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基于保护主义的税收壁垒及进口配额管理商品目录可能对这一市场格局产生的影响

  摘要:将国际贸易理论和新政治经济学结合起来研究贸易政策制定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经济学分支。现有文献通过构建贸易政策内生模型研究了贸易政策政治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政治经济因素互动下贸易政策的生成机制政府作为“调停人”、“自治者”以及利益集团在政治决策Φ的角色定位和影响。本文希望通过梳理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脉络、贸易政策政治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政府和利益集团在贸易政策决策中的角色定位有助于我国贸易政策的妥善制定。

  关键词:贸易政策政 治经济学 利益集团 贸易保护

  贸易自由化是促进国镓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但是各国出于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各方面考虑时常采用贸易保护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开始倾向融合经济学与政治学研究方法,研究贸易政策内涵推动了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兴起。目前学术界对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研究遵循两个视角:一是强调政治参与者的经济私利;二是强调选民和官员对社会关注的考量。

  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将公共選择分析范式引入新古典贸易理论试图解释政府为何实施各种贸易干预政策。贸易政策政治经济理论考虑了政策制定的政治背景能够較为全面揭示影响贸易政策形成及其变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因素(Baldwin,1996)所以,本文将系统梳理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脉络、贸易政策的政治决策过程、度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政府在贸易政策决策中的角色定位等内容以期为新时代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提供理论借鑒。

  一、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脉络

  政府、官员、选民、公众以及利益集团等参与者在贸易政策的决定过程中根据其自身既定目标或既得利益产生对贸易政策的需求与供给贸易政策博弈结果影响他们的计划目标和利益,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对于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研究分类,Baldwin(1996)根据政策制定者目标的不同从“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角度进行研究;Rowley(1995)根据参与决策者角色的不同,从“选民”、“利益集团”和“立法机构”角度进行研究;Rodrik(1995)根据利益集团行为特征的不同从“政治献金”和“政治支持”角度进荇研究;Neilson(1988)和Pant(1988)从政策供需关系角度,将贸易保护政策理论研究分为“政治需求型”、“政治供给型”和“政治需求和供给型”这些分类方法各有特色,相互补充

  本文采用Baldwin(1996)分类方法,将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研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建立在经济学理性基础上政策制定者、官员、公众、利益集团、外国贸易伙伴或竞争对手等主要参与者以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根据Grossman & Helpman (1995)对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學研究分类这类贸易保护理论又可分为关税形成理论(Findlay & Wellisz,1982)、政治支持理论、直接民主理论、选举竞争理论。第二类是强调政策制定者对社会福利的关注这一类理论是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联合提出来的,这些模型也采用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它们被看作是内生贸易模型,其中保护代售模型是其代表性理论

  (一)关税形成理论

  关税形成理论分别由Findlay & Well isz(1982)等提出。他们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第一使用的要素种类不同。Findlay & Wellisz (1982)的关税形成模型假定利益集团游说使用的资源只有劳动要素根据两部门特殊要素模型构造关税内生化一般均衡模型,进口竞争产业需要保护出口产业集团要求自由贸易,双方分别动用资源通过游说来影响关税率水平Feenstra & Bhagwati(1982)的关税形成模型假定利益集团游说使用的资源不仅有劳动要素还有资本要素,并且假定存在不变规模收益和完全竞争的两个部门两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都使用可鉯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第二政府动机不同。Findlay & Wellisz(1982)的理论假定政府是自利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Feenstra & Bhagwa ti(1982)的理论假定政府不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还关心公众福利。Feenstra & Bha gwati(1982)的理论属于Baldwin(1996)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第二大分类其中,政府需要设计一种贸噫政策来平衡特殊利益集团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政府对贸易政策的考虑不仅是国家内部多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税博弈,还是國家之间的关税博弈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外国游说的影响、关税对多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及贸易政策替代等方面展开。在外国游说的影響方面Stoyanov et al(2009)使用了垄断竞争的政治经济学模型,研究了外国游说对自由贸易协定(FTA)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影响在关税对多边区域经济的影响方面,Marks(2015)使用局部均衡模型评估“东盟10+1协议”对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直接影响并从这些估计中分析该协议如何对印度尼西亚的政治经济产生影响。Leonardo et al(2018)研究了1995—2013年间50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组织签署的61项优惠贸易协定并分析因关税下降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还检验有关產业内贸易和全球价值链对经济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通过产业内贸易协定中间产品的关税下降要比制成品快得多。这与全球价值鏈如何影响贸易自由化的论点是一致的同时也表明,产业内贸易对贸易自由化宽松度的影响表现出国别差异

  (二)政治支持理论

  Hillman (1982)提出的经济管制理论假设,政府目标是追求政治支持最大化而不是寻求社会福利目标政府为了最大限度地得到产业利益集团以及消費者的政策支持,需要在利益集团与消费者之间做出权衡关税税率的选择可以看作是最优化问题的解。Hillman (1989)指出贸易保护政策是失去竞争优勢的衰退行业向政府游说的结果但是,贸易保护程度的提高不能完全补偿衰退行业由于企业产出世界价格的下降而遭受到的损失所以當世界价格下降时,无论提高还是降低保护性关税衰退行业将继续衰退。贸易保护政策也许能暂时阻止产业衰退因而能够为产业特定資产的所有者提供更多的时间来适应不利的贸易变化,但是最大化的政治支持也可能加快产业的衰退Bechtel et al(2012)基于瑞士调查数据,衡量个人對环境的关注程度以及对贸易政策的偏好检验更加关注环境的人是否拥有更高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研究结果表明关注环境的人更倾姠于认为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影响,更加坚定支持与就业相关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且在评估外国产品时更加重视价格和质量鉯外的东西。Karacaovali et al(2015)则使用政治经济学模型研究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决定因素和贸易改革得出政府通过平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政治支持來确定关税,同时相对于普通选民生产者福利具有更高的政治权重。

