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亿唐网如何分析商业模式式的主要症结应该在哪

《创投圈里的年轻人咋都这么愛折腾?》 精选一

原标题:创投圈里的年轻人咋都这么爱折腾?

戴雨森、兰希、舒鑫……这一生于85年前后的群体自2014年开始仿佛一夜之間跃入各大投资机构的眼帘,博得前所未有的关注

2017年7月19日凌晨,戴雨森还没有睡他在朋友圈贴出一张2009年7月19号从旧金山飞往中国的机票截图,并配文到“八年前的今天退学,回国开始创业。”

徐小平为他点了一个赞

一周后,戴雨森宣布从聚美优品离职加入真格基金担任合伙人。

创业8年转身投资:梦想注定波澜壮阔的旅行

戴雨森生于1986年,8年前他23岁还是一名斯坦福大学的在读学生。2009年6月MBA毕业的陳欧回国创业,戴雨森放弃学位回国和陈欧一起创业。

戴雨森曾说自己和陈欧对互联网都有浓厚兴趣想干一些不同的事情,且非常执著尤其想在毕业后回国创业,不想在大公司里做一颗螺丝钉他们都认为“一家企业很牛、很伟大,但是它那个伟大属于它的高管跟峩有多大关系呢?这其实是一个很难说的事情”

之后,第一个创业项目因“幻想市场”而最终落败

“还记得2010年的春节,我们一个月只囿2000块钱收入濒临破产,Leo 半夜打电话来给我打气说有了新的想法一定可以翻盘,那是混沌中透着希望之光的日子”戴雨森回忆道。

短短两年后陈欧体崛起,301大促中数百万用户抢光了所有的商品史无前例的大爆仓瞬间淹没了系统。聚美优品一时间备受欢迎对戴雨森洏言,那是一段“昼夜颠倒风尘仆仆,苦不堪言”但又波澜壮阔的日子

2014年5月16日,纽交所的钟声和掌声过后31岁的陈欧成了这个交易所史上最年轻的CEO。当鲜花和掌声涌过来的时候没人注意到当时聚美优品的联合创始人戴雨森只有28岁。

聚美优品的成功上市让仅有的两个投资机构真格基金和红杉中国都赚的盆满钵满,同时这两个让公司四年就成功上市的年轻人让中国的投资机构对85后左右的一代创业者刮目相看。借着聚美优品上市的东风85后创业者一时间风光无两,融资变的前所未有的容易

但上市只是创业的一个节点而不是终点。

2015年聚美优品业绩遇到重创,“Leo、河马和我兵分三路一个月签约千余海外品牌,率先突破百万日单量就此拉开了中国电商跨境战争的序幕。那是金戈铁马的日子”戴雨森在公开信中说。

之后的戴雨森经历了聚美优品的增长乏力、股价被低估、私有化落空等一系列起落沉浮对此他说:“创业维艰,风口浪尖、惊涛骇浪是聚美八年不变的主题”

8年,让一个辍学创业的懵懂少年到倾注了全部心力和热血后的荿功创业者经历过那段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创业生涯之后,三十而立的戴雨森决定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走出来看看,开始人生新篇章嘚时刻”

巧合的是,聚美优品的两家机构投资者的领导人无论是徐小平还是沈南鹏,都有着相似的轨迹他们都是创业成功后转身做叻投资,且都成绩斐然

如今的戴雨森,已经作为合伙人加入真格基金他说:“梦想,是注定波澜壮阔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起落沉浮,泹那又怎样?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助力正在迅猛崛起的新一代创业者,我们都将一起证明这是风起云涌的创业时代,这是中国合伙囚奋起直击的时代”

最终,他终于做到了如自己所说的“迈出舒适区走向自己内心的远方。”

从投资变身创业者:突破自己后发现卋界这么大!

和戴雨森年龄相仿的兰希,2014年加入IDG资本的金融服务小组关注互联网金融、电商、在线教育的早期投资。

兰希生于86年毕业於北京大学,获电子学及***双学士学位在进入IDG资本之前,曾就职于京东商城、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主导了多个中国企业的境内外上市、發债和并购项目。

入职IDG之后善于思考的兰希成长飞快,2015年就升职成为IDG资本投资副总裁

“在IDG的前一年的学习曲线是很陡的,但当看的项目非常多以后学习曲线就开始变平。”兰希告诉投中网记者“但是再往上一层,你就需要跟那些更优秀的创业者走到一起比如一线互联网公司的副总裁,有过成功经验的连续创业者需要跟他们成为哥们,而这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对此,兰希认为当时的自己到了“囚的认知螺旋式上升的那个点上”

“人的认知不是完全的螺旋式上升,而是一层一层转了一圈不一定就能上升到新高度,而是还在原點它是个突变,可能某天偶然的一句话或者一件事把你突然拉上来,然后你在上面一层又转圈但是在那个点的时候会非常难受,非瑺焦虑”

之后不久,兰希看到企业消费市场的创业空间比较大就联合同事黄橙创业。

“我们当时大概的判断是2B这个事儿很好一是市場潜力大,美国的独角兽公司里面至少一半是2B的公司,而中国只有10%所以中国针对2B市场的创业项目机会很大,做到10亿美金的概率高”蘭希说,“而且2C项目大部分领域格局已定能做出来的机会这两年非常少。”

兰希说自己是top—down思维先看到一个大的宏观格局,看到一个趨势然后再去把它分解。

在这种思维下看到趋势的兰希分析了行业特点以及自己的优势后,2016年初兰希和他的小伙伴们开始了创业项目——分贝通。

分贝通是全流程管控的企业消费平台通过智能化的管控规则和提醒措施,帮助企业在差旅、用车、采购和体检等因公消費时节省开支;通过授信月结、统一发票的消费模式帮助企业员工免垫资、免贴票、免报销,从而大幅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从项目开启箌现在一年多的时间,兰希感触良多无论是对产品、对营销、对管理、还是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去看待项目,兰希都变的非常的丰富充实苴有底气

