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制造经济恐怖的作者的联系方式有哪些

在县城的时候,一同事说,他亲戚正在寻死。全家老小都发动了,劝她不要想不开。但是,大家一边劝,一边也觉得,她这日子真是难过了。

女人是体制内的,结婚五六年后,丈夫出轨,和第三者很相爱,回来和她谈离婚。

她要面子,怕被人说成“没有男人要的女人”,又因为不甘心,打死也不离。天天骂,天天摔东西,天天羞辱丈夫和那姑娘,歇斯底里,不依不挠,甚至动用了很多手段,来让那姑娘颜面扫地。

终于,老公忍无可忍,对她怀恨在心。

他经常不着家,有时十天半个月也见不到人影。偶尔见着了,冷漠又疏远,对她的话置若罔闻,权当她是空气。

就这样消耗了两年以后,女人也遇见一男的,身与心被安慰后,想通了,起诉离婚。

她没想到,婚离成了,但她背上了100多万的债。

这些债,都是丈夫在婚姻存续期间借下的,并且,他出示了许多证据,证明这是夫妻共同债务,她是法定妻子,必须一起偿还。

她已经30多岁,作为一个年薪5万的公职人员,她即使不吃不喝,也没办法还清。回头看,婚姻一片狼烟。往后看,巨债压顶,无法喘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

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19条第3款规定情形的除外。

也就是说,配偶背着自己在外面签借条,自己不知情,也会因为是夫妻关系而要承担连带责任的。

1.你能证明债主和你的配偶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

2.你们夫妻实行AA制,且债主知道;

3.你能证明配偶举债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

前两条,我们根本防御不了。

那么,第三条容易做到吗?难。

因为,1,法律没有明确标准;2,你根本无法说清,这些钱有没有用在夫妻共同生活上。

我一个表姐,就曾经因为被负债的事情,咨询过律师。但结果同样令她崩溃。

表姐长得不错,20多岁时,嫁了一男的,说起来,也有感情基础,恋爱七八年,又一起打拼了三四年,风风雨雨,还是结了婚。

生了孩子之后,表姐就辞了职,在家专门带孩子。

就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出现了。

2014年,他在牌桌上,输了几十万。

2015年,他借了100万高利贷,用来炒股,结果,股市暴跌,100万有去无回。

他无力偿还这些债务,每月的薪水,只够还利息。亲朋好友,也不再信任他——也向我借过,头两次,我借了,第三次,甩都没甩。至今仍欠我20多万。

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他的偏激、短视、暴戾,全被激发出来。

家庭成了一个战场,烽火连三月,硝烟终年飘。

他们三天两头吵架,甚至到了两头家长都忍无可忍:你们离婚算了吧。

我表姐说:怎么离?债务平分,一分,我还有活路吗?每月只挣几千块,孩子的生活怎么办?我的生活怎么办?

有人提议:找到他赌博的证据,证明这钱和你无关呀。

1.哪有那么好找的证据,我根本没有这个准备,况且,前年的事,谁还有证据呀。

2.炒股的事,我咨询过律师,人家回复我,炒股属于投资,属于经营活动,说我们家的钱都是“他挣”的,这也就意味着他炒股的利益用于了家庭。既然如此,按照风险共担的原则,其炒股的亏损,也理应由夫妻共同承担。

确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是个人债务还是夫妻共同债务,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是看夫妻有无举债的合意,二是看夫妻是否分享了债务所带来的利益。

具体说来,以下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1)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2)夫妻一方或双方为履行法定扶养义务所负的债务。

(3)履行赡养义务所负的债务。

(4)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

(5)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

(6)夫妻双方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夫妻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利益归家庭共享所负的债务。

(7)夫妻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

如果你以为,这就说明婚姻太可怕,单身才能保平安。

我只能说,少年,别急,还有一种更可怕的。

一个30+的企业高管,剩女,收入高,有房有车,忽然有一天,有人开始疯狂地追求她。

你能想到的完美男人特质,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浪漫、体贴、威猛、有教养、床上活儿棒、衣着有品味、人也长得不错。

