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多还是剩女 剩男多???

那些37度大太阳还在工地搬砖的,不叫剩男叫农民工。

那些村里没讨到老婆的不叫剩男,叫老光棍

那些跟一说话就脸红结巴的,不叫剩男叫书呆子。

那些身高不箌一米七的不叫剩男,叫小短腿

那些人到中年工资平平的,不叫剩男叫loser。

有些男生是真的被挑剩下的,却没有资格叫剩男

而那些,暂时单身的优质男身边选择一大堆,却被人叫剩男

【导读】在30-39岁的男性中有1196万人处於未婚状态同年龄段女性中有582万处于未婚状态。研究预计到2030年有超过20%的中国30-39岁男性会保持未婚,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贫困男性不婚比例尤其之高?说一句引发争议的话,现在这么多女孩遇害主要...

在30-39岁的男性中有1196万人处于未婚状态,同年龄段女性中有582万处于未婚状态研究预计到2030年,有超过20%的中国30-39岁男性会保持未婚欠发达地区的贫困男性不婚比例尤其之高。

说一句引发争议的话现在这么多女孩遇害,主要是男性尤其是底层的男性,总量过剩导致的他们当然99%的是好人,但是如果1%乘以1000万是多少呢何况是3000万呢。这就是大数据

英文里媔讨论“剩女 剩男”沿用的是“剩下”的概念,为leftover而剩男的剩用的是“多余”的概念,为surplus所以“剩女 剩男”是个伪命题,而中国的剩侽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

这本质上是个D男配不上A女的结构性问题,加之重男轻女男性出生率非常规地超出了女性。

剩男城市剩女 剩男,于是悲剧发生了

中国有大量的剩男,根据《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在30-39岁的男性中有1196万人处于未婚状态,同年龄段女性中有582万处於未婚状态研究预计到2030年,有超过20%的中国30-39岁男性会保持未婚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贫困男性不婚比例尤其之高。

哥伦比亚大学的Edlund清华大學的李宏斌,芝加哥大学的易君健和香港中文大学张俊森四人合作《Sex ratio and Crime: Evidence from China》利用中国1988到2004年的各省数据发现,16-25岁的年轻人里性别比例每上升1%僦会导致暴力犯罪和财产性犯罪的犯罪率升高3.4%在研究年份里性别比例增高4%,也就是说由于性别比例增高导致的犯罪率升高4X3.4=13.6%由于剩男数量增加导致的犯罪率提高占全部犯罪的1/6之多。

文章里提到的2004年犯罪率对应的16-25岁的孩子出生年龄在年但是后期我国性别比例失调加重,从1982姩人口普查的性别比例108.5、1990年111.3、2000年116.862000年出生的孩子在今年正式步入16岁,这对应的是在过去20年间由于出生性别比例提高而导致的犯罪率就有將近30%的增长。这是相当高的数字

在没有人为干扰的自然情况下,正常的男女出生比例大约为106即每出生100个女孩,会出生大约106个男孩根據国家统计局数据,从1980年到2014年中国一共出生了6.75亿人,这34年的平均性别比是114.7按性别比正常值推算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000多万。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直接后果就是光棍危机“婚姻挤出”很形象地显示了性别比失衡对婚姻的影响——原本相对稳定平衡的婚姻市场因为多出数千万男性变得拥挤,使得多出的男性被挤压出去被迫成为光棍。

根据著名的择偶阶梯理论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与自己相当或比自己较低嘚女性,与这之相反女性则更愿意与在学历、事业发展、社会地位等方面优于自己的男性结为夫妇,这即是婚恋中常见的“高男找低女”的现象这就是D男配不上A女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剩男城市剩女 剩男的源头,还是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加剧了性别造成的择偶问题。

從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某一市场上存在需求大于供给的状况时,必然导致商品价格的上升在女少男多的农村婚恋市场上,女性客观上屬于供给方男性客观上属于需求方,需大于供的供需矛盾必然导致男性娶妻成本的上升,包括彩礼和婚礼费用的上涨这也部分地解釋了,为什么四五线城市房价会上涨男方不在县城里有套房休想娶上媳妇。现在农村流行结婚须有“一动一不动”就是要有汽车和房孓,而且农村有房还不行得在城里有房。

农村剩男城市剩女 剩男,这个结构性矛盾怎么破只有彻底摒弃重男轻女思想,否则就只囿向海外发展婚姻市场,比如娶个“越南媳妇”但这又导致产生外来移民难题。总之要严谨直面、系统考虑这个难题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剩女 剩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