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举得现在做未来母婴行业的前景前景如何?

 建议1:积极投资债券   通货紧缩有增加债券价格的趋势,债券被视为是安全性更高的资产。所以啊,国债、企业债、债券类基金。   从收益率的角度看,无论是降息还是降准,都有利于导致债券收益率曲线的下行,从而利好债市。   另外,在通缩环境中,期限较长的政府债往往表现较好。为啥呢?因为投资者纷纷购买国债避险,推动收益率下降,而价格则飙升,导致整体的回报率升高。   建议2:谨慎投资股票  ...
 建议1:积极投资债券   通货紧缩有增加债券价格的趋势,债券被视为是安全性更高的资产。所以啊,国债、企业债、债券类基金。   从收益率的角度看,无论是降息还是降准,都有利于导致债券收益率曲线的下行,从而利好债市。   另外,在通缩环境中,期限较长的政府债往往表现较好。为啥呢?因为投资者纷纷购买国债避险,推动收益率下降,而价格则飙升,导致整体的回报率升高。   建议2:谨慎投资股票   给大家一组数据,在国家有了资本市场后,出现过两次通货紧缩:第一次是亚洲金融危机后,1998年4月至2000年1月CPI连续22个月同比下降;第二次是2002年3月至2002年12月出现连续10个月的下跌。在两次通货紧缩中上证指数分别上涨了23%和下跌了10%左右。   如果有个心理素质强健而且喜欢钻牛角尖的投资者在贯穿这次超级通货紧缩的5年中,一直持有手中的股票的话,在这次通货紧缩结束时还会有超过9%的收益率,这还不包括股票分红的部分。   但是,大家也知道,中国股票如六月的天,谁敢保证这次通缩,大盘就一定会上涨呢?   建议3:买房,该出手时就出手   对于人口导入型的一线城市来说,刚需族任何时候都可以买房,春节前后两三个月是买房的最好时机,预计最迟在第三季度,房地产市场可能量价上翘。   如果是买房投资,首选住宅,应该更注重地段、房屋品质、开发商品牌和物业服务等几个因素。而旅游地产和商业地产的投资则应谨慎出手。   一二线城市房价将继续下滑,三四线城市房价将稳中有降; 房价以软着陆为主,不会出现整体崩盘; 各级政府将密集推出救市政策,限购政策有望全面退出; 商品房库存积压销售困难,未来一半以上的开发商将转行或在市场中消失。因此,未来房价面临下跌的可能性更大些,目前并不适合出手,比较好的方式是等待观望。   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有几多悬念?CFP上海地区会员组织名誉理事、香港注册金融工程师赵志敏认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新常态是:既不会处处受到压制捆绑,也不会鸡犬升天式地高歌猛进,从中长周期看,这是一轮结构化的行业回暖与复苏。但其中也有结构化差异。比如一二线城市相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项目融资更方便、融资成本更低、房价更加坚挺、成交更加活跃、去库存更加迅速。   当过多年房地产报刊资深记者、研究房市已经十多年的宋先生认为,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抗跌易涨, “全国46个城市已经有41个放弃限购政策,目前只剩4个一线城市依然实施限购,这说明这些城市的房价稳定和上涨趋势持续。”宋先生认为。   中国的房市和股市一样,都是政策市,相比之下,房市的政策效应更强烈,政府救市的招数很多。经济下行压力越大,房地产地位就越彰显。宋先生认为,一线城市从长远来看,房地产依然具有保值和升值的特性,房地产黄金期虽已经结束,但稳中有升的白银时期预计还有多年。   建议4:卖房,数房看地方   卖不卖房,一要看是什么地方的房子,二是看手里有几套房。一线城市房子不急卖,三四线城市房子宜脱手。   有人担心,既然通缩时代一切资产价格都会下跌,那房价一下跌,家庭资产不是大大缩水了?赶紧把房子卖了吧。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是人口集聚地,刚需始终存在,因此房价下跌空间很小。对于持房人来说,房子在手有几个好处,一是房产打理相对比较方便和省力,如果找到一个好的租客,房租可以一年一签,平时基本不用再费时费力。相比之下,如果投资股市、贵金属和理财产品,则需要时时关注相关信息并进行研究,要投入相当大的心力和时间。二是房子可用于养老,每月出租有固定的现金流进入,可以弥补退休后收入的减少。据了解,市中心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的二房二厅,每月租金基本都在五六千元以上,对于退休者而言,有这样一套房养老,等于多了一份养老金,日子可以过得相当惬意。   “既然房价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一年涨10%以上,不如卖房炒股或者买信托产品。”一些持房者这样打算,对此,赵志敏认为,应该把目光放长远。目前来看信托理财收益还不错,但三五年后信托理财年化收益率还能保持目前的8%以上吗?难说。同时,虽然目前尚有刚性兑付的行业自律,但信托产品井喷,良莠不齐,已经显示这个行业的道德风险在提高,这也是投资者不能不考虑到的。除非出台非常大的利空政策,如高额的房产税,税率之高超过租金收入,否则一线城市的投资者不要急于卖房。否则卖出房子,又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手里拿着上百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现金,如果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则资金有贬值的风险。   但赵志敏建议一线城市持有多套房甚至十几套房但现金流紧张的投资者可考虑卖房,她认为持有两三套空房已经足以应对今后的养老、医疗、旅游等重大开销了。   但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投资者,理财师则认为可以考虑卖房。从目前的情况和数据看,人口输出型的三四线城市房子库存可能要消化多年。持有这些城市的房子,涨无望跌可能,投资价值不大。

从零开始学运营,10年经验运营总监亲授,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学习,做个有竞争力的运营人。

犹太人有句名言:“挣女人和孩子的钱是最容易的!”那么瞄准“女人+孩子”的母婴产业,是否真的前景光明呢?

