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美兹是被创维收购德国美兹还是被海信收购?

    2014年以来,彩电业正经历着低迷稳定期, 国内彩电企业在转型的同时,纷纷出海。去年,TCL就收购了三洋的墨西哥工厂;今年,继创维收购德国品牌美兹后,海信也在上周出手。

    7月31日,经历了半年谈判之后,海信集团和夏普共同发布公告,海信以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同时海信将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品牌的使用权(巴西除外)。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夏普商标的使用期限为5年。

    据悉,墨西哥工厂的液晶电视产能为300万台/年,海信美国分公司总经理刘斌介绍道,海信在美洲拥有自己的工厂,但是已经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所以考虑收购现成工厂。

    海信集团副总裁林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海信近期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彩电主流品牌,且稳居第三。“北美、欧洲、澳洲三个市场是海信国际化的战略突破口。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不仅有利于解决美洲产能瓶颈,同时通过夏普品牌的授权,获取渠道资源。”海信方面预计收购之后,美洲业务将增加20亿美元的收入。

    根据夏普公告,夏普未来的美洲液晶电视业务将实现转型,通过夏普的品牌与海信的销售能力共同实现盈利。近几年,夏普业绩堪忧,2015财年第一季度夏普净亏损339.8亿日元,2014年其液晶电视的全球销量为703万台,下滑10%。在2015年,夏普官方将液晶电视销量目标调低至650万台。

    尽管如此,夏普在技术和品牌上仍具有优势。未来,亏损的夏普会加速海信在美洲市场发展,还是会成为海信的负担,仍有待时间的观察。

    海信将夏普的美洲业务收至麾下后,旗下的两个品牌将如何定位?

    林澜告诉记者,在美洲市场接手夏普品牌后,海信、夏普两个品牌将分别独立操作。“在电视品牌的存量认知上,我们承认夏普大于海信。因此,我们定位夏普为高端品牌,定位海信为中高端品牌。”据了解,两个品牌都会在墨西哥工厂进行生产。

    中金公司的研报分析称,海信集团如果能妥善运营夏普在美洲地区的品牌影响力,其在美洲地区的品牌市场份额将大幅提升。2014年,海信在北美地区销售额占有率为1.7%。

    在美国市场,夏普的品牌知名度、渠道关系和进店率都比较好,而海信在产品和渠道上亦有优势。对于双品牌策略,刘斌进一步表示,与夏普品牌合作将增强海信的高端产品业务和大尺寸业务。同时,双方可以通过新技术共享,如将海信自有的ULED技术运用到夏普的产品上,来提升高端市场的占比,扩大市场份额。

    据刘斌透露,海信每年的出货量已达到1600万台,在精工制造、智能化生产、深加工等方面有丰富经验。海信也将利用这些经验和技术,对墨西哥工厂的生产车间进行改造。此外,海信在海外设有多个研发中心,将有助于提升海信和夏普产品的本地化优势。

    对海信来说,此次收购无疑是一次重大考验。夏普的加入能否使海信振兴美洲业务尚未可知,两者之间还需要磨合。林澜坦言,“接手夏普美洲的业务不是容易的事。”他表示,近几年海信放弃了很多并购机会,希望通过和“液晶电视之父”夏普的合作,实现美洲地区的业务增长。

    一方面,这是海信的一大机遇,可以提高美洲的产量和发货量。另外,根据中金公司的研报,本次交易后,海信电器(600060,股吧)对美洲出口有望大幅提升。具体来说,夏普品牌由海信国际运营,海信电器负责为海信国际代工,2014年海信电器出口收入72.81亿元。预计夏普的产品未来除墨西哥工厂供货外,主要的OEM来自于海信电器。

    另一方面,海信面临着两大挑战。其一便是如何让夏普的美洲业务扭亏为盈。

    根据中金公司研报,2012年以来,夏普在美洲的LCD彩电销售额逐年下滑。2014年北美地区LCD彩电销售额为9.7亿美元,2013年该销售额为11.8亿美元;南美的销售额也从2013年的1.5亿美元降至2014年的1.4亿美元。事实上,在2014年,夏普就将欧洲市场的电视生产和销售权授权给斯洛伐克的电视机制造商UMC,收取品牌服务费。在退出了欧洲市场以后,夏普也逐渐放手美洲业务。对其而言,采用品牌外包的策略,可以减少财务负担。

