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房屋老化,翻新加蓬共和国属于违法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加蓬以前是法属植民地,上世纪60年代法国人退出后,加蓬还一直怀念法国人,有点象今天的香港人的社会意识。加蓬人口不多(约140万人口),资源丰富,按人均财富来看,在非洲算是较富的,放在全世界排名,按人均GDP来算,可能也在前20名。

应该说,相对其它非洲国家,加蓬的社会秩序比较好,当地语言为法语,其中法国在当地驻军约2000人,所以,法国人在当地较为众多,比较好的土地均被法国人私人拥有。当地也有很多中国人,估计接近1万人,中国人在当地主要从事矿产、木材、餐饮、酒店服务、石油等行业,以福建温州人居多,在当地的赌场内,基本能听到的几种语言:中国普通话、闽南话、广东话、法语、英语。中国人之间的打斗事件时有发生。

还好吧,就是容易打摆子

加蓬是非洲相对比较稳定的国家,还是比较安全的,有很多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商人在那边投资的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独立日:8月17日(1960年)

  国庆日:8月17日(1960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4∶3。自上而下由绿、黄、蓝三个平行的横长方形组成。绿色象征丰富的森林资源,加蓬号称“木材之国”、“绿金之国”;黄色象征阳光;蓝色象征海洋。

  国徽:由一棵巨大的奥堪美树、一个盾徽和动物等图案组成。奥堪美树象征该国丰富的森林资源。盾面上的图案由国旗三色构成,上部为绿地上三个金黄色的圆形,象征加蓬丰富的矿产资源;下部为悬挂着国旗航行于海上的帆船,象征民族进步的意志和海上活动对该国的重要性。盾徽两侧各有一只黑豹,上方的绶带上用拉丁文写着“万众一心,奋勇前进”,下方的蓝色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勤劳、正义”。

  自然地理:面积26.7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中部,西濒大西洋。东、南与刚果为邻,北与喀麦隆、赤道几内亚交界。海岸线长800公里。沿海为平原,南段多沙丘、泻湖和沼泽,北段间有山崖临海。内地为高原,海拔500-800米。伊本吉山高1575米,是全国最高点。奥戈韦河自东向西横贯全境。属典型的赤道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

  人口:118万(1999年)。属班图种族的有40多个部族,主要有芳族(占全国人口31%)、巴普努族(占22%)等。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有芳语、米耶内语和巴太凯语。居民信奉天主教的占50%,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占20%,信奉伊斯兰教的占10%,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利伯维尔(Libreville),人口40多万(1999年)。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9个省(河口省、滨海奥果韦省、尼扬加省、中奥果韦省、上奥果韦省、奥果韦-洛洛省、奥果韦-伊温多省、恩古涅省、沃勒-恩特姆省),下辖44个州、8个县、12个市。州以下为村庄。 极富非洲热带气息的加蓬厅堂装饰

  简史:公元12世纪,班图人从非洲东部迁徙至加蓬,在奥果韦河两岸建立了一些部落王国。15世纪葡萄牙人最先来加蓬海岸贩卖奴隶。18世纪法国逐步侵入。1861年至1891年全境被法国占领。1910年被划为法属赤道非洲4个领地之一。1911年法国将加蓬等4个领地转让给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加蓬重归法国。1957年初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7日宣告独立,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1961年民主同盟总书记莱昂·姆巴当选第一任总统,并组成政府。1964年2月,陆军发动政变,法国出兵干涉,政变失败,姆巴重新执政。1967年姆巴病逝,由副总统邦戈继任。1973年2月邦戈正式当选总统。

  政治:现行宪法于1991年3月26日颁布。宪法规定加蓬实行三权分立,政党根据多党民主原则参加选举。总统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7年,可连任一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有权解散议会,任命总理并在总理建议下任命政府成员,主持部长会议。总统和总理共同掌握行政最高权力。总理对总统和议会负责。1997年4月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总统候选人最高年龄限制;总统职位空缺时,由参议院议长或第一副议长代行总统职权,并在30至40天内组织总统选举,代行总统职权的人不能参加总统竞选;新宪法还规定设立副总统职位,副总统由总统任免,对总统负责,完成总统指定的任务,在总统选举或总统职位空缺期间,副总统一职随即中止。立法权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每届任期分别为5年和6年,其主要职能是制订法律、监督政府工作和批准对外宣战等。每年举行两次例会。两院议员分别由直接普选和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分别为5年和6年。

