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的营销方式大家都应该挺了解了,但作为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安利年轻人我无法判断安利这种模式的好坏,求解!

标题:安利大家一个旅行节目,让大家看到真实的国家而不是电视上的高大上

叫我要去旅行,算是自制的,一个人骑自行车去国外旅行,而且也算是和我们一样的菜鸟出去旅行,看到和电视节目上不一样的感受,而且字幕很搞笑,那位小哥也很搞笑。
看了这个才知道原来夜晚的法国很可怕,原来有些普通法国人住的房子那么那么小而且一个月租金六百多刀,原来金字塔周边那么脏乱,原来那里的小孩开始跟你友好纯真到最后拦着跟你要钱,原来苏丹那么穷,穷到连锅碗瓢盆都不会制造,但他们却很淳朴对中国人那么友善,而且那么多人想要学中文想要去中国学习制造东西,那里居然还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一路上遇到不少坏人但也遇到更多的好人,那小哥也是搞笑,苏丹友人学习中文问他听说爱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比如爱恋,然后让他举例其他的表达方法,他举例:暗恋、姐弟恋、师生恋····完全是教坏非洲友人啊。

而且我突然很奇怪,他说你在巴黎街头看见有人小便,有人闯红灯,街上各种垃圾袋都不用吃惊,这就是巴黎。关键是为什么到了我们这儿,就成了反思呢。。再次强调,这小哥太话唠,跟谁都能聊···


还有去苏丹给我映像最深的是有两个路上和他认识的苏丹人骑着摩托车千里迢迢去他住的地方找他,说想去中国学中文,学制造,但分析了一下,学中文不如在苏丹本地学,但是那里却没有他们要学的东西,因为都是些日常用语,而且学制造得有机器,可苏丹连制造东西的机器和零件都没有,最后两人无功而返,小哥爱莫能助,只能留话给当地中国留学生,有什么困难就找他们。看了我觉得很心酸,想想以前的我们也是一穷二白,现在则是尽最大能力帮助苏丹,而苏丹的人民中有很多也是想改变他们的国家改变贫穷的生活,看见苏丹感觉好像了解了以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终于知道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多么艰难。

全都只写个马字让我好桑心,会被别人以为全是水军吧= ̄ω ̄=

哈哈哈哈哈欢迎大家反馈

总之这个节目很合我口味,推荐给大家


第一集 出发那天 我信心满满



这个顺序错了,大家就凑合看吧
和法国小哥一起调侃巴黎
  • 法国就是被宣传的啊 之前不是还有科普巴黎综合征的吗23333
    而且好多欧洲电梯不仅小 而且是手拉门关门!第一次看到之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电影里都是这样,原来不是为了复古啊。。。。

    还有地铁也有手动开门的...


  • 为什么巴黎脏我们也得跟着脏啊。关于为什么要反思,谁叫我们隔壁有个洁癖岛国,对比太明显了,市容必须得抓

  • 巴黎真是一大炒作上位的城市,早已失去它当年的本质

  • 优酷很多自制的旅行节目都很棒,有一次在家默默看了一天

  • 他其实一开始是骑摩托去莫斯科的,所有人都说他疯了,只有这个节目中看到很多好心的俄罗斯人,我看过的其他旅游节目都说俄罗斯人很冷漠

任安利拿出十几万块钱为穷人的小孩治病,还拿钱为灾区学校买几千床新棉被.....这些好事都是实实在在利民利国的.任安利如果不做善事,钱可以让家人生活得更好.可是任安利尽自己的力量拿出所有钱帮助别人。现在有些无耻之徒造谣诽谤攻击任安利。他们拿不出一个真实证据来说明谁被骗?为什么被骗?他们捏造谎言在网上破坏任安利的名声,真是无耻+法盲。他们没有胆量说出自己的名字,没有胆量站出来与任安利对质。因为他们自己就是罪犯,怕出来就被警察抓住。希望广大的网友和媒体们跟踪报道此事,将造谣的人绳之以法,还网络一个干净的环境,让做善事的人不再感到心寒!

