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经验的人能够告诉我一下,汉能强制融资员工到底怎么样

原标题:汉能不惜保证10%回报率也要向员工融资,图啥?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一方面大幅扩张招人,一面要求员工购买理财产品,变相借钱。光伏企业汉能“变招聘为融资”的操作成为舆论热点。

年化回报率高达10%,传闻中的汉能借款已违反企业内部发债的要求,也达到了郭树清设定的“损失本金风险线”。虽然汉能拒绝承认,但似乎并不容易撇清关系。25日,有爆料者称汉能要求每日统计认购名单和认购情况,并向媒体提供了邮件及一份内部录音材料。

“七月一日前入职的9级以上员工必须买,9级20万,每往上一级加10万,比如18级就是110万。今天HRVP宣布八月十日前必须钱到帐,否则可以离职。”

财联社日前报道,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息,近期汉能集团要求员工购买非公开定向发行的理财产品,最低认购起步20万元;岗位级别越高,需要认购的额度越多,年化回报率预期10%。

内部人士透露,这项认购活动自6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8月10日,总体规模约6亿元。

如果员工认购完成率低于50%,可能面临辞退;高于50%但不能100%完成,可能被降薪。

20万不是小数目,内部人士称,汉能还提供了银行业务员联系方式,“公司很‘贴心’地组织了来自十几家银行的业务员组团上门给员工们办理贷款业务。”贷款利率在6%-8%之间,平均在7%左右。

有自称汉能的员工随后在网上发帖表示,称汉能要求员工按照相应额度购买公司债券,购买债券与绩效考核关联,最低20万元,周期一年半,年化回报率10%。并称职级9级在汉能是普通级别,最高的职级可到32级。买的人升值加薪,不买则绩效为C等级,而C为不合格,公司可开除。

对于汉能要求员工购买理财产品,不少网民质疑汉能的用意和还钱的能力,甚至直接提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告诫。

郭树清曾在2018陆家嘴论坛上告诫非法集资风险,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

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一旦发现承诺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和投资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积极举报,让各种金融诈骗和不断变异的庞氏骗局无所遁形。

同时,政府对企业发行内部债券也有明确规定:

《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内部债券管理的通知》提出,企业发行内部债券,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分级审批。

企业发行内部债券所筹集的资金,一般只能用作补充流动资金。凡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其投资项目须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纳入国家控制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企业内部债券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限居民定期储蓄利率的40%。

在向员工兜售理财产品的消息传出后,新浪财经报道,汉能方面回应称并无此事。

报道称,汉能方面表示,汉能集团旗下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近期并未通过任何形式发行公司债。因此,强制员工购买公司债券的说法更无从谈起。

上述人士称,凡涉及重大经营活动以及信息变动,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会依照监管机构提出的信息披露准则,在官方渠道给与公开公示,可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查询。

不过,这一回应只撇清上市公司汉能薄膜的关系。

25日,新浪财经报道,有汉能内部员工爆料,称公司要求每日统计认购名单和认购情况,并提供了邮件及一份内部录音材料。

从爆料者提供的邮件来看,邮件主题为“定向融资情况统计—每天需更新”。音频为汉能内部“培训会”会议录音,录音中的主持人明确表示培训会的主题为“公司定融产品的专题宣讲”。

从会议主持人表述来看,该名宣讲人分配的额度约有8个亿,整个产品加起来逾30多亿,产品募集目标要在8月底完成。

该主持人还表示,汉能集团董事会已经做好了5000人离职的准备,并表示集团(对员工不配合认购定融产品)态度很坚决,称若员工持有观望态度就可以选择离职。

此外,汉能还在组建约2000人规模的销售团队,以类似债券的模式对外销售。

爆料者表示,培训对象为7月1日前入职的9级及以上全部员工。

另据财联社报道,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汉能让员工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拟投向辽宁省营口市与汉能集团合作建设的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

这位内部人士表示,从理性角度来判断,并不看好这款理财产品,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政府负债率过高。当地政府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招商引资,但如今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本身资金链绷得很紧。当前整个光伏行业处于“过冬”的阶段,这种状况至少会持续一两年。

