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全球买手直播申请海外买手店怎么申请

  让一个纯直男思考「怎么买衣服」,困难程度不亚于让美国人完整背一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因只有两个:不知去哪买,不懂怎么选。

  如果逛商场,刚到男装那层,瞬间就被几十个陌生牌子砸晕:这个牌子好不好?性价比高不高?是国产货还是洋货?

  走进一家店又被百十种款式晃瞎老眼:这件好不好看?这件适不适合我?这件1万块,是不是抢钱?

  如果网购,虽然不用出门,但挑起来更麻烦,换100个关键词也搜不到想要的。好不容易买到一件满意的衣服,出门可能就被姑娘指出:是山寨。

  为帮各位直男解决买衣服的大难题,杜少今天就来介绍一个好地方,能帮你快速挑到适合自己的好衣服。这个地方,就是买手店

  「买手店」最牛逼的一点,在于它们所经营的品牌、单品都经过极其严格的精挑细选,件件都是好东西,价位也比较合适。

  更重要的是,没有假货。

  对于没时间、或者不会挑衣服的直男来说,买手店绝对是一大福音。毕竟所有衣服都已经被有眼光的人筛过一次,接下来只需挑自己喜欢的即可。

  那么,买手店选出来的衣服真的是好东西么?

  关于这一点,杜少就必须解释一个职业――「Fashion Buyer -买手」,也就是负责给买手店挑选衣服的专业人士。

  在时装界,买手是个地位很高的神秘职业。很多网红、明星削尖脑袋都挤不进的顶级秀场,买手们总能轻松拿到入场券。

  在秀场,买手和大牌明星、媒体永远平起平坐――

  你一定看过一些秀场照片。其中坐在观众席第一排、与侃爷、小贝这些大牌明星谈笑风生的陌生人,就是买手。

  为什么买手能拥有这么高的地位?答案很简单:他们把握着整个时装产业的生死命脉。

  买手这个职业,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简单来说,他们最初的工作就是以低价买入时装,然后高价卖出。

  听起来,简直就是二道贩子。

  更气人的是,这帮买手的薪水却很高。

  一些大型买手店的买手年薪最少都要30万人民币。你们每天累死累活的上班,人家就飞来飞去的挑挑衣服,还赚的比你多,你说气不气?

  当然,买手的真正工作远非这么简单。一个合格的买手必须拥有极强的时尚敏感度,被他们挑中的时装,几乎就能确定成为明年最红的时装。

  买爆款谁都会,但是预测爆款,真的是很有难度的事情。各位想象一下,别说所有的品牌服装,光是明年哪双球鞋会火,你能搞清楚么?

  这帮能预测潮流的买手们,更能轻松影响一个品牌的兴衰。

  当今最一线的奢侈品牌Dolce & Gabanna,就是因为早年间得到了买手们的认可,才能有今天的辉煌。

  一件DHL快递工作服都敢卖上千的潮牌Vetements,也正是被潮流买手们迅速捧红。

  可以说,买手才是真正影响时尚行业走向的人。

  在苛刻的要求下,买手一般都是服装设计相关专业出身。很多国外的服装设计大学还会专门开设买手课程。

  总能出现在街拍中心的最潮老大爷Nick Wooster,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顶级买手店Barneys New York的御用买手:

  当买手们从全世界把商品挑出来之后,最终集中起来统一售卖。而这个汇集了买手们顶级智慧的地方,就是买手店。

  因此,很多买手店的店长自己就是买手。能开得了自己的买手店的人,一定都是业内最顶级的买手。

  大型买手店会雇佣大量买手从全世界各个地方选品,像I.T,连卡佛这样的大型连锁买手店,在全世界范围有上百人的买手团队。

  要知道,很多奢侈品公司的员工总数也不过几百人。

  可以说,买手店就是一家精华版的商场。一家买手店可能集合了几十种品牌,但是每个品牌只有几件单品。

  在只重视衣服本身的买手店,品牌并不重要。很有可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有几十件在店里出售,而一个当红的大品牌却只有双袜子挂在货架上。

  说到底,这表现了买手绝对的专业和审美。

  市面上的买手店,基本上有三种模式。

  大型买手店会以商城的模式经营,比如常见的I.T、连卡佛、Joyce。这样的买手店收录的品牌很多,款式也很全,观众老爷可以在这样的店里找到很多名副其实的大牌、爆款。