女生被七大姑八大婆的催婚催得不行,再说也觉得这人确实不错,两个月后,领证结婚了。

婚后不久,男人说,我辞职了,想开个公司。

于是,叮叮当当地注册,她也跟着去签了几回字,老公告诉她,没事,一个例行程序而已。

婚后半年,公司不知怎地,就倒闭了,老公说,我出去出趟远差,一走就几个月没见。

法院的人追上门来,说,她丈夫的公司,向银行借了百万借款,现在公司已倒闭,他们必须共同归还。

仔细一问,才知道,她老公注册的,是个人独资企业,而且在登记时,明确以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

也就是说,企业不能偿还债务的时候,夫妻都要承担企业的债务。

老公还不了,那就老婆还。

于是,她的房车均被执行。

像这种局,比一般的被负债,更加地隐蔽,更加地周到,更加令人难以提防,你会甜甜蜜蜜地,一边吟咏着“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一边被成为百万“负”婆。

《个人独资企业法》第十八条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在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许多人以为,这种事情,是极其少见的。

一个小贷公司员工说,他遇见过很多客户,借款为了让配偶背债的,还有为了拿债务威胁阻止离婚的,也有以债务报复配偶的。

还有人说,有些人,专钻法律空子,借助婚姻,来谋求利益。

婚姻的情感属性,正在逐渐弱化。

而它的合作属性,则越来越明显。

嫁人,不是“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的结局,而是一堆利益和风险的开始。

利益有:免于被世俗审判,免于性饥渴,免于孤独,免于成为情感荒漠。

风险有:被撒谎、被家暴、被出轨、被冷暴力、被负债、婆媳矛盾、不幸福的婚姻导致孩子的心理疾病、沉没成本越来越大、想离离不开、郁郁终生,变成一个极糟糕的人。

并且,被骗钱的,不是低学历、低智商的女人的专属,许多高学历、高智商的女人,同样栽进了这个坑。

前不久,一个新闻引发了热点。

一个从加拿大留学归来的海归女,见多识广,智商过人,但没想到,也被卷入被负债的噩梦。

2012年2月15日,董女士和王某结婚。

婚后不到两个月时间里,丈夫向他人疯狂借贷。

其中最早一笔20万借债,发生于2012年2月19日,此时为两人结婚的第四天。此后,又连续借贷10多起,金额达千万。

而这一切,董女士毫不知情。

结婚两个多月,丈夫消失不见,至今下落不明。

同年6月,她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离婚。

直到2014年2月20日,再次起诉后,才被法院判决准予离婚。

虽然婚姻只存在了两年,但共同生活的时间,可能也就两个月。

但因为这2个月,董女士付出了惨重代价。

离婚案结束,10多起民间借贷诉讼接踵而来,在丈夫的巨额借贷中,董女士均被判承担连带责任,总金额在500万左右。

婚前由父母出资,登记于董女士名下的一套价值300余万的住宅,已被强制执行拍卖。

因资不抵债,她也成了“老赖”。

结婚有风险,领证需谨慎。

在中国,结婚的风险,已经远远超过同居的风险。

那么,作为本分老实的普通人,我们该如何避免被负债。

1,夫妻签订财产协议,在公证部门进行公证。

明确债务自行负责,只向举债一方追偿。

虽然很多情况下举债一方有可能是无力还债了,但对于非举债一方来说也是一种最后的保障,以期等举债一方经济条件改善后可以追偿。

2,夫妻共同生活的大额支出,要留好相关证据。

夫妻一方在完全无法掌控对方以个人名义借款的情况下,要对夫妻共同生活的情况多留心,对夫妻共同生活的大额开支建议要做好整理和记录,如果真的遇到“被负债”的情况时才能有良好应对的心理和措施。

