

扶优劣汰 优秀的私募越来越强

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共有187家私募管理人(涵盖证券投资类、股权投资类和创业投资类私募)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与去年同期(133家)相比增加了54家。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百亿级私募证券管理人共30家,比三季度增加了3家,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地区。其中,拾贝投资、汇势通投资、保银投资和从容投资4家机构为四季度新晋百亿级私募。

总体来看,业绩增长为今年私募机构规模扩张至百亿的主要驱动因素,今年受益于A股市场兑现“价值投资”的因素,部分股票型私募机构表现较好,进而受到投资者追捧,规模得以迅速增加。

根据第三方平台的统计数据,私募行业“二八分化”现象明显,投资业绩好、市场影响力大的知名私募更受到资金追捧,呈现资金集中效应。发行方面,50亿以上规模的大型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每家机构每月新发产品1只以上,而10亿以下的小型私募每家平均4到5个月才新发产品1只。迅速增加的规模迫使一些巨型私募开始控制规模,如凯丰投资、淡水泉投资等已经陆续控制销售节奏和规模。

市场暗流涌动 私募业绩分化

2017年是价值投资的元年,以贵州茅台和中国平安为代表的“价值投资”持续单边上涨,上证50被称为“漂亮50”,累计上涨25.08%,让无数投资者惊叹。而另外一边,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创指数却掉头向下,创业板指数一度跌破2015年股灾以来的新低,一度跌至1641点,2017年整年下跌10.67%。

2017年的期货市场则再度出现萎缩,全年累计成交量30.76亿手,累计成交额约187.90万亿,分别较2016年下降25.66%和3.95%。煤炭、建材和有色是2017年的上涨主力,而油脂和软商品是2017年的下跌主力,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的铁矿石与2016年相比“雄风不再”,且与螺纹钢、焦炭分化较严重。总体而言,2017年工业品表现突出,而农产品颓势尽显。

在市场多变的情况下,2017年私募的业绩分化也非常严重,股票策略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根据七禾基金榜统计的产品数据来看,2017年有盈利超过200%的股票策略基金,也有亏损超过40%的产品,两级分化非常严重。

而管理期货策略在2017年可以说着实是个小年,七禾基金榜上登记的期货策略产品平均收益仅为2.25%,远低于2016年超过10%的平均收益率,仅有50%左右的产品获得了正收益,要不是2017年年底的一小波回暖行情,可能数据更是难看。

2017年私募行业十件大事

市场二八分化,私募基金“马太效应”凸显

今年以来,在A股市场二八分化的行情以及私募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私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一批成立较久的私募基金,凭借强大的投研实力,业绩表现经历了市场牛熊考验,风控合规体系也日趋完善,进一步确定领先优势。

上市公司踩雷,303家私募被列入失联名单

11月29日晚间,上市公司国民技术公告称,由于公司累计投入5亿元的产业基金合伙人北京旗隆及母公司前海旗隆相关人员“失联”,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司股票也于11月29日开市起停牌。截至11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将303家私募列入失联名单,其中有92家机构已被注销登记,有9家机构已自行申请注销登记。

新三板挂牌私募整改结果陆续发布

从炙手可热到黯然离场,新三板挂牌私募整改历时一年多,终于有了结果。截至12月16日,10家公司安全过关,中科招商、达仁资管等5家私募年底终止挂牌。经过整改,挂牌私募将回归资管本质。

私募基金蓬勃发展,增长势头迅猛,但股权创投私募和证券私募规模的“一升一降”值得关注。近几年来,二级市场经历牛熊转换,一些高净值客户赎回股票产品,涌入一级市场。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IPO常态化,为股权创投基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期,国家倡导“双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购重组,加大基建等投入,推动相关领域股权、创业投资热潮。

继2016年鹏扬基金“私转公”之后,凯石、博道两家大型私募“私转公”也在今年获证监会批复。2017年3月3日,凯石基金拿到批文,成为第二家“私募系”公募基金,同时也是第一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公募基金。重回公募行业的还有博道“掌门人”莫泰山。2016年5月,博道投资递交材料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其后证监会调整了基金公司设立审批程序。2017年6月2日,博道基金获证监会批复,博道基金也是新审批程序下获批设立的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证监会官网显示,今年共有6家公募基金获得证监会批复,百亿私募朱雀投资、“公奔私”王国卫发起的富汇基金等在排队申请设立公募。

私募不得兼营业务,监管加大私募检查执法

私募领域问题频发,监管针对性地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检查执法力度,有利于净化行业环境。同时,从备案登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资金募集、外包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对私募基金各业务环节做出详细规定,为促进私募基金行业进一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富达、瑞银等外资私募获批

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外资私募加速布局中国市场。2017年1月,富达利泰投资获批成为首家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的外商独资企业(WOFE);其后,瑞银资管、富敦投资、英仕曼投资、惠理投资、景顺纵横投资和路博迈投资等公司陆续完成登记。全球资管规模前十的机构中已有7家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今年正式实施的《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作为业内首个适当性管理的统一规定,对私募行业意义重大。在保护投资者的同时,也有利于经营机构开展工作,未来将会细化行业分工,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顶层设计将落地,私募监管迎重要时刻

