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xbaz5和xban3n3ap和z5的区别

这两年索尼中高端耳塞的更新速度有些放缓,目前头戴旗舰MDR-Z7、耳塞旗舰XBA-Z5,以及常规高端耳机MDR-1A、高端耳塞XBA-A3自发布到现在都已经有超过1年的时间,所以目前索尼的主流之选依然是这几个型号,并且随着价钱的不断调整,性价比也越来越高。这里笔者就来回顾与点评一下当前索尼在售的三款高端耳塞XBA-Z5XBA-A3XBA-300AP

说到索尼耳塞旗舰,恐怕很多朋友会不约而同的想到索尼MDR-EX1000(也就是EXK)。的确,索尼自2010年发布EX1000以来,EX1000凭借强大的素质一度被称为动圈之王,直到现在EX1000也依然是最好的在产动圈耳塞之一,索尼也没有停产这款产品,也很好的证明了EX1000崇高的地位。

目前买索尼旗舰让很多朋友纠结的也恰是MDR-EX1000XBA-Z5之间的选择,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动圈经典,一个是实力不俗的圈铁新品。老实说笔者个人也有些倾向于EX1000,毕竟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市场考验,而且有情怀、有信仰成分。但是从使用与声音角度看,EX1000不是所有人都能佩戴的舒服,而且听感与播放器搭配也需要下足功课,所以EX1000更适合明白自己需求的老烧。

而新旗舰索尼XBA-Z5就要显得平易近人的多,这里并不是指价格,而是只佩戴、听感等方面。XBA-Z5是三单元圈铁耳塞,首先技术含量上要高一些,更容易打动技术控。其次虽然XBA-Z5也被戏称为U盘式佩戴,但经过几代圈铁的改善,耳塞重量轻便,一般来说佩戴问题已经不大。最后是声音,XBA-Z5回归到味道路线,以宽松、丰满的低音为特点,并且在普通前端下也比较容易出好的声音,声音更容易被接受。

索尼XBA-Z5上市于2014年,“Z”字开头前缀表明了它的旗舰定位,上市价格很高,高达3999元,与曾经的EX1000持平。索尼Z5的官方价格还算坚挺,目前依然保持3499元,但淘宝上早有低于3000元的价格出现,所以XBA-Z5虽然是旗舰,但入门门槛相对不高。

索尼XBA-Z5的外观与同期的XBA-A3非常相近,但外壳使用镁金属,更为上档次。而且在配件方面Z5也比较丰富,随机标配平衡耳机线。

声音方面,索尼XBA-Z5是一条韵味十足的耳塞,原线状态下的硬素质不见得比同样三单元圈铁的XBA-A3高出太多,但它的声音明显的温暖、蓬松、充满活力,特别是丰足的低音让人感觉它的声音量非常大,口味浓郁,有老索尼风范。索尼Z5的三频都是温暖浓郁的,同时声场开阔,立体感强,各种声音可以分得开,在低音较多的情况下也不会觉得拥挤与混乱,它的表现比较杂食,但人声与乐器哪一样更好一些,也取决于所使用的线材与播放器搭配。索尼官方提供了XBA-Z5的常规升级线与平衡升级线两种,都可以有效的改变耳塞的风格,可以尝试。

XBA-A3是索尼的第二代圈铁耳塞,相比一代的XBA-H3的声音提升比较的大,通常价格不足2000元,但京东等商场在特价之前或者特价促销后,会上调到超过2000元的高价,在选购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索尼XBA-A3本站并没有出过专门的单品评测,但曾经做过A3耳塞的巡回试用,也在评测索尼MUC-M12SM1平衡线的时候用到过A3,所以对于A3的声音笔者也还是熟悉。

在原配耳机线的情况下,索尼XBA-A3的音质水平与XBA-Z5差距并不算很大,主要是调音的区别。XBA-A3的声音更偏向欧美风,阳刚大气,相比Z5,它的声音少了积分浓郁与醇厚,但多了一分劲爆。A3Z5的解析、定位一样出色,但A3的低频不以量取胜,而是更加迅猛与直接。简单的说,XBA-A3更像是变瘦、变粗暴一些的XBA-Z5,听感也有些接近头戴耳机MDR-1A,所以A3圈铁耳塞比较适合听流行歌曲,特别是欧美流行、摇滚、爵士乐、现代音乐。

