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有一贾昌源各门考试成绩绩没通过,这次用另一个毕业学校报考可以吗?

一周国内外时政热点摘要(二十四) 国家公务员网 浏览: 12725 【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5 2012年11月11日至11月17日国内外时事新闻摘要,由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时政热点采编组编辑汇总,为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做准备: ? 一、一周国内要点摘要 ????? 昨天,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主题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的集体采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马兴瑞介绍,目前按照计划来看,明年下半年要实施“嫦娥三号”发射和落月的巡视勘测任务。此外,十八大代表、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昨天表示,神舟十号飞船计划于明年6月上旬发射,三名航天员将再次造访天宫一号。对于下一步中国航天发展的问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马兴瑞说,第一,要在2020年前后,建立中国自己独立自主的空间站。此前已开展了“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任务,明年还要进行“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将为建设空间站打下基础。第二,还要建设全球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今年已经完成16颗卫星的组网,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第三,还要建立一个全球的对地观测系统,这些重大的航天任务,都将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的繁荣并不意味着农村的凋敝,相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民的减少,为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升级创造了条件。随着由此带来的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农民可以因此而大幅提升收入和消费能力;农业也因此而吸引社会投资,成为城市金融资本的新出路。 苹果公司败诉了,为AppStore侵犯著作权担责。接下来的日子,可能苹果公司还将面临更多的败诉。未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许可,苹果公司擅自通过信息网络使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版的内容,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支持大百科全书公司的诉讼请求,判决苹果公司停止侵害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对《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第一版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记者了解到,除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还有一些公司和作家到法院起诉苹果公司侵权,但案件还在审理中。 13日,中国海监船连续第25天巡视钓鱼岛海域,在日本国内引发持续关注。有日媒担心,中国公务船前往钓鱼岛巡视已成为常态,日方却无力应对。与此同时,日本国内仍有势力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有右翼媒体爆料称,为防范中国,日本政府曾制定自卫队登钓鱼岛的“秘密计划”。13日,窜访日本的达赖在日本参议院会馆发表了讲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对此表示,日本政府对达赖和右翼势力上述活动采取放任态度,背离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原则和精神,中方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后,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14日在京闭幕的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表明有91年历史、82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中国共产党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任务是,在未来五年里,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力迈进,把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十八大闭幕会上还通过了关于修改党章的决议,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5日,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在人民大会堂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

最新公告:专业生产优质不锈钢信箱、不锈钢安防系列、不锈钢标准(非标)制品系列、标识系列为主的生产厂家。

平特乾坤卦荐,正版广西草头诗,,,正版广西草头诗,998000,.com,歇后语2018一至153期.

  2018年9月14日,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协办的“首届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论坛”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专家、企业家、文化学者共聚一堂(其中有四百余名专家、学者、教授),纵论华夏5000年优秀文化,共商华夏文脉传承与发展之道。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第十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龚心瀚,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晓宏,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倪健民,中央文史馆馆员刘大钧,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等出席论坛,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旨在汇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与各界有识之士,围绕如何以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为立足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从而全面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全球华人凝聚力等。

  本次论坛,不仅有来自学术界、文化界的四百余位专家、学者教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更有来自文艺界的斫琴家王鹏、国乐传承人方锦龙、国服传承人碧泓的精彩表演与精彩对话,惊艳全场。方锦龙现场展示的多种失传的古代乐器,碧泓展示的华服之美,令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绝,他们所展示的,既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在论坛开幕式上,华夏文化促进会驻会主席、青年学者廖彬宇的新书《大成之道:中国精神的气质、气度、气势与气象》发布。新书揭幕仪式时,伴随着着名斫琴家王鹏的古琴曲,在现场所有嘉宾的见证下,廖彬宇、叶小文、阎晓宏、吕凤鼎、谢安山、倪建民、段敦厚、朱鹤亭、程宝山等领导、学者共同为新书揭幕。

  《大成之道》一书从全方位角度展现了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解读,文论思想所涉领域庞大,展示了中华文化“经世致用”的伟大智慧,系统阐释了中国精神所蕴含的气质、气度、气势与气象。这部书得到与会专家、学者、教授的广泛好评,并成为论坛当天与会学者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此外,此次论坛还为上百位学者颁发了华夏文化促进会及华夏文化促进会书画院顾问、专家的聘书,我们坚信该论坛将给新时代的年轻人带来新的思考,使人们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明确的方向。

  论坛九点整准时拉开帷幕,主持人首先向所有来宾介绍:“出席此次盛会的领导、嘉宾有: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谢安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驻瑞典原大使吕凤鼎;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晓宏;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倪健民;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李北海;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党组书记金炳华;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段敦厚;以及程宝山中将,王登平中将,张建启中将;曹育民少将,陶克少将,韩东军少将,孙南京少将,杨春长少将,孙临平少将,孔繁顺少将,王正德少将,赵登平少将,贺茂之少将,饶洪桥少将,赵天民少将,李选清少将,李南征少将,姚文怀少将,马国超少将,王大喜少将,阮炳黎少将,吴方臣少将,迟志江少将,李孟言少将,沈克恒少将,杨作祥少将,邹征远少将;上海市原副市长刘振元;湖北省原副省长韩忠学;着名学者、北大经济学博士、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中国新闻记者协会副主席贾树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会长、司法部原副部长岳宣义;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北京市政协科技委主任申建军;线装书局董事长王利明;国家宗教局原副局长蒋坚永;中国教育电视台党委书记、副台长柯春晖;贵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包御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强司长;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永忠;中国林科院副院长陈幸良;中国农业部原司长冯玉林;中华出版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谢爱伟司长;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外交部原局长李少青;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王能宪;北京大学宣传部长赵为民;国际易学联合会荣誉会长、中国科协研究员丘亮辉;中国实学会会长、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科协教授王国政;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社科院教授孙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长张华庆;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尹祥君;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张金卫;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建淼;香港"两弹一星"国际基金会主席魏月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长郑凤荣;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李卫红;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冯正伟。

  同时还有来自中科院、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全国各地多个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教授们。

  另外,中央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胡德平、国家新闻出版署原署长于友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柳斌杰、兰州军区原司令李乾元上将、邵华泽中将、文化部原副部长潘震宙、中国文联原书记胡振民、国家政协原副秘书长李赣骝、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文化部原副部长常克仁、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桓玉栅、中宣部原秘书长官景辉、中国人民大学书记靳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等领导,原本计划出席本次活动,今天因故不能到场,他们预祝本次论坛以及廖彬宇先生的新书发布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论坛还请到了国内外众多富有影响力的媒体的支持,他们是: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报道、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青网、环球网、百度、搜狐、新浪、凤凰、腾讯、网易……"

  随后,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教授围绕着“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传承发展”主题分别进行了发言及圆桌对话。

  叶小文(十八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大家好,今天这个关于文化传承的盛会,高人云集,气象万千,同时彬宇先生还有大作《大成之道》问世,可喜可贺,他让小文来讲几句话,那就是小学之言,请各位大家指正。彬宇先生给我出的题目是讲“家风与家国”。

