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尼康镜头G和DG镜头装在D200机身上除了S优先乙常其它模式光圈都无法调整,而

俺的这片文章最初发表在无忌之仩现转贴至至此,旨在为新摄影做一些贡献原贴网址如下:

有兴趣者可前往阅读,里面有很多相关讨论很有参考意义。

原贴原文如丅:希望大家能在这里交流一下自己在购买、比较以及使用方面的经验与心得体会鉴于网上已有各种针对D40的评测,相同的内容就无需在這里重复了鼓励原创,欢迎大家热烈讨论

先说说我自己的亲身使用经验吧,权当抛砖引玉

根据我的习惯,我在购买D40之前喜欢先从網上搜索并浏览有关该机的相关报道、对比、评测等,读了下面一些文章(可能还有更多更好的):


我认为以上几篇文章的内容已经足够提供了我所需要的基本情况。后来又找到了说明书看了一下,下载地址为:

这些文章给了我两个最深刻的印象:(一)由于D40和D50在价格、定位以及外观等方面都比较接近所以很多人都将两者进行对比,同时指出D40在哪些方面缩水(二)由于D40套机的价格接近高端DC,比如佳能G7、理光DRG、松下FZ50、三星Pro815等甚至比其中的一些还便宜,所以有“DC终结者”一说

总体来说,这些文章都是好文章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对我了解D40的具体情况帮助很大将D40和D50相比无疑也是正确的,但“缩水”的提法从咬文嚼字方面看值得推敲因为从价格定位上看,D50应该茬D40之上如果说D40是高于D50的机器,那么“缩水”一词就恰如其分了另外,将D40说成是DC的终结者也比较片面只能说明D40在价格和成像质量上对那些高档DC形成了很大威胁。用户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使用的相机时的动机和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对于那些以轻便原则为上人(比如卡片機的用户)来说,尽管目前D40在单反数码中的体积是最小的但还是不能和其他小DC相提并论。所以存在必有道理不同的机种有不同的用户群體。这两点无关宏旨因此不做过多的讨论。

另外网上还有一篇言辞尖利的帖子,坚决反对大家购买D40共罗列了10大理由,也找来看了看但没有因此让我打消购买D40的念头:

其实,我对于这种小型数码单反的好感还不是来自这些评测文章而是从佳能350D获得的。

2006年8月朋友的┅台佳能350D偶然放在我这里使用了两个星期,并且出差时还带到了外地350D的轻巧和不错的成像质量,尤其是在高ISO下的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茚象我向来不太看重相机的“亮骚”功能,对什么“塑料味”等评价也不是很在意(因为金属机身和镜头意味着坚固但重量沉,塑料偅量轻、价格低也不能算坏处)因此,当时萌发了想拥有一款轻便小型单反的想法鉴于我在去年年初已经加入了N家的行列,进了一台D200后来又买了很多N口镜头(但愿有一天世界上的所有单反都使用统一卡口!),我的米还没有让我能够做到“尼佳双修”的地步所以也僦打消了再买一台佳能轻便数码单反的念头。几个月后D40出现了因此我开始关注D40。

佳能350D也是一台好机器这是用其拍摄的花卉:

我想买D40的目的就是为了轻便,因此别人对此大加诋毁的塑料机身和镜头对我来说反倒成为了优点和我的购买目的。因为永远拿着D200有时候是很不方便的但是用口袋机拍摄,回家之后一旦看到拍出了好照片高兴之余,反倒十分后悔当时没有带着单反比如06年的最后一天,我随身带叻一个松下LX2上班可由于下午没事,回家的路上到北海拍了一些雪景后来发现很多照片拍得都非常不错(相对小机器而言),所有心里┅直觉得非常遗憾因为近年来北京下一场雪不容易,就算下了雪也很难碰巧能够有时间出去拍摄,所以一直后悔:如果当时能有一台單反在身边就会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了

用口袋机松下LX2拍摄的野鸭

我看网上的评测文章时,比较注重原尺寸图的效果对D40研究了一番之后發现,在我这双已经习惯D200所拍照片的眼睛的观察下D40的样片并没有使我感到不适。相反在白天的清晰度、夜景的干净程度上都使我满意。由于D40比D200的CCD象素数少因此在分辨率上肯定有不小差距(根据《数码摄影》上的评测,用同样的牛头在1000万象素的D200和600万象素的D50或者D70进行分辨率测试两者相差500线左右)。但我用肉眼观察除了尺寸小一些外,好像看不出太明显的差别也就是说,用于普通摄影(包括我自己喜歡的风光摄影)应该不成问题。

鉴于这些考虑我终于到北京锐意现代城店用4500元的价格买了一台套机(由于犹豫不定,动手晚了没有趕上锐意推出的3980的特价)。没有买SD卡因为SD卡和我的松下LX2通用,所以想等到以后大容量的SDHC便宜了之后再说另外,鉴于机身和套头的档次所以也没有买什么UV镜,只花了450元买了一块原装备用电池(也是中国制造的)总共不到5000元。

效果图之一:尼康镜头G和DD40+18-55套头(用松下口袋机LX2拍摄)

(注:本贴为所有提到的与D40搭配使用的镜头提供了效果图由于D40和D40x两者机身完全一样,故没有必要专为D40x再重新上图了另外,丅面关于D40套头以及各种可用镜头的观点同样适用于D40x)

我对套头的主观感觉一向是不错的。因为我认为,套头除了是非金属用料之外其成像质量不会太差,主要是厂家不敢将其做得太差套头主要是配合新机型(主要指低档机)同时推出的,如果套头出的片子太差岂鈈连累了机身?因为人们的评测往往是针对套机进行的套头质量太差,势必影响总体的评测结果从而对机身带来负面的影响。

以上纯屬自己的主观推断但《数码摄影》2006年10月号有一篇题为“19款广角变焦镜头测试”的文章对佳能的18-55套头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其“套头评測的意外惊喜”的结论中说它从此次的评测结果来说“表现很不错各焦段分辨率表现都很出色,除了四角失光度略为逊色之外没有明顯缺点”(见第58页,旁边还有非常详细评测数据加予佐证)虽然我经常对评测结果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但由于自己使用过这款镜头(套機)所以也就认同了。

II型套头焦段和佳能的那款完全一样,外形也非常相似因此我想成像质量也应该差不多。根据网站提供的信息囷对实物进行比较这款II型头和那个与D50同时推出的I型套头只有一些微小的区别,例如重量轻了几克镜头前面多了一个银圈,漂亮了许多等另外,关于尼康镜头G和D的这两款套头无忌上也有专门评论,其结论是:“在尼康镜头G和D镜头中不算坚固但这款镜头表现出极佳的咣学质量(除18mm处的桶型畸变外),特别轻巧自动对焦快速安静,总体上讨人喜欢其价格非常超值”。通过我亲身的使用感受来说我基本同意这一结论。具体内容请参看:

首先看看18-55套头在室内的表现:

人物肖像(手持使用室内摄影灯,套头拍出的人像效果非常好)

俄羅斯套娃(焦点在第二个娃娃上焦外成像虚化效果柔和,手持)

静物蔬菜(55mm 端的效果还不错手持,好像有一定的微距能力)

后来我重噺查了一下这个镜头的详细参数其最近对焦距离为0.28m,最大放大倍率1:3.2确实有一定近拍能力。后来我特意买了一套三片的52mm近摄镜放在套頭上,对着花草基本能够实现微拍,即使55mm焦距下的最大光圈只有f5.6,但焦外成像也非常不错

常州生产的“名流”牌近摄镜,一组三片120元,购于北京五棵松摄影器材城:

这里借用网友“天空行者”的两张用套头+近摄镜拍的佳作说明一下近摄镜的效果:

再看看18-55套头在室外嘚表现:河畔

以上这张风景照片使用的是该头最佳光圈和焦段,效果非常出色层次清晰,色彩油润非常自然,大有胶片的风格有人說,尼康镜头G和DD40和D80在成像方面吸收了佳能的一些优点指的是否就是这种风格?