使用升级线的XBA-A3素质也会有一定的提升,风格开始有些向Z5靠拢,但潜力相对于没有XBA-Z5那么大,所以在使用升级线的情况下Z5更有实力更有优势。

索尼XBA-300AP自上市以来就是一条比较低调的动铁耳塞,一方面索尼在宣传、推广上不是很卖力,另一方面XBA-300AP声音富有个性,更适合高烧的老玩家,所以本身也显得小众一些,但这些并不妨碍XBA-300AP成为一条特色十足的动铁耳塞。

XBA-300AP已经是索尼XBA系列动铁的第三代耳塞产品,它的前作分别是XBA-3XBA-30,其中第三代XBA-300无论外观还是声音的改变最大,并且国内销售的版本都为带手机麦克风与线控的XBA-300AP,定价为1599元。

索尼XBA-300AP定位比较高,其包装与配件规格与索尼XBA-A2档次相仿。外观方面XBA-300AP极具特色,半透明的机身外壳可以看到里面三腹肌排列的动铁单元,精致的做工在圈铁耳塞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不过最重要的是XBA-300AP的佩戴比较好,入耳但并不需要绕耳,这是很多害怕大腔体、绕耳的朋友的福音。

动铁耳机单元的发声原理与动圈耳塞非常不同,由此也听感也有很大的不同,诸如铁味、高解析、冷、硬、线条感强、低频像敲铁皮曾经都是用来形容动铁耳塞声音的词语,但并非绝对,因为现在大多数动铁耳塞新品,都做的越来越像动圈耳机的声音,可以很宽松很自然。

但是索尼XBA-300AP还是保留了浓浓的传统动铁耳塞的声音,铁味十足,声音偏冷,线条感强,它的声音甚至比经典3单元动铁UE TF10还要更瘦、更冷硬一些,特点十分鲜明。

索尼XBA-300AP的声音干净利索,动铁耳塞的高解析体现的非常明显,在三频表现方面,XBA-300AP略微偏中上盘一些,它的有一定的量感,但相对于动圈来说偏硬,明显的动铁风格。中频方面XBA-300AP比较突出,声音密度非常高,结像很实很清晰,它非常适合听流行人声,特别是口水歌曲,但XBA-300AP的人声并不是很顺滑的那种,耳塞有种酥麻的颗粒感,音染较重,在一些歌曲中齿音也是会有一些的。另外XBA-300AP会将歌声与背景音乐分的比较开,因为氛围感不强所以背景音乐也略有些被淡化的倾向,所以索尼XBA-300AP可以说是一条人声塞,而且比较适合女声歌曲。高频方面XBA-300AP最为出色,声音做了一定的修饰,并不会很亮也不会刺激,而是很细腻、精致的风格,同样音染比较重,高频延伸与泛音表现不错,听弦乐虽然不是很真实但却很动听。总的来说,索尼XBA-300AP是一条特色鲜明的三单元动铁耳塞,它的做工精致,声最大限度保留了传动动铁浓郁的铁味,非常适合喜欢老动铁的烧友怀旧。

