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联系,我也刚被骗了联系记者有用吗

  小红书购物信息遭泄露 用户遭遇新型诈骗

  作者:法治周末记者 仇飞 来源:法治周末

  50名小红书用户,在今年3月至5月陆续接到假客服电话后上当受骗,受骗总金额近88万元。

  这是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小红书用户信息泄露事件造成的损害后果,而这组数据仅是媒体初步统计所得,多个受访者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从微博、论坛中可以看到,还有更多用户接到或者正在接到诈骗电话,实际受害人数和损失金额很可能远多于此。

  惊讶之余,事件背后的一系列疑团也有待解开:用户信息是怎么泄露的?受害者是如何被骗的?受害者的损失谁来承担?

  公开资料显示,小红书是一家创办于2013年6月的社区电商平台,主营UGC(用户原创内容)模式的海外购物分享社区和跨境电商“福利社”,其运营主体为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你是不是前一阵子在小红书上买了资生堂的防晒霜?”布吉(化名)怎么也不会想到,6月8日接到的这通小红书“客服”电话竟是噩梦的开始。

  布吉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他5月底确实曾在小红书为女友购买过一瓶资深堂防晒霜,花费195元。

  “起初我看到是用手机号拨打的还有些怀疑,客服打电话为什么不用座机?但后来听到他报出了详细的交易清单,还包括我购买商品的具体时间,甚至精确到了分、秒,我的怀疑才逐渐打消。”布吉边向记者展示防晒霜的订单号边说,“他告诉我说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要对产品集中召回实施理赔退款。”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其他受骗者的遭遇和经历也极其相似,都是在小红书上购物后,收到自称是“小红书客服”的电话,对方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要赔付退款为由,诱导消费者落入陷阱。有的消费者甚至还在接到电话后,还收到了“更为正式”的通知书。

  “尊敬的用户,由于您近期在我们店铺购买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现需全部退回。请通过我们合作的第三方平台:招联好期贷、蚂蚁借呗、来分期,扫二维码进行接收赔付款……”记者从大学生张艳(化名)收到的通知书上看到,通知书左上角有小红书标识,行文格式很正式。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书详细地指出了退款的操作流程:“第三方合作平台预先把店铺金额退还到您的支付宝余额上,您再进行还款。”

  “意思就是他们会多退钱,我收到钱后,扣除商品费用,把剩余的钱再给对方还回去。”已经受骗的张艳还原当时的打款情形。

  那么,“多退钱”是如何实现的呢?从用户受骗的经历看,多是借助网络借贷平台,而这些被利用的平台包括蚂蚁借呗、来分期、马上金融、360借条等。

  据此前媒体统计,上述50名受害用户中,通过来分期有20人被骗,通过蚂蚁借呗有14人被骗。

  布吉就是通过蚂蚁借呗被骗的。据了解,蚂蚁借呗是支付宝推出的一款贷款服务,目前的申请门槛是芝麻分在600以上。按照分数的不同,用户可以申请到1000元至300000元不等的贷款额度。

  布吉告诉记者:“当时‘客服’跟我说需要通过支付宝的芝麻信用来赔付,按照他的指引,我找到了‘蚂蚁借呗’选项,点进去看到页面显示出2万元的额度,他跟我说这是他们给我的赔偿资金,我需要点击提取。”

  布吉对于195元的商品赔付2万元有些疑惑,就进一步询问“客服”,“客服”称小红书有一个第三方资金保障平台,存有维权基金,遇到化妆品质量问题都可以得到相应赔付。

  “‘客服’说他们会先通过支付宝添加用户为好友,然后将基金剩余的额度都打给用户,用户收到后自行扣留商品退款,再将剩余额度打回给基金账户。”布吉向记者出示当时其与“客服”的聊天记录,记者在“客服”发送的一张名为“账单详情”的图片中看到,其向布吉支付宝转账2万元并在转账说明中写着“借呗金融维权打款”。

