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同时坚持价值,趋势,长期投资包括什么

演讲 | 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光明

整理 | 诺亚财富品牌市场中心  刘梦洁

(本文根据陈光明在诺亚财富2017年钻石年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有删节)

陈光明在诺亚财富2017年钻石年会上做分享
最近价值投资特别热,很多人也想听听价值投资如何做。作为东方红的创始人,我感到很幸运,因为12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走在价值投资的道路上,也取得了还比较令人满意的成果。

我在05年的时候去过哥大(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学习,东方红也在同年成立,到现在已经12年了。而今年是价值投资结果最丰硕的一年——我们今年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60%,所以把今年计算进来之后,12年来东方红整体的收益达到了大概25倍左右。

价值投资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初心也是这个。业内也有很多人认为,价值投资是可复制、可持续的,长期的回报也是值得期待的;可是中国市场的大部分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认为在中国做不了价值投资。

我想,可能我可以作为一个反例来证明这个说法错误。我认为,是否能做好价值投资,关键看怎么做;在中国这个市场做价值投资非常适合,价值投资也的确有它的生存空间。

价值投资在全球市场都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巴菲特在1984年的一次演讲中回答了价值投资的成功是否是幸存者偏差的问题,他提到:在猴子掷飞镖的游戏中,如果发现成功的猴子都来自于同一个动物园,那么说明这种成功并非源于偶然。

巴菲特列举了一批投资者,他们年复一年的,取得了比S&P500指数更好的投资成果。这些人的投资风格很不一样,但在思想上有共同点:他们都是在购买公司,而不是买股票;他们都是根据公司的内在价值与其市价之间的差异来投资获利的。

其实,价值投资在全球市场都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越成熟的市场,超额越小。欧美市场超额收益使用策略的收益比较小,因为信的人比较多,当然欧美市场信息更透明公开,机构投资占比更大。

而在中国市场,我们以量化的手段回溯检验,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在A股市场也是非常有效的。08年上证指数到现在跌了将近一半,10年来真正净值增长2块钱,超额收益5.8。其实这是最简单的低估值的价值投资策略,但坚持10年也是有收益的,且超额收益明显。

而在A股市场上,存在一批优质的上市公司,不断靠业绩增长推动股价上涨,这批优质公司的存在是A股适合做价值投资的基础。很幸运这些股票里面有很多的股票我们曾经和现在持有,这些也是过去十几年以来涨幅最高的品种,比如格力电器。

这是过往12年来东方红系列产品累计资产加权的复合回报。过去十二年公司权益类产品整体收益率超过了二十四倍,年化复合收益率超过30%;成立于2009年4月底的东方红4号累计涨幅超过770%。

为什么A股市场价值投资者少?

价值投资在全球市场都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在A股市场也存在不少正面的案例,那为什么A股市场的价值投资者还这么少呢?

首先,在中国由于估值较高、整体上市公司的资本回报不够高,所以适合价值投资的标的不是太多;

其次,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较多,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不强,在再投资回报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也不会回报股东,从而产生比海外成熟市场更多的价值陷阱;

再次,中国市场的不成熟,导致的巨幅波动,一方面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机会,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去支撑。

价值投资的本质:均值回归与资本逐利

而今天的主题是我们要深刻理解价值投资长期有效的原因,因为价值投资的本质是均值回归与资本逐利。

均值回归是投资的基本常识,价格有向价值回归的万有引力。当涨幅过大,价格过高之后,未来的潜在回报不够的时候,就吸引不了新的投资者,老的投资者就会离场,寻找更为丰厚回报的资产,一旦趋势投资者的力量开始衰竭的时候,走势就会反转;反之,如果跌幅过大,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未来的潜在回报丰厚的时候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当投资者的力量超过趋势投资者的力量时,走势开始反转。

如下图所示,整个市场的风险溢价长期围绕一个均值波动,多数时候都在一个标准差之内

不看价格的投资绝不可能是价值投资。

整个市场的风险溢价,长期围绕均值在波动。千万不要以为树可以长到天上,不要认为18层地狱下还有18层,虽然有这样的概率,但是是小概率。

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长期做大概率的事,虽然我们也要承担一定的小概率事件的风险,但是小概率只要资本安全可以得到保证,那么长期做大概率的事一定会赢。

均值回归不仅仅是适合市场,也适合行业和公司,一个公司和行业都有周期,好的时候就有资本想进来,去侵蚀你的高额利润。

而如果买的好公司,会持续创造价值。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上市公司的资本回报远高于社会平均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好公司的内在价值持续在增长。我认为金融行业里有两个行业明显有一些供求失衡,或者说是供不应求,一个是财富管理行业,大类包括资产管理行业,另外一个是保险。

