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游戏,打和鬼子拼刺刀刀的

刺刀战对单兵素质要求很高, 不仅仅是体魄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某一方崩溃的往往很快。 实话说抗战时期,日本军队素质跟中国军队素质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的, 虽然中国军队往往因为缺少枪弹喜欢刺刀战, 但差距其实很大,像大刀队这样的华而不实的往往都不堪一击, 后来也是学习日本的刺刀技巧, 简化刀术,战力才有所提升。 至于你说的用标枪什么的, 还是想想就算了吧。。。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活在梦里, 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使用大刀而不是刺刀并不是因为大刀比刺刀要好, 而是因为中国的工业能力不足以知道批量化制式化的军用刺刀。  首先中国军队的大刀没有统一规格, 最出名的无外乎就29军的无极刀和西北军的晋背刀, 总长大约95CM,  日本的三八式步枪配上刺刀总长大约1米7 , 实际上就是标枪对长刀, 优势明显。   至于楼下吹的29军大刀队确实抗战不易, 在喜峰口一战虽然被吹上了天,但实际上109旅是典型的手枪队,黄绍竑在回忆录里说的已经很清楚了。    中国军队在早期没有接触过严格的刺刀训练,在武器装备选择上也没有日军精良,所以白刃战大多只能靠人数优势,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非要有人把大刀队吹成神,贬低日本人, 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

  像好奇实验室这种刺刀对抗大刀的视频, 虽然有吹嘘日军的成份在内,但也明显说出了刺刀在白刃战里比大刀的优势所在。      大刀宣传在抗战时期起到了很大的精神鼓舞作用不假, 但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也对当时的很多民众造成了误解, 都过了这么多年还有想当然的。

看到一位朋友发的使命召唤5系列 想起自己很久前也发过类似的帖子,不过是在别的论坛,今天把它翻出来给大家看看,想看更多的泡泡俱乐部社区 - 使命召唤之与鬼子拼刺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铁血立场。

抗战老兵李福臣手拿纪念章。赵雪 摄

  长城网廊坊9月29日讯(赵雪 赵云 记者 孙泽恒)茶余饭后,靠在门口石墩上晒太阳,或行走在村中小路,口渴了就摘一颗路边种的枣子,或躺在家中的炕头上,摇着蒲扇渐入梦乡,这是李福臣老人的晚年生活。若不是右腿那一块指甲盖大小的伤口,你会以为90岁的他只是一个怡然自得的长寿老人。时光倒退70多年,就在这片土地上,他和战友们用勇气和智慧一次次打败日伪军,捍卫了一方百姓。

  记者来到大城县臧屯乡臧屯村,采访了这位从枪林弹雨中走出的抗战老兵。

  13岁进入县大队凭借机智传递情报

  1938年,13岁的李福臣参加了由县委书记刘青山、县长康修民组织的县大队。别看他年纪最小,但却十分机灵。进大队没多久,刘青山就让他担任情报员,为八路军传递情报。

  “我父母有三个儿子,我是老大。那时,家里十分艰苦,日本人、"白脖"天天来家里骚扰。于是,我就想当兵,报效祖国,解决家庭困难。”回忆起情报的内容,李福臣坦言已记不得了,但每次执行任务时紧张的心情,令他久久不能平复。“作为情报员,最考验人的是怎样藏情报,怎样隐藏身份。每次遇到日伪检查,我都没有被识破过。”李福臣说。

  有一次,县大队交给李福臣一份情报,命他送到冯庄村(今位于大城县南赵扶镇)的民兵手里。于是,李福臣把情报藏在袜子里,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作割草的样子出发了。在路上,他专拣林荫小路走。很快,他进了敌人的封锁区。在一个三岔路口,他正琢磨往哪走时,突然,他看到右前方一个土坎上,有两个日本人正望着他,嘴里不知在嘀咕什么。“我当时想,急忙躲开吧,鬼子会起疑心。硬着头皮走吧,鬼子肯定会检查。这时,我想起出发时,大队长的嘱咐: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行事。”李福臣说。

  于是,李福臣沉了沉心,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远处有一摊驴粪。李福臣灵机一动,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驴粪,让稀稀的驴粪溅了自己一身。他顾不得脏和臭,大摇大摆地把驴赶到沟里割起草来。这时,两个日本人跑了过来,其中一个像是日本军官,他抓住李福臣的领子大声呵斥。见此,李福臣装作傻乎乎的样子,呆呆地站在那里。看到李福臣的反应,日本军官怀疑他是八路军的探子,准备抓他。李福臣急忙装作惊慌的样子说:“我是放驴的。”

  听完李福臣的话,日本人从他身上搜了一遍,不仅什么也没搜到,还被他身上的驴粪熏得直捂鼻子。他们正准备发威,这时,营地传来号角声。两人狠狠地踢了李福臣一脚,骂骂骂咧咧地离去了。不顾疼痛,李福臣赶到了冯庄村。村里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二天顺利配合八路军打跑了日本人,保护了送往根据地的粮食。李福臣立了一功,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见证日伪军屠杀郭庄村村民他发誓赶走敌人

  1939年,大城县抗日工作重心一度转移到子牙河南地区,臧屯乡郭庄村就成了县委机关和县大队活动的主要基地之一。李福臣和战友们走上战场,与日军周旋。“我们是打游击战的,经常要住在田地、洼地、地窨子和地道里。睡不好、穿不暖、每天只吃两顿饭,精神高度紧张,几乎人人身上长疥疮。”然而,从军的艰苦并没有打败当时只有14岁的李福臣。他的心中一直抱着一颗驱除日寇的决心。这决心,源自日军对郭庄村的一场屠杀。

