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每月还二千一百零伍元龙提前还了三万现在每月还一千九百陆拾柒元,怎么算的?

引大量北人南遷,是以北宋年間廣州的戶數大增。本來廣東人口一向北多南少,自此乃形成以沿海的廣州為重心的新布局。是知這一數據,實為研究廣州發展史的一個重要的材料。至於淳熙年間的鈔數,統計年份雖已無可考,但大體亦僅再伸延百年左右而已,而廣州的戶數復再陞幅近乎百分之二十八。其間自然與宋南渡後導致宋室及其僚屬逐步南遷入粵有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書中所記兩宋期間,主戶(稅戶)和客戶(非稅戶)相互增減的比例,前後都約有一個百分點的變化,即主戶從百分之四十五降為百分之四十四,客戶從百分之五十五陞為百分之五十六。按照宋代通常的情况,在主戶中自耕農往往佔有很大的比重。而上述比例的變化,聯系到當時珠江三角洲仍處於開發的早期,農業生產的發展當有一定的限度。故南宋初,廣州主戶所佔比例雖然稍有下降,但其絕對戶數仍然增長了近乎百分之二十七,而客戶的絕對數則增長了百分之三十二,這說明宋室南遷,隨來廣州從政、從學和為工、為佃的非稅戶增加較快。這也是南宋初廣州的手工業和文化事業發展較快的原因之一。
  其次,書中記敘至元二十七年(公元一二九○)廣州共有十七萬二千餘戶,即比南宋初減少了二萬三千多戶,減幅為百分之十二。原因書中已有說及,不必重述。但據梁方仲所編《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一書所載,同年廣東各路州合共五十四萬八千多戶。換言之,廣州一路實佔廣東總戶數的百分之三十一左右。可見,廣州在廣東的重心地位,元初即已進一步趨於鞏固。而且僅十四年之後,即大德八年(公元一三○四),戶數又重新回陞到十八萬多。加上懷集一縣割屬賀州這一因素,則實際已恢復到南宋初的水平。對此,書中敘述唐、宋、元三朝稅制的變化時指出:「聖朝混一,首以寬民力為第一義,凡宋無名之賦,一切蠲除之。廣為極邊,愈加優卹……」文字雖簡,但亦為研究元初廣州局勢得以迅速恢復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當然,從記敘稅賦實收的數字來看,田糧稅戶僅佔總戶數的百分之十五點六,商稅總額亦僅二千餘錠,其中在城從業者已佔百分之八十九。此又可見,距今六百八十多年前的廣州經濟,不宜作過高的估計。
  再次,廣州瀕臨南海,早有外貿名城之譽。但眾多史料証明,從唐至宋、元,對外貿易已從東南亞諸國,逐步擴展到阿拉伯國家和非洲。是書所記諸蕃國中,除東南亞一帶者外,更有弼施囉(今伊拉克巴士拉城)、默茄(今沙特阿拉伯麥加城)、勿斯離(今埃及開羅)、層拔(今坦桑尼亞桑洽巴爾)、弼琶囉(今索馬里柏壇拉)、茶弼沙(今非洲西北部)等國和地區。此亦宋至元初的對外交往已發展到非洲等地的又一証明。又據所紀物產,「或產於風土之宜,或來自異國之遠,皆聚於廣州。所以名花異果,珍禽奇獸,犀珠象貝,有中州所無者」。此亦今人稱廣州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要津,並命之曰「花城」的原因。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舉其一二,亦是引玉之磚而已。有見於此,並考慮到整理和保存舊志以及各種地方文獻,亦今時修志的任務之一。故據是書殘本縮微膠卷影印本加以點注,列歸《廣州史志叢書》印刷出版。為了便於讀者檢索,並將多位學者對殘本和纂人的有關考証文章七篇附後,連同楊寶霖先生從《永樂大典》輯錄有關《南海志》的史料,一併合冊付梓。錯漏之處,歡迎各方人士批評指正。
  《廣州史志叢書》編審委員會
  广州为岭南一都会,户口视他郡为最。汉而后,州县沿革不同,户口增减,亦各不一。大抵建安、东晋永嘉之际至唐,中州人士避地入广者众,由是风俗革变,人民繁庶。至宋,承平日久,生聚愈盛。自王师灭宋平广以前,兵革之间,或罹锋镝,或被驱掠,或死于寇盗,或转徙于他所,不可胜计。至元二十七年,朝廷籍江南户口,方见定数。比年官府肃清,盗贼宁息,人皆安生乐业,故广之生齿日蕃,户计日增矣。
  户一万九千六百一十三。
  口九万四千二百五十三。
  户七万一千四百七十七。
  口二十五万二百八十二。
  户三万七千四百八十一。
  户八千五百七十四。
  口四万九千一百五十七。
  户三万四百八十二。据隋书卷三一地理志,南海郡户三万七千四百八十二,与广州府志同,疑原书漏「七千」。地域包含十五县。
  户四万二千二百三十五。
  口二十二万一千五百。
  主户六万四千七百九十六。
  客户七万八千四百六十三。据元丰九域志卷九广南路,此数为七万八千四百六十五。原书「五」为「三」字。
  主户八万二千九十。
  客户一十万三千六百二十三。
  口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七十七。
  至元二十七年抄数:
  户一十七万二千二百八十四。
  僧道一千八百丹五名。
  户一十八万八百七十三:
  南人户一十八万三百二十三。
  僧道一千八百丹五名:
  僧尼行童一千六百四十三名。
  道士女冠一百六十二名。
  南人户九千六百四十一。
  北人户三百七十二。
  僧道四百一十七名:
  僧尼行童三百八十七名。
  户六万七千一百六十六:
  南人户六万七千一百六十六。
  僧道二百九十五名:
  僧尼行童一百九十名。
  道士女冠一百五名。
  户二万七千六百四十一:
  南人户二万七千四百九十。
  北人户一百五十一。
  僧道三百一十一名:
  僧尼行童二百八十六名。
  道士女冠二十五名。
  户二万四千三百九十八:
  南人户二万四千三百九十四。
  僧道三百七十四名:
  僧尼三百五十四名。
  户七千六百二十八:
  南人户七千六百二十六。
  僧道一百六十二名:
  僧尼一百四十二名:
  户一万一千三百六十九:
  南人户一万一千三百四十八。
  户三万九百一十三:
  南人户三万九百一十三。
  僧道一百三十八名:
  僧尼行童一百丹八名。
  户一千七百四十五:
  南人户一千七百四十五。
  任土作贡,其来尚矣,尊君之义,人心所同。广为禹迹所奄,杨州之地,厥篚织贝,厥包橘柚,载之禹贡,历历可稽。汉初赵佗,因陆贾使回,献白璧一双,翠鸟千,贝五百,桂蠹一器,生翠四十双,此一时事也。后汉岁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和帝元兴元年,临武长唐羗上书谏止,帝下诏勑太官勿受献,由是遂省。宋武帝时,州献入筒细布一端八丈,帝恶其精丽劳民,付有司弹劾,以布还,并制岭南禁作此布。唐制:州贡银、藤、簟、竹席、荔枝、鼊皮、鳖甲、蚰蛇胆、石斛、沉香、甲香、詹糖香。宋太平兴国八年,诏曰:「广州岁贡藤,每斤去皴麤,中用者纔三两。自今取堪用者,无使负重致远,匮民力焉。」又九域志所载:「土贡:沉香一十斤,甲香三斤,詹糖香、石斛各二斤,龟壳、水马各二十枚,鼊皮二十领。」元丰九域志卷九广南路:「土贡:沉香一十斤,甲香三斤,詹糖香、石斛各二斤,龟壳、水马各三十枚,鼊皮一十张,藤席二十领。」注称:「席宜作簟。」后悉除之。圣朝不贵异物,进贡所供药物而已。上无玩好之需,下无劳顿之扰,其视十里走红尘者,相去有间矣。今以进献物色,具载于后。
  藿香五十斤,广茂壹佰斤 【 又名青姜】 ,柯子五十斤,随风子壹斤,史君子二十斤。
  龙眼子二斤,桄榔子壹斤,史君子三十斤,姜黄二十斤。
  什一取民,古之制也。汉晋而下,立法不同。唐自租庸调法既坏之后,兵戈日兴,土狭费广,陌钱、间架之类,往往病民。宋行雇役之法,故于田税之外,又有夏役、秋役、茶钱、赏给之需;商税之外,复有地基、河渡、银场、经制之目,名件不一,民以为病。圣朝混一,首以宽民力为第一义,凡宋无名之赋,一切蠲除之。广为极边,愈加优恤。惟种田纳地税,买卖纳商税 【 商税三十税一】 ,鱼盐舶货之征,随土所有。自此之外,秋毫不扰。今将税赋名件疏列于后,附以前代诸色科名,以记沿革。
  田钱 壹佰柒拾伍贯贰佰肆拾伍文肆分。
  计正耗米 壹万贰仟肆佰参拾肆石陆斗贰升伍合肆抄参撮。
  正米 壹万壹仟陆佰贰拾壹石壹斗肆升肆合玖勺整。
  鼠耗分例米 捌佰壹拾参石肆斗捌升壹勺肆抄参撮。
  税户 贰万捌仟壹佰柒拾柒户。
  丁 贰万参仟壹佰贰拾捌丁。
  米 壹万肆仟伍佰参拾玖石陆斗参升肆勺。按田钱、税户正耗米总数与下列正米、鼠耗分例米合计,理应相符。上下各数多有相符,有一二数不符。此处相差甚大,可能非正耗米总数。当时米容量单位为万仟佰拾石斗升合勺抄撮圭。
  正米 壹万参仟柒佰参拾壹石参斗肆升。
  鼠耗分例米 玖佰陆拾壹石壹斗玖升参合捌勺。
  客户 参万捌仟参佰参户。
  丁 参万捌仟参佰参丁。
  计正耗米 肆仟柒佰参石陆斗贰升参合柒勺。此正耗米总数应为肆仟捌佰参石柒斗柒升伍合柒勺,相差四数。
  正米 肆仟肆佰捌拾玖石伍斗壹升。
  鼠耗分例米 参佰壹拾肆石贰斗陆升伍合柒勺。
  民粮 壹万壹仟壹佰玖拾捌户。
  计正耗米 捌仟肆拾捌石贰斗玖升参合玖勺。
  田钱 参拾柒贯肆佰玖拾玖文玖分。每文科米伍升。
  计正耗米 贰仟捌佰壹拾玖石陆斗壹升壹合玖勺。此正耗米总数应为贰仟捌佰壹拾玖石陆斗参升壹合玖勺,「壹升」为「参升」,总数与分数必有一误,下同。
  正米 贰仟陆佰参拾伍石壹斗柒升。
  鼠耗分例米 壹佰捌拾肆石肆斗陆升壹合玖勺。
  丁税户 壹万壹仟壹佰玖拾捌户。
  丁 捌仟捌佰捌拾丁。
  计正耗米 伍仟贰佰贰拾捌石陆斗陆升贰合。
  正米 肆仟捌佰捌拾陆石陆斗。
  鼠耗分例米 参佰肆拾贰石陆升贰合。
  民粮 贰仟柒佰参拾贰户。
  计正耗米 参仟玖拾柒石玖斗参升肆合参勺贰抄肆圭。
  田钱 壹拾柒贯陆拾参文柒分陆厘。
  计正耗米 壹仟捌佰贰拾贰石参斗参升参合捌勺贰抄肆圭。
  正米 壹仟柒佰参石壹斗壹升伍合柒勺贰抄。
  鼠耗分例米 壹佰壹拾玖石贰斗壹升捌合壹勺肆圭。
  丁 贰仟壹佰伍拾柒丁。
  计正耗米 壹仟贰佰柒拾伍石陆斗伍合。
  正米 壹仟壹佰玖拾贰石壹斗伍升。
  鼠耗分例米 捌拾参石肆斗伍升五合。
  民粮 贰万参仟柒佰贰拾柒户。
  计正耗米 肆仟贰佰参拾参石肆斗壹合伍勺。
  田钱 肆拾贰贯玖佰贰拾柒文。
  计正耗米 捌佰肆拾捌石参升捌合壹勺。此正耗米总数应为捌佰肆拾捌石参升玖合贰勺,「捌合壹勺」为「玖合贰勺」。
  正米 柒佰玖拾贰石伍斗陆升。
  鼠耗分例米 伍拾伍石肆斗柒升玖合贰勺。
  丁 贰万壹仟肆佰肆拾参丁。
  计正耗米 参仟参佰捌拾伍石参斗陆升贰合参勺。
  正米 参仟壹佰陆拾参石捌斗玖升。
  鼠耗分例米 贰佰贰拾壹石肆斗柒升贰合参勺。
  民粮 壹万捌仟陆佰壹拾户。
  计正耗米 壹万陆佰伍拾石伍斗玖升伍合壹勺贰抄伍撮肆圭。
  田钱 陆拾伍贯伍佰伍拾捌文参分肆厘。
  计正耗米 参仟捌佰柒拾石捌斗壹升陆合壹勺贰抄伍撮肆圭。此正耗米总数应为参仟捌佰柒拾柒石捌斗壹升陆合壹勺贰抄伍撮肆圭,漏记「柒石」。
  正米 参仟陆佰贰拾肆石壹斗贰升柒合贰勺贰抄。
  鼠耗分例米 贰佰伍拾参石陆斗捌升捌合玖勺伍撮肆圭。
  丁税客户 壹万捌仟陆佰壹拾户。
  丁 壹万玖仟陆拾参丁。
  计正耗米 陆仟柒佰柒拾贰石柒斗柒升玖合。
  民粮 捌仟参佰壹拾贰户。
  丁 捌仟肆佰伍拾玖丁。
  计正耗米 贰仟参佰玖拾玖石陆斗捌升玖合。
  田地 参仟壹佰壹拾顷壹拾捌亩。
  计正耗米 壹仟贰拾参石玖斗壹升伍合壹勺。此正耗米总数应为壹仟贰拾陆石玖斗壹升伍合壹勺,「参石」为「陆石」。
  正米 玖佰伍拾玖石玖斗参升。
  鼠耗分例米 陆拾陆石玖斗捌升伍合壹勺。
  民粮 壹仟陆佰伍拾玖户。
  计正耗米 参仟参拾捌石肆斗柒升肆勺肆抄。
  田地 壹仟贰佰陆拾伍顷捌拾伍亩。
  田钱 捌贯参佰玖拾玖文。
  计正耗米 壹仟捌佰肆拾石参斗参升柒合玖勺肆抄。
  正米 壹仟柒佰壹拾玖石玖斗肆升贰合。
  鼠耗分例米 壹佰贰拾石参斗玖升伍合玖勺肆抄。
  丁税户 壹仟陆佰陆拾肆户。
  丁 壹仟肆佰壹拾捌丁。
  计正耗米 壹仟壹佰玖拾捌石壹斗参升贰合伍勺。
  正米 壹仟壹佰壹拾玖石柒斗伍升。
  鼠耗分例米 柒拾捌石参斗捌升贰合伍勺。
  民粮 壹佰柒拾陆户。
  田钱 贰贯贰佰玖拾玖文伍分。
  计正耗米 壹佰伍拾陆石柒斗壹升参合捌勺陆抄玖撮贰圭。
  正科米 壹佰壹拾柒石捌斗陆升贰抄玖撮贰圭。
  正米 壹佰壹拾石壹斗肆升玖合伍勺陆抄。
  鼠耗分例米 柒石柒斗壹升肆勺陆抄玖撮贰圭。
  包纳米 参拾捌石捌斗伍升参合捌勺肆抄。
  正米 参拾陆石参斗壹升贰合。
  鼠耗分例米 贰石伍斗肆升壹合捌勺肆抄。
  计正耗米 伍拾贰石柒斗捌升壹合参勺捌抄捌撮。
  田钱 壹贯贰佰参拾壹文玖分。 每文科米壹升陆合。
  计正耗米 肆拾伍石捌斗贰升柒合捌抄捌撮。此正耗米总数应为肆拾伍石捌斗参升柒合捌抄捌撮,「贰升」为「参升」。
  正米 肆拾贰石捌斗参升捌合肆勺。
  鼠耗分例米 贰石玖斗玖升捌合陆勺捌抄捌撮。
  丁税户 陆拾陆户。
  丁 壹拾壹丁。每丁米伍斗玖升。
  计正耗米 陆石玖斗肆升肆合参勺。
  正米 陆石肆斗玖升。
  鼠耗分例米 肆斗伍升肆合参勺。
  天一生水,润下作咸,是为五味之最。虽民食之所需,而古人什一之税,犹未及此。自齐以鱼盐富强,历代因之,以资国用。设官榷卖,遂以为常。宋设立盐场一十七处,自归附后,起废合并不一。至元三十年,止设一十四处,初定额办盐贰万壹仟伍佰柒拾伍引贰百斤。大德六年,添办盐捌仟肆佰贰拾肆引贰佰斤。通以三万引为额,每引给工本壹拾两,与灶户煎办。 【 每一引官价一定十五两。】  提举官置司广州。本路所管者,靖康、香山、东莞、归德、黄田、海晏、矬峒七场而已。其隆井、招收、小江三场,隶潮州路。淡水、石桥二场,隶惠州路。双恩、咸水二场,隶南恩州。以其据永乐大典卷一一九○七,「其」字为「上」字。盐场皆属扬举司,故并录于此。
  本司各场周岁总办:
  客旅盐 捌千玖百玖引。
  散办盐 贰万壹千壹百玖拾壹引。散办盐总数与后列分数合计不符有工本十二场散办盐合计壹万玖千伍百肆拾伍引,无工本二场散办盐壹千伍百肆拾陆引,合计贰万壹千玖拾壹引,比此数少壹百引,总数与分数必有一误。
  官吏食盐,民食盐,灶户食盐。
  有工本一十二场,计盐二万八千四百五十四引。
  小江场周岁办盐七千八百二十四引:
  客旅盐三千九百六十四引。
  散办盐三千八百六十引。
  招收场周岁办盐二千八十六引:
  客旅盐五百四十九引。
  散办盐一千五百三十七引。
  石桥场周岁办盐三千九百八十一引:
  客旅盐二千七百六十二引。
  散办盐一千二百一十九引。
  咸水场周岁办盐二千六十一引:
  客旅盐八百一十九引。
  散办盐一千二百四十二引。
  双恩场周岁办盐二千五十八引:
  客旅盐八百一十五引。
  散办盐一千二百四十三引。
  隆井场周岁散办盐一千六百四十八引。
  淡水场周岁散办盐一千九百二引。
  黄田场周岁散办盐五百八十二引。
  东莞场周岁散办盐四百一十二引。
  香山场周岁散办盐一千七百八十四引。
  归德场周岁散办盐二千五十八引。
  靖康场周岁散办盐二千五十八引。
  无工本二场,计盐一千五百四十六引。
  海晏场周岁散办盐九百六十一引。
  矬峒场周岁散办盐五百八十五引。
  本路各务县周岁总办:
  税课钞贰仟陆拾壹定肆拾伍两贰钱参分陆厘。
  竹木课钞参拾柒定壹拾捌两。
  在城商税务周岁办:
  税课钞壹仟捌佰参拾肆定壹拾贰两。
  竹木课钞参拾柒定壹拾捌两。
  税课钞捌拾定捌两捌分。
  税课钞陆拾玖定肆拾壹两捌钱贰分陆厘。
  税课钞参拾肆定贰拾伍两捌钱伍分。
  税课钞贰拾玖定壹拾贰两捌分。
  税课钞壹拾肆定贰两陆钱。
  酒以成礼,三代以前有之矣。周官虽有三酒五齐之文,而不与九赋九贡之数。榷酤始于汉,而酒税遂行。至宋变为官酿,惟岭南以烟瘴不禁,谓之「万户酒」。归附后,酒一坛税钞一钱。至元二十二年,官置局榷酤,寻又革,每坛税钞一贯。继蒙上司行下,三分减一,有司失于奉行。至元二十九年,又令酒税三分增一。酒户诉于宪司,追照勘会,遂以前此未减之数,移为今次之增,仍每坛增钞一钱,以充醋课,遂为定例。今并在城及诸县酒醋课数目,开列于后。
  本路各务县周岁总办:
  酒课钞参仟贰佰贰定壹两壹分玖厘。
  醋课钞伍拾陆定柒两贰钱柒分。
  酵课钞贰定参拾两陆钱捌分。
  酒课钞壹仟捌佰玖拾贰定肆拾肆两贰钱柒分玖厘。
  醋课钞伍拾定贰拾捌两捌钱柒分。
  酵课钞壹定壹拾捌两肆钱。
  酒醋课钞壹佰捌拾玖定壹拾肆两肆钱。
  酒醋课钞参佰参拾参定壹拾两捌钱贰分。
  酒课钞参佰柒拾肆定肆拾贰两柒钱柒分。
  醋课钞壹定贰拾伍两捌钱肆分。
  酵课钞壹定壹拾贰两贰钱捌分。
  酒课钞贰佰壹拾玖定壹拾贰两壹钱贰分。
  醋课钞肆拾壹两肆钱。
  酒课钞柒拾陆定参拾柒两捌钱。
  酒课钞陆拾定参拾柒两参钱陆分。
  醋课钞壹定壹拾陆两参钱陆分。
  酒课钞伍拾伍定壹两肆钱柒分。
  醋课钞壹定捌两捌钱。
  田钱壹仟参佰玖拾壹贯有奇。
  茶钱贰仟壹佰参拾捌贯有奇。
  夏秋料役钱共肆万肆佰贰拾肆贯有奇。
  田米旧管伍万陆仟壹佰玖拾柒硕有奇。
  今管肆万捌佰肆硕有奇。
  丁米旧管壹拾贰万贰仟贰佰肆拾捌硕有奇。
  今管壹等至肆等陆万伍仟柒佰陆拾参硕有奇,余系伍等。
  都税务额解钱捌万贰仟伍佰肆拾玖贯有奇。
  增城县巿务税钱肆仟陆佰陆拾壹贯。
  清远县巿务钱参仟陆佰贰拾参贯。
  怀集县巿务税钱陆佰肆拾肆贯。
  东莞县巿务税钱贰仟贰佰捌拾贰贯。
  新会县巿务税钱肆仟捌拾捌贯。
  扶胥镇税钱肆仟肆佰陆拾柒贯。
  西南道场参仟玖拾玖贯有奇。
  吉利场贰仟伍佰伍拾玖贯有奇。
  金斗场贰仟捌佰肆拾陆贯有奇。
  石壁场壹仟玖佰伍拾伍贯有奇。
  宁口场捌佰贰拾贯有奇。
  曲隆场参佰参拾玖贯有奇。
  香山场伍佰单柒贯有奇。
  东莞场、 【 (静)】 〔靖〕康场、归德场、矬峒场、官富场、海晏场、横岗场、石疆场。
