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ca6140车床说明书杠杠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图纸

教 案 20 ―20 学年第 学期 所属系(部) _ __ 机电系 __ 教研室(实验室)模具、机械设计及制造 课 程 名 称 _ 机械加工工艺及装备 适 用 班 级 _ 10机械设计及制造 _ _ 主 讲 教 师 ___ 马光峰_ __ 职 称 __ 教授__ ____ 20 年 月 日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首 页 课程名称 机械加工工艺及装备 授课对象 (班级) 10机械设计及制造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60 学分数 3 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56 学时; 实验(实训):4学时 选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序号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机械加工工艺及装备 朱淑萍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制造工程学张树森东北大学出版社 其中:? —切削速度(m/min) —工件待加工表面的直径,(mm); n —主运动的转速,(r/s) 2.进给量f:在主运动每转一转或每一行程时,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相对于工件的位移量,单位是mm/r(用于车削、镗削等)或mm/行程(用于刨削、磨削等)。进给量表示进给运动的速度。进给运动速度还可以用进给速度Vf(单位mm/s)或每齿进给量fz(用于铣刀、铰刀等多刃刀具,单位是mm/齿)表示。 其中: —进给转速,(mm/min); f —进给量。 3.背吃刀量(切削深度)ap: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m,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背吃刀量(mm); dm—工件已加工表面的直径 (mm) 。 参考资料: 备注: 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周 第 节课 年 月 日 课次 3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 实践课( ) 习题课( ) 其 他( )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目的: 要求:1.了解车刀切削部分的组成 2.掌握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 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 重点: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 难点: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 教 具 作业 思考题 课后小结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第二节 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 一、车刀的组成 车刀由刀柄和刀头组成。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1.前刀面:切屑流过的刀面 2.(主)后刀面:与工件过渡表面相对的刀面 3.副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相对的刀面 4.主切削刃:前刀面与后刀面的交线,它完成主要的切削工作 5.副切削刃: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的交线,它配合主切削刃完成切削工作,并最终形成已加工表面 6.刀尖: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连接处的一段刀刃,它可以是小的直线段或圆弧 其它各类刀具,都可以看作是车刀的演变和组合。 二、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 刀具要从工件上切下金属,就必须是它具备一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于这些角度才决定了刀具切削部分各表面的空间位置。为了确定切削部分各刀面在空间的位置,要人为的建立基准坐标系。要建立坐标系,首先应建立坐标平面。以这些坐标平面为基准,建立坐标系,这些平面称为基准坐标平面。 (一) 基准参考平面 1. 假定运动方向 在建立基准坐标平面以前,首先要做两点假设: (1)假定主运动方向 选定切削刃上一点,垂直于车刀刀杆底面; (2)假定进给运动方向 以切削刃上选定点的进给运动方向作为假定进给运动方向,平行于车刀刀杆底面。 2. 基准参考平面 有了这两点假设,我们就好定义基准坐标平面了。 基准坐标平面 基面pr 二者以切削速度为依据 切削平面ps (1)基面pr:过切削刃上的选定点,垂直于切削主运动方向的平面。 特点:pr∥刀杆底面。进给方向在pr内。 (2)切削平面ps:过切削刃上的选定点,包括切削刃或切于切削刃(曲面刃)且垂直于基面pr的平面。 特点:ps⊥刀杆底面,方向在ps内。ps⊥pr。vf不垂直于ps。 (二) 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及其角度 1. 正交平面参考系(pr-p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a6140车床说明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