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拦捶是在杨氏太极搬拦捶,还是在陈太极搬拦捶。完整版的太极搬拦捶拳到底有多少式,看了好多都把我搞蒙了。

  1. 上体微左转,右勾变掌,外旋转腕;左手内旋随转体向左微摆。接着重心右移.上体右移:随转体两掌变拳同时向下、向右微内旋,向右外旋划弧摆至右胯旁,拳心斜相对,拳眼斜向后。目视两拳之间。见图148。

  2. 重心微左移,两腿屈膝半蹲;同时上体急促左转。随之左拳外旋,右拳内旋,两拳经胸前向左.以拳眼为力点横击抖发,左拳心向上,右拳心向下。目视左拳。见图1 49。

  3. 身体重心微左移,上体左转。同时两拳向前、向左划弧,左拳内旋,右拳外旋翻转,使左拳心向下,右拳心向上,拳眼向右。目视两拳之间。见图1 50。

  4. 身体重心右移成右偏马步。同时上体急促右转,带动两拳屈臂经胸前向右,以拳眼为力点横击抖发,左拳心向下.右拳心向上。目视右拳。见图1 5 1。

  5. 当对方上步,快靠近我时,我用右肩向前靠击。同时,用双拳变逆缠,向对方左斜后方挤出,右手击打对方下颏或面部,左手随之跟上,将对方打出。见图1 52。

  • 双手握拳拨击对方手臂,是格挡反击动作。

  • 注意用左右双拳击打对方胸面部时,两拳横击抖发时重心不要上升,上体不要直起。
    身体重心微左移,上体左转。同时两拳向前、向左划弧,左拳内旋,右拳外旋翻转,使左拳心向下,右拳心向上,拳眼向右。目视两拳之间。见图1 50。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杨式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名称


1、无极式     28、海底针   55、退步搬拦捶  82、扇通背
   2、太极起式    29、扇通背   56、如封似闭   83、撇身捶
   3、揽雀尾     30、撇身捶   57、豹虎推山   84、进步搬拦捶
   4、单鞭      31、进步搬拦捶 58、十字手    85、风摆荷叶
   5、提手上势    32、风摆荷叶  59、斜搂膝拗步  86、揽雀尾
   6、白鹤亮翅    33、揽雀尾   60、回身三掌   87、单鞭
   7、搂膝拗步    34、单鞭    61、揽雀尾    88、云手
   8、手挥琵琶    35、云手    62、揉球式    89、左右穿掌
   9、搂膝拗步    36、单鞭    63、斜单鞭    90、单鞭
   10、手挥琵琶   37、左右高探马 64、野马分鬃   91、高探马
   11、 搬拦捶    38、右起脚   65、玉女穿梭   92、转身单摆莲
   12、如封似闭   39、左右高探马 66、风摆荷叶   93、指档捶
   13、豹虎推山   40、左起脚   67、揽雀尾    94、风摆荷叶
   14、十字手    41、转身蹬脚  68、单鞭     95、揽雀尾
   15、斜搂膝拗步  42、搂膝拗步  69、云手     96、单鞭
   16、搂膝拗步   43、上步裹手栽捶 70、单穿掌、单鞭 97、展手鹞形下势
   17、揽雀尾    44、 撇身捶   71、展手燕形下势 98、步七星
   18、揉球式    45、进步搬拦捶  72、金鸡独立   99、退步跨虎
   19、 单鞭    46、左右高探马  73、千斤坠    100、转腰双摆莲
   20、肘底看捶   47、二起脚    74、倒撵猴    101、弯弓射虎
   21、倒撵猴    48、右打虎    75、撑掌     102、双撞
   22、撑掌     49、双砸掏心捶  76、高探马    103、回身
   23、高探马    50、左打虎    77、斜飞     104、搬拦捶
   24、斜飞     51、中心脚    78、提手上势   105、风摆荷叶
   25、提手上势   52、双峰贯耳   79、白鹤亮翅   106、揽雀尾
   26、白鹤亮翅   53、左右高探马  80、搂膝拗步   107、单鞭
   27、搂膝拗步   54、十字腿    81、海底针    108、收式

相关视频分解教程请到本站查找 

建设最好的太极拳社区,构造方便查...友人小聚,茶余酒后,一友考问之。问:你以为什么是太极拳?合而言之,在阴阳哲理指导下,身心和谐的运动名为太极拳。问:怎样练(太极拳)?问:何谓太极推手?问:不练推手能掌握太极拳技击术吗?祖师创拳之时,天下无人会推手,祖师不一样会太极技击术么。问:照诀修练能获得太极技击术么?问:何为太极(拳)技击术?问:为什么太极大师多不长寿?