  四大文明的传承,唯有中国绵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它的秘诀就在一个字“家”。每逢春节,“回家过年”的春运客流,竟达30多亿人次,也就是说,要把地球上将近一半的人搬运一次。望着人满为患的机场、车站和排成长龙的购票队伍,会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动。还有哪一种文化能够一年一度调动起如此浩大的千军万马?能够凸显故乡和家庭如此强大的亲和力?这是中国人文化认同的象征,是对自己文化记忆的顽强保留,也是对家庭、亲情等重要文化价值的坚定守候。

  一部世界史,四大古文明,为何唯有中华文明延续到今不曾中断,历经蹉跎不掩辉煌?我想原因之一,就因为中华民族有着这种最为顽强的文化记忆,最为深沉的文化认同。

  这是树根对泥土的眷恋,是水滴对大海的皈依。慎终追远,家国情怀,这种文化记忆和文化认同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DNA,也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最大的公约数。

  尽管全球化进程使许多东西化解,但回家过年的执着,显示着中国人眷念家人故土之情的永不化解。家,是为我们心灵“给力”的、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结”;年,是为我们民族的年轮增添缜密和厚度的、生生不息的“同心结”。

  总书记说,“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教,家风,家风传承慈孝,家国情满天下。重视家庭、强调家风,深刻地烙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尽管风吹日晒,这几句话的字迹会模糊,但好的家风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

  百善孝为先,忠厚之家风,第一在"慈孝"。慈孝也是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扣好这一颗扣子,对于人生影响深远。

  为什么慈孝重要?孝的本质之一是生命的相互尊重。孝文化所倡导的“善事双亲”、“敬养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父母的生命,也要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从而扩展为对上孝敬、对下孝慈、对亲友孝悌、对国家孝忠,将“亲其亲、长其长”的家人之孝升华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大爱。慈孝者,真孝必慈,慈者必孝。

  孝的本质之二是"敬畏"。人不应敬畏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宗教的原理是敬畏神,孝文化的原理是敬畏人——敬畏父母、敬畏长辈、敬畏祖先,“家有近祖,族有宗祖,慎终追远,直至始祖”。如果说金钱、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矣”。

  我的一个朋友,96岁的佛教画家夏荆山,你看他的书法。“人生一辈子,上不能孝敬父母,下不懂教化儿孙,自己不明人生真谛,还觉得自己真精明自己真好。人朝夕忙碌,烦恼终生究竟为什么?糊里糊涂度一生,到死也不懂。这样凡俗之人世上占多数。”

  夏荆山上个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他一生最后一次夏荆山艺术展,夏老冒着酷暑从美国专程飞来北京参加展览。他返美临行前夜,又特派他的女儿驱车数十公里,送亲笔画于我,并告:“父亲感谢您多年对他的照顾与帮助!愿此画祝福阖府吉祥安康。”捧着这一幅精妙绝伦的画作和题款,真是“无形中、无声中,而有在内心深处生出一种心灵跃升的感受”,令我感念万分、感恩万分。

  他说你要收,因为有句话是我送给你的。“处世以真诚为本,待人以宽厚为主。自然魔鬼都降服”。我是无神论者,我本不信世间有什么“鬼魔”。其实,但凡人祸天灾,坎坷陷阱,困难种种,抑或心绪不宁,羞辱不堪,烦恼种种。乃至佛教所言“五蕴”之“贪嗔痴慢疑”,苦厄种种,大抵都是“鬼魔”。

  降服之道,就在处世待人的真诚、宽厚啊!

  夏老所赠乃醒世恒言,可指点迷津。我当奉为座右铭,受用终生。

  处世以真诚为本,待人以宽厚为主。真正宽厚的本质就是"慈孝"。

  大道至简,大而言之,今天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迅跑的中华民族,正是如此坦坦荡荡立足世界,处事待人,厚德载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然什么霸权主义发起的挑衅,什么“修昔底德陷阱”的鬼魔,都能降服。

  “家国”情满天下。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风关系不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也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

  “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国家,家国。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同构”、“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

  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就是家国情怀。

  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都遵循“敬天法祖重社稷”的古训。

  家国,在中国人心中,总是一股“沛乎塞苍冥”的浩然正气。

  有一个道理是共同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有一个情感是共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脚下的土地。”

  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

  如此,每个中国人短暂而有限的生命,便融入永恒与深沉的无限之中,汇集成永续发展永葆青春的动力。

  “家”在“国”中卿卿我我。“国”在“家”中生生不息。

  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本来就是一家。

  家国情满天下,台湾必须“回家”。

  灵隐寺赠送的这座桥名为“同源”,两岸佛教同根同脉,同属一出源。念的是同一本经,传的是同一个法,走的是同一座,拜的是同一个佛。念佛的人虽然是“小桥流水人家”,却要成就大千世界的无量功德。隔山隔水不隔音,13亿大陆同胞和2300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当然统一祖国,收回台湾,还要走一段曲折漫长的路,还要做坚韧不拔的努力。

  我想斗胆把丘逢甲的诗改一改:“春风难挡又绿山,往事历历志愈坚。十四亿人同一心,来年今日收台湾。”

  中华民族从5000年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中走来,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世界唯一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为中华文明注入深厚的伦理责任和家国情怀,赋予我们民族强大的统一性、内聚力和百折不挠的品格。

  家风传承慈孝,家国情满天下。“家风”与“家国”,谢谢各位!

  吕凤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原副会长、驻瑞典原大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我今天很高兴应邀出席首届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论坛。首先,请允许我向主办方对我的邀请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还想利用这个机会,对前来参加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我个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大家庭的重要的一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是全人类广受敬重和尊重的思想和精神保障。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大一统和发展壮大的文化基础,也是民族团结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的演变中没有倒下和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没有中断的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扬。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推进,面对国际、国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出现的新的形势,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更加重视中华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发展。不久前,习主席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谈到加强宣传工作时,再次强调,要彰显中华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和展示出来,汇集更多的资源与力量,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当前提出加强优秀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非常及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时代赋予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回顾华夏5000年文明,历朝历代在做出了自己贡献的同时,都为保护和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这一代也应该尽自己应尽的义务,责无旁贷地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工作,绝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手中衰败和失去光泽。在这个问题上,每一个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不是旁观者,都不应该做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阻力和绊脚石。更不能堕落为中华文化的叛逆之徒和不肖子孙。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应对国际形势向我们提出的紧迫任务。要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发展中也经历过许多困惑和曲折,特别是受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冲击。所谓西学东渐,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些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影响到中国国内对传承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热情。特别是近些年来,面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起的中华文化的兴趣和传播热潮,少数西方势力越来越感到不舒服、不适应。因此,越来越倾向于把文化作为其遏制中国的一条重要的手段。歪曲、贬低、否定中华传统文化地位和阻碍中华文化传播的势力不绝于耳。与此同时,我们国内少数人受此影响,也在崇洋媚外的迷途中越走越远,甚至成为西方文化优越论的跟随者。在这种形势下,加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了我们应对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不可替代的战略选择。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振兴中华大业的重要内容。重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振兴中华大业的应有之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继承与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精力都远远跟不上形势与任务的要求。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些年掀起的国学热,取得了不好成绩,近些年掀起的国学热,出了一些线装书,但是我可以这样说,读者并不多。懂者也不如预想,对外传播也显得有气无力。

  另一个问题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和崇尚的精神,比如和为贵、诚为本、敬天悯人等优秀传统理念,并没有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广大发扬。相反,那些西方常见的自私、堕落、尔虞我诈,给我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却屡见不鲜。这种状况与形势,与我国振兴发展的大好形势形成了对照,很不协调,亟待我们重视和纠正。

