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的p2p理财产品品爆雷的有哪些

这个投资者真的只能自认倒霉,虽然可能话不好听,但事实却是这么个事实。

首先我们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本人不是法律专业的,但看到这个问题之后我也查找了很多相关的法律)如果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的话,小米是没有法律责任的,原因是小米在它平台上投放的与P2P相关的广告不是虚假广告。虚假广告的定义是:虚假广告,就是指广告内容是虚假的或者是容易引人误解的,一是指商品宣传的内容与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不符,另一就是指可能使宣传对象或受宣传影响的人对商品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商品宣传。这类广告的内容往往夸大失实,语意模糊,令人误解。虚假广告行为在法律上表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是指故意发布虚假广告;不作为就是广告发布者有义务说明或者警告,而不作为。那么我们再回头看问题,小米的确是为P2P平台进行了广告推广,但在这个期间(爆雷前)相应的P2P平台都是遵守了在广告中宣传的内容,也如实兑现了承诺。所以说小米是没有违反到虚假广告的法律。但现在P2P平台爆雷了,那与小米有没有关系吗?我认为是没有关系的。P2P平台爆雷了并不是因为它的广告引起的,而是平台内部管理不好经营不善导致的,那这个责任就不能算到小米头上了,道理也很直白,小米在接其他公司或者企业的广告之前是不可能知道这个公司或者企业能不能经营下去,会不会出现问题对吧,别说小米,就连公司或者企业自己也没办法去保证说自己一定能经营到什么样的程度。所以我们要看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但如果小米从一开始就知道P2P平台公司有问题或者存在不合法的东西还要帮他们推广,那么小米就要承担责任了。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不作为情况。


然后我们再从伦理角度来分析。从伦理的角度来分析我个人认为小米应该承担一些道德责任,因为很多米粉是通过小米的平台才进入这个P2P平台的,正是因为米粉对你小米平台的信任才做也这样的选择,所以于情于理也应该给各位米粉一个交待,否则一旦失去了米粉,小米也就什么也不是了。

其实我之前也就相关的P2P平台的问题作过回答,而目前国内的类似的平台的情况是乱、多、杂,而最重要的是没有完善的国家机构监督和完整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所以面对这样的新平台一样要警惕,不要贪小便宜,天下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同时也希望国家能尽快建立相关的监管机构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提高门槛,并且必须要银行占主导地位,这样即使公司或者企业出现问题,也有银行来承担相关的问题,而不应该让平民百姓白白损失了终身辛苦积攒的一点小财富。

小米p2p会理财母猪会上树,有支付宝不用,玩小米基金,笑尿。雷布斯只会耍猴,只会营销,只会投机,干嘛不信老马的支付宝呢。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调解中心副主任乔聪军认为,小米作为P2P的广告发布渠道,从法律上应该承担的是广告发布者的责任,即履行对广告主的资质以及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形式审查的义务。

此外,乔聪军指出,如果小米在推荐P2P平台时没有透明、公开地将P2P平台信息提供给“米粉”,而是使用了夸张、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推荐语,仅宣传产品的高利、高回报,那么,平台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认为,如果在与P2P平台的合作中,小米扮演的角色是广告发布者,那么对小米而言,其是否要承担责任,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其是否尽到了审核义务,需要举证证明其审查过P2P平台的基本资料,包括注册资本以及其他互金基本规则的条件,而如果这些形式审核都没有做,那么则需要承担责任。

董毅智认为,以利利金服为例,该平台股东早已被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处以行政处罚,平台今年还被列入失信人名单,小米应该能够查询、审核到这些公开的信息,但利利金服仍被“米粉”投资者看到,一定程度上说明小米在审核上并不严格,存在疏漏。

不过,中国政法大学公司法研究所副所长王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小米平台上投资P2P可获赠小米产品这种销售方式,使得小米和理财平台之间存在密切的绑定关系,这样在外界看来,就是小米和理财平台一起在经营理财产品,两者属于合作销售,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小米需要承担相应的主体责任。

1、如果厂商只在应用商城提供app提供下载服务,本身并不参与P2P的深度合作,且下载时明确提醒消费者的话,不负责无可厚非。

2、小米与P2P属于深度合作关系!什么米粉VIP专属啊,什么投资多少钱送什么产品啊,这些属于打着小米的旗号或者小米与P2P合作开拓用户。不管是哪种都与只在app商城提供下载链接在性质上是完全不一样的。不管哪种合作方式,P2P都是要给小米返利的,说白了就是回扣,目的和动机不纯!

