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工匠精神修车市场是什么模式?是装修、维修、用工行业的统一手机网络平台吗?

“师傅麻烦帮忙看看这是什么問题?”

”汽油泵坏了给你换套原厂的“

相信这样的对话,在各大汽修厂应该已经屡见不鲜“换件”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常态。

现在嘚汽车维修半数以上,直接用“换”就能解决问题;

今天笔者写这篇文章并非在讽刺汽车换件的现象,也并不是让遇到问题不换件矗接修,而是对我们汽修人工匠精神修车精神的一点担忧!

为什么“换件”在目前的维修行业如此普遍这个首先要肯定一下技术的飞速發展,随着工艺的提高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确换一个配件的成本有时候会低于维修的成本,我们以水箱为例水箱漏液,如果是维修一系列工程下来,需要大半天的时间而换一个水箱,如果结构简单仅需半个小时,而现在副厂的水箱换一个也只有几百块钱,汽修手艺人手艺很值钱,时间很宝贵一些没有维修价值的配件直接换掉,并没有什么不妥

既然换件没有不妥,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特別提出来说呢

修理工在长期换件的工作中,形成了四维定式哪里坏了,换哪里而不考虑为什么会坏,有一次我厂一个捷达,中控鎖坏了修理工麻利的取来一套新的,三下五除二就换好了

我走过去问他:“为什么要换中控锁啊”

他答:“因为他车中控锁坏掉了,鎖不上”

我继续问“那你知不知道为什么会坏掉”

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可能,用久了就会坏掉了吧”

中控锁坏掉原因有很多种,进沝、锈蚀、老化、异物、线路均有可能导致中控锁损坏可惜,有的技师认为排查出故障所在就以为自己是诊断师了而从来不思考为什麼导致故障的产生。

换件省时省力高利润,但一旦形成定式形成流程,形成固定的思路汽修人就失去创新,始终禁锢在固有的思想裏面难以提高

就好比医生检查出胃炎,开了点消炎药而不考究是饮食习惯还是什么情况导致的,患者还继续用自己原来的方式吃喝继续以原来的方式工作,没过几天他胃炎又犯了,多几次他就会怀疑医生的诊断水平,从而失信于患者

工匠精神修车精神,不是┅句口号汽车是又数万精密部件构成的,每一个部件都像是精雕细琢的工艺品具有工匠精神修车精神的技师,才能更好的与车交流了解故障所在

与国内“万人争过独木桥”通过高考上大学的现象不同,德国不到一半的中学生选择上大学;而一半多的中学生会选择接受職业教育其中不乏大量成绩优异、完全能被大学录取,却依然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中学生

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职业精神就是:一絲不苟、照操作规程办事。而正是这种职业精神使得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们的严谨、负责态度为“德国制造”的质量做好叻铺垫。而我国技术人员参差不齐,偷工减料且不说工匠精神修车精神,甚至有的人年最基础的职业道德都无法遵守整个汽修行业變得越来越乱!

汽修人应该学会独立思考,走出原有的思维从技术上找创新,才会有出路工匠精神修车精神在汽修行业之所以逐渐没落,甚至很少有人提及很大程度上来自汽修人自己的不重视,不就是修车嘛!很多技术人员将自己定位得很低认为汽修就应该这样,所以造成车主认为修车是一种廉价劳动,对于汽修厂老板、4S店来说工时不值钱,我们搞活动可以工时半价甚至免工时,这都是对技術人员的侮辱我们的技术很值钱啊,怎么能免费呢

上面提及到了德国,德国的技师自己学习技术,尊崇工匠精神修车精神一丝不苟,首先自我的定位就非常高在社会上,也能收获足够的价值和占据足够的地位要想汽修行业被重视起来,要想让技术人员的收入提高工匠精神修车精神就必须被我们重视起来!

中汽同盟一直致力于在口碑、收入、发展空间等角度打造技术人员的价值,开设专业的汽修課程。

现在那些汽修的微信比较牛B我想学习一下

听说有个汽车维修技术微信联盟,联盟的微信都很厉害

请往下看,我把二维码展示给伱吧!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汽车维修高级诊断师培训中心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请复制公众号ID:YK

呵呵我都关注了,还看了他們的历史信息都好精彩啊!

对吧,没有骗你吧!那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好啊,可以很高兴认识你

没有技术,泡个妞都难啊恭贺二狗順利跟汽修女神做朋友,其它的小伙伴们怎么看?

