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哪个版本好Mpm怎么计算

1. “央行 5 日晚间公布,自2011 年 4 月 6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 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 0.25 个百分点。”根据以上信息,结合你所学 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分析央行是如何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响 GDP 的。 考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答:央行上调基准利率,有以下三点影响: 1.基准利率上升,消费者所持有的资产价值下降。通过财富效应影响,中国消费者会减 少消费,C 下降; 2.基准利率上升,长期贷款利率上升,投资成本上升,中国投资者减少投资,I 下降; 3.基准利率上升,外汇市场上对人民币需求上升,对外汇需求下降,人民币汇率上升, 出口变难,出口商减少出口,X 下降,NX 下降。 又由于 AS-AD 模型中 AD=C+I+G+NX,从而 AD 下降,AD 曲线左移,均衡GDP 下降,但国内 物价水平降低。(画图说明) (也可以用Keynnes 总支出模型,AE=C+I+G+NX,AE 下降,均衡 GDP 下降,画图说明) 综上所述,央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响 GDP 与国内物价水平。 2. 1998 年和 1999 年,日本的物价每年下降 2%,短期利率是每年 0.1% a)实际利率是多少? b) “日本陷入流动性陷阱,中央银行无法降低实际利率,因此也无法刺激经济。” 请解释这一说法。 答:a)根据 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得 实际利率=0.1%- (-2%)=2.1% b)在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可能会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 ,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但是, 如果利率水平很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货币需求曲线几乎为水平,则利率不可能在降低, 此时扩大货币供给就不可能再刺激经济。 3. 请写出 GDP 的定义,并简要写出 GDP 与 GNP,NDP 的区别。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物品和劳务的货币总价值。 NDP 等于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等于 GDP 减去折旧。 GNP 是一年内一国居民所拥有的投入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总值,等于 GDP+ 国外净要 素收入。 4. 假定失业率为 7%,GDP 为 4 万亿美元。如果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为 5%,粗略估计 一下潜在的 GDP 是多少?假设潜在 GDP 每年增长 3%,两年后潜在 GDP 将是多少?要跟 上潜在 GDP 的增长速度,未来两年 GDP 增长速度应是多少? 答:设潜在产出为 Q,据奥肯法则,(1-40000/Q)/2=7%-5%.解得 Q=41667 亿美元 由潜在产出每年增加 3%知两年后潜在 GDP 为 x1.03=44205 亿美元 由此得出未来两年GDP 增长率 a 满足 40000x (1+a)^2=44205 解得 a=5% 5. 考虑小国开放经济的例子。它们都有高度可流动的资本、固定汇率和可承受的高额的政 府预算赤字。假定这些国家处于衰退期,产出水平低且失业率高。问:为拉动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哪个更有效?试分别论述。 6. 假设经济处于长期均衡,再假设联邦储备突然增加货币供给:(请作图分析) A. 通过解释哪条曲线以何种方式移动说明这个事件对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的最初影响 B. 短期中物价水平和实际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C. 如果允许经济对货币供给增加做出调整,长期中物价水平和实际产量会发生什么变 动(与最初水平相比) D. 货币供给增加可以使产量永远高于潜在产量吗?为什么? 答:A. 总需求向右移动 B. 物价水平上升,实际产量增加 C. 物价水平上升,实际产量不变 D. 错,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和企业通过高价格和工资而调整到新的更高支出量 7. 假设工商银行有账户如下: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0 万 存款 50 万 贷款 40 万 问:A. 人民银行规定存款准备金率为 5%,工商银行拥有超额准备金多少? B. 假设现在工商银行决定将准备金降到最

内容提示:宏观经济学常用公式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5| 上传日期: 03:22:3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按照纳税人支付能力确定纳税负担的原则。纳税人支付能力依据其收入或财富来衡量。这一原则并不说明某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到底该比别人多负担多少。

A国所具有的比B国能更加有效地(即单位投入的产出水平比较高等)生产某种商品的能力。这种优势并不意味着A国必然能将该商品成功地出口到B国。因为B国还可能有一种我们所说的比较优势或曰比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

  解释产出率变动同方向地引致投资需求变动的理论。

  实际预算的赤字或盈余指的是某年份实际记录的赤字或盈余。实际预算可划分成结构预算和周期预算。结构预算假定经济在潜在产出水平上运行,并据此测算该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税人、支出和赤字等指标。周期预算基于所预测的商业周期(及其经济波动)对预算的影响。 Adaptive expectations  适应性预期

一种(固定)汇率制度。在该制度下,各国货币对其他货币保持一种固定的或曰“钉住的”汇率。当某些基本因素发生变动、原先汇率失去合理依据的时候,这种汇率便不时地趋于调整。在1944—1971年期间,世界各主要货币都普遍实行这种制度,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dministered(or inflexible)prices  管理(或非浮动)价格

  特指某类价格的术语。按照有关规定,这类价格在某一段时间内、在若干种交易中能够维持不变。(见价格浮动,price flexibility)

  一种市场不灵。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即那些遭遇风险机会最多的人,最容易决定购买保险。推而广之,逆向选择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就某产品而言,买方和卖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同。比如旧车市场。

  某一时期一个经济所计划或所需要开支的总数。它取决于总的价格水平,并受到国内投资、净出口、政府开支、消费水平和货币供应等因素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体现一个经济中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与该经济的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同其他需求曲线一样,总需求曲线背后也存在着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变量,如政府开支、出口和货币供应,等等。

  某一时期一个经济中各企业所愿意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价值的总和。总供给是可供利用的资源、技术和价格水平的函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体现各企业所愿意提供的总产出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曲线。总供给曲线在很长时期内,在潜在产出水平上,倾向于相对地陡峭和垂直;而从短期看,则显得比较平缓。

  一种经济境况。一个经济到达该境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组或贸易等手段,既提高某一人的效用或满足程度,而又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完全竞争可以导致配置效率。配置效率又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

对某些资源属性的一种描述。有此属性资源的所有者可以获得该资源的全部经济价值。在运行良好的市场竞争中,可分拨资源往往能得到合理的定价和有效的配置。见“不可分拨”(inappropriable)。

  在一个市场上即期买进某种商品或资产,而在另一市场卖出该商品或资产,以期在价差中赚取利润的经济行为。套利是消除价差的重要力量,它可使市场功能更有效地发挥。

  实物财产或具有经济价值的非实物性的权利。例如工厂、设备、土地、专利、版权,以及货币、债券等金融票据。

  政府税收和开支体系所具有的一种性质,可以缓冲私人部门收入变动的作用。例如失业津贴和累进所得税等都有助于稳定经济。

  表示在技术、投人品的价格不变,但生产者可自由选择企业最优规模的条件下,某一产品的各种产量水平所对应的最低平均成本的几何图形。

表示在技术、投人品的价格不变、且企业规模为既定的条件下,某一产品的各种产量水平所对应的最低平均成本的几何图形。

  总产量或总产出除以一种投入品的数量所得的值。由此,劳动的平均产量定义为总产量除以劳动的投入量。其他投入品的平均产量以此类推。

  总收益除以总销售量,即单位收益。平均收益一般与价格相等。

  某时期一国同外部世界的交易状况的报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买卖、馈赠、政府交易和资本流动。

  国际收支中有关商品(或有形物品)进出口的部分。包括食品、资本品和汽车。如果包括服务和其他经常项目,则称为经常项目余额。

  某时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报表。其中资产列为一栏,负债加净资产在另一栏。每一项都以其实际的或估计的货币价值列出。由于净资产由资产减负债来定义,因此两栏的合计必须平衡。

