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能近视眼镜眼镜提供小型可穿戴设计的光学系统,是什么系统

智能可穿戴资料与上市公司,比较齐全,在网上找来的,有些参考价值。

在本周的UBS全球技术峰会上,微软副总裁Larson-Green暗示将于2014年推出可穿戴设备。根据Larson-Green的描述,该设备将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用户身体状况,例如在用户由于压力心率过高时提醒用户深呼吸。

另外相关概念股中颖电子近期遭到明星私募泽熙投资的调研。在泽熙投资的“明星私募”光环笼罩下,多数公司在其调研后的几个交易日持续拉涨股价。

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设备不断传出,谷歌、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等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领域的深入探索。

可穿戴计算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至上世纪末,这项技术开始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其中Pebble智能手表要算是典型的代表产品,而目前尚处测试阶段的谷歌眼镜堪称最炫。谷歌眼镜拥有智能手机的所有功能,镜片上装有一个微型显示屏,用户无需动手便可上网冲浪,或者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令人称奇的是,戴上这款眼镜,用户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控制拍照、靠轻微的摇头晃脑来实现鼠标的滑动及按键功能,进行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等。据试戴过的中国用户介绍,要拍照时只需念念咒语“OKGlass,Take a picture”(眼镜,拍照),眼前的景象就会瞬间出现在屏幕上。

当然,谷歌眼镜眼下可能称不上完美,在参加测试的用户中,对此啧啧称奇者有之,批评者也不乏其人。不过,对于这款眼镜的魔力,谁都无法抗拒。因为人类是视觉动物,98%的外界信息都是从眼球进入的。谷歌眼镜的魔力在于,它改变了人的视界,进而改变了这个世界。

以谷歌眼镜为标志的可穿戴科技产品,以便捷、高效、前卫等特点为众人所知,它集合了健康、科技、智能等一系列“炫丽”的概念,关注度很高。尽管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产品种类目前已经覆盖了人体的各个重要部位和不同的行业领域:从头到脚,从衣物到饰品。比如说,太阳能比基尼具有太阳能充电功能,可对随身携带的任何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充电鞋有一个“发电鞋底”,能将你的脚底热能转化为电能。此外,键盘牛仔裤、能变换任何图案的连衣裙、可监测运动量和健康状况的腕带等等,都已经成为现实中触手可及之物。目前,受价格高昂、功能单调等因素的制约,可穿戴科技产品尚未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但是,正如当年个人电脑让位于移动设备,可穿戴计算的未来被苹果和微软等许多科技巨头集体看好,也受到用户的广泛期待。市场调研公司高德纳预计,至2016年,可穿戴智能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并有望引领未来的潮流。2017年将售出7000万台可联网的穿戴式智能设备,而2013年仅为1500万。

目前市场上已经进入商业化的多种智能穿戴产品包括:智能手表 iwatch、 智能情趣用品EFEELINK、智能手环、智能鞋、手套式手机:Glove One、 充电靴:Orange Power Wellies、 节拍手套:Beat Glove、社交牛仔裤:Social Denim、 卫星导航鞋、Sixth Sense系统、谷歌眼镜

谷歌眼镜、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是高新科技的典型代表,它颠覆了用户对电脑的定义,令使用电脑变得和人们穿衣服、戴首饰一样,同时还可视情与用户互动。可穿戴设备的不断升级,标志着计算机技术、感应技术、无线电技术等多项技术的完美结合,尽管在短期内还无法达到手机、电脑的普及程度,但谷歌、耐克、Jawbone等国际巨头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无疑令这一领域具备了诱人的开发前景。

穿戴式智能设备的本意,是探索人和科技全新的交互方式,为每个人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服务,而设备的计算方式无疑要以本地化计算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去定位和感知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非结构化数据,形成每个人随身移动设备上独一无二的专属数据计算结果,并以此找准直达用户内心真正有意义的需求,最终通过与中心计算的触动规则来展开各种具体的针对性服务。

随着设备种类逐渐丰富,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下载应用程序,这也让开发者看到了机会,这一领域也将成为热点。

目前来看,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兴起将为交互技术提供商、元件供应商,以及紧捉新机会的其它厂商带来全新商机。结合前面提及的可穿戴计算设备的技术变化趋势,语音技术、微型投影、柔性屏幕等技术提供商可能将最先受益。