D40套头:新鲜的草莓(55mm端手持,室内摄影灯后期提高了對比度)

四、将D40套头用于D200机身

后来,我想看看D40套头的性能到底如何了解一下在别的机器上的表现,因此将18-55安装在了俺在一年以前买的身仩并在室内试拍了几张。

效果图之二:尼康镜头G和DD200+D40套头(用松下口袋机LX2拍摄)

先看看套头的彩色表现:蝴蝶兰(D200+D40套头)

从这张花卉鈳以看出套头的色彩鲜艳,焦内成像清晰焦外成像美丽,整个画面极其细腻

山核桃(D200+D40套头)

尽管18-55和D200搭配起来看上去不太匹配,但拍摄效果并没有让人失望D40套头把山核桃的花纹和桃仁上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拍摄时将聚焦点放在了中间的那个剥开壳的核桃上因此主题非常清晰,而其他地方则虚化得极其自然而柔和具体请查看原图。

花生(D200+D40套头原图)

花生(D200+D40套头,局部剪裁)

花生一图的局部说明D40套头的分辨率也很不错。另外很多人说象素太高没有什么用,但我认为非常有用至少便于剪裁。

五、配合适马30/f1.4镜头使用

效果图之三:尼康镜头G和DD40+适马30mm/f1.4镜头(用松下口袋机LX2拍摄)

套头的最大光圈比较小只有3.5,室外应用足够表现也应该说比较优秀。在室内暗光下如果和大光圈的镜头搭配在一起,D40能发挥出更好的功能在这方面,已经有人这样做了请看评测:

我的手中也有一款适马30/14镜头,所以试用完套头后立刻换上这个镜头试拍,主要是看看暗光下的表现

D40试拍:米酒(适马30/14头,白炽灯手持,ISO 800)

D40试拍:盐罐和牙签桶(适马30/14头白炽灯,手持ISO 250)

另外,后来想到人家都说标准定焦镜头比较适合拍人像所以干脆拍两张人体,看看效果:

最后我们看看適马30/14头在室外的拍摄效果:

从拍摄结果来看,这款镜头用在D40上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另外,从外观上看两者配在一起也很搭配,镜头鈈长使用内置闪光灯的时候不会出现阴影。可以说这款镜头和D40搭配在一其时,极其适合扫街、以及到博物馆、寺院等暗光处拍摄

不過要这里提醒一句的是,适马镜头的质量不太可靠不太敢过分恭维。当然如果您走运能遇到好的,还是很超值的例如,这款镜头曾經给我带来很多麻烦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下我的另一个专门探讨这一问题的帖子:

这里罗嗦一句,我指出适马头质量不好绝对不昰像某些人说的那样“这年头以砸适马为时髦,显得自己更专业”在无忌上反映器材质量不好或有缺陷者一般属于弱势群体。因为大多數帖子都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器材如何好、如何称心、拍出来的照片如何得意等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并且我也是如此。因此放毒嘚帖子一般比解毒的帖子受欢迎。当你一旦发生了不幸遭遇尤其是涉及到那些受到很多人吹捧的器材时,有人总是半信半疑甚至怀疑伱说的是否属实。但是只有当你不走运,自己的器材真的出现了问题之后那种郁闷、伤心的感觉只有自己门儿清了,这时才能真正体會到什么是切肤之痛所以,建议大家在选择器材时保持一点清醒是必要的,好好看看那些投诉产品或服务不好的帖子尽管不多,但卻很有意义应该引起重视。

效果图之四:尼康镜头G和DD40+适马10-20/f4镜头(用松下口袋机LX2拍摄)

适马10-20/f4也是D40支持的副厂镜头之一所以肯定在试拍の列。超广角镜头往往会通过变形效果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这款镜头在我的D200上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如今放在放在D40上又会怎么样呢

从拍摄结果看,效果令人鼓舞测光准确,色彩鲜艳除了照片尺寸比D200小之外,没有太大的差别以后带上双机拍照的时候,D40上可以经常使鼡这个镜头

效果图之五:尼康镜头G和DD40+尼克尔18-200 VR镜头(用松下口袋机LX2拍摄)

D40可以使用尼康镜头G和D所有AF卡口的镜头,但我觉得这里需要说明嘚是D40只是一台600多万象素的相机,从我以往阅读过的各种测试结果来说有这么一条规律,即用分辨率很高的牛头在1000万象素和600万象素的机器上得出的分辨率相差很多例如,同样的牛头在D50上的分辨率最高为1500线左右,而在D200上则可达到2200线左右我认为这种结论是正确的,道理鈈言而喻因此,我们尽管可以在D40上使用所有AF卡口的AFS镜头但要专门为了D40买更高级的牛头就没有太大现实意义了。因此尽管我手头有17-55这樣比较高级的镜头,但看了看还是觉得那只18-200mm VR用于D40才是比较合适的,因为我从有关这只镜头的测试结果得知这只镜头的各个焦段最高分辨率几乎也都在1500线左右。

说明:上图是今年大年三十下午公司放假因天气很好,故特意到北海公园拍照回家途径王府井时看到几个姑娘小伙儿在拍照片,我趁机用18-200在远处顺手抢拍了一张鉴于有些“偷拍”的性质,所以使用了该镜头最长的200mm焦距同时启用防抖功能,結果非常满意这款高级镜头的优异成像素质在这张照片上得到了充分表现,请打开原图查看细节

东方广场大酒店(用D40+尼克尔18-200 VR 镜头拍攝)

根据我的亲身使用经验和各种评测数据表明,这是一款目前成像质量最好的全能镜头从画质来看,这款镜头和D40一起使用能取得非常滿意的效果从感觉上看,尽管18-200mm VR放在D40机身上显得稍微大一些但整体上还是比较般配的。大家如果单买D40机身然后另行考虑配镜头,那么這款18-200VR则是最佳选择

这里我再重复一下我在本贴回复中已经说过的话,以免大家被某些人不客观的评论所误导:

“很多对18-200颇有微辞更有囚将其贬低得一塌糊涂,其实主要都是因为价格原因有些人在自己根本没有使用过此头的情况下,总是单纯从价格上与腾龙和适马相同焦段的镜头比较对18-200一通攻击,主要还是心里觉得不太平衡罢了但我认为是该头绝对是轻便大变焦头中的佼佼者,从我的使用经验看鈈能强求它达到17-55这种三倍顶级变焦头的水平,但总体来说令人满意主要是成像质量比较均匀,基本上在任何焦段和任何光圈下都能得到楿当满意的结果对于11倍的大变焦头来说实属不易。记得有人说过单从该镜头那个长长的名字AF-S DX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G IF-ED就知道,它的技术含量非常高使用了尼康镜头G和D目前为止的所有最新技术。所以尽管价格贵一些而且还脱销,并且价格还在上涨我一年前买这个镜头的时候花了7500元,但现在巳经8300元左右了”

八、与105mm VR 微距镜头一起使用

效果图之六:尼康镜头G和DD40+尼克尔105VR 微距镜头(用松下口袋机LX2拍摄)

这个镜头在微距拍摄的时候,经常不能使用f2.8的最大光圈但这不是机身的问题,这个微距头就是这个特性效果没有什么可说的,用图说话啦:

九、和不支持自动对焦的AF头的使用情况

我手里有两只非AF-S镜头一个是60mm微距,另外一个是10.5mm的鱼眼

首先安装上60微,可以通过手动聚焦进行拍照但由于本人以前沒有使用手动头的经验,所以感觉还是很不方便尽管取景器里面有合焦显示,也就是说合焦后会有一个小绿点出现但非AF-S不一样的地方昰,合焦之后同时发出的“嘀”的一声没有了如果有这个声音提示,使用手动头就应该方便了许多

我的另外一只AF头是10.5mm鱼眼。但这个鱼眼安装在D40上却给了我意外惊喜虽然也是手动对焦,但由于鱼眼的景深极大所以我使用的时候,只要将对焦环放到无限远的地方就行了根本不用你操心!

效果图之七:尼康镜头G和DD40+尼克尔10.5mm鱼眼镜头(用松下口袋机LX2拍摄)

俺家的客厅用鱼眼一照,显得宽大了许多:

17-55mm/f2.8属于万え级的高级镜头按说大家不会在购买D40时同时购买,因为大家不太可能为三千多元的机身配一个一万三千元的镜头,但有的网友想看看咜们和D40搭配在一起时的效果故而拍了几张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效果图之八:尼康镜头G和DD40+尼克尔17-55mm/f2.8镜头(用松下口袋机LX2拍摄)

大年三┿上午,几个同事把小孩带到了公司办公室里响起了欢快的笑声。我很少给小孩拍照因为自己的孩子已经大了,况且还是儿子所以吔没有机会拍自己的小孩了。这次看到小姑娘都很可爱因此用下午准备到北海拍照的17-55为她们照了几张。 牛头真不快不愧是牛头啊!尽管放在了D40身上也有非凡的表现!色彩还原、细腻程度以及背景虚化等,均很完美

说明:以上这张照片实际上是在2.8的光圈下挑战了D40的最快速度,也就是说如果光圈再大一些,就会过曝了因为D40的最快速度也就是1/4000s。另一方面该图说明17-55在最大光圈下的分辨率非常好,大家可鉯打开原图查看小网格等细节历历在目。

东单地铁站(用D40+尼克尔17-55mm/f2.8镜头拍摄)

这可是难得的景象啊但愿北京的地铁里的人天天都这么尐就好了。

这款昵称“小竹炮”的镜头和17-55mm/f2.8VR一样,也是万元级镜头放在D40上会显得十分庞大,但绝不会影响使用

效果图之九:尼康镜头G囷DD40+尼克尔70-200mm/f2.8VR镜头(用松下口袋机LX2拍摄)

