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购物方式真的会让我们成为聪明的方式顾客吗?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己经被广泛应用于科研、教育、国防、金融等社会的各个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人们通过网络拓展了信息交流,开拓了视野。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上互联网不单单只是为了浏览网站和收发电子邮件,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人们都力求通过网络远程完成。为了让消费者购物过程变得简单、方便、安全、快捷,网上商城购物成了一种新型而热门的购物方式。这种系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安心采购到自己满意的商品。而且这种新型的购物方式也势必将成为人们购物的一种比较普遍的方式。 本文结合凉山彝族地区的民族特色分析了彝汉文网上购物系统开发的背景国内外网上购物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对顾客网上购物的需求和商家出售商品的需求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详细阐述了设计本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设计思路和实现手段。 网上购物商城系统实际上是一个B/S结构的信息系统,目前开发这种系统用到的主要开发语言有:asp,jsp,php等,用到的数据库主要是一些流行的大型数据库,如oracle,sqlserver等,我们开发该系统用到的开发语言为asp,使用的数据库是sqlserver2000。 作为一个购物系统,系统的安全性和购物的方便性是很重要的,在安全性方面,系统主要考虑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用了用户注册和密码等措施;在方便性上,主要考虑了用户浏览商品、查询商品、定购商品的方便性和后台管理用户维护的方便性。交易方式采用了用户邮寄汇款和银行转账,用户定购商品后,商家把商品邮寄到用户。由于没有采用网上直接转帐的方式,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不便。 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通过建立一个网上购物平台销售凉山的特色产品,介绍凉山的人文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凉山,并以宣传凉山,从而达到推动凉山地区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09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张红霞,宋德昌;[J];信息系统工程;2005年07期
彭川;段渝;;[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赵慧玲;;[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张晶晶;穆斌;;[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17期
刘培红;;[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18期
廖彦华;罗小亮;;[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23期
白会肖;贾树生;吴昊;;[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传兵;杜凯;;[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黄莉;;[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陈豫鹛;;[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杨春茂;;[A];云南省首次年鉴学术讨论会暨地州市县“概况”编撰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万昌平;;[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郝铁川;;[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常静;;[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朱龙;陈磊;李华;;[A];'99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特约记者  张韬;[N];上海证券报;2006年
管斌?管延伟;[N];经济日报;2008年
胡怡琳 王然;[N];经济观察报;2010年
记者  蒋维祥;[N];南京日报;2006年
本报记者 徐春林;[N];国际商报;2010年
通讯员 李荣国 记者 侯力明;[N];江苏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月19日,蒙牛推出名为“凝纯胶原蛋白肽晶萃”(下称“蒙牛凝纯”)的新品,这是微商们无法错过的一次“盛事”,因为这款主打抗衰老功能的产品和此前蒙牛的慢燃一样,选择在微商渠道销售,从昨天至今,蒙牛慢燃的微商已经在朋友圈开始重点宣传这款产品。

“人人皆微商。”一位蒙牛凝纯的高级合伙人(最高级别的微商代理)正在大力招募各级别的代理,她宣称,到9月底的10天是招募的黄金时段,在此期间,高级合伙人可以在拿货价的基础上再打对折,“如果到了10月份产品正式上市,就没有上车机会了”。

根据这位高级合伙人在朋友圈发布的拿货价格表,高级合伙人最低需进货300件(一件8提共56包),总价/94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

《看好微信渠道的流量,蒙牛、娃哈哈都在推微商产品》 相关文章推荐七:微信的下半场,将向何处去?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公众号(sanjieke01),作者:黄有璨。

今年上半年,我多次聊到关于微信的一些变化和举措,并先后写了几篇文章,引发了许多传播和讨论。但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一点,其实2018年开始,微信也许也已经进入了它自己的“下半场”。

今天,我就想就着“下半场”这个观察角度,再整体聊聊我对微信后续一些走势的观察和判断。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

2013年6月,微信群诞生。

2013年8月,微信支付上线。

2014年1月,微信红包面世。

2017年1月,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

无可置疑,在过去7年时间里,正是微信连同它所提供的上述几个重要功能,一起彻底改变了无数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生活,也完全重塑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行业格局。

2018年年初,微信月活跃用户突破10亿——这令其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用户数和用户活跃度最大的的产品,没有之一,即便是放到全球范围内,用户基数和活跃度,能够超过当前的微信的,恐怕也屈指可数。

常理而言,2018年初的微信,已经全面步入了发展阶段中的成熟期,一款成熟期的产品,最应该保持的,就是稳定,因为它的每一个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到数以亿计的用户。

然而,进入2018年后的微信,其更新频次和力度却多到令人匪夷所思。据统计,从2018年3月1日到5月25日,微信共完成了22次更新,涉及到37处变化,平均不到每3天就会完成一次更新——这样的更新频次,一般只会出现在早期功能体验和产品逻辑都并不完善的产品身上。

看起来,2018年的微信,要么就是正在焦虑不已慌不择路,要么则是在处心积虑的下着另一盘大棋。

关于微信的成长史,也许可以用我们此前在三节课的分析评论中就曾反复引用过的一句话简单概括之——

“微信在其发展历程中,前后共经历过三个阶段:IM阶段、浏览器阶段和OS阶段。三个阶段的代表性功能分别是语音通话+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小程序。”

时至今日,微信已经渐渐成为了中国,乃至整个互联网世界中最大的流量聚集地之一,并在成为一个超级生态的道路上狂奔不止——只要看看连IOS都要对微信警惕再三,你就会知道微信面前摆放着的可能性是多么巨大。

然而,狂奔着的微信,也未必就没有潜在忧虑和现实挑战。站在当下看,已经成为一个超级流量巨兽的微信,至少面临着两个巨大的考验,其一,是其理想中的“超级生态”能否真正形成,其二,则是其所承载的商业化变现诉求必须尽快兑现。

如果说微信从0起步成为流量巨兽的过程可以被视作微信的“上半场”,那么接下来的“超级生态打造”和“全面商业化尝试”则可被视作是微信的“下半场”。

看起来,到如今,微信的“上半场”已经结束,“下半场”则刚刚开启。所以,微信的“下半场”,究竟将向何处去?