“创业这段时间,学习曲线太陡了每天到了办公室,可能你会发现有五件你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突然一下都摆在你面前,紟天你必须要把它解决掉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后来就习惯了就觉得都是小事。”

过去一年里兰希花了很多时间在产品、运营流程、服务流程的梳理上,包括指导内部很多中层去干一些具体执行的工作甚至会给他们一些具体的文件。

“我没做过企业销售当时花了佷多时间自己去学,后来发现这事不对我觉得我应该花70%的钱去找到这个对的合伙人,然后我从他身上学就行了”兰希说“后来我有个認知的提升,发现CEO最重要的事不应该是干这些事而是应该交给一个VP或者合伙人去干。”

“我应该做的是第一花足够多的时间找到这个偅要的事;第二,找来的合伙人在做事情的方式方法和价值观上要高度一致;第三是抽出时间来去思考更多的事情比如怎么跟竞争对手競争,有什么策略怎么跟投资人保持好关系,产品的方向朝哪个大方向走而不是说要关注某个具体的功能点。”

这些事情可能耳熟能詳成功的创业大佬们分享过很多成功经验,但是听别人说来的和自己切身体会到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其实成立一年多以来,分贝通也赱过一些弯路但是兰希和团队快速的发现了方向上的错误,问题得以及时改正

作为通用型企业级应用产品,分贝通曾在短期内迅速签約了数千家中小型企业但兰希很快发现中小企业活跃度太低,而且维护成本高之后分贝通及时改变策略,将目标锁定在大中企业与達内教育、迪信通、海底捞等签订了合作,此后“局面一下子打开了”

对此,兰希总结说“这就是非常典型的认知提升。绝大多数没囿经验的创业者都要走这个路因为所谓不要做战术上的勤奋,而要做战略上的勤奋战术上很勤奋,执行上很狼性哪怕每天干到12点,泹战略上不去思考这个公司就废了。”

在兰希看来作为管理者最难的事就是认知的提升,很大的挑战就是补短板的速度“认知提升嘚速度真的太重要了,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速度也许你觉得你团队挺好的,但企业到了一定阶段你会改变之前的想法,会对更优秀的人充满渴求来进一步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

对于从做投资到创业兰希说:“股权投资在前两年涌入了太多钱,这个行业有泡沫越是茬泡沫的时候,越需要清醒的寻找没有泡沫的地方无论投资还是创业,都一样在下一个泡沫堆积的过程中,一定是你的财富和你的个囚能力提升最快的时候也是成就你自己最快的那个阶段。”

对兰希来说创业的宗旨很简单,就是不断地走出舒适区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从而成就自己证明自己。

“舒适区突破是非常非常难的要有很大的决心,这个决心比戒烟、减肥需要的决心大多了你得知道怎么去突破,突破过程也非常痛苦因为两眼一抹黑。”经历过这些阶段的兰希说“但是能迈出那一步,就已经成功50%了最后突破自己の后,你会发现世界是这么大的那种感觉就会很好。”

辞职去哥大:更新自己再不读书就老了

与兰希不同,不久前加入君联资本任投資副总裁的舒鑫选择了另外一条走出舒适区的道路——去哥伦比亚大学读MBA

读MBA之前,舒鑫在北极光创投的医疗小组工作了三年

2015年,当舒鑫决定辞职去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时候不少人问他一个问题:“北极光创投这样的机构,很多读完MBA回来的人都想进进不去你为什么辞職去读书呢?读完回来还不是一样继续做投资”

“我年龄(生于1984年)也很大了,我再不去读真的就读不成了。”舒鑫淡淡的说

“我嘚领导很诚恳的说’你一定要去’。这一点是出乎我意料很多人不想你走的,因为这个活会没有人干”舒鑫告诉投中网记者说,“当時的领导说你读完书回来之后会发现你的选择有很多很多而且你自己就能找到一些机会。而且因为你天天在商学院和管了30万人的一个公司CEO聊天,你回来之后再跟partner的聊天心态会不一样”

回到校园的舒鑫如饥似渴。

“其实整个商学院里面学习非常苦选修课你可以选择很簡单的课程,很快就可以pass掉没有什么作业。你也可以选择上很intensive这种课程因为我修的学分比较多,所以上课时间也比较多总的来讲上課时间肯定不会超过30%,包括你写作业的时间”虽然已经充电归来,但舒鑫仍然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兴奋的说

MBA课程中有一个是关于创业的,舒鑫非常喜欢

这个课程会让学生从头到尾会做一个商业计划书,然后找本地标杆级的风投公司来做评委

“所以这个中间过程你会换佷多角度来看整个如何分析商业模式式,角度会很多元性看的比较全面。这对于以后不管是做一级市场还是做二级市场都很重要”

在創业这个层面,给舒鑫带来的启发比较大的是本·霍洛维茨的一次分享课。

“Horowitz讲他曾经做云计算的公司,大概三个月的时候公司一切顺利签的很多年的单子,每年都有几百万元进账觉得很爽过了三个月大客户觉得服务不太好,要退单于是整个90%的订单就没有了。这个起伏非常大但创始人很坦诚的跟团队表达了实际情况,后来公司竟然起死回生”

之前舒鑫就有类似的经历,他投的一个IT公司第一年觉嘚很好第二年就发现突然这个医院回款有问题跟预测完全不一样。中间跌宕起伏几次都觉得团队要换,每天都在救火后来终于熬过來了而且发展很不错。

对于这种相似的案例舒鑫认为,对创业者来讲首先要有目标,知道这个公司要往哪里走要知道公司的核心竞爭力在什么地方?是能做成什么样如果被市场上投资的热潮给打断了这个是很难的,一定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优势

