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老坑黑端端码,现价几何?有冰纹,火捺,青华石品

  老坑:老坑的石质细润,纹理致密,摸索起来像小孩的皮肤,有下墨快、发墨好的实用效果。石色深紫色微带灰蓝,色彩丰富,石品花纹有金线、银线、冰纹、鱼脑冻、蕉叶白、青花、天青、火捺、石眼等,这些石品常常一起出现,交织成一幅缤纷绚丽的画面,成为老坑的特色,尤其是明清以后的大西洞与水归洞,石品最为精彩,老坑石眼较少,偶而能出现一、两颗已属难得,眼多呈隋圆形,多翠绿色,眼周围的黑色晕圈深而宽,这是老坑石眼特征之一,老坑眼多鸲鹆眼,颜色翠绿稍许偏蓝,晕圈数重,晶莹可爱,象牙眼也是老坑的特色。

麻子坑:麻子坑由蓝、红、紫、黄、白等各种颜色交织成细密的平行纹理,形成麻子坑的特徵,石品花纹有名贵的蕉叶白、鱼脑冻、青花、天青、火捺、石眼…等等。麻子坑的石眼不多,颜色以翠绿为主,形体大而不完整,偶而也有美丽的鸲鹆眼。麻子坑多虫蛀,几乎每块都有。麻子坑有“水坑”与“旱坑”之分。水坑石质要比旱坑细润。水坑的石色较深,石质滋润、纯净,虫蛀比较少,石品花纹多蕉叶白、鱼脑冻、青花,石眼则较少。旱坑石质不及水坑滋润,石色偏青,常有胭脂晕火捺出现,形成青、红相间的色调,其它常见石品有天青、天青冻、石眼。

坑仔岩:坑仔岩肇庆人又称康子岩,它石质细润、坚实,石色深紫色微带赤,颜色比较均匀,没有老坑与麻子坑的石色丰富。三大名坑中坑仔岩以眼多闻名,有明媚的鹦哥眼、雄鸡眼;石眼层次分明,晕作数重,深受人们的喜爱。眼绿莫如老坑与麻子坑,眼媚莫过坑子岩。石品花纹还有蕉叶白、鱼脑冻、天青、火捺、青花…等。

宋坑:它的代表色是深紫色,即是古人所称的猪肝色。宋坑中有一种紫红色的砚石,肇庆人称为“一片红”,呈调均匀,望之浑厚凝重,这种宋坑锋芒刚强,磨墨效果非常好,古人口若悬河中的“紫端”,“紫云”,应与“一片红”有些渊源,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宋坑看起来动感十足,常有精彩的马尾纹火捺出现,近年所采出的蕉园坑有一种砚石色调丰富,颜色偏黄,有明显的胭脂火捺、金钱火捺、猪肝冻等石品花纹,具有强烈的特色。宋坑在长期大量的开采下,石色有很大的变化,除了深紫红色外,还有紫灰色、紫红偏黄,有的偏黄带绿,接近梅花坑的色调。虽然宋坑石质与石色变化很大,但有两个共通点,一是硬度变化不大,所以石声大概是瓦声。二是砚石表面有明显的“金星点”,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这是因为石中含有大量的石英矿物,因此宋坑锋芒锐利,磨起墨来沙沙作响,出墨速度特别快,应用效果非常好。

梅花坑:梅花坑因石眼多,石眼呈米黄色,大小疏密聚集在一起,远远望去如朵朵盛开的梅花,。梅花坑目前主要产地在沙浦镇,人称沙浦梅花坑。另一个主要产地是典水村的“典水梅花坑”,特征是石眼大。它的石质近似宋坑,但实用效果比不上宋坑。梅花坑石色苍白灰色微带黄。

绿端:绿端因其色调为绿色,与其它坑口截然不同,所以取名为绿端。它石质细腻,有一种滋润感,唯磨墨效果不及宋坑,观赏效果大于实用效果。绿端石色青绿带黄,佳者翠绿色,人称“绿豆青”。它没有明显的石品花纹,只有“鸭蛋黄”,状如鸭蛋,色米黄。

冚罗蕉岩:简称冚罗蕉,它的石质硬度稍高,石质虽犹细腻,但不及麻子坑。下墨与发墨效果也不如宋坑与坑仔岩。冚罗蕉石色青灰色微带紫,有的则是紫红色的,石中类似麻子坑的平行纹理,人称“衫木纹”,像竹编的平行纹路,它偶而也有鱼脑冻与金钱,虽然有些冚罗蕉看起来像老坑或麻子坑,但由石声可以分辨出来,它除了极少数石质娇嫩者呈木声外,大部分是铿锵的金石声。其它石品花纹偶有蕉叶白、火捺、天青、翡翠等,惟一未发现有石眼。

沙浦坑:其石质与石色变化很大,石质一般比较坚燥,没有三大名坑(老坑、坑仔和麻坑)的滋润。好的沙浦坑特征很像三大名坑,似是而非偶而也有鱼脑冻、蕉叶白、石眼、火捺等石品花纹,区别在沙浦坑呈铿锵的金石声,三大名坑则大部分呈木声与瓦声反应。

朝天岩:朝天岩与沙浦坑的石质硬度最高,扣之铿锵有声。它石质不如冚罗蕉细润,石质虽与宋坑相近,但下墨效果却不及宋坑,朝天岩石色深紫色微带红,砚石上布满“青苔斑”,这是朝天岩的特征,几乎每片都有,它无石眼,其它石品也少见。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端砚,是采用肇庆市行政区域内适合研墨的石头经过加工,具有研墨功能的砚台,肇庆市古称端州故而称端砚。据清代《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出于唐武德之世。”武德为唐高祖年号,武德元年是公元618年,由此推算,端砚问世已有1380多年。1952年湖南长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和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唐墓中出土的一方唐代端溪箕形砚(现藏广州博物馆),正好印证了端砚问世的历史。