价值投资的特征和优势,基本上更加符合商业的本质,具有更高的概率获得成功,追求绝对收益,避免永久性损失,规避人性弱点。大部分人认购在高点的时候,而在低点的时候认购额度比较少,这就是人性弱点。事实上应该利用均值回归,如果说永久性损失能够回避掉,再利用复利的原则耐心去做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对资本市场的意义

价值投资对资本市场也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是提升效率。价值投资极大提升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从而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其次是减少波动。价值投资减少资本市场的波动性,抑制市场的泡沫,提升资本市场的效率。

再次是服务实体经济。发掘优秀的公司,帮助优秀上市公司壮大,提升整个社会的效率。

最后是长期可持续。价值投资的投资过程完整,符合商业逻辑,可复制性和持续性强,能为投资者提供长期可持续回报。

投资本质上是一个投注游戏,根据不同资产、不同标的的风险收益比来进行下注,研究是为了评判不同资产和标的的预期收益率、潜在风险和对应的概率。根据复利原理,出色的长期回报,可以并不要求每笔投资都有很高的收益,而是要求胜率高,尽量不亏钱或少亏钱。而价值投资,有价格终将反映价值的商业逻辑作为保证,是大概率的、可重复的投资方式。

简单说,价值投资的逻辑可以归纳为“便宜买好货”。

首先,股票代表公司的所有权,股票具有内在价值,从长远来看,股价有回归公司内在价值的必然性,如果价格大幅低于内在价值就存在套利空间;

其次,套利实现的途径包括企业运营产生的自由现金流通过分红和回购,以较高的价格卖给包括大股东、产业投资者在内的其他投资者,破产清算,敌意收购等等;

再次,有效市场的假设是错误的,市场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机会;

最后,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预测市场走势,从长期而言是困难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堪忧。

其实,投资的本质就是便宜买好货。价值投资不仅仅适用于股票投资,其他领域也适用,可以是房地产,可以是大类资产,可以是黄金,可以是债券等等。实现的预期回报和概率的问题,是一个风险程度的问题。这个组合建立起来之后,就是你的真正的资产回报。

做价值投资,基本上就是根据复利原则,并不要求每一笔很高的回报,尽量少亏钱,亏点小钱在波动市场是正常的,但如果一旦你亏了30%,就有问题了,就没有遵循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如果亏到50%,那一定是没有遵循价值投资原则,或者选股能力太差,不适合做价值投资。

资本市场,越涨越有人买,购买欲望和价格成正比,在实物市场不是这样的。这个市场是非常典型的,人性的弱点体现得特别明显。很多人特别希望做时机选择,因为觉得那个来得快,觉得趋势还可以发展,这些全部都是错误的。

做价值投资,要做得好,非常重要的一点,除了知道原则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要有评估内在价值的能力,避免价值陷阱。

首先,企业的内在价值理论上可以由其未来的自由现金流贴现算出,但是DCF模型可操作性差,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其次,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比预测市场走势,相对而言要容易,但也需要非常强的专业能力和商业知识。每个人的能力圈不同,要善于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更高概率的预测。某些企业的经营受宏观因素的影响较多,预测的难度更大,在估值上要给予一定折价。

再次,竞争无处不在,要找有护城河的公司;平庸的公司通常很难改变,优秀公司成功的背后本质上是人和文化;顺势而为的公司更容易成功,逆势而上的公司即使团队优秀经营也会非常辛苦。

回报的来源是分红与增长。

看这样一个公式:投资收益率=ROE×(1-分红率)+1/PE×分红率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公式,先看分红率为100%极端情况:一个公司即使业绩没有增长,但是如果能以5X的市盈率买进,利润全部用于分红,那就相当于每年20%的回报;如果公司股价不涨,分红可以用来再买股票,那么20%就是复合回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希望公司的股价涨还是跌呢?

过去50年美国市场表现最好的股票是一家叫做“菲利普·莫里斯”的烟草公司,分析它长期回报率很高的原因:

1、销量下滑但是价格在提升;

2、行业没有技术进步,公司几乎不需要投入,绝大多数利润都用于分红;

3、投资者对于烟草行业存在种种担心,包括销量下滑,持续经营的合法性等,导致烟草公司的估值一直很低,而低估值又推升了股息率,数十年的高股息率,在复利的作用下,爆发出惊人的威力。

再看分红率为0%极端情况:ROE是有效增长的上限,超过ROE的增长需要增加负债或者股权融资。在成长空间无限的行业里,不论初始买入的估值如何,时间拉的越长,复合回报越接近ROE水平。

A股的投资者过于看重公司的业绩增长(g),实际上大部分ROE低而增长快的公司都没有长期投资价值,除非它有很强的“规模正反馈”(即规模扩大后ROE可以提升)。

成长股的投资一定要重视“规模的正反馈”,我们一定要想一想企业规模10倍于当前时,它的采购成本或者单位研发成本是否大幅降低,它的客户粘性是否变强或者客户转换成本是否变高。

价值投资为何难以坚持?