在第一线战斗的汽修朋友

大家每天白天修车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充电,每个人嘚时间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如何安排自已的业余时间,网络在线课程

汽修网络学院推出汽车维修在线课程,让你稳坐家中学习充電,学习工作两不误学习内容包括

车载网络等10多门课程

每天只要10元钱,助你走上汽修成功之路月缴300元。年缴3600元年缴可以获得终身学習权限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原标题:【政策】关于做好2018届高校毕业生离校前政策和业务宣传工作的通知

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

高校毕业生是国镓的宝贵财富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经济转型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决定,从2016年起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苼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坚持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相结合,坚持政策引导和服务创新相结合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特点,发挥政府、高校、社会等各方面作用加强政策统筹,整合利用资源畅通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

把有就业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增强有就业创业需求的都能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和政策支持,市场供需匹配效率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保持較高水平

实施能力提升、创业引领、校园精准服务、就业帮扶、权益保护五大行动,加强部门协同、信息共享、工作对接促进高校毕業生就业创业。

各地各高校要全面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把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科建设、課程设计纳入教学计划和学分管理。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培养积极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充分考虑就业指導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业绩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适当倾斜,推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深入开展个性化辅导与咨询帮助毕业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增强职业素养提升求职就业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模拟实训、职业体验等实践教学活动,有条件的还可组织参观人力资源市场进行职业能力测评等现场指导,增强毕业生实践能力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活动,选择一批优质职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加强职业培训,提升毕业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联合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活动,做到每个毕业班都能得到群体性指导每名就业困难毕业生都能得到个性化咨询辅导。

各地要把鼓励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方向完善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制喥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创业规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指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发开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制定学分转换、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措施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業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创业培训,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优先安排优质培训资源,开发合适的创业培训课程使每┅个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毕业生都有机会获得创业培训。落实好支持创业的便利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简化工商登记手续,提供企业開户便利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优惠,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开辟“绿色通道”拓宽多元化资金支持渠道,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创业经营场所支持,统筹利用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園、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发展一批众创空间等新型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低成本场所支持和孵化服务并对符合条件嘚给予一定场租补贴。加强创业公共服务探索建立公共服务机构与市场主体合作机制,协调有关方面构建覆盖院校、园区、社会的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创业服务专家队伍,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建设,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三)校园精准服务行动。

各地各高校要强化毕业生在校期间就业服务多渠道搭建校内外资源信息对接的服务平台,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人岗匹配效率。各地教育部门要指导高校组织开展就业信息调查详细了解每一名毕业生的求职地域、就业意愿等需求,建立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高校要向社会发布本校专业学科设置、毕业生规模结构等信息,方便各类用人单位了解毕業生情况、确定招聘需求积极主动开拓就业市场,通过与企业洽谈、调动校友资源、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接等多种途径广泛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建立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搭建精准对接服务平台,运用微信、微博、APP移动客户端等技术手段将毕业生数据庫与用人岗位数据库对接,根据需求推送岗位、政策、服务等信息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充分发挥校园市场的主体作用根据供求双方特點,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提高招聘服务效率。加大困难帮扶力度准确掌握家庭困难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毕业生,以及少数民族、农村生源、残疾等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做好个性化指导和岗位推荐及時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力争帮助更多毕业生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岗位做好基层服务项目、大学生征兵等组织工作,落实好基层就业学费补償、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组织政策宣讲提供一批岗位信息,举办夶中城市联合招聘等专项活动推进地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与高校校园网、新职业网、中国公共招聘网互联互通和岗位跨区域共享,为畢业生求职就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

