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也能拍照,为什么还要用适合女生用的微单相机

觉得要分竟技照还是旅游照,旅游照(特别是首游)还是手机方便。旅游大部分时间放在观感上,照相是有感而发。但想照的时候,光照、角度、构图不一定都恰到好处,真的到了老天爷开眼的时候,单反就没有手机来得快。一张好照片是多种因素的结合,缺一不可。很多时候是偶然得到,所谓惊喜就是难得才会有惊稀有才会有喜。为了拍张好照片,蹲守几月大可不必。手机顺应了拍照长期等待一朝偶得的特点,是大众出精品的必然选择。本帖配图就是在汉堡

的手机偶得,虽不算很好,但作为留念照也算凑合。拍照的聚焦、曝光度在手机看来是个大问题,其实不然。经常体验会发现:将手指在不同光照强度的地方点击,会有不同的感光效果,将手机仰拍和俯拍会得到不同的聚焦效果,由于手机成像时间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拍不同的照片,自然会得到各种照片,选取一张最好的,其它删掉,这对手机来说是举手之劳,很方便。长期研习自然成精,结果莱卡轻单就被手机取代长期闲置在家。苹果手机的扫屏功能很实用,只要熟悉了左右扫和上下扫的特点,会收到单反没有的效果。一般说来,阳光强的时候,由强光处扫向弱光处,不然弄反了,照片大部分会爆光过度。天气不好的时候,手机镜头先对准弱光处扫向强光处,弄反了,弱光处就暴光不足。将手机横起上下扫,也是这个道理。

上下扫屏,可刻意渲染出高天云淡的氛围.而且没有广角摄影的扭曲。旅游在外,需拍的时候也许正在逆光位置,需把手机举高,向下朝向地面,不要把太阳拍进去,也能拍出逆光照。

早上七至九点,阳光柔和,是摄影的最爱。拿起手机疯照,找准正侧光的感觉,为人像摄影打基础:国人脸型轮廓不突出,正侧光既有光感也有阴影,能增加脸部的立体效果。

手机照相的成像时间较长,但对移动物体的抓拍成像却出奇的快,利用这个特点,会受到奇效。下面四图是从哈姆雷特堡回汉堡的途中从急驰的车窗外抓拍的,一阵连拍后回来整理感慨颇多。

天上一丝云跟随,当时只觉得有特点,就随车开始连拍。

老哈姆雷特就这么赫然而至。

大天光下,没有年轻的哈姆雷特那时的惊悚,却感受到手机即时抓拍的能力,如果是单反,怕镜头还没调好,机会就没有了。

照相中的光感,对比,平衡,比例,照应,呼应,强调主题等概念,说起来很深奥,实际上就是个实践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找感觉.经常照反复照重复照,时间长了,就会悟出道道出来.如果一天到晚单反不离身,就有腰杆上挂死老鼠__有冒充打猎人之嫌,很不方便.手机就没有侧目之忧,毕竟拿起手机随意拍,现在是很平常的事,没人说你什么.所以,照出感觉照出深度照得有那么点意思,手机出得厅堂,方便多多.

从身边的常景照起,直到照出不一样为止.

把身边司空见惯的一角,照得可爱,实际上你就照出了感觉.

对比和呼应就在身边,只是平时没注意而已.

平衡也不悬乎,多想想就觉得随处可见.

万像素)、2144 x 1424(300 万像素)、1632 x 1080(180 万像素) DNG:4944 x 3278 像素,徕卡 T(Typ 701)具备wifi传输功能,向通讯迈进一步,机身大小与手机差不多,只是厚几倍.而手机的像素比单反还高.有一天,手机镜头可伸缩,有广角,我相信不会是神话.

拍出深度,这是常见的摄影词汇,对手机照相的老百姓来说,"深度"更多的是政治考量,百姓说的就是耐看,有味道,不一样.这张网摘照我很喜欢:常见的场景,可人的姿态,不去特意张显人物的靓和帅,角度就是很简单的扁平角度,却使人一看再看,值得玩味.流行色是中性色,很不好平衡.现实生活中有流行色又能照出彩的场景不多,所以此照难得.下面几张也是如此,可以区别专业人员说的深度和百姓说的耐看有什么区别.

做榨菜是很常见的劳作,场地大多不出彩,这张照的对比,点与面,多与少,色调平衡,将浑厚,充实,热情等情感要素表现得很好,自己觉得很值得借鉴.

很有画作的感觉,仿佛是吴冠中画的黄土高坡.这也是ps的最好背景:穿柠檬黄和藏蓝裙的跳跃动作片会很出彩.