很多人认可价值投资理念和哲学,但是却都没有能够坚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用短期股价表现来衡量业绩;

2、机构之间以相对排名为主要竞争方式;中国市场的波动远远大于成熟市场,如果能够预测市场那么业绩将会极其艳丽,并且不用承担波动;

3、价值投资长期业绩有保障,却无法保障短期业绩,价值投资是逆人性的,特别孤独,所以很难坚持;

4、人性都期望一夜暴富,不劳而获,但又是极度厌恶损失,人特别容易犯过分自信、过度反应、并喜欢从众。

价值投资如何才会有效?作为资产管理人来讲,要有对价值投资的信仰,以及坚定做价值投资的勇气;要有做价值投资最核心的能力,即评估内在价值的能力;要有长期的资金配合;要有一个基于长期价值投资的文化和激励约束机制,所以压力很大。

最后给大家分享几点感悟:一是不要预测市场,轻易预测市场很容易犯错误;二是感受周期,周期始终存在,背后是不变的人性;三是陪伴优秀企业,这样胜算最高;四是牢记估值,价值投资最重要的就是牢记估值,买得便宜,没有什么是不可以买的,没有什么是不可卖的,关键是价格和价值的差距。

对于价值投资和价值趋势交易,许多人思考和彷徨过。它们到底有什么共性和特性?个人愚见:它们的共性是长期能赚钱的模式,它们的特性区别是赚钱模式不同。并且个人观察到它们是可以转换的。对于它们共性的解读,长期能赚钱,赚钱是硬道理,我想应该多数人会思考到并认同,一个实用的方法必须具备赚钱能力,否则探讨和实践都是无限失败的。对于特性,举房子的例子来比喻,买房子靠租金来收回成本并长期用租金的现金流获益的可以看作大多数表意的价值投资模式,是以资产创造长期现金流收益为目的。但如果买房子靠房价的周期涨跌,靠资产价格的周期涨跌来获利的可以看作为趋势价值交易,是以资产交易价格增值获利为目的。这两种赚钱模式是可以转换的,比如你认识到未来现金流逐渐缩小及枯竭或不是最佳最优方法时,你可以在中途的资产增值相对高点出售而成为一笔交长期的趋势价值交易,反之,你发现资产创造现金流能力很大而导致在一个资产增值周期内出售不合算或不是最佳选择,那么你可以持有并以现金流收益为目的。个人认为,这两种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最优之分及选择某种模式长期实践之分,股市中只要赚钱就好。一个思考者,一个大师,可能涉猎和理解的东西超乎想象,只是舍弃问题。中外不同高手大师,比如很多人热衷的巴菲特,他们只是考虑到自身环境,考虑到自身资产管理偏好和模式而选择的一种特有投资系统,只是这种系统必须是赚钱的和阶段个人最优的。如果一种赚钱模式是比其他模式好的,高高在上的,那么全世界就没有模式争论和不同模式都有成功案例了。个人愚见,与大家彼此学习。

[摘要]目前,市场焦点在于VR/AR的硬件和内容层面,创业和投资异常活跃,用户也好奇地等待着惊世骇俗的产品;从长期来看,有三组关系决定VR/AR市场的格局和趋势,我们先试着梳理一下这三组关系。

过去小半年,大风骤起,VR/AR产业迎来一枝独秀式爆发:海量资本涌入、创业热情高涨、巨头纷纷进场。特别是春节后,资本热情赶超市场情绪,产业进程也逐步赶上资本热情。产业正处于投入期向成长期跨越的拐点,迎来创业和投资的大爆发;与此同时,市场开始变得拥挤,风险逐渐聚集。我们重申,VR/AR是一场持久战,持续活下去是商业模式中的关键设计。

我们判断VR/AR行业的几组核心关系为:

1)中国与美国:美国是VR/AR概念和技术的源头,目前仍然保有明显的技术优势;VR/AR的体验制高点在中国,中国强在市场规模和用户体验。投资策略上,建议在美国侧重投技术型企业,在国内侧重投用户型企业;

