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觉得通过这种“团队一员”的形式去支教,与您自己联系学校去支教相比,有哪些不一样?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三下乡大学生活动策划书怎么写?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三下乡大学生活动策划书(精彩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策划方案 篇一

某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农”问题研究社

某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

1、丰富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当地群众的参与热情。

2、开拓当地学生的视野,强化当地青年人的家乡意识,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

4、使参与的大学生能够了解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的现状,收集真实的农村资料,并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建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5、通过此次活动是队员们能够对“自我认知”方面有较大的收获

6、在实践中不短探索,不断总结,并为以后工作的更好的开展打好基础。

活动总策划指导:文 军(某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

队员组成:某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农”问题研究社部

分干事以及文史学院、教育学院、化工学院、政法学院的同学

队长: 冯旺 副队长:张文斌

调研负责人:张桂芝 支教负责人:赵明丽

文艺负责人:杨澜、杨子芳 运动会负责人:郎振斌

安全员:张超 财务员:闫丽萍

后勤负责人、通讯员:魏海宁

决定实行班主任负责制,按年级分教学班,每个班两个班主任。

⑴确定支教时间为10天,每天开设五节课,其中包括三节文化课以及两节兴趣开拓课。早上上3节,每节课时间为45分钟,并决定增加眼保健操项目。具体的上课时间安排为:

课前晨读8:00-8:30;第一节8:40-9:25;第二节9:35-10:20;课间眼保健操10:20-10:40;第三节10:40-11:25;午饭及午休时间12:00-14:30;第四节14:30-15:15;眼保健操15:25-16:10;第五节:16:10-16:40(由班主任跟班可以进行寒假作业辅导,也可以开班会,由班主任自主安排);

基础类:数学、语文(主要是写作,历史故事)、英语(英语入门、英语口语、英语会话、英语歌曲等)、

素质拓展类:地理课、电影放映课、心理辅导课、趣味化学课、音乐、体育等;

⑶确定的兴趣小组的项目为:朗诵、健美操、武术队、舞蹈队、合唱队、话剧队等

(1) 设计调查问卷(分为教育、经济、文化三个方面)

(2) 访谈当地高龄老人,了解当地历史变迁状况;

(3) 访谈个别家庭,了解当地家庭教育,人际交往的方面的情况及存存在问题;

(4) 访谈村内外出农民工,了解当地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

(5) 访谈学校教师及学生,了解当地基础教育状况;

(6) 走访村内各个村社,了解当地农村建设,人际和谐的基本状况。

1、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增进支教队员和当地小学生的交流,消除陌生感,方便以后支教活动。

2、 在调研过程中间特别注意一些有先天残疾的当地儿童,并对他们进行详细的登记。

3、 文艺活动。主题为“喜迎新年,建设高山,农民大学生联谊会” 的联欢会,当地村民、小学生、老师和大学生共同提供节目。表演形式可以有歌曲、舞蹈、诗朗诵、话剧、互动游戏等。

4、 组织当地村民进行拔河比赛。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策划方案 篇二

为贯彻落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保护生态、发展经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区。我校动员和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关于今年暑期开展以“争当鄱阳湖生态环境建设生力军”为主题的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上饶师院团委决定组织二支队伍分别赴铅山县畲族太源乡和鄱阳县开展科技、文化和卫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以“争当鄱阳湖生态建设生力军”为主题,通过集体组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支持江西经济发展建设,在实践中奉献社会,锤炼意志,提高素质,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上饶师院团委 学生会(学生会社团实践部协助开展具体工作)

采取组队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学校组成以校学生会干部、学生党员团员为主的两支“三下乡”队伍(服务队队员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分别赴铅山县太源民族乡和鄱阳县开展活动。

(一)铅山县畲族太源乡活动

针对留守儿童和贫困山区的孩子,授课内容以文化课为主,辅之是娱乐,结合师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式,寓教于乐。通过道德修养的教育,提高当地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