  各位嘉宾,我是一个老外交官,在大学时学的是英文,几十年都是用英文来对外工作。说实在话,我虽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和坚守者,但在继承与发展问题上,还是一个门外汉。所以今天让我在这里发言,有一点班门弄斧。但是,我现在想就我几十年的外交生涯的感受,特别是我十多年退休生活的思考,就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讲一点感想。

  搞外交离不开文化,文化交流是外交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多年来,文化交往作为中国外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我们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交流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重视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孔子学院,为传播中国文化、支持中国外交,做出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但是,孔子学院的工作过多的偏重于语言教学和中国民俗的传播,距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若即若离,因而在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国粹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准备上,仍然有不少工作要做。

  再比如,我们的外交队伍,或者现在所说的公共外交队伍。虽然教育文化素质都在不断提高,但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还远远跟不上对外交流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与国外汉学家交往时,自己显得底气不足,对方感到对话困难,这种状况往往会影响到对外文化交流的质量与效果。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018年,我从外交第一线退下来以后,开始把不少兴趣转向中国传统文化上。除了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形势之外,还一步一步走入了业余的写诗和业余写字的队伍中。十年来,我自认为在这方面是取得了一些进步。尤其值得提到的是,在近距离关注和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无边,也感到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任重道远。我认为,在当前形势的感召,中央的重视,社会的觉悟,使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面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如果我们不善加利用,使之更好地为国家的振兴大业服务,这也是对中华民族未来的不负责任。

  我们也不能设想,我们面前的道路会是一马平川,但我毫不怀疑,只要我们认定目标,坚持前行,就一定能够登山涉水,达到胜利的彼岸。

  以我的观察和估计,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应该做到三点:

  一是各级领导,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真正地重视,负起历史的责任。同时,身体力行,使自己成为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从学校抓起,同时,要在全社会提倡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水平。

  三是要切实做好传统优秀文化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力争造就一批有影响,并为专家认可的大家。

  四是要抓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认真总结过去在传承与发展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同时,善于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扬长避短,开创新的局面。

  朋友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是传承,做好这一件大事的主心骨是文化自信。那种西方文化优越论的追随者,当然谈不上文化自信。近日,我注意到《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专门痛批西方文化优越论的追随者,我们常见的文化不自信的现象,也是不胜枚举。比方说,我是业余学诗,格律严谨是值得传承值得弘扬的,但是有人正是嫌这种诗词格律太严、太难,而修改其形式,降低其要求,不讲平仄、不讲押韵的所谓律诗。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报刊上有这类诗词,而且冠之七律之绝。

  再比如,中国书法也是传承有序,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颗珍珠。但有人随意涂鸦,肆意妄为,使书坛鱼龙混杂。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在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不仅涉及到的是态度问题,也将影响到传承的效果。但是我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有自信,一定要舍得下工夫,一定要有长期奋斗的准备。最后,再次对长期在传承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领域奋斗的专家学者表示敬意,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由于中央文史馆馆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先生,因公无法出席本次论坛,特委派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智教授代表他送来贺词。

  主持人:刘大钧先生是我国着名学者,曾被饶宗颐先生誉为当代大儒,也是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廖彬宇先生在18岁时曾去拜访过刘先生,并成为了忘年之交。刘先生一直以来也都关心、关注彬宇先生的发展与成长。

  张文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首先,刘大钧先生本来是要来参加这个会的,因为学校事情比较多,最终没有成行,就让我过来参加这个盛会,我听到以后很激动,现代表刘先生简单说几句。

  首先感谢廖彬宇先生请他过来参加这个盛会,然后是对到会的嘉宾、到会的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问候。第三个,他认为这个题目很好,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很符合习主席提出来的文化自信。

  在中国历史上,《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一直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从魏晋时期王弼通过解释《周易》完成了玄学,儒道汇通;再到宋朝时期,北宋五子,通过解释《周易》,重新建立了哲学体系、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重大变革的时候,《周易》对传统文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又是一个新的变革的时代,不光是古代的问题,现在一个是古今的问题,更重要的也是中西的问题。习主席讲要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怎么树立自己的自信,还是要从自己文化的根源上挖掘。在现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里,大家也要研究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期待各位专家和老师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做进一步的新的汇通。

  再一个,希望通过这次论坛,专家学者通过交流和碰撞,能够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刘大钧老师为了表达对论坛的祝贺,他特地写了幅字,表示对论坛的祝贺——“大道生生”,大家知道,中国的文化历久弥新,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够让我们的文化有新的火花出现。最后我代刘老师,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贺茂之(少将、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院长):

  什么叫崇高?崇敬、高尚。《汉书·杨震传》讲,“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古罗马美学家朗吉努斯讲:“崇高就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当代文学家王朝文讲崇高是时代精神和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北大教授张世英教授,他在《崇高导论》讲到:“崇高是美的最高境界,崇高具有着胆魄和力量,崇高是有限对无限的追求。”我们说崇高是真善美的境界,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崇高。

  我们把崇高的内涵和外延概括起来,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说。崇高,即真纯的情感,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神圣的使命,无私的奉献,无形的规范,人类共同崇尚的美德,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既体现在惊天动地的伟业上,又渗透到平凡实际的生活里,更凸显在天塌地陷的灾难中;一旦占有主导地位,就会释放出撼人心魄之光华,形成催人奋进乃至排山倒海之威力,锻铸真、善、美之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我们要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对照今天的论坛,可不可以说我们的论坛就是崇高的论坛呢?我们不是在彰显真善美吗?我们不是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崇高。因此,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彬宇同志在2011年,就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怀有远大理想,并追求崇高人格的人,除了时间不够用,一切都够用。继往圣绝学,传道德慧命,修暇满人身,开万世太平。”这是他7年之前说的话,七度春秋,他一直是在践行着这句话,大成之道就是崇高之道,因此我们对他表示热烈的祝贺,相信他这本书,也是对这次会议的献礼,也是践行崇高的一个有力的说明,更是他崇高精神的凝聚。

  在7年前,彬宇同志有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两句话:“但问狂澜谁力挽,天生砥柱峙中流”。我们说“但问狂澜谁力挽,彬宇砥柱峙中流”,谢谢大家!