端砚以其石质细腻、滋润,发墨不损毫,呵气能研墨,石品花纹丰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层次丰富,虫蚁不蛀等特点名列中国石砚之首。硬度适中:端砚石硬度为摩氏(2.8至3.5),比墨条的硬度(2.2至2.4)稍硬,但比刻刀的硬度(约5)低1倍左右。致使端砚下墨快、易雕刻。不吸水:端砚石显孔隙率小、饱和吸收率低,说明砚石的矿物细、粒间间隙小,开型或小开型裂隙不发育,使砚石蓄水不涸。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有独特的石质外,还有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石品花纹(又称石品)。这些石品花纹是由于某些矿物成分的局部聚集,在端砚石中由白、青、蓝、红、褐、绿等颜色组成的各种图案,有的成块状、有的成斑状、有的成花点状、有的成线状。端砚艺人们依据这些花纹的大小、形状,分别用与自然界某些物象相似的名称来命名,并巧妙地运用到端砚的艺术创作中,大大提升了端砚的价值。

1、冻:是端砚中不同形态的白色绢云母扁豆体,是端砚石中质地最细腻、最幼嫩、最纯净之处。根据不同的形态质感和颜色,分为鱼脑冻、蕉叶白、浮云冻、碎冻、米仔冻、天青冻等。鱼脑冻因其形状如冻结的鱼脑而得名,其色泽是白中有黄而略带青,也有白中略带灰黄色。最佳的鱼脑冻应该是洁白、轻松如高空的晴云,其白中带淡青,或白中有微黄略带淡紫色,色泽清晰透澈,有的又如棉絮一样,有松软的感觉,即所谓“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有鱼脑冻的端石,质地高洁,石质特别细腻,确如“小儿肌肤”。鱼脑冻一般为不规则圆形,四周有火捺环绕,常见于老坑、坑仔岩、麻子坑。

2、蕉叶白:又称蕉白,是冻中的一种。它的特征是如蕉叶初展,一片娇嫩,白中略带青黄。古人对蕉叶白评价极高,赞美备至:“浑成一片,净嫩如柔肌,如凝脂。”蕉叶白一般边缘较清晰,有细条纹,没有火捺环绕。

3、石眼:是一种天然生长在砚石上,有如鸟兽眼睛一样的名贵花纹。它是含黄铁矿与赤铁矿的结核体。石眼呈翠绿色,或黄绿色,或米黄色,或黄白色或粉绿色,大小不一,一般直径是3—5毫米,也有个别达到8—25毫米的,而且神态各异。好的石眼圆正完美,晕圈数层,中间有瞳,叫做活眼,无瞳叫瞎眼,因石眼稀有,所以“端砚贵有眼”,因石眼的形态美,活灵可爱,所以常将其置于砚堂以外,作为装饰使用。

4、天青:是优质砚石中呈现蓝黑色的石品。端石中的天青较为少见难得。古人所谓:“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是上品天青。在端砚石中色青而微带苍灰,纯洁无瑕者谓天青,即恰如临近黎明前的天空,深蓝微带苍灰色。它是端石的青花最密集之处,也可以说天青就是青花的聚集空间,由于各种青花聚集一起就形成天青。故说天青是非常难得,罕见的,也是端石中十分细腻、幼嫩、滋润之处。

5、青花:是一种难得的、十分名贵的石品花纹,青花是自然生长在砚石中呈青蓝色的微小斑点,是由微粒赤铁矿和磁铁矿等矿物细小斑点形成,一般要湿水方能显露。青花的品类繁多,各有不同的名称,如微尘青花、鹅毛氄青花、蚁脚青花、玫瑰紫青花等,是优质砚石的重要标志之一。

6、冰纹:是老坑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它是有晕的银线,向两边融化,似线非线,似水非水,质地细嫩,形态自然,与砚石本身融为一体。冰纹冻是一组面积较大的冰纹,如一幅瀑布倾泻而下,在“瀑布”的四周有白茫茫的霞雾或似披上轻纱幔帐。冰纹是十分稀有名贵的石品。

7、金银线:是多见于老坑砚石中的石品花纹(坑仔岩、麻子坑和最近开采的冚罗蕉砚石也有发现)。它呈线条状横斜或竖立在砚石之中,黄色者称金线,白色者称银线。

8、火捺:又称“火烙”,就是说在端砚石中有些部分出现好像用火烙过的痕迹,又如被熨斗烫焦,呈紫红微带黑色者。端石的火捺有老嫩之分,老者色泽紫中微带黑,嫩者紫中微带红。常见有胭脂火捺、马尾纹火捺、金钱火捺、猪肝冻火捺等。

9、翡翠:在端石中呈翠绿色的圆点,椭圆点斑块或条状。翡翠有别于石眼,它既无瞳子,又不像石眼那样圆正,外围没有明显的蓝黑色边缘,翡翠在端砚石中亦是名贵的石品。

10、黄龙纹:俗称黄龙,其色泽似由土黄、黄褐、米黄及青绿、苍灰混合而成。有时会在砚石表层出现,跨度较大,呈条带状。黄龙纹多在坑仔岩中出现,利用的好有其特殊的艺术效果。

端砚的坑口众多,这个问题太笼统了。各有各的特点。。。。当然,众多坑口,品质也相差巨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坑黑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