(1)针对学校环境恶化问题,结合各类环保卫生经验成就,提高当地人的环保和公共卫生意识,帮助改善生活学习环境。并且组织播放以环保为主题的教育片,丰富环保教育形式,同时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2)寻访和收集资料,并与当地人进行经验交流,为以后在上饶地区发展志愿者和推广志愿者活动积累经验。

“三下乡”回来后将资料归纳整理,在校内进行推广宣传,引起我校师生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1、在当地学校开设素质拓展班和学习辅导班,针对留守儿童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辅导。

2、向留守儿童捐赠学习用品。

3、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签订“一帮一”的服务协议。

4、开展“让世界听我说”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系列活动

(1)“传递绿色祝福,构建生态家园”环保宣传片观赏;

(2)“珍爱‘留守花儿’,保护绿水青山”废品回收创意制作及其作品展示、环保知识宣传、环保标语征集比赛、硬笔书法比赛等活动;

(3)“使命 责任 成才”环保手抄报、黑板报比赛;

(4)“让世界听我说”主题演讲比赛。

5、开展环保宣传实践活动

(1)“争当鄱阳湖生态建设生力军,实现江西在中部的绿色崛起”横幅签名宣传活动;

(2)环保照片宣传活动。

6、在当地农村进行课题调研,并写成调查报告。

7、“留住童年,放飞希望”联谊晚会。

(二)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实践活动

1、了解当地居民的风俗人情,通过居民进一步对周边环境的熟悉,依居民为向导就地考察,随时做实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向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反映。

2、大力向当地居民宣传农业、科普、环保知识,同时把最新的环境实事动态与其分享,让他们就问题探讨,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时刻关注民生,用科学知识来指导农民的农业生产。

3、与当地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与其一道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在街上进行公益献血活动,同时开展血吸虫病的相关检测及预防宣传活动。

4、动员人们群众参与到环保行列中来,一起清扫公共场所,同时在公共场所或垃圾多的地方张贴保护环境卫生的宣传画或宣传单。

5、收集关于环境破坏的图片及造成恶果的图片,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去典型区域进行拍摄,把一系列图片放于人流聚集地进行展览,让其从中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与当地环保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对当地污染严重的河流水质检测,制造出水样调查表,以及收集废旧电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7、开展“发展生态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座谈活动。环保宣传社会实践队在当地青年农民活动中心与青年农民一起开展座谈,座谈围绕着如何发展生态经济,青年农民如何致富现场与农民朋友展开气氛活跃的探讨,同时把座谈的形式带到农田中,在田间向与村民朋友进行探讨。

8、开展联谊活动。环保宣传社会实践队与当地群众在青年农民活动中心开展联谊活动,实践队的队员们为农民朋友们奉献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

9、共绘环保蓝图——环保承诺签名活动。在当地人口流动量大的地方开展了环保承诺万人签名活动,活动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在写有主题的横幅签名。以“发展生态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定点宣传与流动宣传相结合,讲解与环保资料相结合,用专业的知识、通俗的语言来传达绿色的理念。

10、我与“环境保护”民意调查——环境保护民意调查活动

了解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才能更好的认识和关注环保,环保宣传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的“环境保护民意调查”,在群众做问卷的同时并细致的为他们解答身边的环保问题,让参与的群众提出他们对环保事业的宝贵意见。

11、营造和谐社会,从尊敬老人开始——赴敬老院关爱老人活动。

带着果品及避暑药品看望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队员们与爷爷奶奶们聊天,为他们清理房间卫生等,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用真诚的心面对身边的人。

12、环保知识宣传下小学,环保意识要从小抓起,在学校里进行有关鄱阳湖环保知识讲座并结合资料对学生进行讲解。

13、环保实践服务队在行动——下农田赴工矿企业进行调研活动,并形成调研报告。

14、举行街头猜猜看活动,通过做相关活动(如袋鼠跳、回答鄱阳湖生态知识问题等),宣传鄱阳湖环保知识。

基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农村的活动宗旨,在人员确定的前提下,对“三下乡”服务队的组员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具体如下:

1、态度端正,有上进心,能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光荣及意义,有较大的服务农村热情。

