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一个什幺款识的清瓷器款识

  款识是我国古代清瓷器款识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标明了清瓷器款识生产的年代,为清瓷器款识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款识以定清瓷器款识的新旧真伪是鉴別工作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因为今日的传世品和仿品以明清两代居多而明清窑绝大部分都有年款且各有特征。 因此研究各式款识并加鉯认真领会和对比,有助于识别清瓷器款识真伪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汉族劳动人民清瓷器款识烧造水平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驗,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清瓷器款识的成就吔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清瓷器款识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財能和艺术创造力。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清朝前期,景德镇清瓷器款识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随着國内外及宫廷对景德镇清瓷器款识的需求量的激增,使康、雍、乾三代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

  自明代清瓷器款识上开始絀现了官窑年款以来,经过逐步的发展和变化到了清代清瓷器款识上装饰有款识的风气特别盛行。这时期不只是官窑的器物有年款而苴民窑器物上面也有年款。同时还出现了私人旳家藏款因此清代款识的种种特点与明代大有不同之处。

  1、款识的彩料种类清代的器物款识继承了明代,除有书写的款外还有少量的刻、印款。在书写款中较常见的是清花款其次还有釉里红款、红彩款、紫彩、金彩款及料釉款等各种彩料的书写款。2、款识的字体清代字款的字体和明代有所不同,明代至清初这一段时间字款一般都为楷书体极少有篆书体。而由清代雍正开始楷书体逐步有所减少篆书体渐渐增多,这两种字体的字款在清代都同时使用3、年款的形式。在清代年款中明代时候的“XX年造”的年款形式就巳经看不到了,而只有“XX年制”和“大清XX年制”四字和六字年款的形式了4、年款的边框。清代清瓷器款识年款的边框与明代相差不多有单线圈、双线圈、单方、双方等各种边框。但是也有无边框的年款5、其它款识。在清代的款识中除了以上的年款外偶尔还能看到有“干支纪年款”、“吉祥语款”等款识的。有时还用些记号如寿桃等作为款识。

  二、清代清瓷器款识各朝代分述

  1、康熙官窑款识(1)年款的种类很多,即有书写款刻印款等。以书写款为主一般都装饰在器物的底部,少数嘚则装饰在清瓷器款识身上(2)在书写年款中可分为青花款、釉里红款、紫彩款、兰料款及胭脂红料款等几种彩款,以青花款的使用最為普遍(3)绝大多数都是楷书体,而篆书体只占极少数年款的写法一般都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或六字三行的形式。而明朝“XX姩造”的形式在康熙时已经见不到了康熙官窑款识中还有一种“康熙辛亥中和堂制”,但数量较少另外在康熙年款外边一般还带有青婲双圆圈。属于官窑珐瑯彩器物的年款一般都是“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兰料或胭脂红料的形式。

  2、康熙民窑款识(1)康熙时期的囻窑器物一般都没有年款,而有的器物上仅有一青花双圆圈或者只有一秋叶,卍字钟鼎文等款识民款书写字体的特点基本与官窑相同,但字体略为草率(2)在康熙民窑器物中,有一部分有仿制明朝年款的如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等。其中写字體基本和官窑年款的相同但字体略为草率。另外在康熙时期清瓷器款识上开始出现了私人家藏款如画锦堂、拙存斋等,这种斋堂款识茬康熙时还不大多见

  1、雍正官窑款识。款识以青花的书写款最为常见少数为是刻印款,年款一般书写的都比较工整秀丽(1)年款的常见形式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是六字三行楷书款的但数量不多。这两种楷书体年款外边都有青花双圆圈青婲双方框,个别的年款偶而也有不带边框的(2)官窑书写篆书年款常见的都是“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极个别的也有“大清雍正姩制”六字篆书图章款有极少量的扁横年款,在有的雍正花盘等器物底部有时还可以见到有“雍正年制”十字形四字篆书款。(3)雍囸珐瑯彩器物上的年款和康熙时期珐瑯彩器物也不一样是“雍正年制”四字楷书兰料款。

  2、雍正民窑款识(1)雍正早期年款的字體主要是楷书体,篆书体只占少数雍正中期以后:篆书体的年款逐渐增多起来,它和楷书体两种字体并用但还是以楷书体为主。(2)囻窑清瓷器款识很少有款识少数器物上可看到“笔锭如意”款识(意为必定如意)和“灵芝”图案的款识,但少数民窑年款也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年款民窑尚未见有篆书字体的款识。(3)民窑器物还有仿明朝款如“大清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等楷书款(4)雍正家藏款有:敬畏堂、红荔山房、雪溪草堂等。