  经济:被列为法语非洲唯一“中等收入”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迅速。以石油为主的采掘业发展较快,加工业和农业基础薄弱。石油、锰、铀和木材曾为经济四大支柱。已探明可开采的石油储量约4亿吨,锰矿蕴藏量2亿吨,占世界储量25%,居第4位,为世界第3大生产和出口国,产量近几年稳定在200万吨左右。铀矿品位较高,储量约3. 6万吨,仅次于尼日尔,居非洲第二位。铌矿储量约4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5%。铁矿储量8至10亿吨,品位在60%以上。其它矿藏有磷酸盐、黄金、重晶石、镍、铬、锌等。森林面积22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5%,原木储量约4亿立方米,次于刚果(金)和喀麦隆,居非洲第三位,主要树种有奥库梅木和奥齐戈木,其中奥库梅木的蓄积量为1. 3亿立方米,年产250万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采矿业是加蓬主要经济部门。六十年代初开始开发石油,95%的石油供出口,出口收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出口总额的80%、国家财政收入的62%。工业主要有石油冶炼、木材加工和食品加工等。农牧业发展缓慢,粮、肉、菜、蛋均不能自给,粮食60%需要进口。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面积的2%,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7%。主要农产品有木薯、芭蕉、玉米、山药、芋头、可可、咖啡、蔬菜、橡胶、棕榈油等。主要出口石油、木材、锰和铀;主要进口食品、轻工产品、机械设备等。主要贸易对象是法国等西方国家。 在首都利伯维尔,各大旅馆厅堂的装饰极富非洲热带异域气息,环境舒适宜人,深受旅客青睐。图为墙上饰有非洲部族人像的面部拼图,工艺精巧。

  新闻出版:创刊于1973年12月的《团结报》是加蓬最有影响的报纸,1990年《振兴报》、《消息报》、《蝉呜报》等先后创刊。其中《振兴报》亲民主党;《消息报》是反对党全国伐木者联盟机关报;《蝉呜报》为私人报刊,均为法文版。加蓬新闻社为官方通讯社,创建于1966年11月。加蓬第一广播电台建于1959年,拥有中、短波和调频发射台,用法语播音,为国营广播电台。第二广播电台于1973年建立。此外,还有莫亚比短波电台(非洲一台)、“团结电台”、“思乡电台”、“太阳电台”等五家私营电台,其中“非洲一台”建于1981年,为加法合营,在非洲较有影响。加蓬电视一台建于1963年,属国营,在各省设有转播站。覆盖利伯维尔市的加蓬电视二台建于1973年。此外还有私营电视台,如“非洲电视台(电视三台)”、“闭路电视台(电视四台)”、“电视加号台”等私营有线电视台。 奉行全方位、不结盟、国际合作和睦邻友好政策。提倡外交现代化,以适应贸易全球化及经济、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需要;主张发展南南合作,进行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反对任何国家称霸世界,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强调睦邻友好和非洲团结;主张本着“对话、宽容与和平”原则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提倡通过对话、和解、协商和非暴力方式解决世界和地区冲突。

  与中国关系:1974年4月20日,加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本回答由地区分类达人 李兴万推荐

独立日:8月17日(1960年)

国庆日:8月17日(1960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4∶3。自上而下由绿、黄、蓝三个平行的横长方形组成。绿色象征丰富的森林资源,加蓬号称“木材之国”、“绿金之国”;黄色象征阳光;蓝色象征海洋。

国徽:由一棵巨大的奥堪美树、一个盾徽和动物等图案组成。奥堪美树象征该国丰富的森林资源。盾面上的图案由国旗三色构成,上部为绿地上三个金黄色的圆形,象征加蓬丰富的矿产资源;下部为悬挂着国旗航行于海上的帆船,象征民族进步的意志和海上活动对该国的重要性。盾徽两侧各有一只黑豹,上方的绶带上用拉丁文写着“万众一心,奋勇前进”,下方的蓝色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勤劳、正义”。

蓬全国总人口约为110万。人口密度使每平方公里4人。大部分人口集中在沿海平原和城市周围,大片森林地区人烟稀少,每平方公里不到1人。

加蓬全国有两大种族,俾格米人和班图人。

俾格米人是加蓬最早的居民。早在埃及法老时代就有关于他们的记载,在古希腊和马史诗中也提到过。该族男子身高1.4-1.5米,女子身高1.0-1.3米,腿短而粗壮,胸膛宽阔,鼻子扁平,薄嘴唇,大脑袋,双眼炯炯有神,全身成古铜色。他们散居在奥果韦河上游热带雨林的深处。总人数约3000人。由于长期受班图人文化影响,俾格米人已失掉本族的语言,他们操马卡、科塔、邦吉利等班图语,保持万物有灵信仰,盛行巫术、占卜,行一夫一妻制,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

班图人皮肤黝黑,卷头发,厚嘴唇,宽鼻梁。他们虽是从外地迁居来的,但早就成了加蓬的主要居民。该民族遍布全国的各个角落,分为40多个部族。主要有:

芳族,占全国人口的31%。主要分布在奥果韦河以北地区。由北方扩散而来,讲芳语。大多信天主教,部分保持万物有灵信仰。部族内实行酋长制。主要从事农耕,种植玉米、木薯、可可和咖啡,也从事渔业。

姆庞奎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5%,居住在沿海平原。中世纪曾是巴刚果王国的臣民,在加蓬国家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讲姆庞奎语。不少人会讲芳语。大多数姆庞奎人信天主教,并按母系续谱和继承财产,从舅居住。主要从事农业,兼事渔业,也有不少人在城市经商。

姆贝特人,占全国人口的14%。主要分布在奥果韦河上游及其支流奥卡诺河与利文多河之间。讲尼亚比语方言,信奉天主教,但也有部分人保持万物有灵信仰。按母系组织社会。主要从事农业,开发森林,也从事狩猎和渔业。

普努人,占全国人口的22%。主要分布在奥果韦河中游以南地区。讲尼亚比语方言。多信天主教,部分人保持万物有灵信仰。按母系组织社会。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狩猎和渔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部族,如邦吉利人、科塔人、查安吉人、马卡人等。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保持传统信仰;社会生活仍留有母系社会的痕迹;人们大多从事农业、渔业及狩猎。

加蓬的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有芳语、尼亚比语等。

加蓬居民的50%信仰天主教,20%信仰基督教新教,1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国旗 自上而下有绿、黄、蓝3个平行长方形组成。加蓬号称"绿金之国"或"木材之国",国旗中的绿色象征森林,黄色象征阳光,蓝色象征海洋。

呈盾形。盾面的图案由国旗绿、黄、蓝三色构成。盾面上半部为长方形,绿地上排列着3个金黄色圆球,象征国家丰富的矿藏资源。盾面下半部是一只悬挂着国旗的帆船,在碧波万顷的湛蓝的大西洋上顶风破浪前进,象征民族进步的意志和海上活动对国家的重要性。盾徽两侧,各有一只黑豹,两豹前爪扶持盾徽,后爪利于蓝色的饰带和蔓延生长的树根之上。盾徽后面是一棵枝叶茂盛的黄色奥库梅树,这是当地的特有树种,象征这个国家丰富的森林资源。盾徽上方的树冠下绘有一条白色饰带,带上用黑色拉丁文书写着"万众一心,奋勇前进"。盾徽下方的一条蓝色饰带上用黄色法文书写着"团结、勤劳、正义"。

国歌 《团结歌》,歌词为"云开见丽日,大地放光辉,奴役和耻辱,一去不复回,驱散惨雾愁云向光明大道前进,从今劝善惩恶,把战争消灭尽……"

自然地理:面积267667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其中部,西濒大西洋。东、南与刚果(布)为邻,北与喀麦隆、赤道几内亚接壤。海岸线长800公里。沿海为平原,南段多沙丘、泻湖和沼泽,北段间有山崖临海。内地为高原,海拔500-800米。伊本吉山高1575米,是全国最高点。奥果韦河自东向西横贯全境。属典型的赤道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加蓬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5%,被誉为非洲的“绿金之国”。

人口:150多万(2005年)。加蓬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属班图种族的有40多个部族,主要有芳族(占全国人口31%)、巴普努族(占22%)等,俾格米种族3000多人。官方语言为法语。民族语言有芳语、米耶内语和巴太凯语。居民信奉天主教的占50%,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占20%,信奉伊斯兰教的占10%,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利伯维尔(Libreville),人口40多万(1999年)。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9个省(河口省、滨海奥果韦省、尼扬加省、中奥果韦省、上奥果韦省、奥果韦-洛洛省、奥果韦-伊温多省、恩古涅省、沃勒-恩特姆省),下辖44个州、8个县、12个市。州以下为村庄。

简史:公元12世纪,班图人从非洲东部迁徙至加蓬,在奥果韦河两岸建立了一些部落王国。15世纪葡萄牙人最先来加蓬海岸贩卖奴隶。18世纪法国逐步侵入。1861年至1891年全境被法国占领。1910年被划为法属赤道非洲4个领地之一。1911年法国将加蓬等4个领地转让给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加蓬复归法国。1957年初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7日宣告独立,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1961年民主同盟总书记莱昂·姆巴当选第一任总统,并组成政府。1964年2月,陆军发动政变,法国出兵干涉,政变失败,姆巴重新执政。1967年姆巴病逝,由副总统邦戈继任。1973年2月邦戈正式当选总统。加蓬有40多个部族,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独特文化。其迷人的非洲舞蹈,粗犷豪放;行云流水般的土风歌,高昂激越,表现了热带异域的风情.