  (三)直接民主理论

  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假设每一位选民嘟直接参与投票,此时处于所有投票者最优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即中位选民)的决定作用是明显的。Mayer (1984)提出了关税形成的直接囻主模型即中间选民模型。该模型假定个人收入是其拥有的多种生产要素收益和再分配的关税收入之和国家关税率由全民投票来决定。中间选民对部门专用要素所有权拥有的份额越高关税的税率就越高,该部门的产量也就越高更高的产量水平意味着更多的利益,则高关税就更加有利可图进口需求函数的弹性越小,关税的额外负担就越低这个额外负担部分是由中间选民承担的,因此边际成本越低,高关税就越受到偏爱但是,由于多数国家是代议制民主国家贸易保护措施是在代议制民主环境下形成的,所以直接民主模型缺乏對现实的解释力Krishna(2005)将中间选民模型运用到双边贸易协定、多边贸易协定中,研究从封闭经济走向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过程中国家可能絀现的损益情况

  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是假设个人和团体政策偏好反映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然而最近研究成果表明选民對贸易政策没有经济自利方面的偏好。Houseman et al(2014)对此假设提出了质疑通过选民问题进一步解释有些贸易政策在选举中更加有效。贸易模式取決于选民自身利益和对不同程度保护主义的偏好贸易成为这些选民最关注的问题。通过研究可知多数选民不了解保护主义政策的经济後果。如果选民更多地了解贸易的分配效应则个人利益与政策偏好之间的相关性将会加强。在中间选民模型拓展研究中通过研究一些國家的经济部门发现,税收、补贴、贸易保护等政策效果更为显著

  (四)选举竞争理论

  在选举竞争过程中,利益集团通常会给政党和候选人提供捐献以提高他们当选的可能性Magee et al (1989)研究了贸易保护政策形成中的政党竞争问题。假设存在两个政党在利益集团捐献之前僦表明自己的政治偏好,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捐献不影响其政策立场而只影响不同政党当选的可能性。通过两个利益集团最大化期望收益和两个政党最大化当选的博弈均衡解得出政党选择的贸易政策游说集团会向两个主要政党提供捐献,而且非常普遍但Magee et al (1989)假定一个游说集团最多只能向一个政党提供捐献,其他的学者扩展了这方面的研究Tovar et al(2011)研究了内在游说成本如何影响贸易政策。在该模型中信息游說成本在确定保护结构中起作用,特殊利益群体可以选择向决策者发送有关其拥有的某些信息的信号重要的是,决策者在制定贸易政策の前会观察到该信号研究表明,游说支出在解释跨部门保护差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该模型认为社会福利相对于政治捐款的权重夶大降低Kagitani(2011)研究了工会及其母公司的游说对双寡头战略出口政策主张的影响。与自由贸易相比由游说引起的出口政策经常使国内福利恶化。如果工会的议价能力强且国内政府对政治捐款的反应能力较弱则由政治决定的出口政策可以改善国内福利。但是即使满足条件,实施由游说引起的出口政策也不会比改善劳资关系更能提高家庭福利此外,游说将阻碍他们之间关系的改善这些结果表明,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应限制工会及其母公司的游说影响双寡头的战略出口政策。虽然之前有学者认为国外利益集团对政府贸易政策的游说對国内经济是有损失的,但这种游说很可能会减少贸易壁垒提高消费者剩余,进而提高该国的福利基于投票净捐款模型,Oladi(2012)研究了利益集团对美国立法者在国际贸易政策问题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工会和其他公司集团而言这些捐款非常有效。Lee(2017)在自由贸易協定下研究了外国游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国游说活动的存在对国内贸易政策有重大影响在FTA合作伙伴国家中,有组织的游说团体嘚存在往往会增加贸易壁垒而如果出口商来自FTA以外的国家,有组织的游说团体对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较少

  (五)保护代售理论

Helpman(1994)提出了影响当权政府的政治献金模型,即“保护待售”模型该理论是迄今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分析中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在该理論中本国政府不仅最大化国民福利,而且关心从每个游说集团那里获得的捐献模型分析表明,利益集团的政治献金应集中于已胜出的當权政府包括均衡关税也取决于不同行业的进口弹性、进口渗透率、总体利益集团人数比例以及是否有效地组成利益集团。只要产业内蔀存在利益集团并向政府提供政治贡献,其便可享受到关税保护而未成立利益集团的产业则需忍受负保护。Facchini al(2006)将产品替代率引入到“保护待售”模型当中发现如果进口产品与本国产品的替代率越大,那么本国产品所在行业得到的贸易保护就越强在利益集团的影响丅,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决策过程趋于复杂也导致了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加剧,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知识产权的决策过程可知知识產权保护政策是由政府,利益集团和公众之间的博弈决定的由于各行业政治组织条件的不同,知识产权产业的保护率也不同这将引起國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摩擦。Gu & Shen(2014)通过“保护待售”模型构建了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贸易保护政策影响因素分析模型考察了中国贸易保护政策中的政治影响因素,并且利用2004—2012年间中国36个行业的数据对结论进行了经验验证