  按照“客服”指引,布吉通过蚂蚁借呗“提取”了2万元资金。

  在聊天记录中,“客服”还向布吉提示:“款项已为您打到借呗金融账户,稍后将款项借出后,扣除买家商品价格,其余款项扫描下方二维码退还至支付宝总账户,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交谈过程对方一直都很诚恳,我没考虑那么多就扫描二维码给对方转回了19805元,后来我才知道账单详情的图片是伪造的,那所谓的2万元维权基金是我在蚂蚁借呗的借款额度,我的‘提取’其实是向蚂蚁借呗借了钱,而那个二维码是个付款链接。”布吉反复琢磨后,终于想明白了自己是怎么被骗的。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用户通过其他网络借贷平台的受骗经历也类似,都是误将信用额度当作是赔付款,误把申请成功信用借款当作是提取赔付款,再通过扫描付款二维码将借款“主动”打给骗子。

  在互联网分析人士庄帅看来,骗子这种利用网络借贷平台为行骗工具的做法,之所以能够得逞,主要是利用了人们对网购退款流程和新型网络消费金融平台不熟悉的弱点。

  “之前没用过,确实是不了解网络借贷。但我们之所以会相信骗子,还是因为他掌握了我所有的交易信息,这些核心信息提供后,大部分人也都会以为骗子是小红书的真客服。”张艳认为,骗子得逞的关键是掌握了用户的交易清单,取得用户信任,“估计是小红书泄露了我们的信息”。

  6月19日,法治周末记者在微博搜索发现,#小红书用户被骗#的话题阅读量已近75万,不少接到诈骗电话的用户都质疑小红书泄露用户信息。

  对于用户质疑,法治周末记者联系小红书相关工作人员询问,对方表示:“目前小红书正配合警方调查部分用户信息泄露的原因,在网购过程中,所有接触到用户信息的环节,从第三方商家、手机软件到物流快递,都存在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在用户的反馈里,我们了解到一些用户在多个网站使用相同账户和密码,犯罪分子通过其他渠道盗取用户信息后,可能会‘撞库’攻击到该用户的小红书账户。”

  “受骗者那么多,遍布全国各地,收货地址不同,这种批量泄露不可能是用户自己泄露的。”布吉并不认同小红书给出的理由。

  在长期关注互联网法律问题的三晋律师事务所律师高万国看来,电商平台大批量出现用户信息泄露问题,可能是平台存在系统漏洞被黑客攻击后窃取用户信息,也可能是内部人员泄露用户个人信息。

  平台需协助用户维权

  那么,基于信息泄露导致的用户被骗,该由谁承担责任呢?

  “最直接的责任承担者肯定是电信诈骗的实施者,但这种案件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立案管辖比较零散,且诈骗产业链已比较成熟,侦破存在一定的难度。”高万国说。

  上述小红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红书已就用户被骗事件第一时间向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报案,全力帮助用户,配合公安机关追回用户损失,“我们还联合支付宝官方冻结了7个账号,帮助用户追回款项共计28万余元”。

  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姚建芳看来,电商平台会获取个人信息,他们有义务保护用户信息,对于因用户信息泄露导致的后续损失,电商平台也有责任配合取证。

  根据6月1日起实施的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损毁、丢失;在发生或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损毁、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从收到第一起投诉开始,我们就尽全力和用户一起降低损失。除了在APP的订单页面等多处位置显示防诈骗提醒外,还多次短信提醒异常登录的用户更改账号密码,防止他们的账户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上述小红书负责人说道。

  姚建芳认为,现在问题的关键之一还是找到信息泄露的源头,对于非法出售或提供个人信息的,可要求其承担刑事责任。

  高万国则认为,从这些小红书用户被骗的经历看,诱骗用户在网络借贷平台操作信用借款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法,对于被骗子利用的网络借贷平台,在用户需要调取相关借贷记录时,也有义务配合提供。

河南商报记者 程亚龙 实习生 张晶晶 高帅 文/图

郑州美女大学生应聘模特被忽悠整形,今背负7万贷款留下遗书,痛苦不堪。

昨天河南商报记者陪你去办事儿(ID:hnsbpb),报道郑州大一女生小张期待减轻家庭负担,在58同城APP应聘月薪5万的模特工作,却被模特公司带去“爱美丽整形医院”贷款7万整形,承诺承担费用的模特公司却在手术后消失一事。

河南商报记者进一步发现,郑州女大学生小张的遭遇的整形贷并非个例,据媒体报道,全国多地曾上演类似事件。承诺高薪、无需经验、轻松挣钱。诱人的招聘信息背后藏着怎样的骗局?