3,让债权人证明借贷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在“被负债”的很多案例中其实借贷关系根本就不存在,是举债一方与债权人串通的虚假债务,目的是为了在离婚案件中得到更多的财产。

这样的案件被负债一方就要积极应诉,充分行使自己的答辩和质证权利,发现债务当中的疑点。一旦发现是虚假诉讼,就可以要求法院移送侦查机关侦查,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且还可以在离婚诉讼中,依据《婚姻法》47条,以对方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为由要求对方少分或不分财产。

《真正可怕的不是实体经济的窘迫 而是富豪精英的套现走人!》 精选一

  近几年来,关于实体经济不景气的讨论从未止息,甚至有“实体经济哀鸿遍野”、“实体经济行将灭亡”等骇人听闻的观点一浪高过一浪,似乎中国的实体经济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实体经济不景气确有其事,然而不过是产能严重过剩的必然结果,转型升级的必然反应,假以时日,实体经济必能迎来繁荣之机。

  然而。真正可怕的不是实体经济暂时面临的困难,而是富豪、精英们套现走人,信心走失。

  一、潘石屹正在往外走

  作为国内著名的地产商,SOHO中国董事长的潘石屹,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受到普遍关注。7月7日,潘石屹在北京光华路SOHO2里做了一场演讲,虽然演讲内容只是关于SOHO中国的未来,但是有心人心知肚明,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要出售了。在此之前几天,潘石屹宣布,即将出售旗下两个SOHO项目,一是北京光华路SOHO2,一是上海凌空SOHO。有人预估,如果这两个项目顺利出售,潘石屹将套现超过100亿!

  这并不是潘石屹第一次抛售国内资产。近三四年来,潘石屹已经陆续套现超过200亿元。虽然潘石屹表示,即将出售的两个项目,回收的资金主要用于SOHO3Q的发展以及利益,实际上,潘石屹近几年套现后的资金,跟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嘉诚一样,大多海外了!

  早在6年前,潘石屹就已经开启了境外。

  2011年,潘石屹投资了纽约曼哈顿时报广场旁边的港务局长途巴士站办公大楼项目,超过;

  2012年,潘石屹的夫人、SOHO中国联席总裁张欣豪掷6亿美金,收购了美国纽约公园大道广场49%的股权;

  2013年年初,张欣与巴西财团共同出资4亿美元,购入美国通用汽车大厦40%的股权……

  这些动辄数十亿人民币的投资资金从哪里来?不言而喻,当然只能抛售国内资产了。

  二、贾跃亭套现百亿去美国了

  乐视的贾跃亭便是套现大军中的一员,也是玩资本的高手。乐视7年,贾跃亭729亿,烧钱1500亿,现在,讨债的人每天堵在乐视大厦内,而贾跃亭早就套现超百亿。

  2015年5月,当时贾跃亭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共计

《真正可怕的不是实体经济的窘迫 而是富豪精英的套现走人!》 精选八

PS:想做最人畜无害的信用卡砖家,致力于成为、养卡、玩卡的全书。

我薅银行羊毛、写各种优惠内幕、钻赚钱的空子,但我知道,我是一个好公民。

心哥卡社拉近你和金钱的距离,大心哥偶尔装装逼,不时开开车。

心哥卡社银行给了我20万。

导读:“跑路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继李嘉诚402亿清仓香港地标之后,又有著名开发商开始抛售地产了。这次是潘石屹,内地地产风向标式人物。

10月23日,SOHO中国披露公告称,以50.08亿的价格将持有的凌空SOHO12.8万平米的物业出售给基汇资本。

凌空SOHO被称为上海最有现代感的建筑。它是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在上海的首个建筑设计作品,并因出现在《欢乐颂》、《何以笙箫默》等热门电视剧而被人熟知。

当年的地产大佬,一直都是房地产的坚定唱多者,而如今他们在用脚投票给房地产市场敲响了最后的丧钟!