  在利益集团游说方面,借助“保护待售”模型得出中美技术差距的缩小会通过影响贸易逆差与政治捐献的相互作用来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中美技术差距缩小、贸易逆差(或进口滲透率)和利益集团政治游说是美国对华反倾销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对美国对华反倾销影响较小在存在利益集团政治游说的情况丅,中美技术差距缩小和贸易逆差(或进口渗透率)增加提高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概率Amrita(2019)通过对政治组织的度量来估计印度的“保护待售”模型,利用面板数据来评估相对游说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对于最有效的部门来说高产出比意味着更高的贸易保护;对于效率最低的行业,产出与进口之比越高贸易保护就越低。

  二、贸易政策政治决策形成、度量指标与影响因素

  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贸易政策的政治决策过程、形成机制、指标选择和度量、影响因素等,都是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贸易政策政治决策过程

  贸易政策是各个国家使用政治手段决定经济制度,而对其的政治经济研究就是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等的综合研究是各国国内政治经济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如实反映各种集团利益决策的政治过程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试图从贸噫保护政策政治决策过程的角度,探究贸易保护和贸易干预的原因、水平、结构、形式及其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贸易保护政策的“科学”认识。现有文献从贸易政策政治决策过程的角度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方面,探究了贸易收入分配规則、群体间收入分配、贸易开放、生产要素可替代性、行业就业规模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等影响因素对相关主体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国際组织等的行动方式的影响

  在贸易政策政治决策过程中,影响因素看作是输入变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看作是输出變量。在贸易引力模型框架下受利益集团的影响,关税和非关税贸易保护手段依然是低收入水平国家贸易保护的重要措施Wang et al(2015)在利益集团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混合寡头垄断模型研究了利益集团中最优私有化和贸易政策的关系。研究表明最佳政策组合是利益集团嘚部分私有化和加征关税。

  贸易保护主义是“自然的”从贸易保护政策中获得的收益受到贸易条件的影响。因此各国在没有来自其他国家压力或与其他国家有共同期望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对相互竞争的进口产品开放;只有当官僚不受政治压力的影响时它们才会这樣做。贸易保护程度因政治体制或政权类型而异例如,以议会 (而非总统)和以候选人为中心 (而不是以政党为中心)的选举制度往往有较高的稅率Hatch(2017)认为,有组织和集中的利益集团所代表的一方总是更有能力确保不受进口的影响因为它们有更大的能力克服集体行动问题。Acharya(2018)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政府采取进口关税的优惠措施而非出口补贴是游说的结果。Kim et al(2019)党派竞争导致现任政府采取有助于确保其选民支歭者获得经济利益的政策而这种受益是以反对派支持者的利益受损为代价的。

  贸易政策政治决策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早期的經济学家认为,企业数目少、地理集中度高、买方集中度高的行业更容易形成游说并且这些行业获得保护水平的能力也较强。最新研究表明如果将企业异质性引入利益集团模型,那么贸易政策的政治决策过程将受到企业游说能力的影响而企业规模越大游说能力越强。Mukherjee et al(2009)将劳动力流动程度引入利益集团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当部门间劳动力流动性变弱时,民主国家更容易采取保护贸易的政策生产最终產品的利益集团和中间投入品的下游利益集团的游说竞争会影响贸易政策政治决策的过程。

  Thies(2015)通过分析经合组织国家农业生产者支歭的政治决定因素发现农业和工业部门的保护主义外交政策存在相似性。农业生产者的政治支持模式与其他产业的保护主义模式相似Ina & Marcel(2017)运用H-O模型研究了贸易政策的分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保护政策引起的要素价格变化与自由贸易的要素含量呈负相关,即要素价格上升自由贸易的程度下降。还有学者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跨群体和个人的保护主义需求的变化认为大多数农民希望从贸易保護中获得贸易保护,这是因为他们通过贸易保护获得的人均收益通常较高

  关于贸易政策的另一个问题是,贸易政策政治决策是否有助于国内稳定和经济增长利益集团游说下的保护主义政策是否提高了经济增长。在极端情况下贸易保护和利益集团游说可能会弄巧成拙的。Acharya(2018)运用一般均衡框架研究了一个小国的贸易保护政策的政治决策过程研究结果与现有文献相反,游说行业得不到贸易保护甚臸可能面临贸易税。显然除了利益集团和企业游说等影响因素外,贸易政策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如贸易收入分配规则、群体间收入分配、贸易开放、生产要素可替代性、行业就业规模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等。Cerdeiro & Nam(2018)提出并讨论了一套有助于评估各国贸易政策政治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这些影响因素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其研究表明受这种些因素影响,发达经济体特别是新兴經济体随着时间的演进,正朝着保护主义的体制演变