  孙南京(少将,总装备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副政委):

  我觉得今天这个论坛和新书发布会,主题特别好。因为它回应了今年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精神,也贴近了社会的现实。

  大家知道,今年的疫苗事件让我们很揪心,震惊了全国。为什么?因为它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其实,各种突破道德底线的问题时有发生,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百姓忧心忡忡,逐利互害的模式使国人,人人受害。“义克利者是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在2000多年前的话,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网上曾盛传过这样一段视频,标题是:《来自祖宗的呼唤,中国人迷路了》。作家余秋雨先生生病住院发出感慨,我病了,社会也病了,病根在哪?文化出了问题。尼采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文化出了问题,要问哲学家,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当浮躁、浮华,乃至腐败成为一种文化存在时,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带来桎梏。

  文化应该为解决社会问题做出贡献。我新出版的一本书名字叫《人生之问》,目的就是引导人们走出浮躁、浮华、奢华,静下心来思考人生问题。因为我认为国家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做人乃至人生的返璞归真是源头,是根本。所以,《人生之问》这本书,从结构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人生两块基石,这就是要引导读者思考人生是什么,人生为什么。还包括人生三大支柱,包括人生目标,人生路径,人生信念,实际上就是回答人生怎么办。从而引导我们来一次心灵的救赎,找回中国人的遗传密码和精神家园。

  鲁迅先生讲,要改造古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我觉得,今天这个论坛和廖彬宇先生的新书发布会,必然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特别是廖彬宇先生一系列的着作、演讲和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就我所听到的反映,彬宇先生论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反映非常好。它能引导我们共产党员找回那不忘的初心,做合格共产党员的“根”和“魂”,也让我们这些共产党员能够踏上大成之道。

  最后,我想把《人生之问》的三句话作为结束语。站在自己一时一事得失点上看人生,这个人不是俗人,也离俗人不远了;站在自己未来生死临界点上看人生,这个人不是哲人,也离哲人不远了;站在人类历史长河制高点上看人生,这个人不是伟人,也离伟人不远了。

  孔繁顺(少将、火箭军后勤部原政委):

  在今天,我们为什么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摆到这么重要的位置,反复地加以强调。我想这绝不是偶然的。明年是孔子诞辰2570年,在2500多年以前,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应该是很低的,但是世界上就有那么多的学者,在苦苦求索,思考人类社会一系列的根本性的问题,从而诞生了一些伟大的思想家。我们很荣幸的是,孔子诞生在中国。中国产生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一经产生,对人类社会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朝野都在研究,不然的话,为什么国君要向孔子求教?为什么在民间对孔子的思想有这么多的议论,可见当时的影响之深。孔子之后,孔子的思想,经过了创新、拓展,经过了曲解、篡改,经过了跌宕起伏。就这几年,它的命运也是大起大落。

  孔子思想发展到后来,被称为儒家思想。其实我们党从一开始,包括对儒家思想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都是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极力借鉴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时候被横扫出门,被放火猛烧,被彻底否定。我们现在又重新把这个问题强调出来,确实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有了马克思主义,但是毛主席说得非常准确,那是我们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就是可以包容更多优秀的思想。我们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有更广泛的内涵,有深刻的内涵和外延。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群众所接受,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应该被轻视的,都是应该下大力气研究的,都是应该以真诚的态度,把它用来为我们的社会服务的。而我们现在在这方面应该是欠缺比较多的。

  最明显的一个感受,上层领导的重视和强调,群众的热切期盼和我们中间所做的工作不太相称,和当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弘扬不太相称。如果这些工作已经做到位了,我们很难想象,我们那么多的领域,那么多的环节,那么多的场所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肤浅、浮华和腐败在流行?

  我曾经给一个大学的学生讲课,我说了这么几句话。我说我们电视上有些领导西装革履,学历很高,最后他们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不能说这些人没有文化,但是他的文化有片面性,起码对根源性的文化没有立住,对人生最根本的问题没有立住。他的现代文化知识也许并不缺乏,但是由于根不深,根不正,最后就可能走向反面。所以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

  我想中央强调这个问题,内容应该是很丰富的,值得我们思考。中央提出了以后,我们的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已经经过了几年了,大家都感到有成绩,但是也有问题,而且成绩不够充分,问题非常明显。一个好的东西提出来,要把它变成行动是很复杂的。我们现在在社会上流行一个新的东西,很快就会变成发财和赚钱的东西。于是,各种培训班,各种培训机构蜂拥而起,都是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我们也组织学习传统文化,让小孩背《论语》,让我们的青少年穿上汉服,让我们男女老少学会三跪九叩,让我们大家学会作揖。如果我们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去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优秀的没有弘扬,不太优秀的弘扬了不少。其结果和我们的初衷可能是背道而驰的。我们的口号很好,但是没有真正得到实现,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我们不愿意走到的方向,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所以只要与这个事情有关的,不管是党,还是政府,还是民间人士,还是老百姓,谁都有自己的责任。弘扬传统文化,既不是哪几个机构的事,也不是哪几个人的事。当然,各有各的责任,各有各应该做的事情。

  我想做好这个事情,当前最紧迫的,就是要真的让大家重视起来,采取一种深耕细作的态度和做法。我们这些年来,不管做什么事情,收效甚微,都是只在皮相上,做表面的文章,不做实质性的文章。今天的论坛,廖先生的新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我们就是要把实实在在的工作做好,承担领导责任的部门,你当然应该领导起来,不要成天表态,多去做些研究。既然把责任赋予给你了,你坐在那个交椅上,就要负起责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怎么谋划、怎么设计、怎么部署、怎么展开?这不是老百姓能做的事情。专门的研究机构、学者、教育机构,要承担起责任,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个研究不是把古人的话都拿来让今天人来背,也不是把古人的话搞得极其复杂。一本16000字的《论语》,敷衍成2000万字,没有人能够看懂。把它分析一下,哪些是优秀的,是精华,用现代的人能听懂的话,用现代的人这种思想、这种思维方式,用我们现在的语汇,给它做出符合时代的,用群众性的做法,也可能你写的文章并不长,但是你可能对孔子的思想,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很到位,一切为时代服务,为群众着想,让大家理解,让大家接受。

  我们中间可以有很多形式,让他接受教育。我们也有很多约定俗成的方式变成行为规范,有理论,有行动。体制内的、体制外的、官办的、民办的都动起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真的能够落到实处。我们有了马克思主义,它和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关系?马克思主义当然是我们的方向,是理论基础,但是优秀传统文化又解决了革命、斗争解决不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讲了核心价值观,如果仅仅停留在24个字的理解上,只是把它挂在路边上,标语做得很好看,但是怎么做才是核心价值观?怎么变成现在的,大家都能够照着做的,而且应该对社会是有积极意义的行为规范,而不是繁琐的、照搬的。包括《论语》,我最近又学习了五遍,我才感到,原来我们说了几千年的话,2500年前,老人家都说过了。但是2500年以前的话毕竟是2500年的,每一个搬到现在是不是就非常合适?比如孔子也讲过,什么人,什么动作,什么行动,怎么走路,我们现在就不一定把它研究那么细,但是它的思想精华,有的正确的要梳理出来,有的被曲解的就需要拨乱反正,有的实践证明和现实与时代有区别了,也不一定完全照搬。只有把真正该搬的、该学的学过来,让它融入我们的社会,重建精神家园,重塑中华灵魂,实现民族复兴,才真正是建立在可能、可靠、可信的基础之上,谢谢大家!