水性太极拳是王氏太极拳的入门拳,以上练法逐渐能抵达后,则可进一步锤炼太极拳的有无境界、无为境界了,这个境界,我们用一个名字来命名——神明太极拳(亦可称之为般若太极拳、智慧太极拳)。练太极拳如何出功夫 太极拳毫无疑问地是一种技击实战性很强的拳种,现在有些人怀疑太极拳是否能够实战,这是因为太极拳普及的原因。因为普及了的太极拳就不是原来实战性很强的传统太极拳了。太极拳合技击与养生为一体,是一种意气运动。

140103 太极拳的愉悦境界、太极拳之融感、太极拳的八触动感。140104 太极拳保健、太极拳与心脏血管系统、太极拳与呼吸系统、太极拳与骨胳肌肉系统、太极拳与神经精神系统。140111 太极拳的身法要领、太极拳常用动作术语和要求、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140205 太极拳之扇通背的技击用法图解、太极拳讲究的动与静探讨。140206 太极拳之撇身捶的技击用法图解、练习太极拳与打通小周天养生功效,好文章,收藏。

陈王廷(),字奏庭,根据大量史料的分析研究,研究整理当时各家拳法,创造太极拳的是明末的陈王廷。陈王廷是陈家沟第九世,其父名抚民,祖名思贵,均好拳习武,《陈氏家谱》说王廷又名奏廷,“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在山东称名手……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也。”但族谱、墓碑、《温县志》都作“王廷”,故应作陈王廷。

太极推手——独到的太极拳双人对练。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独到的双人对练形式,它与拳架形成有机的整体,它们是体与用的结合。推手是练习的双方都不受痛苦的素质练习,练习推手方能真正理解拳架的涵义,才能使拳架产生质的飞跃。四病不知,再于本能上加工,推手即变成了角力,没有了太极推手味道。若是脱离了拳论的指导,一味地蛮干、角力,慢说学术研究,恐怕太极拳及推手的形式内容也要面目全非了。

陈氏太极拳内功技击法,4个节拍即可完成,不服来看。中华武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各门各派的攻防技巧,各有所长,然而,陈氏太极拳却独树一帜,它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为技击中心内容,在沾、粘、连、随的基础上,将抓、拿、摔、打、脱、滑、横、跌、闪、惊熔为一炉,其中陈氏太极拳内功技击法却鲜为人知。综上所述,陈氏太极拳内功技击法是通过以上四步功的锻炼获得的,是太极拳的技击精华。

练好太极拳的十三字诀。太极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功夫资料和精神财富,太极功夫虽魅力无穷,但并不神秘玄奥,高不可攀,只要我们虚心地学,科学地悟,刻苦地练,同样能达到太极功夫应有的境界,造就出一个个功力非凡的当代太极大师,使太极拳进一步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太极拳守规矩的是拳架和推手,破规矩的是散手技击。散手技击是太极拳的实践功夫,拳架推手是理沦功夫,理论不在实践中检验是永远达不到实用水平的。

揭开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_中华武术网|中国武术网揭开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时间: 22:15 来源:中国武术网 作者:精武200703 点击:351次 凡学过太极拳或读过太极拳文章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词最迷人、最神秘,使用频率也最高,这个词就是内劲! 神功再现 何谓内劲?各家各派的解释都不同。太极拳能练出肉眼看不见的"筋路",这"筋路"遍布 全身,功夫越高,"筋路"越多越细密,内劲越大(《太极拳内劲与人体筋骨结构变化》)。

李经梧先生对太极拳法的研究  就太极拳法方面,李经梧先生所著述的,今天能见到的书是《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集》一书(李老先生还有其他著作,可参见其书《前言》所述)。解放后,由于工作需要,他花功夫研究了杨式太极拳,对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编的"简化太极拳"和"88式太极拳"非常精通,以致国家体委有关部门邀请他示范简化太极拳,由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科教片广为流传,他的示范动作被太极拳爱好者奉为楷模。

拳是这么练出来的“盘大架练软拳,松筋柔骨两三年。软如棉花刚似铁,滑如冰凌粘如鳔。”这是师父对我等的谆谆嘱托,更是赵堡太极拳功夫架真实写照。太极拳之所以称之为拳就是他有很强技击性,张志俊大师就说不能打的太极拳不是太极拳,只能叫太极操。太极拳其实是一种技击、实战性很强的拳种。练太极拳追求技击实战能力的是少数人,而这一部分人大都是各派传统太极拳传人,太极拳真正的实战能力培养的内容存在于各派传统太极拳中。