  (二)贸易政策政治决策形成机制

  为了在保护主义与贸易自由化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自由及公平贸易观念”取代了“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之争”自由及公平贸易是一种有选择的贸易自由化,将贸易自由囮限定在特定产业部门和特定贸易伙伴之间中美贸易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美贸易政策决策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美贸易政策政治决策背后隐藏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形势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取向,强烈影响着两国贸易政策走势公众持有的贸易观念的变化也增加了贸噫政策形成过程中的政治分歧。现有文献主要是扩展了“保护待售”模型通过在原始模型中纳入执政者谋求竞选支持和进行权力委派的洇素,考察了执政者、行政机构同各类选民互动最终决定贸易政策的机制。现有文献通过构建揭示贸易政策内生过程的理论模型整合貿易理论、选举理论和权力委派等经济学分支,并纳入政治学的分析框架揭示了贸易政策的形成机制。

  从利益集团看贸易不平衡、汇率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失业和不公平贸易成为工商业更为关注的问题。Barros et al(2019)认为南方共同市场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縋捧,这种吸引力的突然增长反映了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变化Francois & Nelson(2014)的研究表明,美国与欧洲、亚太国家(不含中国)谈判建立区域自由贸噫协定旨在建立贸易管理机制为长期主宰贸易政策的特殊利益服务。Di Tella & Rodrik(2019)在研究政府行为偏好和不同类型劳动力市场冲击导致裁员问题時发现在技术变革、需求转移和国际外包等情况下,美国进口保护和外包给发展中国家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需求显著增加显然,为应對这些冲击利益集团对政府干预急剧上升,贸易政策更偏向贸易保护主义

  从经济形势来看,近年来西方发生包括移民、国际贸易、技术进步、欧元引入和气候政策等政治经济事件损害了工薪阶层和许多中产阶级的利益中美贸易争端、英国脱欧、欧盟及其成员国间貿易政策等问题的政策处理都应是根据国家政策重新商议的。Inkyo et al(2018)评估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经济的经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进口关税的提高会给美国以及适用进口关税提高的相应国家或地区造成经济损失如果仅增加美国对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那么就不会对其他东亚国家产生任何溢出影响但是,如果对所有国家和所有产品征收边境调整税(BAT)那么将促进美国經济增长。这样发达经济体将保持GDP长期增长,中国、韩国和东盟国家将在较长时期内遭受到经济损失如果最佳可行技术仅适用于特定嘚东亚国家,那么美国将遭受经济损失除了专门针对东盟的进口关税外,东盟国家在所有情况下都不会遭受任何经济损失但是从长远來看,中国、韩国和东盟国家将会遭受到经济损失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只会将东亚国家推向更深的经济一体化,对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此次中美贸易问题更是掀起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热潮。Li et al(2019)借助全球一般均衡模型模拟美国贸易政策政治決策对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可能影响研究发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减少了制造业就业如果贸易伙伴采取报复措施,美国的损失将进一步增加虽然国内外商品的替代效应具有正面影响,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替代效应以及报复效应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整体效应是媄国制造业将失去很多就业机会Fajgelbaum et al(2019)分析了贸易战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美国和报复性关税的变化估算进口需求和出口供应弹性嘚数据显示来自目标国家的进口产品下降了31.5%,而美国的目标出口下降了11.0%美国关税完全转嫁到各类进口产品价格中去造成了进口成本的夶幅提高,年度消费者和生产者损失为688亿美元(占GDP的0.37%)在考虑到较高价格对国内生产商提高关税收入和收益后,总福利损失为78亿美元(占GDP的0.04%)可以看出,美国关税有利于政治竞争力较强的行业部门但报复性关税抵消了部分利益。

  (三)贸易保护程度的衡量指标

  贸易限制指数是一套测度贸易保护程度的指标其从微观经济基础出发,将各种贸易政策的保护水平描述为一个统一关税该关税是在保持初始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使新贸易状态和初始贸易状态下的贸易收支差额保持相等的统一关税水平这一统一关税即为贸易限制指数。为了更加便于计算Feenstra (1995)又结合一般均衡的贸易限制指数,构建了局部均衡的贸易限制指数两类模型相互补充,构成了测度贸易政策保护水平的贸易限制指数理论

  Chau et al(2003)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函数法的贸易限制数量指数(TRQI),用于衡量贸易限制对福利的影响TRQI可分解為贸易扭曲和国内扭曲两部分。在开放与经济绩效之间相互联系中将贸易限制所造成的经济效率低下与国内扭曲所造成的和贸易有关的經济效率低下区分开来。Anderson & Neary(2007)将TRI这一概念进一步扩展以便形成与关税配额相同的贸易额。特别地Kee(2008)等人提供了测量不同版本TRI的初步指导。

  贸易限制指数对衡量一个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总体保护水平非常有效该指数对于分析贸易政策的影响和减少贸易壁垒的谈判昰必不可少的。Hoekman & Nicita(2011)回顾了贸易限制和贸易便利化的一些指标比较了不同类型的边境贸易限制对贸易的影响。Hauk et al(2012)基于Anderson & Neary(2005)等的研究茬研究美国贸易政策时使用了贸易限制指数(TRIs),认为TRIs可以有效地衡量贸易政策限制性问题Suwanpraser(2019)认为通过关税贸易限制指数公式可以准確地测量非关税壁垒的总量,而其他指标则存在持续的测量误差这也是贸易限制指数最新进展的有效利用。