很温馨的色调,可以想象有个小盆友站在石扳路的端头向上望,会增加照片的灵动感.平常不等于贫乏,常态不等于平俗.眼光是练出来的,发现身边的感动,抓住日常的神奇,是手机拍友的最爱.另外,利用自拍杆拍的大仰角和大俯角照片(最好是两人合作),也是单反所不能的.手机拍友可以在花团中拍自己的大俯角照或在山顶拍对空的大仰角彩霞照,带来的欣喜是可以想象的.本贴将这方面的尝试留给大家展示,在此结尾,不再续贴,谢谢大家捧场!

觉得要分竟技照还是旅游照,旅游照(特别是首游)还是手机方便。旅游大部分时间放在观感上,照相是有感而发。但想照的时候,光照、角度、构图不一定都恰到好处,真的到了老天爷开眼的时候,单反就没有手机来得快。一张好照片是多种因素的结合,缺一不可。很多时候是偶然得到,所谓惊喜就是难得才会有惊稀有才会有喜。... 显示全部

觉得要分竟技照还是旅游照,旅游照(特别是首游)还是手机方便。旅游大部分时间放在观感上,照相是有感而发。但想照的时候,光照、角度、构图不一定都恰到好处,真的到了老天爷开眼的时候,单反就没有手机来得快。一张好照片是多种因素的结合,缺一不可。很多时候是偶然得到,所谓惊喜就是难得才会有惊稀有才会有喜。为了拍张好照片,蹲守几月大可不必。手机顺应了拍照长期等待一朝偶得的特点,是大众出精品的必然选择。本帖配图就是在汉堡

的手机偶得,虽不算很好,但作为留念照也算凑合。拍照的聚焦、曝光度在手机看来是个大问题,其实不然。经常体验会发现:将手指在不同光照强度的地方点击,会有不同的感光效果,将手机仰拍和俯拍会得到不同的聚焦效果,由于手机成像时间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拍不同的照片,自然会得到各种照片,选取一张最好的,其它删掉,这对手机来说是举手之劳,很方便。长期研习自然成精,结果莱卡轻单就被手机取代长期闲置在家。苹果手机的扫屏功能很实用,只要熟悉了左右扫和上下扫的特点,会收到单反没有的效果。一般说来,阳光强的时候,由强光处扫向弱光处,不然弄反了,照片大部分会爆光过度。天气不好的时候,手机镜头先对准弱光处扫向强光处,弄反了,弱光处就暴光不足。将手机横起上下扫,也是这个道理。

上下扫屏,可刻意渲染出高天云淡的氛围.而且没有广角摄影的扭曲。旅游在外,需拍的时候也许正在逆光位置,需把手机举高,向下朝向地面,不要把太阳拍进去,也能拍出逆光照。

早上七至九点,阳光柔和,是摄影的最爱。拿起手机疯照,找准正侧光的感觉,为人像摄影打基础:国人脸型轮廓不突出,正侧光既有光感也有阴影,能增加脸部的立体效果。

手机照相的成像时间较长,但对移动物体的抓拍成像却出奇的快,利用这个特点,会受到奇效。下面四图是从哈姆雷特堡回汉堡的途中从急驰的车窗外抓拍的,一阵连拍后回来整理感慨颇多。

天上一丝云跟随,当时只觉得有特点,就随车开始连拍。

老哈姆雷特就这么赫然而至。

大天光下,没有年轻的哈姆雷特那时的惊悚,却感受到手机即时抓拍的能力,如果是单反,怕镜头还没调好,机会就没有了。

照相中的光感,对比,平衡,比例,照应,呼应,强调主题等概念,说起来很深奥,实际上就是个实践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找感觉.经常照反复照重复照,时间长了,就会悟出道道出来.如果一天到晚单反不离身,就有腰杆上挂死老鼠__有冒充打猎人之嫌,很不方便.手机就没有侧目之忧,毕竟拿起手机随意拍,现在是很平常的事,没人说你什么.所以,照出感觉照出深度照得有那么点意思,手机出得厅堂,方便多多.

从身边的常景照起,直到照出不一样为止.

把身边司空见惯的一角,照得可爱,实际上你就照出了感觉.

对比和呼应就在身边,只是平时没注意而已.

平衡也不悬乎,多想想就觉得随处可见.

万像素)、2144 x 1424(300 万像素)、1632 x 1080(180 万像素) DNG:4944 x 3278 像素,徕卡 T(Typ 701)具备wifi传输功能,向通讯迈进一步,机身大小与手机差不多,只是厚几倍.而手机的像素比单反还高.有一天,手机镜头可伸缩,有广角,我相信不会是神话.