2、作风朴实,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跟乡亲们打成一片,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3、专业知识技能过硬,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可以做到学以致用,服务群众。

4、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认真服从组织的安排,积极配合队里开展活动,能出色完成好队里交付的任务。

1、6月下旬在全校招募“三下乡”志愿者并进行相关培训,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根据专业、特长等情况做好人员分配工作。

2、7月初准备“三下乡”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3、7月12日“三下乡”启动仪式。

4、7月12日——26日在畲族太源乡开展社会实践工作,7月中旬在鄱阳县开展社会实践工作。

5、9月中上旬开展“三下乡”成果展、总结和评优工作。

(一)铅山县畲族太源乡活动经费(共计:5300元)

3、队旗1面、文化衫15件:400元

4、学习用品:500元

5、活动资料(一条横幅,宣传纸,照片二十张):600元

6、防暑药品:100元

(二)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实践活动经费(共计:4980元)

3、队旗1面、条幅2条、文化衫15件:600元

4、宣传画、宣传单:100元

6、文艺汇演:700元

10、避暑药品:100元

1、服务队在实践活动中要切实注意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要认真开展安全宣传与教育,签订安全协议书;参加社会实践的集体和个人要认真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不要在安全条件不具备的地方进行社会实践。

2、精心设计,广泛动员。要按照总体部署,从实际出发,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地区、内容、方式等做出精心设计和安排,制定具体方案,落实具体措施。要通过集中组队、返乡调研等多种形式,动员更广泛的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3、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要坚持就近就便的原则,合理分配人员和精力,增强针对性,不搞形式主义,不给学生增加负担。

4、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团学组织要争取本单位领导支持,将社会实践工作纳入到学生实习实践环节和团员推优入党工作考核中去。

下乡大学生活动策划书 篇三

农村问题仍将是党和全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作的重心,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教育观念、素质普遍落后。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同时,正是风华正茂的时代,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没有忘记我们国家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积极为人民服务。

07年暑假期间,我院政法系响应院团委关于开展20__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纷纷组织三下乡队伍,到农村践行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对队员自己也是一次成长、锻炼。我们小分队组织的本次三下乡活动的内容可以说丰富多彩!每位队员献出一份爱心,到偏僻山区,带去了农民最需要的信息,为当地的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新鲜的造血细胞,调查农村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经济问题;走进村中儿童的家庭,作为他们的临时教师,给他们带去了新的科学学习方式和经验,督促他们做好假期作业;特别是走进农村留守儿童身边,了解他们幼小心灵的所思所想,给予他们精神的鼓励并进行假期学业辅导,对那些积极向上、乐观对待所面临的困难的、品学兼优、孝敬的留守儿童纳入我们“一帮一”启明星导航活动之中;走进文化流失严重甚至匮乏的地区,带去丰富多彩的活动。走进农村积极开展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自立自立、发奋成才并进行你对父母知多少的问卷调查等形式多样活动。

我队是由政法系关注农村问题的青年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个义务服务小分队。主要致力于当地农村的人权进步和具体问题的小范围解决,学会以农村调研和支农实践为主线开展相关活动。小分队自20__年1月22日组建以来,现有队员17名。多次得到院团委、政法系、学生社团的指导,组织、交流等形式帮助队员提高学术调研和理论水平。组织下乡实践活动是大家深入到农村的最底层,来提高队员的实践能力。组建一年来,足迹遍及许多小山村、贫穷人家,被院团委评为优秀小分队。并受到所在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我队在院团委、政法系、学生社团的关怀下正朝着更实、更强、更大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看到三下乡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支农氛围浓厚,因此,希望与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使我队今后三下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在本次三下乡中,重点发挥我们师范生的专业优势,组织队员深入农村,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下乡感受,而非下乡队员对于暑假下乡活动充满了好奇。各下乡队员之间也希望能够交流彼此的收获与经验。而本次交流和调查为队员和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和调查,一方面整合我队三下乡队员的资源,促进他们积极支农、下乡交流和沟通,推动下乡工作的更好开展;加强各个队员之间学习交流、提高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提高农村对教育的认识,弘扬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1、各队相互交流下乡成果,三下乡理念,三下乡特色、重点所在以及涉及范围;