3、换个角度看问题,为什么没有OV粉,花粉专属,VIP推荐呢?这么下大力气去推广P2P也只有小米了,无利不起早啊!再者,小米推荐28款,爆雷18款,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4、小米P2P爆雷实际上一两个月前就发生了,有米粉各个渠道反映情况却迟迟不处理。现在大面积爆雷,在舆论冲击好多天以后才开始处理这件事,不觉得太晚了吗?既然你是VIP推荐,米粉专属,你就应该及时处理,保障粉丝的利益啊!

5、从小米的公关来看。小米下架这些P2P之后,反而将舆论引导到OV华为不下架这些P2P上,说自己是良心企业!这就有点踩人上位,抢占道德制高点,有些贼喊捉贼,瓜田李下的意思了。历数小米的营销手段,大家就不觉为奇了!

6、有报道说这些爆雷P2P都是宋庆龄基金会旗下产品,小米雷军也入股参与合作了的。且不说真假,公开调查一下变知!

7、就下架爆雷P2P来看。如果小米下架这些P2P,清除相关数据,那就有点麻烦了!当然华为OV即使不下架也要采取限制行动。最后,一切真相要看事情发展了!


小米和各家p2p平台是有进行深度合作的,并且销售出后小米是会得到明确分成的,这属于合伙诈骗。事后撇开关系,恶意引导舆论污蔑友商,贼喊捉贼,且大幅度的控制公关相关事件,抹去所有人的知情权与发言权,小米这家公司名副其实的就是诈骗公司。

收了P2P平台的好处,发布了他们的资源,现在出了事,就拍拍屁股,反悔和自己没任何关系?这种好人,好事我也想做啊!

央视还推荐过易租宝呢 也没见担什么责啊

这话得看咋说,米粉是通过小米平台了解P2P平台这个不假,但小米推广之前,又不知道P2P平台公司有各种问题,况且前期P2P平台也遵守了广告中宣传的各项指标,承诺啥的也兑现了。

至于后来P2P爆雷,跟小米有毛的关系?P2P平台为啥爆雷,说一千道一万也是他们公司内部管理不行或经营不善,也不是说因为小米推广了所以爆雷了。根本就是不是某些人说的什么小米故意坑害用户,明知道平台有问题还故意把用户往里面引。

看到那么多回答,说什么的都有。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国的绝大部分国民基本没有什么金融理念。根本不清楚什么是投资什么是理财,根本不明白投资风险这4个字的意思。认为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自己没有任何错误。就类似医闹,什么法律,什么道德,什么合同,我就是让你赔钱,不赔钱我就闹,就折腾。不要给我讲道理,不要给我讲法律,我只讲钱。赔我钱那就什么都好了。

平常测机器一个小米的没看到,现在有事了把小米扯出来,小编你有意思么?

说小米没责任的我真想吐你一脸梦巴黎,既然推广肯定有利益交换,不说有心无心起码是不负责任。这跟百度很像,挣了钱了自己又没有能力去审核,风险全部转嫁消费者,不过话说回来理财敢和小米扯上关系,胆是吓大的吗

电视台的虚假广告电视台什么时候负过责?

我倒是很想他担责,但估计不会担责了。如果他当着像这样的平台,那就是多的要命。天天放拼多多广告的,是不是都要找电视台索赔呀?很多地方电视台,电台放保健品等一些虚假广告广告的,地方电视台就直接倒闭。但话又说回来,电视台什么广告都敢播,管你是骗子还是山寨。骗子同流合污,尽干欺骗老百姓的事。是不是也应该严惩了?

只要小米同意在他们的平台或是小米同意以他们的名誉发布,小米都有责任!

米家软件有个有品,我在那上面买了很多东西,大多数有瑕疵,退货的都超过三分之一了。客服还凑合,售后太糟糕了,气的都想骂人。

1.需要区分投资风险与虚假广告。投资风险,小米自然不需要为投资者的损失担责;虚假广告则需要考虑小米作为广告发布者,对相关广告是否尽到审慎义务,是否明知虚假广告而发布。 2.相关广告是否为虚假广告需要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但目前所知,爆雷的P2P似乎手脚都不太干净,有集资诈骗的嫌疑。如此说来相关广告是为虚假广告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3.根据我国《广告法》第34条 第2款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对广告内容。对内容不符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广告经营者不得提供设计、制作、代理服务,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 小米如果未尽相关义务,需要根据《广告法》第56条 第2款 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

谁提供的平台???谁推荐的任务???如果没有,谁会上当???错在广告?不!!!错在小米想用广告赚钱太多!监管不力!