要理解微信的“下半场”中究竟会发生什么,我们也许需要先搞清楚微信当前到底最在意什么。

以我的眼光看起来,微信在2018年中的当前,最在意的事或许有两件。

其一,是要认真防范“头条系”,或者再具体一点讲,其实是要防范“抖音”。

微信,或者再放大一点讲,整个腾讯系最核心的?

但,关系链是如何形成的?

这里也许可以分享一个认知,我认为互联网世界中,内容、互动、社交、关系,往往是个递进关系。一种典型的场景是,人与人之间基于内容有了互动,互动之后诞生社交行为,基于社交行为逐渐建立起了稳定的关系链。

举个例子,我在豆瓣关注了一本书,然后找到一篇让我心有戚戚的书评,于是我给该书评留言,原作者看到后又继续回复我,于是一来二去间,我们就成为了好友,这就是最为典型的“围绕内容和互动形成关系链”。

而在2018年,实事求是的说,抖音的兴起可能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包括腾讯。

而抖音兴起的背后,是一种新的内容形态——短视频带来的机会,而这一内容形态,恰好是此前腾讯不那么擅长,也并未重兵投入过的内容形态。

换句话说,腾讯在这一内容形态下,也是一个小学生。这对于抖音这样的产品而言,可谓再好不过——它天然就拥有了一个可以在腾讯帝国之下避其锋芒而行的独立发展空间。

到2018年8月,抖音公布的全球月活用户数已经达到5亿,接近微信的一半。然而,微信从0发展到月活10亿,用了7年,而抖音则只用了2年。

然而对微信而言,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事是,大家看不上的抖音已经慢慢开始呈现出能做“关系链”的可能。

以我们上述的“内容、互动、社交、关系”四者的演化关系看,抖音站内用户看短视频后点个赞,写个评论产生互动是很正常的事,于是,随着抖音流量变得巨大,这款产品就特别容易向下一个状态演化:借由短视频内容,人与人之间产生更深入的互动,从而缔结起来关系链,而且,这种关系链非常有机会变成长期的强关系。

一旦这种事情发生,就会动摇到微信的根基,而微信绝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为了更进一步类比,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微博。

2013的微博其实也曾有机会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的关系链。

如果你是一个互联网老用户,且还有印象的话,你也许会记得2011、12年期间,微博的私信曾经特别火热,很多用户用它来聊天、记录、联系合作。甚至很多用户与熟悉朋友间的日常交流都开始放到微信私信中来交流——这无疑动摇到了当时QQ的熟人关系链。

所以,腾讯才如临大敌,举全集团之力做了个腾讯微博来对抗微博,但如你所知,拼了3年,后起的腾讯微博并未获胜,反而走向了关停。最终,打败微博的是微信,也正因为有了微信,腾讯才算又重新站稳了“用户关系链”这个山头。

如果要回望过去,当时的微博在面临着微信崛起的挑战时也许犯了一个错误——太过于纵容站内大量的大V和KOL。

当时,已经初具规模微博,其息分发权重太向这些头部大V倾斜,内容分发规则的设计基本上都是为了保证大V和KOL的利益,为了他们获得更好的增长、获取影响力、获得变现,这一导向最终导致微博在2014年出现了大量营销号泛滥+内容水化现象,最终用户大批出逃。

那个时候,很多在微博上不堪各种营销号和广告打扰的用户都觉得自己需要一个相对宁静的空间,能跟自己的亲密朋友们进行点日常互动就挺好,恰好此时,微信出现,他们就纷纷来到了朋友圈。

微博犯过的错误,微信肯定不想重蹈覆辙。

而就2018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微信的一些营销号或营销行为泛滥程度已经开始打扰到用户,有一部分公号或商业组织为了自己的私利严重干扰用户对内容的体验,比如,在微信群、或朋友圈,总能看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党内容,各种裂变、分销、微商等营销行为也往往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微信可能会很担心自己重蹈曾经的微博的覆辙。

而,微信若想防范抖音,确保自己的“关系链”阵地仍然是牢不可破的,势必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需要做大量讨好用户的动作。

其二,则是上面提到的,微信所承载的“商业价值实现”方面的野心和诉求,必须开始加速兑现。

而微信最大的商业野心,必然在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真正连接一切,从而做全平台、全品类的流量分发。

一般来讲,社交,内容,基于商品&服务的交易是互联网世界中最常见的三大商业机会。

BAT三巨头中,百度依赖于“内容分发”搭建起了它的核心业务。阿里的起家则是依赖于“商品交易”,慢慢再延伸到“服务交易”,从而构建起来了一个电商帝国。

而腾讯的核心,则是“人”,或者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链。

但问题在于,如果你的电商做得足够强大,或是内容分发能力足够强大,想要调转过头来做社交和关系,可能会极难——至少互联网世界中迄今还未看到过成功先例。

但如果是反过来,你的社交和关系链已经足够稳定牢靠,想要进而延伸开来去做内容分发和商品交易,却是可能的,只是这需要前提:至少,你的关系链数量、稳定程度必须要到达已经坚不可摧的程度,才敢去做此想。

