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道梁一跨为板下梁,一跨为连续梁如何算量?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更多“现浇楼盖中的连续梁,在进行正截…”相关的问题

现浇楼盖中的连续梁,在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而支座则按矩形截面计算。()

现浇楼盖中的连续梁,在竖向荷载下,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而支座则按矩形截面计算。()

在整体现浇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计算时,对主梁和次梁按正截面确定纵向受拉钢筋时,通常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次梁的跨中计算可按T形截面计算正截面承载力,支座只能按矩形截面计算。()

整体单向板肋梁楼盖中,连续主、次梁按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配筋时,跨中按 截面计算,支座按 截面计算。

一般情况下,进行现浇框架梁的截面设计时,()

A.跨中和支座均按T形截面计算

B.跨中和支座均按矩形截面计算

C.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D.跨中按矩形截面计算,支座按T形截面计算

当楼板与框架整体现浇时,框架梁的截面设计()。

A.跨中和支座均按T形截面计算

B.跨中和支座均按矩形截面计算

C.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D.跨中按矩形截面计算,支座按T形截面计算

T形截面连续梁,跨中按______截面计算,而支座按______截面计算。

在整浇肋形楼盖中,连续梁支座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按()截面计算。

当次梁与板整浇在一起,在配筋计算中,对跨中按T形截面考虑,对支座则按矩形截面考虑。()

某整体现浇肋形楼盖中间部分的多跨连续主梁,在进行此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梁截面全按矩形截面进行计算,请问准确吗?梁的中部与梁的两端有何区别?谈谈你的观点。

建筑one(JZXSW2015)——数万建筑人订阅的微信精品号讲述搬砖人的心路历程,分享工程人的酸甜苦辣。点击标题下蓝字“建筑one”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内容的阅读享受。

无梁柱上板带,板底布置是否需要通长?

对于无梁楼盖,《无梁楼盖设计要点》中写道:

1、无梁楼盖的板内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3%。
2、无梁楼盖的板内纵向受力钢筋宜通长布置,间距不应大于250mm。邻跨之间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焊接接头,或伸入邻跨内锚固。底层钢筋宜全部拉通,不宜弯起。顶层钢筋不宜采用在跨中切断的分离式配筋;若相邻两支座的负弯矩相差较大时,可将负弯矩较大支座处的顶层钢筋局部截断,但被截断的钢筋面积不应超过顶层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1/3,被截断的钢筋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设置钢筋的截面以外,延伸的长度不应小于20倍钢筋直径。
3、顶层钢筋网与底层钢筋网之间应设梅花形布置的拉结筋,其直径不应小6mm,间距不应大于500mm,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6倍拉结筋直径的,且不应小于50mm。
4、在离柱(帽)边1.5h范围内,间距不应大于0.5ho,箍筋面积`A_(sv)`不应小于0.2umhoftd/fyd,对厚度超过350mm的板,允许设置开口箍筋,并允许用拉结筋部分代替箍筋,但其截面不得超过所需箍筋截面积Asv的25%。
5、板中抗冲切钢筋可按图C.3.5配置。

柱上板带的板底纵筋按照《混凝土结构手册第五版》第129页要求:

(1)柱上板带纵向受力钢筋

A、板面钢筋中的50%从柱边(无柱帽或托板时)或柱帽边、托板边向区格板内的延伸长度不应小于0.3倍区格板净跨﹔其余钢筋不应小于0.2倍净跨。

B、全部板底钢筋均应通长连续布置。为提高板的抗连续倒塌能力,钢筋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不应采用绑扎搭接。钢筋接头位置应设置在中间支座(柱)两侧各0.3倍净跨范围内。

C、边支座处的板底钢筋至少应有两根钢筋穿过柱核心区并可靠锚固。

《地下车库无梁楼盖结构设计技术措施》第35页写道: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第9.1.8条: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0%,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附录D.3.2条:

无梁楼盖的板内纵向受力钢筋宜通长布置,间距不应大于250mm;底层钢筋宜全部拉通;顶层钢筋不宜采用在跨中切断的分离式配筋。

(3)地下车库无梁楼盖的板比较厚(400~500mm),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综合考虑规范以上规定,在表4.1.6-1中采用板的下部上部贯通钢筋间距均@200是合理的。该贯通筋是以内跨计算配筋值为依据的基准贯通筋,该基准贯通筋要布满整个无梁楼盖区域

文中提到的标红色的三本书籍,可扫码进入建筑one工程学院下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号相同的梁一个没有原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