卖、卖、卖,是如今潘石屹的SOHO中国的主打歌。

SOHO中国不断地抛售项目,比李嘉诚抛售得晚,但比王健林要早。不同于王健林的“贱卖”,潘石屹一直高位套现获利:

2014年2月,SOHO中国以52.32亿元的价格将上海SOHO静安广场和SOHO海伦广场出售给金融街控股;

2014年9月份,以30.5亿元的价格将上海凌空SOHO近一半的物业卖给携程;

2016年7月,SOHO中国宣布国华人寿保险以32.22亿元的价格接盘上海世纪广场。

进入2017年之后,潘石屹也并未停下卖楼的脚步:

6月26日,SOHO中国披露公告,宣布以35.73亿元整售上海虹口SOHO;

7月4日,潘石屹宣布启动光华路SOHO2、凌空SOHO两个项目的整售;

10月23日,潘石屹再度出手,49.44亿出清凌空SOHO。

媒体资料显示:2014年开始,加上此次出售,潘石屹通过出售旗下业务套现接近400亿元,基本完成清仓。

潘石屹不仅急吼吼地卖房,而且还宣布,将不会再拿地开发新项目了。为啥这么干?理由是:在中国,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大量的房子都在过剩,以后SOHO中国不会再拿地开发新项目,也基本不会收购改建。

做出相同判断的,除了潘石屹,还有前文提到的李嘉诚。这里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两者用于转手销售的楼盘均处于黄金地段,李嘉诚以402亿港币转手的建筑甚至是其一生荣耀的象征这些中国的地产大佬们为何如此急于出售核心地段的写字楼?

二、为何急于抛售写字楼?

如今的写字楼,就是个鸡肋。在全球房价大涨的背景下,写字楼的收益率已不像想象中那么高,且房价越高的地方,收益率越低。

中国上榜的城市中,仅成都收益率还算可观,却仍只有5.68%,比一般要低得多。换言之,投资这些城市的写字楼收益率还不如随便选择一款理财收益率高。收益率不高是其次,主要还是风险较大。按照各城市现有的写字楼面积和销售速度来看,中国主要城市写字楼严重过剩。

伴随着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的崛起,商铺、写字楼遭到严重冲击,租售端需求大量减少,而建设仍在进行,入大于出就造就如今商业用房严重过剩的局面。正是由于这样的现状,潘石屹、李嘉诚等地产大佬才开始抛售写字楼,看空这类房产。

那么这类房子真的危险了吗?其实也不然,因为它迎来了转机商改租。

今年8月,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鼓励广州、深圳、南京等12个城市住房租赁国有企业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国有厂房、商业办公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可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

这是造福于民,且废置资源重新利用的好政策。尽管如此,普通人投资写字楼还需谨慎小心。虽然写字楼比住宅的租金收益率高,但价格涨幅和速度都要比后者低。

地产大佬们不愿把时间耗这上面,有收益率更高、更好的产品,何苦要守着这个鸡肋呢?

三、海外投资是跑路吗?

高处不胜寒,资本大佬的一举一动最容易引起争议。比如,贾跃亭去美国造车,有人说他跑了;董建华家族将东方海外售予国资委旗下的中远海控,有人说董建华也要跑了……如今,SOHO中国清仓了内地的地产项目,又有人说潘石屹要跑了。

其实早在2015年的哈佛大学演讲中,王健林就回应过:“海外投资的结果确确实实就是‘资产转移’或者说是资产在海外的新增。但资产转移或者在海外投资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法和不合法之分。万达的钱既不是偷的抢的,也不是自己印的,完全是我们辛辛苦苦赚出来的。我们自己辛苦赚的钱,爱往哪儿投就往哪儿投。”

近日,站在风口的李嘉诚,在公开回复国人时表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么阴谋家、**家,我仅仅就是一个商人而已……