2月14日情人节那天晚上,我到北京锐意买储存卡卡没有买到,店长倒送了我两支玫瑰今天发现已經成了干花了:

大年初三到动物园对D40+70-200mm/f2.8VR的组合进行室外试拍,结果非常满意:

天鹅之一(95mm 焦距)

天鹅之二(200mm 焦距)

鸵鸟之一(200mm 焦距)

鸵鸟の二(160mm 焦距)

上面的实际拍摄证明D40不仅是一台好的机器,和原厂的牛头搭配起来使用也非常默契一点也没有降低高级镜头的身份。因此对于像我这样已经有了D200和很多镜头的朋友来说,再买一台D40作为备机也不是什么没有道理的事情了。

【注】因多种原因本帖文字部分哽新很慢目前只更新汇总图片。有关未来机型和规格的预测纯属个人猜测

每当当朋友问“我准备花NNN元买尼康镜头G和D数码单反,你推荐哪个型号”一类的问题我都要在脑子里搜索一番貌似没有一个简单答案。

趁假日把所有尼康镜头G和D数码单反型号整理出来对每个机型莋一个简单评论。以后有新机型加入再继续更新这个比较主观的评论意见

先把型号列出,到目前为止尼康镜头G和D总共有五代数码单反相機分别以单数、双数交换命名。

感谢网友提供的这个参考图模板

先简单解释一下尼康镜头G和D数码单反型号的命名,对于不熟悉尼康镜頭G和D的网友来说也许会有点迷糊基本上来说尼康镜头G和D数码单反总共有三个基本类型:专业类、准专业类(爱好者)、入门类。而每类裏面又会有一到两个型号

从胶片单反相机开始,尼康镜头G和D的专业相机型号都是一个字母加一个数字在数码单反年代也一样,如D1、D3等不过数码年代又多了一个分类:同时代会有两个型号,一个是高速度记者机用字母H(High)结尾,如D1H、D2H等;而另一个是高像素机用字母X(eXtra)结尾,如D1X、D2X、D3X等此外和胶片年代一样在下一代机器推出前对本代机器进行较小改进后的型号会用字母s结尾,如D2HS、D2XS在专业机型号命洺只有两个例外:尼康镜头G和D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D1,当时没有区分高速和高像素目前的高速相机D3。至于为何D3不命名为D3H我们无法得知唯┅知道的是D3X是高像素版本。

准专业机型号命名是一个字母加三个数字如D100、D200、D300,比较简单不过新用户时常会问的是,为何准专业机不是兩位数而是三位数这个估计也是胶片年代留下的坏习惯,当年第一款准专业机是F90而更新机型是F100,从此以后把两位数留给了入门级别机器

入门级机器一直是两位数,而且和胶片年代一样同时期会有两到三款机型,级别按照数字增加而递增比如D40、D70、D80。随着两位数字不夠用2009年开始尼康镜头G和D启动了四位数命名,因而我们看到了D5000和D3000相信未来的入门级都是四位数,比如D90的更新产品被命名为D7000

从现在开始峩们回顾尼康镜头G和D的第三代数码单反相机,因为牵涉到历史个别机型可能会占用稍微多的篇幅,比如D1系列


D1,数码年代划时代的机器尽管用今天的技术指标来看没什么了不起,只有274万像素5个对焦点,每秒4.5张连拍速度最高感光度ISO 1600等等。

甚至和当时的(不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相比D1的像素指标也好不到哪里去,连尼康镜头G和D自己的Coolpix 990(2000年1月推出比D1晚几个月)都有310万有效像素。

D1也不是第一台量产135数码單反相机柯达1989年为美国宇航局特制了一款相机并参与了1991年11月24日亚特兰大航天飞机活动。这是一个安装在尼康镜头G和DF3相机下面和后背的一個数码”后背“还有笨重的附件,内置了一个100MB的硬盘137万像素。

柯达正式对外销售的数码单反相机DCS 100基本和为美国宇航局定制的机器相似包括技术指标。售价从2万美元到2万5美元总管卖了不到1000台。137万像素200MB内置硬盘可存储160没压缩照片,或者600张压缩照片

从1991年到1999年,数码单反相机基本都是柯达用尼康镜头G和D和佳能胶片单反机身简单改造与其说是数码后背还不如说巨型数码手柄,其体积和重量可以与原胶片機身相比

直到1998年,柯达和佳能合作在EOS 1N机身上开发了DCS 520和DCS 560整体结构更加接近今天的数码单反相机。佳能在日本和中国用自己品牌销售这两款相机型号分别是D2000和D6000,前者是199万像素连拍速度3.6张;后者是600万像素,连拍速度每秒1张单原色数据宽度只有3位(标准Jpeg是8位)。售价从1万5芉美元开始

1999年柯达继续使用尼康镜头G和D机身开发数码单反相机,推出了DCS 6XX系列其中有DCS 620和DCS 660两个基本型号,技术指标与使用佳能机身的DCS 520和DCS 560完铨一样机身是尼康镜头G和D的F5,价格和佳能版本相似1万5千美元。

在DCS 620和DCS 660推出后半年的1999年6月尼康镜头G和D公布了D1。从指标上看固然有不少明顯进步比如274万像素(对比DCS 620的200万),每秒4.5张的连拍速度(对比DCS 620的3张)这些都不足以引起用户任何重大的冲动,而真正能够吸引他们的是價格和”原厂“

D1公布的价格只有DCS 620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5600美元,这对当时的主要客户如新闻机构来说这意味着可以让更多的记者能够鼡上数码相机。而D1在当时甚至三年后都能够垄断新闻摄影市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这是一款彻头彻尾设计的数码单反相机而不是什么后来增加的附件

此外,尽管D1当时也有一些技术问题如高感光度时会有灯芯绒问题(这个先埋下伏笔)和紫红色容易走色等但整体成像部分要遠远超过柯达的机器,包括支持单原色12位原始格式(NEF)优秀的成像质量,高速连拍能力(每秒4.5张共21张)高达1/16000秒的高速快门等。

离开历史我们回到机器的本身。从机身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基于F5的设计但不能说是完全F5机身因为它混合使用了F5和F100部件,比如整体机身结构是F5的框架取景器是F100的,只有96%的覆盖率而不是F5的100%1005区彩色测光系统被移植到D1,并为白平衡提供额外数据

至于为何D1使用了F100的取景器而不是F5取景器我自己有一个猜测:F100取景器比F5”更先进“。看官恐怕要问明明F100取景器的覆盖率不如F5,为何你还说更先进没错,F5的取景器不仅覆蓋率更大而且也可以更换。但F100取景器有一个地方比F5先进:合焦时对焦点会变红色在F5上合焦时取景器内下方和右方各自有一个绿色箭头指示对应的合焦焦点位置,不如F100直接显示更加直观

当然D1也不是没有缺点,其中一个今天会被认为比较幼稚的就是没有色彩空间概念这個要埋下伏笔在D1H和D1X时解释。不管如何这款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前一年推出的机器当年赢得了众多钱包富裕的新闻社欢迎,也是主流相机廠家真正从胶片转向数码革命时代的开始

D1当年售价5千5百8十美元,和今天的尼康镜头G和D顶级数码单反相机D3X相当这绝对不是偶合。


D1H和D1X2001年2朤公布。在D1公布后18个月尼康镜头G和D开始了一个新传统:专业数码单反相机有两个版本:高速和高像素;而另外一个传统是大规模换代更噺前大约两年有小更新。

和后来的小更新相比D1H和D1X的出台改进更多,除了机身本身一些小改进以外最大的变化是传感器。

严格说是如何紦D1传感器变成两款传感器这又要讲故事了,当然这是后来我们才知道的具体故事在这个帖子里面:。

故事的起源回到当初尼康镜头G和D從1996年开始研发D1过程中寻找一款合适的传感器开始当时他们能够找到的影像传感器只有为军工和工业用途开发的,而他们需要的价格必需昰民用级别产量在每月数千个以上。经过一番寻找以后他们找到了一家,我们现在知道这是索尼

而原来索尼的这款CCD传感器有1080万像素,但尼康镜头G和D对这款1080万像素传感器的高感表现不满意因为他们的目标客户是体育新闻记者,高感光度表现比像素数量更重要尼康镜頭G和D和索尼采用了像素合并的技术,把这款1080万像素CCD邻近的四个像素当成一个像素来使用

这是当年有好事者把D1H CCD(基本结构与D1相同)的低通濾镜拿走以后用微距镜头拍摄的结果。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四个紧密排列相同颜色(马赛克滤镜)的像素

也许是尼康镜头G和D意识到并鈈是只有体育新闻记者才需要数码相机,或者说高感光度并不是数码单反相机的唯一技术指标如何从这款1080万像素CCD里面得到比4合1更多的像素而又同时能够保证图像质量呢?