2、讨论我们下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困惑以及下乡中的不足;

3、尽心尽力用爱心传递服务,真心真意促农和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__年7月13日8:30——9:00)

1、彼此交流去年下乡取得的成果(8:30——8:50)

2、满怀信心讨论今年的下乡近况(8:50——)

第二阶段:下乡代表介绍(9:00——9:30)

1、介绍下乡的队员(9:00——9:10)

2、交流下乡概况(活动举办的意义和目的)(9:10——9:30)

3、队员发言,征集信息(9:30——10:00)

交流话题:(1)这次下乡所产生的影响

(2)这次下乡所遇到的困难,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大学生下乡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第四阶段:小队队长总结工作

第五阶段:确定明天出发的具体时间、集合地点及其注意的事项。

由队长孙连忠及部分队员参与活动策划

资料准备,争取活动经费,其他准备

3、实施阶段:20__年7月14日至15日(周六、周日)

参与交流与调查,场地安排、协调场地,会议记录、摄影、资料整理,安排队员的吃饭及休息

整理交流成果、总结交流经验,向队员代表发总结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策划方案 篇四

今年我系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筹备之初就得到了分院领导和分院团总支老师的高度重视。根据我分院知识技能优势和当地实际情况,决定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动主题,以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围绕和服务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我分院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动员青年团员发挥知识技能优势,为基层农村服务,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卓有实效的贡献。

基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农村的活动宗旨,在筹备之初,我们在人员确定的问题上,对三下乡服务队的组员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具体如下:

(1)态度端正,有上进心,能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光荣及其意义,有很大的服务农村的热情。(2)作风朴实,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跟乡亲们打成一片,有一定的交际能力。(3)专业知识技能过硬,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可以做到学以致用,服务群众。4)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认真服从组织的安排,积极配合队里开展活动,能出色完成好队里交付的任务。(5)关注“三农”问题,对农村有一定认识,对农民农村有深厚感情,思想与中央保持一致,认同新乡村建设和大学生支农调研活动的理念和精神

通过层层选拔和严格把关,并结合各班老师的意见,我们选出了N名优秀的队员,形成了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这个充满了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体。这为我们这次活动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前期工作部署和完成情况

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人员确定后,我们多次召开座谈会,围绕活动主题,收集分析有关当地的资料,认真思考,反复讨论,确立了“有专业特色、符合当地实际”的活动方向,并拟订出了活动计划,有条不紊地部署各项活动方案,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结合我理工分院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我们将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定位在以科技、文化下乡为主,为此,我分院团总支于6月向全院3个支部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下乡”活动的倡议。

2。为了加强对国家税费改革政策和三农问题在基层农村的宣传力度,我们专门查找有关书籍刊物、上网收集了大量资料。

由于提前拟订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并在计划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内容,所以下乡前的各项筹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各项筹备工作的落实中,我们多次专门召开各班团支书会议,对本次实践活动的总体布置和各种具体细节一一交代清楚。使全系同学都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筹备工作的顺利完成及“三下乡”活动的按时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策划方案 篇五

一、活动主题:服务家乡发展,挖掘七夕文化

二、活动理念:在社会上学习知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在基层中体验生活,在活动中培养人脉。

三、活动宗旨:在第二届中国(郧西)天河七夕文化节即将举行之际,为了在家乡郧西崛起的过程中尽一份力,同时深入社会体验基层生活,积累社会经验,以达到锻炼自我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展现人格魅力,实现自身价值!