  孔将军为廖彬宇先生新书发布送来两幅字表示祝贺:学富五车、读书万卷。

  主持人:有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他是饶宗颐先生的好友,被饶老誉为“一代杂家”,他八十年代之前就讲学于世界,他曾在日本讲中医的讲话最近又风行起来,被广为流传,他就是朱鹤亭先生,有请朱老。

  朱鹤亭(着名学者):

  尊敬的廖彬宇先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大家福星高照,万事如意!世界上有五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古中国。前4个古国相继消失,唯独中国存在。中国之所以能存在,靠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几千年的文化,是代代相传的文化,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在不断传承和发展。今天这样一个盛会的举行,其实就是廖彬宇先生文化行动的具体体现。

  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我就端详他,我不会看相,但是一个人的相貌举止就是一种表现。当他往那儿一坐,我就感觉这个人很有福气,为什么?面相很和谐,很庄严,一看就有好感,这是有福气。我听他讲话,句句不离文化,这就说明,他是高于世俗的人。因为他把文化,把中华民族的精神随时随地带在身上,成为文化的化身,一是证明他有文化,二是证明他有风范,三是证明他的谈吐不俗,字字句句都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他走了以后,我就感叹,没有想到他这么年轻,这么有才。我说我这个年纪,比他大多了,他的每一句话都听入人的心扉,每句话我都能记得,这个魅力让人叹服。他的言论有哲学性、逻辑性,还有现实性。今天来参加这个会,本来我要去成都讲课的,推迟到了下午,必须参加这个会议,要听一听廖彬宇先生这个“大成”是不容易的,能集诸家文化之大成是非常难得的。

  发言的人很多,我都细细地听,为什么发言者对这样一个年纪轻的人这样的尊敬?我一边听,一边在想。他为什么受到大家的尊重,我发现他具备几个条件。第一,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感染人、吸引人,他能把人吸引了,这是文化的魅力;第二,他的讲话,他的作品,就是在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五大文明古国都相继消失,为什么中国存在?就是因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这两个东西在他的身上,他永远是在传承、弘扬、发展、连续出书,确实是集大成者。

  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培育下、领导下,才出现了像廖彬宇先生这样的人才。看来党的教育,我们国家的教育,都将使每个人成长。这样我们国家的一定富强还会再富强,前进还会再前进。

  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精神、中国的品德,在世界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今天的会议就是这个问题,我相信影响是全国的,甚至世界的。再次感谢廖彬宇先生,你的着作,你的学问,起码给我带来了很深的影响和敬佩。希望廖彬宇先生再接再励,焕发精神,把你的才华,把你对党的热爱,对社会的热爱,发展再发展。习主席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在座的朋友和领导,我们一起奋勇前进。

  谢安山(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中国法官协会副会长):

  弘扬传承、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是非常重视的。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并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可见,这和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结合习近平新时代的新要求,做了新的理论概括。从而,对发展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循的。这次论坛的召开,可以说是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署的一次实际行动。从这次会议的规模和参会的人员可以看出,这次会议是以这次论坛为载体,把总书记提出来的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任务,在全国范围内落到实处而进行的一次整体发动。这次论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一定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可见,这个创意是一个高明之举。主办单位、协办单位,还有承办单位,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人员都具有高度的政治引领性和极强的社会责任感,确实令人敬佩,可喜可贺。

  中华民族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民族。习总书记指示我们要激励全民族的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在探索中突破超越,打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再创新辉煌。

  为引导人们接受、认同和学习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提出了几个要讲清楚,教导我们,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突出的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这就为我们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也为专家学者研究探讨这一课题,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空间和大有作为的新天地。发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使之进入人民心中的日常生活,纳入实践,才能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家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全民性的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高潮。为此,中央不失时机地下发了《关于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一工程的实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以中华优秀文化为立足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进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此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社会都要把实施这一工程摆在重要的日程,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形成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的新格局。

  同时,并特别强调,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要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全社会,形成一个人人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就是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问题,是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净化人、感召人、塑造人、教育人,立德育人,以文化人的过程,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

  这就会有助于人们继承和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人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利”与“义”,“权”与“名”,“公”与“私”,“苦”与“乐”、“人”与“己”,以及“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的关系,增进“四个意识”,牢记“四个自信”,以中华民族精神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增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我深信,这次大会的召开,一定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再创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的新业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李永忠(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制度专家):

  如果说意大利着名历史学家、文艺批评家克罗齐,关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论断,已成为不少人的共识。我则以为一切文化都是制度的文化。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唯一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它的伟大既在它的源远流长,更在其从未中断。为何从未中断?就在于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这强大的生命力,既来自2239年前形成的权利结构,科学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也来自2152年前,中央集权制度与儒家思想的紧密结合,《中国通史》里面称之为一个非常光辉灿烂的时代,由此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和主体,并聚合了无数江河湖泊、大小溪流,奠定了21世纪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基石与基流。

  当代大儒廖彬宇先生这部《大成之道》,既是他对中华文明的自我认识,也是历史传统在当今新时代的文化复兴。《大成之道》是廖彬宇先生对中华文明及中国精神的气质、气度、气势与气象的领悟和顿悟,是自我认识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和不断深化。《大成之道》所表现的思考,无疑是中华文明历史化与新时代思想现实化的一部成功之作。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文化都是制度的文化,因为制度是骨架、文化是血肉。没有制度的文化是行尸走肉,没有文化的制度是骷髅之骨。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制度精髓的体现,而中国文化的招牌也是中国制度的招牌折射,而《大成之道》是中华文化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夫之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廖彬宇先生对中国制度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传世之作,谢谢大家。

  谢爱伟(中华出版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

  中华出版促进会和廖先生与华夏文化促进会,有着说也说不完的渊源。我们版促会的理事长是苏仕澍先生,廖先生是我们《国际援助》杂志的首席文化顾问,我们的杂志,让世界各国都认识到,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乐于助人、善于助人。廖先生曾访问斯里兰卡,送给总统的礼物,就是我们版促会理事长、同时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仕澍先生的墨宝。廖先生还送了他的大着《国学旨归》给总统,为总统讲述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引起总统和总理的兴趣。

  他们的总理来北京以后,就和我们一起座谈。他们的报纸铺天盖地地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文化,讲和中国人合作的文化。

  我们还做过中孟文化对话、中非文化对话等等。

  因为廖彬宇先生和斯里兰卡的总统有过文化交流,经过三年多的考察,我们决定编排《中斯文化交流百科全书》,有汉语的、英文的,我相信这也是廖先生将参与的又一部着作。

  在中斯文化交流方面,廖先生的《国学旨归》送给了总统,《平心平天下》送给了总理,现在又出了这部《大成之道》。我希望能将他的新书翻译成英文的,让廖先生他的思想能够走得更远,创造更好的文化,为世界做贡献。

  李少青(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很高兴我今天能代表我的父亲李铎先生来出席本次论坛。由于父亲年事已高,特地让我代表他祝贺本次论坛及廖彬宇先生新书发布会成功举行。

  我们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所以华夏就是中华文明的代称。众所周知,世界上的四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当今世界唯一一支没有中断过的文明系统,这也是所有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和自豪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近年来,中国大陆国学热持续升温,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国学,特别是儒家学说,儒释道对比,以及中西文化比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文化,它开始于春秋孔圣,完善于战国孟子,核心思想是“仁”。自近代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些学者将西方思想辨证吸收进本土儒学,产生新儒学,融合中西方哲学进一步发展。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提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习主席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等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的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启发。

  仁、义、礼、智、信、忠、恕,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而“忠、恕”于当今更具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历史贡献给今天的,也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忠”是忠人之心,尽心待人,忠于本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容人之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要竭尽所能,“恕”是要量体裁度。

  忠恕是对和谐的达成,忠恕不仅是古代知识分子个人修为的守则,更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准则。一切文明的冲突具有其避免和解决之道,均可在忠恕的心态中寻找答案。