    其二,面对三星、LG等巨头,海信的自有品牌如何生长也是一大问题。中怡康黑电总经理彭显东告诉记者,海信近年来发力海外,自有品牌的比例较高 。然而,据DisplaySearch的统计,2014年北美LCD彩电销售额市场结构中,三星占据35%,LG占据13%,夏普和海信分别为5%和2%,南美亦呈现三星和LG独大的情况。

    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海信和夏普的美洲业务仍将经历多重检验。海信方面表示,双方将会在8月推出进一步的战略合作计划。(编辑 黄锴)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逐渐成长起了众多知名的品牌,如今这些品牌企业开始将目光放向国际市场,海信无疑是其中之一,它正通过连续并购的方式进军海外市场,这值得其他中国企业借鉴。

海信是国产电视企业的佼佼者,其曾跻身全球电视市场份额第三名,不过目前已被TCL所取代,去年由于夏普电视以价格战猛烈进攻上半年海信更一度跌出全球电视行业前五,不过去年下半年其迅速反弹最终夺回全球电视市场份额第四名,而夏普电视则由去年上半年的全球第四回落至第八名。

海信电视与夏普电视的交集主要来自于2015年收购夏普电视北美业务并获得夏普电视品牌北美经营权,不过2016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将夏普收购后双方就夏普电视的北美经营权展开争夺,对海信电视造成了影响。

在去年下半年海信在全球电视市场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之后,近日消息指海信母公司海信集团出手收购斯洛文尼亚的家电厂商Gorenje,此举将帮助它进军欧洲市场。据了解Gorenje是欧洲一家较为知名的家电企业,其成立于1950年,旗下拥有Gorenje、Mora、Atag等七个品牌,产品销售至全球70多个国家,而在欧洲市场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其实海信对欧洲市场早有布局,2016年它就在法国发布了自己的激光电视,其也是在法国举行的第15届欧洲杯(UEFAEur02016)顶级赞助商,可见它对欧洲市场的重视,据当时的报道指其发布的激光电视售价只有竞争对手如索尼的十分之一左右,希望以较高的性价比优势迅速在欧洲市场打开局面,如今海信再出手并购Gorenje将为它进军欧洲市场提供助力。

在中国家电企业当中,除了海信之外,近年来多家家电企业均展开了海外并购,如创维收购了德国电视制造厂商美兹的TV业务,海尔以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世界顶级家电企业通用电气,美的收购了库卡等三家企业,显示出中国家电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决心。

如果放开眼界,更可以看出中国企业近年在海外市场的并购更连续不断,其实中国自2008年起就逐渐进入了展开海外并购的高峰,而自2012年至今在海外并购的金额更是维持较高的水平,2016年中国更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外投资国,因种种因素的影响,欧洲市场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并购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不过在技术、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中国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成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主要原因,进行适当的并购可以迅速提升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帮助它们拓展海外市场,这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近日,创维在江苏南京发布了全新“i-GEEK”变频风冷冰箱。据了解,近些年来,国内黑电(彩电、音响等称为黑色家电,简称黑电)企业陆续进入白电领域,但成效并不显著,创维此举提供了新思路。

  黑电企业纷纷做白电

  据悉,在中国市场上,做白电的黑电企业有很多,但成功者居少。早在1999年,TCL就进入了白电领域,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三年进入前五名,五年进入前三名。但时至今日,离这些目标还很远。同样以黑电业务起家的海信、长虹、创维、康佳等,或早或晚均已经完成对白电行业的布局。