  以上八场,全年额催税钱,总计贰仟壹佰柒拾陆贯有奇。嘉定元年,经略陈舍人岘以为僻远非商贾经由之地,岁久无几,徒为民害,悉行除罢。内东莞 【 (静)】 〔靖〕康、归德、海晏四场,元系管催煎盐课,自仍其旧。
  书序:九丘「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尚书序:「言九州岛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所谓风土物产也。天地间,东西南北,风气不同,物产亦异。故南人不识驼,北人不识象。杜鹃至洛,识者以为怪;鸜鹆巢鲁,当时以为妖。橘踰淮而为枳,梅南落而北开。其气殊,其产亦殊也。广东南边大海,控引诸蕃,西通牂牁,接连巴蜀,北限庾岭,东界闽瓯。或产于风土之宜,或来自异国之远,皆聚于广州。所以名花异果,珍禽奇兽,犀珠象贝,有中州所无者。汉志云:粤地「处近海,多犀、象、珠玑、银、铜、玳瑁之凑」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谓其自远方来也。桂海虞衡志又云:「世传南果以子名者,百二十。半是山野间草木实,猿狙之所甘,人强名以果,故不能尽识。」桂海虞衡志志果:「世传南果有以子名者,百二十。半是山野间草木实,猿狙之所甘,人强名以为果,故余不能尽识,录其识且可食者五十五种。」其余飞潜动植之类,似此者多,不独草木为然也。今分门析类,条列于后。
  秔,糯,秥,粟,麦,豆,脂麻,稻,絁,紬,纱,蕉布,葛布,苎布,竹鲜布,吉贝布。
  珠:来自舶上,土产不多。刘汉时置媚川都以采之,至宋而废。归附后,元贞元年,屯门寨巡检刘进程、张珪建言:东莞县地面大步海内生产鸦螺珍珠。又张珪续言:本县地名后海、龙岐及青螺角、荔枝庄,共二十三处,亦有珠母螺出产。省府委官相视采涝,及采到产珠鸦螺树、鸦螺壳,各取珠子进呈去讫。定议三年一次,于六月、七月采涝,所得多寡,初无定数。大德四年,续有侯福建言:东莞县东名横洲,共十处,出产珠颗。见行委官,亦依例相视采涝。
  榄香:新会上、下川山所产白木香,亦名青桂头。其水浸渍而腐者,谓之水盘头。雨浸经年,凝结而坚者,谓之铁面。惟榄香为上香,即白木香材,上有蛀孔如针眼,剔白木留其坚实者,小如鼠粪,大或如指,状如榄核,故名。其价旧与银等。今东莞县地名茶园,人盛种之,客旅多贩焉。
  诃子:故干明寺有之,即今光孝。取寺之罗汉井水,与甘草和煎,乳白而甘。
  桑螵蛸,木通,桑白皮,白芷,萹蓄,金毛狗脊,缩砂,桔梗,荜拨,独活,五加皮,楮实子,剪草,金银花,藿香,象斗,马屁勃,五倍子,山栀子,木鳖,五味子,青箱子,天浆子,紫苏子,紫苑,紫梢花,凌霄花,地黄,干姜,干葛,何首乌,山茨菰,地骨皮,马兜苓,黄苽蒌,覆盆子,百部,萆麻子,蜀葵子,槐角子,车前子,薏苡仁,白扁豆,紫河车草,紫金牛,菖蒲,枇杷叶,金银薄荷,石莲子,山药,史君子,天南星,白及,白敛,莺粟子,黑牵牛,白牵牛,蛇床子,麦门冬,黄花母,茱萸,金莺子,随风子,诃梨勒,樟柳眼,香花子,苦练子,吊藤,仙人肝,葳灵仙,草牛膝,甜亭苈,芸台子,萆薢,续断,接骨草,鹿茸,乌朱砂叶,紫背草,三赖子,紫茸,云母石,香附子,贯众,木馒头,胡蔓草,海蛤,海螵蛸,海牛,海马,海藻,石决明,石蠏,石蛇,石燕子,蛤蚧 【 岁贡七十对】 ,赤足蜈蚣,红娘子,班猫,水蛭,盲虫,昆布。
  素馨花:南方草木状云:一名那悉茗,「有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方草木状:「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原书「那悉茗」应为「耶悉茗」。又龟山志谓:「昔刘王有侍女名素馨,其冢生此花,因名。」今城西九里,地名花田,弥望皆种此花,其香他处莫及。古龙涎香饼及串珠之类,治以此花,则韵味逾远。贩女或以蕉丝为穗,鬻于巿。
  珊瑚花:经略程师孟诗云「珊瑚花发客疑真」是也。
  茉莉花:或云抹丽。较诸素馨,其香尤旎。其种又有黄色者。
  泡花:或名柚花。春末夏初开,蕊圆白,既拆,似茶花,气极清芬。
  史君子花:蔓生,一簇至一二十葩,轻盈似海棠,红白间开。
  佛桑花:花与朱槿稍似,叶如黄桑,差小,州人呼为小牡丹。其色殷红,大如盏。又有水红者颇佳,四时皆有花。东坡诗云「艳艳烧空红佛桑」是也。
  朱槿花:一名木槿。诗云「颜如□英」是也。其色不一,或紫或白,或水红者。春夏盛开,惟单台者,朝开暮落。
  蝴蝶花:树高可三、五尺,叶皱而有棱,春暮盛开。山谷间常有之,惟新会白水山为盛。其蕾丛众,三二十颗。开必四朵相对,如白蝶状,须眼微具。谢又开,其次蕾谢,复如之,亦草木之妖也。故好事者有诗云:「疑是多情年少儿,誓为比翼更连枝。芳魂化作此花者,世世生生不厮离。」
  白鹤花:状如白鹤,头颈翅足皆具,头有黑点如眼睛。开于暮春,惟西樵岩有之。
  刺桐花:殷红如木绵花,树枝皆生刺,故名。朱余庆诗云:「经冬来往不踏雪,半在刺桐花下行。」舆地纪胜卷八十九朱余庆岭南路:「越岭向南风景异,人人传说到京城。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上行。」
  含笑花:其色微紫,香亦旖旎,蒲涧山多有之。东坡诗云:「如今独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学仙。」清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广州蒲涧寺:「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昔日菖蒲方士宅,后来薝卜祖师禅。而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学仙。」
  真珠,金盏,金沙,金凤,木香,金钱,阇提,凤尾,丽春,长春,胜春,蔷薇,芙蓉,密友,酴醿,山丹,蜀葵,蜡梅,小笑,大笑,鹰爪,萱草,竹僊,郁李,鸡冠,金菊,指甲,荳蔻,御柳,木犀,杜鹃,海棠,罗汉,紫绦,紫薇,梅堆,白薇,麝脐,男贞,女贞,寒蝉,春花,莺粟,木锦,鸡头,石竹,惜银红,玉绣球,佛头菊,胡蝶菊,剪春罗,九里香,滴滴金,醉杨妃,七寸锦,玉留春,金灯,凌霄,白合,绿葱,玉簪,干莲,金莲,黄淡,露头,碧桃,锦李,丙桃,绯桃,红梅,柳桃,奴仙,素馨菊,映山红,一丈红,千叶石榴,兰,蕙,重瓣蜀葵。
  波罗密:樛枝大叶,实生于干,其大如瓠,蜜煎最宜。南海庙东西各一株,每岁九、十月熟,取供诸台,它莫敢取。本西域种也。一名曩伽结。
  频婆子:实大如肥皂核,煨熟去皮,味如栗。本韶州月华寺种,旧传三藏法师在西域携至,如今多有之。频一作贫,梵语谓之丛林,以其叶盛成丛也。
  蒟酱:蜀都赋:「蒟酱流味于番禺」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本草云:「蔓生,叶似王瓜而厚大,实似桑椹。其苗为浮留藤,合槟榔食之。」本草纲目卷十四:「蔓生,叶似王瓜而厚大光泽,味辛香,实似桑椹。」「苗名浮留藤,取叶合槟榔食之,辛而香也。」
  荔枝:自东汉时南海进荔枝,时唐羌上书言状,和帝罢之。 【 汉史:永元中,交州进荔枝、龙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死亡,罹猛兽毒虫之害者无数。时唐羌,字伯游,为临武长,上书言状云:「伏见交趾七郡,献生龙眼、荔枝。南州土地炎热,恶虫猛兽,不绝于路,犯死亡之害者众。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和帝罢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敕太官勿复受献。」时永元十五年也。】 后汉书卷四孝和孝殇帝纪:「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时临武长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勑太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谢承书曰:「唐羌字伯游,辟公府,补临武长。县接交州,旧献龙眼、荔支及生鲜,献之,驿马昼夜传送之,至有遭虎狼毒害,顿仆死亡不绝。道经临武,羌乃上书谏曰:『……伏见交趾七郡献生龙眼等,鸟惊风发。南州土地,恶虫猛兽不绝于路,至于触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复生,来者犹可救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帝从之。」今佳品多出增城,其名有脆玉、麝香匣、大将军、小将军、皱玉、状元红、绿罗包、紫罗包、大丁香、小丁香、天茄子、黄泥子、水晶团、犀角子。又有金钗子,一名丫髻子,荔枝之小者,并蔕而生,味甘无核。又有海山楼者,宋诸司以重五日阅舟师于海山楼,率以是日至,因名焉。
  龙眼:似荔枝而小者,而香甜胜之。
  柑子:有源柑、银柑。有馒头柑,以其小尖如馒头,香味不减温柑。
  香橼:一云枸橼,皮厚而香。又有状如手者,名佛指橼。
  橄榄:味甘而香,一名木榄。有丁香榄,较香,味丁香,尤胜。
  乌榄:状如橄榄而长,色黑,以温汤沃之,熟乃可食。其仁可荐茶,一名木咸「咸」当为「威」字之讹。子。
  绿榄:似乌榄而色绿,汤治如乌榄法,其味尤香,亦有红色者。
  蕉子:味香而甜,佳者出增城。有青牙蕉、黄牙蕉。青芽者虽甚熟且腐,而色不变,最为香美。
  柚子:其花甚香,实大而圆,皮甚厚。
  余甘:味初涩,回味甚甘,类橄榄,而风韵过之,大者如梅、李。山谷名之曰「味谏」,言初苦而终有味。其橄榄诗曰:「方怀味谏轩中果,忽见金盘橄榄来。想共余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今乡人亦呼为「谏味」据永乐大典卷一一九○七,作「味谏」。
  谷子:味亦初苦而后甘,嫩者以蜜渍暴干最宜。
  秋风子:色褐,味酸涩,熟乃可食。
  金斗子:色红,味甘。
  崖蜜:小而黄,壳薄味甘,增城山间有之。
  青竹子:状如桃而圆,色黄,味酸。
  山不纳子:色红,味甘酸,其大如弹。
  桂木子:其大如桃,皮黄,肉红,味酸,俗呼鬼目。
  千岁子:一名青脆子,核中有肉如栗。
  不纳子:类菩提子,其核可作数珠。 【 唐人诗云「薄纳子」可对「木绵花」。】
  毛韶子:似荔枝而味酸。
  羊矢子:如石莲而小,色青味甘。
  三敛子:一名羊桃,瓣五出,如田家碌碡状,味酸。
  宜母子:一名黎檬子,状如□据永乐大典一一九○七为「柑」字。橘,味酸。大德三年,泉州路煎糖官呈,用里木榨水,煎造舍里别。 【 舍里别,蒙古语,曰解渴水也。凡果木之汁,皆可为之。独里木子香酸,经久不变。】 里木即宜母子。今本路于番禺县城东厢,地名莲塘,南海县地名荔枝湾,创置御果园,共二处,栽植里木树,大小共八百株。大德七年罢贡。
  人面子:核如人面,去核沃糖,可寄远。其仁香味,过于榄仁。
  黄淡子:状如柑橘,色黄味酸,花可熏香陈藏器。本草谓橘之类,有榻橘、山橘、黄淡子是也。
  黄皮子:大如弹,味甜。有白蜡子,其味犹胜。
  倒黏子:状如软枣,色紫黑,肉红,味甜。
  鬼抝子:状如人指,皮薄色黄,其中有骨,可作蜜煎,其脆。
  菩提子:状如石榴,色青味甘。
  冬桃:状如橄榄而圆,色绿,味甘酸。
  偏桃:如桃而偏,色青而肉甘。
  岑梨:大如橘,味甘,亦梨之小者。
  山枣:状如枣而圆,色青黄,味甘酸。
  马脐子:即凫茈也。小而实,稍类浙中者。
  石栗:壳坚,内据永乐大典一一九○七,「内」为「肉」字。实如栗。
  桃,李,梅,梨,枣,柿,栗,茅栗,蔗,莲,藕,菱,茨菰,橙,橘,金橘,杨梅,石榴,卢橘。水瓮子,古买子,罗蒡子,柰丁,蒲萄子,锥子,茅锥子。
  西瓜:按五代史云:「胡峤为萧翰掌书记,随翰入契丹。得契丹破回纥时种,以牛粪覆棚而种之。大如中国冬瓜,其味甘」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初,萧翰闻德光死,北归,有同州合阳县令胡峤为翰掌书记,随入契丹。……居虏中七年。当周广顺三年,亡归中国,略能道其所见。云:『……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因名。广州自至元归附后,方有此种。其实圆碧而外坚,其子有三色:黄、红、黑。北客云:瓜凉可止烦渴,过食不为害。其仁甘温。今岭南在在有之,遂为土产。
  合子瓜,鸭青瓜,香瓜,王瓜,金瓜,银瓜,白瓜。
  菩提树:州人以水浸叶,去其浮膜,为元夕灯饰。今光孝寺有之。
  木绵树:高四、五丈,花殷红,大如瓯,类山茶。花时如锦漫天,既谢,有绵飞如柳絮。
  桄榔树:如椶榈而叶长,结子累然。
  君迁树:陆龟蒙和皮日休寄南海诗云:「庭中亦有君迁树,莫向高台望汉朝」陆龟蒙:奉和袭美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周年:「庭中必有君迁树,莫向空台望汉朝。」,是也。按文选吴都赋注云:「平仲、君迁二木,广州有之,子如瓠形」。文选卷五左思吴都赋注,刘成曰:「平仲之木,实白如银。君迁之树,子如瓠形。……广州有之。」又交州记云:「有君迁树,有朝汉台。」又司马温公类篇云:「君迁,木名,子如马妳?」今不知何木,或云俗呼为牛妳子者是。
  榕,桧,槐,黄柞,苦练,樟,楠,桐,□,黄胆,石心,杉,石盐,赤黎,皂角,水沙,水松,山栢,黄杨,桑,鸭脚,樔,槁,枫,栎,檀,■〈木圆〉,锥,椶榈,柳,水椰,楮,相思,松,栢,鸟桕,紫荆,羊角,桂,羊矢,柯,山枣,上李,乌柿,山桃,牛耳聆,剎,桃花森,秋风。
  桃竹:即坡诗云:「已从子美识桃竹,更向安期觅枣瓜。」坡自注云:「蒲涧山有桃竹,可作杖,而土人不识,予始录子美诗遗之。」清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赠蒲涧信长老:「优钵昙花岂有花,问师此曲唱谁家。已从子美得桃竹,(公自注:此山有桃竹,可作杖,而土人不识。予始录子美诗遗之。)不向安期觅枣瓜。燕坐林间时有虎,高眠粥后不闻鸦。胜游自古兼支许,为采松肪寄一车。」又志林云:「桃竹,叶如棕,身如竹,密节而实中,盖天成柱杖也。」
  鹤膝,多枝,笼葱,■思■摩,单,班,紫,猫头,苦,筋,簕,黄陶,芦,石,大头,金丝,绿。
  芥,菘,蔓青,芥蓝,芸台,莼,石辣,焊,地黄,苋,萝卜,波菱,荇,莴苣,茼蒿,葱,薤,蒜,韭,香菜,蕨,芹,萁,苦葵,荠,猪■〈〉木巳,茄,姜,瓠,黄苽,水苽,冬苽,蕈,芋,菌,茭笋,鹅眼,瓮,猫头笋,笋,圣笋,蒲突,白菜,白苽,白女句■,莙荙,甜菜,胡荽,鹅肠,当风,藤菜,苦益,竹菜,面菜,秃菜,山姜笋,荞,羊蹄,紫菜。
  象,虎,豹,狼,鹿,麞,麖,麋,麂,野猪,獭,猿猴,竹■〈鼠留〉,倒鼻,■〈犭豪〉猪,刺猬,山川甲,香狸,白面毡,金钱狸,鼠狼,白鼠,豺,羚羊,熊,猩猩,鏖。
  马,骡,驴,牛,羊,猪,鸡,鹅,犬,鸭,猫。
  潮鸡:小于常鸡而胫短,潮至则鸣。李德裕诗曰:「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唐诗别裁集卷十五李德裕岭南道中:「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余靖诗曰:「客听潮鸡迷早夜,人瞻飓母识阴晴。」余靖武溪集卷二和董职方见示初到番禺:「五方殊俗古难并,千载犹存故越城。客听潮鸡迷早夜,人瞻飓母识阴晴。波涛汹涌天边阔,犀象斓斒徼外生。太守不才当远寄,惟忧南亩废农耕。」
  天地中间,海为最巨,资生之物,厥族惟错。其洪纤巨细,千态万状,虽尔雅有不能尽其网罗,山海经亦不能极其形容也。今以世常见、人常食者,录于□原文不明。据永乐大典卷一一九○七引文为「左」字。
  暨鱼:大者长二丈余,脊若锋刃。时至南海王庙前而退,人谓之「来朝」。或数十年一来,或一年数至,俗谓「来数」,则人有疫疾。景定壬戌冬,尝过州境,数十成羣,至三江口而返。
  ■〈鱼居〉鱼:昂首 【 (干)】 〔于〕水面,牙如立戟。
  寻龙鱼:头类龙而无角,鳞亦然。惟香山古镇海及南海逢村等处有之。大者或长丈余。人得而烹之,亦可为鲊,其骨脆美。
  三鯬鱼:一名鲥鱼。甘腴可爱,肉中多生横刺。楚渊材曰:「吾生平有五恨,第一恨鲥鱼多骨」,是也。
  鼋,鼍,鼊,龟,鳖,鲎。
  赤鱼,■〈鱼佥〉鱼,白饭鱼,黄皮鱼,苍鱼,温鱼,笋壳鱼,金鼓鱼,腰带鱼,沙钻鱼,针鱼,曹白鱼,牛尾鱼,蓝刀鱼,石头鱼,白春鱼,庵鱼,鞋底鱼,甑箄鱼,鳅鱼,比目鱼,鲇鱼,斑鱼,螗虱鱼,马蛟鱼,沙鱼,子鱼,河豚鱼,短头鱼,鱆鱼,鱲鱼,白甲鱼,■〈鱼资〉鱼,鲈鱼,鲤鱼,鳡鱼,鳊鱼,马鲚鱼,鳅鱼,墨鱼,鲫鱼,山花鱼,鬐撒鱼,赤赖鱼,坦壳鱼,鳝鱼,亟鱼,黄鱼,绵鱼,锦蒲鱼,三珠鱼。
  蟹之美者,一名赤母,其壳含黄而脐团。坡诗云:「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自注云:「雄之脐尖,雌之脐团」,即此也。惟盛寒盛暑时最肥。产于咸淡水之间有白蚬处,以其所食者白蚬而已。惟香山县龙眼里最多,番禺、东莞亦有之。 【 按蟹略云:「大者为■〈虫矛〉蝤,小者为蟹。」今世俗皆呼为蟹,其来久矣。】
  软壳蟹,白蟹,虎蟹,宁虾,白虾,涌虾,铁虾,五须虾,长气虾,水母,水鸡,蛙。
  蚬:大小有三种,沙洲亦有之,惟泮塘海、南石头海所产者为佳,名金錂口。刘鋹时取以自奉,禁民不得采。
  独崖蚝:其味最佳。新会地名独崖海,海中所产。
  沙螺:一名西施舌,其味亚于香螺,惟番禺沙湾海有之。
  香螺,青螺,龟脚螺,刀鞘螺,指甲螺,鹦鹉螺,琢螺,拍掌螺,红螺,白蚬,马甲柱,蛤蜊, 【 一名车白】 ,车螯,瓦屋,丝蚶,猎涉,蚝 【 壳曰牡厉】 。
  白雀:番禺杂记云:「菖蒲观有二白雀,相传见之数百年矣。」
  五色雀:其雀十数为羣,各异色。生聚于罗浮,时往来蒲涧山间。
  灰鹤,鹳,白鹇,竹鸡,画眉,留春莺,槟榔雀,鸡鶒,雉鸡,夜鸣鸡,山胡,鸥,鵁青,鹁鸽,鹧鸪,鹊,乌鸦,鸠,青鸠,白项鸦,啄木,伯劳,燕,鹰,鹘,绣眼,野鸭,鹌鹑,鶽,鹭,鸬鹚,鹞,白头,青钱。鸜鹆。