  一种金融中介。到目前为止,其突出的特点是允许客户对其所存人的款项随时随地签发支票来进行付款和提款。所有接受储蓄和支票存款的金融机构统称为储蓄机构。

  由银行创造的货币,特别是指银行依据其准备金而成倍地扩大其支票帐户(M1的组成部分。) Bank reserves  银行准备金

  能够阻碍进入市场、导致竞争减弱或者行业内厂商数量减少的那些因素。例如法律规定、管制和产品差异等。

  商品直接交换,而不需要使用任何物品充当货币或交易媒介。

  认为税收与人们从政府活动中的受益应当成比例的原则。

  由政府或企业发行的有息证券,保证在未来特定日期还本付息。

个人、家庭或社会团体的一种收入境况或收入水平。在该境况,所有的收入正好被用来消费(既没有正储蓄也没有负储蓄)。只有在更高的收入水平上才会有正储蓄。

  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也称M2,包括交易货币(M1)、银行储蓄帐户,还有其他类似交易货币的替代性资产。

  计划支出与预期收入的帐户,通常以一年为期。对政府而言,其收入应为税收。

  总支出和总收入(不包括借款收入)正好持平的预算。

  政府总支出超出总收入(不包括借款收入)的部分。这差额(赤字)通常靠借款弥补。

  政府在特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中所计划的支出和收入的报告书。

  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给定的收入可能购买的各种商品组合点的轨迹。有时称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

  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息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到10年。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商业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

  说明对应GDP水平的每一计划的或合意的总需求水平的表,或由该表所生成的图形。表中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商品劳务支出(C)、以及净出口(X)。

(1) 在经济理论中,指的是生产投入三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中的任意一种。资本由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耐用品构成。(2)在财务会计方面,“资本”代表公司股东已经认购的资金总量,股东因此相应地获得了该公司的股份。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指的是资本与劳动的比率的上升。与资本广化(capital widening)对应。

金融资产(货币、债券、股票)进行交易的场所。经济中的储蓄经由它和金融中介(financial intermediaries)而得以转化成投资。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产出比率代表资本总量和年度GDP的比率。

  实际资本的增长率与劳动力(或人口)的增长率相等,从而总资本和总劳动的比率得以保持不变。它与资本深化(capital deepening)相对应。

  一种经济系统,其中大部分财产(土地和资本)属于私人所有。在这种经济中,私人市场是配置资源和创造收入的主要手段。

  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根据美国反托拉斯法,卡特尔属于非法。

  一个由政府组建的机构(在美国是联邦储备体系),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

  “需求变化”指由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例如收入上升和偏好改变等)所导致的商品需求量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相反,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化”。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量沿着无变动的需求曲线移动。

供给变化与供给量变化,二者的区别同上述“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的区别。

  在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的存款,允许以支票方式提款,故属交易货币(或称M1)。也称支票存款(checkable deposit),它是M1的最大组成部分。

  以亨利?西蒙、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为主要代表的一群经济学家。他们相信没有政府干预的竞争市场能使经济最有效地运行。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强调经济体系具有自我校正能力的理论。在古典理论和方法中,经济一般处在充分就业状态,各种刺激总需求的政策对产出没有影响。

  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flexible),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在出清的市场上,没有定量配给、资源闲置,也没有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在实际中,这一理论适用于许多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但不适用于劳动市场或许多产品市场。

  由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的一种观点(并非真是一条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

  一组工人(通常是一个工会)与其雇主间的谈判过程。目的是达成关于工资、附加福利和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协议。

  企业之间为抬高价格、瓜分市场或限制竞争等而达成的共谋协议。

  一种市场结构。在该市场结构条件下,一小批企业(即少数寡头)勾结起来共谋决策。当所企及的共同利润达到最大化时,市场上的价格和交易量与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和交易量将非常接近。

  一种经济组织方式。按照这种方式,关键的经济职能,诸如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都主要由政府直接决定。有时也称为“中央计划经济”。

  有内在价值的货币;也指作为货币使用的商品(如家畜、珍珠等)。

  表明在一公司中拥有所有权和投票权的金融证券。所持有的份额体现相应的投票权和对公司资产、净收益的所有权。   

  共产主义经济体制(也称苏维埃模式的中央计划型经济),国家拥有并控制着生产资料,特别是工业资本。这种经济都普遍带有中央计划性,国家规定许多产品的价格、产量和其他重要经济指标。

  比较优势法则指出:一国应专门生产和出口那些该国能以相对低的成本生产的商品,并进口那些自己生产成本相对高的商品。由此可见,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在影响贸易格局。 Compensating differentials  补偿性(工资)差异

  用于抵消或补偿工作的非货币性差异的工资水平的差别。例如,同样的工作,在阿拉斯加环境恶劣,因而其工资要比在发达地区支付得高得多。

  指这样一些市场:完全竞争不能保持,因为至少有一个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买者(或卖者),并因此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或供给)曲线。包括各种不完全因素,诸如完全垄断、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等。

  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这种情况在下述条件下发生 1)买者和卖者的数目都非常大;(2)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是同质的(无区别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所有企业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或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

  以完全竞争为特征的市场或经济中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由于完全竞争中单独的买者和卖者都没有力量(支配性地)影响市场,价格将趋向等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的水平。

  在消费者眼里是“搭配”的两种商品(如左脚的鞋和右脚的鞋)。相互竞争的商品则属于替代品(如五指分开的手套和连指手套)。

  根据上一期所有的利息和本金来计算利息的方法。例如,年复利利率为10%,存人100美元本金。在第一年底,得到10美元利息。而在第二年底,得到的利息是11美元,其中10美元是来自原始本金,另外1美元则来自第一年的10美元的利息。以后以此类推。 Concentration ratio  集中度

  在一个行业中,若干最大企业的产出占该行业总产出的百分比。—种典型的度量方法是四企业集中度,即最大的四家企业的产出占总产出的百分比。

  一种生产多种多样的甚至是互不相干产品的大型公司(例如,某些烟草公司扩展到饮料、出租车、电影制片等互不相关的业务领域)。

  衡量所选定的一篮子消费品购买价格的指数。计算指数时,每种商品的权数依据年间该商品在城市消费者生活开支中所占的份额来确定。

  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产生差额的原因在于:除最后一单位外,该商品用货币表示的边际效用(以美元表示)都大于其价格。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需求曲线图),消费者剩余的货币价值可以用需求曲线以下、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衡量。