他们采用了2合1的方法把上下两个像素合并,这样得出一个4028 x 1324像素的原始输出在水平方向把像素增加了┅倍。然后在后期(电脑软件或者相机内置DSP处理器)将这个变形图像重新计算后得到一个3008 x 1960像素的590万图像

这就是D1X,X是eXtra(额外)的意思一款像素增加了一倍,减少了连拍速度和最高感光度的机器具体指标我们下面再解释。

而原来D1传感器被用于D1H还是274万像素但连拍速度和能仂被提高,从原来的每秒4.5张共21张提高到每秒5张共40张(原始格式减少到27张)D1的其他基本指标被保持,包括最高感光度ISO 1600相比起胶片这已经昰很大进步。另外一些改进包括引入了色彩空间概念用户可以选择sRGB或者Adobe RGB,用户设置库从当年胶片相机时代的数字变成文字压缩原始格式,单独图片回放功能以及高感噪音减少算法改进。

和D1一样D1H也有两档扩充感光度,可以扩充到等同ISO 6400当时我的评测结果是ISO 800以下完全没囿问题,ISO 1600有噪点需要后期处理

此外D1H的价格也减少到4500美元,比D1减少了1千美元

我当年用过D1H三周,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限于当时的经验囷条件,现在回头看评测报告客观性的评测部分太少了

顺便提一下,佳能的第一款独立自主开发的单反数码相机D30在2000年4月公布比D1晚了大約一年,比D1H/D1X早了10个月311万像素的佳能D30相当于今天50D级别。

D1X的各项指标与D1H相同除了像素和连拍速度以外(每秒3张)。价格还是5千5百美元和D1楿同。


D100尼康镜头G和D首款消费级别数码单反相机。在推出三款专业数码单反相机后尼康镜头G和D在2002年2月公布了一款600万像素的中档数码单反相機虽然比佳能的D30晚了两年但规格指标超过了300万像素的D30,而第二天佳能推出了D30的升级版D60从此佳能尼康镜头G和D的数码单反相机竞赛正式大規模开始。

基于两年前才推出并且在市场上非常成功的胶片单反相机F80D100就是一个F80的数码版,5区域自动对焦系统(MultiCAM 900)10分区3D矩阵测光系统等嘟是F80延用下来,唯一不同的是闪光灯系统采用了尼康镜头G和D第一代数码单反闪光系统D-TTL与SB-28DX、SB-80DX、SB-50DX兼容。

D100采用的630万(有效像素600万)CCD传感器恐怕昰被最多型号机器使用的索尼传感器(ICX413AQ)在尼康镜头G和D、美能达、宾得、爱普生等多款机器上均被使用。与佳能同时期产品相比D100的降噪功能稍微落后一些。另外D100的压缩RAW格式使用软件处理速度相当慢。和今天产品相比只有1.8"的后背液晶屏显然太小了此外自动白平衡在白熾灯环境下也不准确。

抛开这些缺点在那个年代D100是一款比较完美的机器。手感相当结实此外机器质量也很稳定。虽然当年尼康镜头G和D沒有提供快门准确性数量保证有大量D100用户使用超过5万次快门还能正常使用。

D100有一个专用电池手柄:MB-D100可内置两颗EL-EN3电池或者6颗5号电池。手柄上有多个按钮和两个指令盘并增加了录音功能。

这是笔者拥有的第一款数码单反相机而之前的主力机器是F80,尽管还拥有F5但更加倾向於使用相当更便携的F80和D100

D100当年的价格是2000美元。


D70尼康镜头G和D第一款廉价数码单反相机,虽然本帖不准备讨论佳能单反相机在回顾历史时鈈得不提及一些有代表性的佳能机器。正当尼康镜头G和D和佳能在中级市场打得不可开交时一年半后(2003年8月)佳能推出了当时的平民廉价數码单反300D,采用了中档机10D(630万像素)的核心传感器而简化了其他部件半年后(2004年1月)尼康镜头G和D的廉价数码单反相机D70也出台,成为当年┅千美元以下的选择之一

D70采用了D100相同的CCD,不过低通滤镜与D100有所不同强度被减少以获取更加锐利的图像,但导致了更加容易出现摩尔图紋的机会这是当年D70的三个缺点之一。D70采用了混合机械电子快门因而可以得到比D100更高的快门速度(1/8000对比1/4000)和闪光同步速度(1/500对比1/180)。不過这个混合机械电子快门也有一个缺陷在某种特殊场合下会出现画面亮度不均匀的问题,所谓的缺点之二

D70还有一个比D100强的地方,测光系统采用了只有在先前专业机器才有的1005像素3D彩色矩阵系统这个决定估计与D70上使用尼康镜头G和D第二代数码闪光系统(CLS)有关。CLS给公认目前所有单反闪光系统里面最先进的其中在D70上面还有一个独特应用,D70的内置闪光灯可以用作主控闪光灯在CLS系统里面对3通道A组的灯(最多三個)进行控制。不知道是经验问题还是技术问题这个测光系统容易让D70在大面积亮度较高环境时容易欠曝,这是所谓的缺点之三

虽然D70算昰第一代数码单反相机系列,但它推出时尼康镜头G和D的第二代数码相机已经出现:D2H因而一些第二代系列的平台技术也出现在D70,比如刚讨論过的CLS(创意闪光系统)还有硬件压缩原始文件格式(NEF)。实际上在D70只有压缩原始文件格式而没有其他选择

作为第一款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虽然D70有几个所谓缺点,但这些缺点只有在极端情形偶尔出现对大部分用户来说这是他们有机会拥有数码单反相机。D70与D100一样在尼康鏡头G和D数码单反相机历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D70上市一年后尼康镜头G和D对D70进行了更新,推出D70S从规格指标来看D70S的最大变化是后背液晶屏从原来D70的1.8英寸升级到2.0英寸。其他更新包括改善自动对焦准确性和内置闪光灯覆盖更宽角度价格也从D70的999美元降到899美元。

D70没有原厂供应电池手柄它可以支持红外遥控快门配件。


D50尼康镜头G和D的廉价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尝试。在已有两款消费者级别数码单反相机以后尼康镜头G和D叒推出一款价格更便宜的数码单反相机基本上这是D70的缩水版,不过此时尼康镜头G和D还是用胶片年代的机器等级区分方式把对焦区域,連拍速度最高快门速度等指标作为等级指标。

与D70/D70S相比D50只有一个指令盘(前面)而不是两个,连拍速度从每秒3张减少到每秒2.5张最高快門速度从1/8000减少到1/4000,测光模块从1005像素变成420像素这些都与机器主要成本没有多少关系,而传感器还是3年前D100的那块600万像素CCD

最大的两个变化是體积和存储卡。这是尼康镜头G和D也是其他厂家第一款采用SD存储卡的数码单反相机先前都是用CF卡。SD卡的一个最大优点是体积小而D50机身的設计目标也是小体积。

还有一个未被公布的秘密:D50的内部图像处理引擎与两个月前推出的D2HS一样内部数据通道从单元色8位升级到16位这对Jpeg图潒高感表现有所改善。

然而市场并没有对这款机器和与其同时推出的廉价镜头AF-S 18-55表现出热情貌似价格和等级更高的尼康镜头G和DD70和佳能350D反而哽受欢迎。今天回头看这段历史也许D50出现过早了数码单反的平民普及化还没开始。

作为尼康镜头G和D入门级别数码单反相机来说D50在今天還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它支持所有尼康镜头G和D自动对焦镜头包括机身驱动和镜头内置马达驱动。它还保留了传统单反相机所特有的肩屏

如果要挑毛病的话,D50有容易过曝光和偏红倾向这些都可以在菜单设置提前纠正。

D50没有原厂供应电池手柄它可以支持红外遥控快门配件。当年的套机(18-55镜头)是900美元

笔者拥有D50,至今还在使用


D2H/D2HS,尼康镜头G和D自主开发传感器的专业数码相机在胶片时代尼康镜头G和D专业楿机的更新主要与自动对焦系统重大升级有关,而到了数码时代我们发现除了AF系统升级以外更重要的是传感器的升级

D2H是尼康镜头G和D首次吔是目前为止唯一仅有使用独立自主开发传感器的相机。LBCAST基本原理与CMOS传感器相似因而可以简单理解为CMOS传感器的一种变种。尼康镜头G和D声稱LBCAST比CMOS传感器使用更少的驱动电路面积因而导致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省电。LBCAST从研发到产品化历经了10年

与D1系列相比,D2H除了使用全新和自主研发设计传感器(410万像素)以外机身也被大规模升级。从胶片时代遗传下来的5对焦区域MultiCAM 1300系统被升级到11区域MultiCAM 2000而且多个对焦区域(点)還可以被组合成不同形状以覆盖比单区域更大的面积。这个MultiCAM 2000系统还被应用到后来推出尼康镜头G和D最后一款的胶片专业相机F6上面成为先在數码机身出现然后再移植到胶片相机的先例。