语音技术:相较眼球识别和手势识别而言,语音交互技术能够表达的语义更加丰富、使用更加便捷、技术也更加成熟。随着GoogleGlass等一系列可穿戴计算设备不断地强化人们对语音技术的认知,语音交互方式在未来必将成为人机交互的主流方式。

微型投影:在增强现实技术中,微型投影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在GoogleGlass中,微型投影仪先是将光投到一块反射屏上,而后通过一块凸透镜折射到人体眼球,实现所谓的“一级放大”,在人眼前形成一个足够大的虚拟屏幕,可以显示文本信息和各种数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微投技术将可能出现更多的消费电子产品中,成为新的卖点。

柔性屏幕:在2012年的CES大展上,三星、LG、英特尔等公司纷纷推出柔性屏幕产品,随着可穿戴设备研发生产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柔性屏幕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大。

另外从其具体涉及的产业来划分,智能穿戴设备产业链可分为六大类:

对于穿戴设备来说,考虑到用户需要长时间随身携带,整体设备的体积与重量自然要求更加严格,而在设备中占相当体积比例的电池模块的轻巧程度也在此方面有着不同于以往的要求。此外由于穿戴式设备较传统设备的使用时间更长,电量的消耗程度虽然不及手持智能终端但其持续的续航能力要求却**提高,另外作为随身携带的产品,用户自然不希望其闲置充电的时间过长或是充电的频率过于频繁,所以对能量密度的要求也甚于从前。

目前锂离子电池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传统的方形和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均采用液态电解质,形状难以改变,体积也根据需要的设计进行改变,对于穿戴式设备至关重要。

智能终端的一大特征就是便捷的连接性,无论是电脑还是智能手机,互联性都作为设备的重要功能,穿戴式设备也不例外。未来随着穿戴式设备的系统集成化、功能丰富化、性能高速化的趋势发展,设备与设备间的互联性也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为设计成每时每刻形影不离的设备,穿戴式除了满足传统设备的基本功能外,更应该实时监测并收集反馈用户的日常位置信息、速度信息、方向信息,甚至是体征信息,借以完成LBS服务及体感健康舒适程度的测量收集工作。这就需要监测性器件来完成这一重要功能,传感MEMS(微机电系统)与生物MEMS将“肩负”这一功能。

触觉上的要求使指用户需要穿戴式设备易于日常携带,因此在触觉上要求设备不仅轻巧而且坚固,而且对于大部分穿戴式产品来说要求贴合用户佩戴的体型,所以对于产品除了功能器件的体积与重量的轻便化之外,元器件的载体——外观件与结构件的材料选择与制作亦不容小觑。高延展性、轻巧美观、散热性能好的外观结构件将作为穿戴式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整个设备如虎添翼,无论佩戴舒适程度、外表的美观程度还是产品的寿命都将**提升,而从目前来看,金属外观结构件将成为完成这样期待的不二之选。

尽管目前的可穿戴设备中配备为视觉开发的元器件尚未达到多数,大部分设备还是通过通讯的方式将数据呈现在智能手机或是电脑终端的方式来进行可视化,但随着人们对于穿戴式设备的娱乐性和多媒体需求热情日益高涨,产品中视觉元器件覆盖配备程度将逐渐提高,广泛应用是大势所趋。

对于声学器件来说,要应用于穿戴式设备捉襟见肘的空间中,其尺寸也需要远小于原有的设备,同时需要能在小体积上满足输出功率,并做到防水、高降噪性能等有别于以往的产品特性。为了满足以上条件,MEMS电声器件应运而生,不仅能做到小型化更较传统器件结构坚固,有助于延长设产品寿命。

2013年3月,盛大果壳一款名为Bambook SmartWatch的智能手表曝光,有网友猜测这正是果壳研制的该款产品。昨日,果壳CEO顾晓斌向商报记者证实,此番进行营销预热的产品正是公司研发的智能手表,目前产品雏形已经出炉,将于6~7月正式推出。

在国内IT大佬中,百度已抢先推出可穿戴设备了。5月8日,百度官方微博称,百度将联合咕咚网于6月初推出一款名为“咕咚手环”的智能可穿戴式设备。据了解,该产品售价约在399元左右,为国内首款穿戴式设备。