所以,研练太极拳最重要的是要研究太极拳的"道",只有如此才能解决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所提出的"练太极拳究竟要练什么"问题。然而如果追求技击效能,太极拳的健身、技击效能又是任何一门拳术所不能比拟的,仅就技击术来讲,太极拳的推手、散手、功法等,从理论、套路到训练手段,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简单实用,自成体系,其它拳种无法望其项背。笔者希望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不仅要苦练太极拳的"术",更要努力修练太极拳的"道"。

怎样尽快掌握太极拳 - 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 字号:大 中 小。为此,笔者不敢自私,也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冥冥之中,先师的嘱托驱使我应该把有缘得到太极拳"明师"悉心教诲的感受和自己多年从事太极拳教学、研究、组织拳技比赛、与众多太极拳名家交流切磋的一点体会向同道们作一简要的汇报,并就怎样事半功倍地尽快学练好太极拳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希望这有助于太极拳学练者能更好地得以继承发扬并造福人类。太极拳不愧为世界瑰宝。

我随当代太极拳泰斗冯志强的得意弟子黄光明先生练习混元太极拳四处有余,在黄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基本领悟了本门的拳理、功法和套路,对太极理论的理解日益加深,在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方面也颇有受益,现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混元太极拳合乎自然混元术极拳讲究"内外俱练,以内为主;先生是陈式太极拳第十八代宗师、著名武术家,太极泰斗冯志强先生嫡传弟子,现兼任汕头市武术协会太极拳总教练、香港陈式混元太极拳会名。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太极拳高手。所以在基本功教学阶段还要进行太极内功练气、养气、调气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快疲劳恢复,而且可以预防损伤,太极内功的修炼要贯彻到每个学习训练阶段,从而可以保证受训者以后的大运动量训练。本阶段为加强训练阶段,由思想开放、在太极推手训练方面卓有成就的教练执教,可辅助一名体能教练加以训练。此阶段要读大量太极拳谱、拳经等著作,如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孙禄堂著《太极拳学》等。

李亦畲那个时代.打手 (推手)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形式,没有大捋推手.都是四正推手。也就是说,推手时.并不是仅仅和对方相随相连就可以了,还要把对方往不顺随的地方引导,造成对方的背势:如果是活步推手.还要控制住对方身体、下肢的三节,也就是要"粘"住对方,造成对方不能走化的局面。这四个字.虽然很简单.但是它包含了太极拳的推手形式包括了推手的技术,包括了推手学习的过程.包括了推手时的态度。

太极拳推手引化劲论。太极拳推手连随劲论。无独有偶,就在周文发表的这一年2月,《武术健身》杂志上,有一篇张义敬的《太极拳的沉思》,文章中说: “近几十年来,我们在太极拳上的成就之一,就是有学不完的套路,初学者就成天昏天昏地的跟着套路转,只看见形式,不知其内容,”文章最后担心今日之太极拳 “只强调外形动作的规范化,而不考虑怎样以太极内功内容作为规范化的标准”,会“只有太极拳的躯壳,并无太极拳的灵魂”。

济南洪传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刘成德老师谈太极拳。我们这套太极拳动作都是由这两个圈组成的,要领、角度、方位等都要遵守这两个圈的规律,可以说划好圈,是洪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也是洪传陈式太极拳的最高要求,划圈是贯穿学习太极拳始终的一件事,是尽快掌握太极拳要领的一个好的方法。人们提起太极拳,印象中就是指的太极拳套路,这种运动形式就是太极拳了,所以说一个人不会套路似乎不能算是会太极拳。太极拳怎么练?

杨福魁艺成回乡后,教拳于北京,因教拳需要,将师传老假太极拳中的高难度动作逐步舍弃,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成为目前流行的杨氏太极拳,满族人全佑跟杨福魁之子杨班候学的杨氏小架太极拳后,传与其子鉴泉,在上海开办武学,将师承太极拳修改定型成另一家,因鉴泉后从汉姓吴,故世人称其为吴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多数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沾、粘、连、随练太极 太极推手是“知人之知觉运动”,沾、粘、连、随则是这一知觉运动的“知觉神经”。太极推手和太极走架原本就是相互为体用的共同体,推手可检验走架,走架可^升推手。三、在与空气摩荡、与空气如水的阻力中感悟 太极拳是练习放松的拳术,练到一定阶段,全体松透,会敏感地觉出在空气中运动的摩荡,觉出空气如水一般的阻力。同样也能得到似推手的实感实效,做到能与空气或与空气如水的“沾、粘、连、随”。