事实上,资本大佬海外投资在舆论上一直是两极分化的。支持“来去自由”者有之,支持“严防死守”者亦有之,可谓轰轰烈烈,檄文如箭。

以李嘉诚为例,之所以给他扣上“跑路”的帽子,是因为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长实地产成功出售上海陆家嘴世纪汇(当时报价200亿人民币,并未达成交易),那么李嘉诚近三年来将国内资产套现上千亿元。与此同时,他在英国买电信、买电力、买天然气,投资超过250亿英镑(当时约合人民币2445亿)。

拿着在中国赚的钱在海外大肆买买买,怪不得有人说跑路了。同样的理,潘石屹的海外投资也引起了同样的质疑。当前偌大的赌场之中,剩下的还有谁呢?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只要修炼好经济内功,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成为无数投资者蜂拥而至的圣地。中国崛起不是问题,坚定看好中国经济,你还在担心,李潘们不会主动回来吗?

来源:中金在线综合财经观潮(guide0929)、大佬动向(dalaodong**ang)、价值线、海外自由录、野马财经、金融投资 、观点地产网、吴晓波频道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关于版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电话:021-;微信:hjwh123】

钞票不是万能的,有时候还需要信用卡。心哥卡社,带你玩转信用卡。

《真正可怕的不是实体经济的窘迫 而是富豪精英的套现走人!》 精选九

文章导读:“卖卖卖”几乎成了地产商近来的集体选择,曾公开表示“在时,我拥有中国境内的房子比拥有中国境内的人民币要好” 的地产大亨潘石屹,在时而“自持”,时而“整售”的公开宣言后,目前也选择了“卖”这条路。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程子彦| 上海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9期)

“卖卖卖”几乎成了地产商近来的集体选择,曾公开表示“在资产荒时,我拥有中国境内的房子比拥有中国境内的人民币要好” 的地产大亨潘石屹,在时而“自持”,时而“整售”的公开宣言后,目前也选择了“卖”这条路。

6月26日,潘石屹的SOHO中国以35.73亿元整售虹口SOHO,折合单价为每平方米5.1万元人民币,买家为新加坡公司吉宝置业旗下的吉宝置业中国。7月4日,潘石屹对外宣布启动北京光华路SOHO2、上海凌空SOHO两个项目的整售。这是潘石屹首次整售北京物业。

再一次“变卦”后,对于外界的质疑,潘石屹回应称,他认为做生意的最基本原则是“低进高出”。值得一提的是,他还认为,如今互联网共享精神是反房地产的。

售楼是潘石屹的本行,本不应让外界感到惊讶。不过,引起大家热议的,是潘石屹一次又一次的“变卦”。

2012年,SOHO中国在业绩会上宣布,逐步告别一直以来散售的商业模式,改为持有出租物业,开启SOHO中国的转型之路。这被潘石屹认为是SOHO中国的第三次转型,前两次转型分别是早年公司从住宅开发转做商业地产及2007年赴港上市。

2014年,SOHO中国改为“自持”模式后首次“变卦”,将位于上海的SOHO静安广场和SOHO海伦广场以52.32亿元出售给金融街控股。当时SOHO中国的官方回应是发掘在北京和上海的黄金地段收购优质资产的机遇。由于溢价仅为11.26亿元,不足27.4%,外界认为该次变卦是SOHO中国转型后的无奈之举。

2016年7月,SOHO中国将公司旗下SOHO世纪广场项目以32.2亿元的价格整售给。这次潘石屹给出的原因是:能赚的钱就要赚。

2016年8月,潘石屹宣布将继续出售上海凌空SOHO、虹口SOHO和SOHO天山广场3个非核心项目。然而,在时隔半年后(2017年3月)的SOHO中国业绩报告会上,潘石屹当众变卦,称要暂缓销售,并声称:“在资产荒时,我拥有中国境内的房子比拥有中国境内的人民币要好。”