  • 楼主骂得厉害,呵呵,不过骂完就得了,别生气。为了一个变态生气不值得。

  • 0

新疆之于我,没去之前是超级向往,去了以后它直接升华成了一种情节,一种瘾。两年前的秋天慕名去了北疆喀纳斯一带,回来后深深种草新疆,觉得它真是各种好(除了天气太干,绿叶蔬菜太少),总想着哪天一定要去下南疆,去下喀什,去下帕米尔高原。直到时隔两年后的国庆,我终于如愿再次踏上了这片让我心心念念的土地。

当然,听说我要去南疆,大多数人会善意委婉得提醒我,要注意安全啊。有位比较熟的高级黑直接跟我说,“你活着不好吗?要去南疆!”真正让我忐忑了一下了的是个乌鲁木齐的同事,她很正经得跟我说“我们北疆人,一般没啥事都不往南疆跑,乱的很,你还是要慎重!”我当时真有被震慑到,毕竟这是个土著的忠告。

其实一开始我倒并没有觉得去南疆安全会是个大问题,我在网上看了些关于南疆近期的情况,觉得还好吧,没那么夸张啊(当然有些网上没有)。而且就像之前去清迈,正好是泰国政变期间,去前也有点小担心,但其实去了就发现完全没影响,军民其乐融融,我还跟阿兵哥合影了;去仙本那时,刚发生过劫持事件跟马航失联事件,不过反而那边安保更好了,晚上警察就住我们对面(是啊是啊,我又跟持枪的警察合影了哈哈),超级有安全感。因此这次我也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精神,决定“小马过河”去亲身体验下客观真实的南疆。

先说说乌鲁木齐这个城市,它很像兰州、西宁,永远是个中转站的命,每次来都是匆匆一瞥,除了在找好吃的,就是在睡觉,次日,还没等天亮,我们便早早出城了,等我瞌睡醒来,我们已经驶在了茫茫的戈壁上了。

对于新疆的大,我一开始的概念来自我们坐车的时长,第一天的路程就很“撒克”,从早上8点出发,途径风车达坂城、托克逊、辣椒城焉耆(国际大牌口红的红色素很多就来自焉耆,新疆??四大红色产业:番茄、红枣、枸杞、辣椒)、香梨库尔勒市、羊肉尉犁县,“下午”6点才达到景点,还好新疆日照长,要到8点才日落,否则直接天黑歇菜了。我一直以为新疆毛估估应该是5个浙江那么大吧,后来百度了一下,人家新疆是16个浙江这么大,shocking!因此,我们的行程基本是披星戴月,跟鬼子进村似的:半夜进城,天没亮又出城。虽然途径了库尔勒、库车、阿拉尔市,但真的没啥特别的印象。库尔勒倒是比我想象得繁华得多,晚上进城的时候,高楼林立,灯光璀璨。工业挺发达的,估计大头就是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及周边产业吧。没有在库车停留很是遗憾的,没能好好看看这个古龟兹国。

南疆的景点,像罗布人村寨、轮台的胡杨林、库车大峡谷,管理跟维护都不能跟北疆的比。动不动就是这个景区因塔里木河发大水冲毁了小火车轨道只能参观三分之一、那个景区山上的石头塌方堵住了景区的游步道只能参观三分之二之类的。它们更多的是以一种粗放、原生态甚至是野蛮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

库车大峡谷因它红褐色的山体,被号称中国的“羚羊谷”。那天我们算到的早的,景区里面人很少(南疆游的好处就是,你去哪,人都好少好少,根本感觉不到自己是在国庆游,爽歪歪)以至于我走在峡谷里面,有一段就我一个人,只听到我自己的鞋子踩在砂石路上发出的沙沙声,待我停下来时,全世界都安静了,我静静得站在那里,听着附近细细的流水声,顿时有种天人合一的感慨,真真体会到那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的心境。而等我一拐过这个山口,就赫然发现一尊佛像就在不远处,我觉得刚才那片刻的宁静,不是无来由的。

南疆这一路上,不知道过了几个检查站,一开始我还是抱着一种好奇宝宝的心态,积极配合,下车刷身份证时,发现那个安检机子特高级,识别出来是汉族就会讲普通话“请通过”,要是识别出来是维吾尔族就会讲维语“吧啦吧啦听不懂”,哇~超级“希雕”!而越到后来,就基本属于抬下眼皮,“哦,又到检查站了,要下车嘛”的状态。遇到最夸张的一次就是去克孜尔千佛洞,在拜城检查站,直接要求把司机的两证押在那里,等回来过检查站时再取回。吼吼~一个戒备森严的敏感地区!