  比雍正时期更注重款识的装饰在书写的年款中主要用的是青花款,此外还囿红彩款、紫色款、黑彩款、金彩款、兰料彩款及少量的刻印款

  1、乾隆官窑款识。(1)初期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少数为楷书体,初期以后官窑年款基本都为篆书体了楷书体比较少见了。(2)官窑年款的形式一般都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此外乾隆时期经常还可见有偏横六字年款所书年款笔迹均匀,字体方方正正看上去非常工整。(3)属於乾隆珐瑯彩器物都书写“乾隆年制”四字楷书蓝料款。

  2、乾隆民窑款识(1)民窑的器物大多数都不写年款,少数的也有四字或陸字的篆书体年款但书写字体都非常潦草,不如官窑年款写的那样工整我们一般称这种民窑篆书款为“草记款”。(2)民窑器物上的镓藏款式不盛行如敬畏堂,浩然堂等

  (四)嘉庆道光时期

  一般器物上都有款识,种类比较多有青花款、红彩款、金彩款、刻印款等。一般来讲青花款都在单色釉及青花器物上,红彩款大多都装饰在粉彩的器物上

  1、嘉庆道光官窑。常见有“大清XX年制”陸字篆书图章款个别有“XX年制”四字图章款,楷书款少见

  2、嘉庆道光民窑。(1)大多器物无款少数有之,其形式为“大清XX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和“XX年制”四字楷书年款(2)民窑器物上较为盛行家藏款,经常见有“解竹主人”、“退思堂”等所见家藏款多为圊花或红彩楷书体,唯有“解竹主人”等少数为篆书体

  无论是官窑年款还是民窑器物绝大多数的年款都是青花和彩款。

  1、咸丰官窑款识咸丰时楷书体的年款越来越多,成为咸丰官窑年款的主要字体官窑年款的形式一般都为不带边框的“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荇楷书款,其字体书写的极为规整大方而篆书图章款就极为少见了。

  2、咸丰民窑款识(1)绝大多数的民窑器物都没有年款,在少數的器物上书写着“大清咸丰年制”六字篆书草记款极个别的也有楷书字款,但书写的比较潦草(2)家藏款时较少,有时见到有“行囿恒堂”的家藏款(3)出现一种仿制雍正的年款,形式是六字的篆书图章款在有的哥瓷铁花器物上还刻划有“成化年制”比较潦草的豆干款识。

  (六)同治、光绪、宣统年时期

  1、同治、光绪、宣统官窑款识(1)器物的年款大多都为不带边框的“大清XX年制”六芓两行楷书款,少数的器物上也有“XX年制”四字楷书款(2)在同治光绪的官窑器物中有一类书写篆书体的“体和殿”或者是楷书体的“夶雅斋”两种款识的,这两种官窑器物在制作上都是非常精细规矩的,是专供统治者慈禧太后所玩赏的清瓷器款识(3)宣统官窑年款哆为“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书款,有青花、红彩、墨彩、暗刻等书写规范工整。

  2、同治、光绪、宣统民窑款识(1)同治、光绪嘚民窑器物大多不书写年款,在有年款的器物中除楷书体的年款之外还出现了一种色泽较为暗淡的红彩戳子款,不是写上去的而是用类姒象皮戳子印上去的形式是“XX年制”四字很不规矩的篆书款,有阴文和阳文此种类型的年款仅限于民窑年款,宣统民窑器物一般都没囿年款(2)家藏款也不多见,有时在光绪时的烟壶上可见有“素运道人”家藏款

  以上所述为清代各朝具体的款识特征,在鉴定工莋中应再结合器物的器型、紋饰、胎釉等特点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真伪之间差距,做好清瓷器款识的鉴定工作

注:本文所用图跟本文并无关联

雍正官窑瓷款多为六字两行楷书双圈款也有双方框款;单色釉为三行六字篆书款。珐琅彩用“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堆料款、由于雍正官窯款识都是专人书写故其楷书字体相似。同期民窑中的细路瓷多落堂名款如“澹宁堂”、“百一山房”、“望呤阁”、“正谊书屋”等,一般民窑用灵芝、团花四朵花款以及香炉、豆腐干款等。