宏观经济学中,指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严格地说,“消费”应仅指这一时期中那些完全用掉了的(分享过的或“吃掉了的)消费品。但在实际上,消费支出包括所有已购买的商品,而这其中许多商品的使用时间要远远超出考察时期,如家具、衣物和汽车等。 Consumption function  消费函数
  总消费与个人可支配收入(PDI)的数值对应关系。总财富和其他变量也常被认为会对消费产生影响。
  对公司年净收入课征的税收。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企业组织的主要形式。它是由个人或其他公司所拥有的企业,具有与个人一样的购买、销售和签订合同的权利。公司和对公司负“有限责任”的所有人二者,在法律上是不同的概念。
  两种变量系统地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程度。
  等于固定成本除以产出的单位数。
  一企业在某时段即使在产量为零时也会发生的成本。总固定成本由诸如利息支出、抵押支出、管理者费用等契约性开支所组成。
  多生产1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或总成本的增加额),或少生产1单位产品总成本的减少额。
  单位产出可以达到的最低代价(无论平均成本、可变成本或边际成本)。就平均成本上的每一点所代表的产出水平而言,该点是该公司所能作到的最好情况。就此而言,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最低平均成本点。
  由市场供给方因生产成本急剧上升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分析的图解中,成本推动表现为AS曲线的上移。它也称作供给冲击(supply-shock)的通货膨胀。
  在某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条件下可以得到的最低成本的总额。现有工厂和其他不变成本既定的条件下所发生的成本为短期成本。而厂商在投入和决策方面一直有完全弹性的条件下所发生的成本则为长期总成本。
  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料、劳动、燃料成本。可变成本等于总成本减固定成本。
  一种汇率管理方法。允许汇率(或汇率波动范围)每天或每周小幅度地“爬”上或“爬”下(如每周0.25%)。
(1) 货币理论中,以承诺在未来某时期偿还(通常带有利息)为条件,以使用他人资金的情况。主要包括:银行短期贷款、卖方信贷或商业票据。(2)国际收支帐户中能获得外国货币的项目,如出口等。
  衡量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求产生的影响的概念。更精确地说: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需求的交叉弹性等于商品B价格变动1%时商品A需求量所变动的百分比。 Crowding-out hypothesis  挤出(效应)假说
  该命题认为:政府支出或财政赤字会相应减少企业投资。
  由于垄断、关税、配额、税收或其他扭曲所引起的实际收入的损失,或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例如,当垄断企业抬高价格时,消费者满足方面的损失大于垄断企业收益方面的收获,其差额即垄断引起的社会净损失。
(1) 一种会计科目,显示资产方的增加或负债方的减少;(2)在国际收支帐户中,借方指减少外汇存量的项目,例如进口。
  政府的商品服务支出和转移支付等超出它的税收和其他收入。收支差额必须通过向公众借款来筹措。
  将“名义”的或现值的美元变量等换算成“实际”变量的过程,用现值美元变量除以价格指数即可。
  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意购买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线。需求曲线通常以价格为纵轴(y轴),以需求量为横轴(X轴)。见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change
  经济学家使用的简明术语,用以解释个人和企业为什么要持有货币余额。持有货币的主要动机是 1)交易需求(transactions demand),表示人们需要用货币去购买物品; 以及(2)财产需求(asset demand),即人们需要持有一种流动性强、无风险的资产。
  由过度的商品需求引起的价格膨胀,如总需求大幅度增加时的情况。相应的概念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资产价值的下降。无论在企业核算还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折旧都指:在所考察的时期中,资本所消耗掉的价值的货币估计值。在国民收入帐户中也称为资本消耗补偿 (capital consumption allowance)。
当一国货币相对外币价格下降时,称该货币发生贬值。例如,当美元汇率从1美元兑换6法郎下降到1美元兑换4法郎时,美元就发生了贬值。与贬值相对的是“升值” (appreciation),它在一种货币汇率上升时出现。
长时期的高失业率、低产出、低投资、企业信心降低、价格下跌和企业普遍破产。工商业低落的一个温和的形式是衰退(recession),它同萧条有许多共同点,但在程度上较弱。今天,衰退的精确定义是实际GNP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一国货币官方价格下降,这里的价格是用外币或黄金表示的。例如,1971年当美元相对黄金的官方价格下降时,可以说美元被降值。相对的概念是增值(revaluation),它发生在一国宣布该国货币相对于黄金或其他货币的官方汇率提高的时候。
  相互竞争且具有强可替代性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产品,其不同之处可能表现在产品的功能、外观、位置、质量或是其他方面。
  当一种商品的消费越来越多的时候,其边际效用下降的规律。
  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最终会减少的规律。该规律另一种等价的说法是:超过某一水平之后边际投入的边际产出下降。
  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包括对所得、劳动报酬和利润的征税。直接税与间接税相对应:间接税是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从而只是间接地以公众为征税对象。间接税包括销售税,还有对财产、酒类、进口品和汽油等所征的税。
(1) 联邦储备银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2)计算某些资产的现值时所使用的利率。
将未来收入折算成等价的现值。该过程将一个未来值以一个折现率加以缩减,折现率应恰当地体现利率。例如,如果某人许诺2年后给你121美元。当时,正常的利率或贴现率是年率10%。据此我们可以计算这121美元的现值。所用的折扣因子是(1.10)。用以折现未来收入的折扣因子或曰比率称为折现率(discount rate)。
  与工作表现无关的个人特征造成的劳动报酬差别,特别是由于性别、种族、宗教等有关特征。
  经济不均衡状态。可能是因为(对收入或价格的)冲击使需求表(曲线)或供给表(曲线)发生移动,而市场价格(或交易量)又没有作出充分的调整。在宏观经济学中,失业常被认为是根源于市场的非均衡状态。
  降低高通货膨胀率的过程。例如,1980—1983年的大衰退就导致了该时期通货膨胀率的急剧下降。
  通俗地说,指可以拿回家里的收入,也就是国民收入中可以由家庭用作消费或储蓄的,部分。精确地说,它等于GNP减去所有税收、企业储蓄和折旧,加上支出和其他的转移支付;还有政府利息支付。
  负的储蓄,某时期消费支出超过该时期可支配收入的部分(差额要通过借款或使用存款来弥补)。
  在经济学中,指总产出和总收入在个人或要素中进行分配的方法(如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分配)。
  组织生产的一种方法,让每个劳动力专门从事生产过程的某一部分。劳动专业化能导致更高的总产出,因为劳动者可以更熟练地完成某些加工任务,而且还能引入更专业化的机器设备来完成精度更高的工作。
  在博弈论中指,不论其他博弈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博弈者都有一个最佳策略。当所有博弈者都有一个占优战略时,其结果将是占优均衡(dominant equilibrium)。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某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消费者多购买该种商品的规律。
  一种市场结构。在该市场结构中只有两个卖者[参见寡头垄断(oligopoly))。
  市场上的供给仅由两个厂商提供,二者竞相压低价格、展开经济战的情形。
  中央银行采取的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利率的政策。目的在于增加投资和提高GDP水平(参见紧缩的货币政策,tight-money policy)。
  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利用统计方法衡量和估计经济中的数量关系。
  就总需求量而言总是稀缺的那些商品。通常必须通过收取一个正的价格来进行配给。 Economic growth  经济增长
  一国一定时期内总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通常用一国实际GDP(或潜在GDP)的年增长率进行衡量。
  一种术语,指产出的总体的令人满意程度或效用水平超过其生产成本的部分。等于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满意度超过总购买价值的部分)和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收入超过成本的部分)之和。
  将信息也视为一种商品的经济形势分析。因为信息的生产成本较高、而复制却很便宜,因此存在信息的商品和服务(如发明、出版、软件等)的市场,经常会出现市场不灵。
  多样化生产经营商品或服务的经济。当同时生产商品X和商品Y的成本低于单独生产两种商品时,就存在广度经济。
  所征税收占总收入或其他税基的 Efficiency  效率个百分比。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作了能带来最大可能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的一个简化表达。
  根据这一理论,较高的工资会带来较高的生产率。这是因为较高的工资会使工人更健康、士气更高,且可以维持较低的人事变动率。
  在一个市场上,所有的新信息都能迅速地被市场中的参与者所知晓,并能够立即融人到市场价格之中。在经济学中,效率市场理论指当前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都已被考虑在普通股(或其他资产)的价格里。
  经济学广泛采用的一个术语,表示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所作出的反应。商品X对于商品Y的弹性表示:Y每变化百分之一时X变动的百分比。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和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是两个特别重要的范畴。
  根据美国官方定义,人们从事任何支付报酬的工作,或有工作但因生病、罢工或休假而缺勤的,都属于就业。参见“失业”(unemployment)。
  图形中表示给定资金所能购买到的投入要素各种可能组合的点的轨迹。
  图形中表示生产既定产量而需要投入的要素的各种可能组合的点的轨迹。
  一种经济状态。其中经济实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说,作用于经济实体的各种力量处于均势或平衡,没有发生变动的倾向。
  指一个厂商在其所面临的各种约束下,利润达到最大化时的产出的水平或状态。此时厂商没有改变其产出或价格水平的动机。在规范的厂商理论中,这意味着厂商选择了一个边际收益恰好等于边际成本的产出水平。
  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时的状态。在给定的收人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选择了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其需要的商品组合。
  意愿总需求等于意愿总供给的GDP水平。在均衡时,意愿的消费(C),政府支出(G),投资(I)和净出口(X)的总量正好等于在当前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出售的总量。
  决定收入在不同消费品之间分配的法则。消费者可按此法则选择消费组合,使花费在所有商品和服务上的每一美元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就能保证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最大化。 Exchange rate  汇率
国家之间进行支付时所依据的一组规则、安排和制度。历史上最重要的汇率制度是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在的浮动汇率制。
  消费税是对某种或某组商品,如酒和烟草的购买所课征的税。销售税是对除少数特定商品(如食品)以外的所有商品所课征的税。
  私人品区别于公共品的一种性质。当生产者将一种商品卖给A后,若能很容易地将B、C、D等人排除在该商品益处享用过程之外,则排他原则就在发生作用,该商品也因此是一项私人品。若不能轻易地把其他人排除在分享过程之外,如公共卫生或国防,则我们称该商品具有公共品的特征。
  外生变量是那些由经济体系以外的因素来决定的变量。与外生变量相对应的是引致变量,后者是由经济体系的内在运行所决定的。例如,天气变化是外生变量,而消费的变化则常常由收入变动所引致。
  对于不确定因素(如未来利率、价格或税率)的看法或意见。如果预期没有系统性错误(或偏差)并应用了所有可能获得的信息,则称为理性的(rational)预期。如果人们根据过去的行为来形成他们的预期,则这种预期称为是适应性的(adaptive)。
在本国生产而卖给别国的商品或服务。包括商品(如汽车)、服务(如运输)贷款及投资的利息。进口正好是—种反方向的流动——商品和服务从别国流人本国。
  指生产或消费给其他人造成损失而其他人却不能得到补偿的情况。例如,钢铁厂排放的烟雾及含硫气体损害当地人的财产和健康,但受害者并不能得到补偿。污染是一种外部不经济。 External economies  外部经济
  指生产和消费能给其他人带来收益而其他人却不必进行支付的情况。一个企业雇用了安全保卫,使得小偷不敢在附近社区活动,这就为居民提供了外部的安全服务。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通常被统称为“外部性”(externalities)。
对他人产生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但不需要他人对此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的活动。当私人成本或收益不等于社会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外部性的两种主要的类型是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一种认识错误,认为对个体成立的情形,对于群组或整个系统也同样成立。