克孜尔千佛洞:东汉佛教沿着古丝绸之路传播至此,故当时的古龟兹国(现库车)佛教盛行,这些洞窟一直从东汉开凿到唐末,据说古代的高僧鸠摩罗什就出生在此。虽然一眼望去,满山都是石窟,但现在为了文物保护才开放了6个石窟。而且石窟里很多壁画都是残存的了,不是被外国人偷去了,就是因宗教斗争被破坏了、或者因为佛像的袈裟是金粉画的而被刮走了,破坏真的很严重,心痛。山脚下还有个石窟的研究院,还挺佩服那些把毕生精力献给石窟修复研究的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大概就是如此。导游说这里日本人、韩国人很喜欢来,呵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去的时候,整个景区估计“一踏刮子”也就30个人,清静恬适得很,我很庆幸这里位置偏,来的游客少,很适合搞研究,也有利于石窟的保护工作。

因为每天都赶路,所以基本吃饭就在路边解决。不需要用大众点评,就看哪家烤肉摊前当地车牌的车多就行,而且童叟无欺,味道绝对地道。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正好在“天下羊肉尉犁香”的尉犁县,上好的羊肉才80一公斤,而且是烤好的一公斤!太给力了。还见识了“夺命大乌苏”,知道了为啥叫“夺命”的梗,因为WUSU倒过来看就是“弄死你们”。想起来,我已经在新疆贡献了两个中秋节了,而且巧的是,每次中秋夜都在一个小镇子上吃大排档,前年好像是在可可托海镇,哈哈,一群中秋在异乡的人,cheers!

夜宿阿拉尔市,它是个兵团城市,实行师市合一体制,是一师的师部。本来说是要建成“北有石河子,南有阿拉尔”,但好像也没发展起来,跟石河子规模没法比。我们这次还挺幸运的,导游就是兵团人,听了不少逸事,她告诉我们她小时候,兵团的孩子有三个假,除了寒暑假,还有摘棉花假。棉花收成的时候学校小朋友都要去地里摘棉花,每个班一年都要摘一定的份额,超标部分还有报酬,导游说她摘的棉花能把每年的校服钱给挣回来,感觉跟以前的生产大队差不多,funny!想着我们小学那会儿的劳动就是去军分区拔草抓蚱蜢,跟千里之外的她们比起来算是蛮“靠活”了。

出了阿拉尔,驶过叶尔羌河,接下来的一天就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已建成的沙漠公路有两条:一条是从轮台到民丰的国道216,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公路,地图上的名字超屌,就叫“沙漠公路”;另一条就是我们这次路过的阿拉尔到和田的G217。在这片无垠的沙漠里,埋着令人充满遐想的楼兰古城、精绝古城、于阗古城、丹丹乌里苏等等遗址,再加上玄奘、马可波罗、斯文赫定、斯坦因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是不是觉得倍感神秘。然而这些只能全靠意淫,我唯一在此沙漠腹地的惊险一刻就是在沙漠里“唱山歌”时(在露天拉尿叫“唱山歌”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不小心从一头死羊身上踩了过去,因为它基本被沙子掩盖了,就露了一个羊角出来,我发现时已来不及刹车就踩在了它身上,猜猜猜(拍胸口)。

BTW,这次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网格化治沙,比较传统的是按网格种耐旱植物,还有一种最新型的方法就是把黑色的尼龙防晒布按井字形固定在沙漠表面,我很质疑它的效果,感觉很“匠色句货”。

穿越沙漠公路没有我想象得那么非同寻常,因为公路造得太好了,除了两边迅速后退的沙丘,跟开在普通高速上真没啥差别。因为团里没人带无人机,所以只能自行想象上帝视角穿越沙漠公路的场景,心疼自己一秒。