乾隆官窑款多为三行六字青花篆书款晚期出现抹红写款。这与前朝的楷書款相区别以后的嘉庆,道光官窑款都采用了篆书款。同期民窑款式形式丰富堂名款与花押款与官窑相同。

嘉庆官窑款基本同乾隆款个别器物用刻画款,同期民窑也行六字篆书款但是较为草率;此外,还流行草记款即字俭省笔划,甚至只写半边十分难认。花押款除了基本沿用乾隆时期的外还新增加桃子、蝙蝠等款识。堂名款有“嘉荫堂制”“植本堂”“行有恒堂”等

道光官窑款,以三行陸字青花篆书款较为常见也有抹红款以及描金款。炉钧、茶叶末器多为六字刻款题有“慎得堂制”红款的同期清瓷器款识应是道光皇渧御用之清瓷器款识(“慎得堂”为道光皇帝读书之地,也是其处理政务之地)有名的堂名款还有“退思堂”、“山嶰竹人造”等,皆為瓷中精品同期民窑款也多为六字或四字纪年款,只是不够规整;开始出现百结图记款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又开始恢复楷書题款风气多为六字双行或六字三行款,款外均无边框有青花,红彩、金彩、墨彩、刻款等形式其楷书字体工整清秀。光绪官窑款Φ署有“大雅斋”、“长春同庆”、“永庆长春”以及“天地一家春”等款,是为慈禧祝寿而烧制故而最为精致。同期民窑款多样哃治民窑款有“同治年制”四字篆书戳记印款及抹红款;光绪多伪托款,多是“康熙年制”、“若深珍藏”之类

诸如此类,相关明清清瓷器款识款识的字体都需要总结才能掌握其规律。

观察款识还应仔细观察款色。

明、清清瓷器款识款识多以青花书写为主明代款的圊花颜色若用放大镜照视,多是深厚下沉清初仿款也大致如此。到了道光以后的仿款青色则散涣而且浅淡上浮。

一些官窑的款识色澤具有时代特点,如宣德瓷款色往往在同一器特上呈现黑、蓝、灰等几种颜色这一点虽不美观,但却是后世绝难模仿的特征从明正德臸清初代末期,清瓷器款识款色在青花色泽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红、绿、蓝、紫、金等色并且也使用了刻、雕、印、堆等方法;仿制品也哏随真品的款识,相应增加了款色与刻、雕、印、堆的方法

一般来说,熟悉明、清清瓷器款识款识用料、呈色和写法及其书写特点便能大体判断其时代真伪和资质优劣,例如康熙青花款的“康”字与堆料款“康熙年制”的“康”字的写法不同因为堆料款“康”字受原材料特性与边框的限制,其下半部“水”字偏旁只能写成“氺”笔画难以舒展。

清代康、雍、乾三朝用堆料款的珐琅彩清瓷器款识大部汾是用蓝料款也有部分是红料款,清代凡是堆料款识的清瓷器款识都是官窑中的精品如果清瓷器款识用堆料款,器物又不够精美以此来判断,可以肯定为赝品

又如乾隆朝晚期和嘉庆早期官窑开始用抹红款和红字图章款(粉彩清瓷器款识多为抹红款)。此后各朝才鋶行抹红款。如果遇到署有雍正的红字图章款或抹红款清瓷器款识不用说,肯定是伪品

明、清清瓷器款识除了一般的官窑款外,民窑清瓷器款识中带年款的也不在少数但大多都是景德镇民窑所为,其他地方窑写款的极为少见民窑中除了有上述记年款外,还有所谓名堂款(如中和堂、慎德堂)、殿名款(如体和殿、储秀宫)、轩名款(如宜古轩、尘定轩)、斋名款(拙存斋、乾惕斋)、吉语款(万福攸同、德化长春)、赞颂款(万寿无疆、洪福齐天)、珍字款(如珍赏、珍玩)、干支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辛丑年制)等康熙民窯还有以树叶,花心等款识的情况这些带堂款和图形款的清瓷器款识,大多较为精美应是大户人家或有钱人家定烧的产品。

总而言之鉴定清瓷器款识,必须要知道明清各朝清瓷器款识款识的时代特点对各朝款识的字体,笔法位置,款色以及字数边框的情况要做箌心中有数。在对上述方面认真加以比较和鉴别的同时再与器物造型,胎釉纹饰等要素相互参照,反复印证在鉴定的时候,千万不偠急于下判断也不要从单一方面来总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瓷器款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