拍出深度,这是常见的摄影词汇,对手机照相的老百姓来说,"深度"更多的是政治考量,百姓说的就是耐看,有味道,不一样.这张网摘照我很喜欢:常见的场景,可人的姿态,不去特意张显人物的靓和帅,角度就是很简单的扁平角度,却使人一看再看,值得玩味.流行色是中性色,很不好平衡.现实生活中有流行色又能照出彩的场景不多,所以此照难得.下面几张也是如此,可以区别专业人员说的深度和百姓说的耐看有什么区别.

做榨菜是很常见的劳作,场地大多不出彩,这张照的对比,点与面,多与少,色调平衡,将浑厚,充实,热情等情感要素表现得很好,自己觉得很值得借鉴.

很有画作的感觉,仿佛是吴冠中画的黄土高坡.这也是ps的最好背景:穿柠檬黄和藏蓝裙的跳跃动作片会很出彩.

很温馨的色调,可以想象有个小盆友站在石扳路的端头向上望,会增加照片的灵动感.平常不等于贫乏,常态不等于平俗.眼光是练出来的,发现身边的感动,抓住日常的神奇,是手机拍友的最爱.另外,利用自拍杆拍的大仰角和大俯角照片(最好是两人合作),也是单反所不能的.手机拍友可以在花团中拍自己的大俯角照或在山顶拍对空的大仰角彩霞照,带来的欣喜是可以想象的.本贴将这方面的尝试留给大家展示,在此结尾,不再续贴,谢谢大家捧场!

现在的手机功能确实是越来越强大了,尤其是各大手机厂商都在手机的拍照功能上下足了工夫,并且手机拍照和分享的结合也更加方便与紧密,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手机取代了部分相机。既然手机都已经一两千万像素了,而且随身携带十分方便,为什么还要用相机、甚至花好几千甚至好几万元去买一套相机去拍照呢?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像素并不等于画质,手机拍照在目前来说仍不能满足对于更高画质的追求。另外,虽然现在手机的像素主流的有1600万像素,也有不少2000万像素的产品,但其实手机与相机在画质上的根本区别还与感光元件的尺寸有着直接的关系。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手机的传感器尺寸基本上都是在1/2.3英寸左右,传感器尺寸越大那么拍出来的照片画质就越好,而相机产品虽然也有1/2.3英寸的机型,但是还有APS-C画幅甚至是中画幅的相机产品可以选择,比如之前刚发布不久的富士X-T100微单相机就是搭载的APS-C画幅CMOS感光元件,无论是画面的解析力,还是高感下的控噪能力都要比手机出色的多,更别说大尺寸传感器带来的梦幻浅景深,也就是背景虚化效果了。

相机的镜头选择更多素质也更好

虽然现在手机都主打双摄甚至还有三摄,但是说到底都还是固定镜头的方案,这也主要是妥协于手机的外形限制。而相机则不同,即便也是固定镜头的相机,比如富士的X100F,不仅有着大光圈并且还能手动调节,而像一些走长焦路线的相机,20X、30X的光学变焦更是不在话下。更独特的一点在于,单反、无反这类可换镜头的机型,我们可以在机身上更换各种不同焦段、不同光圈的镜头,以此来满足我们对于拍摄距离以及背景虚化的需求。况且一些有着深厚光学底蕴的相机厂商,在镜头方面有着更丰富的镜头,就像富士X-T100可以搭配几十种不同规格的富士龙镜头,从风光、到人像,再到动物运动题材的拍摄都可以拍摄,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还要用相机拍照最重要的一大原因。

手机毕竟是个通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专门的拍照工具,所以在使用上远没有相机来的专业,你或许遇到过在拍摄途中突然就冒出来一条消息、一通电话打断你拍摄的情况,也可能因为使用手机拍照时间过长以至于很快耗光电量,俗话说得好,术业有专攻,如果吧拍照作为一件严谨的事来对待的话,相机依然是第一选择。

其次,很多摄影爱好者就是享受端起相机、用取景窗拍摄的感觉,这是你拿起手机、随手点一下拍摄键不能比拟的。取景器就好像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户,当你郑重地取景、构图时,那种或冷静或热切地旁观的心情,恰是相机所带来的独特体验;另外,相机还有各种丰富的拨轮、按键来协助你更好的完成拍摄,这在手机上不可能体验到。