2)主机和移动:主机VR目前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但VR普及还得依靠移动VR,移动VR有望生长出最丰富、最活跃的VR应用;而移动VR中,针对不同手机专款专用的手机盒子会成为主流设备;

3VRARVR是AR的过渡形态,目前AR技术还极不成熟,AR消费级产品五年之后才能批量面市。

我们对VR/AR各细分领域的趋势判断和投资建议为:

1VR头显:到今年底,体验良好的移动VR产品将密集面世,竞争模式从产品竞争转入销量竞争,手机厂商将接管市场话语权;届时头显厂商将快速分化,创业黄金期结束;

2)内容分发平台:不管是当前的割裂状态还是未来统一状态,VR/AR的内容分发都是巨头的游戏,很高的成本和用户门槛会将小型公司挡在门外;

3VR内容:是VR/AR领域创业和投资的第一座金矿。VR内容的长期稀缺将使得内容成为卖方市场,内容创业黄金窗口期至少还有2年。从内容类别看,“一次投入、多次消费”的内容应是目前优先考虑的投资方向;

4)行业应用:是VR/AR领域创业和投资的第二座金矿,是“VR+”大发展的前奏。项目型的行业应用存在规模瓶颈,产品型的行业应用才具备投资价值;

5)交互技术:是VR/AR的基础,但集中度会比较高,参与企业会比较少。技术水准不是决定交互的唯一因素,支持越多的硬件、内容,交互设备厂商的竞争力越强。

一、VR大风骤起:过去五个月产业大事记

大风骤起,VR产业迎来一枝独秀式爆发。去年10月21日,我们发布了报告《虚拟现实(VR):一场必胜的持久战》,短短5个月中,伴随着创业者、资本、传统巨头的继续跑步进场,VR/AR产业进程如火如荼,市场教育已经快速完成,资本热情也持续高涨,硬件布局逐渐清晰,内容创业日渐活跃,陆续进场的巨头也给市场打了强心剂,VR/AR产业的集中爆发值得期待。在这个春天,智能硬件、创投市场依然很冷,相比之下VR/AR显得一枝独秀。

1)市场教育已经快速完成。二级市场爆炒VR概念之余,无心插柳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市场教育、投资者教育、用户教育;

2)资本热情高涨,助推产业热潮。一、二级市场大量资金加速涌入VR/AR产业,部分PE/VC、上市公司投资标的超过5个,多只VR/AR专项基金设立。

3VR硬件布局清晰,即将起量。VR头显持续迭代,国际四大头显先后发布消费者版,手机厂商全面进场,硬件格局隐约可见;

4VR内容创业不断涌现。内容领域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但大型玩家仍然很少直接参与;

5)传统巨头纷纷入场,布局产业生态,注入强心剂。第一批巨头先后进场,包括腾讯、乐视、阿里等,各自围绕自身优势建VR/AR生态,大大增强了产业信心、加快了产业进程。

与此同时,产业急速扩张可能已经酝酿一定风险,需要引起重视。智能硬件和创投大环境趋冷,二级市场可能的疲软回调,都会波及VR/AR产业;作为新兴产业,VR/AR趋势和进程并不十分确定,产业变现路径较长,现金流风险一直存在;另外,半年来大量创业企业从不同领域(包括硬件、手机、影视、3D模拟、视频、游戏、直播、广告、地产等)进入VR/AR行业,整体水平难免参差不齐,今年下半年开始VR创业公司可能开始出现分化。VR/AR是处于投入期的新兴产业,这些风险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放大,我们建议创业公司做好产品、安排好现金流,避免短期行为,方能进退裕如。

二、决定长期投资逻辑的三组关系

目前,市场焦点在于VR/AR的硬件和内容层面,创业和投资异常活跃,用户也好奇地等待着惊世骇俗的产品;从长期来看,有三组关系决定VR/AR市场的格局和趋势,我们先试着梳理一下这三组关系。

1、美国和中国:技术基础决定了不同的商业形态和投资策略

美国:以技术突破引领产业进程,是VR/AR的技术制高点。VR概念从动上世纪50年代诞生于美国,此后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于2014年由Facebook收购Oculus引爆。VR/AR的核心技术,源于Oculus、Microsoft、magic leap、Valve

中国:将迎VR/AR市场大繁荣,是VR/AR的体验制高点。中国凭借13亿的总人口、7500美元的人均GDP,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以PC、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市场为例,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培养出联想、华为、小米这样的国际品牌;另一方面,由于相互间技术差异不大,近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异常强调产品、运营和服务,倡导“极致体验”。我们相信随着VR/AR技术的成熟,中国市场将产生用户体验最佳、用户规模最大的企业群体。而且由于国内企业难以在单一维度形成强差异、高壁垒,纷纷选择升维做VR/AR生态,有望形成对境外技术型企业的错位竞争优势。