联璧爆雷京东负责了么?没有

这个事可以说小米监管不力,会对小米的生育造成影响。但从赔偿责任上来说,小米可以不赔偿用户的。

小米向用户推荐的22家p2p平台,跑路了18家,小米审核不力,监管疏忽是一定的。但这件事情也并不应该全部让小米负责,毕竟小米钱包只是一个媒介,并不是始作俑者,而且小米目前也在尽力帮助受害人群追回款项,也算是在弥补之前监管不力的过错了。

在18家跑路的p2p平台中,其中有不少平台在跑路之前,其给出用户的年利率达到了惊人的60%,也就是说存一万块钱,一年后能得到一万6,面对这样的诱惑,确实有许多人没有抵御住,但这一切还是贪心在作祟,想要以小博大,不劳而获怎么可能呢,借高利贷利息都不会超过36%,在p2p平台存钱,年利率达到60%岂不是很荒谬吗!

现阶段各种各样的理财平台都相继出现,开出的利息一家比一家惊人,对于这些平台大家还是得多个心眼,毕竟攒点钱不容易,不要奢求能够通过理财发家致富,能够通过理财将通货膨胀抵消就已经是很优秀了,挣钱不能依赖理财。

这个锅我觉得小米确实不用背。就像之前京东一直推广斐讯0元购,结果斐讯背后的P2P也凉了,京东难道就该背锅吗?P2P本身就是一个有风险的东西,它不是稳赢稳赚的,既然你要买它那么不管从哪买,其实都该做好雷的准备。P2P其实在我们国家并没有一个很完善的管理制度,以至于它真雷了,会造成那么多人的钱财损失,而且还找不回来。

从法律层面上来说,小米没有所谓的责任要负。因为小米商城只是一个app下载平台。虽然小米也推广了这几个p2p的产品。推广归推广,法人规法人。但是从米粉的角度来说。情感和金钱上受到伤害,这是一定的。因为米粉都相信小米,才在小米的推广下买了这些p2p的产品。希望小米能给受伤害的米粉,来一个明确的处理方案。

摘要: 1、网贷之星官方群投友爆料“米袋计划爆雷”了、成交量188.2亿。2、花果金融发布了最新的公告、债权逐渐出现逾期。鉴于此情况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控制改善。3、芒果金融临时调整平台用户提现到账时间,最新的QQ公告不能 ...

1、群投友爆料“”了、成交量188.2亿。

2、发布了最新的公告、债权逐渐出现逾期。鉴于此情况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控制改善。

3、临时调整平台用户提现到账时间,最新的QQ公告不能判断真假、先不发布了、以免被挤兑。

4、被曝光办公室人去楼空,上周体现就已经不到账。

5、被曝光逾期、提现不到账

6、保澜贷限制提现、公告不贴了

7、美环艺速发布QQ群公告:资金链出现短期问题

8、搏盛金融逾期、正在出方案

9、,公司解散,大户已报警!

10、花木金融线上平台停止运营,不再发布借款标的

11、禧龙来爆雷、发布清盘公告

12、爱多银借款人逾期风险公告

13、零钱罐自己调配困难

14、百仁贷回款不及时

15、前沿财富清算重组

用户在CC网贷出去发表、转载的任何文字、图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贷出去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谨慎参考!

  • 近期,伴随着北京地区率先启动网贷机构自查工作,并给出明确的自查完成时间,截至目前,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四川、山东等多个地区已先后启动网贷机构的自查工作,并同样给出了明确的完成时间表。值得注意的是,根 ...

  • 近日,全国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发布中国建设银行、四川新网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中信百信银行等25家银行通过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系统测评的声明,意味着网贷平台及网贷出借人期盼已久的首批银行存管白名单 ...

  • 拍拍贷自动爆出造假丑闻被美国证监会调查以后问题不断。 北京时间9月21日晚间消息,拍拍贷(NYSE:PPDF)今日宣布,公司董事刘泽辉因个人原因辞职,并于2018年9月21日正式生效。  刘泽辉辞职后,拍拍贷董事会还剩 ...

  • 鑫格理财立案后进度显示,平台关联公司山东中铁东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杭州金谷酒业有限公司账户均被警方查封,而查封的两家公司均为中铁东方江苏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子公司。而复兴号理财运营公司为中铁东方江苏 ...

  • 安宜投所有标的都是由和协海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这是唯一的风险控制措施,但是诡异的是,和协海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竟然是安宜投的唯一股东,这是典型的而且是非常荒唐的自担保,这样的担保有何意义呢? ...