总的来说,手机确实会影响相机市场和特定人群,但至少现在来说并取代不了相机,只会让自己对于拍照需求更加明确,真正的摄影爱好者和享受摄影乐趣的人依然会选择相机,同时也能让拍照这件事越来越回归初心。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小蚁微单相机M1评测:操作易用堪比手机

9月19日,小蚁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新品发布会,推出了小蚁微单相机,号称是“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微单相机”。

小蚁科技CEO达声蔚称,小蚁从2013年底开始筹备微单项目,曾去美国和日本考察,而最终这台小蚁微单定位在传统微单和智能手机之间,要做成M4/3旗舰产品。

这台相机搭载2016万有效像素M4/3系统CMOS感光元件(索尼 IMX269),感光度范围为ISO 100-25600,最高可实现1/4000秒快门速度和5张/秒连拍速度,而且还支持30fps 4K视频录制和无损RAW拍摄。支持WiFi/蓝牙与手机APP相连等功能。对于其2199元的售价来看,性价比不俗。

提到M4/3画幅,最早可上溯到2008年松下推出的首款M4/3无反相机G1,早期的M4/3相机主要由松下和奥巴开发。相比单反来讲,M4/3相机体积小巧、轻便易携带,关键是价格也更为亲民,曾一度填补便携相机匮乏年代的一个空档,如今作为居然旅行拍摄设备,依然是一款非常理想的产品。

回到小蚁M1上,这可以说是首款国产真正意义上的可换镜头微单相机,因为无论从形态上还是配套镜头上都是一款独立的相机产品,而且采用M4/3卡口标准,有着丰富的镜头可选,令其可以毫无保留的展示自己的特色。

我们拿到的是小蚁M1双镜头套机(银色版),一起来看体验如何。

作为一款M4/3相机,小蚁M1小巧的优势尽显,机身尺寸为113.5x64.3x3.6mm,重量也仅280g(含电池),绝对算得上小巧便携。与主打轻便的奥林巴斯E-PL5单机身(不含电池 279g)和索尼α5100(不含电池 240g)相近。

整体来看,小蚁m1有点徕卡T和索尼nex5合体的样子,线条硬朗,干净利落。银色裹身之后,第一眼看上去像是金属机身,实际上是塑料材质,考虑到成本和定位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表面的喷砂处理完全没有塑料的廉价感。

配色上,小蚁提供暴风黑(全黑)和冰河银(银 黑)两种可选,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购买。

相机握持手柄处还设计了黑色蒙皮,提供了更好握持感的同时,也恰到好处的为带来了一定设计感。作为“年轻人的第一次”,小蚁相机的按键布局也采用极简设计,主要操作区域集中在顶部。中间为通用热靴,方便用户外接闪光灯等附件。顶部右手边是快门、电源拨杆,控制拨盘和模式转盘。

模式拨盘提供8种模式可选:除了我们常见的全自动模式、P(程序自动)、A(光圈优先)、S(快门优先)、M(手动),还有全景(电子扫描)、SCENE(场景选择)、C(大师随行)三种模式,大师随行是小蚁专为新手提供的拍摄模板,具体我们后面再讲。

相机背面,集成了一块3英寸不可翻转的触摸屏,分辨率720x480,RGB彩色显示。显示屏右手边是两个按键,分别是上方的回放按钮和底部的多功能按键。后者功能颇多,比如拍摄时,按下该按钮可以进行对焦区域选择;连接手机APP时,该按钮则充当确认使用。

续航方面,相机标配了一块900毫安的BXM-10锂电池,官方数据显示,满电可拍摄450张静态照片(CIPA标准),而且支持USB充电,该设计要比松下、奥林巴斯更为方便。 

与小蚁M1一同推出的还有两款镜头,分别是小蚁12-40mm f/3.5-5.6(等效24-80mm)和小蚁42.5mm f/1.8(等效85mm)。后者适合拍摄人像特写,同时还具备微距模式,可通过镜身上的拨杆进行切换,大大扩展了小蚁微单M1的拍摄能力和使用场景。

官方也表示,小蚁M1相机采用M4/3卡口标准,这就意味着,除了自带的两枚镜头外,M1还兼容松下和奥巴的大量知名镜头,这也是最划算的进一步提升画质的办法。

或许是之前与手机厂商(小米)接触的太久,小蚁M1相机的系统就带有浓浓的互联网气息,在使用中与传统的微单相机有着全新的体验。

最大的感受还是菜单界面,小蚁M1的菜单与常见的日系相机的阶梯式菜单不同,UI倒是与智能手机类似。视窗界面左侧有光圈、快门、曝光补偿,触摸选中后可通过控制拨盘进行调节。 