  没有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但被政府法定为有效的货币,如当今的纸币。只有在公众相信它会被接受时,法定货币才会生效。

  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分析理性投资者如何通过最有效的方式使用资金和进行投资以期达到目标。

  接受储蓄存款并将其出借给借款者的机构。包括存款机构(如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和非存款机构(如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经纪人商行、保险公司或养老基金)。

  经济体系中基本的私人生产单位。它雇用劳动,购买其他投入品,以制造和销售商品。 Fiscal-monetary mix  财政-货币政策组合

  用以干预宏观经济活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倾向于鼓励消费和抑制投资。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则具有相反的功效。 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

  一种政府计划。内容包括 1)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及转移支付等支出;(2)税收的数量和种类。

  一种国际汇率制度。在该制度条件下,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即供给和需求)决定,政府不设定及维持某种特定的汇率。有时也称作“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当政府对外汇市场不加干预时,该制度称为纯粹的浮动汇率制。

  流量是指,带有时间跨度或曰在一个时段上所累积变动的量(好比通过一个河段的水流)。存量则指,在某一个时点上某一变量的量值(如同湖中所盛的水)。收入代表每一年的美元流入数,因此是一个流量。而到1998年12月为止某人的财富则是一个存量。

  各国用以偿付对他国所欠债务的通货(或其他金融票据)。

  不同国家的通货进行交易的市场。

Foreign exchange rate  外汇汇率一国通货与他国通货的交换比率或曰价格。例如,如果你可以用1美元购买1.9德国马克,那么马克的汇率就是1.9。如果一国通货钉住某一汇率水平,并准备随时捍卫这一汇率,则称该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而由市场供求力量采决定的汇率称为弹性汇率制(flexible exchange

现代银行体系的一种管制形式。依法要求有关金融机构将其所吸收的存款的一定比例,以中央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的形式留作准备金。

不属于经济品(economic goods)的物品。如空气或海水,它们大量存在于全世界,无需在需求者中间进行配给。因此,这些物品的市场价格为零。

政府不采用关税、配额或其他形式来干预国际贸易的政策。

由个别市场变化所引起的暂时性失业。例如,无经验的工人需要花费时间比较和选择不同的工作机会;甚至有经验的工人往往也需花费少量时间进行工作转换,磨擦性失业有别于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后者是在工资和价格呈粘性的条件下,由于总需求水平的低下而造成的。

一个有多重含义的术语。历史上曾被用于描述不存在 (或仅存在最少量)非自愿失业情况下的就业水平。今天,经济学家用最低可持续失业率[lowest sustainable rate of unemployment(LSUR)]概念来描述可以长期持续的最高的就业水平。

自愿贸易所增加的福利总额。等于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

关于至少存在部分利益冲突的两个或多个决策者所处情况的分析。除用于罢工等讨价还价的情况,以及比赛和战争等冲突的情况之外,还可以用于寡头垄断市场互动的分析。 General-equilibrium  analysis  一般均衡分析

经济整体均衡状态的分析,此时所有的商品和服务市场都同时处于均衡。相应的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equilibrium analysis),仅研究单个市场的均衡。

  GDP的“价格”。该价格指数用于衡量GDP各组成部分相对于基年的平均价格。

  指这样一种制度:一国(1)宣布其货币单位与一定重量的黄金等价;(2)持有黄金储备,并根据所宣布的价格自由买卖黄金;(3)对黄金的进出口不加任何限制。

  以债券和短期借款形式存在的政府债务总额。除由准政府机构(如中央银行)持有的债券以外,政府债务一般由公众持有。

  政府采购等支出每增加一美元所引起的GDP的增量。

  由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英国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顾问)首次提出,他在1558年发表的“劣币驱逐良币”这—见解认为:当公众对货币供给的某一部分怀有疑虑时,他们会将“良币”(good money)窖藏起来,并试图将“劣币”(bad money)转让给他人。 Gross domestic product,nominal(or

  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出的价值。

  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并加以扣除的GDP,也即,实际GDP=名义GDP除以GDP紧缩指数。

  根据当前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国利用其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并加以扣除的GNP,也即,实际GNP=名义GNP除以GNP紧缩指数。

  估计不同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的分析技术。借助边际生产率理论,增长核算将产出增长的源泉分解为劳动、土地、资本、教育、技术知识和其他多种因素。

  借助对冲交易回避风险的投资技术。例如,若某农场所种的小麦在秋季收获,则农场主可以在春季或夏季先行出售与产出等量的小麦,从而抵消价格波动的风险。或曰,实现套期保值。