6月6日,河南商报记者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联系、面试多家在58同城上打出“高薪 日结 无需经验”的模特公司,了解情况。

发现多家模特公司招聘人员微信签名,竟是医疗整形顾问,而更有模特公司单刀直入,表面招模特实为让去酒店陪客人。

在网上搜索“贷款 整容”等关键字,便能发现小张并非第一个被骗者。

今年3月份,华商报报道称,陕西女孩小张应聘主播,刚去就被公司要求到指定整形医院整形,但整形后发现,说好公司出钱,最后自己却背上4.5万元贷款。现在信贷公司天天打电话催债,让她和家人苦不堪言。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在四川读研究生的女孩胡瑶(化名)。今年5月份,成都商报报道,在网上投了 简历的她,接到“星探”电话,并开出丰厚的贷款,但第二轮面试中,对方就提出让其整形,贷款6万元整形后,其仅拿到了900元的月薪。

去年7月,杭州媒体报道称,女子小王应聘模特,也是被带到一家整形医院整形,贷款近6万元整形后 ,一直没有接到模特公司的工作安排。

而此前,河南商报还曾报道,有模特公司打着招聘模特的幌子,让应聘者交钱拍摄摩卡,但交钱后, 工作却迟迟没人安排。

高薪、轻松、日结,这些让人心动的工作及薪酬,背后却藏着同样的套路。模特招聘背后,藏着哪些 “陷阱”?河南商报记者以一名学生的身份,联系多家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信息的公司,尝试了解。

晚10时“报名”应聘模特 1分钟内接到多个电话

6月5日晚,河南商报记者在58同城上搜索“礼仪 模特”,跳出的职位信息有“网拍模特”、“试衣 模特”等,时薪100-300不等。

随便挑选几个条目点击“报名”,不到一分钟,河南商报记者就陆陆续续开始接到电话。

对方简单询问了年龄、住址、姓名和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之后,便向记者发出了面试邀请,有几家公司当即要求记者保证,同意面试之后,不再接受其他公司的面试邀约。

6月6日一大早,带着近十家所谓“传媒公司”的面试预约,河南商报记者踏上了“应聘”之路。

河南商报记者在位于郑东新区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填写了简历信息后。该公司人员随即带记者试镜。 所谓“试镜”,就是摄影师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拍一张照片。

面试官简要介绍了作为服装平面模特的日常工作后,便称记者的的形象和身高均已通过审核。

但当记者问起何时可以上岗时,该面试官称:若要上岗,需要先准备一套专业的模特照片作为“模卡 ”,只需要向公司交付2000元。

模特公司人员微信签名:医疗美容+微整形

位于国贸360的另一家公司,有着与上述公司同样的流程,面试官意简言赅:只需要1888元,拍一套模卡方可上岗,且必须在当天交钱之内拍完。

暗访中,因为女记者带着男同事一同前去,该面试官不止一次地表达她的不满:你是一个成年人,随时带着男朋友,是你不自信的表现。

当记者提到,公司是否有整形业务,是否会选择为员工提供整形服务时,该面试官一口否认,称公司并未有此业务,有整形需求去别处整。

然而,联系河南商报记者面试的该公司工作人员微信朋友圈界面却清楚的写着:公司直招+试衣模特+ 平面拍摄+医疗美容+微整形+网红。之后,记者向这位工作人员确认是否有整形业务时,该工作人员也承认了 这一点。

招聘联系人微信名:医疗整形顾问

5日晚间,河南商报记者“报名”的都是招聘“模特”的公司,而在接到电话,并加上微信后,发现 招聘人的微信名却是“医美整形顾问”为前缀。

朋友圈微信封面介绍显示:韩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会员、中国医疗美容整形协会会员。但对方向河南商报记者直言,他们招聘的是夜场模特,工作内容是去KTV陪客人喝酒聊天玩游戏,绿色健康不带色情。

招聘模特,为何会与“整形顾问”扯上关系?男子称,他是KTV夜场模特的领队,兼职医美顾问。整容后,到他手下工作,他可以拿到ktv的提成。但是由他带着去医院整容,其是否有提成。对方称,这个并没有,整容可以多去几家医院面诊,都是正规大医院,效果非常棒。

