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最新消息牌照越来越重要了?

原标题:网投日报:京东金融130亿融资为牌照?扒一扒BATJ的牌照老底

1、京东金融130亿融资为牌照?扒一扒BATJ的牌照老底

3月13日,媒体报道京东金融(注册领红包)已经启动高达130亿元的融资,主要用于并购金融牌照、技术研发和市场投入等方面,该轮融资已经初步敲定了领投方中金、中粮等超大型LP,他们将占据约100亿份额。领投方和京东金融将计划于3月末签署正式法律文件,4月前完成打款。

2、当心!近三成互金平台宣传措辞存在误导嫌疑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周的到来,互联网金融领域消费者保护工作也备受关注。央行团委官方公众号“成方三十二”发布“金融3·15”相关消息,对“狠赚、期限短、高收益、零成本、保障全、门槛低”等互联网金融广告中常见宣传语做出提示,明确其为“传说中的海市蜃楼”。3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对50家互金平台进行梳理发现,有近三成平台存在可能误导投资人的措辞。

3、全国首家金融广告监测中心授牌 P2P网贷要小心了?

3月15日上午,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联合相关金融管理部门举办的“3.15”广东省金融广告治理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覃道爱副行长将广东省金融广告监测中心(监测中心)的牌匾授予广州商品清算中心(广清中心)。此前,针对全国金融广告监管普遍存在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相关机构的营销宣传行为,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防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行业健康平稳发展,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确定依托广清中心建设及运营监测中心。

4、业内:网贷平台处于备案关键期,用户投资须谨慎

进入3月,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呼声渐热,而距离深圳网贷平台备案大限也只有百余天。对于深圳数百家“生死未卜”的平台而言,行业不确定性上升,“爆雷”平台数量明显增加,让投资人权益维护的话题热度愈发高涨。对此,业内人士支招,普通市民投资人保护自身权益的最有效方式,是投资决策时重视事前“避雷”。不过,无论今年网贷领域是否会成为投资人维权的“重灾区”,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理应得到重视。

5、投资人实名举报宜信财富等三家公司涉嫌欺诈

“一起维权了!”3月15日,凤凰网WEMONEY注意到,职业打假人王海在微博转发两篇关于“宜信财富、诺德基金、喆颢资产被指欺诈令消费者亏损1.7亿”的“报告”。

6、1亿赞助变200万,零薪水的趣店罗敏又“跑火车”了

近期,趣店集团发布了上市以后首个财报:2017年总收入与净利润分别为47.75亿元及21.65亿元,双双大涨两倍以上, 趣店自带的“满嘴跑火车”体质又发威了,而这次除了CEO罗敏,还包括CFO杨家康。虽然说,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始人“为自己代言”可能带来性价比很高的宣传作用,但如果老是“自打脸”,不免让人怀疑公司的诚信问题。

7、余额宝宣布继续限购!今天买入还是要靠抢?

支付宝提到了"限购"的时间段暂时敲定为2月1日~3月15日。那么,根据此前的公告,3月15日也就是今天,就是余额宝此轮限购的最后一天了。而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则是,余额宝的限购是否会就此结束呢?在余额宝页面上看到,"在3月15日之后仍然限制每日申购总量。"也就是说,虽然到了此前约定的3月15日,但余额宝的"限购"还是在进行中。

8、支付宝微信将接入银联?银联:方案尚在初始阶段

近日,网上流传了一份微信、支付宝接入银联的方案。接入方案显示,微信和支付宝的收单业务将接入银联流程。证券时报记者向相关三方了解接入方案是否属实以及接洽程度,截至发稿时,银联证实了该方案但称还在初始阶段,暂不作过多回应;微信表示正在学习《条码支付业务规范》政策,但是对银联的方案暂不清楚不予回应;支付宝方面表示该问题较敏感,正在了解与确认中。

9、备案大限前P2P平台“标荒”蔓延 降息潮又来了?

目前,年后以来的P2P平台投资“标荒”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进入3月,P2P平台无标可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个别平台新上线标的数量同比下降幅度甚至达到了85%。

10、消费贷规模达6000亿元人民币,然而蚂蚁金服可能并不开心

国内关于现金贷整治的动作一直没有消停。之前蚂蚁金服被央行约谈,借呗服务被严格限制,这一度使蚂蚁的借贷业务处在危险边缘。“风头”看似刚刚过去,而昨天(3月12日)关于蚂蚁金服的又一个消息让人为之再捏一把汗。据彭博社报道,近日有知情人士称,蚂蚁金服的消费贷款发放规模已达到了6000亿元人民币(约合950亿美元),在过去的三个月,蚂蚁金服的消费贷款规模几乎是中国建设银行的3.7倍。该人士还称,花呗用户每月平均借款700元人民币,而借呗用户每月平均借款3000元人民币。