和田,终于破除了一路来天黑才入城的魔咒。路边高频率出现的挖掘机、玉石店、玉龙喀什河滩上认真翻着石头的人们,都提醒着我们这是个可以一夜暴富的城市。

难得天色还早,于是我们一行人在他们的市集里漫无目的得闲逛,路过艾德莱丝绸店、手工毛毯店、干果店、茶叶店、水果摊、烤馕摊,看着路上裹着头巾丰乳肥臀的大妈,带着小花帽有花白胡子的大爷,五官立体的漂亮姑娘小伙,让我们这群穿着冲锋衣说一口普通话的人跟这里很是格格不入,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在一个真真切切,充满烟火气的南疆了。

另一个让我觉得这里是南疆的点是:市场里买东西的小贩每人都穿着防弹背心、带着维护治安的红袖套(后来知道是十户联防),顿时觉得没有防弹背心的我们好弱势群体哦。一路上特警多如牛毛,要是你面相不好,还时不时会被拦下来要求出示身份证。除了可以看到三人排一队的常规巡逻警察,还能看到三个特警背靠背站在街边,形成360度无死角全景视野。大家都揶揄说,南疆真的是全国最安全的地方。

而后我们去当地夜市吃饭,进去居然也要安检,“虽然汉族不用”(Yep,人家只安检少数民族)。我们在夜市里面吃饭的时候,就能听到好多警车鸣着警笛,从外面开过,一开始我还以为附近有啥事,后来发现人家南疆的常规巡逻就是这样的:十来辆警车、装甲车排成一个车队,全城大街小巷无间断巡逻。一开始觉得好吵啊,但到行程后面就已经很习惯这个BGM了,以至于有时突然安静了,反而觉得少点安全感。

和田夜市是吃货的天堂,除了常规的烤肉串、抓饭之外,还有很多新奇的,比如出现在纪录片【新疆味道】里面的烤蛋,有烤鸡蛋、鹅蛋、鸽子蛋、鸵鸟蛋,还可以烤几种蛋黄混一起的“混蛋”。可是对我来讲,就算它是烤的,但它还是鸡蛋的味道,没有更多惊艳的地方。还有一种以白米粽打底,浇上酸奶、果脯、蜂蜜的一种甜食,用绍兴话说就是“N性头个甜”我们三个人都没能吃掉一小份,见下图。但当地人似乎很能吃甜,我们的导游阿霞吃到不亦乐乎,啊哈哈!还有一种在一个转啊转的桶里做出来的冰淇淋,奶味很足,好评。烤鸽子虽然是库车特产,但这里烤得也不赖。在众多新疆美食里,我觉得吃得最“乐胃”居然是一碗普通的羊肉馄饨,因为它终于抚慰了我吃了一路面条的胃,简直是泪流满面啊!

次日,因昨晚下了一场雨,我们终于告别了灰蒙蒙的浮尘天气,看到了难得的蓝天白云。途径皮山县(听说也是个敏感性很高的地区,因为离阿富汗很近),之后路两边就出现了很多卖石榴的小摊,就知道离叶城不远了。

虽然叶城是个在沙漠边缘的县城,但它的绿化覆盖率真的很高,从它城里穿过还是挺赏心悦目的。叶城还是新藏公路的起点,可以一直通到阿里地区。最让我震惊的是,叶城居然有大批量的摩拜单车,好洋气的!我9月去青海西宁的时候,那里都还没有摩拜哎,我好想知道摩拜的战略部署哦,哈哈。

叶城“中国核桃之乡”那个碑旁边有一家没有招牌的抓饭王,味道很赞,炒鸡好次!(可能也是因为终于不用吃面了吧,好感人)当时羊肉抓饭已经卖完了,我们点了鸡肉的,新疆的鸡肉也是可以吃到流泪的。第一次吃到了地道的烤包子,见下图。虽然只是途径叶城,但我对它印象莫名得好,哦~忘记说叶城的石榴了,那真是“谁吃谁知道”。可是南疆的物流还是不行,这么好的石榴都运不出来。

