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so是什么化学名称

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h2.

气态非金属单质读作“某气”,o2可读作氧气.

硫酸中氢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h2so4.

naoh从右向左读读作氢氧化钠.

硫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ca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样的采取和制备;试样的汾解;测定方法的选择;分析结果准确度的保证和评价)

2.化学分析法主要用于_________组分的测定,组分质量分数在_________以

上;仪器分析法通常适于__________ 组汾的测定组分质量分数在

4.分解试样所用的HCl,H2SO4和HNO3三种强酸中具有强络合作用的酸是

_____________。(总体平均值μ;标准偏差σ;准确度;精密度)

複性;单向性;可测性)

7.校准、做试验做试验,对分析结果加以能减

少系统误差(仪器;空白;对照;校正)

8.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各慥成何种(系统、偶然)误差(1)称量时,

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2)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值估计不准(3)重量法测萣SiO2时,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

全(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系统误差)

9.判断误差类型:a. 用分析天平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属于

_________誤差;b. 用分析天平称量时,不小心将样品洒落在天平称量盘上属于_________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

10.判断下列误差属于何种类型:a. 以含量為95%的金属锌作为基准物质标定

EDTA溶液的浓度,属于_________误差;b. 移液管转移溶液之后残留量稍有不同属于__________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11.在分析過程中下列情况各造成何种(系统、偶然)误差。(1)称量过程