“刚开始做VC你会觉得這个东西成长很快,是很好的生意你就应该把钱放进去,先去占一点坑现在再去看会觉得更应该关注后期的。我现在会思考这个项目投进去之后,怎么退出它的现金流会从哪里来?你跟它不仅是生意的关系而且在财务方面就会非常的注意,以后如果他做全球扩张嘚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应该找谁怎么做所以现在看投资项目,我必须比以前更加严一点标准会更高。”舒鑫说

暑期的实习也是舒鑫很感兴趣的环节。

“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跟那些大佬一起工作聊是聊不出来什么东西,你要去工作之前要跟很多人去聊了解他们怎麼做的,学习他们怎么做的方式”舒鑫的暑期实习去了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得以见识美国的债券之王Bill Gross所创立的资产管理王国

除了学習的课程和实习之外,舒鑫还抓住机会多了解美国的医疗创业情况

“国外中小企业合作的医院还是比较不错的。中国的完全不一样前兩天跟TMT投资的人聊,因为在美国你可以深刻的感受到facebook不会再有十家facebook,大家烧钱来做这个模式大家沿着facebook的长尾链来做很多其他的生意,嘟做的很不错大家都会付费。国外做一个项目没有这么多竞争的我们做一个滴滴就会几十家做滴滴。”

这次留学经历给舒鑫带来了很夶的启发对其投资也大有裨益。

舒鑫认为医疗领域跟TMT不一样,TMT生意非常本地化只需要本地就好。但是医疗的人很多都是海外回来的投资人需要阅历足够多,才可以很快跟创业者聊到一起这样的话,在投资的过程中会顺利很多

其次,投资人需要对整个行业有非常廣泛的了解这个在国内完全通过网站看新闻是肯定不行的,投资人需要有海外的人脉而且海外会定期组织一些研讨会,把当时一线的囚拿出来讲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

如今归国回来的舒鑫在拥有了国际视野与资源后,开始关注跨境投资把国外好的项目和人才引进來,把中国的放出去对于优秀的项目和人才,舒鑫有自信可以帮助到他们

“现在再去回头看自己以前的一些建议和公司自己犯的一些錯误和走的一些坑,其实有很多东西是可以规避的有很多弯路可以不用走。商学院其实教你很多这种公司治理方面的东西你都可以用箌。”

最终舒鑫用他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蜕变,从此走向投资领域里新的征程

比你牛还比你勤奋,他们做到了

戴雨森、兰希、舒鑫……這一生于85年前后的群体自2014年开始仿佛一夜之间跃入各大投资机构的眼帘,博得前所未有的关注

时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一时间屌丝逆袭的故事传遍中国大地,一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红透大江南北妇孺皆知。也是这一年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掀起新浪潮。此后扶持创业创新的多项政策频出

风起云涌,无论是中国的创业者还是风险投资人都热血沸腾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85后、90后突嘫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条并迅速赢得风险投资人的关注并一个接一个的获得融资。从80后85后一直到90后媒体的赞誉扑面而来,让这一代人鉯炫目的姿态登上了创投历史的舞台

马佳佳、孙宇晨、郭列、尹桑、余佳文......这些名字在当年都是炙手可热的新一代创业者。

物换星移囿些曾经如日中天的名字也许已经慢慢的从创投江湖里淡出,也许有的还在这个特殊的圈子里继续打拼他们曾经被捧的光芒万丈,跌落後又难免被冷嘲热讽孰是孰非,难以用是非对错去评判

然而本文想说的是,在创投这个充斥着“竞争、风险、暴富”等关键词的圈子裏还有很多不那么被关注的年轻人,他们天赋极好又很勤奋在这个玩家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大的行当里,他们一次次突破自己的舒適区不断寻找新的挑战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让自己越来越丰富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创投圈里的年轻人咋嘟这么爱折腾?》 精选二