而对于2018年的微信来说,已经到了要把这一勃勃野心付诸具体行动的时候。

因此,围绕这一野心,微信在从现在开始,一定会特别关注几个问题——

  1. 让微信生态下的商业产品更多样,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商业收入;
  2. 让微信生态下流量分发形式变得更多样,规则变得更公平,避免少量头部玩家垄断生态流量的格局出现;
  3. 接入更多可产生现金流的服务、商品、内容等,从而不断放大自己的商业变现可能性。

以上,也许就是“下半场”的微信最在意的几件事。

所以,如果围绕着上面的基础认知和假设,进入“下半场”的微信究竟可能会有哪些核心的变化?以及身为行业中的其他从业者,又该如何认知这些变化?

我有几种猜想以及一些附加的观点和建议。

整体来看,我认为在接下来的1年-2年里,微信必然会有一些如下的举措——

第一,微信对于“看一看”和“搜一搜”的流量分发能力和在微信生态内的权重,一定会不断加强。

若非如此,微信的流量分发形式将极度单一,导致后来者再不崛起机会,极度不利于整个大生态的建设,也就无法支撑起微信巨大的商业野心。

第二,微信或将会在“公众号”之外,大力加大对于“个体”的扶持和赋能,并在“个体”与“公众号”之间,搭建起来某种桥梁。

无论如何,“微信公众号”目前为止仍然是微信生态下用来承接流量和追求变现的重要一环,且微信公号下的“头部垄断”已经初步形成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便微信官方再如何努力调整流量分发规则和形式,也很难再出现新的大号批量井喷出现的现象。

但,扶持“公号”虽然已经不那么容易,微信还可以扶持“个人”——假使我是一个有写作能力或优质商品供应的个人,但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号”,那微信是否可以帮助我与一些现有头部大号之间进行合作,我来给他们供稿或供货,他们负责传播和销售,最后我们均分收益,如此一来,可谓皆大欢喜。

而现在,看起来微信已经开始在为这个局面进行一些铺垫——看看下面的截图你就知道了,在新的“赞赏作者”的逻辑下,同一个公号下,可以绑定多个作者的赞赏账号,且通过该赞赏账号,我们还能看到单一作者的所有历史文章,这已经显著是在开始赋能给个体。

我相信,这一方向下的举措,接下来还会更多。

第三,在未来至少1-2年内,大规模基于朋友圈或微信群的有损普通用户体验的营销行为,包括很多裂变营销玩法等,一定会不断被微信打击。原因恰如上面说到的,微信必须要在这个阶段,去做大量讨好用户的动作,尽最大可能防止用户迁移到其他平台上去。

因此,未来1-2年内,真正能在朋友圈安全的大范围传播的东西,大概只能是基于创意和情绪情感的传播。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相信,“裂变营销”也绝不会消失,恰恰相反,基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某些特性和现状,新的“裂变营销”玩法或将会层出不穷的出现,并呈现出一种“微信不断封杀老的裂变营销玩法,但新的裂变营销玩法不断继续出现,并在一段时间后继续遭遇封杀”的局面。

第四,小程序将毫无疑问的得到微信的全面扶持,不断接入到各种轻服务与交易场景中,并大概率出现一波红利——事实上,红利已经在出现。从近期来看,因为小程序而获得红利和爆发增长的项目,正变得越来越多。

第五,微信生态中一定会出现更多样的商业产品。

这里可以打个岔,讲个微博的故事——2009年微博上线后,在四五年间扶持了大量粉丝超千万的大号,在2013年前后,这些大号每年都已经可以产生至少上百亿的广告收入,且还在逐年增加,可以说,这其中,微博给予这些大号的赋能是居功至伟的。

然而有趣的是:这些大号们所产生的广告收益,与微博完全无关。通常的逻辑是,广告主直接找到大号的负责人,两边谈妥,广告主直接给大号打钱就好了。于是微博悲催的发现:自己搭建起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商业生态,但自己却没法从中获得一分钱收益。

所以,在2014年,我曾经和一些当时新浪的同事有过私下交流——我们都觉得,当时的微博特别应该做一套类似百度凤巢那样的商业产品,一端对接广告主,另一端对接各种大号,并基于微博的数据给到广告主们更多更精细更有价值的参考,从而让自己能从整个微博平台的各种广告交易中获得利益分成。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创办的三节课在微博有广告投放需求,微博一开始就可以基于数据,推荐给我一些互联网从业者基数构成较大的号及营销广告转化率较高的微博大号,而无需让我自己一个个去联系和判断,并能够在我投放过后给予我更多更细致的数据分析报告的话,我认为这是具有显著价值的。

其实后来微博也确实上线了这样类似的商业产品,只是比预期的又晚了好几年,用现在的眼光看,其实还是错过了不少时间的。

所以,微博踩过的坑,微信大概率不希望重蹈覆辙。不出意外的话,从现在开始,微信或会开始全面建设起来一套可以承接住各类广告营销需求的商业产品系统。

事实上,有些事情已经可以初见端倪,比如我们已经看到,微信公号已经开始上线了“返佣商品”的分销,可以在公众号中插入影视图书等CPS返佣商品广告及小程序广告。按照销售收入向公众号运营者分成。