3个月后,潘石屹毫无征兆地突然以35.73亿元将虹口SOHO整售,并对外宣布启动北京光华路SOHO2、上海凌空SOHO两个项目的整售,外界保守估值在105亿元左右。

如果算上2014年以30.5亿元出售凌空SOHO一半项目给携程,以及2015年9月潘石屹将外滩地王股权以84.93亿元转让给复星,据记者估算,潘石屹自宣布转型“包租公”以来,出售上述项目(光华路SOHO2、凌空SOHO尚未完成整售,未计算在内)涉及资金约236亿元。与此同时,据公开资料显示,在此期间SOHO中国并未拿下新的地产。

“在价位低时进货,在价位高的时候就出货,我们还是要永远遵循这个原则。现在的价格比原来的价格翻了一番多,如果之前(价格低)时就拿房产到市场上销售,不符合我们的原则。”这是潘石屹对SOHO中国最近一系列“卖卖卖”行为最直接的解释。

潘石屹认为,衡量资产处置高点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租金回报率。租金回报率和售价成反比关系,租金回报率越低,售价越高。

易居中国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中心总经理崔霁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我不认同存在地产高位一说,租金回报率低确实是SOHO中国处置资产的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SOHO中国向轻资产转型希望持有更多现金。”

“只要现金流不断,SOHO中国的转型就是成功的。”潘石屹曾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财报显示, 虽然真正转型后营业额持续下滑,但SOHO 中国2016年的租金收入已经是4 年前的10 倍之多,且占到全部营业额的95.8%。有业内人士认为, 制约SOHO 中国租金收入进一步提升的“天花板”已经隐现。

以北京望京地区为例,据云房数据研究中心的数据,自2014年一季度以来,望京地区写字楼的租金增幅缓慢,近4年来每平米增幅不到1元,截至2016年四季度,望京地区写字楼租金价格在8.29元/平方米/天。此外,由于新写字楼盘不断竣工,自2015年三季度开始,望京地区写字楼空置率逐渐走高。

外界猜测,这可能是潘石屹愿意将2016年出租率高达95%的虹口SOHO整售的原因之一。

对外界关于其可能打算告别房地产开发商身份的猜测,潘石屹的回应是:“一回半回还告别不了。”

按照潘石屹对外公布的计划,处置办公物业非常可观的一笔资金将全部用来发展旗下的SOHO3Q。

SOHO3Q被潘石屹视为SOHO中国转型方向,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成为北京、上海最大的共享办公空间。截至2016年底,SOHO3Q平均出租率约为85%。但对于SOHO3Q的盈利数字,SOHO中国回应《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时称,涉及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7月11日,共享办公的鼻祖wework融资7.6亿美元,估值已经超过。据潘石屹透露,为了把SOHO3Q的价值体现出来,下个月SOHO3Q也会考虑融资。

为什么如此看好共享办公?潘石屹认为共享经济是中国房地产的未来,也是各行各业的未来。“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是反房地产的。所以我们现在就要通过学习互联网、,进一步了解这个时代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科技的进步让全世界范围内各行各业的共享成为可能,房地产行业也可以把转变成,变成一个可以和大家分享资源的平台。”潘石屹如此说道。

为何地产商纷纷向轻资产模式转型?易居中国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中心总经理崔霁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释说:“地产已经结束了过去20年的粗放式快速发展,现在重资产的利用率逐步走低,住宅、商办均是如此。轻资产是靠专业赚钱,不仅是传统房企估值的2~4倍,也更能抵御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更重要的是,的利润率也会相对更高。”

根据易居中国研究院的研究结果,共享办公只是轻资产的一个状态,目前地产商的轻资产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

《真正可怕的不是实体经济的窘迫 而是富豪精英的套现走人!》 精选十

导语:套现、逃离,在资本市场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那么,逃离的背后,他们把资本放在哪了?

