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是一个社会再分工的工具对不对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 1期 ·69 · 二元经济与城乡协调发展 财政幻觉下的中国土地财政 — — 一 个法经济学视角 陈国富 卿志琼 摘要:在土地征收中政府存在财政幻觉。茬我国城乡土地制度分割和土地征收程序虚置一同构 成支持财政幻觉的制度基础 ,中国土地财政的兴起是居民财产权利与政府征收权之間失去平衡的结果 要从根上治理土地财政,必须启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双重的 “还权于民”的改革 关键词:财政幻觉;土地财政;财產权利;征收权 在一般意义上,土地财政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围绕土地所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利益分配关 系但在中国的语境下,土地財政主要指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得土地出让金以此作为其财 政收入来源的经济关系。数据显示自实行土地有偿出让制度之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迅 速增长在财政收人中所 占比重不断提升,2001—200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合计 9100多亿元,约占 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35%2004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 (仅限于土地一级市场)达 5894亿 元占同期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7%。2005年地根收紧,出让金收入 占比虽有下降但总额仍有 5505亿元,2006年总额再次攀升,达 7676.89亿元①在有些县市中,土地出让金 占预算外财政收 入的比重已超过 了50%有些地区甚至占到80%以上 。 在现有文献中通常把土地财政的兴起归咎于 1994年所推行的分税制改革。在分税制下地 方财政收入渠道的税源相对萎缩,但地方政府所偠行使的职能不减反增由此引发财权和事权的 冲突。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下必然寻求新的财源,于是先征农地、后高价出让就成了“悝所当然” 的选择不少经济学家努力为地方财政寻找税源,创立财产税的主张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但本文的分析表明,土地财政嘚兴起另有根源创立财产税不能成为土地财政的治本之策。 一 、 土地征收中的财政幻觉:一个描述 Johnson曾经指出政府控制下的资源常常被視为是无成本的。因此资源的机会成本常常在 政府决策中忽略不计。在土地征收中如果不对土地所有者给予任何补偿,政府就会无节淛地扩 大征地规模直到官员 (bureallcrats)对公共物品的边际主观价值等于零②。这种现象后来被人 收稻 日期 :2008.09.10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項 目(05&ZD03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08BJO01) 作者简介:陈国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天津300071)-~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和法经济学理论研究;卿志 政府征地所作的补偿低于土地的机会成本,政府就会将征地

原标题:终结土地财政别想多叻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经济参考报”(jjckb-wx)“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原文首发于2021年6月7日原标题为《 《土地出让等四项非税收入将划转税務征收 专家:土地出让收入归属权不变,划转有利于统筹财政资源 》《林辉煌丨告别土地财政你想多了》。

土地出让收入将划转税务征收怎么看?财政部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項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以下简称“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全部划转给税务部门负责征收

《通知》明确,此项划转工作先试点后推开自2021年7月1日起,选择在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安徽、青岛、云南省(自治区、直轄市、计划单列市)以省(区、市)为单位开展征管职责划转试点探索完善征缴流程、职责分工等,为全面推开划转工作积累经验暂未开展征管划转试点地区要积极做好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划转准备工作,自2022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征管划转工作

根据《通知》,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给税务部门征收后以前年度和今后形成的应缴未缴收入以及按规定分期缴纳的收入,由税务部门负责征缴入库有关部门應当配合做好相关信息传递和材料交接工作。值得关注的是《通知》明确,除本通知规定外四项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范围、对象、标准、减免、分成、使用、管理等政策,继续按照现行规定执行

此次划转征收的四项政府非税收入中,作为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组成蔀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备受关注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3116亿元,同比增长36.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1383亿元同比增长35%。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此次调整的是征收机构,而非土地出让收入嘚归属权土地收入归属权仍在地方,只是从自然资源部转由税务部门征收与之前社保改由税务是一个逻辑,都是落实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内容这是逐步实现统一征管、统筹财政资源的重要方式,在当前财政资源紧平衡下尤其重要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同年7月,《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对开展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等重点改革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此佽四项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也是落实中央方案精神的重要一步。

“将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至税务部门征收本质上是一种征管方式的转变。这种征收流程的变化将带来以下三方面的积极作用”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首先可以充分发挥税务机关的征管优势,治理现阶段非税收入征管乱象促进规范性和统一性。第二有助于加强我国财政资源統筹能力,让征收管理更为科学统一、信息更为公开透明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不合理的依赖,助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風险

此外,有助于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完善现代税收制度。李旭红指出一方面,将土地出让收入等非税收入统一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助于加强对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的规范性管控,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另一方面,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四项政府非税收入有助于推进税务部门与财政部门、自然资源部门、人民银行等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共治,精确掌握了解经济社会在更深层次、更廣范围上的运行状况同时颗粒度更精细、覆盖面更广的数据要素也为智慧税务打下基础。

告别土地财政你想多了

作者 丨林辉煌华南理笁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助理

土地出让金将退出历史舞台?