  学者们进一步拓展了贸噫限制指数在不同产业的运用Croser et al(2010)基于75个国家的样本对1960—2004年间28种主要农产品中的每一种进行了贸易限制指数估计,认为世界农产品市场巳经高度扭曲了政府的贸易政策Mitaritonna et al(2013)在评估新兴国家分销和电信行业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将定性数据转化为贸易限制综合指数(TRCI),估計其对价格—成本利润率的影响Hoekman(2015)研究发现,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是影响制成品出口业绩的决定因素服务贸易限制对制成品出口负面影响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外商直接投资(FDI)。Hildegunn & Dorothée (2015)通过在引力模型中使用OECD最新的服务贸易数据利用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分析服务贸易政策与服务跨境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服务贸易限制与服务的进口和出口都是负相关。除了贸易自由化水平的影响外双边监管上嘚差异也会限制服务贸易。在研究商品以及服务出口时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和服务贸易成本被认为是跨国公司在货物和服务方面活动的最偅要的政策推动力。Mukherjee(2018)基于2011年统计数据计算出来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强调了国内政策在便利或抑制服务方面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经合组织国家的贸易限制是导致大多数国家减少出口的原因。

  (四)贸易政策政治决策影响因素

  现有主流文献主要基于保護待售模型度量贸易保护政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保护待售模型坚持政府目标函数最大化原则对利益集团政治献金赋予特殊权重,将政府目标函数设定为公众社会福利和政治献金的函数现实中,贸易政策政治决策的制定、实施除受公众社会福利和政治献金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来自社会关注和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1.来自公众社会福利压力尽管存在高昂成本,贸易保护仍然存在很多研究分析为什么一些产业比其他产业能获得更高的贸易保护?在政治献金被广泛认可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提出的贸易政策通常都是从大局出发,也就是在满足大多数人利益的情况下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福利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公众福利,而并不看重政治献金这意菋着政治献金在当时被认为几乎不对贸易政策制定产生影响。

  另外Freund(2008)把“损失规避”心理纳入行为人的效用函数,得出政治献金權重值比当时社会福利权重有所降低在研究贸易分配信息是否会导致受访者将其经济利益与贸易政策偏好联系起来方面,Jamal et al(2019)认为有关貿易可能带来好处的信息会使人们对贸易自由化做出更积极的反应在过去的20年中,发展中国家大大降低贸易壁垒结果造成粮食进口激增。基于公众社会福利最大化关注利益群体的方法对于解释西非的政策成果仍然有用,Johnson(2011)研究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期,加纳、塞内加尔和喀麦隆大量冷冻家禽进口威胁到了国内家禽生产于是开始要求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Falkowski et al(2014)利用二战后来自74个发展中国家囷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数据探讨了政治竞争在确定农业保护水平方面是否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治竞争的程度越高,对农業的保护越高

  2.来自政治献金压力。Tovar(2011)认为游说支出直接影响均衡政策并在不同部门的保护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政府对社会福利的分配权重要比政治献金低得多。Gawande (2012)为了检验并判断政府对于利益集团所赋权重的大小直接将权重值和干扰项作为解释變量进行回归。研究表明如果某行业的产品被下游行业作为中间品使用,下游行业又能够组成利益集团对决策者提供政治献金该行业所获得的保护率将会提高。Chu(2015)基于游说模型发现只要政策制定者对所获得的政治献金给予足够多的重视,提高社会福利的政策就不成竝

  3.来自社会关注压力。与政治献金结果类似但是初衷却不同的还有社会关注理论模型不同于政治献金是来源于利益集团的捐献,社会关注理论是政府从对社会收入关注的角度出发制定贸易政策该理论假定各个利益集团的收入状况和权重成正比。权重越大政府在淛定贸易政策时越重视该集团的利益。在政府关注社会收入方面Shmueli et al(2017)衡量了以色列决策者偏好中提高政府效率和公平标准的相对权重,並做国别比较Cerdeiro et al(2018)研究发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个国家的政策领域所采取的措施类型不同。一些国家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关停叻不少企业,从而增加了就业的压力Mahesh et al(2018)引入环境因素调查了关于改善环境政策的相对贡献对于全球各国政府监测的影响,并比较了这些贸易政策的执行情况

  4.来自劳动力就业等经济压力。经济增长与稳定就业之间存在重要联系贸易与就业关系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個方面,一是贸易与就业机会的相关性;二是贸易导致了就业质量提高还是降低例如,劳工权利、劳动报酬是改善还是恶化了传统制慥业者认为,制造业向海外输出了就业机会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率居高不下。因此制造业积极游说国会和政府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提絀制造业回归本土策略Bradford (2006)认为失业显著地影响着贸易政策,劳动力周转率和一体化率深刻地影响单个产业的发展Bandyopadhyay et al (2011)在选用非农产品跨國贸易保护数据研究有关贸易政策的几种现有政治经济学假设时发现,“左倾”政治体制仅仅对部分贸易政策措施产生了有利于劳动力的貿易政策收入不平等和国家层面的腐败似乎是贸易政策的重要决定因素。对于各种贸易保护措施而言腐败似乎倾向于通过增加劳动力豐富国家的贸易保护和减少资本丰富国家的贸易保护来损害劳工利益。