模特招聘实为去酒店陪客人

6月6日下午,河南商报记者58同城上一家招聘模特的公司“报名”后,再次接到一男子电话,对方单刀直入:他所提供的工作是需要在酒店陪客人的,日结1500到5000。还称,现在郑州没有太多陪酒的,严打夜场,动不动陪酒就被抓,生意很差。

记者称自己应聘的是正规模特,对这种工作并无意向。

该工作人员为记者提供了一篇2017年8月河南商报的一篇以《郑州美女找工作小心!很可能是陷阱》 的报道,该报道详细阐述了“兼职模特”背后以“模卡”方式骗钱的黑幕。随后称,模特招聘很多都是骗子或者是招聘陪客人的女孩的。

“真正的模特公司分为两种,一是不赚钱的,可多在校生在做,每天累得和狗一样,赚个80块钱。一 种是赚钱的,但是进去后被各种潜规则,才能赚钱。”他称。

“只要是让你掏钱拍模卡,多是骗子。模卡是有这个东西的,但是正规的大公司就不需要这个,让你赚钱的公司不会说你拿钱去拍摄。”该男子称,如果你懂一点合同的话,可以去看一下,那个合同上面有没有写一些能让你以后得到利益的东西,他们给你说的,你能上班得到利益的东西,都是口头的,你要维权根本没有证据。”

(编辑 吕瑞天 徐驰)

找中介代报考被骗2000元

南昌晚报:本报讯记者涂明明陈艳萍文/图市民 胡女士交2000元让建讯教育江西分部代报名二级建造师考试,结果不仅考试没报成,当初承诺没报名成功就会退还的2000元钱也要不回来了。记者调查了解到,至少10余名学生被骗,其中最多的被骗近万元。

反映:说好退还的2000元没退

市民胡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在南昌没有社保,没法报考二级建造师考试。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建讯教育的宣传说只要花2000元钱,就可以帮忙代报名, 并承诺报名没通过的话会把钱退回来。随后,胡女士与建讯教育江西分部一位名叫“杨青月”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对方让胡女士去他们位于金阳光大厦的办公室交钱报名。“到办公室后,看到墙上贴满了获奖照片和各种荣誉,我就放松了警惕。”胡女士说,她当场就交了2000元钱让建讯教育帮她代报二级建造师考试, 付完钱之后,对方给了她一张盖有南昌建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财务专用章的收款收据,在收据下方的备注上写有:报不上名全款退。 

“审核时间过后,对方告诉我没有通过。”胡女士说,她当即要求对方把钱退回来,可对方以各种理由拖延,后来干脆不接电话。胡女士再次来到他们位于金阳光大厦B座2001的办公室时,发现该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调查:办公室已人去楼空

根据胡女士的反映,记者来到金阳光大厦B座2001号,办公室大门紧锁,门上贴着物业的水电费催款单。据隔壁办公室人员介绍,该公司在2015年年底的时候搬进来,今年2月份过完年之后就一直没有人来上班,近段时间,经常有人上门来找。 

就在胡女士反映之后不久,一名来自赣州就读于江西理工学院的陈姓同学也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他遭遇了和胡女士一样的情况,他们学校有好几人被骗,其中,最多的被骗近万元。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建迅教育隶属于北京建迅网天科技有限公司,下辖60家直营分校,在南昌等地有146家加盟分校,分校总数达206家,是一家专注于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培训机构。   

记者查询工商公示信息显示,北京建迅网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于2014注册成立,登记的营业场所为八一大道357号财富广场A座13层1306号房,金阳光大厦的场所根本就没有登记备案。建讯教育江西分公司法人代表为余某,而这个余某同时也是北京建迅网天科技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南昌建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法人代表。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初就有媒体报道有学员与建迅教育南昌总校签订协议,交了8800元上“包过”培训班,结果10余名学员挂科,当时承诺的退款并未兑现一事。

建讯总部:联系不上相关人员

随后,记者拨打了建讯教育位于北京总部的客服电话,对方表示他们已经接到了很多起关于江西分公司的投诉。由于钱都被江西分公司收走了,没有交到他们总部,且相关人员一直联系不上,处理起来有难度,他们只能做好相关统计,由公司领导协商解决方案,有解决方案的话会给回复。 

针对这一情况,胡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报了案,并且已经联合了10余位同样受骗的人,一起维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骗了联系记者有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