可以预见,这个与“微信公号”有关的庞大商业产品一定会越来越完善和丰富,并且,微信生态下也一定还会有新的具备想象力的广告形式不断出现,比如说:基于搜一搜的推荐广告。

接下来,围绕上述的猜想,或许到了可以给一些建议的时候。

建议1:要更敏捷的应对和迎接“裂变红利”。

上文已经提到,在微信这种基于“关系链”的大流量平台中,如何撬动关系链的力量进行传播和营销,永远会是无数运营、营销人会长期关注和琢磨,甚至去不断突破部分底线进行试探的地带,只要能够带来利益,是否有损平台用户的体验,完全不是运营、营销人们会关注的事情。

但与此同时,微信基于当前形势和自身利益,一定会不断封杀那些有损用户体验的营销玩法。

这必定会导致:新的裂变涨粉、裂变营销等玩法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都会不断出现,但同时微信也会不断对其进行打压封杀。按照经验来看,一种新的玩法出现,或许会有至少2-3个月的生存红利期,而在这个时期内,如果你足够敏感,能够极敏捷的快速跟进新的玩法,则你就可能获得一些新玩法带来的红利。

建议2:如果是做内容,与“焦点话题”相关的强内容产出能力才是最稳定的“流量壁垒”。

微信生态下,内容才是最根本的长期流量来源。

微信生态下的内容流量获取,基本遵循着如下公式:内容流量=内容类型*分发渠道

从过往来看,微信生态下能够获得大量流量的内容,往往不外乎围绕、社会情绪、娱乐八卦段子、情感鸡汤、深度分析与犀利观点等几种类型。

而内容实现传播和分发的渠道,过去来看,是朋友圈、微信群,现在,则又加入了“搜一搜”和“看一看”。

2018年开始,由于业内整体对内容的监督管控全面收紧,类似围绕社会情绪、娱乐八卦等的内容或机构,都曾先后遭遇封杀。普世来看,在内容管控收紧的背景下,围绕着一些行业或官方发布的社会热点进行理性分析和评论或会成为一种既能持续获得流量,又相对较为安全的内容。

此外,如果我们具体研究一下搜一搜和看一看,我们也会发现,其流量分发逻辑仍然是高度“话题”导向的。

比如我们会看到,在微信4月28日对于“看一看”的内测改版中,“看一看”和相关公号的图文底部,均出现了“热议话题”的展示入口——

而“搜一搜”就更不用说,搜索本来就是一个高度话题导向的东西,一定是最近越火热的话题,被搜索的次数约高,也就越有机会在搜索结果页中获得流量。

因此,如果是对于做内容的同学而言,如果是自己能够围绕着一些行业或全民级的“焦点话题”不断产出较为理性的思考、评论、分析或是适度调侃,这或许会成为你最稳定可依赖的“流量壁垒”。

建议3:再不做小程序就真的晚了。

小程序一定将会跟公号形成更强的联动,卖课也好,卖课也好,一定都会通过小程序来完成。也一定会出现很多新的玩法,还没开始探索小程序的,一定要加紧了。

这里不妨引用此前我曾在《微信搜索大变身!野心终于浮出水面的腾讯与微信》一文中的部分解读——

“不难看出,微信在试图用一个更加漫长的周期来“养成”小程序,且小程序可能寄托着微信官方在电商、游戏、O2O服务接入等诸多领域内的重大期望。”

过去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但凡巨头公司决定大干快上,激进而迅速毕其功于一役的想要搞出一个大事情来的时候,往往会一地鸡毛结局惨淡,典型如阿里来往,腾讯微博,百度O2O等。而但一家巨头公司决定沉下心来用更长的周期基于自己的优势稳扎稳打的想要做好一件事,则少有失手的时候。

以这个角度看,已经度过了大众期盼度和关注度最高点的小程序,在2018年可能已经越来越值得被看好。”

而2018年,包括享物说、小打卡、厉害了爸妈等小程序在近期的走红以及资本层面对于小程序项目的大量追捧,则证实了“小程序”生态下红利期的到来。

因此,对广大从业者们来说,也许真的到了必须要密切关注小程序的时候了。

建议4:对于在微信生态下卖课或卖货来说,内容+小程序+社群将成为长期组合。个人号+官方公号的搭配,也将成为更广泛的配置。

微信生态下,获取了流量,大家必然需要考虑变现,而最为普遍的变现方式,则不外乎“卖课”与“卖货”。

过去来看,在“变现转化”方面,通常存在着几种常见模式——

上文已经提到,进入到下半场的微信,或许可能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流量分发机制和逻辑,诸如前段时间出现的“公号展示信息流化”的改版,就是典型范例。

而这些政策性的调整,则可能会导致许多公号的流量会受到程度不一的影响,也必然会催生更多不安全感。

在不安全的心理状态下,让自己的营销转化通路变得更加立体和多样,就成为了最理想的选择。

因此,公号+小程序+社群,又或是个人号+官方公号的搭配,或将越来越普遍的出现于诸多微信运营者身上。

建议5:现在还不具备影响力的个人作者或个体经营者可以更积极主动去尝试与其他大号合作。

恰如上面所说,如果你在当下拥有较强的内容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却受困于流量难题,其实未必太过于焦虑。因为在未来你完全可以生产出优质内容,承接大量营销需求,不仅能在大号上获得内容的营销分成,还能获得广告收入。因此借由大的流量渠道获得粉丝将变得较为容易。 