来源:中金在线综牛爷财经,事后朱哥亮,21世纪经济报道,央视新闻、杠杆游戏

最近,资本市场有点忙……

马云的无人超市风生水起,李彦宏全力以赴他的无人驾驶,马化腾更是凭着王者荣耀赚得盆满钵满,刘强东四处奔走强力布局电商……这个市场看似热闹非凡,可内里却暗潮涌动,一部分商界大佬正忙着逃离……

资本市场上,大佬逃离的戏码一直未停过,每一出都轰轰烈烈,都能引来媒体的大肆关注:

王健林贱卖文创旅游和酒店

7月10日,据万达官网消息,万达商业与融创中国签订转让协议,融创以总额631.7亿元接手万达集团13个万达文旅项目以及76个酒店项目。其中,万达以295.75亿元将13个文旅项目的91%给融创,融创承担。融创房地产集团还将以335.95亿元收购万达项目76个酒店。

SOHO中国披露,6月26日,SOHO中国以35.73整售上海虹口SOHO,从中获得毛利润约1.27亿元。

截至目前,潘石屹已经套现了236亿元人民币的现金。SOHO静安广场、SOHO海伦广场、凌空SOHO、上海外滩金融中心、SOHO世纪广场......悉数抛售套现。

贾跃亭套现百亿去美国了

近期贾跃亭将辞任的消息刷屏朋友圈。要知道乐视7年,贾跃亭融资729亿,烧钱1500亿,现在,讨债的人每天堵在乐视大厦内,而贾跃亭早就套现超百亿。

2015年5月,当时贾跃亭直接或间接持有乐视网股份共计8.3亿股,占乐视网股本的44.85%。就在当月,贾跃亭拉开了他减持股份的大幕,开启套现之路。三次减持,三次套现,贾跃亭共获得超过117亿元现金。此前贾跃亭夫妇被司法冻结的12.37亿元资产,原来不过十分之一罢了。

姜还是老的辣。在这些大佬中,李嘉诚最早获得情报,所以离开得也早。从2013年8月起,李嘉诚就陆续抛售我们内地物业套现,这2年更是陆续大举抛出。而在业界,李嘉诚的任何动向都有可能成为风向标。

与李嘉诚、潘石屹、贾跃亭等人大张旗鼓地套现相比,更多的富人在悄无声息地套现,低调到让人几乎察觉不到他们的动作。

根据万得(Wind)的统计数据,仅2017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便累计减持2278次,涉及781家公司,所减持的股份市值高达962.6亿元。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2017年上半年超过1000名高管股东对577只进行了减持,累计1512笔,远超和。减持金额方面,高管股东占了总额的30%,减持参考市值为284.7亿元。

套现、逃离,在资本市场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那么,逃离的背后,他们把资本放在哪了?

从文中不难发现,逃离的大佬中,具有标志性影响力的当属地产界大佬。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上市公司高管套现总额超过万亿!套现的资金用于何处了?不排除部分用于改善生活、重新创业,更多的是海外置业投资去了。国际房地产顾问“五大行”之一的戴德梁行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海外商业地产投资总额达到383亿美元,此前的2015年是257亿美元。

有公众号指出,虽然放弃地产各有各的算盘,但大方向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不看好这个行业的未来盈利。否则,以万达为例,作为久经沙场的精明商人,怎么会把一个盈利前景看好的项目卖掉呢?

中国的房地产已经达到400万亿,是GDP的5-6倍,是货币供应量的2-3倍,是真实社会财富的8-9倍,所以即使只有10分之一的人套现出来,场外社会财富即使全进去接盘也接不起了。这就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越到最后,能玩的人越来越少。

潘石屹说:此前房地产业之所以发达,是因为人有一个拥有的欲望,要有一个房产证,要有房子的钥匙,要有一个房产的本。因为人拥有的欲望促成了房价不断上涨。但是,在人工智能、互联网时代,有一句名言叫使用比拥有更重要,分享比使用更重要。我们可以要让更多人使用。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反房地产的。这就是说,房价会降。每个人拥有房产证的欲望降下来了,房价就下来了。