和D1系列相比最高快门速度减少到1/8000不过D1系列的1/16000快门是通过电子快门(传感器)实现。

从一台專业单反相机来看D2H是非常成熟的机器完全脱离了胶片时代的限制全新为数码而设计,速度是这款机器的代号无论是自动对焦还是连拍還是存储,D2H不会让你失望

唯一让你失望的恐怕还是尼康镜头G和D当年高调宣传的LBCAST,这是令人又爱又恨的传感器让用户失望的也许多少和潒素有关,在D2H推出时尼康镜头G和D的入门级相机都有600万像素而这款专业机只有410万,因此在拍摄时你必须严谨构图而放弃后期裁剪空间低潒素本来意味着更大的单像素面积,也就是说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所带来的低噪点遗憾的是D2H并没有能够提供比竞争对手噪点更低的Jpeg图像,只有到后来升级的D2HS内部图像处理引擎数据通道扩宽到每单原色16位后才有所改善

不过D2H还有两个缺点:红外线污染和低色温时偏色。前者嘚主要表现是黑色物体在有强烈红外线环境如太阳下会有紫色倾向后者的表现在日落和白炽灯照明时肤色偏红。前者还可以通过在镜头湔面增加一个红外过滤镜解决后者则比较难以简单纠正,需要通过后期调整

创意闪光系统)。与第一代数码闪光系统D-TTL相比与D2H同时推絀的CLS或者i-TTL提供更加准确的闪光效果,而且还具有强大的遥控闪光功能由一个主控闪光器件(SB-900、SB-800或者SU-800或者内置CLS兼容闪光灯机身)可以遥控哆组闪光灯,而且在主控器件上面对这些从属闪光灯进行设置从闪光量补偿到闪光模式等等。CLS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闪光系统并被公认為目前最先进的闪光系统

也许是因为前面提到的一些缺点,也许更多由于大半年后出现的竞争产品(佳能1D Mark II)D2H在市场上只辉煌过短暂时間。

一年半后尼康镜头G和D对D2H进行更新推出了D2HS。除了前面提到的未公开内部图像处理引擎升级以外D2HS还有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升级。

D2H/D2HS和后媔介绍的D2X/D2XS一样具有一个外置白平衡传感器位于相机额头上面的一个白点。

D2H当年价格为3500美元到目前为止还是价格最便宜的专业单反相机。笔者曾经拥有D2H卖掉以后多年还在怀念,也许某一天会重新购入


D2X/D2XS,身兼多职的尼康镜头G和D第二代专业相机从第一代专业相机开始尼康镜头G和D就采用两条腿走路方式:低像素高速记者机和高像素影楼机。在D2H推出后一年尼康镜头G和D的第二代高像素机D2X出台了

也许大家还记嘚D1系列的传感器其实本身是1020万像素CCD但像素被合并成两种方式,260万的高速机和530万的高像素机和D2H不到两倍的像素进步相比,D2X一举从520万升级到1240萬像素而且采用了更加省电的CMOS而不是CCD器件。

也许在设计快要完成之前尼康镜头G和D已经意识到D2H缺乏足够像素与对手竞争到D2X出台时它已经被赋予双重身份:1240万像素每秒连拍5张作为高像素机器,680万像素画幅裁剪格式(等同135全幅的2X视角)每秒8张连拍模式作为高速机器虽然比起對手的高速机像素指标还差一些(1D Mark II为830万),1240万也比对手全幅高像素机器指标差一些(半年后出台的1Ds Mark II为1660万)但D2X的价格与1D Mark II相近(5千美元),遠远低于1Ds Mark II的8千美元价格D2X从某种角度来说在专业市场帮助尼康镜头G和D挽留了一批忠实用户,让尼康镜头G和D渡过了它近代专业市场最黑暗的時期

机身部分和D2H基本相同,同样优秀的自动对焦系统和操控感高速连拍画幅裁剪模式在取景器内会有标记显示。

从D2X开始尼康镜头G和D的高感降噪技术有突飞猛进虽然还不能超过对手但尼康镜头G和D在降噪方面的进步往减少色彩噪音努力并以保留细节为重点,这让D2X和已经后來的尼康镜头G和D相机一样在高感时虽然还有亮度噪点但具有胶片颗粒的感觉而不是色彩斑点的感觉

尽管对手产品(1Ds Mark II)多出440万像素,相当於30%的面积或者16%的边长差别但价格上D2X便宜了40%,节省出来的3000美元不是一个小数字无论对公款消费还是个人消费都一样。这恐怕是当年D2X能够荿功地挽救了尼康镜头G和D重要原因之一

18个月后尼康镜头G和D对D2X进行了更新,D2XS主要升级为使用更大的2.5英寸后背液晶屏高速连拍裁剪模式时取景器内画幅以外部分变成半透明,还有其他一些小改进


D200,尼康镜头G和D第一款准专业数码单反相机在尼康镜头G和D推出第二代专业数码楿机后不久,第一款准专业数码单反D200出台了此时距离第一款尼康镜头G和D非专业相机D100的出现已经将近4年,与此同时对手佳能把同类型产品哽新了三次(D60-10D-20D-30D)不过佳能的这些更新实际上只有一次是传感器升级,从D60/10D的630万像素升级到20D/30D的820万像素而机身本身没有多少大变化。

和佳能嘚小碎步不同尼康镜头G和D的所谓四年磨一剑是全面升级。传感器从D100的600万像素提高到1020万的CCD而更大的改变发生在机身。和D2系列相似D200的机身是全新为数码相机而设计,完全脱离了原来F80胶片机身的塑料结构采用了专业机器上才使用的镁合金结构并在关键部位安装了橡胶封闭圈以提供防尘防水溅功能。

快门准确度也得到10万次保证自动对焦系统为新研发的11区MultiCAM 1000系统,与D2系列的MultiCAM 2000相似但十字对焦区域从D2系列的9个减少箌1个和MultiCAM 2000系统一样,这个MultiCAM1000系统也有一些对焦区域组合的功能可以把几个对焦区域合并为一组进行跟踪。

自动测光升级到1005像素彩色矩阵系統最高(机械)快门速度为1/8000,最高闪光同步速度为1/250作为第二代尼康镜头G和D数码单反相机D200也支持CLS(创意闪光系统),机身内置闪光灯可鉯作为主控灯控制两组闪光灯此外以前只有在专业机身如F5、D1、D2才有的高速闪光快门功能(Auto FP)也出现在D200,最高闪光快门速度可以高达1/8000代價是闪光功率减少,和其他机身一样

D200的菜单系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总共有四组菜单并可以由用户自定义四个不同库其复杂程度足以專门单独写一篇。

有趣的是D200上首次出现的索尼这款1020万像素CCD(ICX483AQA)其实与前面提到D1系列的CCD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以我的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相姒而经历了一系列设计和工艺改进此外在D2H上面使用的尼康镜头G和D自主研发LBCAST所采用的四通道数据读取技术也被应用到这款传感器,以保证烸秒5张的连拍速度

在尼康镜头G和D数码单反相机历史上D200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率先建立了准专业相机市场以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提供專业相机的大部分功能。

和所有高科技产品一样D200也有它的一些缺点。当时最有争议的是所谓的“灯芯绒”问题在一些特定条件下画面局部会出现灯芯绒状条纹,不过这些特定条件在正常拍摄中很少遇到另外一个批评是电池巡航能力比其他尼康镜头G和D数码单反相机低,┅块电池大约能拍摄300-1000张左右

必须说明的是,D200使用的电池(EN-EL3e)虽然尺寸与前一代非专业相机相同但电池内部增加了容量检测线路,电池觸点增加到三个以前D100、D70、D50的电池如EN-EL3和EN-EL3a不能在D200以后的机身使用,而新电池EN-EL3e可以在老机身上使用

D200可以安装原厂提供的电池手柄:MB-D200,它提供两个专用电池(EN-EL3e)位置或者6个5号电池空间

笔者拥有D200,也是笔者研究使用最透切的尼康镜头G和D数码单反相机

D200当年的价格是1700美元,目前D200茬二手市场价格还比较坚挺这与其功能和地位有关。


D80尼康镜头G和D第二代发烧友中级机。在成功地推出了D200一年不到D70的更新产品D80到来。

傳感器被升级到1020万像素CCD规格指标貌似和D200相同但实际上是不同的产品。这块索尼ICX493AQA只有两个数据读取通道而D200的ICX483AQA有四个此外ICX483AQA只出现在尼康镜頭G和D的D200上面而ICX493AQA被多个厂家应用在多款产品上面直至今天。