  比如,当你走进Givenchy的专柜,能看到几十件当季的新品,但是如果你走进I.T的Givenchy专区,能看到的Givenchy可能就只有大狗头。

  相比于专柜的天价,买手店的折扣往往要划算得多,没事去逛逛总能有惊喜。

  像I.T这样的大型买手店,捧红过许多服装爆款。比如曾红极一时的Valentino铆钉鞋。

  除了商城模式的大型买手店,这些年还兴起了很多精品买手店。

  店面不会特别大,但衣服款式会经过更严格的挑选,定价也比较自由――

  通常比较火的单品价格可能偏高,而比较冷门的商品价格可能会比专柜便宜很多。

  如果各位抱着捡便宜的心态去看一看,或许能用骨折价买到些心仪的东西。

  但这类买手店通常都有一大缺点:巨特么难找!

  这些店长非常喜欢把店选在不起眼的地方,外面甚至连个店招都不挂。如果不是有心特意去找,很可能路过了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啥。

  杜少曾经在日本东京的代官山见过不少这样的买手店,提前在网上查好地址对着谷歌地图走到位置,结果转了几圈,愣是找不到店在哪。

  最后才发现,其实店就在路边。各位看,关着门又没招牌,谁能猜到这TM是家买手店?

  所以说,各位去找买手店时,务必做好功课,避免重蹈杜少的覆辙。

  记得进店不要拍照,很多买手店都会拒绝顾客拍照,就算是媒体想无偿做广告都不接受。

  赶上脾气暴的店员,没准会直接把掏相机的顾客轰出去。

  说到这,可能会有些观众老爷比较好奇,免费广告都不做,他们难道不想赚钱?

  你别说,不少买手店真的对赚钱不太感兴趣。杜少曾和一家买手店的店长聊过,他告诉我:开店这几年,没有一年不亏损。

  反正钱多任性,开着玩。玩,懂么?

  因为压根就不关心有没有人买,所以这些买手店会收录很多在商场里很少见的小众设计师品牌。

  对于那些不想出门就被人认出衣服品牌、担心撞衫的顾客老爷们来说,这其实是个好消息。

  这些小众品牌设计很出色,但名气往往不大。所以各位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很可能花了几千,却被人说像个乞丐。

  除了上面两种,还有一类买手店,是一些知名设计师自己开的。店里除了卖自己的品牌,还会和其他品牌合作推出独家定制的限量款。

  比如川久保玲在伦敦市中心开的买手店Dover Street Market。除了出售川久保玲自己的品牌Comme Des Garcons以外,还会售卖Raf Simons、Thom Browne等品牌。其中不乏稀有限量款,而且经常是全球独家销售。

  所以如果是想买某些特别款,观众老爷们还是要多逛逛这些买手店。

  日本的藤原浩,中国的陈冠希等潮流大仙,都开了自己的潮流买手店。其中很多已然是不少潮人朝圣的圣地。

  除了最基本的选品和价格,很多买手店还非常有自己的特色。

  店主会把店铺的装潢做的很个性,不会像商场一样,走进去就是blingbling的灯光和瓷砖。

  商品一般也不会是放在普通的玻璃货架上,比如做个工业范儿的金属架,或者干脆不规则的摆在台阶上,用钢丝把衣服吊在空中。总之,看到什么都不稀奇。

  至于他们为什么这么放,大概是这样会显得艺术吧...

  一些买手店除了陈列很艺术以外,还开辟了各种其他业务。

  比如意大利米兰的著名买手店10 Corso Como。

  创始人Carla Sozzani最早只是想开一家画廊,但是没想到开着开着就折腾出了咖啡店、书店和买手店。

  像10 Corso Como这样,把艺术、餐饮和购物结合在一起的买手店,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方式。

  一年前杜少正好去过这家店。可以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着画,临走再买两件衣服,购物体验比逛商场舒服多了。

  像这样的店在国外比较常见,除了会配套吃喝,有些店家还会把买手店开在花店、音像店里。

  可以让顾客老爷一边逛一边看看花听听歌,买东西就只成了一项附属的购物活动。

  也许有观众老爷问了:杜少,你说了这么多,又是欧洲又是日本的,那国内有没有能逛的?