  横向平等指的是:对境况类似的人给予平等或公平的待遇,强调的是基本情况相同的人应得到相同的待遇。纵向平等指的是:对境况不同的人应给予平等的待遇。

  一国由劳动力体现的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存量,源于正式教育和在职培训等方面的投资。 Hyperinflation  恶性通货膨胀

  购买量或销售量足以影响所在市场的价格水平的厂商。

  虽然不是显性货币成本(explicit money costs),但却应像对待显性货币成本那样来加以核算的成本(如小商店店主的劳动成本)。隐性成本有时称“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但后者含义更广。

  用以描述个人使用成本为零,或个人成本低于社会总成本的资源。这些资源的特征是具有外部性。因此,从社会的角度看,市场配置该资源是非效率的。

  一项税收最终的经济负担者(相应于法定纳税人)。例如,销售税表面上由零售商缴纳,但实际上该税赋极有可能转嫁在消费者身上。税收归宿说到底是取决于供给和

  个人或国家一段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新增的工资、利息、红利和其他进帐的流量。

  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动,进而会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是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的一种补充。

  任何给定物品的需求不仅受该物品价格的影响,而且受购买者收入的影响。收入弹性用于衡量物品需求量对于收入的敏感程度。其精确定义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参见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公司的一种报表,报告某时期(通常为一年)的销售收入或所获收益,所售商品的合理的成本,还有剔除成本后所剩的利润(净收入)。又称损益表(profit-and-loss statement)。 Income tax,negative  负所得税

  对个人收入课征的税。收入包括工资、薪金,或租金、红利、利息等资产收入。在美国,个人所得税采取累进制(graduated),即高收入者的平均税率要高于低收入者。

  旨在直接限制工资和价格变动以减缓通货膨胀的政策。包括多种形式:从自愿工资—价格指导,到对工资、薪金和价格直接进行法律控制,等等。

  需求相互独立的物品。更精确地说,其他条件相同时,如果物品A的价格变化对物品B的需求没有影响,则称A、B是独立品。

  一种机制:工资、价格和合同随一般物价水平变动而进行的部分的或完全的调整,以抵消价格水平的(部分或完全)变动的影响。

  两轴分别表示不同物品消费量的平面坐标内的一条曲线。该线上每一点(表示两种物品的不同组合)能为所给定的消费者带来完全等同的效用满足程度。

  绘有某消费者一族无差异曲线的图形。这族曲线通常处于原点的右上方,离原点越远的,满足程度或水平越高。

  生产相似的或相同的产品的一系列企业。

  一种持续的通货膨胀过程。当人们预期通货膨胀会持续下去,并且当前的通货膨胀率体现于人们所订立的合同及所形成的预期之中的时候,惯性通货膨胀就会发生。

  在对外贸易理论中,指尚未拥有实现规模经济所需的经验或专业技术的产业。要成功地同外国生产同样商品的成熟产业相竞争,这种经验或专业技术是必需的。幼稚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通常认为需要给予关税或配额的保护。

  消费量随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物品。

  通货膨胀率指一般物价水平的年增长百分比。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指通货膨胀率极高的情况(例如,每年百分之一千,百分之一百万甚至百分之十亿)。急剧的通货膨胀(galloping inflation)指每年百分之五十、一百或二百的情况。温和的通货膨胀(moderate inflation)则指并不严重扭曲相对价格或收入的物价上涨。

  一种治理通货膨胀的政府政策:官方确定通货膨胀的目标、宣布通货膨胀率波动的范围,并明确表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低且稳的通货膨胀。近年许多工业国都采用了强硬或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政策。

一个与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有密切关系的术语。熊彼特赋予它三种含义 1)向市场引入—种全新的、明显不同的产品;(2)引进一种新的生产技术;或者 (3)开发一个新市场。[参见发明(invention)。]

  一种机制:通过将风险分散于众多人身上的方式来降低个体所面对的风险、弥补个体可能遭受的巨额损失。

  生产过程由许多生产阶段所组成,如铁矿石加工成钢锭、钢锭加工成钢板、钢板再加工成汽车车体。纵向整合是指将生产过程的两个或更多的阶段结合在单个企业当中如,铁矿石和钢锭)。横向整合是指将处于同一生产阶段的不同单位结合在单个企业当中。

  管理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电子媒介和其他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商品的法律c这些法律通常给予发明者在再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权和受补偿权。

  向他人贷款的人所获得的收益。 Interest rate  利率一定时期内为所借款项所支付的价格,通常以每年的占本金的百分比来表示。这样,如果利息率是每年10%,则借期一年的1,000美元贷款,需要支付100美元的利息。

  经过一些制造或加工过程,但还没有达到最终产品阶段的产品。例如,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

  跨国交易据以进行支付的制度。中心政策问题是安排汇率如何决定、政策如何影响汇率等问题。

  政府为影响本币汇率而在外汇市场上买卖本国货币等活动。

作为物品的货币商品价值(如,铜币中所含铜的市场价值)。

一种新产品或一项新生产技术的创造性发现。注意与创新(innovation)有别。

(1) 一种为增加未来产出而放弃当前消费的经济活动。包括有形投资,如房屋,和无形投资,如教育。净投资是总投资扣除折旧后的价值。总投资是没有扣除折旧的投资。(2)在金融术语中,投资的含义完全不同,它指的是对于股票或债券等证券的购买。

  反映投资水平同资本成本(更具体地说是实际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表。

  亚当?斯密于1776年提出的概念,揭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一个悖论。认为在每个参与者追求他或她的私利的过程中,市场体系会给所有参与者带来利益,就好象有一只吉祥慈善的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整个经济过程。

  马尔萨斯和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之一。认为在资本主义中存在着工资被压到维持生存水平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开创的一套经济理论。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不能自动地趋向充分就业的均衡。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能够提高总需求,可以医治非充分就业的均衡。

  美国官方统计中,16岁和16岁以上的失业或就业的人口群体。

  属于劳动力范围的人口占16岁及16岁以上的全体人口的比率。

  一个经济可供使用的工人的数量(或更一般地说:劳动的小时数)。劳动供给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人口、实际工资和社会传统。

  常与卡尔?马克思联系在一起的学说,认为每种商品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都应是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量。

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应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活动,而让市场去作决策。按照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表述,这一观点明确认为政府的作用应限于下述范围 1)法律和秩序维持;(2)国防;(3)提供私人企业不愿提供的某些公共品(如公共保健和环境卫生)。

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中三种基本生产要素的一种(其他为劳动和资本)。更一般地说,土地不仅包括农业和工业等方面的用地,而且还包括从地上和地下所取得的其他自然资源。 Least-cost rule (of production)  (生产的)最低成本法

则指这样一种法则:当每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对于该种投入要素的价格的比率都相等的时候,生产某一水平产量的成本就达到最小。

  按照法律规定,在进行债务清偿时必须被接受的货币。美国所有的硬币和通货都是法定清偿物,但支票不是。

  人均收入远低于“发达”国(通常指北美和西欧的大部分国家)的国家。

  一种在经济和政治事务中强调个人自由重要的哲学;有时也称作“自由主义”(Liberalism)。自由放任主义者(包括早期的亚当?斯密,今天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詹姆士?布坎南)认为,人民应该能够实现他们的利益和意愿,而政府活动应限于保证合同履行、提供警察和国防服务的范围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个人提供自由。