  ○舶货【 诸蕃国附】
  「货通狮子国」,昌黎尝有是诗矣。山海为天地宝藏,珍货从出,有中国之所无。风化既通,梯航交集。以此之有,易彼之无,古人贸通之良法也。广为蕃舶凑集之所,宝货丛聚,实为外府。岛夷诸国,名不可殚,前志所载者四十余。圣朝奄有四海,尽日月出入之地,无不奉珍效贡,稽颡称臣。故海人山兽之奇,龙珠犀贝之异,莫不充储于内府,畜玩于上林,其来者视昔有加焉。而珍货之盛,亦倍于前志之所书者。今录其可名之国,附于舶货之后。
  象牙,犀角,鹤顶,真珠,珊瑚,碧甸子,翠毛,龟筒,玳瑁。
  白番布,花番布,草布,剪绒单,剪毛单。
  沉香,速香,黄熟香,打拍香,暗八香,占城,麄熟,乌香,奇楠木,降香,檀香,戎香,蔷薇水,乳香,金颜香。
  脑子,阿魏,没药,胡椒,丁香,肉?子荳蔻,白荳蔻,荳蔻花,乌爹泥,茴香,硫黄,血竭,木香,荜拨,木兰皮,番白芷,雄黄,苏合油,荜澄茄。
  苏木,射木,乌木,红柴。
  沙鱼皮,皮席,皮枕头,七鳞皮。
  黄蜡,风油子,紫梗,磨末,草珠,花白纸,藤席,藤棒,■〈贝八〉子,孔雀毛,大青,鹦鹉螺壳,巴淡子。
  坭越,乌里,旧州,新州,古望,民瞳眬,宾瞳眬。
  真里富,登流眉,蒲甘,茸里。
  单马令国管小西洋:
  日啰亭,达剌希,崧古啰,凌牙苏家,沙里,佛啰安,吉兰丹,晏头,丁伽芦,迫嘉,朋亨,口兰丹。
  三佛齐国管小西洋:
  龙牙山,龙牙门,便塾,榄邦,棚加,不理东,监篦,哑鲁,亭停,不剌,无思忻,深没陀啰,南无里,不斯麻,细兰,没里琶都,宾撮。
  东洋佛坭国管小东洋:
  麻里芦,麻叶,美昆,蒲端,苏录,沙胡重,哑陈,麻拿啰奴,文杜陵。
  单重布啰国管大东洋:
  论杜,三哑思,沙啰沟,塔不辛地,沙棚沟,涂离,遍奴忻,勿里心,王琶华,都芦辛,啰愇,西夷涂,质黎,故梅,讫丁银,呼芦漫头,琶设,故提,频底贤,孟嘉失,乌谭麻,苏华公,文鲁古,盟崖,盘檀。
  孙绦,陀杂,白花湾,淡墨,熙宁,啰心,重伽芦,不直干,陀达,蒲盘,布提,不者啰干,打工,琶离,故鸾,火山,地漫。
  细蓝,伽一,勿里法丹,差里野括,拨的侄,古打林。
  大故蓝国。 差里也国。 政期离国。 胡荼辣国。 禧里弗丹。 宾陀兰纳。迫加鲁。 盟哥鲁。 条土■吉。 靼拿。 阔里株思。 加剌都。 拔肥离。涂拂。 毗沙弗丹。 哑靼。 鹏茄啰。 记施。 麻啰华。 弼施啰。麻加里。 白达。 层拔。 赡思。 弼琶啰。 勿斯离。 勿拔。 芦眉。瓮蛮。 弗蓝。 黑加鲁。 默茄。 茶弼沙。 吉慈尼。
  本路旧社坛在西城内。大德六年七月,内肃政廉访司备奉御史台承奉中书省札付,钦奉圣旨,内一欵:「岳镇海渎、名山大川、风师、雨师、雷师当祀之日,须以本处正官斋洁行事,有废不举祀不敬者,从本道肃政廉访司纠弹。钦此。」大德八年,总管府奉上司行下:「照得至元八年,钦奉圣旨,内一件,该自古春秋二仲戊日,祭社稷于西南郊;立春后丑日,祭风师于东北郊;立夏后申日,祭雨师、雷师于西南郊。钦此。」当年迁社稷坛于州之西南郊,立风师坛于东北郊,雨师、雷师坛于西南郊。
  旧社稷坛在兰湖之上。
  新社稷坛附于本路。
  旧社稷坛在县治东南一里。
  新社稷坛附于本路。
  旧社稷坛在县西三里。
  旧社稷坛在县西北巡检寨前。
  旧社稷坛在县东半里。
  旧社稷坛在县西一里。
  有州郡则有城池,所以扞御外侮也。州之东,旧有赵佗城古迹,颓垣废垒而已。余襄公诗云「千载犹存古越城」余靖诗见四一页注二。者,即其地也。魏瓘修筑子城,周环五里。熙宁初,即州东古城遗址,筑东城焉,广袤四里。继于子城之西,增筑西城,周十里有三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四尺,是为三城。为门十有七。东南、西南隅筑两翅,临海以卫城南居民,名曰鴈翅城。上有楼观,其东扁曰「番禺都会」,其西扁曰「南海胜观」。登楼一览,海山之胜,具在目前,亦一城壮观也。城之外,环之以濠,东自平海门侧,由海道入,环遶至城西金肃门外,通出海道。其外又有东西两澳,由城内达诸海,以通漕运,以泄渠脉。其东为清水濠,其西为南濠。天兵下南,平夷城壁,楼橹雉堞,一切荡除,以后因之,不复修治。赫赫皇威,肃清海岱,崇墉仡仡,天堑截然,凛乎其不可犯也。今记城濠旧迹,其门、桥、古渠之类,并附焉。
  子城:庆历四年,经略魏瓘筑也。时城壁圮坏,方议修治,忽雨颓城角,得古砖志,云:「委于鬼工。」瓘以为己应,由是大筑子城。周环五里,雉堞三百。竣事,迁谏议大夫,因任。皇佑四年,侬寇抵大通港,望城壁而悔,留五十三日,不得逞而去。朝廷以瓘有备,除集贤院学士,再知广州。复环城浚池。筑东西南瓮城,门三。
  东城:熙宁初,经略吕居简得郡治之东古城遗址,始谋增筑,会移荥阳,朝京师上其事,诏转运使王靖成之。袤四里,壕其外,为门三。
  西城:熙宁四年,经略程谏议师孟筑。周十有三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四尺,为门九。
  旧三城有楼橹共一千八百九十二间,岁久不全。嘉定三年,中书陈舍人岘,重建敌楼三百四十七间。阅岁既深,风雨摧剥,尺椽片瓦无存者。绍定二年,经略方校书淙,仍于旧址创团楼七十五座,炮台四间,城门雉堞皆一新之。
  鴈翅城:嘉定三年,经略陈中书岘,以州城之南为一阛阓,无所捍蔽,创筑东城,长九十丈,为门一,西城长五十丈,敌楼共三十三间。
  三城历年久,楼橹倾侧,砖石脱剥。端平乙未,经略彭宝章铉会僚属戎将经度之。明年四月,闻于朝,六月报可,七月朔兴役,凡八阅月。修外城三千三百有六丈,女头四千四百九十三;修子城六百三十有三丈,女头九百一十七。新瓮城门十有四,门屋敌楼九十有七。嘉熙丁酉春二月告成。以余钱万五千缗,附郡之赡军质库,岁与郡分十三之息,以备整葺,均定界至。使摧锋、水军、勇敢、忠勇、东南将,每仲月四九阅武之日,正将率部伍登城,各视其界,治草秽,补损阙,存本州岛窑务,陆续造砖,以备整葺,为虑远矣。开庆己未,广右绎骚,谢经略子强,大修城壁,为豫备计,敌楼旧覆以瓦,皆易以砖石。城外筑羊马墙,高六尺许。鴈翅城下隙壤,植以木栅,翼而至海,备不虞也。至元十四年十二月,塔出元帅、吕元帅师夔,会泉、福舟师取广州,广师张镇孙以城降。十五年正月八日,元帅下令夷其城隍,惟子城及两鴈翅无恙。 【 详见「取广州始末」。】 收入本书「辑佚」,见一三四页。
  三城南临海,旧无内濠,海飓风至,则害舟楫。大中祥符间,邵旷知广州,始凿内濠,以通舟楫,州人便之。庆历间,魏瓘再知广州,环城浚池。熙宁初,王靖成东城,复濠其外。嘉定三年,经略陈岘重浚,长一千六百丈,东西置闸二,濠之两旁皆民居,岁久淤壤堙塞。开庆己未,谢经略子强大兴工役,广斥至二十丈,深三丈余,东西埧头高甃以石,费缗钱二十万,米硕四万。钱以产敷,夫随乡调,不大扰而事集。复自蒲涧景泰山,导泉水西入于韸,韸水又西至悟性寺之左,筑堰潴之,深二丈许,以渰浸州后之平地,有习坎重险之象。南开小窦,溢则泄之于濠。近年决其堤,纳水于濠,遂以其故地为田,属之官。
  南濠:在越楼下,限以闸门,与潮上下,古西澳也。景德间,经略高绅所辟,纳城中诸渠水,以达于海。维舟于是者,无风涛恐,且以备火灾。淳熙二年,经略周自强浚之,岁久复堙。嘉定二年,陈经略岘重开,自外江通舟楫以达于市,旁翼以石栏。自越楼至闸门,长一百丈,阔十丈;自闸至海,长七十五丈。绍定三年,经略方淙浚之。宝佑元年,李经略迪复自擢甲巷开浚,至闸口又加深焉。德佑元年,经略徐直谅又浚之。至元二十八年,行枢密院副使、广东道宣慰使阿里又浚焉。
  清水濠:在行春门外,冗城而达诸海,古东澳也。濠长二百有四丈。阔十丈,岁久堙壅。嘉定二年,经略陈岘重浚。
  双门:榜清海军。元符间,柯经略述建,规模视广右尤壮。风雨震凌,栋宇欹挠,公家惮费,不复改作。淳佑四年,经略方宝学大琮撤而新之。授匠以式,筑室广十丈四尺,深四丈四尺,高二丈三尺,皆甃以石,覆以砖;虚其东西二间为双门,而楼其上者七间;旁为两翅,东通亲效营,西为团结军,前则颁春、宣诏二亭,规模宏壮,中州未见其比。工役繁浩,逾年乃成。费出于官,工募于巿,民甚乐之,争持缗钱牛酒以劳役者。讫事,会木石砖瓦与工费,縻钱二万七千缗。江东提刑刘克庄为记。今扁广东道。
  镇南门:子城之南门也。旧史镇安。嘉熙元年,经略彭铉新其门,改今名。
  行春门:子城之东门。
  有年门:子城之西门。旧名朝天,经略彭铉改西成。淳佑六年,经略方大琮扁今名。
  冲霄门:在子城之东南隅,州学之直。绍兴二十七年,经略苏简辟,旧名步云,经略潘公畤改今名。
  迎熏门:在东城之南。
  拱辰门:在东城之北。
  震东门:在东城之东。
  航海门:在西城之东南。
  素波门:在城西之南,盐仓街之直。
  朝宗门:在西城之南。
  善利门:在西城之南。
  阜财门:在西城之南。
  金肃门:在西城之西。
  和丰门:在西城之西。旧名丰乐。淳佑六年,经略方大琮扁今名。
  威远门:在西城之北。
  朝天门:在西城之北。旧名就日。淳佑六年,经略方大琮扁今名。
  平海门:在东鴈翅城。
  花桥:在远华楼下。
  春风桥:在石洲北。
  开明桥:旧史止戈,在金肃门外。
  为政桥:旧名通津,在和丰门外。
  鼎安桥:旧名威远,在威远门外。
  拱北桥:旧名就日,在朝天门外。
  彩虹桥:在戙船澳。
  起敬桥:在金肃门外一里。
  致喜桥:在行春门外。
  宾日桥:在震东门外。
  王孙桥:在拱辰门外。
  东高桥:在平海门外。
  西高桥:在善利门外。
  文溪桥:在龙头巿。
  古渠有六脉:草行头至大巿,通大古渠,水出南濠为一脉;净慧寺街至观巷、擢甲巷、大古渠、新店街、合同场、番巷,通大古渠,水出南濠为一脉;光孝寺街至诗书行,通仁王寺前大古渠,水出南濠为一脉;大钧巿至盐仓街,及小巿至盐步门,通大渠为一脉;廉访司至春风桥,水出桥下为一脉;子城内,水出路学前泮水为一脉。
  水闸:在东西鴈翅城濠口。嘉定二年,经略陈岘创,岁久圮坏。绍定二年,经略方淙,因旧址增筑之。两岸石甃,各长二十余丈,中为重闸,阔丈余,以通舟。淳佑四年,东闸摧剥,经略方大琮筑而新之。
  学校为风化之原,徧天下郡县皆有学。广郡为东广巨镇,而迁徙废兴不一。初,西城蕃巿之通衢,有夫子庙,今夫子庙街是也。庆历中,诏兴学,即庙为之,制犹未备。皇佑二年,经略田公瑜,徙于州之东南而充广之。熙宁元年,龙图张公田,增东城,徙于国庆寺之东。谏议程公师孟、待制蒋公之奇,继成之。或谓巿廛非弦诵之地,土请于郡,枢密(张)〔章〕公楶徙于城东南隅,面大江,枕番山,建今学。至是,凡四易地,时绍兴三年也。干道三年,参政龚公茂良,益侈故址而新之。前辟讲堂,后忠恕堂,续改忠恕为本源。淳熙三年,集撰周公自强,创亭番山,重建六斋。四年,运使赵澣,仿泮水制,濠其前。嘉定元年,经略陈岘、运使张欣、提举刘侯、巿舶梁克俊,皆捐帑倡役,庙学一新。至元丙子,天兵下广,重屯于学,毁拆殆尽,所存惟一大成殿,学士寻亦解散。宣慰使完颜公正叔谒学,环视四顾,因叹谓「教养之地,不可不葺」,谋之副使吕公恕,命提举尹圣任新两庑从祀,宪副三轩余公重建明伦堂。大成殿岁久将压,延佑六年,监司朵儿只暨宪使卜公天璋,从新改创,教授庐陵陈学礼董其役。规模雄伟,甲于江广两道。六斋贰拾捌间,东西官厅六间。泰定元年,宪使密兰、经历韩涣、教授陈性存任内,建云章阁七间,崇奉御宝诏书。泰定二年八月,宪使宁夏答哈公到任,追征本学各年佃欠,以命教授豫章吕弘道一新营建,翰林学士草卢吴先生撰记,今刻石立于阁之西。神厨三间,宪司经历瀛海范可仁主盟,教授吕弘道鼎建。
  本学租粮,自大德间教授陈黄裳任内,岁收租米贰仟肆佰柒拾陆石捌胜。泰定三年,教授吕弘道任内,增作贰仟陆佰玖拾柒石参斗参胜,租钞伍佰贰拾玖定贰拾玖两伍钱。既而又有南海县良村水口田拾顷,被本处豪民朴佃,每岁仅纳租米柒拾贰石,犹复连年拖欠。吕君不为势夺利诱,申闻宪司,蒙宪使答哈公极力主张,委自宣慰司照磨欧阳齐贤鞠问,豪民伏辜,退还前田。再委南海县尹张拱辰、同教谕徐中文,理亩监收,乃得谷壹仟捌佰肆拾贰石壹斗伍胜。致和元年以后,可收租米参仟石矣。来者幸毋忘宪官作兴之盛德云。
  大成殿一座五间,两厦一十五架。旧殿卑陋,元贞元年,宣慰使塔剌海撤而新之,
  教授朱元荐董其役。
  东西从祀两廊三十间,一十三架,提举王献任内重建。木栏一十八片,石栏干六十二幅,教授朱元荐任内建。
  明伦堂一座五间,提举尹圣任任内建。
  明伦堂前,东西两庑六斋,扁曰:新德、成德、崇德、进德、尚德、达德,教授朱元荐建。
  景行堂一座三间,教授朱元荐建。
  本源堂一座三间,教授朱元荐建。
  养贤堂一座五间,炉亭一间,扁曰明德,大学诸生坐斋之所。至元三十一年,提举王献、熊炎,教授陈黄裳任内建。
  养蒙堂一座五间,炉亭一间,扁曰立教,小学诸生坐斋之所。至元三十一年,提举王献、熊炎,教授陈黄裳任内建。
  学廪四间,提举王献、熊炎,教授陈黄裳任内建。内米敖两座,其一教授朱元荐任内建,其一教授吕桂孙建。
  祭器库四间,提举王献、熊炎,教授陈黄裳建。
  护学祠一间,大德二年,教授朱元荐建。
  六斋地面贰拾捌间,泰定三年三月,教授豫章吕弘道任内甃砌。
  杏坛一所,并篆字碑一座,泰定四年三月,本道宪司经历范可仁篆,教授吕弘道建立。
  铜祭器等项,计壹仟肆佰壹拾贰件,名数具见石碑。泰定四年六月,教授吕弘道任内,命工铸造。
  卫道士神祠三间,致和元年四月,教授豫章吕弘道任内建。
  濂泉书院,所以奉濂溪周元公也。元公曾为广漕,州人祠之,故立书院于漕司廨宇之后,以教养诸生。故游者皆深衣方屦,道义之士燕居。殿居其中,两廊三门具焉。其外为棂星门。其右则元公祠,一座三间,环以两庑,三门居其前。其左则尊道堂,一座七间。演极堂居其后,盖诸生讲道之所。前设两庑,斋房四间。三门一座亦五间,外有小三门一间。临水亭,扁曰光霁,前瞰石洲,真得濂溪之趣焉。
  米柒佰陆拾参石捌斗肆升。
  钞中统「中统」是蒙古世祖(忽必烈)年号(一二六○——一二六四),元年造丝钞,十月造元宝钞,称为「中统钞」。此处「钞中统」应为「中统钞」。见元史卷九十七食货志「钞法」。参拾柒定壹拾肆两伍钱。
  南海县学:旧寓郡庠东庑。嘉定二年,知县宋钧创建于县东六十步。前瞰城濠,背枕远碧。千佛塔立其右,如文笔卓然;越台山拥其左,若屏障森列。陈经略岘拨金斗场,岁收地基钱一百贯,添助养士。施田及请买到赡学士,共四十余顷。殿宇湫隘,岁老且弊,淳佑四年,经略方宝学大琮,拨缗钱付学改建,且建二斋。兵戈洊兴,学毁于火。至元三十年,移于西城高桂坊之菊坡祠故址,鼎建焉。
  米壹佰贰拾肆石壹斗肆升。
  中统钞壹拾柒定壹拾两伍钱伍分。
  番禺县学:旧寓郡庠西庑,久且废。淳佑元年,知县诸葛珏始相地县东南五里,前睨大江,后脉云峯,山水明秀,与乡大夫李正言昴英谋建学。李提举鉴闻而嘉之,首捐钱仟缗为倡。刘经略伯正、刘运使克庄,亦相继捐钱相其役。邑士裒金以益之。是岁仲秋役兴,明年春告成。行舍菜礼,奉安圣师,会僚佐以落之。李提举时摄帅,随拨官田四百亩有奇,以助养士。方经略大琮又临流筑亭,扁浴沂,为士子游息之所。仍拨田益其廪。兵火后,莽为坵墟。至元三十年。附于南海县学。今二学各析其半,以东属南海,西属番禺。
  米贰佰肆拾陆石柒斗参升。
  中统钞捌定壹两肆钱。
  东莞县学:旧在县东南二里,宋淳熙十三年,知县王中行迁今地。开禧丙寅,又迁大成殿于学之西。学旧有图书阁,嘉定丁丑,一夕大风雨,阁遂仆。嘉熙戊戊,知县许巨川,建经史阁于旧址前,东野黄朴书扁,文溪李昴英记之。
  中统钞贰拾玖定壹拾肆两贰钱参分。
  增城县学:在县治西北一百五十步。旧有四斋,开禧间并为二,嘉定二年,复辟而四:曰博文,曰果行,曰移忠,曰履信。旧学毁于火,至元二十五年,按察李签事、同邑人李肖龙,相攸关内县尉司右之空地,鼎建焉。
  中统钞参定贰拾玖两玖钱伍分。
  新会县学:在县东半里。
  中统钞陆定肆拾贰两壹钱。
  香山县学:在县东半里。
  米柒拾陆石参斗伍升。
  中统钞壹拾肆定参拾柒两玖钱伍分。
  中统钞贰定肆拾贰两陆钱。
  御书阁:经略龚茂良建。嘉定九年,杨经略长孺撤而大之,视昔为壮,奉御书、经史昈列左右。淳佑四年,经略方大琮,重建飞阁以益之,迁御书于阁之颠,中塑传道圣贤燕居之像,旁建文、行、忠、信四斋,为番山书院。今废。
  大成殿之下,二亭夹东西阶,御制八行八刑碑在焉。绍定二年,经略方淙,庭甃以石。
  明伦堂:岁久而圮,淳佑九年,丘迪嚞重建。宝佑六年,谢经略子强重修。
  观德亭:在番山下。嘉定间,教授许巨川建。 【 士子合射之地。】
  六斋:旧名就贤、约礼、澡身,在东庑;进德、择□据中山大学图书馆钞本、上海师范大学钞本,为「贤」字。、尚志在西庑。
  小学:嘉定十四年,教授许巨川,请于都运刘强学,相攸学左隙地经始焉。为屋土十四楹,教导者席于中。宝佑元年,经略李迪迁于学之西偏,今废。其地与养蒙堂相接。
  本源堂:淳佑四年,建于御书阁之后,创仁、义、中、正四斋,后改文、行、忠、信。斋各八室,后辟炉亭。地据高明,轩户宏敞。扁其堂曰本源,取濂溪「五常之本,百行之源」语也。又采爱莲说,植莲于番山侧之小池,士游泳其间,有「浴沂咏归」之遗意焉。今废。
  祭器:初用三礼图器,形制非古,且岁以漫漶弗称。淳佑四年,经略方大琮命工仿礼局式,范锡为之。樽二十有八,龙勺三十有二,豆一百五十有三,簠簋一百三十有六,盥罍玷爵百四十有二。凡俎笾篚,皆易而新之。器成,又制三礼官服,冕带舄毕具。斋祀之夕,仪文粲然。库在东庑,今库在西庑,器亦新制。
  乐器:旧传绍兴以前索上,以备太常之缺。淳佑四年,经略方大琮,丁祭之夕,慨谓仪文既肃,乐奏缺然,于礼未称。始得古锺十于南恩郡库。乃考古制,命工取式,制为乐器。钟磬笙箫,琴瑟埙箎,柷敔搏拊,凡五十有六器。肄习于学,既而陈诸祀事,按音合节,不图古乐之见于今也。教授张雷震,于旧学官位为库藏之,库今废,乐器皆新制。
  祭服:嘉定十年,经略杨长孺始制,岁久朽弊。淳佑十一年,经略赵汝暨,自献官至执事,弁冕衣服,咸一新之。今不存。
  科目之设,从来久矣。进士一科,自唐而盛,宋仍唐旧,以此得人。广为海滨邹鲁,诗书文物之盛,不减中州。其擢巍科,登显仕,勋业赫奕,为邦家之光,州里之荣者,有不容以泯没,此进士之所以题名也。圣朝议行贡举,屡形诏旨,虽未有定例,然文章政事,同出一涂,科目取人,古今不易。姑记其旧,以俟来者。佗日必有以文章名世,以垂不朽,岂特进士云乎哉!