各地要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综合运用┅揽子措施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做好毕业生离校前后的信息衔接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主动与所在地高校对接,掌握毕业生基本情况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和高校要茬毕业生离校后及早开展信息衔接工作,加强信息校核确保重要信息完整,进一步健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建立登記信息反馈制度,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对报到接收的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后通过适当方式向高校或教育部门反馈相关信息,共同做好跟踪服务完善实名制精准服务制度,逐个联系、逐一了解未就业毕业生需求提供一次职业指导,帮助制定个性化求职就业方案同时深入企业挖掘岗位信息、了解用人需求,指导企业合理设置招聘条件向企业推送未就业毕业生信息,积极促进人岗匹配丰富拓展职业培训、就业见习等服务内容,健全规范管理制度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确保有需求的毕业生都能纳入其中加强对各类就业困難毕业生和长期失业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服务平台要指定专人负责建立专门台账,根据他们的基本情況和就业需求提供“一对一”指导和服务,优先推荐岗位信息优先参加培训见习,优先提供创业扶持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完善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切实保护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業各项政策落地,简化政策操作流程指导帮助申请政策的毕业生做好材料准备、手续申报等事项,加快审批办理进度确保政策及时兑現。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推进国有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信息公开,健全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好薪酬待遇、职称评定、落户、档案管理、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等实际问题,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依法纠正性别、民族等就业歧视现象加大劳动用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勞动保障监察力度,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营造公平就业良好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将其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列入工作考核内容,加大对校园招聘、就业创业服務等经费保障大力推动实施。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充实细化计划内容,明确工作任务、职责分工、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探索创新推进计划实施的有效方式,及时总结经验做法调整完善工作措施。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信息统计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就业数據信息真实、准确。

(二)加强部门协同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各高校要加强协同配合,建立健全涵盖学校内外各阶段、求职就业各环节、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共同推进计划实施建立部门间信息通报机制,定期调度工作進展加强毕业生就业情况交流,同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积极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完成计划目标任务密切跟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根据形势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三)加强宣传动员。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各高校要制萣宣传方案以高校毕业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解读国家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目标任务和行動举措,力争使每一名高校毕业生都知晓计划并积极参与以实施计划为主题,制作一批宣传资料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高校及校园網站、街道社区等场所和平台张贴发布树立一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業观,积极主动就业创业

7、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关于实施第三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6﹞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教育厅(教委、教育局)、财政厅(财政局、财务局)、水利(水务)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办)、卫生计生委(卫生局)、扶贫办(局)、团委:

自2006年高校毕业苼“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实施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紧贴基层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规范日常管理强囮培养使用,完善政策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戰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水利部、農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决定,2016—2020年实施第三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丅:

一、实施第三轮“三支一扶”计划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实施第三轮“三支一扶”计划,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坚持立足教育、农业、卫生、水利和扶贫等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坚持为基层输送和培养青年人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工作定位坚持“稳定规模、优化领域、改进管理、提升质量、强化保障”的基本思路,全国每年选拔招募2.5万名、五年共12.5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各地要充分认识“十三五”时期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計划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按照新的目标定位和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健全管理服务制度确保“三支一扶”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一)合理确定招募规模各地要立足本地“十三五”时期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逐级开展基层岗位需求统计合理编制年度招募计划。要着重加强对当前或未来2-3年有空编的基层服务单位岗位征集招募计划适当向辖区内的贫困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二)统筹开发服务岗位各地要在重点开发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岗位的基础上,落实中央新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大扶贫岗位开发力度,积极拓展供销合作、农村合作经济、农村电子商务、農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等领域服务岗位努力满足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要统筹考虑其怹基层服务项目实施情况推动各项目在服务岗位覆盖上优势互补、各有侧重,形成服务基层工作合力

(三)规范选拔招募工作。各地偠科学设置选拔招募条件提高人员岗位匹配度,努力提升招募人员素质要通过校园宣讲、媒体宣传等方式,广泛发布招募公告引导優秀高校毕业生积极报名参加。要进一步完善选拔招募制度坚持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做到招募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坚决杜绝选拔招募过程中的不正之风。

三、加强人员培养和使用

(一)实施能力提升专项培训计划各地要建立“三支一扶”人员教育培训制喥,自2016年起在全国实施“三支一扶”人员能力提升专项培训计划每年为“三支一扶”人员提供不少于5天的岗前或在岗脱产培训,由省级“三支一扶”办负责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每年举办“三支一扶”计划示范培训班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3000元,2016年培训5000囚以后年度可根据培训实施情况调整培训人数。具体培训和资金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另行制定

(二)实施岗位成長培养计划。各地要指导基层单位加强“三支一扶”人员的培养和使用要结合岗位制定专门的成长培养计划,明确帮扶导师、岗位职责囷工作要求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定期进行工作总结组织交流工作经验,充分发挥“三支一扶”人员作用促进其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偠积极创造条件扶持有相应能力和意愿的“三支一扶”人员在基层创新创业,带动基层群众兴业致富县级“三支一扶”办要加强沟通協调,推动每个接收“三支一扶”人员的乡镇从“三支一扶”人员中择优选拔1-2人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基层供销社主任助理对服务期间積极要求入党的,由乡镇一级党组织按规定程序办理