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也表达了对可穿戴设备的关注。他称,做手机不是腾讯的专长,他更关注手机里面的服务,怎样用硬件设备发挥独特的体验。他表示,腾讯会关注可穿戴设备,包括以后的手表、手镯、眼镜,未必是直接去做,但是会关注里面的体验怎么跟服务结合。此外,腾讯旗下易讯在4月火速上架美国众多健康腕带品牌中最具口碑的一个Jawboneup,追赶这股当下最新的创意浪潮。

在目前厂商推出的可穿戴设备中,谷歌眼镜是最为显眼的一款。2012年4月,谷歌公司发布“谷歌眼镜”。这款高科技眼镜拥有智能手机的所有功能,镜片上装有一个微型显示屏,用户无需动手便可上网冲浪或者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同时,戴上这款“拓展现实”眼镜,用户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等。谷歌眼镜推出一年多以来,仍处在调整和测试过程中,并且只在美国本地限定发售,价格也为暂定的1500美元。

与谷歌正式推出可穿戴设备不同,苹果虽未正式推出可穿戴设备,却一再被传出推出类似手表风格的可穿戴设备。2012年12月,就有媒体报道,苹果与英特尔合作开发一款iOS手表,支持蓝牙技术、配置1.5英寸OLED显示屏。2013年2月,又有媒体报道,苹果正在试验一款采用曲面玻璃、类似手表风格的iOS设备,这款被称为“iWatch”的设备据说采用了苹果曲面玻璃。

与此同时,三星也在秘密研发穿戴式设备。2013年2月,就有科技网站报道,传闻中的三星ProjectJ计划包括3款产品,其中就有一款智能手表式设备。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而据CreditSuisse发布报告显示,可穿戴技术目前已经拥有30亿-50亿美元左右的市场,而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它可能暴涨至300亿-500亿美元(全球)。

在行业趋势与政策指导的双重刺激下,新一轮行业潮流启动在即,相关产业链上的公司将充分受益。

德赛电池聚焦移动电源产业链,通过在大、中、小型移动电源方面全方位的积极部署,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目前德赛电池已经实现了对国际一线消费电子客户苹果、三星、谷歌、亚马逊以及主流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超极本、穿戴式产品的全面布局。2013年8月在公司办的调研活动中领导层对外表示在电动工具和可穿戴式设备领域,德赛电池也已经和几家国际一流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将逐渐进入量产阶段。

关键词:可应用于智能穿戴电池将逐渐量产

智能终端仍是公司收入高速增长的主要来源。公司依托本土逐步成熟的产业环境、发挥快速响应方面优势,增强产品品质、技术和研发的重点投入,手机方面,公司持续向联想、华为、中兴、小米、步步高、OPPO等国内一二线移动终端大客户高速渗透,分享国产智能手机迅速崛起的发展红利,并有望切入苹果等国际一线客户;平板和笔电方面,平板产品与亚马逊和联想进行长期战略合作,并向联想平板/笔电混合型产品渗透,笔电产品以供货台湾二线厂商为发展基础,有望供货广达和仁宝等代工厂,承接全球锂电池模组产能转移。

下属子公司在可拆卸薄膜键盘有较好的技术与客户储备,未来公司有望切入包括智能穿戴在内的其他智能终端设备电池供应链。

关键词:智能终端电池供应介入全球产业链,未来有望切入智能穿戴电池产业

亿纬锂能的主营业务为锂电池产品的设计开发与生产经营。10月22日亿纬锂能在全景网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有生产应用于可穿戴产品的电池。 

关键词:可生产用于可穿戴产品的锂电池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以超小型微特电机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

公司的产品直径在4-7mm之间,质量在0.8-6克之间,输出功率在500毫瓦以下,属超小型微特电机。超小型微特电机指直径小于10mm并且额定功率小于1W的微型特种电机,主要应用于需要产生振动或驱动效果的手机、微型电动玩具、日用消费品及小型医疗保健用品等,其生产工艺复杂,精密度和功耗要求高,近年来超小型微特电机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已成为微特电机的一个重要分支。超小型微特电机根据设计形状与直径可以分成圆柱型和扁平型两类,圆柱型超小型微特电机的直径主要有4mm、6mm、7mm三类,扁平型超小型微特电机的直径主要有4mm、7mm二类,目前主流应用的是直径4mm的产品。