  关于所有者对企业损失应付责任的限制。这种损失仅限于该所有者为该企业所提供的资本的范围内。有限责任是大公司兴起的重要因素。而合伙制和个人业主制的所有者一般情况下却需要对债务负有无限的责任。

  用来表示一段时间的术语。在这段时间中,可以针对有关的变化作出充分的调整。在微观经济学中,它表示这样一段时间:企业可以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且资本存量可以变化。在宏观经济学中,它经常用来指这样一段时间:所有的价格、工资合同、税率以及预期都能够作出充分的调整。

  供给表,反映所有价格和工资进行调整以后的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在此,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一个用来显示收入或财富不平等的程度的几何图形。

  指一种失业率水平,在该水平上,导致工资上升和价格膨胀的压力和导致工资下降和价格收缩的压力二者,处于均衡状态,所以通货膨胀既不上升也不下降。LSUR代表在长期内不存在通货膨胀上升压力的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低失业率。也即是这样的一种失业率,在该失业率水平上,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是垂直的。

  一种错误观点,认为社会中需要做的工作总量是固定的。之所以错误的原因在于:劳动市场可以通过工资的变化或移民的出入来加以调整,从而可以适应劳动供求的变化。

  对经济总体行为的分析,主要研究产出、收入、价格水平、对外贸易、失业和其他总体经济变量。(参见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马尔萨斯首次提出的一种假设:认为人口增长的“自然”倾向快于食品供给的增长。因此,随着时间推移,人均食品生产增长率趋于下降,从而给人口增长设置了一种障碍。一般地说,这种观点认为:随着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标准的提高,人口倾向于更快地增长。

  当今最流行的一种汇率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国家会不时地采取一些干预措施以稳定货币,但没有固定的或官方公布的平价。

  一个基本概念:当人们活动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时候,他们就实现了自己的收入或利润的最大化。

  由约翰?B?克拉克提出的一种收入分配理论。根据该理论,每一生产性投入依据其边际产品获得相应的报酬。

  可支配收入增加一美元时人们消费的增加量。注意,它与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不同,后者是总消费与可支配总收入的比率。

  在宏观经济学中,由于GDP每增加一美元而使得进口增加的美元数额。

  所追加的一美元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注意,根据定义,MPC+MPS=1。

  企业出售额外一单位产品所能得到的收益的增量。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低于价格。原因是:为销售所追加的这一单位产品,所有在此单位以前出售的产品的价格都必须有所降低。

  等于边际收益乘以边际产品。如果厂商追加一单位投入进行生产并出售产品而得到一个额外收入,那么这个额外收入就是边际收益产品。

  就所得税而言,收入的最后一美元中用作税收的百分比。在累进税制中,边际税率高于平均税率。

  在假定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额外一单位追加商品时所带来的追加的或额外的满足。

  卖者和买者相互作用以决定商品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安排。有些市场(如股票市场和跳蚤市场)有实在的空间场所;而另一些市场则是由电话或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现在,还有一种市场是在互联网络上展开的。

  在这种经济中,“什么、如何和为谁”等有关资源配置的问题,主要通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在市场这种经济组织形式中,企业受利润最大化意愿的驱动,购买原材料、进行生产并销售产品;而居民户则拥有要素收入,他们在市场中决定对商品的需求。最后,企业的供给和居民户的需求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指价格体系的不完备性,它阻碍资源的有效配置。主要表现为外部性和不完全竞争。

  一个或一组企业对某一行业价格和生产决策的控制程度。在垄断情形下,企业有高度的市场权力。而在完全竞争行业中的企业则没有市场权力。集中率是使用得最广泛的市场权力的衡量标准。

  一个或一组企业在该行业产出量中所占的比例。

  许多企业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所用的定价方法。根据这一定价方法,他们先估计平均成本,然后在成本上再加一个固定的百分比,以体现他们所要索取的价格。

  由卡尔?马克思在19世纪提出的一系列社会、政治及经济学说。作为经济理论,马克思预言,由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特别是由于其剥夺工人阶级的倾向,资本主义制度势必发生崩溃。马克思主义确信: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必不可免地遭受压迫的依据是“工资铁律”,该定律认为工资一直会下降到只能维持劳动力生存的水平。

  统计学术语,特指在一列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或分级的数字中那个恰好处在中间的数字(例如在收入和考分的序列中)。例如,在1、3、6、10、20这5个数字的中位数是6。

  一种政治学说,强调保持国际收支盈余以积累黄金的重要性。并由此提倡政府严密控制经济政策,认为自由放任的政策可能会导致黄金的流失。

  一个公司收购另一个公司的行为,通常以一个企业收购另一企业股票的形式发生。主要形式包括 1)纵向兼并,发生在两个企业处在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的时候(如铁矿和钢锭);(2)横向兼并,发生在两个企业处在同一个市场中的情况下(如两个汽车制造商);(3)混合兼并,发生在两个企业在两个没有关联的市场中各自经营的场合(如鞋带制造业和炼油业)。

  对经济中各单个因素行为的分析:如研究某单个的商品的价格或单个消费者或单个企业的行为。(参见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非共产主义国家中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混合经济主要依靠其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来应付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和市场不灵等情况。

  一种正式的分析框架,通过少数关键性变量的关系来揭示一个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模型可采取几何图形、数学方程组和计算机程序等多种形式。

  非常短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生产是固定不变的。

  一个经济学流派,认为货币供应的变化是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就短期来说,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变动是决定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就长期来说,它认为价格倾向于与货币供应成比例地运动。货币主义者经常认定,最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保持货币供应稳定增长的政策。

  由公众持有的政府的净货币性负债。在美国,货币基础等于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有时称高能货币(high powered money)。

  一种经济,其贸易经由一种能被共同接受的交易媒介而进行。

  中央银行实施控制货币、利率、信贷条件的目标和手段。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比率和贴现率。

  货币规则是货币主义经济学最重要的教条。它宣称最好的货币政策是将货币供应的增长率固定在一个水平上,不论经济景气与否,都应维持不变。

  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供应变动转化为产出、就业、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变动的途径。 Monetary union  货币联盟

  若干国家采用同一种通用货币作为会计单位和交换媒介的一种制度安排。欧洲货币联盟计划1999年采用欧元作为通用货币。

  体现的是货币持有需求和利率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当利率上升时,债券和其他有价证券的吸引力增大,货币的需求量会降低。见货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

  灵活性很强的短期金融工具的简称,其利率是不固定的。主要形式包括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和商业银行货币市场活期存款帐户。

  金融术语,指一套处理短期信贷工具(如国库券和商业票据)买卖活动的制度安排。

  狭义的货币供应(M1)包括铸币、纸币、所有的活期存款或支票存款,称为狭义货币或交易货币。广义的货币供应(M2)包括M1的所有项目,再加上某些灵活性资产或若干准货币(near-monies),如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和其他类似项目。

  货币供给(或存款)增长与银行准备金增长的比率。一般说来,货币供给乘数等于法定准备金比率的倒数。例如,法定准备金比率是0.125,那么货币供给乘数就是8。

  一种市场结构,其中有许多卖者,他们所提供的产品接近、但不可以完全替代。在这样的市场上,每一厂商对其产品的价格都能施加一定的影响。

  垄断的镜像:只有一个买者的市场;一个“买方”的垄断。

  市场不灵的一种形式。由于针对某种投保风险的保险机制的存在,使得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例如,一个对其汽车投保了失窃险的车主,可能会在锁车这件事上变得粗心。这是因,为保险的存在降低了对防盗的激励。