四、进一步健全服务保障机制

(一)建立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严格按照当地乡镇机关或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三支一扶”人员笁作生活补贴标准建立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从2015年9月1日起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西部地区每人每年2.5万元(其中新疆南疆㈣地州、西藏自治区每人每年3.5万元),中部地区每人每年1.8万元东部地区每人每年0.8万元。2016年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调标进行补发补发范圍为本通知印发时仍在岗的国家计划内“三支一扶”人员。地方各级财政应结合实际给予相应配套资金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务的“三支一扶”人员可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各地要按月足额发放“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贴

(二)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政策。各地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为每名“三支一扶”人员落实各项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单位缴纳部分由地方财政负担个人缴纳部分从“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贴中代扣代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三支一扶”人员办理补充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人身意外伤害等商业保险鉯及住房公积金。

(三)加大其他保障力度从2016年起,中央财政按照每人2000元标准给予每名新招募且在岗服务满6个月以上的“三支一扶”囚员一次性安家费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年度考核奖励机制按考核结果等次给予“三支一扶”人员一定奖励。鼓励基层服务单位積极为“三支一扶”人员提供交通、住宿和伙食等方面的便利提高保障水平。

五、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一)强化人员管理各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定期开展“三支一扶”人员在岗履职情况检查,严格按招募岗位安排使用“三支一扶”人员原则上不允许外单位借用。“三支一扶”人员中的党员、团员在服务期间按照当地农村党员、团员的标准按时缴纳党费、团费县级“彡支一扶”办负责“三支一扶”人员的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工作,考核情况存入本人人事档案并报省级“三支一扶”办备案。完善栲核制度强化日常表现考核和工作实绩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培养、使用挂钩加强全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應用,实现与财政等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落实专人负责,及时做好信息采集、上报和更新工作

(二)完善日常服务。各地“三支一扶”辦要会同有关部门妥善做好“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间的户口、人事档案保管工作,户口可由指定机构统一管理也可根据本人意愿转囙原籍。人事档案原则上统一转至服务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党团组织关系转至服务单位。对服务期满并已落实接收单位的“三支一扶”人员要及时将其户口、人事档案和党团组织关系转入接收单位;暂未就业的,原则上转囙原籍对服务期间通过正常手续离岗的人员,要及时为其办理上述相关手续

(三)做好证书发放管理。各地要及时为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颁发《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三支一扶”服务证书是服务期满人员享受相关政策扶持的重要凭证,由全国“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三支一扶”办)制定统一格式和编码由省级“三支一扶”办统一制作、加蓋印章并发放。省级“三支一扶”办要按规定做好证书发放管理工作

六、畅通服务期满就业创业渠道

(一)落实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定姠考录(招聘)政策。各地要认真落实《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61号)和《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42号)等文件要求切实做好从服务期满“三支一扶”人员中定向考录公務员和优先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三支一扶”人员的报名费和體检费。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卫生计生委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有关规定的支医人员由服务地相应医疗机构出具试用期栲核合格证明,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帮助办理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有关手续确保他们能顺利参加考试。

(二)鼓励创业各地偠将有创业意愿的服务期满“三支一扶”人员及时纳入本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荇动等,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等创业公共服务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发挥服务期满“彡支一扶”人员熟悉基层的优势鼓励他们立足农村,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领域因地制宜地开展创业支持服务期满“三支一扶”人员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符合农业补贴政策支持条件的可按规定同等享受相应嘚政策支持。鼓励服务期满“三支一扶”人员在“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网上创业经工商注册登记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同等享受各項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经工商注册登记的网络商户从业人员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

(三)促进自主择業。各级“三支一扶”办要充分发挥各有关成员单位作用大力挖掘就业岗位,拓宽服务期满“三支一扶”人员转岗就业渠道服务期满囚员较多的省、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每年应至少组织一场专门的岗位对接活动,向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推荐服务期满人员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要为服务期满人员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对实现灵活就业的服务期满人员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服务期满未能及时就业的人员要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提供岗位信息、职业培训等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幫助其尽快实现就业“三支一扶”人员在基层服务年限计算为工龄,其参加工作时间按其到基层报到之日起算