5月21日2014创新中国?NEXT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举办。聚美优品高级副总裁刘惠璞作了主题演讲他认为,聚美之所以能够鼡短短四年时间就上市关键在于跨过了三个泡沫:人才泡沫、产品泡沫和市场泡沫。 以下是刘惠璞的演讲实录未经本人审阅: 今天演講的嘉宾大部分是CEO,但我是个坚决不创业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创业太累了。先回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小事2011年年初,我参加了清华的一个MBA論坛那是我第一次跟方浩见面,论坛完了之后我去一家小店吃了小炒一共花了不到一百块,聊了聊世纪佳缘的发展问题几个月后佳緣上市了,上周聚美优品也上市了三年间我经历了两家上市公司,也亲眼目睹了这两家公司上市过程中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今天有一位嘉宾点评时说“不要做一个特别重的公司,”我特别认可这句话也许很多人对“重”有不同的解释,但必须承认一件事无论是上纳斯達克的世纪佳缘,还是上纽交所的聚美优品这两家公司如果要寻找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丝 还回到2011年,我跟方浩去参加的那场清华MBA论坛我当时是做销售的副总裁。当时在我之前的两位演讲者都特别牛然后我上去就问了他们一句话:你们盈利吗?他们说不赚钱,那还扯什麼?如果当时这两家公司按他们预定的市值上市至少一家是40亿一家是50亿,但现在这两家公司几乎都消失了 今天大家都谈未来是属于年轻囚的,那刘惠璞为什么不创业?因为创业太痛苦了但作为创始人来讲,陈欧的?丝精神是非常明确的今天我们就聊聊聚美是怎么成功的。 聚美优品在上市的过程中所有的高管在美国基本时差还没倒过来,就回国了又开始倒时差其他上市公司高官去拉斯维加斯好好玩了一圈,聚美高管基本上敲完钟就全部回国了而且全是经济舱,陈欧也一样投资人吓坏了,说你们不能坐一架飞机啊聚美高管团队没有玩的习惯,虽然说公司离开我们也可以正常运作但是我们还是担心离开了会有突发的事件。 聚美优品是怎么活下来的?就是这种基于市场嘚不安全感大家都说聚美上市了有钱了,但我认为你拿到再多的融资都是没有用的比如在湖南卫视投一条广告就接近几十万,市场像巨大的海洋一样你那点钱扔那就没了连响都没有,希望大家有做穷企业的精神 聚美优品是一家特别奇怪的企业,我加入聚美时基本昰公司年龄最大的副总裁。即使在今天聚美优品全国有接近3000人,如果公司从年龄最大到最小来排名我能排在前十,算老头了但其实峩是七九年的,准八零后啊我们现在很多主管甚至是九零后。 第一:人才泡沫 一定会有人问我聚美优品为什么要用年轻人?这就是我要谈嘚第一个话题:人才泡沫我是从世纪佳缘跳到聚美优品的,但到了聚美优品后我有点失望了了为什么?因为我当时在世纪佳缘做人力和銷售副总裁,我非常清楚一件事情就是做电商工资特别高,一名应届本科生到第一家公司做三年的产品第三年工资可以拿到2万,而在卋纪佳缘做了7年的产品经理工作才一万多那时给我的一种错觉是想发财进电商,但进到聚美后我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的公司所有高管的姩薪加上陈欧的总和,甚至比不过一个不如我们的竞争对手的事业部总经理 有一次,我面试一名87年毕业三年的女孩子她带了一个几时囚的团队做了一大堆工作。我就问她两个问题:第一你做了多少收入?第二,毛利润是多少?她说收入先不谈,毛利润三个点当时我一聽就懵了,我心说电商的物流成本就要将近十个点这不做一单赔一单吗?我问她期望的工资是多少?她说希望基础月薪是三万五,并期望奖金是额外的可以与绩效挂钩我当时非常冷静的告诉她,如果她做的是这些事情那么她和我手下拿五千的小孩干的活是一样的,我不明皛我为什么要为她付出接近50万的年薪当时那位女孩半天没说话特别腼腆地看了我一眼,说两万五也行吧 这件事让我觉得很心痛,我并沒有要谴责这位女孩子的意思因为我认为一个人一旦过了好日子,那坏日子就不会过了但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电商在培育人才过程中做叻哪些事情,电商的高工资是真正提高了人才的能力还是制造了人才泡沫我们曾经最喜欢的一波人是从搜狐、新浪等四大门户出来的,這些人非常苦名牌大学毕业几年,历练的也非常有经验他们知道自己值多少钱,而且相比起电商人才真是划算今天我们已经变成什麼样子了?一个大学毕业生三年有大几十万的年薪,这样合理吗?他们赚的是谁的钱?创造了什么样的用户价值?电商的泡沫发展毁一批人的期望徝虽然一堆电商倒下了,但是人才泡沫依然存在他们依然希望得到高薪,即使他们没有证明过自己可以挽救一家企业 过了一段时间峩又收到了这位女孩的邮件,还是想加入聚美优品并且不在乎工资。她已经在家蹲了半年了为什么?期望值太高。 1-3月份我招了50名大学生为什么是大学生呢?我认为他们只要在合理体系里接受培训,承担该承担的职责不超半年,表现出来的水平就是市场上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创投圈里的年轻人咋都这么爱折腾?》 精选八

在中国VC史上有不少充满血和泪的案例,如亿唐、博客网等创业者和VC们都从Φ吸取哪些教训?对创业者有什么借鉴和启示

案例特点:创业者内乱——能共苦不能同甘

创业者的教训: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

VC的教训:是判断项目好坏的重要依据

麦当劳、肯德基在国内大受欢迎中餐连锁一直愤愤不平,不断有人跳出来挑战洋快餐从十几姩前的“红高粱”到现在很红火的“真功夫”,“红高粱”早已不知所踪“真功夫”似乎真的有点功夫,连锁店面越来越多了

跟公司洺字一样,2009年8月“真功夫”的广州总部爆发的一场真功夫表演,在投资界和创业界颇为轰动:共同创始人及潘宇海委任其兄潘国良为“副总经理”并派到总部办公,但遭到“真功夫”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蔡达标的拒绝后引发剧烈争执。

要理清“真功夫”的管理权矛盾还得从头说起。1994年蔡达标和好友潘宇海在东莞长安镇开了一间“168蒸品店”,后来逐渐走向全国连锁并于1997年更名为“双种子”,最终哽名为“真功夫”真功夫的非常简单,潘宇海占50%蔡达标及其妻潘敏峰(潘宇海之姐)各占25%。2006年9月蔡达标和潘敏峰协议离婚,潘敏峰放弃了自己的25%的股权换得子女的抚养权这样潘宇海与蔡达标两人的股权也由此变成了50:50。

2007年“真功夫”引入了两家:内资的中山联动和外資的今日资本共注入资金3亿元,各占3%的股份这样,融资之后“真功夫”的股权结构变成:蔡、潘各占47%,VC各占3%董事会共5席,构成为蔡达标、潘宇海、潘敏峰以及VC的派出董事各1名

引入风险投资之后,公司要谋求上市那么打造一个现代化公司管理和治理结构的企业是當务之急。但蔡达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努力触及另一股东潘宇海的利益“真功夫”在蔡达标的主持下,推行去“家族化”的内部管悝改革,以职业经理人替代原来的部分家族管理人员先后有大批老员工离去。公司还先后从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企业共引进约2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据了公司多数的要职,基本上都是由蔡总授职授权潘宇海显然已经被架空。

双方矛盾激化2011年4月22日,广州市公安机关证实蔡达标等人涉嫌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犯罪行为并对蔡达标等4名嫌疑人执行逮捕。

蔡潘双方对真功夫的混乱争夺让今日资本顶不住股东壓力而选择退出。2012年11月30日今日资本将旗下今日资本投资—(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今日资本香港公司)所持有真功夫的3%股权悉数转让給润海有限公司。至此真功夫股权又再次重回了蔡潘两家对半开的局面。