索尼西装一套——集开箱、外观、听感于一文


    哈罗哈罗~大家好!提到随身听设备,相信大多数烧友都会想到索尼的Walkman系列,随着1979年世界第一台个人便携式磁带放音机——TPS--L2在索尼公司诞生,“Walkman”就来到了我们身边,随着产品不断地普及,科技不断的升级,Walkman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分享就是SONYNW-ZX300A+XBA-N3AP+MUC-M12SB1一套的搭配使用感受。其中ZX300A是这次2017年IFA柏林消费电子展的新品。作为与AWE、CES并驾齐驱的三大家电及消费电子展之一,IFA展示的新产品、新技术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那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套“西装”搭配呢?作为NW-ZX100的升级强化款,ZX300A在索尼的产品线中被设定为“进阶”便携音频设备,N3亦是如此。对于我这种“初烧”玩家,选择这样一套搭配,那是再合适不过了~.cn/90963.htm反正我只找到这个,如果看完这部分完整内容的烧友有更完美的解决办法,欢迎指导修正!)安装完官方驱动后,在设备管理器下会显示新增的音频输出设备:WALKMAN。但此状态下,WIN10在国内主推的网易云音乐是完全不能播放的(同期我还测试了WIN10自带的Groove以及QQ音乐、虾米音乐均不能播放)皆提示“请确保播放设备正常”……巴拉巴拉~诸如此类。而大家最关心的foobar2000,则需要安装插件来实现播放,而且不能硬解DSD。不同格式还要选择不同的输出,操作起来非常麻烦~

结果就是:索尼官方很有自己的原则——坚持只给自己用!不给流媒体一点甜头~经测试,只有Sony hi-res player可以完美支持播放各种格式的音乐。通过Sony hi-res player,可硬解DSD所有规格、Hi-Res、Flac、320Kbps的MP3。熟悉电脑操作的童鞋应该发现了:在直插ZX300A时,系统用的是微软的驱动,而电脑重启后,WIN10已经自动更新了索尼的官方驱动,所以无论我再重装一百遍驱动依然如此!

所以,正如我所说,如果你需求简单,那么直接用微软驱动实现这些功能(而且要固定住微软驱动,不让它自动升级,万一升级了就卸载或者回滚);如果你主要听的是Hi-Res音乐,那微软驱动在WASAPI模式下也可以实现;如果你是DSD重度发烧,那就用索尼驱动,然后仅通过foobar2000、adobe au这类专业的播放器来配合使用,流媒体神马的就不要去想了~可话又说回来,你“发烧都发到42°了”何不直接上TA-ZH1ES?或者直接买几片大内存TF卡,拿上ZX300A找个青上绿水,岂不来得更舒服写意?(PS.电脑端播放,延迟很小,几乎不可闻。但如果快进、快退则会出现较大延迟或卡顿,望知晓。)


2.手机端方面:因为手上暂时只有三星S8+和小米的MIX这两款安卓手机(IOS没去折腾~),所以只测试了这部分的使用情况。使用USB type C的otg线连接连上ZX300A,均可正常播放。但普通软件播放一律都是PCM 192kHz;用海贝音乐和Poweramp测试:转PCM可以,硬解原生、DOP、DSD都可以~但……还是那句话:都是移动端,这样折腾有意思么?

这里还是要啰嗦一句:听感这部分,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更何况要用些许文字去表达或精准的描述一个人体重要感官的感受~我觉得还是相形见绌的……老生常谈:买耳机,有条件你一定要去体验店亲自感受,所谓“耳听为实”。这才能给你最好的判断~

“客串演出”:测评之前已经用十年前的小6煲了240个小时左右,同时附上“葵花宝典”:

1、 舒筋——使用100~1500Hz5s扫频信号,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一的音量煲24小时;   

2、 通络——使用50~1800Hz3s扫频信号,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二的音量煲24小时;   

3、 习武——使用20~2000Hz2s扫频信号,正常听音强度煲145小时;   

4、 打擂——使用18~2200Hz1s扫频信号,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四的音量煲48小时;   

5、 出道——进入正常使用阶段。

这么多年来一直使用这本“武功秘籍”,煲出来的“鸡”都是“味美色香”~可能是玄学,Anyway,只要你能充分使电容器的电气特性逐渐稳定,那你怎么喜欢就怎么来,这里只是一个小插曲~

另外,我想特别赞一下这个舒适耳套(中间靠右第二排)佩戴舒适,能提供一定的被动降噪,且不易滑落,关键是耐操啊~

可B&O H5的这幅海绵耳套,才没用几天,就已经这样了:

我耳朵里是有硫酸么?佩戴的舒适感暂且不论,这……简直是惨不忍睹啊~

杜达美--2017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周兴哲--爱在身边戴爱玲--懦弱

这里涵盖了大编制交响乐、弦乐、摇滚乐、流行男声、流行女声,还是以大众日常音乐类型为主,可以较好反映出耳机对于声场、定位、分离度、高频、低频、解析、人声这些决定耳机素质高低的主要性质的表现能力。

前端三星S8+、3.5:声音比较细腻,有一定的解析度,整体偏暖。高频差点延展性,还是不尽如人意;人声比较靠前,无厚实感;声场无包围感,有一定的横向,纵向几乎不可闻;低频适中,倒是没有一些童鞋说的轰头感(可能因人而异?)收得比较紧,有一定的下潜和质感。这个价位能买到这种音质,我已经很满足了~类似前端的搭配比较杂食,可能听流行更舒服一点,而几种音乐类型都有不错的表现。

   前端ZX300A、3.5:音染不变,整体更加细腻了,解析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高频的延展性更好一些,弦乐的质感提升比较明显;人声更细腻,厚实感出来了,可惜还不够;声场纵向也跟着出来了,横向依旧,出现了一定的包围感。可惜分离度还是不够;低频变化不明显,但下潜更深、质感更好。这种搭配依旧杂食,同时也很好的解释了你为什么需要一部专业的播放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许你就再也不想用手机听歌了~这里我只想说一句:ZX300A的3.5真的不是送的!3.5不是送的!不是送的!(什么?这是三句?)

前端ZX300A、M12SB1、4.4:声音更厚实细腻,出现了绵柔的质感,通明透亮。高频软了许多,更加丝滑,延展性进一步提升;人声更富有感情,更清甜,厚实感更符合预期;声场方面在横纵向都有较大的提升,临场感、包围感更强烈。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分离度的提升,听大编制交响乐尤为明显;低频改善最大,量很足而又干净利索,下潜更深,更具有质感,非常紧致,每一次的低频表现都非常满意。这种搭配下听流行人声和摇滚都不错,ACG也更适合。弦乐和交响也可以尝试,只是不如前者来得这么舒服~

这次的西装一套让我非常满意。正如我副标题所写——温其如玉。ZX300A翩翩君子,N3AP俊逸洒脱,综合声音表现比较均衡,是这个价位上比较理想的选择,也符合我步入初烧的预期。所以——耐听,才是王道!

后记:昨日夜里,10点些许。走在路上,天空下起了小雨。看路人行色匆匆,有避雨的,也有加快脚步的。而我,则戴上N3,打开300,听起了Michael的Billie Jean~这时候,仿佛周围的人和物都变慢了,而自己却活在了当下!雨中漫步着,看,雨点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听,Michael那富有磁性欲罢不能的歌声;闻,那清新湿润的气息;赏,那绵绵不绝的雨丝。任雨水点点滴滴淋透全身,任雨水冲刷那烦乱的思绪,任雨水净化这沉郁的心灵……这一刻,仿佛Michael来到了身边,脑中回想着他的MV,思绪也想跟着他跳动起来。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个终端一体化愈发汹涌的时代要选择逆流而上,购入这么一套播放设备。这种听感,这种心境,是手机完全不能给与的!很庆幸,在这个合适的时间,选择了合适的产品。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刻,我很快乐!



原标题:索尼耳机 XBA-N3 上手:收敛后的均衡与取舍

有人,曾在我的 Blog 上说过:

「XBA-300AP 和 ZX100,是轻量化、公式化得出的结论。」

对于一个「懒人」来说,抛开商业考量后得出这种结论也不足为奇。

的确,作为 ZX1 和 A10 系列融合催生的产物,ZX100 能够融合了 A 系列的简易,也能够继承 ZX 系列的声音表现力。不管是不是模式化得出的结果,它还算是一款好的作品。

不过,我今天想说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在上一篇 Blog 文中最大争议的地方。对于 XBA-300 这副「动铁新贵」,我俩都有著较大的意见分歧。