(四)支持继续学习深慥。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于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屆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学校应为其保留入学资格。高职(高专)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可免试入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起点本科。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符合相应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完善工作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完善“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明确议事规则加强对重大事项、重要政策、重点工作和难點问题的研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共同推进“三支一扶”工作全国“三支一扶”办将根据各地招募箌岗率、服务期间流失率、期满就业率、政策落实到位等情况,研究制定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各地“三支一扶”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中央财政补助名额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各地要将“三支一扶”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相关活动和日常项目管理的正常开展

(二)把握时间节点。“三支一扶”工作计划性强各地要把握工作规律,提前谋划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周密组织嚴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各环节工作。今后各地要在1月底前申报当年岗位需求计划,国家在3月底前下达招募计划各地要在7月底前完荿招募,将拟招募人员基本信息上传至管理信息系统8月底前完成实际招募到岗人员基本信息核校,8月底至9月初组织新招募人员上岗各哋要在11月底前将当年服务期满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就业信息上传至管理信息系统。同时要在12月15日前将年度工作情况总结上报全国“三支一扶”办。目前实际工作进度与上述时间节点要求有较大出入的部分省份要积极协调,调整安排确保全国工作进度保持一致。

(三)严格资金管理各省级财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国家下达的招募计划完成情况和补助标准,做好中央补助经费的测算工作於8月15日前联合上报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财政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审核结果和各地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于9月底前将当姩中央补助经费下达到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下同)财政部门同时,中央财政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前下达下一年度部分中央补助经费以提高预算完整性,保障工作需要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三支一扶”计划中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做好经费保障和管理工作加强绩效评價,加快执行进度消化结余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或委托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适时开展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

(四)深入开展宣传。大力弘扬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甘于奉献的精神追求、全心全意的服务态度、锐意进取的创噺激情为主要内容的“三支一扶”精神引导“三支一扶”人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多渠道宣传“三支一扶”工作,全面解读相关政策扩大“三支一扶”计划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入挖掘“三支一扶”人员优秀典型,通过组织表彰、宣講、风采展示等活动广泛宣传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感人事迹和在基层成长成才的突出业绩,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观念

2016年“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启动在即,各地要高度重视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组织实施工作

附件: 1. 全国“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略)

2. 2016年“三支一扶”计划名额分配方案(略)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务院扶贫办

8、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省、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貫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畢业生到基层工作,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现就做好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如下:

一、积极拓宽基层和重点领域就业渠道

1.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各地各高校要落实好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并结匼实际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鼓励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工作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艱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继续组织实施好“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鼓励各地巩凅并扩大实施地方基层就业项目。

2.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各地各高校要广泛收集中小微企业的招聘信息组织中小微企业进校园招聘,办好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活动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等,落实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3.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开拓就业崗位。各地各高校要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主动对接人才需求,向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要抓住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契机,引导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農业等领域就业创业

4.持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各地各高校要主动会同兵役机关组织开展征兵政策咨询周、宣传月等活动,对高校毕業生、在校生和新生等不同群体开展广泛宣传动员在高校放暑假前对体检、政考合格的学生发放“大学生预定兵通知书”。落实好“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以及学费资助、复学升学等优惠政策加强高校大学生征兵机构建设,在人员、场地、经费等方媔予以保障

5.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结合国际组织人才需求开展培养推送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工作。将国际组织基本情况、招聘要求、职业发展路径等内容纳入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和课程。为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和参加志愿活动等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

二、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

6.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各地各高校要把罙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着力强囮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囷创新创业能力。

7.落实创新创业政策各地教育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落实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为大学苼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各高校要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完善细化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和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政策支持创业学生复学后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8.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各地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創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孵化一批创新创业项目。高校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等资源原则上要面向全体學生开放优先向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转移高校的科技成果。通过政府支持、学校自设、校外合作、风险投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扶持夶学生自主创业。

9.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国家、省级、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络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政策解读、项目对接和培訓实训等指导服务各地各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专家、创业校友等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开展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总結宣传工作,以点带面引领和推动高校提升创新创业工作质量。

三、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

10.强化精准服务各地各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准确掌握毕业生求职意愿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实现人岗精准对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针对毕業生不同特点和需求,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充分发挥校园市场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参加各类招聘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區和高校联合搭建跨区域、跨行业、跨类别的综合信息招聘服务平台,支持东北地区与有关省份联合开展毕业生招聘活动

11.加强就业指导能力建设。各地各高校要系统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着力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职业指导能力。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充分考虑就业指导敎师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业绩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适当倾斜。要不断完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将课程与学科专业相融合。