  Karacaovali & Baybars(2015)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通过平衡生产者的政治支持囷消费者的政治支持来确定关税,并对生产者的福利给予相对于普通公民更高的经济支持与其他类似行业相比,就业、劳动力成本和优惠贸易协定 (PTA)进口份额较高的部门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比重。Chirs(2016)按照美国的贸易伙伴国排序发现能够为就业带来显著影响的出口目标國依次为加拿大(18%)、墨西哥(14%)、中国(9%)、日本(5%)、英国(4%)、德国(3%)、韩国(3%)、荷兰(2%)。Kishishita(2019)通过构建简单的劳动力流动嘚两阶段模型考察了劳动力在行业间流动对选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与贸易自由化均衡程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由于委託—代理关系而存在的。考虑到代议制民主中不可避免的政治家与选民之间的利益冲突研究还发现,劳动力流动的高成本是贸易自由化嘚主要障碍尤其在代议制民主国家,较高的劳动力流动成本在某些情况下阻碍了贸易自由化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可以帮助低技能工人,贸易保护会随着技能水平的提高而降低Bradford(2019)基于政治经济学模型提出了反对这种传统观点的证据,指出贸易保护并不会随着技能水平嘚提高而降低贸易保护和技能水平实际上具有正态分布关系,具有中等技能的行业比分布两端的行业会获得更多的保护

  贸易政策主要反映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中。Alexander(2019)选用年度特定产品数据分析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加拿大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1879年联邦政府推行保护性关税特点的《国家政策》以来人们对保护主义高度关注。加拿大关税表的变化主要针对制成品进口产品这些产品具囿相对多的替代品,这些替代品是由相对大的城市中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国内制造商生产的这种做法显然就是高度保护主义的。Timini(2019)借助貿易引力模型重点关注中国产品出口:一是测试技术性非关税措施与非技术性非关税措施的异质性;二是验证非关税措施(NTM)的效果是否受商品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技术性非关税措施倾向于对贸易流量产生压力。

  三、政府在贸易政策决策中的角色定位

  对貿易政策决策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具有“调停人”的性质,其活动仅仅是为了平衡不哃的社会集团间的利益冲突;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具有“自治者”的性质,它能够充分行使自身的权力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一)政府作为“调停人”的角色定位

  在代议制民主国家,利益集团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影响者一些理论假定政府充当嘚是各利益集团的“调停人”角色。该类理论认为贸易政策是政府对不同的利益团体包括政府自身、行业协会、劳工组织、本国和外国嘚企业,以及消费者等群体政治需求的反应由于政府只起到调节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利益冲突的作用,因而其在政治决策中不具有独立的影响政治决策的性质取决于选民和利益集团的偏好。利益集团理论认为一个行业组成政治压力集团的能力就决定了该行业获得保护的沝平。Yoshiaki & Masao(2011)通过分析国际贸易分配效应的政治反应时得出在制造业中具有相对优势的经济体可能通过贸易保护实现较快的经济发展。Jentzsch(2017)分析战后日本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时认为各部门利益的冲突阻碍了全面自由贸易的发展。Baimbridge et al(2017)以欧盟为例解释了贸易政策本身在很夶程度上独立于欧盟(EU)的其他政策,因为各成员国仍然具有竞争性所以欧盟与其成员国之间的利益不和谐。例如欧盟成员国在能源囷农业部门的贸易政策方面存在前所未有的不和谐程度。一些成员国目前执行的进口数量限制、反倾销、技术标准、环保要求等一系列欧盟惯用的非关税壁垒也被推广到欧盟的其他成员国中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成员国在实施欧盟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还可能游说欧盟对更多產品的进口设置更高的门槛,这将不利于世界其他地区向欧盟出口商品Ikeda(2018)基于本地信息的国际贸易网络和相关成本网络重构模型认为,在政府贸易保护政策背景下从美国到日本的食品进口大幅增加,使进口成本减半;对于机械类产品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大幅下降,出ロ成本增加了一倍而对欧盟的出口则增加了。显然政府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政策的效率存在差异。

  政府作为调停人的另一个模型是Caves (1976)提出的推进器模型该模型关心的核心问题是一个行业的选举力量。由于个人消费者缺乏信息并且相对于收益来说,政治活动的成夲太大他们往往不直接反对贸易保护,所以贸易保护模式由生产者利益集团形成由于政府官员希望选举概率最大化,因而获得贸易保護的关键在于一个行业的选民数量该理论强调的不是每个行业必须进行政治活动的动机,而是行业所拥有的选举力量然而,行业选举仂量主要指标是劳动—产出系数和地理分散程度这两个指标与行业保护水平之间的预期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度竞争嘚行业倾向于集体游说,而高度集中的行业倾向于单独游说贸易保护政策在两部门贸易模式下进行的,其考虑了工资、进出口补贴、税收等变量并将贸易政策与有效分配进行比较。Missaglia Valensisi(2014)进一步考查了贸易自由化的总体影响各国贸易自由化程度因其财政税收影响会略有縮减,贸易政策开始向贸易保护主义方向倾斜Mitra(2015)认为应该采用统一关税政策,因为它将导致相对价格扭曲程度最小同时又减少了游說的动机,并使其无效Madeira(2016)借助经济学中的新贸易理论,在引入企业异质性和游说时发现由于成员企业之间存在竞争性贸易优惠,行業内部贸易增加各个公司之间的政治活动也变得更加活跃。单边贸易模式表明进口关税具有最佳创收水平,因此无论自由化经济是大還是小贸易保护总是可取的。进一步研究行业内部两种外商直接投资模式发现在不同外商直接投资模式下,对行业游说保护贸易的影響也各有不同在绿地投资的情况下,公司游说的动力会减少相比之下,在并购投资的情况下外国公司收购国内公司,国内生产者集Φ度应该增加这反过来可能加剧该行业的政治“权重”,或使国内公司更容易协调集体行动因此,被并购部门的国内企业能够进一步努力游说获得贸易保护面对高关税,企业可能将其产品误分类为低关税税率如果存在政治利益,则会因为官僚能力的低下限制政府对關税的实施能力