建议6:搜一搜的红利可能会比看一看来得更快,值得认真研究。

搜一搜和看一看,是微信在内容分发方面两个寄予厚望的新入口,这已毫无疑问。

但如果要两相比较来看,其实在微信内部,“搜一搜”成功的概率,要比“看一看”大得多。

1、“搜索”是一种人们在面对海量信息需要进行筛选、过滤时的刚需,而“信息流”则是一种在拥有海量内容和信息时,为了更大抢占用户时间所采用的产品机制。

就微信内部的用户使用习惯来看,在大量文章、公号、聊天记录中进行“搜索”,已经是大量微信用户当前已经拥有的习惯,而在微信中通过“信息流”进行浏览和阅读内容,对大多数用户还是一种很陌生的行为。

2、如果微信的商业化布局是需要尽快接入更多服务、商品,这也一定会导致微信官方对于“搜索”和“索引”的需求迫切程度显著要大于“信息流”。毕竟,海量服务和商品接入后,最容易与其衔接起来的用户使用场景,仍然是“搜索”。

3、从过往积累来说,“搜索”好歹是一个腾讯和微信已有积累的事情,而“信息流”的机器分发算法,则更像是一个全新的东西。

因此,如果是想要获取微信中的新的流量红利,不妨围绕着“搜一搜”可以做一些前置性的布局。此处可以提供几个线索——

  1. 尽快让自己的商品或服务出现在京东、美团中;
  2. 尽快在知乎、搜狗建立起自己品牌的百科、问答优化等;
  3. 尽快加强自己在搜狗平台的SEO;
  4. 赶紧以微信生态下的SEO为目的,搞几个小程序出来先占住山头。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几个建议,看看下面几张截图就知道了。

以上,差不多就是我对于“微信的下半场”的所有看法了。

顺带重申,所有观点,纯属猜测,如有同,可能是巧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看好微信渠道的流量,蒙牛、娃哈哈都在推微商产品》 相关文章推荐八:百度入局小程序,将引爆新一轮小程序创业潮?

众所周知,微信小程序在发布之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几乎默默无闻,但在一款爆款游戏“跳一跳”上线之后,小程序突然一夜之间爆红,涌入大批创业者和资金。

不过,坐拥巨大流量的微信小程序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对手。昨日举行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智能小程序分上,百度智能小程序正式亮相,并且展示了包括苏宁、携程、爱说唱、长隆AR动物园等多款小程序。这也意味着,继微信、支付宝、淘宝纷纷孵化出多个“爆款”小程序后,百度也正式加入混战,争夺这个新的流量入口。

据百度方面介绍,百度向广大开发者、创业者承诺,文字识别、语音合成、内容审核以及图像识别等应用将免费开放。这意味着,开发者不需要像原来的AI开发一样,考虑如何收集海量数据,如何训练模型以及编写底层的算法和源码。通过百度智能小程序,开发者和创业者只需要考虑怎么把百度智能小程序和人工智能应用到行业和场景中。

据悉,7月下旬,百度将在百度APP开放进入智能小程序的重要入口。与微信主页面下拉后可看到小程序使用的历史记录类似,在浏览百度APP时拖住页面向下拉就能进入智能小程序。

在业内人士看来,小程序之所以能火,主要原因是,原来APP的弱势被充分暴露:获取新用户成本升高,而且用户长尾短频次跟单个APP之间的矛盾凸显。这就导致APP被做得越来越大,为了要满足所有用户需要,用户需要一个一个去下载,但APP之间彼此不存在联系,用户手机上的APP长此以往只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小程序就很像是一个超级APP里面的很多小APP,用户只需要下载一个“超级APP平台”,就能够方便使用上面的很多小程序。

从今年春节后,小程序创业公司爆发的迹象非常明显,除了游戏和电商购物外,还逐渐深入到线下O2O服务中。有数据显示,去年小程序领域披露的投资额是7亿元。

作为小程序的“先行者”,微信小程序无疑是当下领域内最大的流量入口。日前,阿拉丁小程序统计平台和阿拉丁指数共同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小程序生态白皮书》,当中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小程序C端用户达到2.8亿,小程序数量达到100万。今年上半年,已经有30万亿资金进场投入小程序。其中,游戏、网购、出行服务、生活服务、餐饮、社交、图片摄影等是小程序中率先火爆起来的领域。

拼多多可以视为微信小程序的典型成功案例。其显示,拼多多月活用户2.95亿,但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来自于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进入。

有小程序创业者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采访时表示,微信小程序的发展套路很像是苹果的生态系统。当前,微信对于小程序进驻持开放的态度,但小程序只能够在微信运行,用户退出小程序也是退出到微信平台。

相比之下,该创业者认为,百度小程序走的是“安卓”路线,其定性为“全开放”,不仅可以运行到百度APP等生态中去,也可以运行到合作伙伴的APP中去,并且迁移过程很简单。与此同时,百度生态对创业者完全开放,为了体现诚意甚至将信息流也拿出来推广百度小程序。

不过,该创业者也直言,目前百度刚刚推出小程序,前景如何他还需要观望。而相比之下,微信小程序已经非常成熟,微信给小程序配套的则是顶级资源,如简单的开发过程和上线过程,以及微信顶部下拉流量入口等。