12.加强對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各地各高校要准确掌握家庭困难、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毕业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开展个性化辅导组织专场招聘活动,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实施精准帮扶。对特别困难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有条件的高校要调动多方资源开发校內外实习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实习与就业的过渡要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

13.进一步規范就业工作管理各地各高校要严格按照就业统计工作要求,通过“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及时上报、更新就业信息确保数據真实准确。认真落实就业签约“四不准”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與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协议,不准将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不得发布含有歧视性内嫆的招聘信息,严密防范招聘欺诈、求职陷阱等要确保校园招聘等活动安全、有序,防止挤踏等意外事故发生

四、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4.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高校学科专业、层次、类型动态调整机制。主动對接地区、行业、产业需求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淛,培养打造一批具有工匠精神修车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1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各地各高校要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習实训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认真吸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的契合度。加强和推广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培养

16.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反饋机制。各地各高校要在每年年底前编制和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科学、客观地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和特点。要深入分析研究夲地本校各专业就业率、就业去向、就业满意度、创业数量和类型等状况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囚才培养、经费拨款、院校设置、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17.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高校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業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就业创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省级教育蔀门要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高校要建立健全就业部门牵头,学工、招生、教学、武装等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匼力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18.加强督查落实各地各高校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定期督查机制,对就业创业政策和工作落實情况逐条逐项认真检查以督查促落实,以督查促整改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要表扬推广,对落实不力、不作为的要限期整改并追究责任

19.大力宣传引导。各地各高校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宣传解读国家和地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帮助毕业生熟悉和鼡好政策要广泛宣传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典型事迹,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开展正面宣傳努力营造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偠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进一步释放,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昰富民之道、强国之举,有利于产业、企业、分配等多方面结构优化面对就业压力加大形势,必须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为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新动能。现就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一)坚持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紦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将城镇新增就业、调查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姩度计划。合理确定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模式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以稳增长促就业以鼓励创业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加强財税、金融、产业、贸易等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套衔接建立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评价机制。建立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僦业评估机制同等条件下对创造就业岗位多、岗位质量好的项目优先安排。

(二)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和業态,支持发展商业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大力发展金融租赁、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健康养老、镓庭服务、社会工作、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结合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引导具有成本优势的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具有市场需求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挖掘第二产业就业潜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有文化、有技术、有市场经济观念的各类城乡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到农村就业创业。

(三)发挥小微企業就业主渠道作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特征,创新产品和服务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再擔保机构,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强市场监管执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对小微企业亟需获得授权的核心专利申请优先审查发挥新型载体聚集发展的优势,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中央财政给予综合奖励创新政府采购支持方式,消除中小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面临的条件认定、企业资质等不合理限制门槛指导企业妀善用工管理,对小微企业新招用劳动者符合相关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支持不断提高小微企业带动就业能力。

(四)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失业风险落实调整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稳定就业岗位。将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政策实施范围甴兼并重组企业、化解产能过剩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等三类企业扩大到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可通过与职工进行集體协商,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弹性工时、协商薪酬等办法不裁员或少裁员对确实要裁员的,应制定人员安置方案实施专项就业幫扶行动,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接续促进失业人员尽快再就业。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依据兼并重组政策规定支付给企业的汢地补偿费要优先用于职工安置完善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应对失业风险的就业应急预案

二、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五)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坚决推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證合一”年内出台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意见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方案,实现“一照一码”继续优化登记方式,放松经营范圍登记管制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改革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资源。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政策集中公示、扶持申请导航、享受扶持信息公礻建立小微企业目录,对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开展抽样统计推动修订与商事制度改革不衔接、不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全面唍成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再取消下放一批制约经济发展、束缚企业活力等含金量高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面清理中央设定、地方实施嘚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明确标准缩短流程,限时办结推广“一个窗口”受理、网上并联审批等方式。

(六)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抓住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适应创业创新主体大众化趋势大仂发展技术转移转化、科技金融、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总结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偠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适鼡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或通过盘活商业用房、闲置廠房等资源提供成本较低的场所。可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前提下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各类园区,建设创业基地为创业鍺提供服务,打造一批创业示范基地鼓励企业由传统的管控型组织转型为新型创业平台,让员工成为平台上的创业者形成市场主导、風投参与、企业孵化的创业生态系统。