政治:现行宪法于1991年3月26日颁布。宪法规定加蓬实行三权分立,政党根据多党民主原则参加选举。总统由直接普选产生,可连任一届。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有权解散议会,任命总理并在总理建议下任命政府成员,主持部长会议。总统和总理共同掌握行政最高权力。总理对总统和议会负责。1997年4月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总统候选人最高年龄限制;总统职位空缺时,由参议院议长或第一副议长代行总统职权,并在30至40天内组织总统选举,代行总统职权的人不能参加总统竞选;新宪法还规定设立副总统职位,副总统由总统任免,对总统负责,完成总统指定的任务,在总统选举或总统职位空缺期间,副总统一职随即中止。立法权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其主要职能是制订法律、监督政府工作和批准对外宣战等。每年举行两次例会。两院议员分别由直接普选和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分别为5年和6年。

经济:被列为法语非洲唯一“中等收入”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迅速。以石油为主的采掘业发展较快,加工业和农业基础薄弱。石油、锰、铀和木材曾为经济四大支柱。加蓬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它是黑非洲第三大石油生产国,石油出口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已探明可开采的石油储量约4亿吨。锰矿蕴藏量2亿吨,占世界储量25%,居第4位,为世界第3大生产和出口国,产量近几年稳定在200万吨左右,素有“黑金之国”的美誉。铀矿品位较高,储量约3. 6万吨,居非洲第二位。铌矿储量约4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5%。铁矿储量8至10亿吨,品位在60%以上。铌矿的储量约4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5%。加蓬还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锰生产国,其产量为世界产量的50%。其它矿藏还有磷酸盐、黄金、重晶石、镍、铬、锌等。加蓬素有森林之国的美称,林木繁茂,种类诸多。森林面积2200万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5%,原木储量约4亿立方米,居非洲第三位,主要树种有奥库梅木和奥齐戈木,其中奥库梅木的蓄积量为1. 3亿立方米,年产250万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采矿业是加蓬主要经济部门。六十年代初开始开发石油,95%的石油供出口,出口收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出口总额的80%、国家财政收入的62%。工业主要有石油冶炼、木材加工和食品加工等。农牧业发展缓慢,粮、肉、菜、蛋均不能自给,粮食60%需要进口。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面积的2%,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7%。主要农产品有木薯、芭蕉、玉米、山药、芋头、可可、咖啡、蔬菜、橡胶、棕榈油等。主要出口石油、木材、锰和铀;主要进口食品、轻工产品、机械设备等。主要贸易对象是法国等西方国家。

新闻出版:创刊于1973年12月的《团结报》是加蓬最有影响的报纸,1990年《振兴报》、《消息报》、《蝉呜报》等先后创刊。其中《振兴报》系民主党机关报;《消息报》是反对党全国伐木者联盟机关报;《蝉呜报》为私人报刊,均为法文版。加蓬新闻社为官方通讯社,创建于1966年11月。加蓬第一广播电台建于1959年,拥有中、短波和调频发射台,用法语播音,为国营广播电台。第二广播电台于1973年建立。此外,还有莫亚比短波电台(非洲一台)、“团结电台”、“思乡电台”、“太阳电台”等五家私营电台,其中“非洲一台”建于1981年,为加法合营,在非洲较有影响。加蓬电视一台建于1963年,属国营,在各省设有转播站。覆盖利伯维尔市的加蓬电视二台建于1973年。此外还有私营电视台,如“非洲电视台(电视三台)”、“闭路电视台(电视四台)”、“电视加号台”等私营有线电视台。

奉行全方位、不结盟、国际合作和睦邻友好政策。提倡外交现代化,以适应贸易全球化及经济、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需要;主张发展南南合作,进行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反对任何国家称霸世界,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强调睦邻友好和非洲团结;主张本着“对话、宽容与和平”原则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提倡通过对话、和解、协商和非暴力方式解决世界和地区冲突。

与中国关系:1974年4月20日,加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加蓬总统邦戈曾8次访华。中国领导人也多次访加。2004年2月,胡锦涛主席对加蓬进行国事访问,并提出中加关系三点建议,两国并发表联合公报。2004年9月,邦戈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3年1月9日,中国援建的加蓬参议院大厦在利伯维尔举行了正式开工仪式。2003年中加贸易额为3.09亿美元。 中国和加蓬关系蓬勃发展。加蓬现任国家副总理、外交部长让·平的祖籍地是浙江温州。他父亲是温籍侨胞程志平。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1,鼻骨画,其是用鼻骨地区生产的一种鼻骨石做成的

2,木制邮票,将邮票图案印在薄薄的木片上,然后摆放到邮册里,是加 蓬独特的纪念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蓬共和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