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在微信上卖烟的是真的吗不犯法吗?为什跨省都不可以?

涉案金额逾千万元,7名售假嫌疑人落网

好抽、保真、数量有限、价格任性……买一包烟的钱就能买到一条烟,殊不知背后暗藏猫腻。

日前,如东警方发布消息,历时半年循线捣毁一利用微信非法销售假烟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该团伙在未办理烟草零售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微信联系以及微信广告方式购买、销售假冒卷烟,涉案金额逾千万元。目前,该案已移送当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去年12月20日,如东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官方微博“如东经侦”接到网民私信举报。举报人称在微信上买了卷烟,怀疑对方非法售烟,而且怀疑是假烟,并提供了被举报人“zhou**”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的信息。

举报的内容是否属实?被举报人卖的是真烟还是假烟?为此,侦查员注册了一个微信账号,以烟民身份加微信号“zhou**”为好友进行初查。

“好抽、保真、数量有限、价格任性……”侦查员翻看了微信号“zhou**”朋友圈里发布的所有内容,发现自2014年8月以来,该微信账号一直大量发布销售卷烟的广告,涉及“中华”、“苏烟”、“芙蓉王”、“玉溪”等30多种商标的卷烟,销售价格均大幅低于市场价格。经当地烟草部门鉴定,这些烟均为仿冒的假烟。

而为了提高人气和可信度,该微信还晒出了大量客户向其汇款购烟的截图。粗略统计,短短的3个月时间,销售金额已达20余万元,数量巨大,已涉嫌犯罪。如东警方随即立案展开调查,通过大量工作,最终锁定如东籍男子周某,即微信账号“zhou**”的主人。6月4日,周某被抓获归案。

根据周某的交代,他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更大的制售假烟团伙。经进一步侦查,民警又先后擒获周某的上线吉林人李某、李某伟和南通人万某等6人。

快餐店生意遇冷另觅“商机”

几人到案后,交代了各自犯罪经过。

2011年,李某伟和李某在吉林省延吉市合伙经营了一家快餐店,但是2014年下半年店里生意冷淡,收入日渐减少。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某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有人推销卷烟,价格便宜。两人的烟瘾很大,于是就试着买了几条“白皮烟”。感觉“味道”还不错,两人随即在网上寻找进货渠道。

被骗过几次后,他们在微信上找到了稳定的货源——江苏南通的万某。经查,在没有相关烟草专门许可证的情况下,从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李某伟和李某合伙在微信朋友圈销售卷烟。2015年2月,李某伟回到安徽,两人分开“做生意”,直到2015年5月案发。感觉万某“出事”,李某伟暂停了微信上的卷烟“生意”,找了份工作当起了洗车工。直到6月份“前合伙人”李某被抓,自知难逃法网的李某伟从安徽来到南通,向如东警方自首。

据犯罪嫌疑人周某交代,他在微信朋友圈里销售的国内品牌卷烟都是假烟。

“不见面”销售网络量大面广

“元旦快到了,需要送礼和办喜宴的朋友提前找我预定。”2014年12月13日,网友毕先生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周某的广告后,通过微信支付购买了2000余元的卷烟,结果收货后发现是假烟。

“从出货到收货我们都不经手,每条赚取10到15元的差价。”据周某交代,他们通过网络销售假烟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先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卷烟的广告,代理或者买家将烟款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的方式打到账户上,他们再把卷烟品种、数量以及买家的送货地址发给上家,扣除利润后再将烟款支付给上家,最后由上家直接将卷烟快递给客户。

民警看到周某等人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的广告,市场价800元一条的香烟售价仅为80元。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由于该犯罪团伙采取微信销售、网络支付、快递运输等方式,作案手段较为隐蔽,且涉案地域广、假烟品种多、下线众多,调查取证极为困难。为此,如东警方历经半年,从网上、网下对该犯罪团伙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取证。

在犯罪嫌疑人的手机中,民警还发现了5个假烟销售微信群,每个群中均有几十名贩卖假烟嫌疑人以及无证卖烟嫌疑人,涉案金额近亿元。经梳理,如东警方已将相关的35个犯罪线索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上卖烟的是真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