  正如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今天社会主义理论成功,使我们更应该具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而中国智慧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英国着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中国文化将是21世纪人类走向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凝聚力和黏合剂。特别是人类掌握了可以毁灭自身的高度技术文明手段,同时又处于极端对立的政治意识形态中,最需要的精神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宽容与和谐。如果中国文明不能取代西方文明,成为人类的主宰,整个人类的前途将是可悲的,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华夏文化,研究国学,特别是儒学在历史上的向上向美之功,以及继承与发扬之法,使之与今天现实结合,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发挥积极作用。

  郑凤荣(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专职副秘书、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

  大家好,我叫郑凤荣。我是61年前的1957年,打破了美国运动员的世界纪录,震惊全世界。当时美联社的报道,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以有力的一跳,向全世界田径界警告,中国的选手永远不是落后的选手了。

  我想告诉大家我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四年训练时间里打破世界纪录,就是因为中华文化的精神激励着我。儒家那种“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至大至刚的精神鼓舞着我进行体育训练。最终,我没有辜负祖国对我的栽培,为国争了光。1957年10月,周总理还专门来看望我,主动让我和他合影。我要感谢祖国,更要感谢我们的传统文化,我相信今天我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必定能够促进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

  我今年81岁了,虽然不好好学习,不爱学习,但是,我听了大家的讲话以后,对我有很大的激励。我也希望我还能通过学习中华文化让自己有气质、有气势,还有气度、气象。

  包御琨(贵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我谨代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会,向首届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论坛的举办,及《大成之道:中国精神的气质、气度、气势与气象》的发布表示热烈的祝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破坏了精神面貌。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因此,今天论坛的主题为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融合传统优秀文化和时代发展精神,兼具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助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发展壮大之根,也是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之本。

  社科联作为党委领导下的学术性人民团体,是社会科学界学术性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也是党委政府联系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施政于民,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近年来,社科理论界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客观科学的态度,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彬宇先生《平心平天下》新书发布会,时隔一年,又一次见证了彬宇先生着力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又一着作。《大成之道:中国精神的气质、气度、气势和气象》。可喜可贺,经天纬地承大道,济世匡时致良知。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包含了大良之学与大成之道。“大良之学”以儒为本,为历史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集大成。“格物致知”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致良知”是王阳明先生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人知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大成之道:中国精神的气质、气势、气度与气象》,将《论语》的思想归纳为“三十一知”,每一知均能从《论语》中找到出处和依据,使孔子思想成为系统的,可以使人循序渐进获得圆满成就的经典理论。可以说本书在解读三十一知的过程中,又汇通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并且结合现实,将三十一知形成对现实生活行之有效的指导思想。因而,别具特色。民族复兴众望所归,文化复兴礼为先行,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绝不是简单地复古,也不是盲目地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辨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最后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真诚欢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到原王阳明先生的龙场悟道之地贵州贵阳,领略美丽的山水风光,感受独特的人文魅力,谢谢大家!

  韩丹(佐丹力159素食全餐创始人、本次论坛支持单位负责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学者,大家好!作为一个80后,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样神圣的论坛,能够作为支持方。为什么我要支持华夏文化论坛的活动?我觉得我是一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践行者。9年前的时候,我因为去沈阳学习传统文化,没有钱去买火车票,借钱,别人说借急不借贫,当时对我内心有很大的刺激。后来我把自己的手机卖掉了500元钱,买到了火车票,到沈阳去学习传统文化。很多人说,韩老师你是一个优秀的成功的企业家。我说我不认为我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我认为做任何企业,应该是把文化作为第一步。作为我的企业来讲,我们企业没有销售额的目标,每年也没有给自己定下来,企业和集团的目标。在去年,我们的企业销售额是23.4个亿。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把企业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好地融合。

  把中国老祖宗的五千年的食养文化,通过老祖宗的智慧传出去。作为我而言,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受益者,也希望透过这样的机会,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年轻一代的企业家,去把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我没有任何的背景,也没有任何的资历,我的创业故事,被今年3月29号《人民日报》第四版要文版报道过,题为《新时代的奋斗者》。作为80后创业很难,关键是我们的定位是什么。我是吉林大学毕业,自考,初中上高中的时候,家里没钱,辍学了,后来读的自考大专,然后又大本。前两天吉林大学法学院70周年庆典的时候,我作为校友,为母校捐助了1000万元去建造法学大楼,希望通过未来的法学理论,能够支持到我的母校更好为社会做贡献、培育人才。也希望通过传播传统文化,能够让更多未来的年轻一代,能够担当未来的责任。

  我和廖老师认识很久,他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师。今天我也非常荣幸,能够看到廖老师的又一部大作问世,我相信未来这部书会影响更多的年轻一代企业家培育出企业家精神。

  周鹏(华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尊敬的廖主席,各位领导、来宾。

  金秋十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收获了我会驻会主席廖彬宇先生的《大成之道》,同时,又是首届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论坛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举行。在此,我谨代表华夏文化促进会,为首届论坛筹备付出辛苦的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对参加论坛的各位领导,论坛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敬意。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我华夏悠悠岁月,经久不息。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旨在会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与各界有识之士,围绕如何以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为立足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从而全面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全球华人凝聚力。

  本次论坛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坚定“四个自信”,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希望大家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为华夏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华夏文化促进会多年以来,在大家的鼎立支持下发展成长,借此论坛之盛况,我还将诚邀在座的大家和师者,作为我会的专家,希望今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跟耕耘下,华促会一定能够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也祝各位领导与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潘知常(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博导):

  我首先要表示祝贺,因为在大概一年前,廖先生出了他的《平心平天下》,我将之称为新时代的“大丈夫宣言”,而且我还说,孔子没有去过的地方很多,当时孔子西行不仅不到秦,还有今天的港澳台。我除了在南京大学任职以外,2008年开始还在澳门长期兼职,现在负责筹建澳门电影电视传媒大学,所以我还能够代表澳门热爱国学的人,祝贺廖先生。

  孔子西行不到秦,廖先生已经到了澳门,也到澳门大学讲过学。不仅是澳门,他的足迹也遍及了世界。这次这本书,我也认真拜读了,上次那本书,我说是“大丈夫宣言”,这本书则是“新时代的君子宣言”。为什么这样说?我特别喜欢廖先生这本书里的“伟大”两个字。因为研究国学,不一定什么地方都用伟大,但是有一个地方必须用伟大,不用伟大,没有办法表示我们对一个人的尊敬,就是孔子。在全世界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奇迹,哪怕是基督教的耶稣,也是因为宗教而成为大家崇敬的对象。但是在中国,有一个人,用一本书,就征服了中国,带领着中国发展了几千年。这个人就是孔子。

  《论语》应该是将近12000字,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奇迹,我们宣传这个奇迹,扞卫这个奇迹,而且为这个奇迹而骄傲,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最大责任。

  并且我也经常想,宋代有一个无名氏,他说了一句话就青史留名,我相信他的后人一定很后悔,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为什么不把他的名字留下来,否则,他们全家因为这句话会无上光荣。这句话就是“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我们还能说中国有谁,如果他不生下来,我们就没有灵魂的太阳。我们还能说中国有谁,如果他不出来,我们精神的旅程就要打着灯笼走路。孔子确实担得起这样的赞美。