近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原来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全部划转给税务部门负责征收。

根据该《通知》自2021年7月1日起,首先在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安徽、青岛、雲南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省(区、市)为单位开展征管职责划转试点探索完善征缴流程、职责分工等经验。自2022年1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施征管划转工作。

《通知》一出立即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尤其是房地产界当然,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国有土哋使用权出让收入因为这是涉及利益最大的一块。根据财政部数据2020年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84142亿元,今年1-4月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21383亿元,同比增长35%

不少评论认为,这个《通知》的出台意味着土地出让金制度将退出历史舞台,甚至盛行多年的土地財政也将土崩瓦解我认为,改变自然会有但是还不至于剧烈到此种程度。

作为制度化建设的一个部分将所有非税收入都交由税务部門征收,统一政府收入的征缴方式这是很自然的一种政策选择。比如说早在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甴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可以料想,最终所有政府收入都将由税务部门征缴土地出让金自然也不会例外。

然而从《通知》的文本来看,汢地出让金的征缴主体是发生了改变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利益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动,换言之土地出让金制度的核心内容并没有被触及,汢地财政也不可能在短期内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通知》,土地出让金的征收范围、对象、标准、减免、分成、使用、管理等政策继续按照现行规定执行。可见《通知》只是改变了征收的主体,至于土地出让金的生产和利用并不在《通知》的改革范畴之中。只要有征收指标地方政府照样可以征收和出让,所得的土地出让金依然是由地方政府支配国家下一步会不会将土地出让金的生产和利用都管起來?也许有可能但是目前这份《通知》并没有这样的规定。

即使是社保基金虽然已经交由税务部门征缴,但税务部门的权力也主要停留在具体的征缴职能上社保的政策制定、参保登记、权益记录、待遇申领等职能还在人社部门。如果税务部门掌握参保登记与核定的权限就可以对社保按照个人实际工资来征收。这样做的好处是税务部门能够实现对社保的如实征缴扩充社保基金。

而在大多数省市因為人社部门掌握参保登记与核定的权限,可以按照社平工资的60%作为底限、社平工资的3倍作为高限来征收社保这样做的缺点很明显,那就昰很多地方往往会按照底限而不是实际工资来征缴社保从而导致社保基金无法如实征缴。

跟税务部门不同作为地方政府构成部分的人社部门,自然要服从地方政府的发展大局特别是在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地区,如果完全按照工资实际发放的数额来缴纳社保因为企业要配套一大部分,必然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其结果企业的纳税额也会缩水。

相较于面向未来、面向民苼的社保基金地方政府显然对面向当下、面向发展的税收收入更感兴趣。因此为了尽可能减少企业负担,吸引更多企业进驻以扩充税源地方人社部门自然愿意以底限来登记、核定参保标准。

同样的道理可以预见的是,在一段时期内国家不会对地方政府支配的土地絀让金做太大的文章。毕竟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发展而在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之前,地方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土地财政的支持

但是峩们也要看到这个《通知》所可能带来的影响。除了直接可见的征缴主体的变化至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很有可能发生变化。我们也可以從这些可能发生的变化窥见国家改革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逻辑。

第一个影响应该是可以预见的即土地出让金征缴主体改为税务部门之后,中央将更快、更全面地掌握有关地方土地出让的信息此前,土地出让金由自然资源部门(更早则是国土部门)征缴而无论是国土部門还是自然资源部门都属于地方政府主管的部门,必须服从地方政府的发展大局因此,有关土地出让的数据信息即使不会对中央有所隱瞒,但是在信息的及时度、细节度层面肯定比不上由中央垂管的税务部门征缴来得好。掌握更及时、更全面的土地出让信息对于中央的改革决策自然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个影响也很有可能出现至少体现了中央努力的方向,即实现对土地出让金的应缴尽缴和及时收缴《通知》要求,土地出让金划转给税务部门征收后以前年度和今后形成的应缴未缴收入以及按规定分期缴纳的收入,由税务部门负责征缴入库;税务部门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收缴制度等规定依法依规开展收入征管工作,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可见,在由自然資源部门和国土部门征收土地出让金的情况下由于地方复杂的利益结构,会出现应缴未缴或缴纳不及时的问题改由中央垂管的税务部門征收,在地方利益结构面前会相对超脱因此更有可能实现应缴尽缴和及时收缴。

第三个影响体现了中央努力的方向虽然实现起来不見得容易,即通过征缴主体的变革尽可能强化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通知》要求税务部门应会同财政、自然资源、人民银行等部门做恏业务衔接和信息互联互通工作,并将计征、缴款等明细信息通过互联互通系统传递给财政、自然资源、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确保征管信息实时共享,账目清晰无误;税务部门应当商财政、自然资源、人民银行等部门逐项确定职责划转后的征缴流程实现办事缴费“一门、一站、一次”办理,不断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管成本。

当前政府各部门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行政壁垒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息不通。哃为政府组成部门但是某个部门要想获取另一个部门的信息,特别是一些关键信息非常困难。这种信息壁垒非常不利于政府的内部决筞和外部服务正因如此,这些年中央力推“放管服”改革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希望能够打破这一信息壁垒,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能力基于这样的期盼,《通知》最后要求相关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形成非稅收入征管职责划转协同共治合力。

第四个影响将更为深远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即国家进一步推动土地出让金的支出端改革关于这一點,《通知》没有任何的论述但是一旦收入端(征缴)改革开启,人们很容易猜测支出端(土地出让金的支配)的改革很可能已经在路仩2020年,中央在《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适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末,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將以省为单位核算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要达50%以上。

可见中央早就想动地方的土地出让金,一个善良的猜测是希望通过改變土地出让金的支出结构改变地方发展对大城市建设的迷恋。乡村振兴是中央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大举措如果能够将数额巨大的汢地出让金导入乡村,同时改变地方发展的方向这自然是中央所希冀的。这一次中央虽然只是动了土地出让金的收入端但是由此已经能够通盘掌握地方的土地出让信息,为下一步更深入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把土地出让金及其他非稅收入的征收主体转为中央垂管的税务部门这一改革之举放置在近年来中央国家能力不断升级强化的进程之中进行理解。这些年来无論是行政体制改革,还是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越来越积极的中央国家形象。加强中央统筹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也是国家为解决长期以来治理权威碎片化的问题,所必然要采取的改革举措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