MPS见边际储蓄倾向。

  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术语,指每单位外生变量(如政府支出或银行储备)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动情况(如GDP或货币供应)。支出乘数(expenditure multiplier)指支出(如投资)增长1美元所引起的GDP的增长。

  在宏观经济学中由J?M?凯恩斯所提出的一种理论。它强调自主开支(autonomous expenditures)(特别是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变化在决定产出和就业变化中的重要作用。见乘数。

  博弈论中当事人的一组策略。其他参与人的策略既定时,没有任何一个参与人还能改善他或她的支付。也就是说,给定参与人A的策略,参与人B无法做得更好;而给定参与人B的策略,A也不能做得更好。纳什均衡有时也称为非合作均衡(non cooperative equilibrium)。 National debt  国家债务

  一套衡量整个国家一个季度中或——年中的支出、收入和产出的情况的帐户。

  全部储蓄(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除以国内净产值。

  一个厂商或一个行业的产品的平均成本,在其规模扩大的整个过程中都明显下降,例如地方电力传输。在这种场合,该行业若由一个厂商、或由一个垄断厂商来经营,就会比多个企业能更有效率地提供全部产出。

  一种金融资产。它没有风险,非常易于转换成货币,以至它们接近于或实际上就等于是货币。例如货币基金或国库券。

  以一个统一的方案代替现存各种收入支持方案(如福利、食品券等等)的计划。在这一计划下,贫困家庭将得到一份收入补助,而随着他们的报酬的增加,其得到的补助会相应地减少。 Neoclassical model of growth  新古典增长模型

  一种用来解释工业化国家经济长期增长趋势的理论或模型。这一模型强调资本深化(即资本—劳动比率的增长)和技术变革这一因素在解释潜在实际GDP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一种关于国民产出的指标,用于修正GDP指标的若干局限性。

  国民产出帐户中的一项,等于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减去商

  一国的国外净储蓄,数值上约等于净出口。

  等于总投资减去资本品折旧。

  会计学里,等于总资产减去总负债。

  利率是对各种资产所作的支付。名义利率代表每一美元投资每年所带来的美元收益。而实际利率代表的每一单位实物投资所带来的实物报酬。

  指那些供给基本固定,再生速度达不到经济发展要求的

  自然资源,如石油和天然气。

规范经济学考虑“应该怎样”(what ought to be),诸如公共政策价值判断,或公共政策目标之类的问题。而实证经济学则是关于经济事实和行为的分析,讨论“实际怎样”(the way things are)之类的问题。

  特指成年人中不工作也不找工作的那部分人。

由奥肯发现的周期波动中的GDP和失业之间的经验关系。这一法则指出,当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较早估计的比率是3:1)。

  不完全竞争的一种。在这种情形中,一个行业为少数几个供给者所支配。

  一种经济体系,它与其他国家进行商品和资本的国际贸易活动(即进口和出口)。而一个封闭经济(closed economy)则是没有进出口的经济。

  在一个开放经济中,漏出的收入既流向储蓄也流向进口。因此,投资或政府支出的开放经济乘数由下式可求:

  为影响银行准备金、货币供给和利率,中央银行所进行的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买人证券时,中央银行所

支付出去的货币,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导致货币供给扩大。而卖出证券时,货币供给就被减缩。

  经济品的次优(next-best)使用(或机会)价值,或曰所牺牲掉的可供选择的其他用途的价值。比如说,用来开采一吨煤的投入,其可供选择的最佳使用是生产10蒲式耳的小麦。那么一吨煤的机会成本就是10蒲式耳的小麦。这些小麦能被生产出来但实际上却没有生产。机会成本对于评价非市场性商品诸如环境卫生和安全等十分有用。

  需求理论所用的一种无标度(dimensionless)的效用衡量方法。序数效用可以表明个人在A与B中更偏好A,但不能表明他究竟偏好多少。也即,任何两组商品都可以相对排序,但绝对差异无法衡量。这与基数效用(有标度的效用)概念不同,基数效用有时用于风险行为分析。基数效用的一个例子是:我们说某物质在100克时比它在50克时热两倍。

  一个短语,有时写为“ceteris paribus”。表示:被观察的那个因素发生变化,而其他因素依旧或固定不变。例如,一个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因素(如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量会下降。

  用于消费或进一步加工生产的各种有用的商品和服务。

  一个最早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原则。即一个社会增加其储蓄的企图,可能导致其实际储蓄数量的减少。

  这样一种悖论:许多生活必需品(如水)的“市场”价值很低,而许多奢侈品(如钻石)“使用”价值很小,但市场价格很高。这一悖论由以下事实解释:价格不反映一件商品的总效用,而是反映它的边际效用。

  一种分析方法。在某些因素不变(如忽略收入变化)的前提条件下,分析各种变量对单个市场的影响。

  两人或多人共同经营的非公司形式的企业,不像公司那样只承担有限的责任。

  一种赋予发明者的排他性权利,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如美国为20年)控制其发明的使用权。专利造成暂时垄断,作为对发明活动的酬报。像其他知识产权一样,专利是促进个人或小企业进行发明的一种手段。

  博弈论中,用来描述两个人或多个参与人的策略和支付的矩阵。不同参与人的利润或效用就是支付。

  衡量税收抵扣前收入的一个指标,确切地说,等于可支配个人收入加上净税收。

  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换言之,是个人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额。

  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的个人储蓄与个人可支配收人的比率。

  由A?W?菲利普斯首先提出的一种几何图形,显示的是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在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中,向下倾斜的“替代性”的菲利普斯曲线一般只在短期中成立。在长期中,通常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而且对应于最低可持续失业水平。

  一个定理,认为在理性预期、价格工资灵活的情况下,被预期到的政府货币或财政政策实际上不能影响实际产出或失业。

  一种经济投资理论,讨论理性投资者如何将自己的资本分配在不同的金融资产中——也就是说,他们怎样将其资本“组合”成一种最佳搭配状态。

  来自拉丁语“posthoc,ergopropterhoc”,意为“在这个之后发生,所以是因为这个”。如果这样推理:“因为A先于B,所以A引起B”,那么,就会发生这种谬误。

  高就业的GDP,或更精确地说,在既定的技术状况和人口规模条件下可以达到的且不致加速通货膨胀的最高水平的GDP。现今一般认为:它是那个与最低可持续失业率相应的产出水平的等价物。

  今天,美国政府将“贫困线”定义为可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收入水平。   

  在一段时间内能带来一系列收入的资产的当前价值。估价这一系列的收入需要将每一部分收入折现。折现是用折现率(也即一种利率)对未来的收入加以折算。

Price-elastic demand  有价格弹性的需求(或有弹性的需求)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超过1的情况。这时,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另外,有弹性的需求意味着:当价格下降时,由于需求量增加得非常之大,以至于总收益(价格X数量)会上升(参见非价格弹性的需求)。

  表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弹性系数(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Ep)等于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具体计算百分比时,分子取新老需求量的平均数,分母取新老价格的平均数,不计负号。参见有价格弹性的需求、非价格弹性的需求和单位弹性的需求。

  在概念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相似,只不过它衡量的是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更精确地说,供给的价格弹性是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供给弹性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最为有用。

  “拍卖”市场上(如许多原料商品和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在这些场合,价格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立即作出反应。(对照管理价格)

  表示在给定的时段里,一组商品的平均价格如何变化的一种指数。在计算平均数时,不同商品的价格一般要根据其经济重要性作加权处理。(例如在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加权的依据就是每种商品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份额)。   