刀郎画乡麦盖提县(无端觉得“麦盖提”的发音特别好听,特别是我们那个维族司机师傅念起来,很维吾尔),以绘制在墙上的农民画出名,画的内容大多体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当然不免俗得也有各民族大团结的和谐画面。在此还get到了新知识点,就是维吾尔族的小男孩(其实应该是所有穆斯林,这应该是伊斯兰教的传统)在7岁左右,要进行“割礼”仪式,类似于成人礼吧,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会举行盛大的仪式。一般是德高望重的毛拉(回族称“阿訇”)执刀,家长会准备熟鸡蛋,等孩子感到阵痛要大哭时,一把塞进他嘴里(心疼小男孩一秒钟),等他吃完也就不疼了。至于割礼是割啥,可自行百度。

在乡里经常可以看到赶着驴车出行的大爷,妇女儿童,他们还会主动停下来让我们拍照,很热情淳朴。

麦盖提的木卡姆也是很出名的。我们所熟知的“非遗”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一种大型传统古典音乐,汇集歌、诗、乐、舞、唱、奏于一身(释义来源百度)。但随着老艺人们的离世,有些已经慢慢失传了。

本来行程里安排了去麦盖提县城广场看刀郎舞的,后来因为19大期间维稳,取消了,导游说,那个舞跳起来,会有一种仿佛置身于中世纪欧洲的感觉,没得看so sad!人生总有那么多遗憾。

当当当当~在坐了N天车后,终于进入了这次行程的高潮部分—喀什噶尔!为了次日可以顺利去塔县,进城第一件事就是去行政中心办边防证。太lucky了,因为我第一个填表,边防证上的“户主”就是我!!感觉全国的行政服务中心都是标准化设计建设的,要不是里面很多少数民族面孔,真的觉得跟杭州的市民中心没啥区别,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套路!

马不停蹄得去了市郊的香妃墓(阿巴克霍加麻扎),麻扎就是坟墓的意思。比较意外的是,香妃墓并不是主供香妃的坟墓,而是她那个家族的墓,香妃的衣冠冢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很有一种“就算你是乾隆的皇妃,但你还是这个家里的一个小姑娘而已”的味道,我很喜欢这种观念。维吾尔族实行土葬,且不用棺椁,只用白布包裹遗体,一般男的缠三层,女的五层,放入墓地时面要朝西(应该是面朝麦加的意思吧),反正讲究还挺多的。

小插曲,去参观了维族司机师傅在喀什城郊的老房子,感觉在热爱生活这件事情上,维族人比汉族有情趣多了,虽然房子已经荒废不住人了,但从落地的玻璃窗、缠满枯藤的葡萄架,颜色剥落的大铁门,你能想象出它昔日里的温馨惬意,要是可以把它改造成Airbnb,应该还是很有市场的,啊哈哈~充满铜臭的我。

在喀什,吃吃吃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终于找到了一款很适合我胃的面食,纳仁。看上去就是羊肉面片,但很鲜美,面片软软的,被揪成一小片一小片,有点像广东的河粉。喀什的凉皮也是出名的,第一次吃到了传说中的鹰嘴豆,在南疆鹰嘴豆是种很常见的配料。新疆的皮牙子(洋葱),跟内地的也不一样,内地的是紫色的,这里是全白的,居然生吃也很爽脆。还有一种黄萝卜,是抓饭的黄金搭档,有一种说法,在新疆抓饭里,黄萝卜跟胡萝卜的配比,越往南比例会越高,之后在喀什吃的一次抓饭,里面直接全是黄萝卜,有力印证了这个说法。喀什的鸽子汤好像也是很特色的,感觉可以跻身大众点评必吃榜top3。在一个驴友的强力安利下,我们在鸽子一条街色满路上拔草了这道菜,常规套餐是一碗鸽子汤,一只光溜溜的鸽子,再配一碗面,因为当时真的很饿,所以觉得挺好吃的。