  我也经常想,中国文化可以分成孔子前和孔子后,在孔子之前,中国文化是一个样子,在孔子之后,中国文化又是一个样子。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分成孔子前和孔子后。孔子之前,中国和中华民族都有,但是孔子诞生以后,真正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才诞生,所以怎么样去阐释孔子的思想,尤其是把他12000字的思想,像释放原子弹的核能量一样,把它释放出来,是当代中国责无旁贷的责任。我们知道,孔子的思想在古代被阐述过三次,第一次应该是春秋以后,孟子把孔子的思想做了一个极大的发挥,在孟子以后,到了秦汉,中国人又想,孔子的思想怎么样才能让它站住脚?从宇宙论的角度,又做了一次发挥。然后到了宋明之际,宋明理学又做了一次阐释。我们必须看到,早期的儒学和晚期的儒学差距很大。

  我有时候经常说,宋明理学很好,可是中国宋朝亡了两次国,北宋亡了一次,南宋亡了一次。宋明理学,明朝的理学确实好,可是明朝最后也被满清打败,有没有一点深刻的原因?这些年,我经常想,可能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我们从元朝以后,南宋崖山之战以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得到真正合乎中华民族要求的解释。因为元朝98年,用它的专制统治来解释的,明朝270年,朱元璋连孟子都不让讲,孔子的真正伟大思想也没有做全面阐释,清朝265年对中国文化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认为现在重新讲孔子的伟大,第一就是要回到孔子,第二就是要越过元明清将近800年回到孔子。中国是鸦片战争才落后的,根本就不是,中国从元朝开始就失去了历史发展的主动权,好像我们对孔子的解释,失去了思想阐释的话语权是一样的。

  我们今天重新解释孔子,廖先生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廖先生是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开了这个头。上一次《平心平天下》出版大概两年时间,现在又写了41万字的巨着,非常好。

  我对解释孔子的伟大,还想稍微发表一点意见。我们现在讲国学,是讲国学的“国”,还是讲国学的“学”,我个人认为国学之所以今天还有存在的必要,主要不是因为它有中国特色,而是因为它符合世界现代文明的发展潮流。所以,如果让我选,我认为我要选“学”,合乎世界潮流的“学”在这个意义上才会知道,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存在。上午有专家发言是,几大文明只剩中国,有的专家不同意,这个问题还要讨论。以后说这个问题,可以说得稍微宽容一点,不一定断言。世界几大文明,还包括古印度文明,印度还存在了,说印度文明不存在了,印度怎么解释?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是我们大家都很关心的,中华文明要存在,首先就要《论语》存在,《论语》不存在,中华文明就不可能存在。但是《论语》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让全世界因此而尊重我们,让我们在全世界能够高高地抬起我们的头颅?我是这样想的,全世界不论是几大文明,不论存在还是不存在,有一个东西,全世界没有争论。全世界几大文明,除了中华文明以外,都是因宗教而进入的文明。中国是因为思想,因为道德而进入文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知道了,孔子思想的伟大是什么?西方是因宗教而信仰,中国是无宗教而信仰。现在全世界一片高呼,说上帝已经死了,全世界一片高呼,已经进入了无神论的时代。中国的无神论的孔子思想,因此就可以照耀全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论语》的思想,孔子的思想,真的是要研究。最后,我还是想说,因为我对彬宇先生的研究一直很关注,我也以跟他是朋友为荣。我们中国现在是中国梦,我就经常想,我们现在中国是一个追梦的中国。但是在春秋晚期的时候,有一个追梦少年,他15岁立志,他15岁时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闪耀的一颗明星,到了70岁的时候,成为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彬宇先生,您也是从15岁开始的追梦少年。我相信不用到70岁,你就能取得更辉煌,更让我们羡慕的成绩,谢谢!

  叶自成(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博导):

  各位尊敬的长辈、前辈、各位同仁,各位80后、90后,大家下午好!首先祝贺华夏文化论坛的召开,第二祝贺彬宇先生大作出版。我叫叶自成,北京大学1978年入大学,一直到现在,没有动过窝。北大干了什么事?第一件事,建立了北京大学的外交系,后来为了外交学的需要,我要讲中文外交,于是找到了老子,找到了孔子,找到了商鞅,这是中国外交的源泉。在这个基础上,我说孔子很伟大,但是老子也很伟大,商鞅都很伟大,没有他们,中国文化成不了盛大的气象。我在这么多年读书过程中,我发现了老子的伟大。老子的伟大,全世界用外文翻译中文着作最多的一部中国着作,所以老子不伟大吗?外国人为什么崇拜老子?对不对。孔子很伟大,商鞅也很伟大。商鞅很了不起,今天我们中国有大一统的局面,没有商鞅智慧,今天的中华民族是散的。美国学者就研究,作为一个国家为什么强大,第一个理由是民主,第二个理由是问责,最重要的是强国,强国的理论和实践,谁是最早的理论者?商鞅。所以我要在这里说,不要整天骂商鞅很专制,他的思想确实有一半要批判,但是商鞅的伟大之处,还没有一个人能超越他。什么叫强国?治理模式和执政模式是不一样的。治理模式有民主模式,有专制模式,但是从治理国家能力上来讲,商鞅讲的国家是强国家,统一的权力,统一的法律,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货币,统一的文字,就是这些才成就了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

  我在北大期间,我把我的心得体会写成一本书叫《华夏主义》。什么是中国人的主体思想?什么叫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它是什么?这个话题很大,没有一个结论。我是斗胆提了一个概念,叫华夏主义。老子、孔子、商鞅,他们思想的合成就是华夏主义。老子为我们提供“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孔子为我们提供“德”,提供历史,提供文化教育。商鞅为我们提供依法治国,制度创新,没有制度创新,中华文化是有缺陷的。最近出了一本简版,也感谢彬宇先生,他的书里面有一部分,专门讲了我们和他交流的一个结果,中央政策研究室摘编《华夏主义》里面的一部分内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我昨天晚上刚从贵州回来,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个概念叫“家长协会”。传统文化的志愿者们,他们自愿地发起了一个家长协会,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落实到了社区,进入每一个家庭,这个工作不得了。我也肯定他们,支持他们。

  前不久广州有一家公司,叫家文化、家安全的产业,我也很肯定他们。我一个朋友把他请到他家里,他是《易经》世传之家,他会背《易经》,他老婆会背《易经》。他的小女儿才5岁,也会背《易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有希望。当然希望更多的80后、90后加入其中,当然我们相信民间存在着让中华文化优秀起来、发展起来的伟大的力量。怎么才能做好这个事?时间关系,不展开讲,讲四点主张。

  第一个主张,反对两种走极端。一种极端是虚无主义,中国这不好,那不好,什么都不好,骂孔子、骂商鞅,把老子说的一塌糊涂。第二,反对另外一种极端,把传统文化夸到天上去了,这种观点也不赞同。习主席要弘扬的不是中华文化,也不是华夏文化,他弘扬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有优秀,就必定有糟粕。糟粕是什么?比如说我们问一个问题,孔子那么伟大,孔子有没有地方不好呢?我们可以讨论。你要是真心热爱传统文化,你一定要对这有一个精准的答案,是有一些问题,但是人无完人,即使有缺陷,但是并不妨碍孔子成为一个伟人,这没有问题。既反对虚无主义,也反对过高的美化传统文化。