今年8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条例》),私募行业监管的顶层设计即将落地。《暂行条例》共11章58条,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准入门槛作出严格规定,提出专业化经营、备案登记等要求;同时对托管人职责、建立业务隔离机制等作出规定;明确了向特定合格投资者募集、履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建立从业人员投资申报登记等多项制度。

徐翔案落幕,被罚300亿“神话”破灭

1月23日,震惊金融市场的“徐翔案”正式落下帷幕,徐翔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全案判处罚金合计300亿元。“徐翔案”的审判和对徐翔等人的处罚,是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的重要一笔。2017年3月12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徐翔案”被最高法及最高检在工作报告中同时提及。3月20日,基金业协会宣布,已注销徐翔的泽熙投资等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

七禾基金榜2017年运行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七禾网基金排行榜共展示了1307款产品(类型包括期货类基金专户、私募基金、有限合伙基金、信托基金、CTA产品、期货公司资管账户等),本期年报将统计各款产品自2017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截止的收益表现并做排名(各款产品起始日期不同,将均按照2017年起始数据计算)。

2017年度(1月-12月)七禾网基金排行榜盈利产品收益表现如下图:

为方便统计,七禾网基金排行榜把纳入统计的产品分为“期货、股票、多市场(包含外盘及FOF产品)”三类,其中期货类产品占比41.97%,股票类产品占比19.66%,多市场产品占比38.37%。

期货策略产品2017年表现

2017年的期货市场表现一般,截止12月底,文华商品指数今年录得4.78%的涨幅。在32个成交比较活跃的品种中,有19个品种实现了上涨,13个品种下跌,其中,螺纹钢、焦炭、动力煤、锌、铜、玻璃的涨幅超过20%,螺纹钢涨幅最大,达到32.04%。跌幅超过10%的品种有天然橡胶、豆油、大豆、棕榈油、白糖、菜油,其中,天然橡胶下跌最大,达23.24%。

2017年七禾基金榜管理期货策略52%的产品获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12.43%,近一半的产品亏损,平均亏损率8.78%,最大亏损产品的亏损达到38.98%。

期货策略产品收益率前二十名

股票策略产品2017年表现

2017年是价值投资的元年,沪指在股灾之后三次冲击3300点都无功而返,而去年8月份一举放量突破3300点,最高11月一度到达3450点,创股灾之后的新高。而以中国平安和贵州茅台为代表的上证50在2017年也大放异彩,全年以25.08%的涨幅让人惊叹。而创业板和沪深300的跷跷板效应尤为突出,创业板一度创股灾之后的新低,一度低至1641点。

2017年七禾基金榜管理股票策略78%的产品获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36.41%,22%的产品亏损,平均亏损率12.16%,最大亏损产品的亏损达到41.12%。

股票策略产品收益率前二十名

多市场配置产品2017年表现

2017年复杂的市场环境也让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及应对措施,不仅仅只盲目的追求规模以及采用单一市场、单一策略的交易模式,通过多策略、多品种配置,让风险尽量可控,保证整体投资业绩的持续性和增强效果,也成为私募的普遍做法。因此多市场配置的产品在2017年逐渐成为机构发行产品的新趋势。

2017年七禾基金榜管理多市场配置66%的产品(包含外盘、FOF产品)获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14.14%,34%的产品亏损,平均亏损率8.9%,最大亏损产品的亏损达到75.32%。

多市场配置产品收益率前二十名

另外,我们也对七禾基金榜的产品做了量化、主动管理、套利对冲、混合多策略的分类,各类别产品具体表现如下:

量化:2017年度七禾基金榜量化产品盈利占比73%,平均收益率12.22%,亏损占比27%,平均亏损率6.64%。

主动管理:2017年度七禾基金榜主动管理产品盈利占比77.8%,平均收益率34.72%,亏损占比22.2%,平均亏损率15.35%。

套利对冲:2017年度七禾基金榜套利对冲产品盈利占比77.6%,平均收益率13.26%,亏损占比22.4%,平均亏损率9.68%。

混合多策略:2017年度七禾基金榜混合多策略产品盈利占比54.8%,平均收益率16.27%,亏损占比45.2%,平均亏损率8.94%。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2017年整体来说七禾基金榜登记的运行产品表现可谓是两极分化体现的淋漓精致,股票策略整体表现突出,无论是收益率还是盈利产品数都在个类别首位,期货策略产品表现疲软,近一半的产品出现了亏损,且平均收益率也远低于2016年。期货市场的低迷也促使不少私募转而配置证券市场或者其他的市场标的,因此多市场配置及混合策略的产品表现也较为稳健,值得注意的是,套利对冲及量化类的产品在2017年表现抢眼,虽然收益不及主动管理型的产品,但是稳健的收益率、较低的回撤均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2017七禾网基金榜收益率前二十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募产品业绩分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