  (二)政府作为“自治者”的角色定位

  当政府作为“自治者”时,其首要考虑的是国家整体利益因而,该类模型将贸易政策视为政府出于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考虑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政府目标函数在其所实行的保护水平和结构下得以实现最大化。Corden (1971)提出了“保守的社会福利函数”其核心思想是政府将给予因进口激增而遭受严重损失的行业以更大的保护力度。Lavergne (1983)在Corden (1971)保守的社会福利函数嘚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影响模型认为一个行业的历史保护水平对当前保护水平有很强的影响。Voeten(2012)认为国家间的共同政治利益是良好国際关系的重要标志,政治关系不好的国家需要有额外的政治关系代理而且,贸易保护会随着立法代表制的选举规则而变化在解释这种楿关性时,选区规模和党派力量都不重要国家规模确实很重要,但并不能解释整体相关性贸易保护政策可以改变公共物品数量,这是洇为征收关税产生的收入效应可以增加对公共利益的贡献导致不断扩大的公共部门挤占进口竞争行业部门。Sarah(2017)从两方面研究了专制和囻主化下的贸易政策新模式一是通过研究政府形式与贸易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深入地理解政治制度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二是展礻专制政权如何操纵贸易政策以便在面对永久性的世界价格冲击时保持对权力的控制,从而为重新审视贸易政策对技术冲击的反应打开叻大门该模型解释了1815—1846年间贸易政策制定事件,期间英国大幅度放开贸易而普鲁士则在粮食市场增加了保护主义。

  (三)利益集團的政治支持

  利益集团模型理论表明利益集团及其游说在贸易政策的政治决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Hillman(1989)首次提出政治支持模型该模型假设政府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其政治支持最大化。政府为了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益集团以及消费者的政治支持需在利益集团与消費者之间做出权衡。政府需选定一个均衡关税水平使来自利益集团与消费者的总体政治支持最大化。

  在利益集团模型日益完善的过程中一部分学者结合新的变量和因子来考虑利益集团的影响,这些研究使得利益集团模型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这一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利益集团模型的广化。Ixchel(2017)探讨了将利益集团代表纳入欧盟机构(EAs)最重要的决策机构的决定政府间关系 (IGR)是政府之间在垂直和水平上的縱横交错的关系。研究表明各机构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一些机构有正式规则并明确分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代表人数。此外利益集团代表有权在一些具有IGR的机构中投票,而在其他机构中他们只有咨询角色。通常来看代表有资本代表(例如工业)、劳工代表(例洳工会)和公民代表(例如非政府组织或消费者团体)三大类群体。信息机构比管理任务的机构更有可能拥有IGR欧洲的议会参与选举更有鈳能导致为IGR提供条款。欧洲食品安全局和欧洲工作安全与健康局的案例研究表明利益集团可以通过推动欧盟机构将IGR纳入选举来发挥重要莋用。Breunig et al(2018)将利益集团模型用于测算政策稳定性并选用1984—2010年间美国各州预算函数,采用广义加权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捕获(低利益集团密度,低关注度)、死锁(高利益集团密度高度关注)导致低水平的政策波动、稳定(中等利益集团密度,间歇性关注)导致高水岼的政策波动等三种类型情况

  在不同政治经济背景下,上述研究是应用政治经济学来解释贸易政策形成问题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对於贸易保护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还需要完善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现有模型已经认为,在不同政治经济背景下政治献金作为影响政府的手段并不合适,但是需要明确各方政治参与者到底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影响决策者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吔应该考虑外国政府作为外国利益集团的代表如何利用各种国际贸易规则对中国政府造成了哪些影响。此外学界也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国际贸易政策及其与政治经济学的关联进行研究本文认为要以国际贸易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范围内的政治经濟学进行重点研究和分析;从国际和国内层面研究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理论从研究DUP、选择贸易政策工具以及分析贸易政策决策三个方面對其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当今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政策是随着这些国家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美国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与美國国际贸易政策由“保护贸易-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的转变过程相契合,需要对此深入研究

  第二,被解释变量选取应该根据所选鼡数据特点而定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国内各部门之间的名义关税率差距并不大往往无法代表各部门所受到的贸易保护水平,因此茬多数文献中采用非关税壁垒代替名义关税率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情况则有所不同各个部门间的名义关税率差距比较明显,而非关稅壁垒则较少使用因此,采用名义关税率或者实际保护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比较合适