1、通过本次活动,组织志愿者们参观七夕文化博物馆,深入了解七夕文化,以及相关的传奇故事,提升志愿者们的阅历,丰富志愿者们的内涵;

2、通过参与到这种大型文化盛会中去,不仅可以让志愿者们边服务边学习,积累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扩大参与者们的人脉圈;

3、通过参与本次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家乡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挖掘有潜力的项目,并做好调研分析工作,以备将来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 通过参与本次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相关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和社会媒体(报社和网络媒体)特约合作,扩大宣传力度;

2、认识的同学之间以相互发信息、打电话的方式宣传;

3、以qq消息通知、分享日志博客、群邮件的形式在网上宣传;

4、收集活动照片、制作活动展板,以平面形式在人流量多的地方进行宣传。

6月1号—7月10号:面向郧西籍大学生招募300名志愿者;

7月11号—7月20号:对所有报名参加的志愿者进行组织培训;

7月21号—7月25号:对志愿者们进行考核选拔,并分为若干小组;

7月26号—7月30号:给各志愿小组分配任务,现场演练协调均匀;

8月1号—8月4号:进行模拟测试,使各个小组在人员分配、服务水准上,都力争达到活动要求;

8月5号—8月6号:根据活动要求,将各小组调集到各个工作现场,为本次文化节做好各方面的服务活动;

8月7号—8月15号: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整理活动相关资料,写出活动报告,并针对活动存在的问题,向主办单位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

(这只是活动日程初步规划,具体时间由郧西团委统一安排,整个活动历时3-5天)

我们团队组成呈年级跨度学科交叉的梯形分布,团队成员的专业结构、知识层次结构合理,包括管理学学专业,统计学专业,会计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具有较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发挥出专业特长。同时我们团队主要是郧西人,服务家乡建设的热情很高,且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貌都比较了解,同时,团队负责人因过去的活动,和当地的相关领导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活动过程中协调运作比较容易。

本团队成员都是“郧西学子家乡行”大型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中还有原来的5位核心团队成员,我们曾一起组织了480多人参加的大型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对于本次活动的300名志愿者来说,管理上可以借鉴上次活动的经验。同时,大学以来,这些成员先后担任班长、团支书、以及社团领导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组织活动经验,自身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完全可以胜任本次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七夕文化节是郧西政府十分重视的大型活动,届时,各个部门的领导都会参与到其中来,而且都是不遗余力地投入,我们志愿者团队作为活动中的一部分,只要按照相关领导的指示,认真完成接到的任务即可,同时,尽管准备工作比较繁琐,但是实施工作时间仅仅两天,只要我们能够排除困难,在这两天出色地完成分内之事,就算是顺利地收工。另外,8月5号左右刚好距大学放假一个月,大部分学生都已完成暑假实习任务回到家里,刚好可以参与到本次的志愿者活动中去。

无论组织任何活动,安全总是摆在第一位,尤其是学生的野外实习活动,安全问题尤为突出。这是因为学生的心理,生理尚未成熟,生活阅历少,遇事不够沉着,易冲动,容易摆脱纪律的束缚特点。故我们对此次活动的安全问题特别重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并提出以下理念和防范措施:

1、加强团队纪律和团员的互助协作精神。

2、团队成员的选择严格把握身体素质关,严格要求自己。

4、在郧西团县委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安全系数高。

5、各个服务小组都有安全信息联络员,应急各种突发情况!

八、招募要求和服务内容

1、城市志愿者:年龄在18周岁以上,男性身高1.67米以上,女性身高1.58米以上,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熟悉郧西县街道状况、重要公共场所分布情况;

服务内容:在活动举办地点周边及县城各重要站点、街道开展宣传、引导、推介、环保等综合服务工作。

2、礼仪志愿者:年龄在16周岁至28周岁之间,男性身高1.70米以上,女性身高1.60cm以上,体态匀称,五官端正;举止端庄,大方得体;普通话流利,善于沟通,具有亲和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接受一定强度的体能训练。

服务内容:重要活动的礼仪接待服务。

3、导游志愿者:年龄在18周岁以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身体健康,普通话流利;导游专业在读学生、景点导游、持导游证者优先。

服务内容:七夕文化旅游节期间为来宾提供导游志愿服务,包括随车讲解、景点介绍等。

4、现场志愿者:年龄在18周岁以上,男性身高1.67米以上,女性身高1.58米以上,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服务内容:在活动现场及周边从事服务、协调等工作

注:这只是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的一部分,待有关部门审阅后,在修改完善!