文 | 网投网研究院 宋宋

  本报记者 谢水旺 上海报道

  短短几年时间,互联网巨头的口号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颠覆传统金融”,到如今的“不做金融,只做科技”。

  近期,蚂蚁金服、金融、等互金巨头开始宣称“去金融化”,声称不做金融,定位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服务。

  早在2017年初,蚂蚁金服便有过类似的表态。今年4月,京东金融CEO陈生强、乐信CEO肖文杰也先后这样高调宣称。

  事实上,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乐信等企业不但持有多张金融牌照,而且金融业务也在增长,目前来看并无退出的迹象。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与金融强监管态势密不可分;也有人认为,这是品牌宣传策略,且互金巨头确实在加大科技投入。

  另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在科技方面也不断发力,除了联姻BATJ等互联网巨头,自身亦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比如,4月18日,由国有大行设立的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

  互金巨头改口“不做金融”

  金融牌照照样持有,金融业务照样在做,互金巨头却改口称“不做金融”,是何逻辑?

  早在2017年初,蚂蚁金服宣布将定位于Techfin,而非Fintech,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

  今年博鳌论坛期间,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表示,未来京东金融将把全部的金融资产转让给银行等金融机构,而京东金融扮演的角色是为金融机构服务,即全部业务转为ToB,做科技型产品服务。

  无独有偶,4月18日,上市公司乐信CEO肖文杰亦宣称,乐信不做金融,不参与金融业务竞争。

  不过,针对上述种种改口,业内颇不以为然,亦不惊讶。

  在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任何金融业务都要“穿透式”监管。“拿了牌照,也在做金融业务,不是在做金融么?”一家互金巨头高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直言,行胜于言,“不做金融”不过是托词而已。

  华东某城商行网络金融部高管称:“金融强监管是大趋势,非持牌机构和监管套利机构未来很难生存,做金融业务的限制将越来越多。发挥科技公司的优势,利用流量和技术赚金融的钱,可能是金融科技公司的选择方向。”

  就在陈生强话音刚落不久,4月1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披露,京东拟以5.37亿元参与安联财险中国增资,增资后持有33.33%股份,将成第二大股东。

  4月18日,京东金融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未来京东金融将不再持有金融资产,我们会把金融的业务逐步向金融机构转移,成熟一块就输出一块。金融机构可以直接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在此基础上,我们帮助金融机构做相关运营。但是,我们不再持有金融资产,不代表我们不会有金融创新产品出来。做创新产品就得保证产品合法依规,所以依然需要获取相关牌照。”

  近期,中央金融监管层面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强调持牌经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方案也在酝酿中。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撰文指出,非金融企业主导的金控公司,包括互联网巨头涉足金融领域形成的金控集团。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博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互金巨头)肯定想做金融业务,但当前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方案一方面就是监管他们,需要结合起来思考。”

  BATJ联姻四大行有何成果?

  2017年上半年以来,互联网巨头纷纷联姻商业银行。其中,BATJ联姻国有四大行,进行战略合作。

  “商业银行看中互联网巨头的流量、场景和技术优势,而互联网巨头则看中银行的资金和风控优势,各取所需。”上述华东某城商行网络金融部高管分析称,大型银行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在合作互补性上并不特别充分,可能实质性的合作有限。

  如今,半年多过去了,有何实际落地成果?

  去年12月,、中行签约后首个项目落地,微信香港钱包与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香港)正式实现账户捆绑合作,即微信香港钱包支持绑定中银香港银行账户。

  今年2月,和农行共建“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落成,共同打造的“农行金融大脑”一期正式投产,实现在智能掌银等产品的白名单验证;此外,双方还合作开发了AB贷产品。

  京东金融相关人士透露,京东和工行合作不到半年,落地了“工银小白”数字银行和“智慧贵金属店”两大产品。

  而蚂蚁金服则未披露合作进展。

  “不能说形式大于实质。战略合作,对外宣传声势很大,大家都认为前景广阔。虽说进展比想象中慢,但每一项合作业务落地,都得经过双方漫长协商的过程。”一家互金巨头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据外媒报道,京东金融收购第一创业证券24%的股份,作价约15亿美元。但并不表明京东金融取得了证券牌照。刘强东介绍,在未来,京东金融将会进入证券、征信,银行,将申请自己的银行或者控股一个银行。根据刘强东的发言可以看出京东还未取得证券牌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金融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