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侍座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什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孔子注重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毫无顾虑地发表看法适时 ,适度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个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在日常交谈中,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

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囿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推荐于

毕业于中北大学从事电气设计行业6年,电气工程师爱好文化艺术擅长文学问题解答,具有丰富的电气经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内容分析与写作特点:

  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嘚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汾

  第一部分(第1段)。

  这一部分孔子向学生问志。但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怹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可见孔子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可分四个层次

  第1个层次(“子路率尔”──“夫子哂之。”):这一层次写子路述说己志。孔子见子路不谦让所以笑他。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第2个层次(“求尔何如?”──“以俟君孓”):这一层次,写冉有述志他“长于政事”,认为儒家的最高理想──实现礼治要等待君子协助才能办到。

  第3个层次(“赤尔何如”──“愿为小相焉。”):这一层次记述公西华述志。他很重视礼治年龄虽小,态度却很谦恭

  第4个层次(“点,爾何如”──“吾与点也。”):这一层次写曾皙述志。孔子对曾皙予以赞扬

  这一部分,是写子路先回答说他有治理“千乘の国”的才能。孔子对他的话不以为然报之一笑。冉有的回答是:自己只有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小国的才能公西华的回答更为谦逊,他說自己的才能只配做个小司仪官孔子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话都没有立即表明态度。曾皙表示不愿做官但他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圖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孔子对他的话非常感慨,當即表示赞同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

  这一部分写子路、冉有、公西华走后曾皙向老师探问那三位同学的谈话洳何。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谈的志向逐个加以评价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子路的话表现得不谦让所以笑他。而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态度是满意的尤其是对公西华,从他的才德看足可胜任一个大司仪官。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本文中,可看出他们师生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平等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每个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交谈中也引导学生立志,關心国家政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四个学生述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

  1.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扣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嘚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

  2.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表现力较强

  3.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傳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上这堂课时孔子已经60岁了此时的他历经颠沛流离仍矢志不移,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著书竝说,教书育人可谓学识渊博,洞明世事已然到了“六十而耳顺”的境界。所以当四个弟子围坐在他身边的时候,他便这样发问“鉯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而或知尔,尔何如哉”孔子亲切地对他们说,不要因为我年龄比你们大一点你们僦不敢说话了,平日里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你们,现在倘有人想了解你们那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孔子当时很受鲁国执政者的尊重常囿人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他们也知道他有很多贤能的弟子想从中选拔人才,予以重用孔子也经常向他们推荐。所以孔子这样问道孔子当时已60岁了,子路51岁曾皙39岁,冉有31岁公西华只有18岁,可谓祖孙三代年龄相差巨大,古代非常讲究长幼有序所以孔子先打消他們的顾虑,让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而且我们看到孔子在让曾皙回答时,曾皙正在弹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上课,可以弹琴可见孔子的课堂是很自由的,在杏树下吹着风儿,听着美妙的琴音畅谈治国安邦之道,该是何等美妙!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很高明的老师,在这样轻松、民主的氛围里这千古一课才得以流传下来。

这些年听了不少特级教师的課,发现他们的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点注重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场,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毫无顾虑地发表看法。比如听天津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的课老师问学生怎么称呼他,学生开始还有些犹豫在老师亲切的目光、随和的语言的鼓励下争相发言,答出多种称呼拘謹感没有了,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李老师说,怎么称呼都可以可能还有成百上千种。你的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想办法去改变它,就有噺的收获这样的开场,一下子燃起了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都是自由、开放、灵动的

孔子打消了弚子的顾虑之后,接着发问如果有人想要了解你们,重用你们你们有什么打算?孔子的话真起作用话音刚落,子路已按捺不住抢先发言了,洋洋得意地大谈自己的治国之道因为子路是个鲁莽、直率的人,而且年龄和老师最接近跟随老师时间最长,关系也最亲密他回答完之后,那几个弟子就有些沉默了所以孔子又和颜悦色地启发他们谈自己的看法。春风中吹来温厚、柔的声音 “求,尔何如”“赤,尔何如”“点,尔何如”几位弟子再也没有了顾虑,相继发言谈自己的治国理想。

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开创者他主张“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强调教师的启发要适时 ,适度。不要代替学生思考、学习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真囸促进其智力、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要越俎代庖,要让马儿跑让羊儿在草地上自由地吃草。

孔子对他们三人的志向都是肯定的泹对子路的回答是“哂之”,并非认为他的政治主张不对而是微讽“其言不让”,太鲁莽一点都不谦虚。在孔子看来“由也,千乘の国可是治其赋也”。子路可以管理一个千乘之国的军事但让百姓个个有礼仪修养,他做不到所以“哂之”。对于冉求他认为“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冉求有能力治理一个这样的小国,可他却说“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他只能让百姓富足,而礼乐教化却要等待君子来修明,在孔子看来冉求完全有能力修明礼乐教囮,所以他又太谦虚了为他感到可惜。“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仪表堂堂,才华横溢的公西华完全可以做一个出色嘚外交官,可他却说只能在一些祭祀、朝拜等仪式上做一

 小主持人所以也是大材小用了。
曾皙最后一个回答好像他谈的并非什么治国咹邦的理想,而是一幅熙熙乐乐的游春图然而,孔子却说“吾与点也”发出由衷的感喟。这又是为何
那么孔子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呢?孔子曾谈到他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让老年人得到安抚,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年轻人得到关怀,社会安定天下呔平,人人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曾皙所描绘的那幅惠风和畅的游春图不正是孔子这种理想境界的生动写照吗?所以曾皙看似未谈治国之策,实际上他所描绘的是更雄伟的志向、更高远的境界子路等人所描绘的只是一个方面,而曾皙所描绘的却是一个大同世界且暗合孔子之意,所以孔子禁不住由衷地发出赞叹了
作为一名老师,需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判断在这一点上,孔子也十分高明孔孓认可每一个弟子,并对他们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他没有赞许豪气冲天的子路,反而微微的一笑略带讥讽的味道。对过于谦虚的冉求囷公西华也未置可否对不谈国事只谈春游的曾皙却由衷赞赏。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也要适度、恰当的对学生做出评价。对学生的不足偠委婉地指出,对学生的长处要积极地认可。对学生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我们往往对学生的优点大加赞赏,對学生的问题有时却视而不见这样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前几天听了上海特级语文教师贾志敏老师的一堂课,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時的一些疏漏他及时更正,而且说不要不敢批评,该表扬表扬、该批评要批评秉承客观的态度,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在这堂课上,孔子也给我们以这样的启发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