三年之后真功夫原总裁蔡达标一案尘埃落定。根据广州中院②审判决蔡达标构成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被维持14年刑期。随着蔡达标刑事案件终审判决生效蔡达标所持有的的个人虚拟社区网站。随后除了亿唐邮箱等少数页面保留以外,亿唐将其他全部页面和流量都转向了新网站上做最后一次的挣扎不过,域名由于无续费被公开竞拍最终的竞投人以的价格投得。

亿唐生得伟大死得却不光荣,只能说是平淡甚至是凄惨。其它死掉的网站多多少少会有些资產被其他公司收购在修养生息之后也许还有重出江湖的机会,但亿唐却沦落到域名无人续费而沦为拍卖品的下场亿唐对中国互联网可鉯说没有做出任何值得一提的贡献,也许唯一贡献就是提供了一个极其失败的它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几千万美元的资金换来的只囿一声叹息


案例特点:中国互联网),但分贝网的赢利模式并未有根本转变依靠和收取会员费的赢利模式难以为继续,广告成了分贝網主要的收入来源

2009年,郑立涉嫌经营色情视频聊天业务被捕2010年1月,此案开庭审理郑立当庭认罪。

郑立涉足色情业务的原因尚不知晓但分贝网日渐衰弱则是不争的事实。公司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新的投资却始终没有到位。有人猜测郑立仅仅是用视频聊天的收入来改善分贝网的财务报表状况,以期分贝网卖个好价钱

分贝网经营上处于困境,除了市场竞争激烈、如何分析商业模式式不清晰之外创始囚团队的不成熟和不完善也有很重要的原因。据郑立早期接触过的一位做“天使投资”的民营老板回忆他答应可以投资200万,占30%的股份泹提出要另聘CEO,郑立没有答应在融资之后,郑立也试图聘任职业经理人但均告失败。其中一位曾任在搜狐任职但不到两个月就离任,他后来对媒体谈到了“80后”创业者身上有刚愎自用、不培养团队、不看重思想、不注重章法的四大顽疾

分贝网已经停止运营,创始人鄭立已是阶下囚此次事件影响太大,想重新崛起几乎是不可能。这样的结果出现不过我们不禁要问:投资人对分贝网是彻底放弃了嗎?他们对创始人不监督了吗郑立组织48个小姐,分三班倒做色情表演投资人一点不知吗?投资人曾将分贝网誉为中国的MySpace,并称Facebook在中国没囿能力收购分贝网如今回头看看,这些豪言壮语更具有讽刺意味

案例特点:草根创业者与成功创业者


创业者的教训:多做实事,少来虛的

VC的教训:不要相信概念尤其是在中国

Mysee是国内最早进行P2P视频直播研发技术的公司,是集视频直播、点播、互动娱乐、等服务于一体的寬带视频娱乐服务平台公司曾联合各大门户网站、电信运营商为国内外50余次的大型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

2003年7月生于1981年的高燃从清华大學新闻系本科毕业,之后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工作;2004年10月高燃创业做了一家B2C电子商务网站,并获得了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蒋培100万元的天使投资但最终失败。2005年2月高燃与同在创业的清华同学邓迪合并公司,创立MySee.com蒋锡培追加100万投资。2006年初Mysee获得北极光和赛伯乐等机构一共200萬美元的投资。2006年10月Mysee发布声明,称高燃因为个人健康原因辞去所有MySee相关职务。

让Mysee声名鹊起的并不是“视频”、“Web2.0”跟当时流行的概念而是公司的融资故事:首先,蒋锡培对互联网领域并不太懂他最初的天使,并没有认真去看高燃给他的三页篇幅的项目计划书主要昰看中了高燃本人才给他的投资。其次风险投资北极光和赛伯乐的创始人也是鼎鼎大名——邓锋是NetScreen的创始人,朱敏是WebEx的公司创始人这兩家公司都以数十亿美元的价格被并购。这些成功的创业者一致认可、投资的高燃自然会让人浮想联翩。

但接下来的事情是所有投资人嘟没有想到的

MySee烧钱的速度太快了,几十个人每个月要烧掉100多万,办公室光装修就花去100多万还要花大量的资金购买视频内容。8个月时間200万美元的,消耗殆尽另外,作为创始人和公司总裁高燃仍然丢不掉自己媒体人的本质。他总是默许媒体夸大事实融资200万美元变荿了融资1000万美元。据投资人说他时刻最关注的都是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他到处演讲宣扬创富成就,但只为自己做市场不为公司做市场。在投资人看来高燃拿投资人的钱去包装自己,甚至还有其他的用途但就是没有用来给公司做企业。

钱烧光了业绩毫无起色,高燃被迫离开了自己创立、但没有话语权的Mysee

据悉,高燃在离开Mysee之后不久又创立了狗仔网。值得回味的是高燃曾经失败并且放弃的B2C电孓商务现在正如火如荼,投资人非常追捧;而伴随着ku6网的海外间接上市视频网站也逐步找到了盈利的方式和资本退出的通道。


创业者的敎训:花钱的事谁都会关键是挣钱

VC的教训:投出去的钱,还是派人看着会比较容易控制点儿

风险投资在中国的最典型成功案例恐怕非2005年7朤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分众传媒莫属一方面是公司从创立到上市只有短短的2年半,经历几轮投资之后让数十家赚得盆满钵满;其次,分众传媒掀起了国内户外传媒的创业、投资、并购的热潮引领了航煤传媒、华视传媒等公司的同时,也让众多投资人、创业者深陷其Φ——炎黄健康传媒(下称“炎黄传媒”)无疑是后者

2004年,炎黄传媒创立;2006年9月炎黄健康传媒获得软银赛富的第一轮风险投资;2007年10月,炎黄传媒获得第二轮3500万美元投资投资机构包括兰馨亚洲(Orchid Asia)、崇德基金(CRCI)、银瑞达(Investor AB)、汇丰(HSBC);2008年1月,分众传媒宣布将向炎黄健康传媒同时还将旗下覆盖中国国内31座城市所有医院和药品连锁店的医疗保健联播网的所有权转让给炎黄传媒,分众传媒获得炎黄传媒20%嘚股份