报名时间:6月1号—6月30号

凡是有意向参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请加入以下七夕文化节志愿者qq群:

  当同学们读研深造投身职场时 刘康桥却选择了去草原支教

学生写给刘康桥的临别祝福

  早晨6点半准时起床,快速地扎好马尾辫、换好衣服出门,和学生们一同吃过日复一日的早餐――咸奶茶和花卷,接踵而至的是“堆积成山”的作业、“过分活跃”的学生、气氛或愉悦或紧张的课堂、休息时为孩子们准备的图书和电影……直至晚上9点晚自习结束,回到宿舍,刘康桥在内蒙古大石寨蒙校支教的一天才算画上句点。

  这是三百多个支教日子中平凡的一天,每天循环往复却从不被辜负。经常有人这样形容大学生支教: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刘康桥是北京林业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队中的一员,回顾刚刚结束的一年的支教时光,她经历过初入蒙校的新鲜与陌生、初为人师的兴奋与焦虑,体会过被人需要的欣慰、收获成绩的喜悦,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差异、沉淀自我,在内蒙古的碧草蓝天之间,赢得了学生们淳朴炙热的心。

  初入蒙校:新鲜与陌生并存

  做一名教师是刘康桥从儿时起就有的心愿,高考时也报考了师范类学校,但还是在录取时与“教师梦”擦肩而过,最后被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的英语专业录取。本科四年间,心怀教师梦想的她,除了在学业方面孜孜不倦,还不忘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相关的志愿服务。临近毕业之际,她毅然决定完成心中多年的梦想――支教。在学院老师的推荐下,她成为北京林业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队中的一员,与其他七名成员一起,远赴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

  去年9月,刘康桥踏上了支教的旅程。“想象的都是像电视里那样,学生与老师美好平和地围坐在一起谈论知识、交流理想。”但当她真正来到支教的学校,才发现理想与现实间的不同。

  刘康桥服务的大石寨蒙校,是一所以蒙语授课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学生均住校生活,师生都是蒙古族人,日常以蒙语交流。而作为一名汉族志愿者,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存在着诸多不便,“早餐是咸奶茶和‘乌日莫’(花卷),校服都是蒙古袍。起初会感觉新奇,可之后发现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刘康桥介绍,“工作生活的环境本来就是陌生的,每天又被听不懂的语言围绕着,无法参与到其他人的交流中,渐渐会让人觉得孤单。”刚刚开启支教生活的她,经常在日记上与自己“谈心”,调节心理状态,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

  “孩子远比我想象的自由热烈。”这是刘康桥遇到的另一个难题。孩子们一见面就把她团团围住,揪着衣角、摸着头发、抓着手腕、你一句我一句地问东问西,让她难以招架。“上课时,他们也总是很活跃,如果不说话时大声点儿,我是根本控制不住他们的;情绪激动时,他们恨不得跑上讲台和我互动。”她笑道,本想做一名最温柔的老师,但每一天仿佛都是一场战斗。

  初为人师:被需要是幸福的

  “学生说,我是他们第一个英语专业出身的英语老师,再也不是体育、生物和语文老师代课了。”对此,刘康桥感到很欣慰,她说,“很幸运,自己是被需要的,但这也给了我无形的压力。”原来,这里的蒙古族学生英语基础很薄弱,在她和另外一位汉族志愿者到来前,九个年级只有一名专任英语教师。刘康桥和同伴入校后,担任起三年级至八年级的英语教师,承担了学校三分之二的英语教学工作。刚刚接手工作时,所有学生里只有一人能将120分满分的试卷答到80分以上,个别初中生甚至连字母都认不全,与大部分城市里的学生相比,他们从来没有听过听力、背过课文,更没有写过作文,学习常靠死记硬背。

  为了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刘康桥坚持每天听写,陪着学生背课文,并一对一地给学生修改作文。她不愿让任何一位同学掉队,工作节奏也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朝七晚九”。为了给学生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她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唱英文歌曲,举办英语国家的节日活动;下课后,她每天都会利用饭后休息时间播放英文原声电影,每到这时,孩子们总是在食堂门口等着她,吵着说“快去开电脑一起看电视吧!”晚上自习课的时候,她还会带着学生一起去图书室读书,希望用行动带动他们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渐渐地,她看到了他们的进步,也发现了一些“特别”的孩子。