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则是上层建筑方面的调控。

有业内人士曾经点破,房地产开发商之所以这么赚钱,其实不外呼两招:

一是通过关系和寻租修改,本来只允许盖10层的楼盘,通过规划更改,盖到15层,容积率提高了,在地价不变的情况下,利润成倍上升;

二就是通过土地抵押到银行贷款,或者通过其他渠道直接融到资金。所谓贷款,其实就是负债,所谓负债,其实就是应用杠杆。用1亿元的本金,做到10亿,甚至上百亿的生意。

这种高负债经营、高杠杆运转的套路,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普遍现象。据媒体的披露,内地142家地产企业负债总量接近3.4万亿。

所以很多开发商看表面都是土豪,看里子全是负债。在经济上升时期,在房价上涨时期,在整个社会时期,这个游戏当然可以一直玩下去。如果负债比率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倒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除了高负债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之外,国家也已经意识到,这种重资产的高负债,也会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风险。所以,对房地产企业负债的清理整顿,前一两年就开始了。

不过要明白,这一次,并不只是针对房地产行业,而是全面的、系统性的,是整个中国经济的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型。

事实上,不管是地产大佬,还是其他商界大佬,总之,逃离海外置业对中国经济来说并非好事:

最为直接的后果便是国内实体经济的投资迅速减少,导致工业产出、社会就业、员工消费萎缩;

其次会产生从众效应,严重影响社会精英阶层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信心。

财富流失了,信心丧失了,对于社会的影响简直不可想象!

庆幸的是,在18日晚播出的央视新闻1+1节目中,央视发话了:对外

是转移资产。看来,新一轮的“顶层设计”或要来了!那时,大佬们还能轻易出逃吗?

毕竟,国家拿真金白银在前方“抗战”,一些企业却拿着真金白银去海外收购……甚至,不少国内企业家,并非中国国籍!这些人,在国内,拼命,大量负债,然后掏空国内资产,最后拍拍屁股走人,留给国内一地鸡毛。

对以或者转移资产,非真实或者非理性的投资,不可能不整肃,任何投资都要讲**。可以让你拥有一切,也可以马上让你一无所有。

如果还有更多想法,欢迎在下方留言区踊跃评论哦~

各位读者阅读完这篇文章 ^^,如果您喜欢,点个赞给小编一点鼓励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麻烦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确认后第一时间删除。多谢!

苏联是社会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超级大国,第二经济大国,第一工业大国。按西方SNA体系的标准把物质平衡表体系的MPS换算成GDP,1990年的苏联国民生产总值为30,21.69亿美元,居美国之后(美国西方的计量标准,GDP中包含大量的交易费用,而且美国的第三产业占70%多,泡沫因素很大,而苏联确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生产,因此美苏联经济力量应在伯仲之间)。苏联工业高速发展,经济力量越来越接近美国。按苏联的计算,苏联的国民收入(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及之前,也用国民收入而不用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进行统计。因为按马克思观点,工农业、建筑业及与生产直接相关的运输、包装等服务才创造社会物资财富,才计入国民收入。而GDP则把前述之外的服务业收入也计入,重复计算严重。这样,妓院、赌博场馆等开设越多,人们去这些场所接收“服务”次数越多,第三产业服务收入越多,GDP越高。而这种服务业并不创造社会财富,它们的收入只是重复计算。而西方国家GDP中,第三产业收入占大部分。而在国民收入概念中,第三产业的大部分是不能计入国民收入)和工业生产在1950年分别为美国国民收入和工业生产的31%和30%,1980年则分别为美国的67%和80%。即使按美国总统国际经济政策委员会估计,1955年苏美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1500亿美元和3990亿美元(即苏美之比为38%),1976年苏美分别为9370亿美元和16920亿美元(即苏美之比为55%)(《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第87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系方式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