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个回访,但是回访客户不知道聊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还有人在质疑憨友农社的农副产品?

46、 賺钱是非常简单的,很多人就是太懒了,所以才没钱賺。如果大家稍微动动脑子,人又勤快,不賺钱天理不容。就说出去贴广告卖产品吧。就卖普普通通的小吃技术或千术技术,通过分类网发帖+地面坚持每天贴小广告10张,我都不信没效果。就说分类賺钱吧,每天做100条信息差,难道没钱賺?扯淡吧!

47、 14岁,我离开家乡,就去外面读书了。离开父母后,我的生活慢慢好起来。

  我在外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在班里卖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具,多少賺了点儿钱。

  我在学校賺钱,纯属意外。

  每次学习高考后,就有人卖课本。

  他们都是论斤卖,我是论本买,5毛一本收购,然后在高一高二卖2元一本,一天有200到300元的收入,所以整个高中三年,父母除了给我点儿学费外,就再没给过我钱。

  读大学时,父母只给过我一次伙食费,以后就再也没给我一毛钱,包括学费。

  我在大学,就是认识了几个做中介的朋友,然后就是在大学帮大家寒暑假找工作,服务周期是一年,每人收费30到50不等,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做到了日賺1500元。只是后来模仿我的人多了,我就也不干了,又开始做别的生意。

  大学出来后,工作了一段时间,我就开始流浪了。

  我卖过各种各样的小吃技术,卖过各种各样的数据库,也开过小公司,一路走,一路张望,多少也賺了点儿钱。

  在外面这些年,搞了几百万后,我就回到家里。

  到了家里,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余的。

  在他们眼中,我还是又笨又傻。他们眼中的聪明人,永远是能说会道,偷奸耍滑的人。我太厚道了。

  用他们的话来说:我就是会賺钱,除了这个,啥都不会。

  他们是除了不会賺钱,啥都精通。结果呢?还不是负债累累。

  年龄大,不代表聪明。

  天天窝在村里,除了看电视就是种地,又能出息到哪儿去?

  就算是在外面漂了几年,还不是一样干流水线或是在工地搬砖。见识了城市的繁华,未必能看懂繁华背后的玄机。

  2014年6月12日,我全款150W买了套商铺,他们才开始重新打量我,只是我对他们失去了兴趣,也失去了耐心。

48、 小白做事情,老鸟做事业

  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比如我们做淘宝,从做事情的角度考虑,就是賺点儿小钱,过把瘾就死。

  如果从做事业的角度考虑,就是它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升值空间还有多大。

  做淘宝,有人年賺百万,有人一年两三万。

  大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一样多,收获不一样,就是对待项目的态度不一样。

  米卢都说了:“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49、 如果我们把经营淘宝做为一件事情来玩,做完就打牌,睡觉,插B,就没必要埋怨自己收入低,运气差了。

  如果我们把经营淘宝做为一项事业来发展,我们每天都会设计它的未来,专业的美工,牛逼的营销文案,追求极致的视频,一流的开车技术,一流的话术,每走一步棋,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做每一个动作都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分析调研的基础上。

  将淘宝当成事业,它的外延是在不断扩展的,海阔天空,绵延不绝,它的性质也在变化,由量到质。

  如果别人做淘宝,只是单纯走大众化路线,我们就走专业化路线。

50、 比如,对方是卖奶粉的,只卖国产的,而我们店呢,每个国家的奶粉都有,日本的,美国的,韩国的,新加坡的,香港的,台湾的,我们不但告诉客户,孩子啥年龄啥体制喝啥奶粉,还告诉客户,怎么分辨真假奶粉,怎么样选购奶粉,我们不但包邮,而且还定期免费做售后,时间久了,我们积累的客户就会越来越多,还愁没银子?

  慢慢知道我们的人多了,我们的店再花钱注册个商标,我们店也就成品牌店了。

  有了无形的资产,我们就可以做连锁,或加盟。

  我们店慢慢由网络辐射到地面,由国内辐射到世界,慢慢成为某一领域的老大,我们也由原来的小店主,迅速成为某一领域的企业家!与马云一起喝喝茶,与马化腾一起钓钓鱼,痛并快乐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访客户不知道聊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