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次是什么意思

“而人之行”下一句是:“有情善而迹非” 这是出自于 宋朝 曾巩 所著的《寄欧阳舍人书》。

附《寄欧阳舍人书》全文赏析

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

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

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

非畜④道德而能文章者

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

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⑤焉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

则往往衋然⑦不知涕之流落也,

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

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

先祖之屯蹶⑧否塞以死,

则之魁闳⑨豪杰不出之士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洏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達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夲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後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尐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囚,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猶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の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行后无疑也。而之学者每观傳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賜于巩而及其三。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之魁闳豪傑不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孫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曾巩叩头再次拜上,舍人先生:
  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来,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我反复读诵,真是感愧交并
  说到铭志之所以能够著称后,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相接近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記载而碑铭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后人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置于镓庙里有的放置在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样的如果那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地方。铭文的撰写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生者借此能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行善之人喜欢自

的道德文章。公元1046年(宋仁宗庆历六年)夏曾巩写信請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当年欧阳修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巩即写此信致谢这封信作于公元1047年(庆历七年),作者29岁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說“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文章结构谨严起承转合非常自然。

  第一段(起承部分)首先交待写这封信的缘起与观诵墓碑后的总的感受。接着叙及撰写暮志铭的意义先提出论点“铭志之著于,义近于史”然后比较铭、史之异同。先言其异次言其同。本段借助铭、史对比展开文章深刻地阐述了铭志的警作用。

  第二段谈今铭“二弊”首先是不实;其次是“传者盖少”。

  第三段强调立言者的素质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朤十一日)字子固,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茬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扫码关注公众号,精选古语每日推送

沪江在线词典网为您精选承教的意思及读音、承教是什么意思、反义词、近义词等信息由zry1992于2016年6月12日添加。

(1).接受教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愿安承教。” 赵岐 注:“愿安意承受 孟子 之教令。”《战国策·赵策二》:“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史记·乐毅列传》:“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圉无罪。”
(2).用作谦词言接受教诲。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所论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警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徐御史 起身相谢道:‘承教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髻》:“今已同里,旦晚可以承教。”

2020承教是什么意思、读音信息由沪江在線词典网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段承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