  在进入路径上,海信、长虹先是以自有品牌进入,后各自通过收购科龙容声、美菱华意的方式,找到了发展的新路径;而TCL、创维、康佳则主要采取自有品牌的操作策略。

  在进入时间上,TCL、长虹、海信进入白电的时间较早;康佳、创维进入白电的时间则稍晚。例如,2010年3月,创维电器成立,宣示着创维正式进军白电产业。

  反过来看,白电巨头海尔、美的、格力,除海尔早已有彩电产品外,美的、格力并没有进入黑电领域。

  据了解,一些黑电企业做白电之所以未见成效,是因为其没有“真金白银”去投入研发、去拼抢市场,而是采取OEM贴牌试水的方式,寻找中小工厂搞OEM贴牌,后来才慢慢建立自己的生产工厂。在这一过程中,小打小闹,错失白电产业发展的黄金期、井喷期。

  业内知名市场调研机构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冰箱零售量为1666万台,同比下降5%,零售额为449亿元,同比下滑6.7%。

  中国家电研究院曲宗峰指出,当前我国冰箱市场整体低迷,最主要的原因是产业结构水平跟不上消费发展水平。随着消费者的很多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升,从以前单纯追求性价比到如今更多地追求个性、时尚、科技、环保等产品的附属价值,市场急需新的产品来刺激新的消费需求。因此,消费升级促使产业升级。在“低产高消”的情况下,家电企业唯有进行时尚设计、技术更新与产品优化,才能在市场上赢得发展机遇,占据有利先机。

  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表示,创维做白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称为白色家电,简称白电)已完成了第一阶段,先活下来了,接下来,将推动白电加快完善产品线布局,重点加快高端产品布局,加速实现产品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

  风冷普及和新国家标准带来变频机遇

  创维电器总经理吴启楠透露,变频技术目前运用得好的首先是空调,因为空调耗能很大,再次是洗衣机,然后是冰箱。冰箱的变频化速度是比较慢的,为什么?变频技术主要用于风冷冰箱,以前风冷冰箱没普及,这两年风冷冰箱逐渐普及,整个行业乃至全产业链都认为变频会普及,目前创维是少数的七八家掌握变频技术的企业之一,其他还有海尔、海信、美的、美菱等。

  2016年10月1日,《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正式实施。新能效标准的实施,要求能效一级的产品耗电量约比原能效一级的产品耗电量下降40%。吴启楠表示,在国家新能效标准推出后,冰箱要想做到一级能效,如果没有变频会很难。此外,从价格来看,一级能效的产品,变频和非变频的成本就差一百多块钱,这为未来的变频产品普及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变频冰箱第一优点是节能环保,第二还能切切实实降噪。

  如何抢占冰箱的下一个制高点是行业面临的迫切任务。创维冰箱产品线总经理文坚表示,目前普通风冷冰箱在市场上已形成规模。创维此次新推出的“i-GEEK”变频冰箱,不但可以带给消费者节能、静音、双保鲜的优异用户体验,而且是创维开拓白电业务的一大破局产品,更是冰箱行业变频普及风暴的前奏。

  中国家电网副总编马聪说,在新能效标准实施后,市场上仅有5%的产品能达到一级标准。在未来市场上,变频冰箱将大有作为。

  黑电国际化仍有机会

  黑电企业进军白电的同时,在其老本行黑电领域,仍然有机会。杨东文透露,创维去年收购了德国老牌电视公司美兹,收购后,美兹品牌已经在当地市场推出了先进的OLED有机电视,目前,创维正在研究将美兹品牌电视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如果引进,这将为创维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令人惊讶的是,引进高端品牌美兹,创维可能采取线上市场切入的方式。杨东文透露:“我们到欧洲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线上产品比线下产品贵。它的理由后来我理解了,因为在欧洲住在镇上的人比较多一点,需要厂商大老远把货运到镇上去,消费者认为我坐在家里就拿到东西了,应该比我自己开车去买要更贵,这是正常的。”第二个理由是,在国内因为物流费用比较贵,引流成本和人工成本越来越贵,再加上宽带成本,线上渠道的运营成本慢慢地接近甚至超过了线下渠道的运营成本。因此,高端品牌美兹将来引入中国市场时,可能从线上市场开始走。(邓华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维收购德国美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