投资策略:在美国侧重投技术型企业,在国内侧重投用户型企业。可以说美国VR企业的核心是掌握技术,中国VR企业的核心是掌握用户,这也是指导全球VR/AR产业投资的基本逻辑。VR/AR核心技术仍然是美国企业领先,为了获取技术优势和战略领先,不少国内企业已经开始投资美国标的,包括阿里巴巴、盛大集团、联络互动、GQY视讯等,我们相信这样的投资还会发生。国内首选的投资标的,是(潜在)用户规模大、用户粘性高的企业,如果再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则更优;当然生态型企业更是绕不开的话题。生态未必是最健康的模式,但国内主流厂商都开始大建生态,所有公司都会被裹挟进来,或自建生态,或为生态配套。所有生态模式中,我们认为基于现有规模用户的VR生态,成功几率最大,也最具投资价值;因为目前中国互联网的获客成本已然很高,从0开始累积用户的生态之路太过崎岖。

2、主机和移动:移动VR将赢得未来

我们重申:移动VRVR头显的主流形态,在2C市场主机VR ≈ 重型游戏机,在2B市场主机VR有望成为主流。我们坚持《虚拟现实(VR):一场必胜的持久战》中的判断在消费市场,移动VR将是消费市场VR头显的主流形态,主机VR很难大规模普及。主要原因有二:一是PC端开发者群体已经大量迁移到移动端,二是主机VR的使用成本高、场景重。而主机VR的这两个缺点正是移动VR的优点。如下表,三大主机VR的直接成本在800-1800美元之间,这还不含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如交互设备、付费内容、场地空间等)。2B场景对产品的便捷性要求不高,反而对性能、稳定性要求更高,也能承担很高的采购成本,所以在2B市场主机VR将成为主流头显。

表2 三大主机VR头显的价格

三大主机头显中,索尼 PS VR赢在起跑线上。据索尼财报披露,PlayStation4全球销量累计达到3770万台;而据Nvidia估算,全球只有1300万PC可以达到Oculus官方推荐的配置标准(对比之下,智能手机用户规模更是天文数字)。这给PSVR带来两大优势:一是其他品牌难以企及的海量潜在VR用户,而且是高付费意愿的用户;二是铺下去3770台VR主机,将PS VR的进入门槛降低到399美元,远低于Oculus和HTC Vive。所以,目前的重度游戏开发者普遍将PS VR作为首选硬件平台,抱紧SONY大腿有饭吃。

投资策略:移动为主。主机VR头显领域,可能出现健康的商业模式;但市场容量小、国际三大头显实力太强,留给国内厂商的空间有限,从投资上讲不是一条好的赛道。因此,虽然眼下移动VR头显的体验还无法与主机VR相比,但其将是消费市场主流头显的趋势不可阻挡。下文硬件部分,我们也是重点讨论移动VR。

3VRAR:哪个会是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都不是!

计算平台是硬件、操作系统和中间件的集合体,通用的计算平台可以支撑多场景的应用,公认的第一代、第二代计算平台是PC和智能手机。通用计算平台使用场景极为广泛、普及率极高,而且能够大量替代传统设备。比如智能手机替代/部分替代了手表、walkman、mp3、录音机、收音机、CD机、游戏机、照相机、录像机、电视机、甚至PC,并入侵了这些设备的原有场景、承载了极为丰富的应用,形成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大风口。

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本身就是伪命题,但可以期待“下一批计算平台”。目前,第一代第二代计算平台的渗透率均已饱和,用户增长基本停滞;同时,我们会看到种类丰富的智能硬件开始出现,我们的世界在全面智能化。我们身处的世界,几乎所有场景都正在智能化,从身上的手表、眼镜、鞋子,到办公桌上相册、水杯、鱼缸,到马路上的路灯、自行车、汽车……所有场景都在智能化,而场景是割裂的;无数割裂的场景之下,不会出现PC、智能手机这个级别的通用计算平台,但也会造就下一批计算平台。

图2 我国历年主要智能硬件销量

VR/AR会是下一个重要的计算平台,其中VR正在发生,AR需要再等数年。VR正在成为重要的计算平台,2016年下半年我们会看到头显产品逐步放量;但考虑到VR的使用场景很重(蒙眼使用、完全沉浸),只能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使用,所以难以大规模普及、全天候使用。相比之下,AR让用户时刻保持和真实世界的连接,且轻便程度有望赶超被称为“智能肢体”的手机,所以我们认为AR将占领更加丰富的场景,VR则是AR的过渡性产品形态。《虚拟现实(VR):一场必胜的持久战》提到,AR由于硬件、图像识别、大数据等技术尚未成熟,大约五年之后才能进入消费市场。

投资策略:AR投技术,VR投产业。目前,技术是检验AR项目的唯一标准,也是投资决策体系中的第一要素,用户规模、盈利模式、品牌、投资人背书都是浮云。相比之下,VR将在今年进入成长期的早期,可以用产业逻辑进行投资决策。

备注:我们这里讨论的AR,是指能够识别真实世界中的形象,并以虚拟影像增强对该形象的认识(这句话眼熟吗?这就是AR的定义)。没有现实,何来增强现实?

