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决赛是紫荆山战之战

原标题:99%的郑州人都不知道,郑州这些地名背后还有大秘密!

郑州是座没有历史没有故事的城市

那是你对郑州了解的不够多

郑州6大区、紫荆山、关虎屯、碧沙岗...

这些地名背后都大有故事

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一下~

二七区,因纪念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大罢工而得名。

1923年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萧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罢工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二七纪念塔、二七广场、二七路都跟此有关。

紫荆山附近原是商代北城墙遗址,黄沙逐渐淹没城墙,并形成沙丘土山。之后,这附近大量栽种了生命力强并有观赏价值的灌木紫荆,遏制了沙丘的蔓延。所以,种满了紫荆的沙丘,被叫做“紫荆山”。

德化街始建于公元1905年。1901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后,带动了郑州商业的发展。当时的河南巡抚陈龙奏请清政府批准,将郑州辟为商埠,并在郑州周围着手规划道路建设,这才形成了德化街。当时的街道以苑陵街为界,南名天中里,北名惠人街。后因“惠”与“毁”谐音受商人忌讳,清末举人刘邦骥与众商合议,取“德化育人”之意,定名德化街,并沿用至今。

1905年,当时,经清政府批准,郑州成为商埠。此后,大同路一带涌入大批筑路工和商人,逐步形成一条街道,当时叫“马路大街”。大概在1921年前,当地居民取“交通便利”之意,给这条“马路大街”命名为“大通路”。1928年,冯玉祥响应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口号“世界大同”,将“大通路”改名为“大同路”。

大石桥的来历,与金水河的人工改道有关。上世纪30年代,金水河一遇洪水就泛滥,于是在1940年进行了金水河改道工程,改道后就是今天的金水河了。

抗战胜利后,从巩县运来石块,在铭功路北头金水河上架设了一个长10多米、宽3米的两孔石拱桥,于是就把这个桥叫“石桥”流传开来。解放后,把石桥改建成三孔钢筋水泥大桥,为尊重群众习俗,仍把新建的大桥定名叫“大石桥”沿袭至今。

据考证,现在的蜜蜂张早在明朝初期是一片沙荒地,生长着很多野枣树。后来有刘、王、杨三姓共8户人家从外地迁来居住,形成一个自然村,俗称“老八家”。

清朝末期,身怀养蜂绝技的张广德从开封辗转来到“老八家”处,他看到这里枣林成片,很适宜养蜂,就在这里安营扎寨,饲养蜜蜂。由于张广德养蜜蜂很有名气,人们又送他绰号“蜜蜂张”。后来其他村民也纷纷学习养蜂技术,村庄成为较有名气的养蜂专业村,数年后人们就把“老八家”称为蜜蜂庄。因“庄”与“张”又是近音,人们就逐渐将“蜜蜂庄”改为“蜜蜂张”,由此人名就逐渐演变为地名。

管城区,因是春秋时期管国都城所在地而得名。

在3500年前,管城回族区相当于现在的北京,也就是商朝的首都亳都!西周初年,周武王建国。姬发封他的弟弟管叔鲜于管,建立了管国。周公摄政后,管叔鲜因叛乱被杀,管国被废沦为废墟,这个“管”的名称却用到现在……

南五里堡,古时属郑韩古城畿地,因是古官道上的驿站,距郑州州治南五里得名。这里还曾是火车站、机场的所在地。清朝末年,在开通平汉铁路时,在该村地段就设有“五里堡车站”。而在1934年,欧亚航空公司在南五里堡修建了五里堡机场。每周三、周日,有飞航平粤(即现在北京和广州之间)、沪兰(上海和兰州之间)两线飞机三架。抗战爆发后,五里堡飞机场也日渐衰败,1945年荒废不用。

花寨,名字由来可和花卉沾不上边。这里曾是花姓人聚居的大村寨,老村民说,明朝移民时,一个花姓家族从山西来这里落地生根。

站马屯名字的来由,说法不一。

有人说,古时官兵曾在站马屯养战马,而得名“战马屯”,后来逐步演变为“站马屯”;有人说,这里交通便利,逐渐形成马站,故得名“站马屯”。

还有另一个版本:明朝时,这里有座寺庙,和尚企图造反,一位将军带兵前来镇压,后来将军在马上中箭身亡,造反者也被清剿。为感谢这位将军带来了一方平安,村里建了将军墓和将军庙,并立了个将军骑马的雕像,因此村落得名“站马屯”。

金水区,因金水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金水河是郑州最古老的河流,它的名字和中国古代郑国丞相子产的政治清明紧紧相连。2500年前,春秋时期,如今郑州一带的郑国,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子产。在他执政的26年间,励精图治,廉洁奉公,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他去世时,老百姓为了纪念子产,纷纷拿出自己的金银首饰为其送葬,子产的子女都不接受。百姓便将金银首饰投到河中,这条河也因为珠宝的绚丽光芒泛起了金色的斑斓,从此得名金水河。

很多年前,郑州简直是风沙之城。

新莽时期,王莽的军队和刘秀的军队在郑州北部打过仗。战前,刘秀见当地沙多,就命士兵利用大沙丘隐蔽起来,用40个沙丘摆成“黄沙阵”。战鼓擂响,刘秀军躲在沙丘后作战,王莽军则逆风而战,因风沙眯眼而战败。最北边的沙丘,就是如今沙门村的位置。沙门,也就是风沙之门,是“黄沙阵”的大门口。