  第二个主张,打破传统各家各派的隔阂,道儒法三家的精华要合在一起,为什么中国法治文化普及不开?商鞅从依法治国的角度来讲是很好的,不要光讲他们不好的东西。

  第三个主张,华夏文化的精华怎么跟马克思主义的合乎时代的精神结合,跟西方自由主义中好的精华要结合,也不要离开西方。

  第四个主张,华夏文化的传承发展应该与现代化、艺术化结合起来。我经常赞扬彬宇先生做的很多事,期待彬宇先生作为80后,来弘扬传统文化,能够更多地把时尚的东西,比如说网络技术用进来,跟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有希望,在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精华,西方自由主义的精华跟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这才是中国文化真正的希望所在。

  胡从经(中国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香港大学特聘教授):

  彬宇先生请我来参加论坛,我感到很惶恐,也很荣幸。彬宇先生把我作为同道,我感到很荣幸。上午叶部长讲到家国情怀,既是情感,也是使命,我1980年在上海社科院做研究,1987年晋升为正教授,那时是上海最年轻的教授之一。当时接到任务说,派我去香港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像我这一辈人真的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文革、五七干校、下乡劳动等等,很多的时间都浪费了,好不容易在80年代静下心来做点学问,写点书,当时确实是拼命写,每年都出一本书,所以当时比较抵触,不愿意去。我的恩师就批评我,他说国家培养你,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得去,不去也得去。后来我也想了想,国家培养我,既然有用,我就去。我要终止我的研究生涯,要跟我的丛书告别,因为我的书真的是很多。要告别我的学生,告别我的环境去从事另一个工作,当时真的是很惶恐,但是为国家服务是必须的。既然决定去了,就要完成我的任务。

  这项工作确实很困难,去了以后,我自己还读了博士,后来就筹备了中国文化研究院,香港第一家以弘扬传统文化,激励民族精神的第一个研究机构,当时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后来为了在香港宣传传统文化,创办了一个网站“灿烂的中国文明”。家国情怀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讲是很重要的。

  我再讲一下彬宇先生,他真是一个很杰出的青年才俊,这么多年,我们作为一个见证者,看他的发展和贡献,我觉得自愧不如,很是佩服。最近他的这本大作,一开始让我写序,我感觉很惶恐,但是最后还是写了,表达了我兴奋的心情和期望的心情。我真切地希望彬宇先生,成为中国文化学者里面一个最挺拔的新星。我想趁我的有生之年,多做点贡献,我现在还在写书,但是不能跟彬宇先生比了。

  最近希腊大使提了一个建议,准备筹备文明古国的高峰首脑会议,在经济各个方面,为我们的领袖争取各方面的力量,扩大这方面的影响,这个任务是由中国国际交流研究中心做的,他们聘我做学术顾问。我就想现在在有生之年尽点力,我觉得彬宇先生很年轻,但他已经是一位大家了,我会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对自己也是一种激励。

  赵建永(天津社科院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这场论坛的开办恰逢其时,意义深深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发掘其关怀社会实际问题的经世致用精神。经世致用是华夏文明的精髓和生命力的不竭源泉。经世致用的内容主要有,知行合一、体用一如、内圣外王、实学实践、实修实证、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等具有现实意义的国学。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最近天津社科院为我成立了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宗旨是: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致力于:国学智慧生活化,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这与本次论坛的主旨非常契合,希望与大家共同弘扬华夏文明经世致用的精神,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到自己的责任。

  沈文凡(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论坛,尤其要感谢彬宇先生的盛情邀请。跟彬宇先生结识是五年前在沈阳易学大会上,当时可以说一见如故,就感到这个年轻人确实是一个天才。经过后续这几年陆续地拜读彬宇先生的大作,我更加佩服。实际上,我也在做一些文化宣传工作,在高校除了教学以外,在社会上也做一些学术演讲、文化演讲。我觉得《大成之道》这部着作,确实体现了很高远的政治情怀,很深刻的政治见识,达到了中华文化关照现实一个很高的高度。作为一位年轻学者,彬宇先生做了很好的榜样。

  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给国家出智慧,给我们这个社会出智慧,这种智慧当然是大智慧。我举这个例子,彬宇先生这部着作里面包含的深刻思想,也是更好地为国家做出了大的贡献。

  我的书斋有两个,一个叫唐韵阁,因为我主要是从事唐宋文学研究的。还有一个叫大庇斋,大家很奇怪,起这个名什么意思?就是从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句词中提炼出来,《茅庐为秋风所破歌》。像杜甫有这么深厚的人文情怀,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后续我又经过研究,就发现在东亚,像日本、韩国,对杜甫的大庇思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接受。目前我查阅了2000多篇韩国的上梁文,几乎每一篇都涉及到杜甫的大庇思想,所以说中华民族的伟大思想,早已传之世界。东亚、西亚、南亚传播的都很广泛。只不过现在东亚是汉族圈,我们更容易找到这样的论据,在西方接受得也很早。

  我就想,中国古代一个落魄的诗人,他都有这么伟大的胸襟。过去有的人认为,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点不自量力。你一个穷书生,你怎么能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就这一句,中小学教材都有,都没有真正理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向皇帝,向国君呼吁,使得国家、大臣,国家这些上层人物广泛地去关怀民生、关注民生。我举这个例子,就说明现在以廖彬宇先生为代表的杰出的青年学者,在做这些工作,出版了这些专着,也都是在一起为国家效力,一起在呼吁,一起在提建议,一起在策划,应该使学术走出象牙塔。彬宇先生确确实实是我的一个非常好的榜样,所以今天能够参加这个大会,我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我是在去年的时候,对于廖彬宇先生《大成之道》的书稿,我就已经先睹为快了。我在看他的书的时候,就心生一种感动。我希望今天我们的学者、社会各层人士,都应该具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情怀,应该具有范仲淹这样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要具备这个情怀,我个人认为,一定要有一种高远的政治意识,高远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才能够做到这一点。不是说什么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尤其是不能把刚才我说范仲淹这样一种情怀,理解成现在我们在表扬一个人的时候,说你是先人后己,你是先苦后乐。当然这也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但是还达不到范仲淹的情怀。我认为《大成之道》这部专着,现在就已经具备了,我前面提到的范仲淹的情怀,非常非常了不起。

  圆桌对话分为五个小组,主要是围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主题分别进行展开。

  第一组对话的主题是:

  追溯华夏文化的渊源以及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毛佩琦教授;

  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东南大学李仕澂教授;

  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孙晶教授;

  中国科协研究员丘亮辉教授;

  北大、北师大和北京邮电大学等多家知名学府的蔡亮华教授;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能宪教授;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伟教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王义桅教授。

  哲学博士,中印古典思想研习者,浙江省老子研究会副会长闻中教授;

  贵州财经大学文平教授;

  线装书局董事长王利明先生;

  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克峰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四平教授;

  山东大学易学哲学博士学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曾凡朝教授。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落地生根与深入人心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博士王一先生。

  华夏文化促进会驻会主席、国际易学联合会荣誉会长廖彬宇先生,

  西安交通大学赵应樾教授,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何丽野教授,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助理,湖南省孔子学会秘书长陈仁仁教授,

  湖南大学邓明成教授,

  中央党校资深教授任登第先生。

  (主要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标识方面进行讨论)

  华夏文化促进会驻会主席廖彬宇先生。

  当代古琴大家,钧天坊创始人,当代中国最具专业水准的着名斫琴家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门座式起重机培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