摘要:7月3日晚间,曾经的中国第一大P2P平台陆金所爆雷的消息横空出世,无数P2P投资人因此心惊胆战、彻夜未眠。等等,大家莫慌!这一次爆雷还真不是P2P的锅!事情是这样的:由陆金所代销的一款资管计划被投资者

7月3日晚间,曾经的中国第一大爆雷的消息横空出世,无数P2P投资人因此心惊胆战、彻夜未眠。

等等,大家莫慌!这一次爆雷还真不是P2P的锅!

由陆金所代销的一款资管计划被投资者曝出违约问题,这个逾期的项目是由大同证券管理的“同吉3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该资管计划于2016年10月26日设立,投资人数107个,规模约1.3亿元(其中约7000万由陆金所代销),托管机构为宁波银行,底层资产为上市公司(600086)的项目,据悉二季度的利息已经逾期支付。

但是,陆金所所售资管计划逾期爆雷,P2P真的与之没有丝毫关系。

且不说陆金所早已不是P2P平台,此次爆雷的资管计划也和P2P相去甚远,并非同一类金融产品。

资管计划和P2P有什么不同?又为什么说陆金所早已不是P2P平台?且听财哥娓娓道来。

资管计划和P2P到底有何不同?让我们先从定义看起。

资管计划的全称是资产管理计划,是指金融投资机构作为资产管理人,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及其它金融产品的投资管理服务的行为。

作为金融创新的互联网资管,则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媒介,向用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业务模式。互联网资管新规所提及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定向委托计划”“定向融资计划”“计划”“资产管理计划”“收益权转让”等。

若投资者投资于互联网资管,比如在陆金所上投资资管计划,只要负责出钱就可以了,陆金所负责亲自挑选项目或者委托其他挑选项目进行投资,就如同购房者将资金交付某机构,并由这个机构决定是否购买房产,买哪一套房产。

至于何为P2P,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此下了官方定义:

个体(即P2P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个体网络借贷机构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主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

根据官方定义,P2P平台只是信息中介的角色,并不参与到具体投资行为,投资者需要亲自选择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借出款项),就如同二手房买卖一样,房屋中介为购房者提供信息,是否购买,买哪一套,由购房者自行决定。

显然,资管计划和P2P完全不一样。

其实,许多人分不清资管、信托和P2P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加之无良自媒体混淆视听,以至于不管什么类型的金融产品雷了,P2P都会被无端牵扯进去。

前两个月,互联网资管新规一出炉就刷爆了屏,各大自媒体平台毫不犹豫地蹭上了这个热点,为了吸引更多眼球,更是把P2P给牵扯了进来,某篇10万+的爆文甚至直接在标题中呼喊:“赶紧逃离P2P !

然而,全文除了标题之外,再也没有出现“P2P”这个词,财哥本来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特地小心翼翼地敲打了Ctrl+F,仔细地搜索了一遍,依然没在正文中发现“P2P”的踪影。这种危言耸听、靠标题博眼球的功力,财哥实在是佩服这位爆文写手的造谣功力。

一提到陆金所,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就是那家全国最大的P2P平台吗!平安集团旗下的,靠山强,靠谱!”

但是,如今的陆金所早已不是一家P2P平台了,而是一家没有P2P业务的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

陆金所于2012年成立,是平安集团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布局。上线初期,陆金所以P2P的平台定位呈现,业务规模发展迅速。

但是,早在2016年12月13日,平安集团旗下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陆金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从当天起,原陆金所平台提供的网络借贷中介服务将由陆金服通过其平台继续提供,陆金服将作为网络借贷中介机构。

目前,陆金所的财富管理项目囊括活期、定期、、高端理财以及保险等众多大类,完全没有再涉足P2P业务了,而陆金服如今才是中国最大的P2P平台。

陆金所之所以拆分P2P业务也是为了合规的要求。

根据2016年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相关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从事“发售理财等金融产品募集资金,代销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等业务。

请记住一点,根据监管要求,P2P和其他金融产品是无法共存在同一平台上的!

所以,投资者若发现某平台既有P2P业务,又有其他金融产品销售,还是趁早开溜吧!这类平台都有胆非法经营了,离爆雷还会远吗?

既然陆金所不是P2P平台,资管计划和P2P也没啥关系,还请大家暂且莫慌。但是,财哥仍要提醒各位:投资有风险,也一样,凡事小心为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爆雷的p2p理财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