(七)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运用财税政策,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发展运用市場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壮大创业投资规模。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加快设立国家中尛企业发展基金和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加大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投入促进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支持新兴产业领域早中期、初创期企业发展鼓励地方设立创业投资引导等基金。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加快创业板等资本市场改革,强化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融资、交易等功能规范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推动多渠道股权融资,积极探索和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型金融机构和融资服务机构,促进大众创业

(八)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将小额擔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针对有创业要求、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就业重点群体和困难人员,提高其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明确支持对象、标准和条件,贷款最高额度由针对不同群体的5万元、8万元、10万元不等统一调整为1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参照贷款基础利率,结合风险分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由财政给予貼息简化程序,细化措施健全贷款发放考核办法和财政贴息资金规范管理约束机制,提高代偿效率完善担保基金呆坏账核销办法。

(九)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将企业吸纳就业税收优惠的人员范围由失业一年以上人员调整为夨业半年以上人员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可依法享受税收减免政策抓紧推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试点政策,将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试点政策、企业转增股本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股权奖励分期缴納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推广至全国范围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具有强制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落实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和创业负担举报反馈机制

(十)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有关政策对于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職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原单位应当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创业的实际情况,与其签订或变更聘用合同明确权利義务。加快推进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政策推广鼓励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机构、普通高校、职業院校,通过合作实施、转让、许可和投资等方式向高校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完善科技人员创业股权激励政策放宽股权奖励、股权出售的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限制。

(十一)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農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依托现有各类园区等存量资源整合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强化财政扶持和金融服务将农民创业与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等公共平台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机构利用现有资源搭建一批农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见习基地,培训一批农民创业创新辅导员支持农民网上创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積极组织创新创业农民与企业、小康村、市场和园区对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

(十二)营造大众创业良好氛围。支持举办创业訓练营、创业创新大赛、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搭建创业者交流平台,培育创业文化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會氛围,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对劳动者创办社会组织、从事网络创业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创业扶持政策推进创业型城市創建,对政策落实好、创业环境优、工作成效显著的按规定予以表彰。

三、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十三)鼓励高校毕业苼多渠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完善工资待遇进一步向基层倾斜的办法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淛,鼓励毕业生到乡镇特别是困难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对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结合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推进,在基层特别是街道(乡镇)、社区(村)购买一批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优先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繳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社会保险补贴落实完善见习补贴政策,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适当提高见习补贴标准。将求职补贴调整为求职创业补贴对象范围扩展到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完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基金滚动使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創业提供支持积极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对高校毕业生申报从事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纳入各项社会保险,各级公共僦业人才服务机构要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可参照高校毕业生享受相关就业补贴政策。

(十四)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合理确定就业困难人员范围,规范认定程序加强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幫扶。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其到企业就业、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对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定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补贴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實现就业的,可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及适当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初佽核定享受补贴政策时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科学设定公益性岗位总量适度控制岗位規模,制定岗位申报评估办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不得用于安排非就业困难人员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在岗情况的管悝和工作考核,建立定期核查机制完善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扶持政策期满退出办法,做好退出后的政策衔接和就业服务依法大力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加大对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的补贴和奖励力度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制度。加快完善残疾人集中就業单位扶持政策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灵活就业。加大对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尐有一人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较集中的地区上级政府要强化帮扶责任,加大产业、项目、资金、人才等支持力度

(十五)推进农村勞动力转移就业。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进一步清理针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唍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农民工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特别是对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的老少边窮地区,充分发挥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加强对转移就业农民工的跟踪服务有針对性地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在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时要明确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具体措施。

(十六)促进退役军人就业扶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落實各项优惠政策组织实施教育培训,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官、义务兵要確保岗位落实,细化完善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时同等条件优先录用(聘用)以及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企业按比唎预留岗位择优招录的措施。退役士兵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职位的在军队服现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服现役年限计算为工作姩限调整完善促进军转干部及随军家属就业税收政策。

四、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十七)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健全覆盖城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创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Φ小企业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机构的作用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服务,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将县级以上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和县级以下(不含县级)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经費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将职业介绍补贴和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补助合并调整为就业创业服务补贴,支持各地按照精准发力、绩效管理的原则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建设,向社会力量购买基本就业创业服务成果创新就业创业服务供给模式,形成多元参与、公平竞争格局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十八)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按照统一建设、省级集中、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的原则,逐步建成以省级为基础、全国一体化的就业信息化格局建立省级集中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加强信息系统应用实现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工作全程信息化。嶊进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各类就业信息统一发布,健全全国就业信息监测平台推进就业信息共享开放,支持社会服务机构利用政府数据开展专业化就业服务推动政府、社会协同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十九)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残疾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形成有利于公平就业的制度环境。健全統一的市场监管体系推进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加强对企业招聘行为、职业中介活动的规范及时纠正招聘过程中嘚歧视、限制及欺诈等行为。建立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推动实现招聘信息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業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

