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为何放弃计划经济济体制下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慢?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8~10世纪)在波斯湾以及纵横中亚的商道上存在规模巨大的交易活动。奢侈品潮水般地从国外涌来,独具特色的白釉唐碗成为当时的绝对潮流。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着当地陶瓷业的发展,消费者或许是那些买不起产自中国的上等瓷器的人群。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湾的陶瓷工匠开始模仿进口的白瓷,用碱、锌甚至石英去仿制透明的、高质量的、看上去很像中国瓷器的器皿。在巴士拉等地,人们还发明出用钴制作“青花瓷”的工艺。

(1)阅读材料,概括唐代瓷器外销对波斯湾地区陶瓷业产生的影响,结合图6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瓷器能够对当地产生影响的原因。

15-18世纪“全球性交换”大事年表


哥伦布把甘蔗带到美洲。甘蔗产量的不断增加给美洲带来新的产业;蔗糖提炼和朗姆酒提取
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首次输入非洲黑人奴隶
中国种植玉米的首次记录
法国人在印度的本地治里建立贸易站
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
大约100万欧洲移民来到北美
原产于非洲的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英国东印度公司收入从200万镑增长到750万镑
英国船队到达悉尼,建立了在澳大利亚的第一批定居点(注:到19世纪早期,欧洲人和欧裔美洲人成为太平洋各主要群岛的主要人群)

(2)撰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上表资料后,拟了一份有关“新航路开辟引发全球性交流”的小论文提纲,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帮他完成下面提纲的空缺部分。

观点: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性交流,加强了各文明区域经济文化的联系。


论据(从表中找,写出序号,不能重复)
改变了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分布

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在主旨讲演中说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同月,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纳·穆罕默德在北大论坛视频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中国通过不同平台积极参与重要的全球治理改革,“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全球治理创造新平台的又一个典范。

(3)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指出其提出的时代背景。除提倡“一带一路”之外,另举两个例证说明我国“通过不同平台积极参与重要的全球治理”。