关键词:超小型微特电机,可应用于智能穿戴产品

附注:超小型微特电机:电机分为电动机和发电机,两者主要是输入和输出的能量形式不同,电动机输入的是电能,输出的是机械能;发电机输入的是机械能,输出的是电能。电动机作为机电能量转换的重要装置,是电气传动的基础部件,其耗电量占据了全部用电量的60%,对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微特电机全称是微型特种电机,是指其原理、结构、性能、作用、使用条件适应特种机械要求且其体积和输出功率较小的电机,性能偏重于要求静态和动态特性参数的高精度、快速响应和可靠性。微特电机的特征是外径一般不大于150mm,质量从数十毫克到数千克,功率从数百毫瓦到数百瓦。微特电机是重要的机械基础件和智能型驱动、控制执行部件,其应用范围几乎遍布所有行业,特别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相关。

互联通信(NFC、WIFI、蓝牙、无线):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手机天线(包括主天线、GPS天线、蓝牙天线、WiFi天线、手机支付天线、手机电视天线)及其他智能终端天线等。2013年9月17日公司公告投入3D先进封装生产线,进入光学芯片(COMS)封装行业,布局了新的潜在高利润、高增长行业。3D 先进封装技术目前主要用于COMSSensor 芯片封装(WLCSP(晶圆级芯片封装)+TSV(硅通孔技术)技术),未来在MEMS芯片和多芯片内存芯片等封装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关键词:NFC,WIFI,蓝牙,无线天线等生产商,介入光学芯片应用领域

公司是电子产品领域提供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的大型设计制造服务商。公司管理层有近20年的电子制造业规模化生产管理经验,其盈利能力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电子产品向短小轻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可穿戴设备时代,为了便于人体穿戴就要求电子产品必须拥有更小的体积和更轻的重量。无线通讯SiP模组将WiFi+FM+BT芯片(未来还可能扩展到NFC、GPS、BaseBand、指纹识别等芯片)集成为一个功能模块,拥有更小的贴装面积,顺应了可穿戴时代对零组件短小轻薄的要求。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爆发,公司无线通讯模组业务将大有可为。

关键词:公司无线通讯SIP模组将受益于智能穿戴的发展

监测(骨传感、人脸识别、地理定位、各类传感器):  

公司控股子公司明锐光电主要从事MEMS-CMOS三维集成制造平台技术及八吋晶圆级封装技术的产线及产品研发。明锐光电专注于上游设计,已经着手开发除加速度传感器以外的各种惯性器件,工程样品显示了良好的性能;目前已打通了从前道晶圆代工到晶圆级封装、系统级封装以及MEMS测试代工的MEMS代工之路,实现了成本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公司自主研发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在2012年10月开始小批量生产。MEMS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产品中。

关键词:公司进军MEMS传感器,该元器件为智能穿戴常规部件之一

附注:MEMS一般指微机电系统。微机电系统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集成电路以及半导体微电子相关产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覆盖消费类数字音视频应用领域,消费类集成电路产品领域等。2013年8月对外宣告对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将推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SC7A30和三轴磁传感器SC7M30两款相关产品。士兰微董事长陈向东表示,此次公司推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SC7A30和三轴磁传感器SC7M30两款产品,这两款产品均采用3.0mm×3.0mm×1.0mm的LGA封装,可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各种场合。更小尺寸外形(2.0mm×2.0mm×1.0mm)的产品即将在年内推向市场。据悉,士兰微电子的MEMS传感器研发得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目前同时在进行的研发项目还有陀螺仪和压力传感器产品,预计今年年内还将推出三轴陀螺仪产品以及6轴/9轴组合传感器产品。

在03年,公司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款OLED专用驱动IC芯片。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取得突破,并且03年就已开发出OLED专用芯片

            公司拥有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监控系统的完整产业链,是国内唯一一家以传感器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已具备一定的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应用基础。有媒体报道:“汉威电子计划以传感技术为核心,打造微型智能可穿戴气体传感器产品,使之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目前公司的湿度传感器、用于疾病诊断的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新型压力传感器研发、微型智能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电化学式气体探测智能终端关键等,都可用于可穿戴智能设备”。公司在8月20日发布澄清公告:

             1、公司定位“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企业,通过创新和可靠的技术,为客户创造安全、环保、健康、智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传感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感知和数据采集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可穿戴设备将是其重要应用方向,公司关注到由此引发的市场机遇。

              2、目前公司的传感器技术在可穿戴设备方向的应用尚处于前期研究阶段,短期内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贡献,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关键词:可应用于智能穿戴的传感器技术目前处于前期研究,短期对公司无业绩贡献