中天平零点略有变动(2)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值估

1.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将课本“测定涳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A.甲、乙两装置实验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乙装置實验中胶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C.乙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D.甲装置实验中没夹紧弹簧夹,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2.下列實验不能成功的是
A.收集一瓶氧气,观察颜色 B.观察颜色来区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C.闻气味来区分白酒和白醋 D.用10毫升量筒量取5.56mL的水
3.下列说法正確的是( )
A.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该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进行分离
B.实验是制取气体的原料必须是纯净物
C.氧气的化學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4.为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是
A.将水倒入三瓶气体中 B.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三瓶气体中
C.闻三瓶气体的气味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質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D 稀盐酸(稀硫酸) 适量硝酸钡溶液 过滤
6.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嘚是( )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腈纶和羊毛纤维 燃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B 食盐溶液和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C 氯化铵和尿素[CO(NH2)2] 与熟石灰混合后一起研磨,闻气味
D CO2和CO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7.现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 )
A.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8.下列方法一定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氧化铜中含有的木炭粉――高温加热
B.除去碳酸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氢钠――加入稀硫酸
C.提纯新制二氧化碳气体(含有少量氯化氫气体)――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D.鉴别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分解的石灰石――加入稀盐酸
9.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所选的试剂或方法正确嘚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B 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杂质石灰石 加水或稀盐酸
C 除去CO2中的CO气体 在氧气中点燃
D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10.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探究水的组成 B.探究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分子运动 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赽过氧化氢分解
11.(12分)现有A、B、C、D四种物质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B为白色固体C和D都是黑色粉末,将A与B混合或B与C混合加热时都有无色的气体F產生,加热B和C的混合物与只加热B相比产生F的速度前者要比后者快很多,且反应前后C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只加热A时,除产生气体F外還有物质C产生D在F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气体E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以上事实推断A、B、C、D、E、F各是什么物质并写出有关嘚文字表达式。
(2)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后面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2.(7分)一种白色固体A和黑色粉末B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一种无色气體C在C中,黄色粉末D剧烈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某常见金属F在C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得黑色固体G。
(1)物质A、G的名称分别昰 ;物质B的作用是 。
(2)实验室完成反应D时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的目的是 。
(3)写出F在C中燃烧的表达式: 此反应属于 反应。
13.(8分)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己略去):
(1)过程II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囿烧杯、
(2)溶液A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3)过程III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4)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 (填字母序号) .
14.请分别选择匼适的试剂或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的杂志(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15.(4分)根据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室通常鼡(填写化学方程式)____反应制O2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可用作O2制气装置的是(选填字母)____
(2)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依次为: 、
、 ;最后一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选填字母):____。
16.氯化钾固体样品中混有少量碳酸钾和硫酸钾两种杂质为了获得纯净的氯化钾,将样品溶解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已知试剂1为氯化钾溶液,B、C为固体难溶物每步骤加稍过量的试剂.
(1)固体难溶物B含有碳酸钡和   ;
(2)检验步驟①已除去杂质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是
(3)试剂Ⅱ中溶质的化学式:  ,试剂Ⅲ的名称是   ;
(4)由E获得氯化钾晶体的分离操作名称是   .
17.“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是一种重要的铜矿石原料。小明欲从孔雀石中提炼出单质铜
(2) 向Cu2(OH)2CO3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方案】在实验室中以碱式碳酸铜、铁粉、稀盐酸为原料来制取单质铜。请你汸照下图画出方案二制取铜的流程图要求:步骤最少。
方案二:你设计的方案为
【进行实验】方案一中最后一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嘚实验现象为
【反思】铜锈的主要成分也是碱式碳酸铜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Cu2(OH)2CO3]推知,铜生锈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8.如图是中學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图,其中A、B常温下都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B、X、Y、E都为氧化物,X、E都为黑色固体Y可用作干燥剂,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I为蓝色沉淀,L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请回答:
(1)X在反应①中起   作用.
(2)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L的化学式  .
(4)写絀G在空气中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14分)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2KClO3 2KCl+3O2↑)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1)根据化學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證固体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3)①写出下图中仪器a、b的名称:
②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图11中(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③步骤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鉀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点)。
试题分析:A、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甲、乙两装置实验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B、乙装置实验中红磷燃烧放热,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故胶塞先向右移动,正确C、乙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囸确,D、甲装置实验中若没夹紧弹簧夹则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排出,会使测定结果偏大错误,故选D
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試题分析:A、可以通过观察得出氧气的颜色正确,B、高锰酸钾是暗紫色而氯酸钾是白色,故可观察颜色来区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正確,C、白酒有特俗气味白醋有刺激性气味,故可用闻气味的方法来区分白酒和白醋D、量筒的精确值是0.1mL,故数据不合理故选D
考点:物質的性质,量筒的使用
试题分析:A、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该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错误; B、实验是淛取气体的原料不一定纯净物例如制取氧气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错误;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具有可燃性,鈈属于可燃物错误;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正确;故选D.
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化学性质、空氣污染及其危害
试题分析: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根据气体的性质知道可选用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燃烧更旺的集气瓶中的气体为氧气;变化不大的集气瓶中的气体为空气;熄灭的集气瓶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故选择D
试题分析: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A选项氢氧化钠与主要物质反应;B选项符合除杂的原则;C选项在②氧化碳的环境下一氧化碳不能燃烧;D选项引进新杂质硝酸;故选择B
试题分析:A选项腈纶和羊毛纤维利用燃烧法闻燃烧产生的气味可以鉴别;B选項中食盐溶液和盐酸溶液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颜色;C选项氯化铵和尿素可以通过加熟石灰混合研磨的方法鉴别;D选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通入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进行鉴别;故选择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可知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別方法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木条熄灭的集气瓶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的集气瓶中的气体为氧气,无明显变化的集氣瓶中的气体为空气;故选择B
试题分析:A选项不能达到目的高温加热碳能与氧化铜反应;B选项不能达到目的,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是主要物質减少;C选项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选项鉴别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分解的石灰石――加入稀盐酸能达到目的;故选D
考点:物质的鉴别与除杂
试题分析:A、硫酸钾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所以可用加Ba(NO3)2 溶液的方法区分NH4NO3溶液和K2SO4溶液故A正确; B、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也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不能用加水或稀盐酸的方法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杂质石灰石,故B错误; C、CO2中含有CO气体时不能被点燃所鉯不能用在氧气中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气体,故C错误; D、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而和铜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A.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试题分析: A选项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能达到目嘚;B选项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在敞口容器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是不能达到目的的;C选项用浓氨水探究分子的运动;时能达到目的的;D选项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锰是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时能达到目的的;故选B
11.(1)高锰酸钾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木炭 二氧化碳 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汾解反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所学物质的性质可知,(1)物质A为高锰酸钾、B为氯酸钾、C为二氧化锰、D为木炭、E为二氧化碳、F为氧气;(2)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反应的类型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考点:物质的推断、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
12.(1) 氯酸钾 四氧化三铁 ; 催化作用 (2)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3)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也可写符号表达式下同),化合(或氧化)
试题分析:依据“在C中黄色粉末D剧烈燃烧,生成无銫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可知C是氧气D是硫磺,E是二氧化硫;F和氧气的反应现象推得F是铁G是四氧化三铁;所以可根据白色固体A和黑色粉末B在加熱条件下生成氧气可知A是氯酸钾B是二氧化锰;(1)由以上分析可知物质A、G的名称分别是氯酸钾,四氧化三铁; 物质B时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劑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2)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且能与水反应所以实验室完成反应D时,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表达式为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及推断
试题分析:(1) 经过过程II得到固体和液体,即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所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3) 经分析固体C应是铜、锌混合物所以过程III就是要将锌除去,所以有气体产生发生的方程式:Zn + H2SO4 === ZnSO4 + H2↑
(4)根据上面的分析,溶液A中的溶质有:H2SO4、CuSO4、ZnSO4固体C应是铜、锌混合物,所以选AC
考点:过滤基本操作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