  摘 要: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理论因素是借鉴苏联的实践经验,但不是照搬苏联模式,外部因素是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 中国 计划经济 工业化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成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与此同时,逐渐形成和完善了以高度集中为特征,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机制,以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计划经济体制,构成了新中国建国后直至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主要经济体制。在新中国成立65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那么,建国初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正确?本文在当时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建国初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我国选择计划经济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与压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非常低下,工农业生产极端落后。
  1.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平抑物价,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我们必须实行计划经济
  解放前最高产量,钢只有90多万吨,原煤6000万吨(主要集中于日本占领的东北),粮食为2700多亿斤,棉花不到1700万担。而经历连年战乱的1949年,与历史上最高的产量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50%左右,其中,重工业减少了70%,轻工业减少了30%,煤炭产量减少48%,钢铁产量减少80%以上,粮食产量减少25%,棉花产量减少48%。由于生产大幅度的下降,物资奇缺,物价猛涨,通货膨胀加剧,财政赤字也来越大。据统计,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9年5月的12年间,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通货增发了1400多倍,物价上涨了8500多倍。广大劳动人民贫困失业,生活下降到可怕的地步。面对这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的国内经济状况,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争取国家参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然而,连年战乱不仅使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贫困,民不聊生,同时必须认识到,帝国主义在侵略过程中,长期控制着我国的主要经济命脉。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抗日战争以前的近一个世纪中,我国接受帝国主义多条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通过条约特权,掠夺我国经济,垄断了中国煤产量的70%,铁产量的95%以上,航运吨位的73%(其中外洋航线占83.8%)和绝大部分的公用事业,并控制着我国的金融、保险和对外贸易。他们使用各种特权,攫取惊人的高额利润。1936年以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到1949年,官僚资本大约占有全国工矿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发电量的67%,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银行和十几个垄断性贸易公司。由此可见,经过百年抗争终于赢得民族解放和国家主权的中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实现中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在建国初期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平抑物价,为了调整建国初期面临的官僚资本主义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就必须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有计划的建设社会主义。
  2.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我们必须实行计划经济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当然包括其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但是,不管是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发展中国家。因此,这些国家在建立自己的民主政权后,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因为工业化过程的主要内容是机器操作基本上代替手工劳动,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经济发达的国家,必然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只有实现工业化,达到较高的生产力水平,我们才能更好的实现共产主义。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曲折,并且形成了近代畸形的产业结构: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1949年为4.9%,1936年为10.8%,1949年为17%,而且布局不合理,70%的工业集中在沿海,只有30%的工业集中在内地。显而易见,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多么严峻的考验,毛泽东在1954年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建国初期,我们迫切的需要实现工业化,实现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1956年年底,中共八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 面对建国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物资匮乏,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低且布局不合理,人才奇缺,技术非常落后等等的现实情况,要想优先发展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重工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加上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封锁,那种以市场为基础的配置资源的办法在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不了的,建国初期我国的现实状况只能通过国家的统一计划来配置资源,保障重点建设,恢复国民经济,有效调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才能实现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且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比如几大钢铁基地、能源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创造了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成为钢铁大国等等)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苏联模式的影响是实行计划经济的理论因素
  我国建国初期实行的计划经济,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但也不是不考虑我国自身实际情况,照搬苏联模式。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但同时,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内忧外患、困难重重,俄国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实物配给制和劳动义务制,这个政策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了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机制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迅速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在1927年苏联经济达到战时水平,并且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在1928年,斯大林作出实行全面计划经济的重大决策,在农业领域实行集体化。并于1929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从此,揭开了苏联长达60年的计划经济模式序幕。通过实行计划经济,苏联在经济基础薄弱,帝国主义经济封锁,政治军事威胁的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顺利实现工业化发展目标,在二战中同法西斯的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加快了战争停止的步伐。通过三组数据,我们可以明了的看到计划经济主导下苏联的发展:第一组是以1940年与1913年比较:1940年,苏联生产生铁1500万吨,几乎等于1913年的4倍;钢1830万吨,等于1913年的4.5倍;煤16600万吨,等于1913年的5.5倍;石油3100万吨,等于1913的3.5倍;商品谷物3830万吨,比1913年多1700万吨;原棉270万吨,等于1913年的3.5倍。第二组是以1953年与1940年、1913年进行比较:1953年苏联工业的固定生产基金等于1940年的2倍多,等于1913年的22倍。1953年大工业总产值等于1913年的30倍(按可比价格计算)。1953年工业产值比1940年增加1.5倍以上,其中机器制造业的产值差不多增加3倍。重工业各个重要部门的产量从1913年到1953年的增长情形如下:煤从2900万吨增加到32000万吨,石油从900万吨增加到5200万吨,钢从420万吨增加到3800万吨,水泥从150万吨增加到1600万吨,电力从19亿瓦时增加到1330亿瓦时。机器制造业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1938年为27%,1950年为39%。第三组是从1951年到1984年的发展来看:1951年至1984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8.9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农业总产值增长1.7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7%、8.1%和3.1%。而同期美国的这几项指标分别只增长2.1倍、2.6倍和0.8倍,平均增长率分别是3.4%、3.9%和1.7%。
  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与当时苏联苏维埃政权同样的内忧外患,满目疮痍的困境,苏联经过计划经济的实施,成功的巩固发展了苏维埃政权,使苏联从1918年向德国乞求休战,变成为一个20世纪80年代初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不得不让全世界感到震惊。并且,我国缺少足够的经济管理经验,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苏联成功的发展经验。但同时,我们也绝不是照搬苏联模式。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有着丰富的反教条主义经验,形成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毛泽东认为,我们应该向苏联学习,同时,“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苏联所有制过于整齐划一、部门管理体制过于集中,而我们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公私合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的补充,指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注意运用价值规律,调节某些生产和流通的价格、税收和供销关系,从而为社会主义服务。
  三、建国初期面临的帝国主义封锁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外部因素
  建国初期,美国从各方面孤立封锁新中国,美帝国主义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性,并且并操纵联合国阻挠新中国派合法代表取代被国民党非法占据的席位。由于美帝国主义的阻挠,国际上只有苏联和东欧、亚洲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承认新中国。同时,美国阻挠所有国家的商船进入新中国的港口,企图切断中国的海上贸易,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众所周知,美国于1950年6月25日,发动朝鲜战争,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生政权。为了维护新生政权,新中国在外交上实行对苏联“一边倒”的方针,做出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定。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政治上的独立要以经济独立为支撑,要想巩固和发展新生的革命政权,新中国经济必须独立自主,为了实现经济独立目标,相对于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轻工业发展战略,我国必须实现内部循环的重工业发展。
  [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M],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2]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M],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薛暮桥等:《中国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M],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4]《高一历史必修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毛泽东文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毛泽东文集》(第7卷)[M],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划经济体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