艾提尕尔清真寺是每个来喀什游客的必去景点,它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清真寺,但它真的一点都不大,好低调的。我还挺喜欢伊斯兰风格建筑的,很异域风情。特别是每天宣礼时,阿訇的诵经声从喇叭里传出来回荡在寺里,真的会有种灵魂被召唤的感觉,肃穆且内心平静。不过,艾提尕尔清真寺礼拜时是不允许游客参观的,所以也就看不到他们周五下午大礼拜的盛况了。

清真寺也是很与时俱进的,最醒目的地方挂着“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标语,各民族和谐共处在新疆是第一要务。

去塔什库尔干的一路,是这10天下来风景最壮丽的,全程都是大景加持。卡拉库里湖、慕士塔格冰川、各种湿地、金色隧道,统称帕米尔景区,统统for free。

帕米尔的美真的难以用语言形容,那我就上个视频吧!

一路上,除了偶遇成群的牛羊马,还有时不时在路边出现的巡防队,但他们真的超级萌,看到有车开过来,就会举起他们的小棋子,用另外一只手把棋子拉平,上面写着“注意安全”,超nice!

第一天我们直奔红其拉普国门,但因为军事管制,只能到前哨所,去不到国门。后来回喀什的青旅才知道,原来其实要是肯花个百来块钱,也是有人会带你进去的,三观再次被刷新。

回程去塔吉克族家访,一开始我以为是有游侠客的合作家庭啥的,谁知道导游阿霞说我们随便找一家吧,好任性啊!还好少数民族还是很热情的,塔吉克老奶奶把我们引进家,一眼就看到她家墙上那幅集齐历届领导人的壁纸,真是耀眼夺目啊!老奶奶还强烈要求我们在这幅画前面合影,还骄傲得跟我们说他儿子是党员,觉悟超级高的。原来她儿子是当地的警察,类似于片警吧,会骑着摩托到处巡逻啥的。

SO我们参观的这家在当地条件算不错的,家里装饰得很精致,雕梁画栋的,房顶还开了个天窗用于采光,进屋三面都是炕,炕上铺着漂亮的毛毯。因为之后要招待朋友,锅里还炖了满满一锅羊肉,很殷实小康。

次日清晨,在金草滩等日出,同伴们都走进去了,就我站在那里,很冷,能看到自己哈出来的白气,地上草甸上都结了霜,望着远处的雪山,感觉内心前所未有得平静,远处偶尔会传来部队出操时的口号声,回荡在这片高原上,这一刻,真的很希望时间可以停滞,totally被治愈。

回喀什的路上,遇到演习,看到一溜的“民兵”,有妇女,有汉子都拿着棒球棍,在街上“哈!哈!哈!”得挥舞着,那场面真的太搞笑了。阿霞说这是“十户联防”,家家户户都装着个警报器,只要警报器一响,不管你在做饭还是干哈,都得提溜着棍子上外面集合待命,真是活久见!后来在喀什市里也看到过一回,大家在广场上操练各种“棍术”,有种呆到自然萌的效果。说到十户联防,喀什老城的店铺都装着防盗门,就算白天营业中也是关着的,有客人来了老板会按墙上的按钮,门就开了,那天我们一拨人在一金店“see see no money只看不买”,临出门,我们其中一个人想当然得就按了墙上的一个按钮,他以为就是开防盗门的按钮,然而门并没有开,还把老板吓出一身冷汗,因为老板怕他按到十户联防的按钮,那个按钮是直接连着当地公安系统的,还好并不是,否则就搞大发了。

之后的几天,我在喀什瞎逛路过人民广场时,看到N多军车,停在广场待命,正对面就是毛主席的雕像,是不是很有画面感。还不时有一辆接着一辆的军车开进城里来,大有军临城下的声势。这都还没算上那十几辆排着队在全城巡逻的警车呢,还好人家喀什交通没杭州堵,否则就这些辆警车、军车就能堵死在大马路上,好家伙,那几天的喀什真叫热闹。