辽宁日报此前报道,2017年10月,汉能集团在营口建设移动能源产业园,一期项目工程投资68亿元。按照计划,汉能集团将在辽宁地区再布局更多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沈阳、大连、鞍山、本溪、营口将是重点布局推广区域。

观察者网发现,除辽宁营口产业园外,2017年,汉能在建设产业园方面有一系列大动作,包括在四川绵阳、山西大同设立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同时,汉能还与一家名为华丰源的资本组建了至少11家合资企业,涉及泸州、保山、宣城、营口、西安、贵阳、青岛、昆明等多个地区,其中不少投资项目都在数百亿元级别。

根据爆料者介绍,此次汉能要求购买债券的员工均在今年7月前入职。

观察者网注意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汉能大规模招聘人员,中国电力报称仅一批招聘就达2万人。

在知乎等论坛上,也有网民说,本来一百来人的部门不到一年一下子增加到三百多。

在本月中旬,汉能集团MiaSolé事业部首席人才官那成娟表示,经2018年校招数据流分析,汉能共接收到近两万份的有效简历,近千名候选人待入职。那成娟还说,2019年汉能更要加大校招力度,计划招聘管培生1500人、各业务线1034人。

中国电力网分析认为,汉能要求员工购买债券可能是由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太高,故而转向员工借钱,利率应低于向银行借款。

向员工融资,缓解资金压力,并非汉能第一次这么做。观察者网注意到,早在2015年汉能股票暴跌前,汉能曾向员工出售股票,缓和资金压力。

路透社在2015年6月的报道中称,路透所获得的汉能内部邮件和合同显示,员工购买股票的计划于5月8日启动,和市价相比,有15%的折价,以当时的价格计算为7.28港元。不过汉能随后出现了“5·20”暴跌,股价已经低于4港元。

自“5·20”股价暴跌以来,汉能薄膜发电至今已经停牌超过3年。

当时,汉能股价在25分钟内出现暴跌,接近腰斩。

外界传闻时任董事长李河君操纵股价、汉能陷入债务风波。

三年来,汉能一直在为复牌做准备。

今年3月,汉能薄膜发电2017财年业绩报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1.47亿港元,同比增长约37%,实现净利润约2.61亿港元。这已是汉能薄膜发电第二年实现盈利。

与此同时,对于曾长期困扰汉能薄膜发电的“关联交易”问题,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第三方销售收入占总收入达到83%,关联交易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降至17%。

此外,截至年报发布日,汉能控股及其附属公司已将受担保债务、逾期应收账款利息,提前一年半全部还清。这意味着,汉能控股已还清所有对公司的受担保债务及利息。

在一系列可喜的数据出炉后,作为薄膜光伏产业的“独角兽”,汉能在4月4日发布复牌进展公告称,公司已完成全部必要工作。

资金压力缓和,业务向好,或许这是汉能近期大批量招聘的原因。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份重磅文件,让光伏产业陷入“寒潮”之中。

对于雄心勃勃的汉能,此次规定无疑当头一棒,原本招聘的人员怕是用不了如此多了。

5月31日,发改委、财政部和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业内称之为“531新政”。

通知明确要求: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分布式光伏今年仅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建设规模;将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补贴强度。

各地随后陆续宣布停止发放补贴。

4天后,11名光伏大佬致信新华社,呼吁国家“放光伏产业一条生路”,可见这次新政在行业内部引发的震动。

中国电力网指出,借此手段可以使部分员工自行离职,减少离职支出。

此外,凡是购买债券的员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稳定性必然高于不购买的员工,如果企业能渡过行业寒冬,这批人也许会成为未来的“基石”。

此次向员工借款,可能参考了2015年的“成功”经验,期待再一次“翻身”。但显然,很多新员工并不打算与李河君共担风险。

  财联社上海7月23日讯,“发展的奥秘:与员工共成长”。这句话是汉能司训十八条中的一条,引自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7月20日发布的2017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也许是基于此,近期汉能为员工们提供了一项“普惠性福利”,量身打造了理财产品,20万元起步,投向公司参与的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

  强制认购理财产品 20万起步

  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近期汉能集团要求员工购买非公开定向发行的理财产品,最低认购起步20万元;岗位级别越高,需要认购的额度越多,年化回报率预期10%。该产品资金拟投向辽宁省营口市与汉能集团合作建设的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