最重要的是,当前微信运用订阅号+公众号+小程序的方式构建了自己的生态闭环,而且彼此打通,用户流量都是在彼此间穿梭无障碍。

据了解,当前百度APP日活跃用户超过1.5亿,加上百度地图、百度贴吧等百度生态的千亿流量,将全部导流给智能小程序,显然又是一个吸引创业者的庞大的流量入口。

“在打造中心化流量入口的推动下,小程序会成为巨头争夺的新战场。除了引入更发者和用户之外,百度、阿里巴巴和微信下一步竞争将围绕这小程序的商业化以及产品生态上。”有投资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该投资人指出,事实上百度也曾推出过类似小程序的“轻应用”产品,宣称“无需下载、即搜即用”,但最终宣告失败。对于此次百度智能小程序的**,他认为与百度轻应用有着本质区别。

“百度轻应用一方面照搬PC的网页应用,又因技术、网络、流量费用等限制,使得用户体验差;另一方面,当时百度用户基数难支撑轻应用爆发,对比微信小程序日活用户达8亿,基本实现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人群全覆盖,更重要的是,微信用户粘性高。”该投资人说,当下百度“All in AI”,二度回归“轻应用”也就是小程序战场,有可能会吸引诸多创业者转投百度的平台,再次引爆小程序创业热潮,后续如何非常值得期待。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合伙人朱啸虎在今年的“小程序大商业”商业峰会上直言,现在最看好的领域就是小程序,小程序领域今年将获得几百亿元的投资。

在他看来,因为获取用户的成本非常高,如今做APP创业已经非常困难。现在,创业者的逻辑变成了先做一个小程序,小程序成功了,再去做APP;如果小程序不成功,APP基本上可以忽略了。

朱啸虎表示,在小程序创业中,他最关注四个领域:O2O、内容付费、社交电商和小游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创业资本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好微信渠道的流量,蒙牛、娃哈哈都在推微商产品》 相关文章推荐九:商家流去年暴跌50% 传统电商何去何从?

   距离618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不过商家们仍对当天发生的事心有余悸,甚至还没缓过神来。

  618期间,各大电商公布的数据都是几倍增长,百分之几百的增速。根据方面提供的数据,京东“618购物节”18天的累计下单金额达到1199亿元,首次加入618的环比活动前增长300%。

  天猫方面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中午,天猫618通过线上活动已经发放线下各类优惠券、购物津贴达400万张,用户超过200万人,总金额超过4亿元。

  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今年两大电商巨头在不断秀肌肉的同时,也把线下的增长也算到业绩里。

  换句话说,这增长跟线上的商家并没有什么关系。

  不仅没关系,有的商家还有一种危机四伏的感受。

  一位眼镜品牌的电商负责人无奈发问:“该花的钱都花了,该上的位置也上了,但流量还是不及预期。”

  传统电商平台流量腰斩,大幅度下降,“流量到底去哪儿了呢?”

  传统电商流量下滑原因何在

  实际上,传统电商平台流量下滑大概有三个原因:

  一、用户增速下降,上升,电商流量已成过去。

  阿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市场份额在75%以上。然而,国内的网络购物市场已经度过了最快的增长期,网购交易规模的增速开始趋缓,阿里的GMV增速也从2013财年的62%下降到2017财年的22%。

  另一方面,从阿里2018财年第四季度报告上看到,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收入为2140.20亿元,同比增长60%,创下以来年度最高增幅。第四季度,收入为619.32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核心电商收入达512.87亿元,同比增长62%。

  也就说是,一方面阿里的GMV增速下降,另一方面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收入却在提升。这种情况商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随着阿里提高流量成本,免费流量越来越少。

  这一增一减给商家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改变现状迫在眉睫,于是商家不止外溢到了京东平台,更多外溢到了和。

  二、促销节日繁多,活动规则复杂,消费者对活动日渐无感。

  在出货量大、收益高、吸引眼球等利益的驱使下,电商“造节”的现象愈演愈烈。经粗略统计,全年以电商“造节”形式为促销手段的节日近40个。

  而电商平台如此喜爱“造节”,目的无非是为了抢市场、创利润。为了活动的漂亮数据,拉长了活动周期;为了积蓄节日的力量,增加了预售期;为了带动市场氛围,设计了复杂的活动玩法。这让消费者十分疲惫,对节日活动日渐无感麻木。

  第三,微信生态对大平台流量的稀释和分流。

  《2017 年互联网趋势报告》的支持,报告中指出,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对微信的使用时间,远远超出其它任何一款移动应用。

  中国用户平均每天投入到移动应用的时间为大约 31 亿小时,投入到微信的时间约为 9 亿小时。(数据来自于国内移动服务商 QuestMobile)

  这意味着,在用户时间已经被微信夺走的情况下,其他电商平台没法进一步获得用户的注意力,流量也就被稀释掉了。而且,更令传统电商平台恐惧的是,微信还造出了小程序,其火爆程度令人咋舌。

  QuestMobile 2018 互联网春季报告,微信小程序月活突破4.7亿,每日人均打开小程序次数为4次,而淘宝月活跃用户为4.3亿。也就是说,单单微信小程序的流量,就与淘宝互相匹敌。

  这也难怪在2018上半年,就有80%一线基金机构入场,投资资金超过30亿。

  而在小程序这条赛道上,创业者们也在撒腿狂奔。截止2018年6月底,小程序数量100万+ ,超过150万开发者加入,已有5000多个第三方平台。

  而小程序电商已经逐步成为传统电商行业的标配,无论是京东、这种大平台,还是小众的自媒体电商,都在发力小程序电商。

  显而易见,资本持续看好小程序电商,创业者也纷纷涌进小程序电商领域,小程序已经成为了2018年最大的电商风口。

  那么,在市场一片红火之下,小程序究竟是如何为电商赋能的呢?