一,竞赛套路太极拳冠军王二平讲出了竞赛套路太极拳真相。“42式太极拳内容丰富,它包括了3种手型,12种步型,35种手法,14种步法,4种腿法,2种平衡,内容取材不仅表现了传统太极拳的风貌,而且也吸取了现在国家体委整理编写的48式太极拳,88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等创新的成果,很好的体现了对我国武术遗产挖掘,整理,发展,创造的方针;”创编42式竞赛套路太极拳的李德印教授明确指出:42式竞赛套路太极拳不是健身太极拳。

。在商业场上,商人为了推销商品,用模棱两可的广告词语是司空见惯的。现在发现,在著名的北京大学里,李德印教授也是干这种事的高手。真是行行出状元了。 在空架子太极拳泛滥成灾,不断危害练竞赛套路太极拳的老年人健康的今天,要做好这项劝说“公益活动”,困难确实很大。 为了使练空架子太极操的老年人身体免遭伤害,我特编写此说明书。

太极---练习太极拳的若干注意问题太极。当然,现在有些由陈氏演化来的太极拳,比如吴式太极拳,比较强调柔化的风格,这是有的,就是看起来比较舒展柔缓的杨式太极拳,其实也有很强烈发劲的一套快拳,只是传播很少,总体来说,太极拳是刚柔统一的,在太极拳发展的时候,许多人简化了原来陈氏太极拳中比较强烈的发劲和高难度的动作和训练方法,主要是为了健身和普及、所以看起来好像太极拳刚的一面没有了。太极拳的技击问题。

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李建真 樊泰山)二、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马国相在《试论太极拳的技击要素》中讲:“技击是武术的灵魂,是武术的对抗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体委相继开展了太极拳推手对抗实验,统一了太极拳界的认识。太极拳的技击有其独到的精妙之处,要想掌握太极拳的技击,就须习练推手。随着人们对太极拳理法和技击内涵的理解与认识的不断提高,太极拳技击推手活动,必然会沿着推手技艺的阶梯,攀上更新的峰巅。

(29)【转】杨式太极拳若干问题的见解。诸如撇身捶、搬拦捶、进步栽捶和指裆捶等拳式之收拳,倒撵猴、高探马和白蛇吐信等拳式之收掌,收回之小臂中段应置于腰胯之间,使拳或掌不前伸,肘部也不后露。多,诸转腰在套路中的动作较如揽雀尾中的棚挤、云手、撇身捶、搬拦捶、肘底锤、左右分脚、玉女穿梭、白蛇吐信、弯弓射虎等拳式,均有不少的转腰动作。目前,一些人把太极拳简单地分为养生太极拳和功夫太极拳。

技击是拳理,太极拳讲究“四两拨千斤”,“四两拨千斤”的技术要靠用法的练习来培养,用法就是技击。答:推手和技击的功夫主要靠练。“混元搞清”是说要把混元太极拳的拳理搞清,如:为什么说混元太极拳恢复了太极拳的原本练法?推手就是散手,无非是:推手是散手的粘黏状态,散手是推手的分离状态,其理法是一个,就是“四两拨千斤”。从这个意义上说,混元太极除恢复了太极拳的原本练法外,也包括了恢复太极拳的散手技击用法。

我想练太极拳遵循这样的拳理(其他家太极拳的理论其实也是有共同的本质的,只是有的在前辈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罢了。)就是明规矩了。l 我想没有用杨式拳打陈式拳,或用陈式拳打杨式拳等等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太极拳都是一样的,拳是跟着你对它的理解而不断变化的,没有变的是规矩,是里面的东西,外在的变化没有关系,只要符合拳理,得其自然就是拳。太极拳套路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白太极拳原理,掌握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和技法。

现在竞赛套路太极操,各种空架子太极拳泛滥成灾,普通民众对养生太极拳一无所知,所以,我把“探讨养生太极拳与北京大学李德印竞赛套路太极操的根本区别?”作为科研项目,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到社区作广泛调查,查阅大量太极拳专家讲解太极拳的资料,自己亲自学练,举办架子太极拳,养生太极拳试验性培训班,总结经验,教训。我今天说的不是这种太极拳,而是传统太极拳,它历史悠久,我们练太极拳的目的是养生。到真太极拳?

我到大陆学太极(记刘习文老师及所传太极拳艺)太极拳与健身 我到大陆学太极(记刘习文老师及所传太极拳艺)——萧淳元 .个人学习、实践认为,太极正路与我在美国所学的杨澄甫-杨守中(振铭)式太极拳拳姿定式、拳式名称、动作顺序均基本相同,异者在于太极正路身正势圆、轻巧灵活、气势饱满,式与式之间连接变化更为复杂,拳势动作幅度略小、小中寓大,与太极家手、太极小式更为衔接、配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搬拦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