  为了消灭这一带的抗日军政人员,1939年9月的一天,青县(今位于沧州市)、里坦镇(今位于大城县)据点的500多名日伪军悄悄地包围了郭庄村。日军先用大炮向村里轰炸。随后,预先潜进村子的100多名日军开始了疯狂的屠杀。在采访中,李福臣向记者讲述了他从幸存者那里听到的屠杀经过:“当时,两个骑自行车的外地人,被打死在村西的土地庙旁,有一个10多岁的孩子刚从臧屯乡赶集回来,就被打死在村边。村民贺书香同他的爷爷、爸爸耕地回来,还没走进家门,老少三代就被打死在街头。此时,杀红了眼的敌人发现该村十字大街的茶馆里面有一群人,就一齐用机枪、步抢扫射。见着中弹没死的,他们就用刀砍、用枪刺。有的人,脑袋、四肢被砍掉了;那些没被完全砍掉的部位,只连着一层皮;有的人被挑破肚子,五脏流出。连一个在街上乱跑的疯癫人也没有逃过此劫,被刺刀挑死了……”

  一时间,郭庄村血流成河、腥气冲天、满街尸体,令人惨不忍睹。据史料统计,日军这次扫荡郭庄村,杀死郭庄村民及外地逃荒来的难民共42人,伤7人。留在家里没去臧屯乡赶集的人几乎无一人幸免。此外,敌人还烧毁了400多间房屋,烧光了刚刚收到场里的全部庄稼,抢走财物无数。“哪家都有亲人被残杀,哪家都有哭声。一些无人认领的尸体,就被埋在了村南的乱葬岗上,成了"肉丘坟"。每次去郭庄村,我都特别难受,我没有经历这次惨案,但脑海能想象到那个血雨腥风的一天,日本鬼子太可恨了,连老百姓都杀。于是,我就发誓,一定要把日本人赶走!”讲到此处,风烛残年的李福臣不禁潸然泪下。一阵沉默过后,老人深吸了一口气说,我们也有杀得鬼子哭爹喊娘、屁滚尿流的时候……

  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他将生死置之度外

  大城县是冀中地区形势最残酷的县,尤其是1940年至1942年间。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实行了“三光”政策。1940年以后,这种扫荡更为频繁、更为酷烈。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李福臣和战友们照样拔据点、烧炮楼、破道、挖沟,实行了一系列对付敌人的措施,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猖狂活动。

  1940年正月里的一天,县大队到子牙河南执行任务,住在高里庄(又叫筱村,今位于臧屯乡)。很快,日军得到了消息。天刚朦朦亮,敌人就纠集了里坦镇、南赵扶镇等地的日军近60人,分乘两辆汽车向高里庄行进。当时,李福臣和另外一个战友正在村口的房上放哨。突然,远处人影晃动。当他们看清是日军时,再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

  李福臣当机立断,与战友鸣枪示警。县大队听到枪声,知道情况有变,立即做好了战斗准备。战士们在高房、街道、胡同的掩护下,与日军展开了周旋,边打边撤。“被击中的日军疼得直叫,有的趴在地上不敢动弹,有的藏在了墙角旮旯。指挥员趁此时机,带领其他战士迅速撤向大堤,留下我和另外两名战士继续阻击。日本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县大队的战士不但一个没抓住,还搭上了自己人的命。从那以后,他们再没敢轻举妄动。”李福臣说。

  这样命悬一线的情况,李大爷说,他经历了很多。只要有战斗就有牺牲,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不过每次战斗结束后,他都要呆坐好久,为牺牲的战友默哀,也为自己和活下来的战友们祈祷。“没准我今天是活的,明天就是死的。也许,你还没做好心理准备,敌人就冲过来了,来不及多想,只好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红着眼向前杀,这就是战争。”

  在采访中,李福臣告诉记者,1940年的一天,他曾经与死亡擦身而过。“记不得是哪一天了,当时,县长康修民在旺村镇孝彩村开了全县大会。这时,日本人得到了消息。里坦镇、南赵扶镇、大城县三个岗楼的日伪军队伍约300人包围了村子,把与会人员团团围住。

  “没办法,只能硬冲,我们冲了一上午,子弹都快打光了,这才冲了出去。那场仗,死了不少战友,我们是踩着他们的尸体出去的,有好几次,我都险些被打死。撤退出来后,我难受了好久……”说到这里,李福臣又陷入了沉默。

  战争结束回归农村暮年老兵祝福祖国

  从抗战结束到现在,伴随李福臣的,除了右腿上的伤疤,还有夜里的惊醒。“这伤疤是当年鬼子轰炸文安洼时留下的。当时,飞机往下扔炸弹,弹片溅到了我的腿上。这么多年了,我常常回忆起过去的事。有时,我还会梦到打仗、撤退、拼刺刀。敌人捅了我一刀,我却不疼。一睁眼,才发现原来是个梦。我当年,做梦也没有想到今天的好日子,我很幸运。”

  在李福臣的卧室里,记者看到了墙上挂着写有“光荣之家”的牌子,两块纪念抗日胜利的纪念章被整齐地摆放在橱柜上。谈到今年的“9·3”大阅兵,老人感慨万分:“我在电视上看到了,现在的武器比我们那时强百倍!我们当年用的都是盒子枪,跟日本差得太多了。”

  前两年,李福臣的老伴去世了。现在,他的四个儿子轮流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我现在身体不错,除了右腿走路有些拐,胸口有点喘,没有大毛病。因为上岁数了,我好几年前就不抽烟、喝酒了,村里就我一个90岁的老人了。”如今,李福臣在家中安享晚年,闲来无事,他也会为晚辈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提及未来的愿望,老人微微一笑:“我已经很知足了。我只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幸福,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鬼子拼刺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