触控屏也支持左右滑动,左侧是ISO、白平衡、测光模式等具体参数设置,采用九宫格图标式设计,这里总共有21个设置项,可以上下滑动查看,相比起常见相机纷繁的参数而言更为直观高效。

右侧则是色彩模式选择,当前系统版本提供了标准、人像、鲜艳、黑白、高反差黑白五种色彩模式可选。

小蚁M1采用的是反差式对焦,具备81个对焦点,在拍摄过程中,轻按右下角的多功能“O”键即可调出。调出后,屏幕上划分为9行9列81个对焦点,手指触摸选择,如果开启触屏快门,则可轻易做到指哪拍哪。

而在在照片回放时,小蚁M1的触控屏也能通过手指拨动切换照片、双指的捏合进行放大/缩小照片。

需要一提的是,我们刚拿到小蚁M1时,在菜单滑动操作、和缩放照片时略有卡顿,不过后续推送了新版固件,升级之后有了明显好转,而且对焦速度也有所提升。小蚁相机可以直接通过手机APP进行固件推送并升级,用户可能最快的体验到官方的新玩法。

相机支持手机APP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作为互联网出身的小蚁科技,自然不会甘居人下。

小蚁M1支持蓝牙4.1以及Wi-Fi无线连接模式,可以在手机中快速预览相机里的照片,以及将照片下载到手机中。下载到手机中的照片可以随时处理,期间无需再连接相机。  

下载到手机后,小蚁相机APP也可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照片处理APP,进行一键美化、美颜、选择裁切、添加滤镜、添加贴图等等。处理完后可以直接分享给微信好友、朋友圈、QQ空间等社交网络。

不得不提的还有大师随行模式,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使用它必须先通过App下载模板,模板提供了各种人像的POSE构图,方便用户拍摄专业美姿的人像照片。当然,新手可以借鉴,后期就可以个性发挥了,不一定非要按固定套路。

从体验方面来讲,有了手机APP的辅助,小蚁M1相机大大扩展了使用场景,不过使用中也有遗憾,如果能使用APP对相机无线遥控拍摄就更好了,期待后续版本中能够加入。

对于一款相机而言,好不好到底还是要用照片来说话,下面是使用小蚁M1相机搭配12-40mm f/3.5-5.6拍摄的样张。采用全自动档 手动对焦辅助。

从白天实拍样张来看,小蚁M1无论是逆光还是顺光环境下,画质水平以及色彩表现与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同类型日系相机无异。无论是白平衡、还是色彩还原,都已经调教的比较成熟,居家旅行之用完全可以胜任。

如果将上面两张图放大到100%,可以看到,2016万有效像素在细节解析方面也非常给力,建筑物的边缘非常清晰。

小蚁M1的夜景表现也令人满意,如果说欠缺的话,就是依旧没有摆脱M4/3在CMOS尺寸方面的先天劣势,相比全画幅相机来讲,在整体宽容度和暗部细节方面都还没有突破。当然,画面干净通透无眩光,依然秒杀几乎所有智能手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得益于81点手动对焦点,小蚁M1在拍摄微距时非常便捷,只需点击要突出的主体然后按下快门即可快速出片。而从虚化效果来看,主体立体感强,背景虚化柔和自然。

作为一家国产互联网企业,小蚁之前推出的运动相机在做工和成熟度方面就已经非常出色,这次进军微单行业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就外观设计而言,小蚁M1通过表面喷砂很好的隐藏了塑料机身,无论黑白看起来都颇有质感,同时也进一步减轻了微单相机的重量,加上右手凸起设计和蒙皮,单手握持起来相当轻便。

功能方面,模式拨盘提供8种模式可选:除了我们常见的全自动模式、程序自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手动外,还有全景、场景选择、大师随行等三种模式。其中较具特色的是“大师随行“模式,这是小蚁专为新手提供的拍摄模板,通过手机APP下载模板素材,能够照猫画虎在最短的时间内拍出专业的POSE作品。

画质而言,由于采用索尼2016万像素传感器,加上前富士通五十岚千秋先生入职参与研发,因此在画质水平以及色彩表现与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同类型日系相机无异。而且得益于M4/3卡口,小蚁M1后期可以更换松下、奥巴的更高端镜头进行画质进一步升级。

总之,而作为国产首款微单相机,小蚁M1的整体表现也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极简设计的机身、还是犹如智能手机般的操作界面,都带来了颇佳的体验,从“年轻人的第一台入门相机”角度而言,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女生用的微单相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