              公司主营电阻应变计、应变式传感器及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等应变电测产品及相关应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电阻应变计是公司的核心产品,这也是所生产传感器的主要核心部件。

            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MEMS并具备量产能力的厂家,为独立封装测试厂家,面向境内外半导体企业提供IC封装测试服务,主要封装产品包括DIP/SIP系列、SOP/SOL/TSSOP系列、QFPFP系列、CP系列、MCM系列等。目前公司已形成年封装测试集成电路35亿块的生产能力,是国内目前唯一实现高端封装测试技术MCM、MEMS量化生产封装测试厂家,技术实力、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均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汉王科技主要从事以模拟识别为核心的智能交互领域相关的软硬件产品生产、行业应用、技术授权及平台服务。其人脸识别技术可应用于智能穿戴领域。但目前公司尚无实质介入。

视觉(微投技术、光学器件等):

              水晶光电早在2009年就通过合资设立子公司晶景光电布局微投产业链。目前公司的智能眼镜微投项目进展顺利,先发优势明显。随着谷歌眼镜上市及普及,后续其他厂商必将跟进,公司的微投技术将大显身手。但目前尚未进入谷歌眼镜产业链。

关键词:智能眼镜微投技术

         2013年10月17日公司公告,拟定增不超过40亿元,用于"高像素微摄像头模组扩产"、"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扩产"、"液晶显示模组扩产"、"传感器及应用集成系统研发中心"等四个项目建设,其中"传感器及应用集成系统研发中心项目"系首次披露。此次欧菲光定增项目首次将"传感器及应用集成系统研发中心项目"纳入其中,该项目总投资额2.06亿元。该项目致力于研究传感器及系统集成的前沿技术,其中包括整理、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等,将在微型投影技术、健康监控、红外光学技术、摄像追踪技术、图像处理分析软件这五个方面展开研究。

             附注:ITO导电膜是指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ITO薄膜的制备方法有蒸发、溅射、反应离子镀、化学气相沉积、热解喷涂等,但使用最多的是反应磁控溅射法),在透明有机薄膜材料上溅射透明氧化铟锡(ITO)导电薄膜镀层并经高温退火处理得到的高技术产品。ITO膜层的厚度不同,膜的导电性能和透光性能也不同。一般来说,在相同的工艺条件和性能相同的PET基底材料的情况下,ITO膜层越厚,PET-ITO膜的表面电阻越小,光透过率也相应的越小。高阻抗ITO导电薄膜PET-ITO主要应用于移动通讯领域的触摸屏生产。

智东西11月30日消息,昨天,智东西受邀来到了华为南京研究所内,实地参观了二期办公区内首次对外开放的华为终端云服务全球运维中心,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也正式向媒体介绍了华为终端云的战略布局、发展、提供的服务,并且宣布设立一项10亿基金“耀星计划”,用于激励开发者创新。

(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

一、华为终端云:一朵为智能终端提供服务的云

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传统云服务我们已经听得不少了,那么华为的终端云服务指的是什么呢?

终端云隶属于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部门,是“一朵”为华为智能终端(智能手机、VR眼镜、可穿戴设备等)用户提供云服务的云。

根据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介绍,华为终端云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包括面向软件开发者的开放平台、云端提供账号与支付等服务的HMS平台、以及面向终端用户的应用分发平台。

终端云将会提供“芯-端-云”协同的功能,举个例子,在华为Mate 10系列与荣耀V10手机中,搭载了华为海思首款AI芯片麒麟970。

对于开发者而言,华为向他们开放了HiAI移动计算平台,可以为开发者提供强大计算能力的智能芯、人工智能计算库及API、异构资源管理及性能调优,同时支持如Tensorflow、Caffe等主流机器学习框架。

目前,华为终端云服务已经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亿注册用户,33万开发者。

二、实地探秘:南京终端云服务全球运维中心

此外,智东西来到了华为南京研究所内,实地参观了二期办公区内首次对外开放的华为终端云服务全球运维中心(南京)。

华为南京研究所占地1309亩,一期办公区总投资20亿人民币,已经于2010年3月入住,目前办公人数约1万人;我们来到的是即将全部入住的二期办公区,计划投资9.5亿元,预计2017年底投入使用,可供2500人办公。