  古成之 端拱元年。绵竹令。人以为仙。
  成禹昌 咸平元年,孙榜。
  冯元 大中祥符元年,第一甲。东都事略有传。
  王隽 庆历二年,第三甲。
  梁杞 庆历六年,第五甲。
  何邃 皇佑五年,第四甲,郑榜。
  邓诘 皇佑五年,第五甲。
  姚宗卿 嘉佑三年据宋史卷一百五十五选举志,应为嘉佑二年。下面徐元更亦误。,第四甲。
  徐元更 嘉佑三年,第四甲。三岁一举始于此。
  陈益 熙宁三年,第五甲,叶榜。
  梁栋 熙宁九年,第五甲,徐榜。
  吴邈 熙宁九年,第五甲,徐榜。
  丁琏 元丰二年,第四甲,时彦榜。终朝散大夫。
  邓球 元丰二年,第四甲,时榜。
  区杰 元丰五年,第五甲,黄裳榜。
  谢裳 元丰八年,第二甲,焦蹈榜。
  杨纁 元符三年,第四甲,李全榜。
  麦致远 元符三年,第四甲,李全榜。
  张书言 元符三年,第四甲。朝请大夫,历广南巿舶、广西提举。
  王公旦 崇宁二年,第四甲,霍端友榜。
  马鹏 崇宁五年,第四甲,蔡嶷榜。
  陈谟 政和二年,第五甲,莫俦榜。
  梁中矩 政和五年,第四甲,何?占仌木?榜。
  邓俊明 政和五年,第五甲,何榜。
  王震 政和六年,第二甲,王昂榜。
  李谔 建炎二年,第一甲,李易榜。朝列大夫,琼州安抚。
  何师远 建炎二年,第四甲,李榜。
  黄勋 绍兴三年据宋史卷一百五十六选举志,张九成为绍兴二年状元。又见梦梁录卷十七状元表。其下丘崈、黄熙均应改为二年。,第三甲,张九成榜。朝请大夫,知新州。
  丘崈 绍兴三年,第四甲,张榜。
  黄熙 绍兴五年,张榜。
  孔元勋 绍兴五年,第二甲,汪洋榜。朝请大夫,历知封州、新州。
  翟杰 绍兴五年,第五甲,汪榜。
  王日华 绍兴九年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黄公度为绍兴八年状元。,第四甲,黄公度榜。
  吴羣 绍兴十二年,第四甲,陈诚之榜。朝奉郎,通判琼州。
  李康臣 绍兴十五年,第四甲,刘章榜。朝散郎,知昌化军。
  陈康延 绍兴三十年,第三甲,梁克家榜。
  林昂 淳熙二年,第五甲,詹骙榜。
  陈献臣 淳熙五年,第四甲,姚颖榜。
  曾槐 淳熙五年,第五甲,姚榜。朝奉大夫,桂阳军。
  马希骥 淳熙八年,第三甲,黄由榜。朝奉大夫,知雷州。
  李昶 淳熙十一年,第五甲,卫泾榜。
  曾机 绍熙元年,第四甲,余复榜。槐之弟。
  崔与之 绍熙四年,第二甲,陈亮榜。丞相,清献公。
  刘泽 绍(兴)〔熙〕四年,第三甲,陈榜。
  刘镕 庆元五年,第四甲,曾从龙榜。铎之弟。
  刘镇 嘉(定)〔泰〕二年,第五甲,傅行简榜。铎之弟。
  梁文奎 开禧元年,第二甲,毛自知榜。
  梁该 嘉定七年,第四甲,袁甫榜。
  徐如龟 嘉定七年,第五甲,袁榜。
  蒙甄 嘉定十年,第四甲,吴潜榜。
  杨汪中 嘉定十三年,刘渭榜。
  温若春 嘉定十三年,特奏名第一人,赐同进士出身。
  赵崇垓 嘉定十六年,第四甲,蒋重珍榜。
  李昴英 宝庆二年,第一甲,第三人,王会龙榜。
  伦次陆 宝庆二年,第五甲,王榜。
  吴仁孙 绍定二年,第四甲,黄朴榜。
  吴文震 绍定五年,第二甲,徐元杰榜。通判全州。
  赵兴銄 绍定五年,第二甲,徐榜。
  危梦亨 绍定五年,第五甲,徐榜。
  张逢午 端平二年,第四甲,吴叔吉榜。
  赵兴鑺 端平二年,第四甲,吴榜。
  杨遂 端平二年,第五甲,吴榜。
  余复亨 端平二年,第五甲,吴榜。
  封南誉 嘉熙二年,第四甲,周坦榜。
  梁现 嘉熙二年,第四甲,周榜。
  赵汝夫 嘉熙二年,第四甲,周榜。
  姜雷焕 嘉熙二年,第五甲,周榜。
  钱益 淳佑元年,第三甲,徐俨夫榜。
  蔡梦雷 淳佑元年,第四甲,徐榜。
  单崔明 淳佑元年,第四甲,徐榜。
  陈龙起 淳佑元年,第五甲,徐榜。
  李兴龙 淳佑四年,第三甲,留梦炎榜。
  廖庆孙 淳佑四年,第四甲,留榜。
  郭阊 淳佑四年,第五甲,留榜。正言。
  周鼐 淳佑四年,第五甲,留榜。
  戴汉宗 淳佑七年,第三甲,张渊微榜。
  张翔龙 淳佑七年,第四甲,张榜。
  杨光大 淳佑七年,第四甲,张榜。
  郑奎英 淳佑十年,第二甲,方逢辰榜。
  赵时鏦 淳佑十年,第三甲,方榜。
  杨震西 淳佑十年,第四甲,方榜。
  何起龙 淳佑十年,第四甲,方榜。
  郑得助 宝佑元年,第二甲,姚勉榜。
  冼一龙 宝佑元年,第二甲,姚榜。
  陈大震 宝佑元年,第四甲,姚榜。朝奉大夫,知全州。至元十八年,承事郎,广东道儒学提举。
  谢月卿 宝佑元年,第五甲,姚榜。
  梁梦靁 宝佑元年,第五甲,姚榜。
  李心月 宝佑元年,第五甲,姚榜。
  郑福元 宝佑元年,第五甲,姚榜。
  陈梦雷 宝佑元年,国学第五甲,姚榜。
  苏良 宝佑四年,第四甲,文天祥榜。
  赵时洮 宝佑四年,第四甲,文榜。
  曾士倬 宝佑四年,第五甲,文榜。
  曾肃翁 宝佑四年,第五甲,文榜。
  冯斗祥 宝佑四年,第五甲,文榜。
  黄石 开庆元年,第五甲,周震炎榜。
  李梦英 景定三年,第三甲,方榜。
  曾南宝 景定三年,第四甲,方榜。
  林元中 景定三年,第五甲,方榜。
  吴桂发 咸淳元年,第二甲,阮登炳榜。
  赵熼夫 咸淳元年,第三甲,阮榜。
  赵时扣 咸淳元年,第三甲,阮榜。
  赵若冈 咸淳元年,第四甲,阮榜。
  麦雷奋 咸淳元年,第五甲,阮榜。
  赵崇■〈言由〉 咸淳元年,第五甲,阮榜。
  赵必■〈王象〉 咸淳元年,第五甲,阮榜。崇■〈言由〉之子。
  赵必钧 咸淳元年,第五甲,阮榜。
  刘褎然 咸淳四年,第一甲,陈文龙榜。
  王道夫 咸淳四年,第四甲,陈榜。
  杨震 咸淳四年,第四甲,陈榜。
  吴道泰 咸淳四年,第四甲,陈榜。
  尹畊 咸淳四年,第四甲,陈榜。
  梁与子 咸淳四年,第四甲,陈榜。
  赵必燧 咸淳四年,第四甲,陈榜。
  张镇孙 咸淳七年,第一甲,第一人。
  姚鈜 咸淳七年,第二甲,张镇孙榜。
  刘獬 咸淳七年,第二甲,张榜。
  李肖龙 咸淳七年,第(一)〔二〕甲,张榜。
  丘梦炎 咸淳七年,第二甲,张榜。
  叶三得 咸淳七年,第四甲,张榜。
  郑起鸿 咸淳七年,第四甲,张榜。
  王元甲 咸淳七年,第五甲,张榜。
  何成子 咸淳十年,第五甲,王龙泽榜。
  曾宋珍 咸淳十年,第五甲,王榜。
  陈息 咸淳十年,第五甲,王榜。大震之侄。
  钱梦骥 咸淳十年,第五甲,王榜。益之子。
  贡院,旧无定所,诏岁寓于佛庐。绍兴二十七年,林都运安宅摄州事,即伪刘清虚洞建东西二院,西以贡乡曲之英,东以宾类试之士。淳熙元年,经略司马伋,增修楹庑于西。士益盛,屦满不能容。庆元五年,欲以二院合为一,乃相地学之东偏,创类试之所。嘉泰元年,遂合为一院。嘉定十二年,经略留恭,增屋五间。端平三年,经略彭铉,撤而新之,袤而广之,凡五百间。其后士风浸盛,淳佑十年,经略赵汝暨,辟州治酒库地增广之。院之前,旧为雄略指挥,悉辟之。南直泮水,阔余五丈,甃以石,出入场屋者便焉。至元归附,遂废为军翼。
  先是士之与计偕者十有三,嘉定庚午,增为十有五。端平元年,又增其二,为十七。淳佑二年,又增其三,为二十。宝佑二年,又增为二十一。咸淳辛未,张镇孙廷试魁天下,遂复增其二,足为二十三名。
  漕试:旧不满八百人,贡额十有二,视乡学为甚优。馆客试者,五十人贡一人,子弟二十人贡一人,游学二百人贡一人。
  兵以卫民,常制也。广为岭南巨镇,瞰海负山,前控蕃夷,后带蛮獠,兵威镇遏,诚为重事。山林险隘之地,水道津要之冲,自唐宋以来,并设屯戍。天兵收附,威武如神。镇守兵防,虽有沿革,然军机胜算,非人间之所能知,姑记其略。仍以旧志所载前代镇戍屯防,附列于后。
  镇守广州路万户府:
  宣慰司随司千户所。
  录事司弓手贰拾名。
  番禺县弓手壹佰参拾捌名。
  南海县弓手贰佰参拾伍名。
  东莞县弓手壹佰肆拾捌名。
  增城县弓手玖拾柒名。
  新会县弓手壹佰肆拾贰名。
  香山县弓手壹佰贰拾名。
  清远县弓手贰拾柒名。
  东南第十一将五百人。
  雄略第十三指挥五百人,马三百五十疋。
  雄略第九指挥三百人。
  雄略第二十指挥五百一十人。
  雄略第二十二指挥五百人。
  雄略第三十一指挥五百人。
  澄海第一指挥五百人。
  澄海第二指挥五百人。
  澄海第三指挥五百人。
  澄海第二十七指挥五百人。
  澄海第七十四指挥五百人。
  澄海第七十五指挥五百人。
  归远第二十一指挥五百人。
  东城面指挥一百五十人。
  西城面指挥一百五十人。
  造船场指挥七十五人。
  驾纲指挥二百二十人。
  木匣作指挥一百人。
  省马铺指挥三百五十人。
  马递铺二百二十五人。
  都作院四百八十人。
  城外驻泊指挥五十人。
  扶胥都监额管澄海第四指挥四百人,又管澄海第二十四指挥四百人。
  伍镇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广惠州同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西南道巡检额管一百人。
  广恩州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固戍角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广惠州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屯门巡检额管一百五十人。
  广恩州同巡检额管澄海第五指挥四百人。
  褥州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人。
  崖山巡检额管一百丹五人。
  长沙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 属增城县界。】
  香山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人。
  清远同巡检额管九十五人。
  四会怀集巡检额管一百五十二人。 【 属怀集县界。】
  西淋弹压额管六十人。
  金利弹压额管八十人。
  东涌弹压额管七十五人。
  殿前司摧锋军分戍本路三千二百八十七人。
  经略安抚司水军一千一百人。
  勇敢军二百五十人。
  圣朝混一区宇,舟车所至,人力所通,日月所照,霜露所坠,莫非王土,莫非王臣,故水马站遍天下。广为杨州尽处,去京师万余里。然叶舟风递,驲骑星驰,不十余日可至,何其速也。朝廷立法,以田粮七十石买一马,田参拾伍石粮造一舟,每舟站夫七名,税与他役俱免,止供使臣官员往来而已。其它走传,则有急递铺焉。故志水马站。
  六处,马一百二十六疋。按以下分数统计,总数应为一百三十六疋。
  正马二十疋,贴马二十疋。
  湴湖站马二十六疋。
  正马一十三疋,贴马一十三疋。
  正马一十五疋,贴马一十五疋。
  正马五疋,贴马五疋。
  正马五疋,贴马五疋。
  横石矶站马二十疋。
  正马一十疋,贴马一十疋。
  一十处,船九十只。
  官窑站船一十只。西南站船五只。胥江站船一十只。
  县廓站船九只。回岐站船九只。横石矶站船一十二只。
  怗岗站船五只。黄家山站船五只。
  一十四处。下列馆驿应为十五处。
  东城馆驿。湴湖站馆驿。
  西城馆驿。白土马站馆驿。官窑水站馆驿。西南水站馆驿。胥江水站馆驿。
  县廓站馆驿。横石矶水马站馆驿。回岐水马站馆驿。
  县廓马站馆驿。乌石马站馆驿。东洲水站馆驿。
  怗岗水站馆驿。黄家山水站馆驿。
  官窑铺,太平铺,胥江铺,芦苞铺,石门铺,金利铺,黄岗铺,望仙铺,仙峒铺,鸭步铺。
  回岐铺,峡口铺,县门铺,滨江铺,横石铺,潖江铺,大庙铺。
  增江铺,甘棠铺,鹤子铺,河塘铺,聂田铺,官路铺,鸭湖铺,凤凰铺,佛岭铺,总铺。
  府门铺,大水中铺,大水正铺,乌石中铺,乌石正铺,白石中铺,白石正铺,车陂正铺,车陂中铺,马骑铺。
  蕉利铺,水口铺,独岗铺。
  来归馆在冲霄门外。
  北门铺,大水铺,猎德铺,白石铺,乌石铺,佛岭铺,聂田铺,泉石铺,增江铺,白沙铺,官峯铺,凌江铺,白鹤驿,巴径铺,大宴驿,山塘铺,峡尾驿,巴由铺,神步铺,横石驿,鸭滩铺,郭头铺,黄岗铺,伏堂铺。
  大通铺,瑞石铺,半圃铺,马头岗铺,马宁铺,海州铺,昆仑铺,浪凿铺,木涌铺,白塔铺。
  新会渡,肇庆渡,瓦窑渡,丹灶渡,金利渡,奇石渡,张槎渡,龙江渡,炭步渡,白石冈渡,山南渡,鲤水渡,麻奢渡,沙坑渡,四会渡,横江渡,区村渡,山根渡,青石渡,山吉渡,马宁渡,江尾渡,兰石渡,深村渡,橄榄渡,大湾度,罗村渡,石屈渡,何村渡,古灶渡,沙贝渡,横岸渡,区村渡。上文已有「区村渡」,可能另名书误,也可能重出。
  东莞渡,苏家渡,南岸渡,惠州渡,石湾渡,黄家山渡,大宁渡,蓼涌渡,沙亭渡,河南渡,扶南渡,大石渡,茶园渡,佛山渡,相对冈渡,靖康渡,官山渡。
  宁口渡,西岸渡,官窑渡,和顺渡,灵州渡,佛山渡,仁寿渡,冼屈岸渡,牛眠冈渡,三江渡,胥江渡,蒋岸渡,流潮渡,横冈渡,深村渡,石头岸渡,迭滘渡,南津沙滘渡,丰江渡,分界渡,禾步骆村渡,上滘渡,西南渡,河清郎凿渡,葛岸渡,江尾渡,西海白塔渡,大江渡,何村渡,藤涌兰石渡,平地渡,古灶渡,东村榕州渡,冼村渡,木铎渡,罗格登洲渡,石屈渡,下黎渡,九江甘竹渡,张槎渡,冯赤口渡,山南白坎渡,何村渡,白鹭洲渡,鹿子洲子渡,大沙渡。
  窑头渡,玉胖湖渡,新村横渡,蒌渡,老鸦湖渡,水南北头渡,猎德渡,■〈虫雷〉冈渡,西湖横渡,沙头渡,南村横渡,黄家山横渡,沙河渡,石井渡,土瓜渡,硖石渡,横滘渡,三元江渡,茶园渡,三曹渡,新妇岗横渡,古料渡,薗头渡,吉洲头渡,石碣渡,古镇渡,蛋家租渡,觔竹渡,相对冈渡,白泥涌渡,企石渡,怗岗渡,大石头渡。
  惠济军民药局,在南濠街。
  商税务,在南濠街。
  洒醋务,在南濠街。
  永丰仓,在子城直街,旧名广丰。
  平准库,在大巿会通坊南。
  元贞库,在子城直街,旧名军资。
  都盐仓,在冲霄门外,大德五年创建。
  广盈库,在本司廨舍内,至元三十一年重建。
  巿舶库,在子城直街,内有来远楼。
  巿舶亭,在朝宗门外,至元十九年创建。
  桩备仓,在广丰仓南。宋庆元元年,经略张釜创建,以羡财籴米储备。 【 以下皆废】
  封桩库,在军资库内。
  经总制库,在军资库内。
  犒赏东库,在州治东庑。
  犒赏回易西库,在右二厢高桂坊。
  公使公用库,在州治西庑。
  公使酒库,在州治东庑。
  醋库,在清海军门外。
  备安库,在子城直街。
  甲仗库,在州治厅东。
  万人甲仗库,在甲仗库东南。
  东防城甲仗库,在震东门内。
  西防城甲仗库,在金肃门内。
  接济库,在广恩馆内。
  都税务,在阜财门外。
  竹木场,在丰乐门外。
  财计库,在本司西庑。
  常平仓,在广丰仓北。
  广惠仓,在右二厢青云坊。
  常平库,在军资库内。
  卖钞库,在广惠仓内。
  解库,在灵川庙西。
  惠民药局,在本司西。
  都盐仓,在右二厢衣锦坊。
  盐亭,在素波门外。
  巿舶亭,在镇安门外。
  诗咏甘棠,美听讼之所也。设官分职以来,各有厅事,所以出政令而决讼狱也。自唐至宋,皆专官署事,故所至廨宇,因以居焉。其临民莅事者,止于厅事而已。圣朝立法,设完坐官,每司或三四员,或五六员。廨宇止为听断之地,而各官私居,类皆僦赁。
  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于宋经略使衙开设。
  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使司,于至元二十八年鼎新创建,即旧通判西厅也。
  广州路总管府厅舍,即旧提举常平茶盐衙也。
  镇守广州路万户府,即经略司西花园之壮猷堂也。
  其余官府,或因或创,更易不常,今列于后:
  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正厅五间,抱厦三间。
  正厅参间,耳房贰间,门楼壹座,司房壹拾间。
  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司:
  前厅一座,抱厦三间,后厅一座,耳房两间。
  正厅一座,司房六间,门楼一所。
  前厅一座,后厅一座。
  正厅一座,司房六间。
  镇守广州路万户府:
  州门:旧扁「广州大都督府」,柯经略述建。今扁「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仪门:旧列戟十有四,柯经略建。今为使司帅府仪门。
  设厅:元符二年,柯经略建。前楹铁柱四,南汉铸也。今为使司帅府公厅。至元三十年重修。大德四年,扁「帅正堂」。
  治事厅:今为使司帅府常衙厅。大德六年鼎建。
  经略安抚厅,在治事厅西。 【 以下皆废。】
  近民堂,在治事厅后。
  敬简堂,在帐门内。
  帅正堂,在敬简堂北。
  强斋,在治事厅东。
  节斋,在敬简堂东。
  清风堂,在安抚厅北。
  拱极堂,在清风堂北。
  郡东西圃旧亭池,率荒芜不治。淳佑壬寅,经略方宝学大琮政余,始命刬治芜秽,旧者新之,堙没者出之。西建「元老壮猷」之堂,后为小合,环植翠竹,扁「日报平安」。
  前瞰石屏也,为小亭二,左「明发」,右「晚渡」。跨池为方桥,建小亭其中,扁「可兼」。桥东为运甓斋,西为飨军堂。南建小亭,面越山,瞰莲池,扁「对越」。堂之北,倚城由西级而升,曰「攀天」,曰「玉光」。屋其巅,壁环板而规,中望澄清阁,高与古木齐,虚空相照,如月宫然,扁「先月楼台」。直西为方丈室,扁「不动心境」。由东级而升,曰「缓步」,曰「更上」。屋其巅,扁「连天观阁」。又东为方士宅,扁「斗南堂」。前为就日楼,又南为存轩。自「缓步」级而下,转修廊,过梅亭,扁「石心铁肠」。循修廊而东,过「无边风月」,至「有脚阳春」,入中圃为静廉道院,取风静官廉语。小亭二,左「九节」,右「六穗」。异花怪石,罗植槛砌,缭以小径。东过「山意」,至心田书院。一柱八表,象田字,且取一极三才义。前为三径,入松关,出茂林修竹。东过广平颂爱堂,至「佳木秀阴」,上铁庵,南过「无尽藏」,至椿寿堂,木古石老,面而屋之,中壁绘寿域图。后为广居庵。由椿寿堂过盈把篱,至云阶,入广清府。由云阶过紫笋圃,至羣玉山房、锦步障、却月观、薝卜林,出「壶中日月」,东行至「穗石福地」,后为喜雪轩,直南为「不易心泉」。东曰「野人风味」,西曰「仙香世界」。亭二,东「赋梅」,西「对薇」。古木秀阴,不类人境,直胜概也。岁遇节,纵民乐之。其后,马经略天骥于「穗石福地」之左,建修廊,扁「物外乾坤」,与旧「壶中日月」相直。次建春堂,廊之东,累级而升,扁「地位清高」。又于云巅建亭,扁「海观」,以增眺览之胜。归附后,仅存广平、壮猷二堂,余皆芜没。