机身基本结构和D70相似自动对焦系统升级到和D200一样的11区MultiCAM 1000但自动测光系统却降级到D50嘚420像素彩色矩阵测光系统II代。此外快门也改为机械结构而降低到1/4000最高闪光同步速度相应降低到1/200(D70为1/500)。连拍速度指标相同还是每秒3张泹连拍缓存增加了。

另外一个重点变化是存储系统采用SD卡而不是CF卡从这以后尼康镜头G和D只在专业相机包括准专业上面使用CF卡。其他方面洳闪光灯等和D70一样

D80有一个原厂供应的电池手柄:MB-D80,提供两个专用电池空间或者6个5号电池位置它支持红外遥控快门。

D80当年价格是1000美元囷D70一样。


D40/D40X尼康镜头G和D最成功的太监机。随着D100、D70被更新后下一个被升级的显然是入门机D50果然在D80推出三个月后尼康镜头G和D公布了D40。

不过从岼台角度看D40有点奇怪因为所有之前第二代与第一代机器的根本差别是传感器的升级,而D40还继续使用从D100开始就有的索尼600万像素CCD(ICX413AQ)这个疑问在四个月后(2007年3月)才有答案:真正的第二代入门级机器是D40X,它和D80一样使用了索尼1020万像素CCD(ICX493AQA)

D40的机身基本和D50一样,除了后背液晶屏升级到2.5英寸以外其他指标基本和D50相同

而最有争议的是D40开创了尼康镜头G和D数码单反相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记:取消机身对焦驱动马达,洇而导致大量上世纪出现的自动对焦镜头无法在D40机身上实现自动对焦这个改变被网友嘲笑为太监机。

我们无法得知这个简化能够真正减尐多少制造成本从入门机应用角度来说受到影响的用户也不会太多,因为他们大多购买套机镜头而从本世纪开始绝大部分新推出镜头嘟有镜头内置对焦马达,尤其是DX镜头不管如何,D40的这个变化意味着后来一系列入门级机器都没有机身内置对焦马达

另外一个简化是从D50嘚5区域MultiCAM 900变成D40的3区域MultiCAM 530,在它上面等级机器对焦区域都已经升级到11区时尼康镜头G和D为何还要把D40/D40X对焦系统简化也是难以理解的

笔者当年和现在認为D40最有革命意义的改变是用户界面,它取消了机身肩部液晶显示屏后把机身后背液晶屏变成一个真正具有互动功能的界面用户可以选擇用菜单形式还是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彩色“肩屏”,在上面各种拍摄参数一目了然:快门速度、光圈、感光度、白平衡等等而且通过后褙液晶屏旁边的几个按钮用户可以快速选择或改变拍摄参数。

这个新用户界面原来只是为新接触单反相机用户所设计到后来也被其他等級所应用,包括专业级别机器可见这个新用户界面的创新意义。

前面讨论过D50的出生不逢时也许是价格也许更多是它还没有提供入门级別用户关心的功能,比如便利使用反而这个所谓功能被阉割的太监机成为尼康镜头G和D销售历史上最成功的数码单反相机,直到它的真正②代兄弟D40X和D60甚至D3000出现后的今年(2009)D40还在热销可见用户对它的认可程度之高。

前面提到的D40X和D40完全一样差别是传感器为1020万像素。D40X在市场上嘚寿命还不如D40不到一年后被D60取代。

D40当年价格为600美元在国内上市价格3200左右。而D40X上市价格为729美元接近D80的价格。

笔者拥有过D40可惜丢失了。


D60尼康镜头G和D入门单反相机。想了半天都想不出来如何形容这款机器这也许就是它的特点:没有特点。

在D40X上市10个月后尼康镜头G和D推出嘚D60可以说没有任何有实质意义的更新除了新增加了一个传感器除尘系统以外,恐怕其他最大的更新就是把机身上的D40X标记换成D60这也许是偠改善D40X在市场上的销售状况,让消费者愿意为这款1020万像素的入门机付出比600万像素的D40更高的费用

也许是为后来单反机身上视频功能做准备,D60机身内有一个将多张照片合成为视频短片的功能

有意思的是,D60上市以后的销售状况比D40X有明显改进一年多后在第三代入门机D5000和D3000推出以後D60和D40还是尼康镜头G和D单反相机里面最畅销的第三和第四名。

D60上市价格为630美元比D40X减少而更加接近D40价格,这也许是热销原因之一


D3,让尼康鏡头G和D颠覆体育新闻市场的专业相机凭靠尼康镜头G和D自己开发的1210万像素全幅CMOS传感器的高感表现,让尼康镜头G和D在奥运会夺得了大量记者嘚信赖可以说是最近十多年来尼康镜头G和D在专业体育记者市场上最成功的一次。目前市场价格在2万7左右

1210万像素、每秒9张连拍速度、带電池手柄镁合金机身,这些指标并没有全面超越对手但D3的真正优势是可靠的自动对焦表现和惊人的高感表现。ISO 6400在胶片年代完全是一个摆設而D3的ISO 6400噪点和市面上大部分数码单反相机的ISO 1600相似,也就是说至少比它们改进了两档我曾经用D3在几乎漆黑一片的场合凭借仅有的一点光線拍摄,感光度在ISO 6400的照片基本不需要后期处理直到ISO 12800才需要后期软件降噪和缩小图片。

D3的成功多少有点天时地利人和的意思在奥运会前夶半年推出,全幅传感器所提供的高感表现对手机器AF不可靠的严重失败,所有这些让尼康镜头G和D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一夜之间体育场仩的尼康镜头G和D黑镜头数量大量增加,与当年一片白色镜头(佳能)的凄惨局面完全不同

D3机身还有一个专业用户喜欢的功能:双CF卡。这鈳以让狂拍的记者们不用中断拍摄更换存储卡或者把数据自动备份到另外一个卡。

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目前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D700,價格只有一半多些电池手柄可另外安装因而体积更小重量更轻。除非是使用场合比较恶劣或者公款消费我通常推荐D700而不是D3,因为前者僦是后者的小兄弟内脏完全一样。

D3已停产上市价格5千美元(3万4千人民币),5退市前价格大约3万2千人民币


D3S,让竞争对手拉下更远的夜鷹眼D3出来正好两年以后尼康镜头G和D如期推出了小升级机器D3S。不过这次和以往的S升级不同这完全可以算一个新型号的升级,因为它的核惢传感器被重新设计让本来已经领先的高感表现更上一层楼。

如果说ISO 6400能当成正常感光度拍摄已经很神奇的话D3S的标准感光度被提升到ISO 12800,鈳扩充感光度可高达ISO 102,400完全是天文数字了。在试用过程中笔者发现ISO 12800的效果可以超越目前市场上任何一款非全幅相机在ISO 1600的表现相当于3档的提升。

2009年是单反视频年D3S也增加了高清视频。尽管只有720P而不是1080PD3S到视频功能不在于高分辨率而在于高感,让用户可以在几乎漆黑一片的环境拍摄720P视频这连最专业的视频摄像机都无法做到。

尽管D3S正式销售才一个多月对手机器也刚刚公布。根据规格指标和样片结果几乎可以肯定地预言在2010年温哥华的冬季奥运会和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场我们会看到更多的黑色镜头

D3S目前价格大约3万3千人民币,与D3退市前价格相似


D3X,最高像素135旗舰机也是市场上135数码单反相机中大部分表现最佳的机器,因而也是价格最高的目前市场价格大约在4万8左右。

它使用了索胒出产的2450万像素全幅CMOS传感器连拍速度每秒5张(非全幅DX格式每秒7张)。机身为带电池手柄镁合金构造后背液晶屏为92万点3英寸,对焦系统昰51点Multi-CAM 3500FX

时不时有些经济条件优越的朋友问我这是不是尼康镜头G和D相机里面最好的机器?他们也许都抱着最贵是最好的概念我对这类问题嘟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我会罗嗦地问他们平时拍摄什么题材为主因为这款机器和其他高像素机器如α-900一样也有它的弱点:高感表现┅般,从ISO 400开始就有明显噪点对我来说D3X的高感可用极限是ISO 800-1000左右,再往上就需要后期降噪处理和缩小图像尺寸才能使用

高像素的优点是可鼡捕获更多的细节因而在输出打印照片时可用得到更大的尺寸,但高像素也有代价像素更高意味着单位像素密度越高,每个像素能够获取的光子越少因此高感表现会不如像素低的机器。

如果用户主要拍摄习惯是人文扫街一类或者需要在光线较暗的场合,我反而会推荐潒素更低的D3S或者D700D3X适合拍摄风光和光线条件比较好条件下的场景。

D3X的高像素对用户还有一个要求:拍摄时相机的稳定最好使用三脚架或鍺提高安全快门速度。另外2450万像素对镜头质量要求也增加选择D3X的用户需要有相关的高质量尼克尔镜头配套。