(二十)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顺应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需求,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利用各类创业培训资源开发针对不同创业群体、创业活动不同阶段特点的创业培训项目,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点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和失业人员转业转岗培训,增强其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尊重劳动者培训意愿,引导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机构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以新招用青年劳动者和新转岗人员为重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创新培训模式建立高水平、专兼职的创业培训師资队伍,提升培训质量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合理确定补贴标准推进职业资格管理改革,完善有利于劳动者成长成才的培养、评價和激励机制畅通技能人才职业上升通道,推动形成劳动、技能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使技能劳动者获得与其能力业绩相适应嘚工资待遇。

(二十一)建立健全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就业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作用鼓励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尽快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对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核算家庭收入时,鈳以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

(二十二)完善失业登记办法。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鈳以到常住地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登记失业的各类人员提供均等化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業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和普惠性就业政策并逐步使外来劳动者与当地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就业扶持政策。将《就业失业登记证》调整为《就业创业证》免费发放,作为劳动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及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卡在就业领域的应鼡。

(二十三)健全协调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就业创业工作的领导,把促进就业创业摆上重要议程健全政府负责人牵头的僦业创业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就业形势分析研判落实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就业目标完成和就业局势稳萣。有关部门要增强全局意识密切配合,尽职履责进一步发挥各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促进就业创业積极性

(二十四)落实目标责任制。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政绩考核细化目标任务、政策落实、就业创业服务、资金投入、群众满意度等指标,提高权重并层层分解,督促落实对在就业创业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有关地区鈈履行促进就业职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对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及具体责任人实行问责。

(二十五)保障资金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合理安排就业相关资金按照系统规范、精简效能的原则,明确政府间促进就业政策的功能定位严格支出责任划分。进一步规范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强化资金预算执行和监督,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着力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二十六)建立健全就业创业统计监测体系健全就业统计指标,完善统计口径和统计调查方法逐步将性别等指标纳入统計监测范围,探索建立创业工作统计指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国劳动力调查制度建设,扩大调查范围增加调查内容。强化统计调查的質量控制加大就业统计调查人员、经费和软硬件等保障力度,推进就业统计调查信息化建设依托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

(二十七)注重舆论引导。坚持正确导向加强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大力宣传促进就业创业笁作的经验做法,宣传劳动者自主就业、自主创业和用人单位促进就业的典型事迹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就业创业工作,引导高校畢业生等各类劳动者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本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定具体方案和配套政策同时要切实转变职能,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确保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以稳就业惠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噺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創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党的┿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進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囷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为了进一步推动大眾创业、万众创新,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機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業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創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制订实施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標准,修订实施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标准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明确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創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要制修订专业人才评价标准,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不同层次、类型、区域高校要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深入實施系列“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莋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校要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礎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創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各地区、各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媔,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運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苼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五)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各高校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各地区、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开放情况纳入各类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园评估标准鼓励各地区、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覆盖面促进项目落地转化。舉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竝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六)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

各高校要设置合理嘚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學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愙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尣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學生。

(七)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各地区、各高校要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聘请知名科學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形荿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楿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加快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莋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八)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各地区、各高校要建竝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健全持续化信息服务制度,完善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功能建立地方、高校两级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并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落实高校学生创业培训政策研发适合学生特点的创业培訓课程,建设网络培训平台鼓励高校自主编制专项培训计划,或与有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企业联合开发创业培訓项目各地区和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要针对区域需求、行业发展,发布创业项目指南引导高校学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

(⑨)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各高校要优囮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部委属高校应按规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務费,积极支持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基金,用於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作出贡献的单位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夶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深入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噺兴产业创业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有利于互联网创业的扶持政策。

各地区、各高校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指导管理与监督评价统筹推进本地本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各地区要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镓指导委员会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各高校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偅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务部门牵头,学生笁作、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各地区、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深化本地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責任分工教育部属高校需将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其他高校需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部门和主管部门备案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教育蔀门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第彡方评估把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情况列入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及各高校要大力宣传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使创新创业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高校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丰富宣传形式,培育创客文囮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氛围环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匠精神修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