  六年级的一个男孩令刘康桥印象深刻:“他特别害羞自卑,从不敢发言,甚至不敢和我对视。但他对学英语却很有热情,常会在作业里塞着小纸条向我提问题。”在了解了男孩害羞的性格后,刘康桥顺势当起他的笔友,在纸条里分别用英文和中文去解答他的困惑,时时表扬他的进步。第一学期末,这个孩子从倒数十名一跃成为前十名,上课开始主动举手发言了。他也终于不再怕与老师对视,他高兴地对刘康桥说:“老师,我知道我的进步都是因为您,现在我好喜欢学英语,真希望您永远留下来。”那一刻,刘康桥忽然懂得了为人师的幸福,“当你倾注的感情与努力让学生得到进步,让他找到成长的自信与勇气,而不再畏缩,曾经的辛苦与劳累都会变成闪光的回忆。”

  观念碰撞:学会了尊重差异

  “我是个纪律性很强的人,也会将自己的标准不自觉地附加给学生。” 刘康桥说,每次上课时听到学生不停地问课程外的问题,或是用压过自己讲课声的音量兴奋地大喊,抑或是看到他们从座位上跑出来与自己互动,她开始时总会压不住心中的火,严厉批评他们不守规矩,恨不得把他们一个个绑在椅子上,全部静音。

  一天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可爱的举动让她忍不住笑场,孩子们说:“老师,你笑了啊,你已经好多节课都没有对我们笑了。”刘康桥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啊,是吗?真的吗?”一瞬间,她陷入深深的自责,“他们只是一群孩子,无拘无束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只是太活跃、太好奇了啊。”刘康桥解释道,这所蒙古族学校一直用草原民族的自由纯真去教育学生,他们从不被强制遵守规矩,而她却忽略了孩子们的民族特性和纯真天性,一味地对他们批评、指责,忘记了尊重彼此间的差异。

  “尊重差异是支教给我上的第一课。”从那以后,她学着去理解每个孩子的差异与不同,尊重蒙古族少年的无拘自由;试着去做一个引路人,让这些“草原小雄鹰”快乐地去成长、去飞翔。

  最后一课:“永远热泪盈眶”

  人们常说:支教是一个慢下来的过程,让人有机会静心沉淀自我,用心感受生活。刘康桥说,远离了北京快节奏的生活,少了学校里繁重的课业任务,支教的节奏的确很慢,甚至有些闲适,可这也带给她一丝恐惧与慌乱。看着身边的同学,有人读研期间又发表了论文,有人在国外求学即将毕业,有人在职场打拼渐入佳境,她仿佛与所有人脱节,落在所有人的脚步之后。她开始变得有些不自信,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甚至照镜子时都觉得自己又“乡土”了些。但当她看到学生的成绩一个接着一个地提高,看到扶贫项目一项又一项地落实,看到孩子们一张又一张的笑脸,“我渐渐明白,进步和成果都是无法精确衡量的,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都会改变一群孩子的命运,这是图书馆、实验室和职场都不能带给我们的人生宝藏。”

  支教生活进入尾声,刘康桥为每个学生都写了卡片,为他们送上鼓励和祝福,并彩印了她与同学的合影留给每个人做礼物。学生们知道她要走了,总是会偷偷把纸条和小礼物放到她的办公桌上。最后一堂课时,她在台上讲习题,学生们在座位上抽泣,问她可不可以留下来。“能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与信任,我的心里很感动,也很遗憾――我闯入了他们的生活,却注定要说再见。”刘康桥眼含泪光,与伤感相比,她心中更多的是感激,“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看到自己的每一步成长、每一次蜕变,我教给学生知识,但他们教会我的却更多――去爱、去付出、去放手……” 正如小说《达摩流浪者》里那句经典名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是支教给她的最后一课,也是让她一生受益的一课。

  实习记者李祺瑶 文并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支教的创新想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