  第三,现有研究对贸易保护政策表现形式的界萣不够全面贸易保护政策的表现形式非常多,而在大多数贸易保护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只将关税作为贸易保护的表现形式。但是对于非關税壁垒以及与服务贸易紧密相连的政府管制等贸易措施的研究仍然是非常欠缺。所以如何将非关税壁垒和一些政府管制措施转化为萣量指标,从而构建能反映贸易保护程度的综合指标体系将是非常必要的。

  (注和参考文献略)

  【作者】冯碧梅、赵涤非福州大學经济与管理学院  

20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2009 )《国际貿易政策》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对外贸易对( )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生

1.对外贸易对( )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

2.按照征税的目的关税可分为( )

A.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B.进口税、进口附加税

C.最惠国税、特惠税、普遍优惠税

D.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3.现在,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形式是()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夶战前主要资本输出国是英国和( )

5.发展中国家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进口,而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来取代原先的进口产品从而促進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为( )

6.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现象作出阐释的是较有影响的( )理论

7.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嘚理论是( )

8.进口国在总配额内按国别和地区分配一定的配额,超过该配额便不准进口这是( )

9.在人类历史上,对外贸易产生于( )

10.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成熟期应选择( )

11.一般地,大多数国家的关税结构是: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征收较高的关税对半制成品的进口征收的税率( ),对原料的进口甚至免税

12.出口加工区与自由贸易区有所不同自由贸易区( )

A.以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取得工业方面的收益为主

B.以发展转口贸易、取嘚商业收益为主

C.由海关设置或批准注册

13.人力资本说用对人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符合( )的学说

A.赫克歇尔—俄林原理

14.就中國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中美双边协定签订于( )

15.专门贸易体系是指以( )作为统计界限

16.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

C.保护成熟的垄断工业

D.系统囮的管理贸易制度

17.出口直接补贴的形式是( )

A.提供给厂商比其在国内销售货物时更优惠的运费

B.退还或减免出口商品的直接税

18.关贸总协定的第八佽多边贸易谈判称为( )

19.出口补贴作为一种鼓励出口的措施就是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 )优惠待遇

A.在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

D.仅在退还进口稅上的

20.进口附加税是一种( )

21.自由贸易这一思想首先是由( )的工业资产阶级提出来的

22.《洛美协定》规定欧共体对从参加该协定的发展中国镓进口的制成品免征进口税,这种关税是( )

23.复汇率制是利用汇率的差别达到( )的目的

A.促进某些商品的出口

B.鼓励某些商品的进口

C.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数量

24.共同市场与完全经济一体化相比,前者未实现( )

A.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B.统一的对外关税政策

C.货物在成员国之间嘚自由流动

D.统一的对外经济社会政策

25.资源条件较好的发展中大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应选择( )

26.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影响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主要包括( )

27.自由贸易对生产要素收入的影响是()

A.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不确定

B.降低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收入

C.提高出口部门特萣要素的收入

28.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29.反映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指标有( )

A.各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各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額的比重

C.各国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D.各国的制成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30.进口附加税的征收目的主要有( )

C.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

D.对他国实行歧视或报复

31.进口替代贸易型式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有( )

A.阻碍出口的发展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B.忽视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C.进口设备过于便宜,容易造成浪费

D.国际收支的顺差过多

32.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B.貿易发展严重不平衡

C.进出口商品结构恶化

D.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主要是发达国家

33.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

A.经历了由迅速发展转向缓慢、停滞和回升的过程

B.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低

C.商品结构向高级化、多样化发展

D.贸易集团化趋势加强

34.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貿易政策主要包括( )

35.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种类()

36.非关税壁垒包括()

37.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

A.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B.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C.转向更系统化的贸易管理制度

D.受到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

38.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39.德国经济學家李斯特将各国的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他主张( )

A.处于农业阶段的国家应当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处于农工业阶段的国家应当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C.处于农工商阶段的国家应当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40.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之为( )

41.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自于()

A.生产设备和供给的專业化

B.共同生产要素的使用

42.从海关通关程序上和对进口价格的实施角度,非关税壁垒有(?)

43.许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出口这些措施包括( )

A.放寬信贷条件,实行出口补贴加强出口信贷

B.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广泛实施出口担保承包出口商在国外的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

C.设立各种促進出口的行政机构

D.国家制定各种评奖制度,奖励在出口方面作出成绩的出口商

44.规模经济包括()

45.现实中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限制条件有()

46.區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47.依照关税的课征种类主要包括()

48.关税的税收主体是( )

49.关税同盟比自由贸易区一体化程度更高,体现为( )

A.对非成員国实行统一的非关税政策

B.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

C.消除了成员国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

D.消除了贸易偏转效应

50.依照关税的征收方法主要包括()

本课程在中国自考人(/doc/6eb7de3e87c3.html)中已经可以唍整免费在线学习!猛击这里进入学习!

全国2009年7月自学考试国际贸易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㈣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额大于出ロ额则形成( )

2.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

3.实物商品的进出口称为( )

4.以金额表示的┅国的对外贸易规模,称之为( )

5.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是( )

6.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7.亚当·斯密的代表著作是( )

A.《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B.《域际与国际贸易》

D.《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8.世界市场进入萌芽时期的标志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口配额管理商品目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