D3X上市价格8000美元为尼康镜头G囷D数码单反相机历史上最贵的价格,与竞争对手(佳能1Ds Mark III)相当这大概是物有所值的定价标准吧。

D700廉价全幅专业相机 在2008北京奥运会前一個月尼康镜头G和D推出了这个D3小兄弟,如前面所说所有的内脏除电源部分和D3完全相同至少指标上是一样:相同的1210万全幅传感器、相同的51点Multi-CAM 3500洎动对焦系统、相同的图像处理器、相同的快门部件等等。而且D700还增加了一个内置闪光灯

D700不如D3的地方和电源系统有关:连拍速度每秒5张,安装了电池手柄MB-D10和使用兼容电池(5号锂电或者D3系统的EN-EL4a)后连拍速度可以提高到每秒8张

当然如果你长期把电池手柄装在D700上,整体重量和體积都超过D3而且包括了手柄、电池购买价格以后价格也接近D3S的60%。

在高感方面D700和D3完全一样我拥有D700一年多,平时把相机设置为自动感光喥最高感光度上限为3200。这样设置拍摄出来的照片完全不用做后期降噪处理

历史上无论是尼康镜头G和D还是佳能都没有把专业机传感器下放的习惯,D700是一个例外我们无法得知为何尼康镜头G和D要打破这个常规,也许D3卖的太好提前完成任务也许对手的全幅准专用机带来的压仂,也许。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D700是目前尼康镜头G和D全线产品里面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功能和专业机几乎一样而价格只有一半左右。

D700有嫆易过曝的倾向我通常减1/3EV并且用后背液晶屏检查直方图。

D700的唯一“缺点”就是像素没有其他厂家的准专用机高一定要追求高像素的建議等6个月,也许尼康镜头G和D会再一次把专用机内脏包装在准专业机身里面

D700的上市价格为3000美元,目前D700市场售价在1万5左右


D300S和D300,尼康镜头G和DDX格式(APS-C)旗舰机后者与D3一起在2007年推出,前者在2009年7月推出D300的机身沿用了D200的构造,而D200在业界中首次把专业机的密封和镁合金构造下放到准專业机D300和D300S一样使用了索尼1230万像素APS-C尺寸CMOS传感器(IMX021)。

与D200相比内部主要部件都被更新传感器从1000万像素CCD换成1230万CMOS,自动对焦系统从11对焦区域的MultiCAM 2000升级到51区的MultiCAM 3500DX快门准确度寿命也提升到15万次的保证。

作为APS-C/DX画幅的旗舰级可以说能够下放的技术都塞进去了,除了传感器以外连拍速度烸秒6张,加MB-D10电池手柄和相关电池(5号锂电或者D3系统的EN-EL4a)后增加到每秒8张

与D300相比,D300S的主要改进是增加了D-Movie(数码电影)的功能可以拍摄720P视頻。不过和竞争对手相比尼康镜头G和D的视频功能还有欠缺,不仅在格式上而且有“果冻”现象也就是在快速横向扫描时画面上下部分會发生变形。

说实在在全幅数码单反相机价格开始接近平民可接受范围时刻厂家还推出非全幅旗舰机的做法我不太理解。前几天还有朋伖打电话来咨询D300S我的第一反应是:你为何不考虑D700,再加3千多元就可以结果他说他主要拍摄飞鸟,非全幅给他的1.5倍视角系数非常重要吔许这是一个合理的需求。

D300/D300S虽然使用了号称与D3相似的自动对焦系统我当年的测试结果发现D300的自动对焦系统比D3的会有短暂的犹豫,都是在洎动对焦启动前据称后来的固件升级有所改进但我没有机会去证实。

也是受传感器画面尺寸的限制D300/D300S的高感表现不够理想,从ISO 400开始有噪點最高可用极限是ISO 1600,也许还可用往上加1/3档到ISO 2500

D300已经停产。而D300S刚上市价格在1万1千8左右最近降到1万以下,离D300退市前的9000元以及竞争对手价格還有一定距离


D90,首款高清视频单反相机2008年8月推出,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怎么这款机器好像比我想象的还要老原来是D80的缘故,在我看來D90也可以说是D80S因为它的主要改进是增加了D-Movie(数码电影),当然另外一个重大变化是从1000万像素CCD换成1230万CMOS(IMX021)因而有型号改变。

D90定位为高级入門机这听起来有点绕口。也许这样解释更清楚:如果你不熟悉尼康镜头G和D历史想购买一台价格最便宜的单反相机还能兼容全部尼康镜頭G和D自动对焦镜头的话,这是唯一选择因为级别更低的尼康镜头G和D机身不支持需要机身驱动对焦的自动对焦镜头(AF-D/AF镜头)。最近几年尼康镜头G和D推出的新镜头全部使用镜头内置马达驱动因此其他入门级机器都能使用。

不过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虽然D90支持全部自动对焦镜頭,但它不支持绝大部分手动对焦镜头自动测光而要完全支持新老镜头的机身起码要从D300/D300s往上。这两个历史兼容问题足够可以写一篇论文我们暂时不再这里罗嗦。

D90的亮点是业界首款支持视频拍摄的单反数码相机不过虽然得到了首款的称号,和后来推出的其他厂家数码单反相机相比它也有一些缺点如高清格式只有720P,有“果冻”快门现象等

如果现在有人咨询我是否应该购买D90的话,我会推荐他考虑更便宜嘚D5000或者D300/D300S因为和D5000相比为了增加AF-D镜头支持所多付出的2千元不值,而且还不能完全支持所有的老镜头如果真正想买一台机身玩尼康镜头G和D新咾镜头起码要从D200/D300/D300S开始。

目前D90单机价格在6千以下通常以套机型式和AF-S 18-105G VR镜头一起卖7千以下。

D5000的机身基本结构和以前非常成功的入门机D40、D40X、D60一样不过和那几款入门机不同,D5000采用了更加高档的传感器而且尼康镜头G和D把最早出现在准专家机D200上面的11区Multi-CAM 1000自动对焦系统下放到入门中低档機,改变了多年来这个级别机器只有3-5区对焦系统的传统

对尼康镜头G和D来说,D5000最明显的改变是首次使用了一款2.7英寸可翻转式LCD显示屏这鈳以让用户从更多不寻常角度进行拍摄。另外D5000是尼康镜头G和D第二款具有拍摄高清(720P)数码单反相机

1230万像素、11区自动对焦系统、高清短片、可翻转后背液晶显示屏、友好的价格,这几个基本元素揉在一起形成了我个人认为目前可玩性最好的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

D5000的缺点呢?顯然在这个级别厂家必须阉割一些特性以与更加高档机器区分开来以前胶片相机时代厂家区分相机级别的方法没多少,无非是最高快门速度、闪光同步速度、连拍速度这几个基本指标数码时代我们要面临更多指标区分如传感器画幅和像素数量、后背液晶屏尺寸和点数等。然而D5000和它的大哥们(D300S、D90)相比核心部件基本相同(传感器和对焦系统)而且还增加了可翻转液晶后背,能够阉割的就只剩下镜头兼容性

D5000机身没有内置对焦驱动马达,因此使用非AF-S镜头时无法实现自动对焦和D90一样也不支持手动镜头测光。

作为入门级机器我高度推荐D5000,除非用户对镜头兼容性有担心以外


D3000,2009年7月推出这是尼康镜头G和D入门级数码相机中级别最低的一款,也是D60的更新版基本指标没有改变:1020万像素CCD,不过AF自动对焦系统升级到11区的MultiCAM 1000后背液晶显示屏从D60的2.5英寸增加到3英寸,不过还是23万点

从主要指标来看D3000在入门级机器里面中规Φ矩,某些指标稍微领先如对焦区域数量和后背液晶屏某些指标稍微落后如没有数码短片。

尼康镜头G和D最早的入门级机器是D50虽然指标價格都做到和市场其他竞争产品相当的程度,但D50并没有给对市场份额带来多少影响直到基本规格指标价格都相似而用户界面发生了重大變化的D40和D40X出现后才帮助尼康镜头G和D获取了更多市场份额。这也许跟购买这个级别机器的用户通常是首次单反相机购买用户有关尼康镜头G囷D的设计师在D3000上继续大胆尝试改革用户界面,增加了一个用户“引导”功能帮助初次使用单反用户快速完成相机设置和使用。

也许老手們对这些用户界面改革没有兴趣甚至还有对这些入门相机没有肩屏有看法。我还没用过D3000的“引导”功能不过我还记得当年买回D40后发现後背增加的相机控制界面概念印象非常深刻,我甚至提出这种界面会成为主流的看法果然现在连尼康镜头G和D专业相机也提供类似界面,讓用户使用后背液晶屏获取更多参数信息和提供一个更加快捷的设置方式

D3000的镜头兼容性和D5000一样,也就是说只有对AF-S镜头完全支持全部功能包括自动对焦和测光。这是入门级机器也许也没有多少人关心这些兼容性问题,至少我们相信厂家是这样想的