  转运司,旧有东西二厅,在西城航海门内。绍兴三十年以后,止差一员。
  瑞芝堂,在厅事之后。绍兴三年二月,台门右柱产金芝,一根八叶,三月再秀,分茎至十六叶。五年二月,复产金芝,蕊敷迭出,一根二十一叶。运使黄棆有记。
  宅堂,在瑞芝堂北。
  衮节堂,在厅事东,旧名衮绣。
  澄清堂,在衮节堂东,旧名华远。淳佑甲辰秋,李运判遇易华远为澄清,以澄清堂改为光霁。
  景濂堂,旧在仙湖之东,久废。又于旧澄清堂扁此名。
  水壶,在今景濂堂下,前瞰仙湖。黄运判撤其□据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六,「水壶」系「冰壶」,「黄运判撤其材」。改鸣佩。
  一碧,在仙湖南,即旧葛仙洲故基,旧名葛仙洲。赵运判改创,易以今名。陈运判炜辟而大之。
  月林亭,在湾南亭之右。
  柳屿亭,在月林亭东南。
  奥趣,在仙湖东北。
  观鱼台,在奥趣北。
  濂泉,在射圃北。黄运判朴于泉上结亭,名鸣佩。
  志雨,在城上航海门南。
  海边春,在志雨西。
  藏春园,在仙湖西。
  见山,在藏春内北。
  清畅堂,在华远东,今移在绿遶西。
  岁寒,在清畅南,黄运判改名南雪堂。 【 以上皆废。】
  濂溪书院,详见「学校」。
  千秋寺,在仙湖西,奉真观之右,濂溪书院□。
  奉真观,旧名绿凈,在千秋寺北。
  葛仙井,在奉真观之侧。
  葛仙祠,旧附在奉真观内,葛运判改创祠宇于丹井之西。
  澄清楼,旧名熙春台。淳熙四年,提举葛公世显名连天观。绍兴四年,虞提举衡改建今名,菊坡崔公题扁。
  观风堂,在厅东。嘉泰二年,提举陈公岐建。【 以下皆废。】
  燕喜堂,在宅堂内。
  仁寿堂,在宅堂北。
  远华堂,在西园。淳熙九年,林提举出岊建。
  生云,在远华后。淳熙十一年,

引大量北人南遷,是以北宋年間廣州的戶數大增。本來廣東人口一向北多南少,自此乃形成以沿海的廣州為重心的新布局。是知這一數據,實為研究廣州發展史的一個重要的材料。至於淳熙年間的鈔數,統計年份雖已無可考,但大體亦僅再伸延百年左右而已,而廣州的戶數復再陞幅近乎百分之二十八。其間自然與宋南渡後導致宋室及其僚屬逐步南遷入粵有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書中所記兩宋期間,主戶(稅戶)和客戶(非稅戶)相互增減的比例,前後都約有一個百分點的變化,即主戶從百分之四十五降為百分之四十四,客戶從百分之五十五陞為百分之五十六。按照宋代通常的情况,在主戶中自耕農往往佔有很大的比重。而上述比例的變化,聯系到當時珠江三角洲仍處於開發的早期,農業生產的發展當有一定的限度。故南宋初,廣州主戶所佔比例雖然稍有下降,但其絕對戶數仍然增長了近乎百分之二十七,而客戶的絕對數則增長了百分之三十二,這說明宋室南遷,隨來廣州從政、從學和為工、為佃的非稅戶增加較快。這也是南宋初廣州的手工業和文化事業發展較快的原因之一。
  其次,書中記敘至元二十七年(公元一二九○)廣州共有十七萬二千餘戶,即比南宋初減少了二萬三千多戶,減幅為百分之十二。原因書中已有說及,不必重述。但據梁方仲所編《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一書所載,同年廣東各路州合共五十四萬八千多戶。換言之,廣州一路實佔廣東總戶數的百分之三十一左右。可見,廣州在廣東的重心地位,元初即已進一步趨於鞏固。而且僅十四年之後,即大德八年(公元一三○四),戶數又重新回陞到十八萬多。加上懷集一縣割屬賀州這一因素,則實際已恢復到南宋初的水平。對此,書中敘述唐、宋、元三朝稅制的變化時指出:「聖朝混一,首以寬民力為第一義,凡宋無名之賦,一切蠲除之。廣為極邊,愈加優卹……」文字雖簡,但亦為研究元初廣州局勢得以迅速恢復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當然,從記敘稅賦實收的數字來看,田糧稅戶僅佔總戶數的百分之十五點六,商稅總額亦僅二千餘錠,其中在城從業者已佔百分之八十九。此又可見,距今六百八十多年前的廣州經濟,不宜作過高的估計。
  再次,廣州瀕臨南海,早有外貿名城之譽。但眾多史料証明,從唐至宋、元,對外貿易已從東南亞諸國,逐步擴展到阿拉伯國家和非洲。是書所記諸蕃國中,除東南亞一帶者外,更有弼施囉(今伊拉克巴士拉城)、默茄(今沙特阿拉伯麥加城)、勿斯離(今埃及開羅)、層拔(今坦桑尼亞桑洽巴爾)、弼琶囉(今索馬里柏壇拉)、茶弼沙(今非洲西北部)等國和地區。此亦宋至元初的對外交往已發展到非洲等地的又一証明。又據所紀物產,「或產於風土之宜,或來自異國之遠,皆聚於廣州。所以名花異果,珍禽奇獸,犀珠象貝,有中州所無者」。此亦今人稱廣州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要津,並命之曰「花城」的原因。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舉其一二,亦是引玉之磚而已。有見於此,並考慮到整理和保存舊志以及各種地方文獻,亦今時修志的任務之一。故據是書殘本縮微膠卷影印本加以點注,列歸《廣州史志叢書》印刷出版。為了便於讀者檢索,並將多位學者對殘本和纂人的有關考証文章七篇附後,連同楊寶霖先生從《永樂大典》輯錄有關《南海志》的史料,一併合冊付梓。錯漏之處,歡迎各方人士批評指正。
  《廣州史志叢書》編審委員會
  广州为岭南一都会,户口视他郡为最。汉而后,州县沿革不同,户口增减,亦各不一。大抵建安、东晋永嘉之际至唐,中州人士避地入广者众,由是风俗革变,人民繁庶。至宋,承平日久,生聚愈盛。自王师灭宋平广以前,兵革之间,或罹锋镝,或被驱掠,或死于寇盗,或转徙于他所,不可胜计。至元二十七年,朝廷籍江南户口,方见定数。比年官府肃清,盗贼宁息,人皆安生乐业,故广之生齿日蕃,户计日增矣。
  户一万九千六百一十三。
  口九万四千二百五十三。
  户七万一千四百七十七。
  口二十五万二百八十二。
  户三万七千四百八十一。
  户八千五百七十四。
  口四万九千一百五十七。
  户三万四百八十二。据隋书卷三一地理志,南海郡户三万七千四百八十二,与广州府志同,疑原书漏「七千」。地域包含十五县。
  户四万二千二百三十五。
  口二十二万一千五百。
  主户六万四千七百九十六。
  客户七万八千四百六十三。据元丰九域志卷九广南路,此数为七万八千四百六十五。原书「五」为「三」字。
  主户八万二千九十。
  客户一十万三千六百二十三。
  口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七十七。
  至元二十七年抄数:
  户一十七万二千二百八十四。
  僧道一千八百丹五名。
  户一十八万八百七十三:
  南人户一十八万三百二十三。
  僧道一千八百丹五名:
  僧尼行童一千六百四十三名。
  道士女冠一百六十二名。
  南人户九千六百四十一。
  北人户三百七十二。
  僧道四百一十七名:
  僧尼行童三百八十七名。
  户六万七千一百六十六:
  南人户六万七千一百六十六。
  僧道二百九十五名:
  僧尼行童一百九十名。
  道士女冠一百五名。
  户二万七千六百四十一:
  南人户二万七千四百九十。
  北人户一百五十一。
  僧道三百一十一名:
  僧尼行童二百八十六名。
  道士女冠二十五名。
  户二万四千三百九十八:
  南人户二万四千三百九十四。
  僧道三百七十四名:
  僧尼三百五十四名。
  户七千六百二十八:
  南人户七千六百二十六。
  僧道一百六十二名:
  僧尼一百四十二名:
  户一万一千三百六十九:
  南人户一万一千三百四十八。
  户三万九百一十三:
  南人户三万九百一十三。
  僧道一百三十八名:
  僧尼行童一百丹八名。
  户一千七百四十五:
  南人户一千七百四十五。
  任土作贡,其来尚矣,尊君之义,人心所同。广为禹迹所奄,杨州之地,厥篚织贝,厥包橘柚,载之禹贡,历历可稽。汉初赵佗,因陆贾使回,献白璧一双,翠鸟千,贝五百,桂蠹一器,生翠四十双,此一时事也。后汉岁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和帝元兴元年,临武长唐羗上书谏止,帝下诏勑太官勿受献,由是遂省。宋武帝时,州献入筒细布一端八丈,帝恶其精丽劳民,付有司弹劾,以布还,并制岭南禁作此布。唐制:州贡银、藤、簟、竹席、荔枝、鼊皮、鳖甲、蚰蛇胆、石斛、沉香、甲香、詹糖香。宋太平兴国八年,诏曰:「广州岁贡藤,每斤去皴麤,中用者纔三两。自今取堪用者,无使负重致远,匮民力焉。」又九域志所载:「土贡:沉香一十斤,甲香三斤,詹糖香、石斛各二斤,龟壳、水马各二十枚,鼊皮二十领。」元丰九域志卷九广南路:「土贡:沉香一十斤,甲香三斤,詹糖香、石斛各二斤,龟壳、水马各三十枚,鼊皮一十张,藤席二十领。」注称:「席宜作簟。」后悉除之。圣朝不贵异物,进贡所供药物而已。上无玩好之需,下无劳顿之扰,其视十里走红尘者,相去有间矣。今以进献物色,具载于后。
  藿香五十斤,广茂壹佰斤 【 又名青姜】 ,柯子五十斤,随风子壹斤,史君子二十斤。
  龙眼子二斤,桄榔子壹斤,史君子三十斤,姜黄二十斤。
  什一取民,古之制也。汉晋而下,立法不同。唐自租庸调法既坏之后,兵戈日兴,土狭费广,陌钱、间架之类,往往病民。宋行雇役之法,故于田税之外,又有夏役、秋役、茶钱、赏给之需;商税之外,复有地基、河渡、银场、经制之目,名件不一,民以为病。圣朝混一,首以宽民力为第一义,凡宋无名之赋,一切蠲除之。广为极边,愈加优恤。惟种田纳地税,买卖纳商税 【 商税三十税一】 ,鱼盐舶货之征,随土所有。自此之外,秋毫不扰。今将税赋名件疏列于后,附以前代诸色科名,以记沿革。
  田钱 壹佰柒拾伍贯贰佰肆拾伍文肆分。
  计正耗米 壹万贰仟肆佰参拾肆石陆斗贰升伍合肆抄参撮。
  正米 壹万壹仟陆佰贰拾壹石壹斗肆升肆合玖勺整。
  鼠耗分例米 捌佰壹拾参石肆斗捌升壹勺肆抄参撮。
  税户 贰万捌仟壹佰柒拾柒户。
  丁 贰万参仟壹佰贰拾捌丁。
  米 壹万肆仟伍佰参拾玖石陆斗参升肆勺。按田钱、税户正耗米总数与下列正米、鼠耗分例米合计,理应相符。上下各数多有相符,有一二数不符。此处相差甚大,可能非正耗米总数。当时米容量单位为万仟佰拾石斗升合勺抄撮圭。
  正米 壹万参仟柒佰参拾壹石参斗肆升。
  鼠耗分例米 玖佰陆拾壹石壹斗玖升参合捌勺。
  客户 参万捌仟参佰参户。
  丁 参万捌仟参佰参丁。
  计正耗米 肆仟柒佰参石陆斗贰升参合柒勺。此正耗米总数应为肆仟捌佰参石柒斗柒升伍合柒勺,相差四数。
  正米 肆仟肆佰捌拾玖石伍斗壹升。
  鼠耗分例米 参佰壹拾肆石贰斗陆升伍合柒勺。
  民粮 壹万壹仟壹佰玖拾捌户。
  计正耗米 捌仟肆拾捌石贰斗玖升参合玖勺。
  田钱 参拾柒贯肆佰玖拾玖文玖分。每文科米伍升。
  计正耗米 贰仟捌佰壹拾玖石陆斗壹升壹合玖勺。此正耗米总数应为贰仟捌佰壹拾玖石陆斗参升壹合玖勺,「壹升」为「参升」,总数与分数必有一误,下同。
  正米 贰仟陆佰参拾伍石壹斗柒升。
  鼠耗分例米 壹佰捌拾肆石肆斗陆升壹合玖勺。
  丁税户 壹万壹仟壹佰玖拾捌户。
  丁 捌仟捌佰捌拾丁。
  计正耗米 伍仟贰佰贰拾捌石陆斗陆升贰合。
  正米 肆仟捌佰捌拾陆石陆斗。
  鼠耗分例米 参佰肆拾贰石陆升贰合。
  民粮 贰仟柒佰参拾贰户。
  计正耗米 参仟玖拾柒石玖斗参升肆合参勺贰抄肆圭。
  田钱 壹拾柒贯陆拾参文柒分陆厘。
  计正耗米 壹仟捌佰贰拾贰石参斗参升参合捌勺贰抄肆圭。
  正米 壹仟柒佰参石壹斗壹升伍合柒勺贰抄。
  鼠耗分例米 壹佰壹拾玖石贰斗壹升捌合壹勺肆圭。
  丁 贰仟壹佰伍拾柒丁。
  计正耗米 壹仟贰佰柒拾伍石陆斗伍合。
  正米 壹仟壹佰玖拾贰石壹斗伍升。
  鼠耗分例米 捌拾参石肆斗伍升五合。
  民粮 贰万参仟柒佰贰拾柒户。
  计正耗米 肆仟贰佰参拾参石肆斗壹合伍勺。
  田钱 肆拾贰贯玖佰贰拾柒文。
  计正耗米 捌佰肆拾捌石参升捌合壹勺。此正耗米总数应为捌佰肆拾捌石参升玖合贰勺,「捌合壹勺」为「玖合贰勺」。
  正米 柒佰玖拾贰石伍斗陆升。
  鼠耗分例米 伍拾伍石肆斗柒升玖合贰勺。
  丁 贰万壹仟肆佰肆拾参丁。
  计正耗米 参仟参佰捌拾伍石参斗陆升贰合参勺。
  正米 参仟壹佰陆拾参石捌斗玖升。
  鼠耗分例米 贰佰贰拾壹石肆斗柒升贰合参勺。
  民粮 壹万捌仟陆佰壹拾户。
  计正耗米 壹万陆佰伍拾石伍斗玖升伍合壹勺贰抄伍撮肆圭。
  田钱 陆拾伍贯伍佰伍拾捌文参分肆厘。
  计正耗米 参仟捌佰柒拾石捌斗壹升陆合壹勺贰抄伍撮肆圭。此正耗米总数应为参仟捌佰柒拾柒石捌斗壹升陆合壹勺贰抄伍撮肆圭,漏记「柒石」。
  正米 参仟陆佰贰拾肆石壹斗贰升柒合贰勺贰抄。
  鼠耗分例米 贰佰伍拾参石陆斗捌升捌合玖勺伍撮肆圭。
  丁税客户 壹万捌仟陆佰壹拾户。
  丁 壹万玖仟陆拾参丁。
  计正耗米 陆仟柒佰柒拾贰石柒斗柒升玖合。
  民粮 捌仟参佰壹拾贰户。
  丁 捌仟肆佰伍拾玖丁。
  计正耗米 贰仟参佰玖拾玖石陆斗捌升玖合。
  田地 参仟壹佰壹拾顷壹拾捌亩。
  计正耗米 壹仟贰拾参石玖斗壹升伍合壹勺。此正耗米总数应为壹仟贰拾陆石玖斗壹升伍合壹勺,「参石」为「陆石」。
  正米 玖佰伍拾玖石玖斗参升。
  鼠耗分例米 陆拾陆石玖斗捌升伍合壹勺。
  民粮 壹仟陆佰伍拾玖户。
  计正耗米 参仟参拾捌石肆斗柒升肆勺肆抄。
  田地 壹仟贰佰陆拾伍顷捌拾伍亩。
  田钱 捌贯参佰玖拾玖文。
  计正耗米 壹仟捌佰肆拾石参斗参升柒合玖勺肆抄。
  正米 壹仟柒佰壹拾玖石玖斗肆升贰合。
  鼠耗分例米 壹佰贰拾石参斗玖升伍合玖勺肆抄。
  丁税户 壹仟陆佰陆拾肆户。
  丁 壹仟肆佰壹拾捌丁。
  计正耗米 壹仟壹佰玖拾捌石壹斗参升贰合伍勺。
  正米 壹仟壹佰壹拾玖石柒斗伍升。
  鼠耗分例米 柒拾捌石参斗捌升贰合伍勺。
  民粮 壹佰柒拾陆户。
  田钱 贰贯贰佰玖拾玖文伍分。
  计正耗米 壹佰伍拾陆石柒斗壹升参合捌勺陆抄玖撮贰圭。
  正科米 壹佰壹拾柒石捌斗陆升贰抄玖撮贰圭。
  正米 壹佰壹拾石壹斗肆升玖合伍勺陆抄。
  鼠耗分例米 柒石柒斗壹升肆勺陆抄玖撮贰圭。
  包纳米 参拾捌石捌斗伍升参合捌勺肆抄。
  正米 参拾陆石参斗壹升贰合。
  鼠耗分例米 贰石伍斗肆升壹合捌勺肆抄。
  计正耗米 伍拾贰石柒斗捌升壹合参勺捌抄捌撮。
  田钱 壹贯贰佰参拾壹文玖分。 每文科米壹升陆合。
  计正耗米 肆拾伍石捌斗贰升柒合捌抄捌撮。此正耗米总数应为肆拾伍石捌斗参升柒合捌抄捌撮,「贰升」为「参升」。
  正米 肆拾贰石捌斗参升捌合肆勺。
  鼠耗分例米 贰石玖斗玖升捌合陆勺捌抄捌撮。
  丁税户 陆拾陆户。
  丁 壹拾壹丁。每丁米伍斗玖升。
  计正耗米 陆石玖斗肆升肆合参勺。
  正米 陆石肆斗玖升。
  鼠耗分例米 肆斗伍升肆合参勺。
  天一生水,润下作咸,是为五味之最。虽民食之所需,而古人什一之税,犹未及此。自齐以鱼盐富强,历代因之,以资国用。设官榷卖,遂以为常。宋设立盐场一十七处,自归附后,起废合并不一。至元三十年,止设一十四处,初定额办盐贰万壹仟伍佰柒拾伍引贰百斤。大德六年,添办盐捌仟肆佰贰拾肆引贰佰斤。通以三万引为额,每引给工本壹拾两,与灶户煎办。 【 每一引官价一定十五两。】  提举官置司广州。本路所管者,靖康、香山、东莞、归德、黄田、海晏、矬峒七场而已。其隆井、招收、小江三场,隶潮州路。淡水、石桥二场,隶惠州路。双恩、咸水二场,隶南恩州。以其据永乐大典卷一一九○七,「其」字为「上」字。盐场皆属扬举司,故并录于此。
  本司各场周岁总办:
  客旅盐 捌千玖百玖引。
  散办盐 贰万壹千壹百玖拾壹引。散办盐总数与后列分数合计不符有工本十二场散办盐合计壹万玖千伍百肆拾伍引,无工本二场散办盐壹千伍百肆拾陆引,合计贰万壹千玖拾壹引,比此数少壹百引,总数与分数必有一误。
  官吏食盐,民食盐,灶户食盐。
  有工本一十二场,计盐二万八千四百五十四引。
  小江场周岁办盐七千八百二十四引:
  客旅盐三千九百六十四引。
  散办盐三千八百六十引。
  招收场周岁办盐二千八十六引:
  客旅盐五百四十九引。
  散办盐一千五百三十七引。
  石桥场周岁办盐三千九百八十一引:
  客旅盐二千七百六十二引。
  散办盐一千二百一十九引。
  咸水场周岁办盐二千六十一引:
  客旅盐八百一十九引。
  散办盐一千二百四十二引。
  双恩场周岁办盐二千五十八引:
  客旅盐八百一十五引。
  散办盐一千二百四十三引。
  隆井场周岁散办盐一千六百四十八引。
  淡水场周岁散办盐一千九百二引。
  黄田场周岁散办盐五百八十二引。
  东莞场周岁散办盐四百一十二引。
  香山场周岁散办盐一千七百八十四引。
  归德场周岁散办盐二千五十八引。
  靖康场周岁散办盐二千五十八引。
  无工本二场,计盐一千五百四十六引。
  海晏场周岁散办盐九百六十一引。
  矬峒场周岁散办盐五百八十五引。
  本路各务县周岁总办:
  税课钞贰仟陆拾壹定肆拾伍两贰钱参分陆厘。
  竹木课钞参拾柒定壹拾捌两。
  在城商税务周岁办:
  税课钞壹仟捌佰参拾肆定壹拾贰两。
  竹木课钞参拾柒定壹拾捌两。
  税课钞捌拾定捌两捌分。
  税课钞陆拾玖定肆拾壹两捌钱贰分陆厘。
  税课钞参拾肆定贰拾伍两捌钱伍分。
  税课钞贰拾玖定壹拾贰两捌分。
  税课钞壹拾肆定贰两陆钱。
  酒以成礼,三代以前有之矣。周官虽有三酒五齐之文,而不与九赋九贡之数。榷酤始于汉,而酒税遂行。至宋变为官酿,惟岭南以烟瘴不禁,谓之「万户酒」。归附后,酒一坛税钞一钱。至元二十二年,官置局榷酤,寻又革,每坛税钞一贯。继蒙上司行下,三分减一,有司失于奉行。至元二十九年,又令酒税三分增一。酒户诉于宪司,追照勘会,遂以前此未减之数,移为今次之增,仍每坛增钞一钱,以充醋课,遂为定例。今并在城及诸县酒醋课数目,开列于后。
  本路各务县周岁总办:
  酒课钞参仟贰佰贰定壹两壹分玖厘。
  醋课钞伍拾陆定柒两贰钱柒分。
  酵课钞贰定参拾两陆钱捌分。
  酒课钞壹仟捌佰玖拾贰定肆拾肆两贰钱柒分玖厘。
  醋课钞伍拾定贰拾捌两捌钱柒分。
  酵课钞壹定壹拾捌两肆钱。
  酒醋课钞壹佰捌拾玖定壹拾肆两肆钱。
  酒醋课钞参佰参拾参定壹拾两捌钱贰分。
  酒课钞参佰柒拾肆定肆拾贰两柒钱柒分。
  醋课钞壹定贰拾伍两捌钱肆分。
  酵课钞壹定壹拾贰两贰钱捌分。
  酒课钞贰佰壹拾玖定壹拾贰两壹钱贰分。
  醋课钞肆拾壹两肆钱。
  酒课钞柒拾陆定参拾柒两捌钱。
  酒课钞陆拾定参拾柒两参钱陆分。
  醋课钞壹定壹拾陆两参钱陆分。
  酒课钞伍拾伍定壹两肆钱柒分。