  小程序给电商带来什么

  小程序究竟能给电商带来什么?要不要做小程序?这是许多商家的疑问。

  7月26日,微盟创始人兼CEO孙涛勇在Weimob Day 小程序电商沙龙中解答了商家要不要做小程序的疑问:“要做!企业做小程序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微信中蕴藏着丰富的流量机会,包括微信搜索、微信LBS、微信桌面、微信广告等。而企业要享受到这些红利的前提就是做小程序。”

  而微信小程序能给电商带来巨大的流量红利,就是因为微信的流量碎片化,小程序是微信上唯一的具备实现线上线下引流、多样流量入口和用户转化的工具。只要是微信用户,未来都会是商家的潜在用户。

  这就注定了小程序能赋予电商,巨大而且成本低的流量。

  据微信官方统计,小程序有五大流量入口:微信群聊天入口;微信聊天主界面下拉;APP分享消息卡片;发现栏小程序入口;发现栏小程序入口搜索框的搜索结果页。

  在这五大流量入口中,拥有最大流量的就是“微信搜索”入口,而且目前还没有正式商业化。

  这是微信近期上线的一个功能,商家可以设置品牌词,通过微信搜索可以快速搜到小程序店铺,而且在整个微信搜索结果排列里面,小程序是优先排序的。

  商家布局小程序,用户通过微信搜索就可以快速搜索到。而且目前还没有商业化,各位商家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流量红利。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流量入口,就是“微信聊天主界面下拉”。

  电商小程序的二次激活和留存,跟商家能不能占领微信桌面有非常大的关系。用户将小程序添加到我的小程序之后,可以快速找到,相当于在微信里面建立了自己一个桌面。所以让自己的小程序出现在微信下拉框,是非常关键的。

  小程序电商流量之所以成本低,核心就是微信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

  茵曼内衣创始人杨勋忠在小程序沙龙上告诉我们:“中心化是我们永远没有办法跨过去的坎。在刚刚过去的6.18,和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哪怕很多在线下已经有上千家门店的品牌,仍要遭遇二选一。为什么这些品牌商面对平台压力的时候只能做选择,没有丝毫话语权的?因为粉丝和用户属于平台。”

  而微信与传统电商平台不同,在如此巨大的流量面前,微信并没有把每一个流量都进行标价出售。商家可以尽自己所能,通过活动进行裂变获得用户,也可以深耕内容来吸引符合自身产品的特定人群。

  而且,淘宝有5.4亿用户,微信却有10亿用户,这意味着,微信上还有4.6亿用户是没被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洗劫”过的。这一大群体,是智能手机全国普及后才出现的,他们就是三四线城市开外的城镇人口,数量有五六亿之多。

  而这群用户主要的聚集地是微信群,非常容易参与转发、抽奖等活动,其流量获取成本可谓是低廉的,市场空间可谓是非常巨大。

  3、社交带来高转化、高客单

  社会的高效率运转是基于信任,交易也是如此。当初马云做淘宝之所以能成功,其店铺评价体系与支付宝作的,为买家和卖家建立了一条可以信任交易的通道。才使得线上购物成为可能。

  而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情感与生活本身就是信任所在。当我的朋友在微信上给我介绍一款商品时,由于我对这个人的信任度,使得成交的转化率和客单价变高。其效果跟客服介绍商品给消费者有云泥之别。

  微信小程序能给电商如此强大赋能,那商家该如何做小程序呢?

  商家该如何做小程序电商

  很多商家都是第一次接触小程序电商,那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首先,要做好小程序电商,一定认识到团队擅长什么,擅长做社群运营,个人号,公众号,还是分销。小程序只是一个入口,要发挥小程序的力量,必需懂得搭建自己的社交电商体系。

  我们以做得风生水起的“茵曼精选”小程序为例:

  今年6.18期间,茵曼小程序团队通过满减券、拼团、秒杀、砍价的方式,做到了一百多万的销售,整个曝光次数做到600多万。

  而且整个客户店铺的复购率非常高,最高一天做到了80%的复购率。不过他们在初次进军小程序电商也跟大伙一样迷茫。

  那茵曼精选是如何搭建自己的社交电商体系的呢?

  1、小程序+微信群

  茵曼精选团队在上线裂变活动的前三天,拿出一部分会员做一个测试。在测试中发现,一个500人的群,可以裂变到达到10万次的访问次数,这是非常惊人的数据。这三天裂变只通过活动单品,在没有投放任何广告的情况下,做到订单量破千的数据。

  而且活动设置比较优惠,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整个店铺的复购率是非常高,其中最高一天做到了80%的复购率。

  不仅如此,茵曼精选还建立了会员分销机制,一方面通过网络分销能让用户有一个非常便捷的购买方式,还可以让用户赚到钱。

  要想让机制能运作起来,就得满足用户的需求。一种是让用户感觉占到便宜,这个通过会员机制实现;另一种是让用户赚到钱,这个通过分销商品赚佣金。

  3、小程序+公众号、个人号

  茵曼精选还通过公众号和个人号,用KOL传播进行内容导购,用户从这里可以获取让她变美的资讯;再通过自媒体和用户个人的熟人社交,来让用户的价值自我体现和自我变现。

  茵曼精选的做法就是与微盟构建自己的社交电商体系,打造出产品销售和用户社区运营,再加上用户分享,让用户变成自己分销员,或者跟产生更深度连接新的模式。再通过商城、互动工具、营销玩法、商品以及内容建立自己的小程序商城,再通过微信、社交媒体、自媒体形成生态传播体系。

  茵曼内衣创始人杨勋忠告诉我们,“作为品牌商或者零售商,我们可以通过自建,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微盟这样的SaaS系统构建我们自己的体系,建立新的社交电商模式。”

  在小程序电商领域,微盟的智能商业服务体系深入各垂直行业,利用微商城小程序为客户实现了“获客,转化,裂变,复购”四个链条的闭环。

  我们以另一个小众品牌来说明,如何玩好小程序的四个链条闭环:

  平均复购率做到60%的“HOWL口香糖小卖部”小程序,一个完全做电商的女装设计师品牌,主要以高客单价的小众品牌服装为主。

  1、获客:HOWL口香糖小卖部的流量怎么来的?