柳林得名也和沙有关。《郑州市金水区志》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柳林已有多处村落,并陆续有人从山西迁来居住。当时这里风沙很大,为了防风固沙,当地村民就广植柳树。无心插柳柳成荫,水分充足的地方柳树就能成活。郑州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柳林所在的位置地下水位较高,所以柳树在这里极易成活,连片成林,这片地方便被称为“柳林”

据传,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在东圃(现圃田附近)狩猎时突遇猛虎,勇士高奔戎与虎搏斗并生擒之。周穆王下令,将这只老虎暂时关在东圃附近的一个村落,这个村落因此得名“关虎屯”

关虎屯还可能跟村里的关虎庙有关。关虎庙也叫三官庙,据传建于明代。庙内有大殿三间,中间塑有天官、地官、水官,其中一位脚踩老虎。

关虎庙内有虎的塑像,这在全国庙宇中独此一家。除了被踩着的那只虎,据说庙门口柱子上还拴着一只,在庙东南角大门楼东的大钟下扣着。

庙李之所以得名,和姓李的人有关。明朝洪武年间,村子叫西冯刘村。后来,姓冯和姓刘的人逐渐迁走了,姓李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李姓集资建庙,此处便称庙李

郑州市解放,废除了旧的镇、保、甲组织形式,于1948年10月27日前后成立郑州市第一、二、三区。一区为现管城回族区,二区为现二七区,三区就是中原区的前身

碧沙岗原地名为“白沙岗”,是19世纪20年代的郑州城以西4公里处,有一个黄土岗,系梅山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尾端,当地人叫它白沙岗。1928年春,冯玉祥将军为纪念北伐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阵亡将士于此地修建陵园,陵园建成后命名为“碧沙岗”,取自“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

西流湖名字的由来现在文字档案已难查证,结合西流湖形成条件,西流湖应该是取“黄河水西流入郑”之意。

惠济区,以前叫邙山区。2004年5月1日,郑州市邙山区正式更名为惠济区。

惠济的命名,沿用了历史上的称呼,区内现有惠济桥村惠济长桥遗址。古惠济镇旧属荥泽县,1931年属广武县,1953年划归郑州市郊区。据史料记载,隋代此处的广济渠上有一座三孔石桥,名惠济桥,为南北交通要道,这里遂成一镇。惠济二字,有“聚八方之恩泽,平等互惠;揽四海之贤才,和衷共济”的美好寓意。

传说西海之中有一条修炼万年的大蟒,听说玉帝到下界巡视,前来讨封不成,便窜入中原大河中兴风作浪。到大禹治水时期,发现巨蟒作怪,便挥剑与巨蟒交战七天七夜,终于斩杀恶蟒。蟒血流进大河,把河水都弄浑了,就成了黄河;百里蟒身化成蟒形山岭,这就是邙(蟒)山,又叫邙岭。别名:蟒山、虻岭。

民间传说,最早这里并不叫花园口。到了明朝时期,天官许某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花园,方圆540余亩,种植四季花木,终年盛开不谢, 远近男女争往游览观赏。后来黄河南滚改道,滔滔洪水,把这座美丽的花园吞没从此,这里就成了黄河南岸一个渡口,群众便称之为花园口

老鸦陈村名的来历很有趣。据说“东汉”末年,因此地交通便利,黄巾军在此建仓贮存粮草。黄巾军被曹操击破后,又成为曹操存粮处,当时取名为“黄巾宝屯”。明初洪武年间,姓陈的一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在村中栽种了很多树木,因此招来许多乌鸦,陈姓又是旺族,渐渐“黄巾宝屯”变为“老鸦陈”。

民国年间,老鸦陈曾改叫“乐群乡”。人民公社化时,又叫“新兴村”,但都没叫起来。仍以“老鸦陈”相称,沿用至今。

上街区的命名,沿自"上街火车站"名,而"上街火车站",又源于"上街村"村名。上街村属峡窝镇地域,距今汜水镇东5公里,位于上街区西北2公里处。

古代的上街村是周代东虢国的名区。传说当年虢太子病危,后因扁鹊在这里使虢太子起死回生,虢太子为报恩德在此建卢医庙

从此,始有每年农历四月、十月为期各半个月的药材交流大会,久而久之,卢医庙周围逐渐形成了热闹的街市,成为闻名全国的药材市场。

因汜水县城地处沟洼低下,明武宗时县治三次被水淹没,故曾三迁于地势较高的卢医庙街市上,这样人们往返上下,时间长了,约定俗成,便习惯地称卢医庙热闹的街市为上街,即现在的上街村。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2017年4月18日,火爆网络的郑州人民公园“尬舞”因低俗被园方勒令叫停。2017年2月至3月份,郑州人民公园内几位大叔大妈自创的“逆天摇摆抽筋舞”,突然走红网络。

网络视频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点击量破千万。凭借魔性的舞姿、夸张的动作和凶悍的表情,“尬舞天团”逗趣群众,圈粉无数。

据了解此次被叫停的尬舞有两拨人,其中有一拨人主角是“双枪老大妈”和“光头大哥”,还有一拨人主角则为“二强”,被叫停的原因是“尬舞”引发人群聚集,存在安全隐患。

(本文内容由百度知道网友NT轮回贡献)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荆山之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