  醋课钞壹定捌两捌钱。
  田钱壹仟参佰玖拾壹贯有奇。
  茶钱贰仟壹佰参拾捌贯有奇。
  夏秋料役钱共肆万肆佰贰拾肆贯有奇。
  田米旧管伍万陆仟壹佰玖拾柒硕有奇。
  今管肆万捌佰肆硕有奇。
  丁米旧管壹拾贰万贰仟贰佰肆拾捌硕有奇。
  今管壹等至肆等陆万伍仟柒佰陆拾参硕有奇,余系伍等。
  都税务额解钱捌万贰仟伍佰肆拾玖贯有奇。
  增城县巿务税钱肆仟陆佰陆拾壹贯。
  清远县巿务钱参仟陆佰贰拾参贯。
  怀集县巿务税钱陆佰肆拾肆贯。
  东莞县巿务税钱贰仟贰佰捌拾贰贯。
  新会县巿务税钱肆仟捌拾捌贯。
  扶胥镇税钱肆仟肆佰陆拾柒贯。
  西南道场参仟玖拾玖贯有奇。
  吉利场贰仟伍佰伍拾玖贯有奇。
  金斗场贰仟捌佰肆拾陆贯有奇。
  石壁场壹仟玖佰伍拾伍贯有奇。
  宁口场捌佰贰拾贯有奇。
  曲隆场参佰参拾玖贯有奇。
  香山场伍佰单柒贯有奇。
  东莞场、 【 (静)】 〔靖〕康场、归德场、矬峒场、官富场、海晏场、横岗场、石疆场。
  以上八场,全年额催税钱,总计贰仟壹佰柒拾陆贯有奇。嘉定元年,经略陈舍人岘以为僻远非商贾经由之地,岁久无几,徒为民害,悉行除罢。内东莞 【 (静)】 〔靖〕康、归德、海晏四场,元系管催煎盐课,自仍其旧。
  书序:九丘「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尚书序:「言九州岛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所谓风土物产也。天地间,东西南北,风气不同,物产亦异。故南人不识驼,北人不识象。杜鹃至洛,识者以为怪;鸜鹆巢鲁,当时以为妖。橘踰淮而为枳,梅南落而北开。其气殊,其产亦殊也。广东南边大海,控引诸蕃,西通牂牁,接连巴蜀,北限庾岭,东界闽瓯。或产于风土之宜,或来自异国之远,皆聚于广州。所以名花异果,珍禽奇兽,犀珠象贝,有中州所无者。汉志云:粤地「处近海,多犀、象、珠玑、银、铜、玳瑁之凑」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谓其自远方来也。桂海虞衡志又云:「世传南果以子名者,百二十。半是山野间草木实,猿狙之所甘,人强名以果,故不能尽识。」桂海虞衡志志果:「世传南果有以子名者,百二十。半是山野间草木实,猿狙之所甘,人强名以为果,故余不能尽识,录其识且可食者五十五种。」其余飞潜动植之类,似此者多,不独草木为然也。今分门析类,条列于后。
  秔,糯,秥,粟,麦,豆,脂麻,稻,絁,紬,纱,蕉布,葛布,苎布,竹鲜布,吉贝布。
  珠:来自舶上,土产不多。刘汉时置媚川都以采之,至宋而废。归附后,元贞元年,屯门寨巡检刘进程、张珪建言:东莞县地面大步海内生产鸦螺珍珠。又张珪续言:本县地名后海、龙岐及青螺角、荔枝庄,共二十三处,亦有珠母螺出产。省府委官相视采涝,及采到产珠鸦螺树、鸦螺壳,各取珠子进呈去讫。定议三年一次,于六月、七月采涝,所得多寡,初无定数。大德四年,续有侯福建言:东莞县东名横洲,共十处,出产珠颗。见行委官,亦依例相视采涝。
  榄香:新会上、下川山所产白木香,亦名青桂头。其水浸渍而腐者,谓之水盘头。雨浸经年,凝结而坚者,谓之铁面。惟榄香为上香,即白木香材,上有蛀孔如针眼,剔白木留其坚实者,小如鼠粪,大或如指,状如榄核,故名。其价旧与银等。今东莞县地名茶园,人盛种之,客旅多贩焉。
  诃子:故干明寺有之,即今光孝。取寺之罗汉井水,与甘草和煎,乳白而甘。
  桑螵蛸,木通,桑白皮,白芷,萹蓄,金毛狗脊,缩砂,桔梗,荜拨,独活,五加皮,楮实子,剪草,金银花,藿香,象斗,马屁勃,五倍子,山栀子,木鳖,五味子,青箱子,天浆子,紫苏子,紫苑,紫梢花,凌霄花,地黄,干姜,干葛,何首乌,山茨菰,地骨皮,马兜苓,黄苽蒌,覆盆子,百部,萆麻子,蜀葵子,槐角子,车前子,薏苡仁,白扁豆,紫河车草,紫金牛,菖蒲,枇杷叶,金银薄荷,石莲子,山药,史君子,天南星,白及,白敛,莺粟子,黑牵牛,白牵牛,蛇床子,麦门冬,黄花母,茱萸,金莺子,随风子,诃梨勒,樟柳眼,香花子,苦练子,吊藤,仙人肝,葳灵仙,草牛膝,甜亭苈,芸台子,萆薢,续断,接骨草,鹿茸,乌朱砂叶,紫背草,三赖子,紫茸,云母石,香附子,贯众,木馒头,胡蔓草,海蛤,海螵蛸,海牛,海马,海藻,石决明,石蠏,石蛇,石燕子,蛤蚧 【 岁贡七十对】 ,赤足蜈蚣,红娘子,班猫,水蛭,盲虫,昆布。
  素馨花:南方草木状云:一名那悉茗,「有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方草木状:「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原书「那悉茗」应为「耶悉茗」。又龟山志谓:「昔刘王有侍女名素馨,其冢生此花,因名。」今城西九里,地名花田,弥望皆种此花,其香他处莫及。古龙涎香饼及串珠之类,治以此花,则韵味逾远。贩女或以蕉丝为穗,鬻于巿。
  珊瑚花:经略程师孟诗云「珊瑚花发客疑真」是也。
  茉莉花:或云抹丽。较诸素馨,其香尤旎。其种又有黄色者。
  泡花:或名柚花。春末夏初开,蕊圆白,既拆,似茶花,气极清芬。
  史君子花:蔓生,一簇至一二十葩,轻盈似海棠,红白间开。
  佛桑花:花与朱槿稍似,叶如黄桑,差小,州人呼为小牡丹。其色殷红,大如盏。又有水红者颇佳,四时皆有花。东坡诗云「艳艳烧空红佛桑」是也。
  朱槿花:一名木槿。诗云「颜如□英」是也。其色不一,或紫或白,或水红者。春夏盛开,惟单台者,朝开暮落。
  蝴蝶花:树高可三、五尺,叶皱而有棱,春暮盛开。山谷间常有之,惟新会白水山为盛。其蕾丛众,三二十颗。开必四朵相对,如白蝶状,须眼微具。谢又开,其次蕾谢,复如之,亦草木之妖也。故好事者有诗云:「疑是多情年少儿,誓为比翼更连枝。芳魂化作此花者,世世生生不厮离。」
  白鹤花:状如白鹤,头颈翅足皆具,头有黑点如眼睛。开于暮春,惟西樵岩有之。
  刺桐花:殷红如木绵花,树枝皆生刺,故名。朱余庆诗云:「经冬来往不踏雪,半在刺桐花下行。」舆地纪胜卷八十九朱余庆岭南路:「越岭向南风景异,人人传说到京城。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上行。」
  含笑花:其色微紫,香亦旖旎,蒲涧山多有之。东坡诗云:「如今独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学仙。」清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广州蒲涧寺:「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昔日菖蒲方士宅,后来薝卜祖师禅。而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学仙。」
  真珠,金盏,金沙,金凤,木香,金钱,阇提,凤尾,丽春,长春,胜春,蔷薇,芙蓉,密友,酴醿,山丹,蜀葵,蜡梅,小笑,大笑,鹰爪,萱草,竹僊,郁李,鸡冠,金菊,指甲,荳蔻,御柳,木犀,杜鹃,海棠,罗汉,紫绦,紫薇,梅堆,白薇,麝脐,男贞,女贞,寒蝉,春花,莺粟,木锦,鸡头,石竹,惜银红,玉绣球,佛头菊,胡蝶菊,剪春罗,九里香,滴滴金,醉杨妃,七寸锦,玉留春,金灯,凌霄,白合,绿葱,玉簪,干莲,金莲,黄淡,露头,碧桃,锦李,丙桃,绯桃,红梅,柳桃,奴仙,素馨菊,映山红,一丈红,千叶石榴,兰,蕙,重瓣蜀葵。
  波罗密:樛枝大叶,实生于干,其大如瓠,蜜煎最宜。南海庙东西各一株,每岁九、十月熟,取供诸台,它莫敢取。本西域种也。一名曩伽结。
  频婆子:实大如肥皂核,煨熟去皮,味如栗。本韶州月华寺种,旧传三藏法师在西域携至,如今多有之。频一作贫,梵语谓之丛林,以其叶盛成丛也。
  蒟酱:蜀都赋:「蒟酱流味于番禺」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本草云:「蔓生,叶似王瓜而厚大,实似桑椹。其苗为浮留藤,合槟榔食之。」本草纲目卷十四:「蔓生,叶似王瓜而厚大光泽,味辛香,实似桑椹。」「苗名浮留藤,取叶合槟榔食之,辛而香也。」
  荔枝:自东汉时南海进荔枝,时唐羌上书言状,和帝罢之。 【 汉史:永元中,交州进荔枝、龙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死亡,罹猛兽毒虫之害者无数。时唐羌,字伯游,为临武长,上书言状云:「伏见交趾七郡,献生龙眼、荔枝。南州土地炎热,恶虫猛兽,不绝于路,犯死亡之害者众。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和帝罢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敕太官勿复受献。」时永元十五年也。】 后汉书卷四孝和孝殇帝纪:「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时临武长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勑太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谢承书曰:「唐羌字伯游,辟公府,补临武长。县接交州,旧献龙眼、荔支及生鲜,献之,驿马昼夜传送之,至有遭虎狼毒害,顿仆死亡不绝。道经临武,羌乃上书谏曰:『……伏见交趾七郡献生龙眼等,鸟惊风发。南州土地,恶虫猛兽不绝于路,至于触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复生,来者犹可救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帝从之。」今佳品多出增城,其名有脆玉、麝香匣、大将军、小将军、皱玉、状元红、绿罗包、紫罗包、大丁香、小丁香、天茄子、黄泥子、水晶团、犀角子。又有金钗子,一名丫髻子,荔枝之小者,并蔕而生,味甘无核。又有海山楼者,宋诸司以重五日阅舟师于海山楼,率以是日至,因名焉。
  龙眼:似荔枝而小者,而香甜胜之。
  柑子:有源柑、银柑。有馒头柑,以其小尖如馒头,香味不减温柑。
  香橼:一云枸橼,皮厚而香。又有状如手者,名佛指橼。
  橄榄:味甘而香,一名木榄。有丁香榄,较香,味丁香,尤胜。
  乌榄:状如橄榄而长,色黑,以温汤沃之,熟乃可食。其仁可荐茶,一名木咸「咸」当为「威」字之讹。子。
  绿榄:似乌榄而色绿,汤治如乌榄法,其味尤香,亦有红色者。
  蕉子:味香而甜,佳者出增城。有青牙蕉、黄牙蕉。青芽者虽甚熟且腐,而色不变,最为香美。
  柚子:其花甚香,实大而圆,皮甚厚。
  余甘:味初涩,回味甚甘,类橄榄,而风韵过之,大者如梅、李。山谷名之曰「味谏」,言初苦而终有味。其橄榄诗曰:「方怀味谏轩中果,忽见金盘橄榄来。想共余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今乡人亦呼为「谏味」据永乐大典卷一一九○七,作「味谏」。
  谷子:味亦初苦而后甘,嫩者以蜜渍暴干最宜。
  秋风子:色褐,味酸涩,熟乃可食。
  金斗子:色红,味甘。
  崖蜜:小而黄,壳薄味甘,增城山间有之。
  青竹子:状如桃而圆,色黄,味酸。
  山不纳子:色红,味甘酸,其大如弹。
  桂木子:其大如桃,皮黄,肉红,味酸,俗呼鬼目。
  千岁子:一名青脆子,核中有肉如栗。
  不纳子:类菩提子,其核可作数珠。 【 唐人诗云「薄纳子」可对「木绵花」。】
  毛韶子:似荔枝而味酸。
  羊矢子:如石莲而小,色青味甘。
  三敛子:一名羊桃,瓣五出,如田家碌碡状,味酸。
  宜母子:一名黎檬子,状如□据永乐大典一一九○七为「柑」字。橘,味酸。大德三年,泉州路煎糖官呈,用里木榨水,煎造舍里别。 【 舍里别,蒙古语,曰解渴水也。凡果木之汁,皆可为之。独里木子香酸,经久不变。】 里木即宜母子。今本路于番禺县城东厢,地名莲塘,南海县地名荔枝湾,创置御果园,共二处,栽植里木树,大小共八百株。大德七年罢贡。
  人面子:核如人面,去核沃糖,可寄远。其仁香味,过于榄仁。
  黄淡子:状如柑橘,色黄味酸,花可熏香陈藏器。本草谓橘之类,有榻橘、山橘、黄淡子是也。
  黄皮子:大如弹,味甜。有白蜡子,其味犹胜。
  倒黏子:状如软枣,色紫黑,肉红,味甜。
  鬼抝子:状如人指,皮薄色黄,其中有骨,可作蜜煎,其脆。
  菩提子:状如石榴,色青味甘。
  冬桃:状如橄榄而圆,色绿,味甘酸。
  偏桃:如桃而偏,色青而肉甘。
  岑梨:大如橘,味甘,亦梨之小者。
  山枣:状如枣而圆,色青黄,味甘酸。
  马脐子:即凫茈也。小而实,稍类浙中者。
  石栗:壳坚,内据永乐大典一一九○七,「内」为「肉」字。实如栗。
  桃,李,梅,梨,枣,柿,栗,茅栗,蔗,莲,藕,菱,茨菰,橙,橘,金橘,杨梅,石榴,卢橘。水瓮子,古买子,罗蒡子,柰丁,蒲萄子,锥子,茅锥子。
  西瓜:按五代史云:「胡峤为萧翰掌书记,随翰入契丹。得契丹破回纥时种,以牛粪覆棚而种之。大如中国冬瓜,其味甘」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初,萧翰闻德光死,北归,有同州合阳县令胡峤为翰掌书记,随入契丹。……居虏中七年。当周广顺三年,亡归中国,略能道其所见。云:『……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因名。广州自至元归附后,方有此种。其实圆碧而外坚,其子有三色:黄、红、黑。北客云:瓜凉可止烦渴,过食不为害。其仁甘温。今岭南在在有之,遂为土产。
  合子瓜,鸭青瓜,香瓜,王瓜,金瓜,银瓜,白瓜。
  菩提树:州人以水浸叶,去其浮膜,为元夕灯饰。今光孝寺有之。
  木绵树:高四、五丈,花殷红,大如瓯,类山茶。花时如锦漫天,既谢,有绵飞如柳絮。
  桄榔树:如椶榈而叶长,结子累然。
  君迁树:陆龟蒙和皮日休寄南海诗云:「庭中亦有君迁树,莫向高台望汉朝」陆龟蒙:奉和袭美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周年:「庭中必有君迁树,莫向空台望汉朝。」,是也。按文选吴都赋注云:「平仲、君迁二木,广州有之,子如瓠形」。文选卷五左思吴都赋注,刘成曰:「平仲之木,实白如银。君迁之树,子如瓠形。……广州有之。」又交州记云:「有君迁树,有朝汉台。」又司马温公类篇云:「君迁,木名,子如马妳?」今不知何木,或云俗呼为牛妳子者是。
  榕,桧,槐,黄柞,苦练,樟,楠,桐,□,黄胆,石心,杉,石盐,赤黎,皂角,水沙,水松,山栢,黄杨,桑,鸭脚,樔,槁,枫,栎,檀,■〈木圆〉,锥,椶榈,柳,水椰,楮,相思,松,栢,鸟桕,紫荆,羊角,桂,羊矢,柯,山枣,上李,乌柿,山桃,牛耳聆,剎,桃花森,秋风。
  桃竹:即坡诗云:「已从子美识桃竹,更向安期觅枣瓜。」坡自注云:「蒲涧山有桃竹,可作杖,而土人不识,予始录子美诗遗之。」清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赠蒲涧信长老:「优钵昙花岂有花,问师此曲唱谁家。已从子美得桃竹,(公自注:此山有桃竹,可作杖,而土人不识。予始录子美诗遗之。)不向安期觅枣瓜。燕坐林间时有虎,高眠粥后不闻鸦。胜游自古兼支许,为采松肪寄一车。」又志林云:「桃竹,叶如棕,身如竹,密节而实中,盖天成柱杖也。」
  鹤膝,多枝,笼葱,■思■摩,单,班,紫,猫头,苦,筋,簕,黄陶,芦,石,大头,金丝,绿。
  芥,菘,蔓青,芥蓝,芸台,莼,石辣,焊,地黄,苋,萝卜,波菱,荇,莴苣,茼蒿,葱,薤,蒜,韭,香菜,蕨,芹,萁,苦葵,荠,猪■〈〉木巳,茄,姜,瓠,黄苽,水苽,冬苽,蕈,芋,菌,茭笋,鹅眼,瓮,猫头笋,笋,圣笋,蒲突,白菜,白苽,白女句■,莙荙,甜菜,胡荽,鹅肠,当风,藤菜,苦益,竹菜,面菜,秃菜,山姜笋,荞,羊蹄,紫菜。
  象,虎,豹,狼,鹿,麞,麖,麋,麂,野猪,獭,猿猴,竹■〈鼠留〉,倒鼻,■〈犭豪〉猪,刺猬,山川甲,香狸,白面毡,金钱狸,鼠狼,白鼠,豺,羚羊,熊,猩猩,鏖。
  马,骡,驴,牛,羊,猪,鸡,鹅,犬,鸭,猫。
  潮鸡:小于常鸡而胫短,潮至则鸣。李德裕诗曰:「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唐诗别裁集卷十五李德裕岭南道中:「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余靖诗曰:「客听潮鸡迷早夜,人瞻飓母识阴晴。」余靖武溪集卷二和董职方见示初到番禺:「五方殊俗古难并,千载犹存故越城。客听潮鸡迷早夜,人瞻飓母识阴晴。波涛汹涌天边阔,犀象斓斒徼外生。太守不才当远寄,惟忧南亩废农耕。」
  天地中间,海为最巨,资生之物,厥族惟错。其洪纤巨细,千态万状,虽尔雅有不能尽其网罗,山海经亦不能极其形容也。今以世常见、人常食者,录于□原文不明。据永乐大典卷一一九○七引文为「左」字。
  暨鱼:大者长二丈余,脊若锋刃。时至南海王庙前而退,人谓之「来朝」。或数十年一来,或一年数至,俗谓「来数」,则人有疫疾。景定壬戌冬,尝过州境,数十成羣,至三江口而返。
  ■〈鱼居〉鱼:昂首 【 (干)】 〔于〕水面,牙如立戟。
  寻龙鱼:头类龙而无角,鳞亦然。惟香山古镇海及南海逢村等处有之。大者或长丈余。人得而烹之,亦可为鲊,其骨脆美。
  三鯬鱼:一名鲥鱼。甘腴可爱,肉中多生横刺。楚渊材曰:「吾生平有五恨,第一恨鲥鱼多骨」,是也。
  鼋,鼍,鼊,龟,鳖,鲎。
  赤鱼,■〈鱼佥〉鱼,白饭鱼,黄皮鱼,苍鱼,温鱼,笋壳鱼,金鼓鱼,腰带鱼,沙钻鱼,针鱼,曹白鱼,牛尾鱼,蓝刀鱼,石头鱼,白春鱼,庵鱼,鞋底鱼,甑箄鱼,鳅鱼,比目鱼,鲇鱼,斑鱼,螗虱鱼,马蛟鱼,沙鱼,子鱼,河豚鱼,短头鱼,鱆鱼,鱲鱼,白甲鱼,■〈鱼资〉鱼,鲈鱼,鲤鱼,鳡鱼,鳊鱼,马鲚鱼,鳅鱼,墨鱼,鲫鱼,山花鱼,鬐撒鱼,赤赖鱼,坦壳鱼,鳝鱼,亟鱼,黄鱼,绵鱼,锦蒲鱼,三珠鱼。
  蟹之美者,一名赤母,其壳含黄而脐团。坡诗云:「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自注云:「雄之脐尖,雌之脐团」,即此也。惟盛寒盛暑时最肥。产于咸淡水之间有白蚬处,以其所食者白蚬而已。惟香山县龙眼里最多,番禺、东莞亦有之。 【 按蟹略云:「大者为■〈虫矛〉蝤,小者为蟹。」今世俗皆呼为蟹,其来久矣。】
  软壳蟹,白蟹,虎蟹,宁虾,白虾,涌虾,铁虾,五须虾,长气虾,水母,水鸡,蛙。
  蚬:大小有三种,沙洲亦有之,惟泮塘海、南石头海所产者为佳,名金錂口。刘鋹时取以自奉,禁民不得采。
  独崖蚝:其味最佳。新会地名独崖海,海中所产。