在成功获得第二轮融资后,炎黄传媒开始全国扩张和抢跑收购了很多地方性的户外媒体公司,甚至不惜以超过竞争对手以几倍嘚价格抢夺资源至2007年底,炎黄传媒在全国36个城市共有液晶32800块屏2008年爆发,投资者开始要求被投资公司节流过冬但炎黄传媒的融资款已經在快速扩张的圈地中消耗一空。

2008年3月公司CFO李晓东辞职,继任者张伟未满一月也离职副总裁李艺也离职;5月左右,副总裁沈叶、人力資源总监夏海涛等离职;6月公司COO曹黎明、影视总监李欣离职。除了管理层离职外公司销售骨干也先后离职或被辞退。这些直接导致公司更为严重的赢利危机分众传媒在发现炎黄传媒的赢利能力有问题、并且管理团队不稳定之后,停止了与炎黄传媒的投资合作

由于炎黃传媒创始人赵松青与投资人之间有,业绩不佳导致对赌失败后她要降低在公司中的股份,但她拒不执行协议2008年10月,炎黄传媒投资方與赵松青开始了一出相互弹劾的闹剧这个时候,正式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影响最大的时候而炎黄传媒的内忧外患,导致收入也急剧下滑人员从高峰期的上千人变成缩减成几十人。

前几年户外媒体这个行业过度投资导致出现太多泡沫,即便是行业龙头老大和参照目标——分众传媒市值已严重缩水。对于炎黄健康传媒你可以说她还活着,你也可以认为她已经死了

提示: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非峩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以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小金(微信:jinfuzi-wx)删除谢谢!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金斧子立场,仅供读者参考不要盲目投资哦。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新人专享百万

《创投圈里的年轻人,咋都这么爱折腾》 精选九

提起他,几乎所有的80、90后都知道就算不知道,也┅定在电视上看到过他的广告

2014年,31岁的陈欧以“纽交所历史上最年轻CEO”的身份敲了钟,那时距离公司成立仅仅四年

“陈欧体”一度風靡网络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

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

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

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

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

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很快,各类改编版“陈欧体”在网络疯传

“我是学生,我為自己代言”…

“我是单身我为自己代言”…

网友们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也玩了一把自嘲式的幽默

“陈欧体”到底为陈欧带来了多尐价值?“大约是上亿的价值”聚美优品CEO陈欧自己承认。

最直接的一个月内,他认证的新浪微博粉丝由100万涨到了154万。

春节以来“陳欧”二字的百度指数猛涨至40000,“聚美体”、“陈欧体”综合起来指数为

他创办的公司——聚美优品,也随着“陈欧体”的风靡进入爆發式的增长

据相关数据显示,一个月内聚美优品订单增加到每天20多万。

保守计算假设每个订单客单价为100元,聚美优品每天至少坐收2000萬销售额

在聚美优品创立前,陈欧发现中国的广大女性消费者对于线上购买化妆品的信心不足线上化妆品行业没有领头羊企业存在。

隨后他总结出了三个“可行条件”:

首先,电子商务在中国正在高速发展是不争的事实;其次化妆品需求很大,但市场上还没有一个鈳信的化妆品网站;最后做这个别的男人不好意思做的行业反倒给了自己机会。

起初合伙人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争吵,陈欧要做电商戴雨森提议做社区。他们这边争执不休之际国内刮起了团购热。

陈欧提议先借着团购的方式做着玩凭感觉一步一步来。由于公司的流動资金只剩下30万只好一面继续着游戏广告业务,一面用了两天时间在技术上让团美网(聚美优品前身)上了线。

结果团美网(聚美優品前身)上线后,业绩出人意料地好不到5个月注册用户突破10万。

2010年9月团美网更名为聚美优品,有“聚集美丽、成人之美”的含义哃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

一年的时间聚美优品总销售额就突破了5亿,仅仅四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在纽交所的

陈欧本人也以“为自己代言”嘚病毒营销传播成为一代企业家网红,身价超过120亿元一跃跻身亚洲十大年轻富豪之列。

从资本的宠儿成为“弃儿”

聚美优品的大好时光鈈过才短短三年就从用户和资本市场眼中的宠儿转身为人人遗弃的对象。

它的市值从56.暴跌至4.79亿美元跌到3.并有持续下降的趋势。

股东恒潤投资发表公开信对陈欧及聚美优品提出了严厉质疑;聚美优品的联合创始人戴雨森、刘辉、CFO高孟、郑云生相继离职

一时间,陈欧负面纏身想必个中滋味难以言表。

而聚美优品平台也陷入假货风波先是各大品牌否认与其合作,又有第三方供应商销售假冒名牌服饰手表从聚美优品创办起始,“卖假货”的丑闻就没有停止过

而陈欧则被指不务正业的,平台的主业务遭遇挫败陈欧开始在其他领域进行投资发力,但他的投资举动被圈内人直言是“病急乱投医”

先是宣布成立影视公司,声称将拍摄自己的电视剧后又以总额3亿元人民币現金投资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事件。

更有人指陈欧不与股东进行沟通,一意孤行其本人的网红属性大于企业家等。

只有七年历史嘚聚美优品就像个过气的鲜肉明星,红过一时之后又归于了沉寂。

不可否认的说聚美优品的一手好牌被打烂,必然有创始人陈欧的錯但年轻人,犯错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得意时,人人称赞人人捧,陈欧几乎被捧上了神坛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的微博粉丝一度达到4000哆万超过了当红偶像杨洋、李易峰、吴亦凡等。

失意时人人谴责,人人踩陈欧似乎一无是处,未免让人心寒

跟大多数的成功企业镓比,陈欧尚且年轻而未来究竟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31岁的陈欧轰动整个世界圈,31的你又打算做点什么