我们后来在艾提尕尔清真寺广场上搭讪了个会讲普通话的维族警察大叔(南疆会讲三句以上普通话的维族简直是国宝好吗!),估计他天天在街上站着也无聊,跟我们唠了半天,我们问他喀什平常也这么戒备森严?他说因为马上开19大,全国警戒级别都提高了,更别说是喀什了!他天天出来执勤,好久“没回家”了,虽然他家就在喀什,他好久没回家的概念是:偶尔也可以回家吃顿饭,然后再回局里待命,好随性的样子。我看了他的袖章上贴着是刑警,应该是个头吧,因为low一些的都要三人一组巡逻,而他却可以在这里瞎聊天。我们问他你是不是他们的领导,他也没否认,哈哈哈哈。他还问我们从哪里来,说他去过很多内地城市学习(“学习”这个词在新疆也是很有名堂的,不过在这里是正常的交流学习),他汉语流利是因为大学学过汉语课。对杭州的印象是:“我去上海学习的时候坐火车路过杭州”,感觉这天是要聊死!

行程的最后几天,在喀什老城青年旅舍落脚,这个青旅是我住过的最自由、开放的一个青旅。一进门就很有戏剧效果,国旗跟被单一起懒懒散散得挂在二楼围廊的外墙上,一楼的走廊也按床位出售,一些胡子拉碴的驴友就直接坐在他地上的被窝里玩着电脑,对,他们晚上也睡走廊地上!院子里还停着两辆三轮摩托车,旁边拴着一条狗。楼梯下的洗衣机感觉是24小时都在洗床单被套。整个青旅的感觉就是个大杂院,各色人等,睡走廊的老外、扎着脏辫的嬉皮士、还有我这样的普通凡人。

我那女生八人间里,也是藏龙卧虎的。有辞职出来已经在外游荡了一个多月的,有曾经全程搭车去过川藏线的,有在下雪的喀呐斯徒步了7天的,还有个菲律宾的小姑娘,就会几句中文,也全程自己单蹦在南疆玩得不亦乐乎的,有人说,之前一个50岁的大妈,还一路徒步乌苏古道过来的,也住我们这屋,真是满满的正能量啊,觉得自己跟团真的好low,简直弱爆了。住青旅的好处就是,会找到一群比较志同道合的朋友,发现原来自己也不是那么“怪胎”,and从他们身上得到更大的勇气去探索这个世界。

下面重点说说喀什老城,它真的满足了我对喀什的所有想象。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满是人间烟火气,却无半点逐利心。在此我真要感激喀什所谓的敏感了,因此它没有大量涌入的游客,没有变成另外一个丽江古城,全城散发着一种偏安一隅自成一派的维吾尔市井味。

整个老城的主街都是各种巴扎:职人街,木器巴扎、铁匠巴扎、帽子巴扎、古董巴扎,还有菜巴扎,说白了就是菜场。感觉这里大多数手艺人都活得蛮自我的,也不怎么招揽顾客,就自顾自在那里做自己的活儿,可能确实游客太少,他们也根本就没指望过靠游客创收,抑或他们觉得这就是他们的营生,他们这辈子生于斯、长于斯,也许这个世界是已经变了很多,但他们只想跟这座千年老城一样,按自己的节奏生活。

老城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娃娃满世界跑。从还要靠扒拉着个凳子才能勉强前进的学步娃娃到6岁跟猴一样上蹿下跳的熊孩子,关键他们都没人管,真的没人管!都是自己在外面玩儿。顿时觉得到底这里还民风淳朴啊,孩子散养也放心。So,喀什安不安全,见仁见智啦。

这些小娃娃见了游客也不认生,逗他们玩儿时,他们会叼着奶嘴用扑闪扑闪的大眼睛看着你,跟他们讲“你好”“hello”,他们会直接回你“hello”,反而“你好”使用频率比较低。大一些的则在巷子里打闹嬉戏,还看到一帮拼命要把塑料袋踩出两个洞当内裤穿的熊孩子;还有穿着妈妈高跟鞋出来遛弯儿的妹妹;一心吃着他的冰棍根本不鸟我们的小屁孩。

后来正好遇到附近的小学放学,那场面,感觉就是迎面扑来一帮熊孩子啊!给他们拍照,他们都会主动摆pose,拍完了还要凑到镜头前来看看效果,然后追逐嬉戏着就消散在各条巷子里了。