三、VR领域2016年的趋势、格局和投资

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VR头显将基本成熟,所以今年是VR头显最关键的创业时间窗口,此后行业话语权将转移到手机厂商;到2017年,VR内容和行业应用将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VR OS、VR交互的迭次突破和真正普及,VR/AR产业将迎来真正的大规模爆发。

从产业规模和创业投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VR领域两座最大的金矿分别为:VR内容和VR行业应用;其他环节,头显处于手机厂商的主场,内容分发属于巨头的游戏,VR交互行业集中度较高、最终将被为数不多的企业把控。

1VR头显:2016年将快速分化,黄金投资期已经结束

鉴于移动VR将成为VR头显的主流产品形态,本章主要围绕移动VR展开,包括插手机使用的VR手机盒子(简称手机盒子)、独立使用的VR一体机(简称一体机)。

手机盒子并不能决定VR体验,“手机盒子+手机”才能。手机盒子的核心部件只有镜片、外壳、传感器(不少手机盒子连传感器都没有),而关乎VR体验的屏幕、GPU、CPU、内存、操作系统、中间件等都在手机中,所以优秀的VR体验必然要求手机盒子与手机一体开发。VR系统和关键部件没有高度通用之前,独立的手机盒子无法提供稳定优质的体验,而要依附特定手机存在。“手机盒子+手机”一体化开发才能提供更优体验,而这种模式的主导权在手机厂商。

2016年年底开始,手机盒子将快速成为“深度定制手机配件”,其行业焦点从产品技术竞争切换到销量竞争,话语权转移到手机厂商。首先,VR核心配件,包括最新芯片、OLED屏等,将从今年开始批量供货,供给瓶颈将被突破,其中三星、Nexus和LG已经明确新款手机使用OLED屏;其次,上半年国际四大头显的消费者版本会先后面世,大约6-12个月之内国内厂商有望达到相当水准。所以2016年底,体验良好的手机盒子将大量入市,进入销量竞争阶段;届时手机厂商挟资金优势、研发优势、供应链优势、渠道优势、品牌优势、成本优势,将掌控手机盒子的话语权。等到Google/腾讯/雷蛇等厂商的VR OS成熟和普及,集成了VR行业标准和核心算法,手机盒子门槛进一步降低,有可能成为移动电源这样的低利润标准配件,其竞争焦点还是销量。既然VR用户价值很高、手机盒子成本又很低,“买手机送盒子”将成为必然策略,这将破坏创业企业的发展节奏和商业模式。

从明年开始移动VR的普及进程,将由手机厂商来主导,头显厂商会快速分化。我们在去年VR大风初起的时候就明确提出,手机盒子需要与手机厂商深度合作,才能借助后者提升产品体验、扩大用户规模。如下图,到目前为止,这样的合作接近尾声。对于VR进展落后手机厂商,所剩无几的优秀头显企业是赶上产业进程的关键机会。

图3 主要手机品牌VR业务布局(已正式公布)

2016年,VR一体机仅仅是手机盒子的补充。一体机是介于主机VR和手机盒子之间的中型VR设备。不管是从价格还是从VR功能上,一体机都接近手机盒子+手机,所以在消费市场仅会是手机盒子的补充;相反,在2B市场,由于其更好的便利性,未来有望在移动场景下大面积替代主机VR。目前,乐视、暴风魔镜、乐相科技、3glass、Pico、焰火工坊等厂商都已发力一体机。考虑到目前连手机盒子都还不完善,国外又缺少良好的一体机方案作为参照,我们认为一体机产品成熟的最快时间也是2017年中。