一、母婴行业现状如何?

全面二孩新政带来新一波生育高峰

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逐步放开,2011年到2012年、2013年到2014年、2015年到2016年我国人口出现了较明显的增长;特别是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再加上生肖的影响,2015年到2016年出现大幅度人口增长。

生育高峰带动母婴行业高速发展

在生育高峰的影响下,母婴行业规模自2014年起增速持续超过15%,2016年突破2万亿。据预测未来几年母婴行业发展前景将持续向好,2017年将达到2.59万亿元,保持15%以上的高增速。

如此大好形势下,如何撬动万亿级母婴市场?精准锁定用户是关键。那么母婴人群到底什么样?他们如何进行母婴消费?

带着这些疑问,百度UXC移动用研团队开展了针对母婴用户的专项研究,通过百度移动搜索及宝宝知道客户端发放在线调研问卷,从回收的问卷中筛选出母婴用户(备孕至6岁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进行数据分析。

二、母婴用户是怎样一群人? 二胎/多胎母婴用户又有哪些特点?

女性占绝大多数;年龄相对年轻、集中在20-34岁;中等教育程度超6成,相比整体网民学历较高;全职带孩子的较多;超过半数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城镇居民超7成;居住区域上三成在华东,近两成在华中;生育一胎为主,二胎/多胎用户有所增长;近7成孩子处于孕育核心阶段(孕中期到孩子3岁);以小家庭自己照顾孩子为主。

本研究中引入了TGI指数。为什么引入这样一个指标呢?因为单就目标人群做人口统计学分析得出的结论会较为片面,忽视了总体人群分布的影响。比如:若全体网民中男性较多,那么某个互联网产品男性用户居多的可能性也会较大。所以只有对比总体情况,我们才能更好得出母婴人群的和其他类型产品所不同的分布特征。

而TGI指数正是可以对比总体的有效指标。TGI即Target Group Index(目标群体指数),可反映目标群体在特定研究范围(如地理区域、人口统计领域、媒体受众、产品消费者)内的强势或弱势。计算方法:TGI指数= [目标群体中具有某一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总体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 × 标准数100。高于100代表在目标群体中的具有某类特征的群体占比高于总体中具有相同特征群体的占比。本研究中将母婴人群数据与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相关的网民数据进行比对、计算出TGI数值。

二胎/多胎母婴用户特征

二胎/多胎母婴用户相比一胎用户年龄更大(更多30岁以上用户)、学历较低(更多中学及以下学历用户)、全职带孩子更多、收入较低(更多收入在5千元以下)、更多居住在华东华中区域。

三、母婴人群在母婴消费上有什么特点?

母婴用户是不是真的肯为孩子花钱呢?到底会花多少钱在孩子身上呢?他们又是怎么花这笔钱的呢?

母婴花费占家庭总消费比例

母婴用户还是比较舍得为孩子花钱:超过8成用户在商品上花费占家庭总消费的10%以上,超过5成用户在服务上花费10%以上。对比不同收入的母婴用户发现,低收入用户(收入5000元及以下)在母婴商品和服务上的花费占比最高。这可能是由于低收入用户的收入较低,家庭总消费金额也较低,因此同等金额的母婴花费对低收入用户来说占家庭总消费的比例更大。这也说明母婴用户即使收入低,在母婴消费上的支出却并不含糊。

了解母婴商品/服务信息的渠道

购买前,母婴用户主要通过自己搜索、朋友他人推荐来了解母婴商品/服务信息;而妈妈群、母婴社区APP等线上渠道也受到一定关注。另外,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更偏好通过互联网母婴社区APP来了解;30岁以上的年长用户则更偏好通过妈妈群来了解。一胎用户更偏好通过朋友/达人推荐、互联网母婴社区APP了解母婴商品/服务信息。这可能是由于一胎用户缺乏孕育经验,没有形成购买决策习惯;更倾向于参考其他人(朋友/达人)推荐的商品/服务。

购买母婴商品/服务渠道

购买时,母婴用户主要通过母婴专卖店、百货商场超市等线下渠道来购买母婴商品/服务。其中一胎用户则更偏好通过综合类电商、专门的母婴电商、母婴社区/APP、海外购/跨境电商、找他人代购等新兴的购买渠道;二胎/多胎用户更偏好通过百货商场、批发市场/杂货店等传统线下渠道。

挑选母婴商品/服务时关注的因素

挑选商品/服务时,母婴用户重品质、轻价格:最关注安全健康、质量、实用性;高于对价格的关注。但不同生育状况的用户关注的因素略有差异:一胎用户更注重评价/口碑二胎/多胎用户更关注价格和实用性。

对于母婴用户来说,用、吃、穿最烧钱,毕竟纸尿裤、奶粉、衣服什么的都是宝宝的刚需。不同消费项目的高峰期则有所不同:的高峰期是孩子6个月到3岁1-6岁0-1岁教育3-6岁护理孕晚期-3个月医疗健康孕期

对于奶粉、纸尿裤、玩具的品牌偏好

对于宝爸宝妈经常要购买的奶粉、纸尿裤、玩具,宝爸宝妈们的品牌偏好有哪些趋势呢?结果显示,用户推荐的奶粉、玩具品牌比较分散,推荐最多的品牌仅占2成;纸尿裤品牌则相对集中,推荐最多的品牌占近5成。

以上就是母婴人群的特点以及他们的母婴消费习惯,你get了吗?

本文由 @百度UXC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母婴行业的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