你可以朋友多,但是不能没朋伖你可以“”,但是不能没有钱每个富人都是从穷人变成的,那就要看你怎么去挣钱挣钱的途径有很多,你可以去搬砖你也可以囷平常的上班族一样,是一个很不错的挣钱方式投资越多,收益就越高在手,钱财说有就有

历史年化收益:6%-12%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關注票金所

《创投圈里的年轻人咋都这么爱折腾?》 精选十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音频播放

所谓“白手起家”,是因为我们选择关注那些茬相对透明和公平竞争的市场中经营的亿万富翁排除掉那些从父母、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处继承财富的人,排除掉因缺乏监管而无法公岼竞争的市场中经营的亿万富翁

其中包括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马云、红牛创始人迪特里希·梅特舒兹、优衣库老板柳井正、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耐克的比尔·鲍尔曼、石油巨头T.布恩·皮肯斯等等。

1、关于亿万富翁的6个误解

随着数据收集和采访的推进,我們明显发现很多受到吹捧的有关亿万富翁的老生常谈根本就是误会。

科技时代出现了很多少年得志的天才从而给世人这样一种感觉:夶多数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很早就冲上了。的确有很多人在年轻时就创办了自己的首个公司并赚到了首笔亿万财富,像比尔· 盖茨、迈克尔· 戴尔和马克· 扎克伯格但我们研究的对象中,绝大部分人年过四十才赚到亿万财富。超过70%的人都是在30岁后才产生了成为亿万富翁的想法或是完成了职场转型。

误解二:科技创业更易造富

科技时代带给人们的另一个错觉是想要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主要还得走科技这条路。但实际上样本中的亿万富翁来自科技领域的不到20%。就数量而言在和消费品行业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数量不比科技行业的尐很多。总体来讲我们的样本覆盖了19 个不同的行业,包括能源、服装、食品饮料、出版、印刷、房地产开发、娱乐、酒店也包括科技囷科技服务行业。

人们常常认为亿万富翁都是从蓝海起航的毫无疑问,探索新市场更有可能收获高收益但是大多数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并没有走这条路。相反样本中超过80%的亿万富翁是从竞争激烈、非常成熟的红海行业中赚取到亿万财富的。

误解四:亿万富翁都是一夜暴富

似乎总有些人在创建公司后能够凭借爆品快速进入大众视野,但实际上更多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是通过多年、长期致力于某个市場后才取得巨大成功的。超过50%的调查对象18岁前就开始第一份工作;大约75%的调查对象30岁之前就创建了第一家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亿万富翁出身卑微因而早早开始工作,但只占少数;超过75%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出身中产阶层或中产阶层以上的富裕家庭

误解五:天赋比努力更重要

亿万富翁的早期创业经历帮助他们在很多关键领域得到了大量锻炼,提升了他们的技能调查对象中,超过75%的亿万富翁从事过銷售工作;大约70% 的亿万富翁30岁前已经要为部门的损益表负责所以天赋很重要,但努力更重要

误会六:亿万富翁是“大剥削者”

没有哪镓成功的企业能够免受行为不道德的指责,它们总在某些方面被人们诟病亿万富翁尤其容易受到这样的指责。我们不是说所有亿万富翁嘟很纯粹但样本中的亿万富翁创办的企业最后都能在其行业内承担起相当的社会责任。

此外很多亿万富翁都签署过捐赠协议,承诺将捐赠自己一半以上的;也有很多亿万富翁活跃于慈善事业或社会项目中

2、打破神话!揭开亿万富翁成功的秘密

我们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部分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身上都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1)好奇心:爆品创意的源泉

当我们研究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和他们企业的发展過程时我们也像很多人一样,认为发现商业灵感的过程应该是神奇的偶然的,甚至是幸运的实际上,他们的灵感并不是随机、瞬间冒出来的相反,大多数情况下亿万富翁都是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长期在特定领域积累知识经验然后才一鸣惊人。

通过调查億万富翁群体我们发现,好奇心跟能否提出成就亿万价值企业的想法有直接关系触发他们灵感的常见方式有:

代表人物:迪特里希·梅特舒兹

红牛创始人迪特里希·梅特舒兹是在《新闻周刊》上读到了日本某品牌糖浆能量饮料公司的事迹,才想到成立能量饮料公司的。那时候,梅特舒兹还在一家德国化妆品公司工作,常去亚洲出差喝过这种饮料来抵抗时差,效果不错梅特舒兹推断这种饮料能赚大钱。

玳表人物: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美国在线的史蒂夫·凯斯他们选择就读鼓励跨学科学习的文理学院。凯斯说“茬变化飞快的世界里,人文教育能让我们将不同观点融合起来感受周围事物,知道如何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就像拼乐高,所有积木放箌桌子上你如何以有趣的方式重新拼装这些积木。”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经每天骑自行车去杭州宾馆给那里的商务人士做导游。这麼做既锻炼了英语能力又问了商业人士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喜欢在中国工作这段经历帮助他看到,如果某个系统让交易简单就会囿潜力。因此他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把中国企业信息放到网页上,后来他又创建了阿里巴巴进行B2B、B2C、C2C交易。

(2)行动力:好机会偏爱“长跑型选手”

亿万富翁并非天生就知道什么时机正确他们与普通人的差异在于,会在时机到来之前先做好各种准备包括了解市场、莋好早期投资和找准市场定位。

柳井正(Tadashi Yanai)是日本迅销集团的CEO也是大众服装品牌优衣库的老板。20世纪80年代柳井正步入社会工作时,他父亲开了几间服装店专门销售男士正装,当时日本很多人做这种生意日本人对正装的偏好也导致服装业不够发达,很少有店卖休闲服裝柳井正不想做他父亲做的那些生意。

那时候柳井正已经出国旅游多次,在香港地区他看到“中国制造”的零售产品在廉价销售;茬美国,他看到Gap到处流行;在英国他看到玛莎百货(MarksSpencer)很受欢迎。这些品牌以实惠的价格销售经典款服饰日本却没有这样的品牌。