2、内容分发平台:属于巨头的战争

毋庸置疑,内容分发会成为VR产业的入口,其产业地位有可能超越硬件和内容本身。但目前VR产业仍是萌芽阶段,企业星散、不成规模,所以也还谈不上入口。

在出现统一的行业标准之前,VR分发依附于头显,而头显依附于智能手机,所以传统移动分发平台会天然地获得VR分发话语权。传统移动分发格局已经固化,应用方面被百度、腾讯、豌豆荚等把持,视频方面则有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乐视网等;传统巨头参与VR内容分发,凭借采购成本优势和用户规模优势抬高进入门槛,将初创公司挡在门外,VR内容分发的格局第一次形成。但这一阶段的格局是割裂的,因为头显、SDK、交互、技术难以兼容;行业割裂情况下分发的创业机会不多、投资价值也不大。

出现统一的行业标准之后,硬件同质、割裂弥合,VR分发的集中度有望快速提高,但初创公司机会不大。统一的VR行业标准,我们认为将由VR OS推动普及,目前Google、腾讯、Razer等巨头的VR OS均已启动。普及的VR OS,使得硬件高度同质化,行业割裂快速弥合。然后,大一统的OS会造就通用的内容分发平台。鉴于巨头已经认识到内容分发的入口价值并初步完成布局,会抬高竞争门槛,初创公司很难拿到入场门票。所以,内容分发是巨头间的游戏,初创公司和小公司机会不大。

因为内容稀缺,内容运营将对平台影响力有巨大作用。考虑到相当长时间内,VR内容(尤其是优质内容)都会处于极度稀缺的状态,内容分发平台对于VR内容的获取和深度运营,将有决定性意义,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向拉动头显的销售。但合法合规是基本前提,是有产业追求的企业不能逾越的红线。

图4 某VR头显淘宝网店产品海报

3VR内容:稀缺造就卖方市场,黄金时代刚刚开启

不同内容在消费者面前没有独占性需求,在资源端短期也没有排他性竞争,这与头显你死我活的竞争有本质区别。所以CP(content provider,内容提供商)之间的竞争相对缓和,甚至可以紧密合作,这是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

从内容产业结构上看,VR内容的产品设计要以C端为中心,但VR内容的商业设计要优先考虑B端的需求。VR内容产业链如下图所示。前期用户量较小、不足以回馈CP,VR内容产业靠B端(内容分发平台和行业客户)强行拉动;后期用户规模逐步增大,产业才有望实现正循环。前期用户规模较小,“BC”这个环节注定亏损,B端的产业必须是巨头或成熟企业才有能力承担;而“CPB”相对有利可图,创业公司大有可为。如《虚拟现实(VR):一场必胜的持久战》的标题,我们认为VR用户的积累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直接的2C服务不足以保障,2B是确保内容创业公司活下去的不二法门。

图5 VR内容产业链示意图

从内容产业的发展路径看,内容创业黄金窗口期至少还有2年。如下图,在2016年,VR内容主要为视频和主机游戏,CP以创业公司为主;所以,2016年基本不会出现风靡市场的杀手级应用,但2017值得期待,因为硬件体验达标、大量传统影视和游戏公司直接进场。在行业标准/VR OS得到认可和普及之前,传统影视公司和游戏公司都不会全面发力VR内容,所以此前至少2年的时间窗,都是留给创业企业的黄金机会。

图6 VR内容产业发展路径图

从内容类别看,“一次投入、多次消费”的内容应是目前优先考虑的投资方向。相当长时间内,VR内容因为稀缺而成为卖方市场:在头显普及之前,“一次投入、多次消费”的VR内容适合创投资本参与;为VR电影、VR剧、VR综艺等大型内容积累经验的投资,更适合用传统CP的钱,而不是VC/PE的钱。符合“一次投入、多次消费”特征的VR内容,包括VR游戏、粉丝经济内容、VR秀场、成人视频等;UGC、VR影视剧、VR综艺、VR直播等“一次生产、一次消费”的内容,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用户价值远大于变现价值,更适合大型平台用自有资金投资。

目前,VR内容创业公司非常活跃,VR游戏和VR影视创业公司层出不穷,且纷纷完成融资;在垂直领域也涌现大量公司,例如VR秀场有风秀、VGBVR等,VR旅游有赞那度、水木动画等,VR房产领域的无忧我房、豪斯VR、光辉城市等。当然,传统内容厂商和分发平台,也正在不断发力。

VR内容范畴丰富,近有娱乐、远有“VR+”;限于篇幅,本文不作详述。

4、行业应用:“VR+”的强劲前奏

除了VR内容,VR另一大金矿是“VR+”。VR+各行业场景,可以全面提升原有场景下的服务和体验,比如普通的救火训练软件模拟不出临场感,而VR则更接近真实救灾环境。在产业早期,相对简单但适用的行业应用(头显+交互+行业内容等)即可替代部分场景下的传统设备,我们认为这是“VR+”的前奏。