  沙螺:一名西施舌,其味亚于香螺,惟番禺沙湾海有之。
  香螺,青螺,龟脚螺,刀鞘螺,指甲螺,鹦鹉螺,琢螺,拍掌螺,红螺,白蚬,马甲柱,蛤蜊, 【 一名车白】 ,车螯,瓦屋,丝蚶,猎涉,蚝 【 壳曰牡厉】 。
  白雀:番禺杂记云:「菖蒲观有二白雀,相传见之数百年矣。」
  五色雀:其雀十数为羣,各异色。生聚于罗浮,时往来蒲涧山间。
  灰鹤,鹳,白鹇,竹鸡,画眉,留春莺,槟榔雀,鸡鶒,雉鸡,夜鸣鸡,山胡,鸥,鵁青,鹁鸽,鹧鸪,鹊,乌鸦,鸠,青鸠,白项鸦,啄木,伯劳,燕,鹰,鹘,绣眼,野鸭,鹌鹑,鶽,鹭,鸬鹚,鹞,白头,青钱。鸜鹆。
  ○舶货【 诸蕃国附】
  「货通狮子国」,昌黎尝有是诗矣。山海为天地宝藏,珍货从出,有中国之所无。风化既通,梯航交集。以此之有,易彼之无,古人贸通之良法也。广为蕃舶凑集之所,宝货丛聚,实为外府。岛夷诸国,名不可殚,前志所载者四十余。圣朝奄有四海,尽日月出入之地,无不奉珍效贡,稽颡称臣。故海人山兽之奇,龙珠犀贝之异,莫不充储于内府,畜玩于上林,其来者视昔有加焉。而珍货之盛,亦倍于前志之所书者。今录其可名之国,附于舶货之后。
  象牙,犀角,鹤顶,真珠,珊瑚,碧甸子,翠毛,龟筒,玳瑁。
  白番布,花番布,草布,剪绒单,剪毛单。
  沉香,速香,黄熟香,打拍香,暗八香,占城,麄熟,乌香,奇楠木,降香,檀香,戎香,蔷薇水,乳香,金颜香。
  脑子,阿魏,没药,胡椒,丁香,肉?子荳蔻,白荳蔻,荳蔻花,乌爹泥,茴香,硫黄,血竭,木香,荜拨,木兰皮,番白芷,雄黄,苏合油,荜澄茄。
  苏木,射木,乌木,红柴。
  沙鱼皮,皮席,皮枕头,七鳞皮。
  黄蜡,风油子,紫梗,磨末,草珠,花白纸,藤席,藤棒,■〈贝八〉子,孔雀毛,大青,鹦鹉螺壳,巴淡子。
  坭越,乌里,旧州,新州,古望,民瞳眬,宾瞳眬。
  真里富,登流眉,蒲甘,茸里。
  单马令国管小西洋:
  日啰亭,达剌希,崧古啰,凌牙苏家,沙里,佛啰安,吉兰丹,晏头,丁伽芦,迫嘉,朋亨,口兰丹。
  三佛齐国管小西洋:
  龙牙山,龙牙门,便塾,榄邦,棚加,不理东,监篦,哑鲁,亭停,不剌,无思忻,深没陀啰,南无里,不斯麻,细兰,没里琶都,宾撮。
  东洋佛坭国管小东洋:
  麻里芦,麻叶,美昆,蒲端,苏录,沙胡重,哑陈,麻拿啰奴,文杜陵。
  单重布啰国管大东洋:
  论杜,三哑思,沙啰沟,塔不辛地,沙棚沟,涂离,遍奴忻,勿里心,王琶华,都芦辛,啰愇,西夷涂,质黎,故梅,讫丁银,呼芦漫头,琶设,故提,频底贤,孟嘉失,乌谭麻,苏华公,文鲁古,盟崖,盘檀。
  孙绦,陀杂,白花湾,淡墨,熙宁,啰心,重伽芦,不直干,陀达,蒲盘,布提,不者啰干,打工,琶离,故鸾,火山,地漫。
  细蓝,伽一,勿里法丹,差里野括,拨的侄,古打林。
  大故蓝国。 差里也国。 政期离国。 胡荼辣国。 禧里弗丹。 宾陀兰纳。迫加鲁。 盟哥鲁。 条土■吉。 靼拿。 阔里株思。 加剌都。 拔肥离。涂拂。 毗沙弗丹。 哑靼。 鹏茄啰。 记施。 麻啰华。 弼施啰。麻加里。 白达。 层拔。 赡思。 弼琶啰。 勿斯离。 勿拔。 芦眉。瓮蛮。 弗蓝。 黑加鲁。 默茄。 茶弼沙。 吉慈尼。
  本路旧社坛在西城内。大德六年七月,内肃政廉访司备奉御史台承奉中书省札付,钦奉圣旨,内一欵:「岳镇海渎、名山大川、风师、雨师、雷师当祀之日,须以本处正官斋洁行事,有废不举祀不敬者,从本道肃政廉访司纠弹。钦此。」大德八年,总管府奉上司行下:「照得至元八年,钦奉圣旨,内一件,该自古春秋二仲戊日,祭社稷于西南郊;立春后丑日,祭风师于东北郊;立夏后申日,祭雨师、雷师于西南郊。钦此。」当年迁社稷坛于州之西南郊,立风师坛于东北郊,雨师、雷师坛于西南郊。
  旧社稷坛在兰湖之上。
  新社稷坛附于本路。
  旧社稷坛在县治东南一里。
  新社稷坛附于本路。
  旧社稷坛在县西三里。
  旧社稷坛在县西北巡检寨前。
  旧社稷坛在县东半里。
  旧社稷坛在县西一里。
  有州郡则有城池,所以扞御外侮也。州之东,旧有赵佗城古迹,颓垣废垒而已。余襄公诗云「千载犹存古越城」余靖诗见四一页注二。者,即其地也。魏瓘修筑子城,周环五里。熙宁初,即州东古城遗址,筑东城焉,广袤四里。继于子城之西,增筑西城,周十里有三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四尺,是为三城。为门十有七。东南、西南隅筑两翅,临海以卫城南居民,名曰鴈翅城。上有楼观,其东扁曰「番禺都会」,其西扁曰「南海胜观」。登楼一览,海山之胜,具在目前,亦一城壮观也。城之外,环之以濠,东自平海门侧,由海道入,环遶至城西金肃门外,通出海道。其外又有东西两澳,由城内达诸海,以通漕运,以泄渠脉。其东为清水濠,其西为南濠。天兵下南,平夷城壁,楼橹雉堞,一切荡除,以后因之,不复修治。赫赫皇威,肃清海岱,崇墉仡仡,天堑截然,凛乎其不可犯也。今记城濠旧迹,其门、桥、古渠之类,并附焉。
  子城:庆历四年,经略魏瓘筑也。时城壁圮坏,方议修治,忽雨颓城角,得古砖志,云:「委于鬼工。」瓘以为己应,由是大筑子城。周环五里,雉堞三百。竣事,迁谏议大夫,因任。皇佑四年,侬寇抵大通港,望城壁而悔,留五十三日,不得逞而去。朝廷以瓘有备,除集贤院学士,再知广州。复环城浚池。筑东西南瓮城,门三。
  东城:熙宁初,经略吕居简得郡治之东古城遗址,始谋增筑,会移荥阳,朝京师上其事,诏转运使王靖成之。袤四里,壕其外,为门三。
  西城:熙宁四年,经略程谏议师孟筑。周十有三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四尺,为门九。
  旧三城有楼橹共一千八百九十二间,岁久不全。嘉定三年,中书陈舍人岘,重建敌楼三百四十七间。阅岁既深,风雨摧剥,尺椽片瓦无存者。绍定二年,经略方校书淙,仍于旧址创团楼七十五座,炮台四间,城门雉堞皆一新之。
  鴈翅城:嘉定三年,经略陈中书岘,以州城之南为一阛阓,无所捍蔽,创筑东城,长九十丈,为门一,西城长五十丈,敌楼共三十三间。
  三城历年久,楼橹倾侧,砖石脱剥。端平乙未,经略彭宝章铉会僚属戎将经度之。明年四月,闻于朝,六月报可,七月朔兴役,凡八阅月。修外城三千三百有六丈,女头四千四百九十三;修子城六百三十有三丈,女头九百一十七。新瓮城门十有四,门屋敌楼九十有七。嘉熙丁酉春二月告成。以余钱万五千缗,附郡之赡军质库,岁与郡分十三之息,以备整葺,均定界至。使摧锋、水军、勇敢、忠勇、东南将,每仲月四九阅武之日,正将率部伍登城,各视其界,治草秽,补损阙,存本州岛窑务,陆续造砖,以备整葺,为虑远矣。开庆己未,广右绎骚,谢经略子强,大修城壁,为豫备计,敌楼旧覆以瓦,皆易以砖石。城外筑羊马墙,高六尺许。鴈翅城下隙壤,植以木栅,翼而至海,备不虞也。至元十四年十二月,塔出元帅、吕元帅师夔,会泉、福舟师取广州,广师张镇孙以城降。十五年正月八日,元帅下令夷其城隍,惟子城及两鴈翅无恙。 【 详见「取广州始末」。】 收入本书「辑佚」,见一三四页。
  三城南临海,旧无内濠,海飓风至,则害舟楫。大中祥符间,邵旷知广州,始凿内濠,以通舟楫,州人便之。庆历间,魏瓘再知广州,环城浚池。熙宁初,王靖成东城,复濠其外。嘉定三年,经略陈岘重浚,长一千六百丈,东西置闸二,濠之两旁皆民居,岁久淤壤堙塞。开庆己未,谢经略子强大兴工役,广斥至二十丈,深三丈余,东西埧头高甃以石,费缗钱二十万,米硕四万。钱以产敷,夫随乡调,不大扰而事集。复自蒲涧景泰山,导泉水西入于韸,韸水又西至悟性寺之左,筑堰潴之,深二丈许,以渰浸州后之平地,有习坎重险之象。南开小窦,溢则泄之于濠。近年决其堤,纳水于濠,遂以其故地为田,属之官。
  南濠:在越楼下,限以闸门,与潮上下,古西澳也。景德间,经略高绅所辟,纳城中诸渠水,以达于海。维舟于是者,无风涛恐,且以备火灾。淳熙二年,经略周自强浚之,岁久复堙。嘉定二年,陈经略岘重开,自外江通舟楫以达于市,旁翼以石栏。自越楼至闸门,长一百丈,阔十丈;自闸至海,长七十五丈。绍定三年,经略方淙浚之。宝佑元年,李经略迪复自擢甲巷开浚,至闸口又加深焉。德佑元年,经略徐直谅又浚之。至元二十八年,行枢密院副使、广东道宣慰使阿里又浚焉。
  清水濠:在行春门外,冗城而达诸海,古东澳也。濠长二百有四丈。阔十丈,岁久堙壅。嘉定二年,经略陈岘重浚。
  双门:榜清海军。元符间,柯经略述建,规模视广右尤壮。风雨震凌,栋宇欹挠,公家惮费,不复改作。淳佑四年,经略方宝学大琮撤而新之。授匠以式,筑室广十丈四尺,深四丈四尺,高二丈三尺,皆甃以石,覆以砖;虚其东西二间为双门,而楼其上者七间;旁为两翅,东通亲效营,西为团结军,前则颁春、宣诏二亭,规模宏壮,中州未见其比。工役繁浩,逾年乃成。费出于官,工募于巿,民甚乐之,争持缗钱牛酒以劳役者。讫事,会木石砖瓦与工费,縻钱二万七千缗。江东提刑刘克庄为记。今扁广东道。
  镇南门:子城之南门也。旧史镇安。嘉熙元年,经略彭铉新其门,改今名。
  行春门:子城之东门。
  有年门:子城之西门。旧名朝天,经略彭铉改西成。淳佑六年,经略方大琮扁今名。
  冲霄门:在子城之东南隅,州学之直。绍兴二十七年,经略苏简辟,旧名步云,经略潘公畤改今名。
  迎熏门:在东城之南。
  拱辰门:在东城之北。
  震东门:在东城之东。
  航海门:在西城之东南。
  素波门:在城西之南,盐仓街之直。
  朝宗门:在西城之南。
  善利门:在西城之南。
  阜财门:在西城之南。
  金肃门:在西城之西。
  和丰门:在西城之西。旧名丰乐。淳佑六年,经略方大琮扁今名。
  威远门:在西城之北。
  朝天门:在西城之北。旧名就日。淳佑六年,经略方大琮扁今名。
  平海门:在东鴈翅城。
  花桥:在远华楼下。
  春风桥:在石洲北。
  开明桥:旧史止戈,在金肃门外。
  为政桥:旧名通津,在和丰门外。
  鼎安桥:旧名威远,在威远门外。
  拱北桥:旧名就日,在朝天门外。
  彩虹桥:在戙船澳。
  起敬桥:在金肃门外一里。
  致喜桥:在行春门外。
  宾日桥:在震东门外。
  王孙桥:在拱辰门外。
  东高桥:在平海门外。
  西高桥:在善利门外。
  文溪桥:在龙头巿。
  古渠有六脉:草行头至大巿,通大古渠,水出南濠为一脉;净慧寺街至观巷、擢甲巷、大古渠、新店街、合同场、番巷,通大古渠,水出南濠为一脉;光孝寺街至诗书行,通仁王寺前大古渠,水出南濠为一脉;大钧巿至盐仓街,及小巿至盐步门,通大渠为一脉;廉访司至春风桥,水出桥下为一脉;子城内,水出路学前泮水为一脉。
  水闸:在东西鴈翅城濠口。嘉定二年,经略陈岘创,岁久圮坏。绍定二年,经略方淙,因旧址增筑之。两岸石甃,各长二十余丈,中为重闸,阔丈余,以通舟。淳佑四年,东闸摧剥,经略方大琮筑而新之。
  学校为风化之原,徧天下郡县皆有学。广郡为东广巨镇,而迁徙废兴不一。初,西城蕃巿之通衢,有夫子庙,今夫子庙街是也。庆历中,诏兴学,即庙为之,制犹未备。皇佑二年,经略田公瑜,徙于州之东南而充广之。熙宁元年,龙图张公田,增东城,徙于国庆寺之东。谏议程公师孟、待制蒋公之奇,继成之。或谓巿廛非弦诵之地,土请于郡,枢密(张)〔章〕公楶徙于城东南隅,面大江,枕番山,建今学。至是,凡四易地,时绍兴三年也。干道三年,参政龚公茂良,益侈故址而新之。前辟讲堂,后忠恕堂,续改忠恕为本源。淳熙三年,集撰周公自强,创亭番山,重建六斋。四年,运使赵澣,仿泮水制,濠其前。嘉定元年,经略陈岘、运使张欣、提举刘侯、巿舶梁克俊,皆捐帑倡役,庙学一新。至元丙子,天兵下广,重屯于学,毁拆殆尽,所存惟一大成殿,学士寻亦解散。宣慰使完颜公正叔谒学,环视四顾,因叹谓「教养之地,不可不葺」,谋之副使吕公恕,命提举尹圣任新两庑从祀,宪副三轩余公重建明伦堂。大成殿岁久将压,延佑六年,监司朵儿只暨宪使卜公天璋,从新改创,教授庐陵陈学礼董其役。规模雄伟,甲于江广两道。六斋贰拾捌间,东西官厅六间。泰定元年,宪使密兰、经历韩涣、教授陈性存任内,建云章阁七间,崇奉御宝诏书。泰定二年八月,宪使宁夏答哈公到任,追征本学各年佃欠,以命教授豫章吕弘道一新营建,翰林学士草卢吴先生撰记,今刻石立于阁之西。神厨三间,宪司经历瀛海范可仁主盟,教授吕弘道鼎建。
  本学租粮,自大德间教授陈黄裳任内,岁收租米贰仟肆佰柒拾陆石捌胜。泰定三年,教授吕弘道任内,增作贰仟陆佰玖拾柒石参斗参胜,租钞伍佰贰拾玖定贰拾玖两伍钱。既而又有南海县良村水口田拾顷,被本处豪民朴佃,每岁仅纳租米柒拾贰石,犹复连年拖欠。吕君不为势夺利诱,申闻宪司,蒙宪使答哈公极力主张,委自宣慰司照磨欧阳齐贤鞠问,豪民伏辜,退还前田。再委南海县尹张拱辰、同教谕徐中文,理亩监收,乃得谷壹仟捌佰肆拾贰石壹斗伍胜。致和元年以后,可收租米参仟石矣。来者幸毋忘宪官作兴之盛德云。
  大成殿一座五间,两厦一十五架。旧殿卑陋,元贞元年,宣慰使塔剌海撤而新之,
  教授朱元荐董其役。
  东西从祀两廊三十间,一十三架,提举王献任内重建。木栏一十八片,石栏干六十二幅,教授朱元荐任内建。
  明伦堂一座五间,提举尹圣任任内建。
  明伦堂前,东西两庑六斋,扁曰:新德、成德、崇德、进德、尚德、达德,教授朱元荐建。
  景行堂一座三间,教授朱元荐建。
  本源堂一座三间,教授朱元荐建。
  养贤堂一座五间,炉亭一间,扁曰明德,大学诸生坐斋之所。至元三十一年,提举王献、熊炎,教授陈黄裳任内建。
  养蒙堂一座五间,炉亭一间,扁曰立教,小学诸生坐斋之所。至元三十一年,提举王献、熊炎,教授陈黄裳任内建。
  学廪四间,提举王献、熊炎,教授陈黄裳任内建。内米敖两座,其一教授朱元荐任内建,其一教授吕桂孙建。
  祭器库四间,提举王献、熊炎,教授陈黄裳建。
  护学祠一间,大德二年,教授朱元荐建。
  六斋地面贰拾捌间,泰定三年三月,教授豫章吕弘道任内甃砌。
  杏坛一所,并篆字碑一座,泰定四年三月,本道宪司经历范可仁篆,教授吕弘道建立。
  铜祭器等项,计壹仟肆佰壹拾贰件,名数具见石碑。泰定四年六月,教授吕弘道任内,命工铸造。
  卫道士神祠三间,致和元年四月,教授豫章吕弘道任内建。
  濂泉书院,所以奉濂溪周元公也。元公曾为广漕,州人祠之,故立书院于漕司廨宇之后,以教养诸生。故游者皆深衣方屦,道义之士燕居。殿居其中,两廊三门具焉。其外为棂星门。其右则元公祠,一座三间,环以两庑,三门居其前。其左则尊道堂,一座七间。演极堂居其后,盖诸生讲道之所。前设两庑,斋房四间。三门一座亦五间,外有小三门一间。临水亭,扁曰光霁,前瞰石洲,真得濂溪之趣焉。
  米柒佰陆拾参石捌斗肆升。
  钞中统「中统」是蒙古世祖(忽必烈)年号(一二六○——一二六四),元年造丝钞,十月造元宝钞,称为「中统钞」。此处「钞中统」应为「中统钞」。见元史卷九十七食货志「钞法」。参拾柒定壹拾肆两伍钱。
  南海县学:旧寓郡庠东庑。嘉定二年,知县宋钧创建于县东六十步。前瞰城濠,背枕远碧。千佛塔立其右,如文笔卓然;越台山拥其左,若屏障森列。陈经略岘拨金斗场,岁收地基钱一百贯,添助养士。施田及请买到赡学士,共四十余顷。殿宇湫隘,岁老且弊,淳佑四年,经略方宝学大琮,拨缗钱付学改建,且建二斋。兵戈洊兴,学毁于火。至元三十年,移于西城高桂坊之菊坡祠故址,鼎建焉。
  米壹佰贰拾肆石壹斗肆升。
  中统钞壹拾柒定壹拾两伍钱伍分。
  番禺县学:旧寓郡庠西庑,久且废。淳佑元年,知县诸葛珏始相地县东南五里,前睨大江,后脉云峯,山水明秀,与乡大夫李正言昴英谋建学。李提举鉴闻而嘉之,首捐钱仟缗为倡。刘经略伯正、刘运使克庄,亦相继捐钱相其役。邑士裒金以益之。是岁仲秋役兴,明年春告成。行舍菜礼,奉安圣师,会僚佐以落之。李提举时摄帅,随拨官田四百亩有奇,以助养士。方经略大琮又临流筑亭,扁浴沂,为士子游息之所。仍拨田益其廪。兵火后,莽为坵墟。至元三十年。附于南海县学。今二学各析其半,以东属南海,西属番禺。
  米贰佰肆拾陆石柒斗参升。
  中统钞捌定壹两肆钱。
  东莞县学:旧在县东南二里,宋淳熙十三年,知县王中行迁今地。开禧丙寅,又迁大成殿于学之西。学旧有图书阁,嘉定丁丑,一夕大风雨,阁遂仆。嘉熙戊戊,知县许巨川,建经史阁于旧址前,东野黄朴书扁,文溪李昴英记之。
  中统钞贰拾玖定壹拾肆两贰钱参分。
  增城县学:在县治西北一百五十步。旧有四斋,开禧间并为二,嘉定二年,复辟而四:曰博文,曰果行,曰移忠,曰履信。旧学毁于火,至元二十五年,按察李签事、同邑人李肖龙,相攸关内县尉司右之空地,鼎建焉。
  中统钞参定贰拾玖两玖钱伍分。
  新会县学:在县东半里。
  中统钞陆定肆拾贰两壹钱。
  香山县学:在县东半里。
  米柒拾陆石参斗伍升。
  中统钞壹拾肆定参拾柒两玖钱伍分。
  中统钞贰定肆拾贰两陆钱。
  御书阁:经略龚茂良建。嘉定九年,杨经略长孺撤而大之,视昔为壮,奉御书、经史昈列左右。淳佑四年,经略方大琮,重建飞阁以益之,迁御书于阁之颠,中塑传道圣贤燕居之像,旁建文、行、忠、信四斋,为番山书院。今废。
  大成殿之下,二亭夹东西阶,御制八行八刑碑在焉。绍定二年,经略方淙,庭甃以石。
  明伦堂:岁久而圮,淳佑九年,丘迪嚞重建。宝佑六年,谢经略子强重修。
  观德亭:在番山下。嘉定间,教授许巨川建。 【 士子合射之地。】
  六斋:旧名就贤、约礼、澡身,在东庑;进德、择□据中山大学图书馆钞本、上海师范大学钞本,为「贤」字。、尚志在西庑。
  小学:嘉定十四年,教授许巨川,请于都运刘强学,相攸学左隙地经始焉。为屋土十四楹,教导者席于中。宝佑元年,经略李迪迁于学之西偏,今废。其地与养蒙堂相接。
  本源堂:淳佑四年,建于御书阁之后,创仁、义、中、正四斋,后改文、行、忠、信。斋各八室,后辟炉亭。地据高明,轩户宏敞。扁其堂曰本源,取濂溪「五常之本,百行之源」语也。又采爱莲说,植莲于番山侧之小池,士游泳其间,有「浴沂咏归」之遗意焉。今废。
  祭器:初用三礼图器,形制非古,且岁以漫漶弗称。淳佑四年,经略方大琮命工仿礼局式,范锡为之。樽二十有八,龙勺三十有二,豆一百五十有三,簠簋一百三十有六,盥罍玷爵百四十有二。凡俎笾篚,皆易而新之。器成,又制三礼官服,冕带舄毕具。斋祀之夕,仪文粲然。库在东庑,今库在西庑,器亦新制。
  乐器:旧传绍兴以前索上,以备太常之缺。淳佑四年,经略方大琮,丁祭之夕,慨谓仪文既肃,乐奏缺然,于礼未称。始得古锺十于南恩郡库。乃考古制,命工取式,制为乐器。钟磬笙箫,琴瑟埙箎,柷敔搏拊,凡五十有六器。肄习于学,既而陈诸祀事,按音合节,不图古乐之见于今也。教授张雷震,于旧学官位为库藏之,库今废,乐器皆新制。
  祭服:嘉定十年,经略杨长孺始制,岁久朽弊。淳佑十一年,经略赵汝暨,自献官至执事,弁冕衣服,咸一新之。今不存。
  科目之设,从来久矣。进士一科,自唐而盛,宋仍唐旧,以此得人。广为海滨邹鲁,诗书文物之盛,不减中州。其擢巍科,登显仕,勋业赫奕,为邦家之光,州里之荣者,有不容以泯没,此进士之所以题名也。圣朝议行贡举,屡形诏旨,虽未有定例,然文章政事,同出一涂,科目取人,古今不易。姑记其旧,以俟来者。佗日必有以文章名世,以垂不朽,岂特进士云乎哉!