  HOWL口香糖小卖部小程序5月中旬上线,他们找了三个流量入口。

  第一个,与饿了么推出“食我”联名款 ,这个系列在小程序首发了三天,饿了么为他们带来了流量。

  第二个,线下做体验店,与小程序同一天开业。他们在体验店贴上小程序的二维码,让所有想买东西的人扫码进去小程序,进去以后可以获取很多优惠。

  第三个,把HOWL淘宝店上一次性消费2000的用户筛选出来,建了30个微信群。这三个入口成为HOWL小程序首发比较重要的流量。

  抢占用户就是抢用户的时间,让用户在自己的店铺页面停留更长的时间,一直被不停种草,才会有不停拔草的效果,也就是高转化。

  HOWL口香糖小卖部做到了访问平均停留时间911秒,就是15分钟。这让HOWL在100个千万GMV大号里面女装销售也是NO.1。

  为了提高用户在店铺的停留时间,HOWL口香糖小卖部使用微盟的模板制作专题形式,作为整个店铺的架构。

  据HOWL创始人Winnie Ma介绍,由于HOWL小程序从决定到线上才一个月,时间非常紧迫,所以决定与服务商合作,在走访十几家服务商和对比后,发现微盟的模板和功能是最全面的,团队非常专业,最终选择与微盟合作。

  消费者点进HOWL口香糖小卖部后,首先看到的是他们系列的设计故事,这可以让消费者慢慢阅读,了解他们的设计理念,最后附上有购买链接。当消费者花时间充分了解和认可了你的设计理念,转化率自然会提高。

  他们还会去找一些热点,根据季节和流行单品,重新组合产品销售。

  此外,他们还找了博主和明星的种草瀑布流。给每一个博主做了栏目,标记好尺寸、身高等。博主不停地穿他们衣服,层层递进的种草,让客户有动力点进去小程序去找去看。

  还有他们店铺用了一个特别完整的黄色,一方面是和IP结合,另外,一个鲜艳的颜色会让用户更好地记住你。

  另外,HOWL口香糖小卖部还做了高转化活动,比如开卡有礼,送用户全年12月的优惠券和饿了么的会员。

  由于HOWL口香糖小卖部是高客单特别且强调审美的品牌,所以使用的裂变方式就是荐客有礼。把一张海报发到朋友圈,你可以获得免费饿了么的T恤或者饿了么的帽子。

  而且活动期间HOWL口香糖小卖部换了三张海报,这让客户有惊喜感,让会员觉得分享这么好看的照片海报出去不丢人,从心理层面打通裂变的阻碍。最终做到一个会员分享,获得两个UV的好效果。

  建立好积分商城,做到60%的复购。在HOWL淘宝店消费可以直接兑换成小程序的积分,这些积分又可以在小程序换成消费金额,这个效率非常高,超过70%用户都特别愿意这么做。

  这让HOWL口香糖小卖部在头三天活动里面拿到超过3000个会员资料。

  做好小程序电商的重中之重

  经过对茵曼精选和HOWL口香糖小卖部小程序进行分析,发现小程序电商的玩法其实并不复杂,但要懂得抓重点。显然,构建私域流量和玩转裂变流量,是做好小程序电商的重中之重。

  微盟创始人兼CEO孙涛勇提出,接下来每一个品牌商家的重点都将会是如何构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构建自己的私有客户资产。

  而构建私域流量,第一,要有微信公众号;第二,要有小程序;第三,还需要有一系列的工具支持,比如说会员系统、积分商城等能够帮助商家做老客户复购的功能。玩转裂变流量则是当商家有了一定流量之后,再把自己的流量从1变成2,从2变成4。这些都是做好小程序电商的关键。

  对于这方面,有很多工具来帮助商家做流量的裂变:

  拼团,几个人共同发起一个拼团活动,是整个社交电商或者小程序电商里,已经被证明是最好的一种裂变方式;

  分销,让你的忠实客户成为你的品牌代言人、品牌合伙人,进行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砍价,用户能够邀请好友完成砍价,最终形成了裂变。

  类似这些裂变工具有上百种供商家使用,每种工具都有特定的场景,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客户属性去做尝试,测试出最适合自己的工具。

  在面对风云变幻的商业世界,尝试才是我们与这个的接轨的方式。随着微信不断为小程序进行赋能,数量达百万级的小程序早已涵盖了电商、工具、游戏、餐饮、内容等等领域。

  小程序电商也逐步成为传统电商行业的标配,无论是京东这样的超级电商平台,还是小众的自媒体电商,都在依托微信生态圈和小程序的社交裂变属性发力小程序电商。

  小程序电商的蓬勃发展,证明其符合零售未来发展规律,即去中心化、多场景、以人为本、社交化,从重物到重人,奠定新零售、新消费和新经济的基础。而小程序的“社交裂变”的属性特征,更会为零售界带来无限的红利和商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聪明的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