2BVR行业应用将是VR厂商的避风港。2C业务达到健康成熟状态,需要海量用户作为基础;而获得VR海量用户需要经历较长周期。在2C业务成熟之前,2B的VR行业应用将是VR CP们的最佳避风港和练兵场。一方面,行业客户有足够的财力承担VR解决方案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行业客户通常在特定场景下使用,对硬件性能和便利性、内容数量和更新频率的要求不高,不完备的产品也能为行业客户创造价值。所以,我们很期待有创业公司在2B行业应用方面能够出奇制胜。

项目型的行业应用存在规模瓶颈,产品型的行业应用才具备投资价值。VR类的行业应用,在军事仿真、核电站等领域早已形成很大规模;最近2-3年,民用领域的VR小型项目也开始密集出现,主要实现两类功能:全景展示、全景培训,例如景点展示、古迹展览、救灾培训、医疗教学等。知名开发商包括神州视景、中视典、曼恒数字、犀牛数码等,VR头显厂商、VR游戏厂商多少也会承接这类项目,补充现金流的同时锻炼队伍。从投资角度讲,我们看好产品型行业应用,不看好项目型行业应用。定制的VR项目也许是不错的生意,但随着定制项目数量增多,运作成本和管理难度会急剧提升;而产品型行业应用,以几款标准化产品满足该行业所有客户的需求,成长可期风险可控。产品型VR行业应用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能力+行业客户渠道”。

VR体验店、将在2016年率先迎来大发展,但后者的门槛更高。VR体验场所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以若干套VR设备(头显、主机、动捕、蛋椅、万向跑步机等),门店式经营,为用户提供多维简单的VR视频、VR游戏体验服务,如下左图;另外一种为主体公园,可以让用户在更大场地中(如1000平米)自由行动,体验虚拟世界的场景和交互,比如在《三国》中建功立业、在《》中猎杀僵尸,在《终结者》中拯救世界,如下右图。

我们相信早期用户教育是通过VR体验店完成的,未来的极致体验是在VR主体公园实现的。其中简单VR体验店因为高度分散、门槛较低、用户粘性弱,完成用户教育后会面临用户流失,其商业形态与餐馆、理发店类似,投资价值不高。VR主题公园体验更佳、门槛很高,特别是结合大型IP、周边旅游特征的项目,更具投资价值。国际上主题公园厂商有The Void、Zero Latency等;国内则有盛大集团、顺网科技、岭南园林、米粒影业、乐客灵境等。

5、交互技术:VR/AR产业基础设施

VR/AR的终极价值是为我们创造一个虚实不分的世界,所以拟人化的交互方式是VR/AR的天然配置,即真实世界我们用什么方式交互,VR/AR中我们就用什么方式交互。目前,我们远未达到摆脱手柄、鼠标、键盘、触摸屏的程度,正努力将动作、语音等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引入VR/AR设备。交互是产业的基础设施,但行业集中度高、投资标的数量有限。

VR/AR交互是产业的基础设施,正处于投资最佳窗口期。交互服务于整个VR/AR产业,是产业基础设施,从整个产业的成长中获取回报。目前VR/AR交互仍然处于投入期:从技术角度看,动作捕捉、语音识别等技术仍不成熟,识别精确性、设备便利性均有待提升;从产业角度看,由于缺乏公认的行业标准,头显品牌各行其是,导致交互设备与头显的适配难度巨大。我们相信,随着VR行业标准/OS得到承认和全面推广,VR交互很快就会迎来真正的黄金发展期;在这之前,也是企业提升技术水平、资本进行布局的最佳窗口期。

技术水准、产业资源决定VR/AR交互厂商的持续竞争力。VR/AR交互方式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动作捕捉,其中知名厂商有诺亦腾(Noitom)、国承万通(G-wearables、Step VR)、凌感科技(uSens)、睿悦信息(Nibiru)等。这些厂商普遍高度重视技术,核心技术骨干普遍具有海外工作背景、企业普遍在美国设有办事处,并在和国际厂商的合作中快速发展。技术水准不是决定交互的唯一因素,适配越多的硬件、内容,交互的竞争力越强;最终能够推动企业标准成为行业标准的厂商,则有望掌握行业话语权获得超额收益。

图9 知名VR交互技术厂商

从2016年开始,关于VR/AR的所有概念、承诺、产品都将开始接受市场的检验,开始兑现。技术优势不能再用PPT展现了,而要用产品说话;销售火爆也不用再秀众筹数据了,而是实打实的用户数据和市场份额。VR/AR产业一步步从虚拟变成现实,让我们一起期待美好的事情发生、期待与产业共同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期投资包括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