  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1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价格下降时,总收益下降;当价格上升时总收益上升。无价格弹性的需求的一个极端是完全无价格弹性的需求,这意味着当价格上升或下降时,需求量完全没有变化。(参见有价格弹性的需求和单位弹性的需求)。 Private goods  私人品

  大量批发销售的商品(如钢、小麦以及石油)的价格指数。

  类似商品之间存在着的使它们不至于成为完全替代品的因素。如,因位置差别使得在不同地点出售的同型号的汽油成为不完全的替代品。具有产品差别的企业面对的是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而不是完全竞争情况下的那种水平的需求曲线。

  在技术水平既定条件下确定某一组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最大产出的关系式(或数学函数)。它用于某个企业,或作为总生产函数用于整体经济。

  一种几何图形,显示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商品的各种组合。通常简化地选择两种商品:大炮和黄油。PPF外部的点(其右上部)的产品组合不可能得到,而PPF内部的点则缺乏效率,因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或者是因为资源使用不当,或者是所用的生产技术已经过时。 Productivity  生产率

  用来表示产出与投入比率的术语(总产出除以劳动投入是劳动生产率)。如果相同数量的投人生产了更多的产出,则生产率就增长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由于技术进步、劳动技能的改善和资本深化。

  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生产率增长的速率。例如,如果劳动生产率指数1990年为100,而1991年为101.7,则1990年到1991年生产率增长为每年1.7%。

  大约在1973年左右,美国发生了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急剧滑坡。

(1) 在会计学中,是指所售商品的总收入减去合理确定的成本(参见收益表)。(2)在经济理论中,是指总收入与生产这些商品所用资源的全部机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累进税对富人征税较重,累退税正好相反。更精确地说,一种税,如果对高收入者的平均税率(即税收除以收入)较高,它就是累进税。如果收入越高的人平均税率越低,就是累退税。如果对各种收入水平的平均税率都相同,就是比例税。

  参见累进税、比例税和累退税。

  一国所采用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内产业,防止进口品竞争的各种政策(最普通的是对进口征收关税和实行配额管理)。

  也称为公共选择理论(public-choice theory)。研究政府作出选择和指导经济的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结合部。这一理论有不同于市场理论之处,它强调政治家的“选票最大化”行为这个因素,而这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形成对比。

  指这样一种商品,其效用不可分割地影响整个公众,而不管其中任何个人是否愿意消费。例如,一项根除天花的保健措施对所有人都起了保护作用,而决不只是那些付钱接种疫苗的人。而私人品,如面包,如果被一个人消费,就不可能被另外的人消费。

  一个专业术语:MV≡PQ,式中M是货币供给,V是货币的收入周转率,PQ(价格乘数量)是总产出(名义GDP)的货币价值。这一方程永远成立,因为V被定义为PQ/M。

  价格与货币供给同比例变动时,关于产出和总价格水平决定的理论。由货币主义者提出的一种更为明确的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名义GDP变动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见货币主义)。 Quota  配额  

  进口保护主义的一种具体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对某种商品(如糖或汽车)在一定时期中的总进口量作了限制。

  在一项投资或一件资本品上的收益(yield)。比如,一项耗费100美元的投资每年带来12美元的收益,那么这项投资的收益率就是每年12%。

  这一假说认为人们可以对未来作出无偏估计,并且人们是利用了所有可利用的信息和经济理论作出这些估计和预测的。

  以罗伯特?卢卡斯、罗伯特?巴罗和托马斯?萨金特为领导的一个经济学派,认为市场能够快速地出清且预期是理性的。在这些和其他一些条件下,可预测到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实际产出或失业没有影响。有时被称作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 Real-business-cycle

  认为商业周期纯粹是总供给的变动(主要由技术扰动造成),与货币或其他需求方面的因素无关。

  以商品而不是以货币衡量的利率。所以它等于货币(或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以商品或劳务计算的工人工资的购买力。它以货币工资率与消费物价指数的比率来衡量。 Recession衰退

  政府用来控制企业行为的法律和规定。主要种类有经济管制(economic regulation)(它影响价格、市场准人、单个行业的服务,如电话服务业)和社会管制(social regula-

  tion)(它试图矫正影响到许多行业的外部经济性,如空气或水源污染)。

  这一概念用于从土地得到的收入。土地的总供给是固定的(对此需略作修正),而给土地所有者的报酬就是地租。这一概念经常推广到付给各种供给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即,任何具有完全无弹性或垂直的供给曲线的投入。

  银行以库存现金的形式,或在联邦储备银行中以无息存款的形式而保留的一部分存款。在美国,要求银行持有支票存款(或交易帐户)12%的准备金。

  每一个国家都以黄金、他国通货或特别提款权的形式持有一定数量的准备金。国际储备作为“国际货币”用于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时侯。如果一国准备允许它的汇率自由浮动,则只需要准备最低限度的准备金。

  所有投入成比例增加时产出的增长率。例如,如果所有投入增加1倍而产出也恰好也增加1倍,则说这一生产过程呈现的是固定的规模收益(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而如果所有投入增加1倍而产出增加却不到100%,则这种生产过程呈现的就是递减的规模收益(decreasing returns to

  在金融经济学中,风险是指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面对不确定因素时,如果一个人认为,损失一定量收入的不愉快,大于获得同一数量收入的愉快,那么他就是风险规避的。

  承担大的风险并将这些风险分散开去的过程,目的是使这些大的风险变成由一大批人承担的小风险。风险分散的主要形式是保险(insurance),它是eww的一种对立面。   

  估计复利的捷径。一个每年以r%的速度增长的量大约在第70/r年时翻番。

  显示居民户或国家每一收入水平上相应的储蓄量的函数关系图表。

  “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的理论。J?B?萨伊在1803年提出,因为总的购买力恰好等于总收入和总产出,超额需求或超额供给是不可能的。凯恩斯对萨伊定律提出了批评。他指出,追加的1美元收入并不必然全部花掉(即边际消费倾向并不必然为1)。

  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经济物品的稀缺性。并不意味着它是稀少的,而是指它不可以免费得到。要得到这样一种物品,必须自己生产或用其他经济品来加以交换。 Scarcity,law of  稀缺规律

  大部分人所需要的东西只能得到有限的供应[免费品(free goods)例外]的原理。因此商品一般是稀缺的,必须通过价格或者其他形式进行某种程度的配给。

  用来表示各种各样金融资产的术语,如股票、债券、期权、票据等;更确切地说,是用来确立对这些资产的所有权的文件。

  不能让所有的要素都作出充分调整的一段时间。在微观经济学中,资本存量和其他“固定”要素短期中不能作出调整,进入也不是自由的。在宏观经济学中,价格、工资合同、税率和预期等,在短期中也不可能作充分的调整。

  表示短期内产出与价格的关系的图表。在这样的短期中,总需求的变化能影响产出。它可以由一条向上倾斜的或水平的总供给曲线来代表。

  在厂商理论中,市场价格恰恰可以弥补平均可变成本且无多余的点就是停业点。这时,企业每期的损失恰好等于它的固定成本,与停业关门的后果一样。

  19世纪由亨利?乔治发起的一场运动,认为在经济不断进步的条件下,贫困仍持续存在的原因在于:土地的稀缺和大量的地租流向土地所有者。“单一税”旨在对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征税。   

  几何图形中与横轴上变量的单位变化相对应的纵轴上变量的变化。向右上倾斜的曲线斜率为正,向右下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如需求曲线),水平线的斜率为零。

  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基础性投资。特别指对卫生、饮用水、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投资。有时称“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认为除劳动以外的所有的(或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都应为社会所有(owned by community)的政治理论。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学哪个版本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