  古成之 端拱元年。绵竹令。人以为仙。
  成禹昌 咸平元年,孙榜。
  冯元 大中祥符元年,第一甲。东都事略有传。
  王隽 庆历二年,第三甲。
  梁杞 庆历六年,第五甲。
  何邃 皇佑五年,第四甲,郑榜。
  邓诘 皇佑五年,第五甲。
  姚宗卿 嘉佑三年据宋史卷一百五十五选举志,应为嘉佑二年。下面徐元更亦误。,第四甲。
  徐元更 嘉佑三年,第四甲。三岁一举始于此。
  陈益 熙宁三年,第五甲,叶榜。
  梁栋 熙宁九年,第五甲,徐榜。
  吴邈 熙宁九年,第五甲,徐榜。
  丁琏 元丰二年,第四甲,时彦榜。终朝散大夫。
  邓球 元丰二年,第四甲,时榜。
  区杰 元丰五年,第五甲,黄裳榜。
  谢裳 元丰八年,第二甲,焦蹈榜。
  杨纁 元符三年,第四甲,李全榜。
  麦致远 元符三年,第四甲,李全榜。
  张书言 元符三年,第四甲。朝请大夫,历广南巿舶、广西提举。
  王公旦 崇宁二年,第四甲,霍端友榜。
  马鹏 崇宁五年,第四甲,蔡嶷榜。
  陈谟 政和二年,第五甲,莫俦榜。
  梁中矩 政和五年,第四甲,何?占仌木?榜。
  邓俊明 政和五年,第五甲,何榜。
  王震 政和六年,第二甲,王昂榜。
  李谔 建炎二年,第一甲,李易榜。朝列大夫,琼州安抚。
  何师远 建炎二年,第四甲,李榜。
  黄勋 绍兴三年据宋史卷一百五十六选举志,张九成为绍兴二年状元。又见梦梁录卷十七状元表。其下丘崈、黄熙均应改为二年。,第三甲,张九成榜。朝请大夫,知新州。
  丘崈 绍兴三年,第四甲,张榜。
  黄熙 绍兴五年,张榜。
  孔元勋 绍兴五年,第二甲,汪洋榜。朝请大夫,历知封州、新州。
  翟杰 绍兴五年,第五甲,汪榜。
  王日华 绍兴九年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黄公度为绍兴八年状元。,第四甲,黄公度榜。
  吴羣 绍兴十二年,第四甲,陈诚之榜。朝奉郎,通判琼州。
  李康臣 绍兴十五年,第四甲,刘章榜。朝散郎,知昌化军。
  陈康延 绍兴三十年,第三甲,梁克家榜。
  林昂 淳熙二年,第五甲,詹骙榜。
  陈献臣 淳熙五年,第四甲,姚颖榜。
  曾槐 淳熙五年,第五甲,姚榜。朝奉大夫,桂阳军。
  马希骥 淳熙八年,第三甲,黄由榜。朝奉大夫,知雷州。
  李昶 淳熙十一年,第五甲,卫泾榜。
  曾机 绍熙元年,第四甲,余复榜。槐之弟。
  崔与之 绍熙四年,第二甲,陈亮榜。丞相,清献公。
  刘泽 绍(兴)〔熙〕四年,第三甲,陈榜。
  刘镕 庆元五年,第四甲,曾从龙榜。铎之弟。
  刘镇 嘉(定)〔泰〕二年,第五甲,傅行简榜。铎之弟。
  梁文奎 开禧元年,第二甲,毛自知榜。
  梁该 嘉定七年,第四甲,袁甫榜。
  徐如龟 嘉定七年,第五甲,袁榜。
  蒙甄 嘉定十年,第四甲,吴潜榜。
  杨汪中 嘉定十三年,刘渭榜。
  温若春 嘉定十三年,特奏名第一人,赐同进士出身。
  赵崇垓 嘉定十六年,第四甲,蒋重珍榜。
  李昴英 宝庆二年,第一甲,第三人,王会龙榜。
  伦次陆 宝庆二年,第五甲,王榜。
  吴仁孙 绍定二年,第四甲,黄朴榜。
  吴文震 绍定五年,第二甲,徐元杰榜。通判全州。
  赵兴銄 绍定五年,第二甲,徐榜。
  危梦亨 绍定五年,第五甲,徐榜。
  张逢午 端平二年,第四甲,吴叔吉榜。
  赵兴鑺 端平二年,第四甲,吴榜。
  杨遂 端平二年,第五甲,吴榜。
  余复亨 端平二年,第五甲,吴榜。
  封南誉 嘉熙二年,第四甲,周坦榜。
  梁现 嘉熙二年,第四甲,周榜。
  赵汝夫 嘉熙二年,第四甲,周榜。
  姜雷焕 嘉熙二年,第五甲,周榜。
  钱益 淳佑元年,第三甲,徐俨夫榜。
  蔡梦雷 淳佑元年,第四甲,徐榜。
  单崔明 淳佑元年,第四甲,徐榜。
  陈龙起 淳佑元年,第五甲,徐榜。
  李兴龙 淳佑四年,第三甲,留梦炎榜。
  廖庆孙 淳佑四年,第四甲,留榜。
  郭阊 淳佑四年,第五甲,留榜。正言。
  周鼐 淳佑四年,第五甲,留榜。
  戴汉宗 淳佑七年,第三甲,张渊微榜。
  张翔龙 淳佑七年,第四甲,张榜。
  杨光大 淳佑七年,第四甲,张榜。
  郑奎英 淳佑十年,第二甲,方逢辰榜。
  赵时鏦 淳佑十年,第三甲,方榜。
  杨震西 淳佑十年,第四甲,方榜。
  何起龙 淳佑十年,第四甲,方榜。
  郑得助 宝佑元年,第二甲,姚勉榜。
  冼一龙 宝佑元年,第二甲,姚榜。
  陈大震 宝佑元年,第四甲,姚榜。朝奉大夫,知全州。至元十八年,承事郎,广东道儒学提举。
  谢月卿 宝佑元年,第五甲,姚榜。
  梁梦靁 宝佑元年,第五甲,姚榜。
  李心月 宝佑元年,第五甲,姚榜。
  郑福元 宝佑元年,第五甲,姚榜。
  陈梦雷 宝佑元年,国学第五甲,姚榜。
  苏良 宝佑四年,第四甲,文天祥榜。
  赵时洮 宝佑四年,第四甲,文榜。
  曾士倬 宝佑四年,第五甲,文榜。
  曾肃翁 宝佑四年,第五甲,文榜。
  冯斗祥 宝佑四年,第五甲,文榜。
  黄石 开庆元年,第五甲,周震炎榜。
  李梦英 景定三年,第三甲,方榜。
  曾南宝 景定三年,第四甲,方榜。
  林元中 景定三年,第五甲,方榜。
  吴桂发 咸淳元年,第二甲,阮登炳榜。
  赵熼夫 咸淳元年,第三甲,阮榜。
  赵时扣 咸淳元年,第三甲,阮榜。
  赵若冈 咸淳元年,第四甲,阮榜。
  麦雷奋 咸淳元年,第五甲,阮榜。
  赵崇■〈言由〉 咸淳元年,第五甲,阮榜。
  赵必■〈王象〉 咸淳元年,第五甲,阮榜。崇■〈言由〉之子。
  赵必钧 咸淳元年,第五甲,阮榜。
  刘褎然 咸淳四年,第一甲,陈文龙榜。
  王道夫 咸淳四年,第四甲,陈榜。
  杨震 咸淳四年,第四甲,陈榜。
  吴道泰 咸淳四年,第四甲,陈榜。
  尹畊 咸淳四年,第四甲,陈榜。
  梁与子 咸淳四年,第四甲,陈榜。
  赵必燧 咸淳四年,第四甲,陈榜。
  张镇孙 咸淳七年,第一甲,第一人。
  姚鈜 咸淳七年,第二甲,张镇孙榜。
  刘獬 咸淳七年,第二甲,张榜。
  李肖龙 咸淳七年,第(一)〔二〕甲,张榜。
  丘梦炎 咸淳七年,第二甲,张榜。
  叶三得 咸淳七年,第四甲,张榜。
  郑起鸿 咸淳七年,第四甲,张榜。
  王元甲 咸淳七年,第五甲,张榜。
  何成子 咸淳十年,第五甲,王龙泽榜。
  曾宋珍 咸淳十年,第五甲,王榜。
  陈息 咸淳十年,第五甲,王榜。大震之侄。
  钱梦骥 咸淳十年,第五甲,王榜。益之子。
  贡院,旧无定所,诏岁寓于佛庐。绍兴二十七年,林都运安宅摄州事,即伪刘清虚洞建东西二院,西以贡乡曲之英,东以宾类试之士。淳熙元年,经略司马伋,增修楹庑于西。士益盛,屦满不能容。庆元五年,欲以二院合为一,乃相地学之东偏,创类试之所。嘉泰元年,遂合为一院。嘉定十二年,经略留恭,增屋五间。端平三年,经略彭铉,撤而新之,袤而广之,凡五百间。其后士风浸盛,淳佑十年,经略赵汝暨,辟州治酒库地增广之。院之前,旧为雄略指挥,悉辟之。南直泮水,阔余五丈,甃以石,出入场屋者便焉。至元归附,遂废为军翼。
  先是士之与计偕者十有三,嘉定庚午,增为十有五。端平元年,又增其二,为十七。淳佑二年,又增其三,为二十。宝佑二年,又增为二十一。咸淳辛未,张镇孙廷试魁天下,遂复增其二,足为二十三名。
  漕试:旧不满八百人,贡额十有二,视乡学为甚优。馆客试者,五十人贡一人,子弟二十人贡一人,游学二百人贡一人。
  兵以卫民,常制也。广为岭南巨镇,瞰海负山,前控蕃夷,后带蛮獠,兵威镇遏,诚为重事。山林险隘之地,水道津要之冲,自唐宋以来,并设屯戍。天兵收附,威武如神。镇守兵防,虽有沿革,然军机胜算,非人间之所能知,姑记其略。仍以旧志所载前代镇戍屯防,附列于后。
  镇守广州路万户府:
  宣慰司随司千户所。
  录事司弓手贰拾名。
  番禺县弓手壹佰参拾捌名。
  南海县弓手贰佰参拾伍名。
  东莞县弓手壹佰肆拾捌名。
  增城县弓手玖拾柒名。
  新会县弓手壹佰肆拾贰名。
  香山县弓手壹佰贰拾名。
  清远县弓手贰拾柒名。
  东南第十一将五百人。
  雄略第十三指挥五百人,马三百五十疋。
  雄略第九指挥三百人。
  雄略第二十指挥五百一十人。
  雄略第二十二指挥五百人。
  雄略第三十一指挥五百人。
  澄海第一指挥五百人。
  澄海第二指挥五百人。
  澄海第三指挥五百人。
  澄海第二十七指挥五百人。
  澄海第七十四指挥五百人。
  澄海第七十五指挥五百人。
  归远第二十一指挥五百人。
  东城面指挥一百五十人。
  西城面指挥一百五十人。
  造船场指挥七十五人。
  驾纲指挥二百二十人。
  木匣作指挥一百人。
  省马铺指挥三百五十人。
  马递铺二百二十五人。
  都作院四百八十人。
  城外驻泊指挥五十人。
  扶胥都监额管澄海第四指挥四百人,又管澄海第二十四指挥四百人。
  伍镇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广惠州同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西南道巡检额管一百人。
  广恩州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固戍角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广惠州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屯门巡检额管一百五十人。
  广恩州同巡检额管澄海第五指挥四百人。
  褥州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人。
  崖山巡检额管一百丹五人。
  长沙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 属增城县界。】
  香山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人。
  清远同巡检额管九十五人。
  四会怀集巡检额管一百五十二人。 【 属怀集县界。】
  西淋弹压额管六十人。
  金利弹压额管八十人。
  东涌弹压额管七十五人。
  殿前司摧锋军分戍本路三千二百八十七人。
  经略安抚司水军一千一百人。
  勇敢军二百五十人。
  圣朝混一区宇,舟车所至,人力所通,日月所照,霜露所坠,莫非王土,莫非王臣,故水马站遍天下。广为杨州尽处,去京师万余里。然叶舟风递,驲骑星驰,不十余日可至,何其速也。朝廷立法,以田粮七十石买一马,田参拾伍石粮造一舟,每舟站夫七名,税与他役俱免,止供使臣官员往来而已。其它走传,则有急递铺焉。故志水马站。
  六处,马一百二十六疋。按以下分数统计,总数应为一百三十六疋。
  正马二十疋,贴马二十疋。
  湴湖站马二十六疋。
  正马一十三疋,贴马一十三疋。
  正马一十五疋,贴马一十五疋。
  正马五疋,贴马五疋。
  正马五疋,贴马五疋。
  横石矶站马二十疋。
  正马一十疋,贴马一十疋。
  一十处,船九十只。
  官窑站船一十只。西南站船五只。胥江站船一十只。
  县廓站船九只。回岐站船九只。横石矶站船一十二只。
  怗岗站船五只。黄家山站船五只。
  一十四处。下列馆驿应为十五处。
  东城馆驿。湴湖站馆驿。
  西城馆驿。白土马站馆驿。官窑水站馆驿。西南水站馆驿。胥江水站馆驿。
  县廓站馆驿。横石矶水马站馆驿。回岐水马站馆驿。
  县廓马站馆驿。乌石马站馆驿。东洲水站馆驿。
  怗岗水站馆驿。黄家山水站馆驿。
  官窑铺,太平铺,胥江铺,芦苞铺,石门铺,金利铺,黄岗铺,望仙铺,仙峒铺,鸭步铺。
  回岐铺,峡口铺,县门铺,滨江铺,横石铺,潖江铺,大庙铺。
  增江铺,甘棠铺,鹤子铺,河塘铺,聂田铺,官路铺,鸭湖铺,凤凰铺,佛岭铺,总铺。
  府门铺,大水中铺,大水正铺,乌石中铺,乌石正铺,白石中铺,白石正铺,车陂正铺,车陂中铺,马骑铺。
  蕉利铺,水口铺,独岗铺。
  来归馆在冲霄门外。
  北门铺,大水铺,猎德铺,白石铺,乌石铺,佛岭铺,聂田铺,泉石铺,增江铺,白沙铺,官峯铺,凌江铺,白鹤驿,巴径铺,大宴驿,山塘铺,峡尾驿,巴由铺,神步铺,横石驿,鸭滩铺,郭头铺,黄岗铺,伏堂铺。
  大通铺,瑞石铺,半圃铺,马头岗铺,马宁铺,海州铺,昆仑铺,浪凿铺,木涌铺,白塔铺。
  新会渡,肇庆渡,瓦窑渡,丹灶渡,金利渡,奇石渡,张槎渡,龙江渡,炭步渡,白石冈渡,山南渡,鲤水渡,麻奢渡,沙坑渡,四会渡,横江渡,区村渡,山根渡,青石渡,山吉渡,马宁渡,江尾渡,兰石渡,深村渡,橄榄渡,大湾度,罗村渡,石屈渡,何村渡,古灶渡,沙贝渡,横岸渡,区村渡。上文已有「区村渡」,可能另名书误,也可能重出。
  东莞渡,苏家渡,南岸渡,惠州渡,石湾渡,黄家山渡,大宁渡,蓼涌渡,沙亭渡,河南渡,扶南渡,大石渡,茶园渡,佛山渡,相对冈渡,靖康渡,官山渡。
  宁口渡,西岸渡,官窑渡,和顺渡,灵州渡,佛山渡,仁寿渡,冼屈岸渡,牛眠冈渡,三江渡,胥江渡,蒋岸渡,流潮渡,横冈渡,深村渡,石头岸渡,迭滘渡,南津沙滘渡,丰江渡,分界渡,禾步骆村渡,上滘渡,西南渡,河清郎凿渡,葛岸渡,江尾渡,西海白塔渡,大江渡,何村渡,藤涌兰石渡,平地渡,古灶渡,东村榕州渡,冼村渡,木铎渡,罗格登洲渡,石屈渡,下黎渡,九江甘竹渡,张槎渡,冯赤口渡,山南白坎渡,何村渡,白鹭洲渡,鹿子洲子渡,大沙渡。
  窑头渡,玉胖湖渡,新村横渡,蒌渡,老鸦湖渡,水南北头渡,猎德渡,■〈虫雷〉冈渡,西湖横渡,沙头渡,南村横渡,黄家山横渡,沙河渡,石井渡,土瓜渡,硖石渡,横滘渡,三元江渡,茶园渡,三曹渡,新妇岗横渡,古料渡,薗头渡,吉洲头渡,石碣渡,古镇渡,蛋家租渡,觔竹渡,相对冈渡,白泥涌渡,企石渡,怗岗渡,大石头渡。
  惠济军民药局,在南濠街。
  商税务,在南濠街。
  洒醋务,在南濠街。
  永丰仓,在子城直街,旧名广丰。
  平准库,在大巿会通坊南。
  元贞库,在子城直街,旧名军资。
  都盐仓,在冲霄门外,大德五年创建。
  广盈库,在本司廨舍内,至元三十一年重建。
  巿舶库,在子城直街,内有来远楼。
  巿舶亭,在朝宗门外,至元十九年创建。
  桩备仓,在广丰仓南。宋庆元元年,经略张釜创建,以羡财籴米储备。 【 以下皆废】
  封桩库,在军资库内。
  经总制库,在军资库内。
  犒赏东库,在州治东庑。
  犒赏回易西库,在右二厢高桂坊。
  公使公用库,在州治西庑。
  公使酒库,在州治东庑。
  醋库,在清海军门外。
  备安库,在子城直街。
  甲仗库,在州治厅东。
  万人甲仗库,在甲仗库东南。
  东防城甲仗库,在震东门内。
  西防城甲仗库,在金肃门内。
  接济库,在广恩馆内。
  都税务,在阜财门外。
  竹木场,在丰乐门外。
  财计库,在本司西庑。
  常平仓,在广丰仓北。
  广惠仓,在右二厢青云坊。
  常平库,在军资库内。
  卖钞库,在广惠仓内。
  解库,在灵川庙西。
  惠民药局,在本司西。
  都盐仓,在右二厢衣锦坊。
  盐亭,在素波门外。
  巿舶亭,在镇安门外。
  诗咏甘棠,美听讼之所也。设官分职以来,各有厅事,所以出政令而决讼狱也。自唐至宋,皆专官署事,故所至廨宇,因以居焉。其临民莅事者,止于厅事而已。圣朝立法,设完坐官,每司或三四员,或五六员。廨宇止为听断之地,而各官私居,类皆僦赁。
  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于宋经略使衙开设。
  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使司,于至元二十八年鼎新创建,即旧通判西厅也。
  广州路总管府厅舍,即旧提举常平茶盐衙也。
  镇守广州路万户府,即经略司西花园之壮猷堂也。
  其余官府,或因或创,更易不常,今列于后:
  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正厅五间,抱厦三间。
  正厅参间,耳房贰间,门楼壹座,司房壹拾间。
  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司:
  前厅一座,抱厦三间,后厅一座,耳房两间。
  正厅一座,司房六间,门楼一所。
  前厅一座,后厅一座。
  正厅一座,司房六间。
  镇守广州路万户府:
  州门:旧扁「广州大都督府」,柯经略述建。今扁「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仪门:旧列戟十有四,柯经略建。今为使司帅府仪门。
  设厅:元符二年,柯经略建。前楹铁柱四,南汉铸也。今为使司帅府公厅。至元三十年重修。大德四年,扁「帅正堂」。
  治事厅:今为使司帅府常衙厅。大德六年鼎建。
  经略安抚厅,在治事厅西。 【 以下皆废。】
  近民堂,在治事厅后。
  敬简堂,在帐门内。
  帅正堂,在敬简堂北。
  强斋,在治事厅东。
  节斋,在敬简堂东。
  清风堂,在安抚厅北。
  拱极堂,在清风堂北。
  郡东西圃旧亭池,率荒芜不治。淳佑壬寅,经略方宝学大琮政余,始命刬治芜秽,旧者新之,堙没者出之。西建「元老壮猷」之堂,后为小合,环植翠竹,扁「日报平安」。
  前瞰石屏也,为小亭二,左「明发」,右「晚渡」。跨池为方桥,建小亭其中,扁「可兼」。桥东为运甓斋,西为飨军堂。南建小亭,面越山,瞰莲池,扁「对越」。堂之北,倚城由西级而升,曰「攀天」,曰「玉光」。屋其巅,壁环板而规,中望澄清阁,高与古木齐,虚空相照,如月宫然,扁「先月楼台」。直西为方丈室,扁「不动心境」。由东级而升,曰「缓步」,曰「更上」。屋其巅,扁「连天观阁」。又东为方士宅,扁「斗南堂」。前为就日楼,又南为存轩。自「缓步」级而下,转修廊,过梅亭,扁「石心铁肠」。循修廊而东,过「无边风月」,至「有脚阳春」,入中圃为静廉道院,取风静官廉语。小亭二,左「九节」,右「六穗」。异花怪石,罗植槛砌,缭以小径。东过「山意」,至心田书院。一柱八表,象田字,且取一极三才义。前为三径,入松关,出茂林修竹。东过广平颂爱堂,至「佳木秀阴」,上铁庵,南过「无尽藏」,至椿寿堂,木古石老,面而屋之,中壁绘寿域图。后为广居庵。由椿寿堂过盈把篱,至云阶,入广清府。由云阶过紫笋圃,至羣玉山房、锦步障、却月观、薝卜林,出「壶中日月」,东行至「穗石福地」,后为喜雪轩,直南为「不易心泉」。东曰「野人风味」,西曰「仙香世界」。亭二,东「赋梅」,西「对薇」。古木秀阴,不类人境,直胜概也。岁遇节,纵民乐之。其后,马经略天骥于「穗石福地」之左,建修廊,扁「物外乾坤」,与旧「壶中日月」相直。次建春堂,廊之东,累级而升,扁「地位清高」。又于云巅建亭,扁「海观」,以增眺览之胜。归附后,仅存广平、壮猷二堂,余皆芜没。
  转运司,旧有东西二厅,在西城航海门内。绍兴三十年以后,止差一员。
  瑞芝堂,在厅事之后。绍兴三年二月,台门右柱产金芝,一根八叶,三月再秀,分茎至十六叶。五年二月,复产金芝,蕊敷迭出,一根二十一叶。运使黄棆有记。
  宅堂,在瑞芝堂北。
  衮节堂,在厅事东,旧名衮绣。
  澄清堂,在衮节堂东,旧名华远。淳佑甲辰秋,李运判遇易华远为澄清,以澄清堂改为光霁。
  景濂堂,旧在仙湖之东,久废。又于旧澄清堂扁此名。
  水壶,在今景濂堂下,前瞰仙湖。黄运判撤其□据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六,「水壶」系「冰壶」,「黄运判撤其材」。改鸣佩。
  一碧,在仙湖南,即旧葛仙洲故基,旧名葛仙洲。赵运判改创,易以今名。陈运判炜辟而大之。
  月林亭,在湾南亭之右。
  柳屿亭,在月林亭东南。
  奥趣,在仙湖东北。
  观鱼台,在奥趣北。
  濂泉,在射圃北。黄运判朴于泉上结亭,名鸣佩。
  志雨,在城上航海门南。
  海边春,在志雨西。
  藏春园,在仙湖西。
  见山,在藏春内北。
  清畅堂,在华远东,今移在绿遶西。
  岁寒,在清畅南,黄运判改名南雪堂。 【 以上皆废。】
  濂溪书院,详见「学校」。
  千秋寺,在仙湖西,奉真观之右,濂溪书院□。
  奉真观,旧名绿凈,在千秋寺北。
  葛仙井,在奉真观之侧。
  葛仙祠,旧附在奉真观内,葛运判改创祠宇于丹井之西。
  澄清楼,旧名熙春台。淳熙四年,提举葛公世显名连天观。绍兴四年,虞提举衡改建今名,菊坡崔公题扁。
  观风堂,在厅东。嘉泰二年,提举陈公岐建。【 以下皆废。】
  燕喜堂,在宅堂内。
  仁寿堂,在宅堂北。
  远华堂,在西园。淳熙九年,林提举出岊建。
  生云,在远华后。淳熙十一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