她觉得的 XBA-300AP 结合 ZX100 能够还原索尼应有的「高频冲击力」,那种爆发性的解析力对于泽野弘之 Soundtrack 爱好者来说,绝对是一种「廉价恩物」。

但把 XBA-A3 设作「通勤」的我,始终觉得 XBA-300 有点「失衡」。过分突出高频带来的声音干涩,听久了会略欠舒适。

或者,有这种想法的我应该选择 XBA-300 那「收起爪牙」的升级版 XBA-N3。

尽管在型号上早已「另起字号」,但从外观元素上看,这款 XBA-N3 还是带著很重的 XBA-300 影子。但比起「张扬」的 XBA-300,这款 XBA-N3 在外观上也「收敛」了不少。

XBA-300 和 XBA-N3,正好是配色翻转的一对。XBA-N3 并没有采用 XBA-300 那种「大透明外露」的外观设计,镜面涂装机身上印著机体名号,安装胶塞的位置会露出少许镜面金色。

机身除了贴上名号的一块,都采用的是索尼旗舰经典的石洗枪金属质感处理,配合拱出的半圆结构,有种恰到好处的机械感。

尽管两者在配色风格上有著很大的改变,但这两兄弟都有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之前的 XBA-300 就不用说了,透明模块放在表面肯定是不耐磨的。只要一不小心,就会留下很明显的划痕。而用采用亮面模块的 XBA-N3 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同时镜面漆也很容易沾上指纹,要是手油有点多的话,还会有更多的麻烦,需要定时清理。

另外,黑色枪金属表面也不耐磨。从 XBA-Z5 身上的经验就可以知道,那些漆面其实没有太大的保护性。还好,XBA-N3AP 也附属了便携包,还能能够保护好的。

和 XBA-300 一样,XBA-N3AP 也是用 mmcx 接口。但对比上一代,XBA-N3AP 的接口咬合度会有所下降。或者是 QC 问题,我手上这副会出现轻易接口轻易转动的问题,比起 XBA-300 那「连拆都难」的咬合感,这个会松动得多。

还好的是,现在还没有出现 mmcx 惯例「接触不良」的问题。这个松紧度还更适合更换,其实还好的。只是不要之后因为这种「松动」出现问题就好。

还有,XBA-N3AP 也没有固定结构。鉴于机身真的比较轻,走动时晃动还是比较明显,听诊器效应也比较突出的。所以佩戴的适合,还是要「强硬」地挂一挂耳了。随之而来的,会阻碍到麦克风的使用了。

声音表现,我就用「收敛」和「传承」来概括。

XBA-N3AP 主要的声音风格还是 XBA-300 类似,还是偏中高频为主。索尼的 Hi-Res 系列对高频、解析力都有种「执迷」,XBA-N3AP 也不例外。解析力依旧出色,高频也十分突出,这些 XBA-N3AP 或者未如 XBA-300 明显,但也绝对不会失礼的。

不过,比起 XBA-300 那张露爪牙的表现力,XBA-N3AP 会更趋均衡和内敛。上手之后就能发现,XBA-N3AP 声音会平衡一些,收敛的高频会让声音变得没有那么干,面对齿音控制较差的机器,也能够控制。比起 XBA-300,XBA-N3AP 能够输出少量的低频环境,敲击低频也会比 XBA-300 更有实感。

或者,这都是 XBA-N3AP 趋向均衡得到结果吧。

但是,也因为 XBA-N 系列单元进一步空间压缩的原因,XBA-N3AP 在声音定位感、声场表现方面有点还是有点欠缺,不会太过突出。这个算是追求体积压缩话的一个取舍吧。

总的来说,XBA-N3AP 是 XBA-300 的一个更新,同时更像是一个调整。它是前人趋向均衡、为适应更多人口味而得出的结果。

但这个进化,并不能让 XBA-N 系列取代 XBA-A 系列,这个动铁新秀还是应该走它特有的路线。只是收起锋芒的它,渴望将更多人拉拢到自己的圈子里面而已。

骨子里流露的,还是 XBA-300 系列那刚稳尖锐的动铁气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onyz5和n3a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