  买手店模式进入国内时间还不长,但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出色的买手店,杜少就给观众老爷们介绍几家。良心推荐,绝非广告。

  在上海嘉善路的一个地下室酒窖里,有一家专门经营先锋暗黑品牌的买手店eth0s。

  杜少第一次去还以为是个画廊,整个一楼很开阔的空间里只有几幅艺术作品。直到看到楼梯下楼,才发现真正的买手店在画廊下面的酒窖里。

  eth0s是中国比较早以先锋设计师品牌为主的买手店,收录了Elena Dawson、m.a+和Guidi等小众品牌,非常适合想穿出艺术范儿的直男。

  杜少去的时候,发现除了买衣服,还能喝咖啡喝红酒,试听黑胶唱片,如果时间允许,店里还有放映机可以看电影。

  其实,就算不买东西,和朋友过去喝咖啡聊聊天也不错。

  广州的一尚门也是国内比较著名的买手店之一,整个店铺的装修和陈列很有艺术感,除了衣服以外,还包括了配饰和家居。

  如果去买衣服,还会有专门的搭配师服务,这在众多傲娇的买手店里绝对是一股清流,服务相当贴心。

  中国还有一些买手店只收录国内设计师的作品,比如薄荷糯米葱和栋梁。

  如果各位想支持国内设计师,并且要展现一下自己的民族情怀,可以来这样的买手店看看,这两家在北京都有实体店铺,找起来也很方便。

  在买衣服这件事上,杜少始终坚持一点:

  你可以不买贵的,但一定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买最好的。能买得起2000的,绝不买200的。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品位以及生活体验。对男人来说,品位永远至关重要。

  而买手店,无疑是选择「好东西」的绝佳地点。

  所以说,当你不知道买什么衣服时,不妨去逛逛买手店,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提起厦门,相信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文艺小清新,不过在我这个土著眼中,它不仅算不上一座时尚的城市,甚至还天生自带“土”属性。

不过,如果你来这儿,我还是会给你推荐一个足以眼前一亮的时尚地标:位于中山路的 AKP 岛群品牌集合店,由设计师上官喆开设。这是我在厦门唯一一个,只要有时间就会去逛逛的店铺。

一个难以定义的商业空间

沿街而上,差不多走到厦门的中山路尽头,在一片白色基调的商场和建筑物之间,有栋外墙写着“AKIPELAGO”的深棕色洋建筑格外扎眼。共两层半的别墅,由清代著名企业家黄世金的故居平移重建而成,建筑门外一处牌坊,石刻“孝阙增光”四字。

古典气息浓重的建筑,让“岛群”更显独特

室内空间以黑白为基调,大面积使用镜面和金属,“平行宇宙”的概念贯穿于整个新空间的设计之中,营造出理性的现代感,现代建筑的钢架玻璃结构与传统建筑的装饰外形相互结合碰撞,形成新与旧的平衡。

这就是当下最火爆的独立设计师上官喆的自有店铺——AKP岛群。

“AKIPELAGO”, 这个有着5个音节和异域发音的生僻词,源于西非 IGBO 族词汇 AKIPELAGO,中文译为“岛群”,简写“AKP”。

和它神秘的名字来源一般,我不知道如何去准确地定义这家店铺:时装店还是精品店?咖啡铺还是花店?抑或是画廊?

AKP内的咖啡馆,图片来自豆瓣用户@DOREE

“岛群”分上下两层,迄今为止二楼我只去过一次,那次是因为伦敦艺术家朱田的个展《00:04:19》,大部分的时候,二楼是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并且有一个很有腔调的名字——AKP SPACE,一个独立的当代艺术空间。

00:04:19朱田个展,朱田、上官喆、李博文展出地址AKP SPACE

一楼是“岛群”的主要运营空间,售卖的品牌除了上官喆的 SANKUANZ 外,都是厦门设计圈内耳熟能详的品牌:YIFANG WAN、Ms MIN、ANB、、mymymy……

而为“岛群”设计户外座椅的设计师陈福荣,也在厦门拥有自己的家具日用品品牌 WUU;“岛群”的所有摄影,则交给了本土商业摄影师许晓东;咖啡空间由厦门32/HOW的林宇鸣负责,花艺部分则交给了厦门笙管花店的陈笙,至于“岛群”的艺术空间,也联合到了其他本土的策展人、艺术家等。

这些各个领域的艺术家,都有一个身份——上官喆的好朋友。

在岛群“和朋友们一起玩”

在公开场合,上官喆不止一次说到他的这群朋友,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当属在一席的演讲。在这个名为《机缘巧合》的演讲中,他的一席话正好串起了加入“岛群”的几位设计师:

上官喆大学时实习的《M世代》主编 Cotton,即服装品牌 mymymy 的创始人;他最早制作的T恤是由

“会花钱的人都在这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全球买手直播申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