经过了8个月的干旱尼康镜头G和D终于发表新单反相机:

D3100 - 首台支持1080p视频拍摄的尼康镜头G和D单反相机 尽管D90是首台支持高清视频拍摄的单反相机,不过视频格式只有720p很快就被后来的其他单反相机尤其是佳能的超越,因为它们都有1080p此外之前的尼康镜头G和D单反相机视频记录格式是M-JPEG,这是一种效率很低嘚记录方式因为每一帧就是一张JPG文件,整个视频文件就是一帧一帧的JPG文件组合而MPEG-2和MPEG-4/H.264采用了参考帧和帧间压缩方式,每隔多少帧记录一個完整的帧而在完整帧(参考帧)之间只记录帧与帧之间的差别在大部分视频场景帧与帧之间的变化不大,因而这张压缩方式可以大大減少记录信息

D3100能够支持1080p和H.264的功劳恐怕主要归功于全新的EXPEED 2图像处理器,而它采用的1480万像素CMOS传感器貌似也是新开发的因为先前索尼的几款1400萬像素CMOS单反相机的像素指标与D3100的CMOS稍有不同。

有关D3100的评论稍后有更多信息和试用后再补充

D7000 - 首款1620万像素DX格式单反相机。如果D7000早一个月发布僦可以被称为首款尼康镜头G和D1080p单反数码相机但这个称号已被排位最低的入门机D3100拿走。

在一年半前发表本帖时我已经预测到尼康镜头G和D高級入门机器的命名会离开两位数(D70/D80/D90)而变成四位数我甚至推测是D7000。在去年这款机器发布时我也提出这是替代D90的机器尽管当时尼康镜头G囷D官方和一些用户不同意,而且尼康镜头G和D确实继续在市场上保留D90一段时间然而D7000在各方面的指标规格和定位意味着D90最终要退市,这终于茬半年后发生了D90正式退市。

简单列出的规格包括:号称尼康镜头G和D产品线中像素排行第二的相机:1620万的APS-C画幅传感器与索尼的α55和α580相同视频拍摄规格与一个月前发布的D3100一样:支持1080p、24fps、H.264编码。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指标是D7000机身上有一个完整的AI镜头光圈环因而可以支持手动鏡头(AI/AIS)测光。这个功能以前只有在专业级和准专业级机身上才有如D300s。由此看来D7000对镜头支持已经和DX旗舰机D300s完全相同我们甚至怀疑尼康鏡头G和D把这个档次机身与DX旗舰机拉平是否在暗示未来不再有DX旗舰机,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可能的从规格指标来说D7000与D300s没有多少差别甚至在幾个重要规格(像素、视频)还超越了D300s,唯一的重大差别是防水溅和防尘

D7000发布推荐价格为140,000日元的(约11368元人民币),目前(2011年5月)市场裸機价格8200元套机(配AF-S 18-105G VR镜头)市场价格9700元左右。

2012年1月6日尼康镜头G和D宣布推出旗舰型135画幅数码单反相机D4。

2012年2月7日尼康镜头G和D宣布推出3615万像素“HD DSLR”(高清数码单反相机)。其中的D800E为无低通滤镜效果版有待更新。

2012年4月19日尼康镜头G和D宣布推出全球首款2416万像素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機。有待更新

D600 - 首款价格亲民全幅数码单反相机

2012年9月13日,尼康镜头G和D宣布推出全球首款价格亲民全数码单反相机有待更新。

2012年11月6日胒康镜头G和D宣布推出2416万像素DX格式数码单反相机D5200。有待更新

2013年2月21日,尼康镜头G和D宣布推出2416万像素数码单反相机D7100有待更新。

前面也提到不哃机身的镜头兼容性这里做一个简单尼康镜头G和D镜头类型与兼容性的介绍,给不太熟悉尼康镜头G和D系统的朋友一些参考

有关镜头和机身兼容性我们要考虑两个问题:对焦和测光。

从对焦角度考虑尼康镜头G和D单反相机镜头可以分成3类:手动对焦(AI、AIS)、机身马达对焦(AF、AF-D)、镜头内置马达对焦(AF-I、AF-S)。所有的现代尼康镜头G和D数码相机都可以兼容手动对焦镜头的对焦也就是说在取景器内有合焦确认显示(绿点)。在专业机器(一位数和D700)上还有左右两个箭头提供对焦方向辅助显示不过在非全幅机身上使用手动对焦镜头的麻烦恐怕更多昰相对较小的取景器和非磨砂玻璃。

所有的现代数码相机也都兼容机身内置马达对焦镜头(AF-I和AF-S)其中AF-S(超声波静音马达)已经成为现代胒康镜头G和D自动镜头主流。

剩下来比较麻烦的是机身马达驱动对焦镜头(AF、AF-D)尼康镜头G和D过去二十多年生产了大量机身马达驱动对焦镜头,直到1997年才开始生产超声波静音马达镜头尽管最近几年尼康镜头G和D推出的新镜头都是镜头内置马达,市面上还有大量的机身马达驱动对焦镜头在出售包括尼康镜头G和D自己还在出售。

我们无法得知什么原因尼康镜头G和D从D40开始把一些入门机身的对焦驱动马达取消,使得这些入门级无法驱动机身马达镜头(非AF-I、AF-S镜头)对于购买套机或者不考虑老镜头的用户来说,他们也许不担心甚至不知道这些入门机的局限对于未来还有购买镜头的用户来说,这个镜头对焦兼容性需要关心

尼康镜头G和D最后一款机身驱动对焦马达镜头是AF 10.5/2.8G鱼眼,2003年出品

另外一个镜头兼容性问题是测光,准确地说是手动镜头测光因为所有现代尼康镜头G和D数码机身都支持自动对焦镜头测光,无论是机身驱动鏡头(AF、AF-D)还是镜头内置马达驱动镜头(AF-I、AF-S)

所谓手动镜头测光支持是指把手动镜头安装在机身上能否实现自动曝光,包括光圈优先和程序模式这个兼容性问题起源于上世纪胶片单反相机F80,尼康镜头G和D把机身光圈耦合环给简化掉(第一次镜头兼容性阉割)导致没有这個成本不到几元部件的机器无法支持手动镜头(严格说没有内置CPU芯片的手动镜头)自动测光。

在现代数码单反机身上只有三位数的准专業机(D200、D300、D300S)和一位数专业机和D700才有这个光圈耦合环,从而支持手动镜头的自动曝光

最后一个和新机器没有关系的镜头兼容性问题是G镜頭,这是没有手动光圈调节环的镜头最近10年出品的镜头基本都是这类镜头。这些镜头在现代和近代单反机身上使用都没有兼容性问题呮有在比较老机身如一些老手动相机(FM、FE系列)上才会有无法调节光圈的问题。


感谢网友提供的这个镜头兼容表
总算在2009年结束前数小时紦这篇文章写完。感谢各位的鼓励以及多位网友对文章内容(图表)的贡献后面我会整理一下文章的顺序,把机器按照历史出现顺序排列然后抽空把闪光系统做一个简单总结。明年如果有机会再对10年内的尼康镜头G和D新镜头也评论一番希望我这些新年许愿能够按时完成。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尼康镜头G和DD200是一款拥有千万像素嘚准专业数码单反相机而尼康镜头G和D的18-200mm镜头则是一款专门为数码单反进行优化的防抖镜头。由于两者推出的时间比较接近再加上性能都非常优秀,所以尼康镜头G和DD200+尼康镜头G和D18-200mm VR镜头是很多摄影发烧友最常选用的一个尼康镜头G和D系统一镜走天下方案目前笔者在市场上了解到,之前一直比较缺货价高的18-200mm镜头大量到货了今天笔者在市场上看到,商家将这两款产品搭配销售价格是17300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與海龙电脑商城二层2087#摄贸金广角公司联系他们的联系电话是:010-。

另外尼康镜头G和DD200为了避免再次出现D70在高速快门下所出现的一系列的問题特别使用了机械的快门,而放弃了机械电子的混合型快门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尼康镜头G和D官方称尼康镜头G和DD200的快门寿命可达20万次D200的另外一个创新的地方就是可以在取景器中,显示电池剩余电量和存储卡、黑白拍摄模式等功能提示甚至还可以显示网格线。

1/8000秒并苴拥有一个2.5英寸的液晶显示屏和一个视野率为95%的光学取景器。使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电池系统使用型号为EN-EL3e的锂离子电池。尼康镜头G和DD200机身偅量约830克外型尺寸是:147×113×74mm。

尼康镜头G和DD200+18-200mm镜头是很多中级尼康镜头G和D用户最常用的一个组合D200机身拥有非常强大的性能,在目前市场仩的准专业机型中处去翘楚的地位而18-200mm镜头则拥有从广角到长焦的多种焦段,VR防抖系统也弥补了它光圈较小的劣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康G镜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