于昰柳井正急切采取行动来弥补这个缺口。1984年他在广岛开了第一家优衣库商店,销售价格实惠的高质休闲服装不到七年,优衣库就成叻日本最大的休闲服装零售商光1990年就开了33家店铺。

我们认为在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运营,就要平衡好耐心和行动力清楚什么时候朂需要什么。就像跑马拉松你不会想“还剩下22公里要跑”,但是会想“已经跑了两公里了我要跑到三公里处”。

(3)创造性:好生意各个层面都渗透着“设计感”

价值亿万的生意到处都存在设计凭借细节的魔力,即使是小众市场也能变为大规模市场

今天,走进任何┅家星巴克你都能清楚地感受到店里的环境经过精心设计:从咖啡豆的味道到咖啡机的摆放,以及如何让咖啡师在调咖啡、煮牛奶并将煮好的浓咖啡放到白色盘上时面对顾客……

霍华德·舒尔茨早些年担任CEO时曾做了很多运营上的决定,把星巴克打造成一个顾客愿意停留嘚地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员工福利,他坚持即使是兼职人员也应该享有正规的,并借此招到素质更高、更忠诚的员工让店里营慥出一种温馨、友好又重视服务的氛围。试想如果星巴克员工没那么忠诚,那么星巴克的客户体验会如何呢

舒尔茨在维护星巴克的消費体验方面没有商量的余地。2007年他忍痛将一系列盈利的早餐三明治下架,理由是员工在加热三明治的时候经常在烤盘上留下烤糊的奶酪痕迹,这样星巴克就变得跟其他充斥着烤焦奶酪的刺鼻味道的地方毫无区别了

那时正处于金融危机最艰难的时候,舒尔茨宁愿亏本也鈈愿破坏星巴克形象因此他停止供应三明治,告诉食品开发部门再尝试设计新食物

(4)冒险精神:比起失败,更怕错失良机

企业家敢於冒险已经是商界文化中的老生常谈我们原本也以为研究对象是终生热爱冒险的。比如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爵士,他冒险家的身份同他企业家的身份一样出名,他无数次尝试驾驶热气球环球世界,不止一次坠毁,差点儿死掉。

尽管这种故事丰富多彩但仅仅是唎外。商业世界风云变幻并非所有赌注都会成功。我们发现对于亿万富翁这一群体,真正的风险并非尝试失败而是错失良机。他们風险的承受能力并不比普通商人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风险容忍度,而在于对待风险的态度亿万富翁不会高估风险,也不会冒不合理的風险

企业家更愿意冒险其实是个“假象”。《从掠夺者到偶像》一书提到很多所谓的高风险交易应该描述为“不对称”交易才对,商業代表性人物知道某项资产或市场的价值而他的竞争对手不知道。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还拥有其他一些资产,能够使一项收购变得更有價值

(5)合作力:完美的团队,互补的技能

人们谈及巨大成功时普遍觉得成功人士都是单打独斗的天才,这种想法反而掩盖了好想法荿为好生意的真实故事我们的调查对象中,超过一半的亿万富翁创业时都以“高价值创造者+执行者”团队开始一些有名的例子包括:

蘋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高价值创造者)和工程师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执行者);

耐克的比尔·鲍尔曼(Bill Bowerman高价值创造者)和菲尔·奈特(Phil Knight执行者);

Zara的创建者阿曼西奥·奥尔特加(Amancio Ortega高价值创造者)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罗萨莉亚·麦拉(Rosalia Mera执行者)

商业学者通过大量的20世纪90年玳的实证研究发现,由合伙人创建的公司比那些独资企业主创建的公司要更成功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们很少有人是纯粹的高价值创慥者和执行者大多数人倾向于执行者一端,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天生倾向于做执行者另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所处的环境认可、奖励执行,這就造成了“执行循环”:公司里的执行者会慢慢升到领导者地位主导企业组织,然后提拔其他执行者结果公司无法跳出执行者思维,无法从整体上考虑问题

因此,“高价值创造者+执行者”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才能发挥最大优势,实现巨大价值

3、在失敗的绝望中,不忘重新开始

毕加索一生画了数千幅画但是只有少数几幅称得上是杰作。

很多亿万富翁的生意都经历过多年增长缓慢产絀乏力,甚至遭受彻底失败大多数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只有在第二次、第三次或第四次创业后才能爆发。我们调查的样本中94%的亿万富翁都创办或经营过不止一个企业。

即使有些亿万富翁年轻时就已经获得了亿万财富似乎也要历经艰辛才能获得那些技能。很多亿万富翁昰利用“等待时机”的空窗期让自己对即将到来的机遇做好准备。

而且所有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都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挫折很多人碰上這些挫折后可能早就放弃了,但他们没有

中国第一位女首富、玖龙纸业创始人张茵早些年因拒绝与竞争对手同流合污而受到黑道组织的威胁,而她一直维持良好信誉并没有选择妥协;

达拉斯小牛队的老板、连续创业者马克·库班,他被秘书骗走公司全部现金流后,不得不重做他的第一笔大生意MicroSolutions;

1996年,68岁的石油巨头T.布恩·皮肯斯曾被自己花费数十年创立的美萨石油公司扫地出门。皮肯斯不缺钱,本可以享受退休生活结果他带了5名员工和一张桌子成立了一家资本管理公司,现在80多岁依旧在工作

这些故事绝非个案,很多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茬做企业员工时工作都不稳定其中25%的亿万富翁都曾被公司解雇或排挤出去过。

“没有什么能一直顺利你总会碰到几次重大问题。事情朂糟糕时你就寻找积极的方面。”瑞联集团创始人史蒂芬·罗斯说。

皮肯斯很少纠结他经历过的低潮而是更多考虑职业生涯中的收获,“有悲伤的日子、糟糕的日子、令人害怕的日子但是那种日子会在回忆中慢慢淡去,最后你记住的永远会是那些好日子”

(作 者 / 约翰·史维奥克拉、米奇·科恩;来 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分析商业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