还看到一个蛮发焉的场景,小哥哥放学回家,在家门口看到在附近玩的妹妹,就把她赶小鸡一样赶回家,然后门槛太高,妹妹腿短跨不过去,小哥哥就把她一提溜,就提进屋去了。用绍兴话讲那个情景就是“小猫揭大老鼠”特别好笑。

老城里隔三差五也会遇到驻点执勤的大头兵,不过他们在这里显得温和很多,会趁人不注意跟小男孩踢下球;有的坐在巷子口,被熊孩子包围着,抢他的钢盔戴,在他身上爬来爬去,对他上下其手,他倒也不介意,就跟和自己家孩子玩一样,超级铁汉柔情,这才是真实的军民鱼水情。

之前就说了,人家少数民族比我们汉族真的是有情趣多了,老城里的房子都很有民族特色,每家每户的窗子跟门都很别致,门前还会种很多藤蔓植物或者花花草草,再加上慷慨的政府每家都发国旗,大家一溜得挂在门前,也是道亮丽的国庆风景(不像某些地方用来辟邪这么俗气)。

在老城里闲逛,真的会有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感觉。坐在空地上绣花的维族大妈,旁边依偎着她的小孙子;带着小花帽拄着拐杖的老人家,遇到熟人了会热情握手寒暄;一个骑老年三轮代步车的胖大爷,开车进房门的时候,因为太重,后轮卡在台阶上过不去,立刻有两个邻居大爷跑过去合力把他推了进去,超级有爱,有爱到我们中的一驴友,也上前出了把力,so sweet!下面这张照片我也很喜欢,古城里有一些遗址,但它已经变成大家生活的一部分了。

下面我要浓墨重彩得写下“吾斯塘博依老茶馆”,我觉得将它比喻成喀什老城的灵魂一点都不为过。

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是觉得自己有点突兀的,里面全是上了年纪的维族老爷爷,二楼里屋有点类似矮炕,铺着大毛毯,需要席地而坐,外面的阳台上也坐满了人。一开始只是想进去拍拍人物照的,但真的当你坐下来,你就会很享受那种氛围,感觉唐突得拿长枪短炮拍他们都会很煞风景。那天下午还正好赶上他们自发的表演,其实都不能说是表演,因为维族真的很能歌善舞,热瓦普一弹手鼓一敲他们就跳起来了,终于看到了一场小型live。

第二天去的时候,我们已经很自来熟了,跟当地人一样还带了馕进去,点了壶最便宜的砖茶。旁边一个老爷爷还热情的分他的馕给我们吃,用仅会的几句汉语跟我们聊天。人说相由心生,感觉维族的老人家个个都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他们的气质就跟整个喀什噶尔一样,慢慢的从容的宠辱不惊的。

来喀什前,还特意看了【追风筝的人】,因为它大部分取景于喀什。比较遗憾的是,阿米尔放风筝的高台民居没开放,只能在外面远观。我绕着它走了圈,有些房子只剩下断墙残垣,有的直接沦落成了天然牛圈。每个入口都有警察守着,恳了半天情也铁面无私不让进,作罢。

喀什飞回乌鲁木齐,会飞过天山,特意选了靠窗的位置。拍到一张如德芙巧克力般丝滑的天山,也是蛮神奇的。

很多人会讶异于我对新疆的执念,那我就这么跟您说吧:当里个当,当里个当,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咱夸一夸新疆是个好地方,要看风景:随便甩几个喀呐斯、赛里木湖、喀拉峻、巴音布鲁克、帕米尔高原出来都是新疆的名片;要看人文:全疆那么些个少数民族,您半年都不一定看得过来;要看历史:给您先来个丝绸之路再随便搭个西域三十六国您先慢慢研究着;说起吃的,您擎好类!新疆一年四季瓜果不重样,牛羊遍地您看上哪只我给您宰了去!哈哈,不好意思您勒,最近去了趟天津卫带了点口音回来。

好啦,如果你坚持看完了我这篇碎碎念的“长篇累牍”,那一定是我的真爱粉,那就给你一个机会关注我,老司机带你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利的营销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