目前华为终端云服务已在全球设立3大区域中心、15个数据中心,并在中国的深圳和南京、爱尔兰的都柏林、印度的班加罗尔建设了4个运维监控中心。

而智东西来到的这间位于南京的运维中心约300平方米,主要承接中国区、亚非拉地区的数据中心的监控、系统运维及管理工作,7×24小时工作,同深圳运维中心互为容灾,保证华为终端云服务的稳定,可靠性达到99.99%。(由于数据保密问题~智东西在这里不能为读者提供太多图片)

正如上图显示,在南京运维中心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巨大的屏幕,上面显示着来自华为终端云服务监控平台的所有数据。这套系统由华为自己打造,通过华为大数据技术进行监控,并且以图形、数据、表格等方式呈现给监控人员。

华为终端云服务监控平台总共有上百万条监控项目,包括各个数据中心的运行状态、存储数据节点、用户数量、网络延迟等等。

这些数据每分钟刷新一次,让运维人员能够非常及时地了解到现在各个数据中心的运行情况,能够在发生问题后第一时间做出警告响应或是资源调配,保证华为终端用户网络、视频、下载等服务的稳定与通畅。

运维中心工作人员还跟我们分享了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在今年6月的某一天,微信和支付宝同时更新了App版本,导致那天他们的网络下载压力达到了今年顶峰。

此外,在这个云服务监控平台上你还可以看到很多很有趣的数据,比如在这24小时,终端云总共承受了近2亿次的网络攻击(辛苦网络安全团队的程序员们了……)、24小时内最受欢迎的视频名为《凡人的品格》、而最受欢迎的游戏是《荒野行动》。

顺便给大家“泄漏”一张华为南研所的食堂午餐照片。

对于消费者而言,华为终端云能够提供的服务主要以各种应用为主,比如能够支持一键跨境上网的天际通服务、独有的Histen算法的华为音乐服务、以及支持银行卡闪付、公交地铁刷卡、智能NFC解锁等的Huawei Pay。

在现场,智东西也在一台饮料自动贩卖机上亲身体验了Huawei Pay。通过NFC技术,用户可以将信用卡绑定到自己的华为手机里,进行“一触闪付”。

在自动贩卖机里,你先选择要买的,然后用华为手机“碰一下”付款区域,就会弹出相应的付款流程。

张平安介绍,Huawei Pay目前支持银行达62家,可以在全国超1500万台手机闪付POS机上“一触闪付”。

而且,一般的手机安全支付保障,是在芯片内核上调用引擎、将信息传输到外置的安全模块上。而华为的手机上集成金融级安全芯片的SoC——麒麟960inSE、麒麟970inSE,能够在芯片引擎里内置了安全模块,使得数据无法在传输层面被截获,更加安全。

除了Huawei Pay之外,华为消费者云服务开放平台业务部部长林劼告诉智东西,未来,智能助手也将是华为终端云服务的额一个重要发力方向。

这个智能助手的概念与我们一般说的Siri、Alexa智能助手不太一样,它包括了“智能语音交互+智能推荐信息流+情景智能服务流”三大方面。比如在华为Mate 10里搭载的智能助手小E(与Siri类似),就属于智能语音交互。智能推荐信息流与内容推荐、内容分发有关。情景智能服务流则可以让用户无需下载App,直接使用服务,与微信“小程序”类似。未来,通过语音、信息流、服务流三管齐下,华为的智能助手将做到一键直达、智能信息聚合。

四、将设10亿基金“耀星计划”激励开发者

张平安还宣布,华为终端云将会推出“耀星计划”——这是一个规模为10亿的基金,专门用于激励开发者创新,涉及包括人工智能(AI)、AR/VR、IoT、智能助手等领域。 华为将为这些开发者提供人才培养、开放支持、创新支持、营销辅助等资金与服务的支持。

目前,华为终端云拥有超过33万开发者,2016年开发者获益28亿人民币。

上文提到,华为面向开发者开放了基于麒麟970芯片的HiAI移动计算平台,目前HiAI的合作伙伴包括手机百度、今日头条、天天P图、快手、手机淘宝、微软翻译等。

不过,在和智东西的交流过程中,张平安表示,目前华为的终端云业务还处在一个发展初期阶段,“是个刚出生的小baby”。无论是本次宣布的10亿的耀星计划还是未来将会推出的IoT智能终端联盟,暂时都没有一个特别细节、特别具体的信息可以透露。但是很快,在2018年上半年之前,我们就能看到华为消费者云业务推出更为详细的项目计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智能近视眼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