  内部人士透露,这项认购活动自6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8月10日,总体规模约6亿元。如果员工认购完成率低于50%,可能面临辞退;高于50%但不能100%完成,可能被降薪。

  “公司6月4日发布了新的绩效考核规定,弱化了业务考核指标,增加了价值观考核一栏,主要检验是否认可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如果这一栏被评了C,员工将被解除劳动合同。”汉能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前正值公司员工年中考核评定期,到8月中旬截止。而这笔产品认购交款的截止日期是8月10日。“如果不能完成,结果可想而知。”

  据悉,类似情况以前在汉能有过先例。不过,以前措施更加柔和、具有弹性,只是鼓励员工认购公司股票。而如今的这次认购,更具强制性,“公司内部文件、邮件和宣讲三令五申,而且覆盖范围几乎涉及全有员工,除了实习生、外籍员工等少数群体。出于某些原因考虑,内部宣讲传达的时候,不允许拍照、录音,甚至不许带手机。”

  没钱认购咋办?银行组团上门提供员工贷款服务

  20万元起步,对于员工而言并非小数目,级别高的员工,可能要出上百万元。如果没有钱认购怎么办?答案是:银行贷款来帮忙。

  “公司很‘贴心’地组织了来自十几家银行的业务员组团上门给员工们办理贷款业务。”这位内部人士透露,6月底,公司组织了来自上海银行、宁波银行(002142,股吧)、华夏银行(600015,股吧)、江苏银行、南京银行(601009,股吧)等16家银行的业务员来为员工提供贷款服务,贷款利率在6%-8%之间,平均在7%左右,鼓励员工从银行贷款购买理财产品。

  如果还不起贷款怎么办?“公司又很贴心的提供了‘贫困员工补助金’,鼓励员工先还利息,最后再还本金。”据透露,目前汉能公司只有少数高层认购了该产品,期望起到带头作用。

  这款年化10%的理财产品,如果让员工自愿购买,你会主动认购吗?“答案是NO。”这位内部人士表示,从理性角度来判断,并不看好这款理财产品,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政府负债率过高。当地政府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招商引资,但如今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本身资金链绷得很紧。当前整个光伏行业处于“过冬”的阶段,这种状况至少会持续一两年。

  汉能“移动能源产业园”遍地开花 资金从何而来?

  这笔向员工“融资”的资金,将用于汉能在辽宁营口建设的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9月27日,营口移动能源产业园一期项目在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奠基。项目由营口市与汉能控股集团合作建设,由汉能控股集团提供薄膜太阳能技术和装备等支持。该项目一期工程投资68亿元。

  2018年3月,汉能控股集团副总裁兼对外合作部首席执行官江涛亲赴产业园考察。在营口建设2条生产线基础上,汉能集团拟在辽宁地区再布局2条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

  汉能控股集团在国内广泛布局“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现已在四川绵阳、泸州,山西太原、大同、孝义,辽宁营口,贵州铜仁,湖南邵阳,云南昆明等地落地。

  与行业内普遍的晶硅太阳能技术路径不同,汉能坚持薄膜太阳能发电路径。公司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2017年与多个“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订立大额设备及服务销售订单,取得不错成果。2018年正在与更多产业园进行合作洽谈,预计未来将签约更多类似产业园项目,为2018年及未来几年业绩作贡献。

  产业园模式主要由地方政府、第三方投资者及汉能移动能源控股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产业园项目公司,采取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建立股权投资基金,打造集薄膜电池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组件生产、应用产品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能源”现代产业链。汉能移动能源控股对产业园项目公司持有及将持有不超过20%股权。

  根据投资合作协议,当薄膜生产线投产后,政府将引导所辖市内每年新建设以及积极争取省内每年新建设优先采用产业园项目公司产品。

  虽然汉能集团描绘了阳光灿烂的移动能源产业园发展蓝图,但员工们还是关心自己眼前生死存亡、是去是留的大事。“这款理财,你愿意买吗?帮忙完成点额度吧。”内部人士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财联社记者 刘雪)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能强制融资员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